一、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02年5月1日开始施行,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
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
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四次修 正。
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及义务
第五十七条 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落实岗位安全责任,遵 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 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五十八条 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 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 力。 第五十九条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 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 时予以处理。
火灾避险逃生方法:
1、按应急疏散标识,通过应急通道向室外逃生 2、逃生过程中尽可能佩戴消防面罩或折叠湿毛巾 捂住口鼻,下腰或匍匐前行 3、有序进行逃生,避免踩踏发生
四、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落实安全巡查制度,发现火灾隐患及时处理; 2、加强人员培训教育,使其了解火灾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3、加强消防栓、灭火器材、应急通讯、应急照明、气体监测系统, 严禁占用消防通道; 4、火灾报警系统等消防应急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完好有效; 5、仓库、车间严禁烟火、严禁使用临时用电设备、动火维修作业 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审批制度; 6、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突发火灾事故的应急能力。
四、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火灾发现者对于初起火灾(小火),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用就 近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如火势较大用灭火器难于扑灭时,则立即向现场主 管人员报告,同时按照指定逃生路线有序逃离; 2、对于某些工艺流程,火灾事故可能存在转化为爆炸事故、中毒事故时, 岗位人员应立即采取阻隔、切断、降温等紧急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由火灾 转变为爆炸事故的可能性; 3、突发火灾时,人员尽可能采用佩戴防毒面罩或折叠湿毛巾等捂住口鼻, 下腰或匍匐有序逃离; 4、报警时提供火灾发生部位、起火原因、着火物质、是否有人员被困、火 灾是否向易燃易爆区域蔓延等信息,便于开展后续应急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