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性及教学个性
- 格式:doc
- 大小:16.60 KB
- 文档页数:8
教师个性特点的简要介绍教师个性特点的简要介绍1. 引言教师是教育事业中的关键角色,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责任和使命。
而每个教师都有独特的个性特点,这些特点是塑造他们教学风格和方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个常见的教师个性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影响。
2. 激情与热情激情与热情是许多优秀教师的鲜明标志。
他们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热情,积极投入到教学中。
这种激情与热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为他们树立榜样。
3. 耐心与细心耐心和细心是教师个性中不可或缺的特点。
教师需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
他们也需要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
4. 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教师个性特点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优秀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每个学生发挥潜能和实现个人成长。
5. 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现代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应对教育环境的变化。
具备创新思维的教师能够提供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6. 团队合作教师在学校中通常需要与其他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合作。
团队合作是教师个性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7. 学习态度优秀的教师总是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
他们不断自我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以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变化。
这种学习态度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对新知识的渴求,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8. 结论教师的个性特点对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激情与热情、耐心与细心、个性化教学、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学习态度都是教师个性特点中的重要方面。
通过了解和培养这些特点,优秀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影响和引导学生,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2014-01新视角一、教学风格的内涵关于教学风格的研究,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涉及的领域涵盖教学风格的作用与效果研究、教师的个性特征对教学风格的影响研究、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研究等。
我国对于教学风格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教育研究者重点从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风貌、格调”的角度把握教学风格的内涵。
迄今为止,教学风格的准确定义还没有一个被中外教育学者所公认的概念,关于教学风格的代表性观点有如下几种:雷朱里(Joseph.Renzulli)和史密斯(Linda.H.Smith)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所偏爱的教学方法,它很少因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持续一贯的稳定性和鲜明的特点。
邓恩夫妇认为,教师的教学风格可分成八个方面,即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课堂环境布置、教学组织、评价技术、教学管理和教学思想,这八个不同个性化程度的教育要素在教师身上的不同组合,构成了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
康蒂(Conti)认为,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观要转变为课堂行为必须通过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这一中介,因此教学风格被看做是教师在某些特定的教育价值系统影响下所作出的一系列行为。
我国学者李如密强调:“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魏正书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学规律和教学个性在教学实践中的高度统一。
构成教学风格的主要因素有:独特的教学思路、独特的教学方法体系、教学情景富有启迪性和感染力、鲜明的教学特色。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将教学风格与具体的教学环节相联系,对教学风格的理解多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联系,强调“风格”的稳定性;我国学者则从教师教学的外显行为理解“风格”,着重强调风格的艺术性,比较抽象。
我们应认识到,教学风格是有别于教学策略、方法的,教学风格往往受教师个体的认知方式、人格特征的影响,是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选择的较稳定的表现形式。
教师的个性与教学风格探究一、个性特质与教学风格个性特质是指个体在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特征,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根本所在。
教学风格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是教师个性特质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个性特质和教学风格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的个性特质直接影响着其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二、个性特质对教学风格的影响教师的个性特质对教学风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性格特点:教师的性格特点会影响其教学风格的形成。
例如,性格外向、热情洋溢的教师更倾向于采用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而性格内向、严肃的教师则更倾向于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
2.价值观:教师的价值观会影响其对教学的理解和处理方式。
例如,注重纪律和规范的教师更倾向于采用严谨、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而注重自由和创新的教师则更倾向于采用灵活、富有创意的教学方式。
3.兴趣爱好:教师的兴趣爱好会影响其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例如,对艺术有兴趣的教师更倾向于将艺术元素融入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教学风格在个性特质中的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个性特质。
例如,具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师往往能够通过其教学风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具有耐心和细致的教师则往往能够在教学中关注到每一个细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具有创新和进取心的教师则往往能够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四、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塑造个性化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塑造个人特色的重要手段。
要塑造个性化教学风格,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深入了解自己: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质、价值观、兴趣爱好等,以便明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目标。
2.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3.积极反思和总结: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反思和总结自己的表现,找出不足之处,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
浅谈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个性摘要:个性是特殊教学能力的展示。
特殊能力是指在一般基础上的发展起来的能力,在教学中表现出的教学方法、方法、技能、机智等。
教师在教学中具有的个性: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功底;教师要有相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应该具备热爱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个性特殊的教学能力创新意识专业功底情感情趣语文课堂教学个性是教师特殊的教学能力的展示。
”特殊的教学能力”是指在一般教学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力,在教学过程具体表现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和成熟的教学方式、方法、技能、机智、风格等。
教师施教的特殊能力,是在不断创新、长期积累、积极反思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随着教师教学个性的成熟和个体不断追求自我完善,就会频频出现创新行为,超越既定的规范、要求和一般教学能力的范围,从而不断地把属于自己的”妙法”注入教学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能力。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一名好的教师,要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新时代为人师表的重要内容。
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课堂教学的个性其实就是教师的创新意识的展现。
首先要有教育观念的创新。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发展的眼光,同时也有教育观念的转变。
要变呆板的应试教育为全面的素质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才取代单纯的书呆子;要引导学生喜欢学习、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师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要是以”探讨、创新、共进”的观念以及能力等因素去激发、感染、带动孩子创新力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是教师角色的创新。
教师不应该再是会填鸭的高级厨子,而应该是厨神,把每一种原料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让每道菜的特点彰显的淋漓尽致。
我们的课本、参考资料、社会资料等等都是原材料,教师就要参透它们的性质、功能,把它们积极串联、协调、利用起来,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何为神?就是有点石成金的能力,现代的教师就必须要担当好这个角色;三是教育内容的创新。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风采展示:教学风格与个性特色幼儿园教师的教学风采展示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色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幼儿心灵成长的引领者。
他们的教学风格和个性特色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学习效果、兴趣培养以及性格塑造。
本文将从教学风格和个性特色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大家呈现一幅幼儿园教师的教学风采。
一、教学风格1. 爱心教育幼儿园教师的教学风格首先应该是以爱为核心。
他们应该用心去照顾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从心灵上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严格要求,热爱幼儿,做到严厉与关怀相结合。
只有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爱,才能够真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欢乐中快乐成长。
2. 游戏教学幼儿时期是孩子们最活泼、好动的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各种游戏元素,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在学习语言表达方面,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习中玩,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这种教学风格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学习效果,还让他们在快乐中度过每一天。
3.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不同的兴趣爱好、优缺点。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方式,给予每一个幼儿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不要刻板地对待幼儿,而是要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4. 多元智能教育幼儿的学习方式各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多元智能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各种不同的绘画方式,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多元智能。
二、个性特色1. 耐心细致在幼儿园教育中,耐心细致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有限,往往需要反复的引导和解释。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在细节上用心呵护每一个幼儿,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鼓励。
2. 多才多艺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育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多才多艺。
他们要能够扮演好综合才艺教师的角色,在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的个性展示与课堂实践【幼儿园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的个性展示与课堂实践】一、引言在幼儿园教育领域,教师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位幼儿园教师都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从而为孩子们带来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本文将就幼儿园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进行深度和广度兼具的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关注这一主题。
二、教学风格的个性展示1. 老师的个性特色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
有的教师可能偏爱游戏式的教学方式,善于用游戏和趣味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可能比较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在教学中注重让孩子接触传统文化知识。
这些个性特色对于幼儿园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非常重要。
2. 教学风格的表现教师的个性特色在教学实践中会得到充分展现。
喜欢游戏的教师可能会在课堂上设置各种有趣的游戏环节来引导孩子学习;注重传统文化的教师可能会通过讲故事、唱歌等方式向孩子传递传统文化知识。
这种个性特色的展示,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怀,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特色的课堂实践1. 个性特色与课堂实践的结合教师的个性特色需要通过课堂实践得到具体的展现。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特色,灵活地利用教学资源和手段,给孩子们带来多样化的学习体验。
通过游戏来让孩子们学习数学知识,通过传统文化活动来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等。
2. 课堂实践的案例分析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比如一位注重孩子个性发展的教师,在课堂上可能会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关注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因材施教,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得到个性化的关怀和指导。
这种课堂实践既能够促进孩子们全面发展,又能够让教师的个性特色得到充分展现。
四、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每位教师都应该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个性特点,以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的个性特色也需要通过课堂实践得到具体的展现,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打造名师的四大策略策略一:分析教学个性,设计教学发展方向。
1、定性——分析教学个性。
教学风格因个性而独特。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个性化的标志。
教学个性是指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才能、性格、气质等诸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
教师要从自身的思想、思维、语言、性别、年龄等方面总结分析。
比如:音质方面:你是浑厚雄壮、抑扬顿挫,还是清脆明快,柔美圆润?表达方面:有的优美动听、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有的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论证有力;有的干脆利落,语句明快简短;有的柔和委婉,讲话平易流畅。
有的出语不凡,善于诱发,好用激将法,常常如同撞钟,令你清音不绝于耳,思绪萦绕不断;有的幽默风趣、妙语迭出,常引得学生忍俊不禁、笑声频繁,让学生在轻快的气氛中领悟深刻的哲理,步入知识的殿堂。
语气方面:常用关切的语气询问学生,易使教学语言风格趋向温婉;常用祈使命令的语气,易使教学风格趋向明快。
教师要依据自身的个性特点为自己准确定性。
2、定向——确定教学风格发展的方向和人生走向。
确定教学特点:教学风格定向:情感型,诗意语文。
追求的作课特点:拨人心弦,情思交融。
理智型,简单语文。
追求的作课特点:简单质朴,真实自然。
人生走向定向:一个有追求的教师,一个有远大抱负的教师,一定要善于筹划未来,确定个人发展方向,要以自觉地行为做必然发生的事情;要发现自我、找到自我、超越自我。
3、定法——设计发展路径。
三段论:模仿——探索——创造。
模仿:要模仿名师。
模仿的路径:先专后博,先博后专。
模仿的重点:在思想,在思路,在风格。
模仿的方式:专著与课例结合。
探索:课在打磨中精美。
每年打磨一两节精品课。
探索教学风格、作课特点;探索教学的思路、方法、技巧和细节处理;探索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行为。
创造: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创造”极其重要。
要实现真正的创造,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方法去做。
策略二:研究名师作课特点,形成教学思想主张。
教师个性及教学个性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才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因此,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大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主渠道,作为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老师应该有良好的教学个性和鲜明的教学特色,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自由发展。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教学个性呢?教师的个性与教师的教学个性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个性的内涵
何谓个性,人们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认识。
作为教育学的两大基础学科——哲学与心理学都从各自的学科角度界定“个性”的概念。
在哲学领域里,诸学者对个性概念认识的差异较大,如王夫之认为:“夫性者,生理也,日生则日成也。
”这里所说的“性”也就是人的个性。
而富尔曼诺夫则认为,个性就是每个单个的人具有的社会在他身上培养出来的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在心理学领域里,很多学者比较认同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界定个性的说法:“个性,也
可称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苏霍姆林斯基也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阐述个性的概念:“人的个性,这是一种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因素组成的极复杂的合金。
”在教育学领域里,也有很多学者对个性的含义进行了探讨,如刘文霞博士则是这样解释个性的:“所谓人的个性,即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系统中形成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以独特的方式有机结合而使个体具有的社会独特性。
简言之,人的个性就是个体独特的社会性。
”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诠释个性的内涵:个性就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独特性的社会特征。
教师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个体,同其他任何个体一样,其个性特征有好的—面和不好的一面。
教师个性就是教师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并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各种特征的总和。
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教师是社会中的人,他与其他任何普通人一样具有独特的社会特征;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个性转化成其教学个性。
二、教师的教学个性
那么,什么是教师的教学个性呢?
我国已有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教学个性的含义,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是个性融合说,认为教师的教学个性是教师适合其工作特点的个人品质总和,是个性原型和教师职业的一种有效融合。
二是个性创造说,认为教师的教学个性是其劳动创造性的具体表现,是与教师的情感态度、个性特征等密切相关,充满了教师个性的色彩。
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个性就是教师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的个人品质的总和。
说它具有教育性,是针对教育的对象学生而言。
说它具有创造性,是针对教师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而言。
所以,教师的教学个性就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分析,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方案,为了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在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较稳定的教学特色。
此外,教学个性还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独特性。
教师的教学个性是一个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区别于他人的非模仿性的教学风格。
它是一种独创,是教师“自我”在教学中的一种显示,具有个体性。
它是教师自身的个性(思想、情感、意志,情绪等)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融合,然后升华成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并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特色。
教学个性的创造性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从教师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情感到教学板书的设计,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到课外辅导,我们都能感
受教师鲜明而独特的教学风格。
2、启发性。
学生永远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促进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情感。
因此,教师的教学个性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源泉。
它让每一个教学环节充满悬念并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从而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真理的探索。
3、人文性。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求知欲强、个性丰富的学生,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不断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学个性的人文性就是要求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完善、品德高尚的人。
4、艺术性。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教师的教学特色就是指教师的教学个性的总和。
要体现教学个性的艺术性,教师就必须使他的教学生动、形象,并给学生以美感。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语言要幽默、生动,而且设计要巧妙精致。
学生听课后才会回味无穷,并且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三、教师个性与其教学个性的关系
教师个性与教学个性的关系是一个交叉的关系,教师个性是教师整个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而教学个性是教师职业化的一种表现,是教师个性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1、教师个性与其教学个性的同质性关系。
教师的教学个性来源于他本身的个性,即教师的自身个性。
教师个性是教学个性的基础,教学个性是教师个性的升华。
没有教师的个性,那么其教学个性将是无源之水。
例如,一位个性幽默的教师会经常把他幽默的个性巧妙地运用于教学之中,形成他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
2、教师个性与其教学个性的异质性关系。
尽管教师个性是形成其教学个性的基础,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教师个性都能形成其教学个性。
教师的个性有好坏之别,但是其教学个性却是积极的、健康的,它是教师的良好的个性品质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它不仅具有教育性和创造性,而且具有启发性、艺术性和人文性。
例如,在生活中,有的教师个性暴躁、粗鲁,有的教师个性固执、偏激,有的教师个性忧郁、怪僻等。
这样的性格如果反映在教学中,只是说明这些教师将自己的不良个性生硬地带进了课堂,而忘却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因此,它不是教师的教学个性。
四、形成教学个性的基本原则
教育必将走向个性化教育,这是21世纪教育的必然趋势。
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是我国实施科教强国战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反映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有教学个性,也就是要进行个性化教学。
因为“只有具有鲜明特色的课堂,才能培养出个性鲜明的学生”。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发挥他个人的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生活道路”。
如何形成教师的教学个性呢?我们首先应搞清以下两个问题。
(一)既然教师的个性与其教学个性存在异质性,那么教师的个性中哪些品质是优秀的品质?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已有很多学者运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量表(16PF)对我国教师的个性进行了综合测试。
他们概括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具有下面六个方面的优秀个性品质。
1、教师在行为动机和行为目标方面的优秀个性品质是热爱学习、热爱职业、热爱学生,即热爱教育事业。
这是教师在工作中重要的个性品质,它也是形成教学个性的思想因素。
2、在兴趣方面,教师的优秀个性品质表现为追求新知识,捕捉新信息,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具有较强的社交活动能力,习惯于自我表现,即在输入和输出上都显出高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只有具备这些个性品质,才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并在教学中进行灵活运用。
它是形成教学个性的知识因素。
3、教师在情绪方面的优秀个性品质有豁达、容人、幽默、坦诚、随和、情绪平稳而不易波动。
教师只有具有这样的个性品质,他的教学才会生动,对学生才会有感染力。
它是形成教学个性的情感因素。
4、在个人意志方面,教师的优秀个性品质包括深思、慎独、反省、自律、勇于进行自我批评,敢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并不屈不挠地寻找达到目标的新途径,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
这些品质是促进学生形成坚强个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是形成教学个性的意志因素。
5、教师在道德方面的优秀个性品质表现为诚实、勤奋、公正、廉洁,坚持原则,追求平等,具有献身精神,在伦理道德上能够辨别善与恶,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教师具有这些品质才能引导学生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
它是形成教学个性的道德因素。
6、在个人能力方面,教师的优秀个性品质包括具有良好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开拓能力。
它是形成教学个性的能力因素。
我们每个教师不可能一一具备上面所有的优秀品质,但是
具备这六个方面的某些优秀品质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如果只有一种优秀的个性品质,它也会在教学个性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能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特色。
(二)知道了教师个性中优秀的个性品质,那么怎样形成其教学个性呢?其实,教学个性形成的过程,就是实现教学个性化的过程。
它应该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1、优化整合原则。
这是形成教学个性的首要原则,也是实现教学个性化的重要保证。
优化整合原则就是要求教师首先要认真地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以及学生的思想、情感、能力等各种因素,然后把这些因素与自己的个性品质结合,并进行整合,形成鲜明个性特色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呈现、作业布置以及课后活动的检测,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