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doc
- 格式:doc
- 大小:997.98 KB
- 文档页数:44
完整)初二地理会考复习资料1.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大部分中国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中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中国陆上国界线长达多千米,与15个相邻国家接壤,分别为朝鲜、俄罗斯、蒙古、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缅甸、尼泊尔、印度、不丹、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
6.中国大陆海岸线长多千米,与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接壤,分别为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中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中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中国政府将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中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中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河南省,面积最大的省份是新疆。
16.在中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在中国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21.中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位于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2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完整word版)初中地理会考复习材料(总)⼋年级地理会考总复习材料《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要点第⼀章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个⼗分接近于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2、平均半径6371千⽶、⾚道周长4万千⽶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经线与纬线:0000⼆、地球的运动1、地⾯⾼度的计算⽅法海拔和相对⾼度2、地图上的⽅向(1)⼀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指向北(3)有经纬⽹的地图根据经纬⽹来判别3、地图上的⽐例尺⽐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表⽰⽅法有:0 500⽶(1)线段式(如)(2)数字式1:50000(3)⽂字式(图上1厘⽶表⽰实际距离500⽶)⽐例尺是分式,分母越⼤,⽐例尺越⼩,地图所表⽰的范围越⼤,内容越简单;分母越⼩,⽐例尺越⼤,地图所表⽰的范围越⼩,内容越详细。
4、等⾼线地形图等⾼线地形图中,等⾼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地形部位:⼭顶、⼭⾕、⼭脊、鞍部、陡崖地形类型:平原、⾼原、⼭地、丘陵、盆地第⼆章陆地和海洋⼀、⼤洲和⼤洋(⼀)世界海陆分布 1、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2、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陆地集中在北半球(⼆)七⼤洲1、⼤洲、⼤陆、岛屿、半岛的概念2、七⼤洲的名称及分布(最⼤的⼤洲——亚洲;最⼩的⼤洲——⼤洋洲)3、⼏条洲际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乌拉尔河、⾥海、⼤⾼加索⼭脉、⿊海和⼟⽿其海峡亚洲与⾮洲:苏伊⼠运河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三)四⼤洋最⼤的洋——太平洋;最⼩的洋——北冰洋⼆、海陆的变迁1、⼤陆漂移说(魏格纳)和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本多地震、喜马拉雅⼭形成的原因)2、两⼤地震带: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脉地震带3、⼭脉、⼭系:喜马拉雅⼭脉(最⼤⼭脉);最长的⼭系——科迪勒拉⼭系(其中最长的⼭脉是南美洲的安第斯⼭脉)第三章天⽓与⽓候⼀、多变的天⽓1、天⽓和⽓候的区别天⽓是短时间,时刻变化的;⽓候是长时期,⼀般变化不⼤。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重点资料1. 大地的形状与地球的运动- 大地的形状:地球是近乎球形的,但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离心力作用,使得赤道部分稍微扁平。
-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天分为24小时。
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年约365.25天。
2. 中国地形- 中国地形特征:中国地形由西北高,东南低的横断山脉决定,分布有高原、平原、盆地和山地等地形。
- 中国地势特点:由西北向东南递降,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地势格局。
3. 气候与气象- 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
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及地物等。
- 气象:气象是指短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风向、降水等要素。
4.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人口分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交通等因素。
- 城市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受到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影响。
5.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地球上供人类利用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包括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自然资源支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 交通运输与通信技术-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发展影响着地理空间的结构和格局。
- 通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快捷和便利,对地理空间的联系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以上是初中地理会考的复习重点资料,希望对复习有所帮助。
如有不对或有其他问题,请告知。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缅甸、尼泊尔、印度、不丹、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一、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它具有经线和纬线。
二、世界地理1、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世界主要半岛、岛屿、海峡、海湾和内海等基本地理概念需要掌握。
3、陆地和海洋等自然地理知识,如气候类型、地形类型、河流、湖泊等需要掌握。
三、中国地理1、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2、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地理名称需要掌握。
3、中国的主要气候类型、植被类型等自然地理知识需要掌握。
四、人文地理1、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需要掌握各种产业活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城市和文化景观需要了解。
3、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需要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五、考试形式和内容初中地理会考一般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地球和地球仪、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人文地理等四个方面,其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比重较大。
考试形式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其中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六、复习方法和技巧1、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框架。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把各个知识点分类整理,形成层次清晰的知识框架,便于记忆和复习。
2、加强记忆,注重理解。
对于一些重要的概念、地理名称和数据等,可以通过反复朗读、书写等方式加强记忆。
同时,也要注重理解,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3、做题练习,提高应试能力。
通过做题练习,可以熟悉考试形式和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同时,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充和修正。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缅甸、尼泊尔、印度、不丹、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会考地理复习提纲七上1、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
2、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0°纬线又叫赤道,赤道就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
纬度向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4、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5、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6、纬度范围:0° 30°NS为低纬度;30° 60°NS为中纬度;60° 90°NS为高纬度。
7、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8、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9、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上。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0、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1、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2、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3、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4、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15、板块构造学说: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缅甸、尼泊尔、印度、不丹、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缅甸、尼泊尔、印度、不丹、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缅甸、尼泊尔、印度、不丹、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1、从东西半球看,她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5个。
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缅甸、尼泊尔、印度、不丹、老挝、越南、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6、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7、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8、渤海有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9、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10、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1、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2000年),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
12、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3、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4、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5、我国人口最多的河南省,面积最大的新疆省。
16、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7、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18 各民放分布具有大杂聚,小集中的特点。
20、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2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