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病历书写要求1(2)讲课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1.99 KB
- 文档页数:10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培训教案主讲人:张丽芳讲课时间:2012-3-2第一章基本要求第一条病历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包括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历。
第二条病历书写是指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记录的行为。
第三条病历书写应当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第四条病历书写应当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需复写的病历资料可以使用蓝或黑色油水的圆珠笔。
计算机打印的病历应当符合病历保存的要求。
第五条病历书写应当使用中文,通用的外文缩写和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征、疾病名称等可以使用外文。
第六条病历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表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第七条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签名。
不得采用刮、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
上级医务人员有审查修改下级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的责任。
第八条病历应当按照规定的内容书写,并由相应医务人员签名。
实习医务人员、试用期医务人员书写的病历,应当经过本医疗机构注册的医务人员审阅、修改并签名。
进修医务人员由医疗机构根据其胜任本专业工作实际情况认定后书写病历。
第九条病历书写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日期和时间,采用24小时制记录。
第十条对需取得患者书面同意方可进行的医疗活动,应当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签字;患者因病无法签字时,应当由其授权的人员签字;为抢救患者,在法定代理人或被授权人无法及时签字的情况下,可由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签字。
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患者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告知患者近亲属,由患者近亲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及时记录。
患者无近亲属的或者患者近亲属无法签署同意书的,由患者的法定代理人或者关系人签署同意书。
病历书写指导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病历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认识到病历书写的重要性。
2.掌握病历书写的基本格式和要求,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病历。
3.提高学生对病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能力,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二、教学内容1.病历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规范2.病历书写的基本格式和要求3.病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病历书写的重要性,了解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2.讲解病历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讲解病历的基本要素和书写规范,包括病情记录、查体记录、诊断记录、治疗记录、医嘱记录等。
强调病历书写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讲解病历书写的基本格式和要求通过PPT演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病历书写的基本格式和要求,包括字体、字号、行距、页面设置等。
同时,重点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医学术语,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4.讲解病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整理通过模拟实操、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收集、分析和整理病人信息,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如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5.课堂互动和实践通过课堂互动和实践,让学生加深对病历书写的理解和掌握。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病历书写的实际操作过程。
四、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对病历书写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2.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病历书写作业,评估学生对病历书写的实际操作能力。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病历书写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及时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要注重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病历书写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住院病历书写格式及要求住院病历(又称大病历)是由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试用期医师、实习医师、研究生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之内完成。
住院病历必须经带教医师(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签名。
一、书写内容包括:患者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体格检查(专科检查)、辅助检查、辩证辨病、中医四诊摘要、病因病机分析、初步诊断和临床疾病诊断,以及书写病历医师的签字。
二、书写要求1.一般项目:共13项,分7行书写;入院时间、病历采集时间(要写具体),包括年、月、日、时。
不允许有空项、漏项及误填。
2.主诉:指促使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
主诉要求文字精练,抓住重点,写出疾病的标志性特点,突出第一诊断。
如有两个以上的主要诊断,应按合理的顺序先后列出。
主诉避免用诊断名称和化验结果代替症状。
无症状病人(定期复诊病人、定期治疗病人或经体格检查发现异常情况的病人)可写诊断。
例XX肺癌根治术后X年X次化疗。
3.现病史:指患者本次疾病的发生、演变、诊疗等方面的详细情况。
应按时间顺序书写。
围绕着主诉进行深入、系统、全面地询问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疗过程。
包括:发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及其发展变化情况、伴随症状、发病后诊疗过程及结果等情况的变化,并结合中医“十问”,以及与鉴别诊断相关的阳性或阴性资料等。
现病史与主诉时间必须相符。
(1)起病情况:包括起病时的环境及具体时间,发病急缓、原因或诱因,特别应注意病人的心理状况和病前精神因素。
(2)主要症状:包括主要症状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程度。
(3)病情的发展与演变:包括起病后病情呈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发作,是进行加重还是逐渐好转或缓解以及加重的因素、缓解的方式、是否遗有后遗症。
(4)伴随症状:包括伴随症状出现的时间、特点及演变过程。
(5)诊疗过程:包括发病后治疗的主要经过、做过何种检查、检查结果、症状名称、手术方式;用药的名称、剂量、用法、时间及药效反应;和经治医疗机构、科室的名称等。
住院病历书写要求一、病案首页:1、病历首页由经治医师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各项由经治医师认真、逐项填写,不得遗漏;2、无执业证医师不得在住院医师一栏填写名字,也不用在进修及实习医师栏填写名字;3、首页上的签名须在患者出院后,质控医师及护士须在完成检查全病案内容完成后签名的工作;二、入院记录、再次或多次入院记录:1、应当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并打印签字,医师签名处为有证医师的名字,不得出现无证医师的名字,也不得出现空白;2、24小时入出院记录应当在患者出院后24小时内完成,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应于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医师签名处为有证医师的名字,不得出现无证医师的名字;3、主诉:通常不宜用诊断或检查结果为主诉内容(确无症状者例外,无症状者,应注明入院的主要目的或原因),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疾病已明确诊断,住院目的是为了进行某项特殊治疗者可用病名,如:肺鳞癌术后第三次化疗;主诉与现病史时间必须一致(如主诉中“3+月或3+天”,现病史中必须为“3+月或3+天”,不能写成“3月或3天”);4、现病史:(1)主要内容包括:起病情况、主要症状特点、病情发展和演变、伴随症状、诊治经过、一般情况、追述共七项;(2)诊治经过中,对患者提供的药名、诊断和手术名称需加“”以示区别;(3)一般情况:简要记录患者发病后的精神状态、睡眠、饮食、大小便、体重;(4)追述:对于慢性疾病(如慢支炎),凡与这次发病有关的病史,虽年代久远亦包括在内;(5)与本次疾病虽无关系,但仍需治疗的其他疾病情况,在现病史后另起一段记录;(6)入院症见:应包括主要症状、精神状态、睡眠、饮食、大小便。
(7)月经史:对老年女性患者,月经史不详者,也要记录“月经史不详者”;(8)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应完成的检查结果: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9)入院记录中只写初步诊断,不再写最后诊断或补充诊断。
(10)现病史中(包含入院记录及首次的现病史),病人“以×××病入院”,此句话中的疾病须是中医疾病名,比如“以颈痹症入院”。
注:只写西医病历的科室除外。
三、病程记录:1、首次病程记录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并打印审签,医师签名处为有证医师名字,不得出现无证医师的名字,也不得出现空格;首次记录的诊疗计划中,不能出现“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等笼统的说法(注:抗炎不等于抗感染);首次病程记录中必须有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中医诊疗方案及方药;首次病程记录不要记录太多不相关内容,如无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
2、围术期需有中医干预治疗;3、日常病程记录先标明记录日期,另起一行记录具体内容,要求:对危重患者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记录,每天至少一次,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对病重患者,至少两天记录一次;对病稳定患者,至少3天记录一次,如有病情变化、医嘱更改或临时用药(如退烧药、止痛药、精麻药品等等),应随时记录;对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至少5天记录一次;手术前1天记录术前准备情况和患者情况,术后前3天应至少每天记录一次;会诊当天、侵入性操作的当天和次日、患者当天应有病程记录。
4、日常病程记录内容包括:病情变化的情况及发生原因分析、各检查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及临床意义、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及理由,取得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上级医师查房意见、对原诊断的修改及新诊断的确定并简要说明诊断依据、各科会诊意见及本科采取的建议、病历讨论记录、各种诊疗操作的详细过程、医嘱更改及理由、定期分析病情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等重要事项、患者或家属意见。
由经治医师书写,无证医师书写需有上级医师的审改和签名。
当天已检查的化验单、检查单必须在第二天中午12点之前归档,并且在病程记录中有体现;开出的化验单、检查单因特殊原因需要推后检查的须在病历中注明。
三大常规及DR、心电图在入院后48小时内必须回示及分析,化验或检查结果没有回示的,须在病程中说明原因,家属拒绝检查的必须要有“患者签署的拒绝检查治疗同意书”,如患者大便标本未能取得,需在病历中写明。
5、主治医师查房记录:危重者入院当天(如在22点以后入院的,可在次日上午书写)、病重者入院次日、一般患者入院48小时内完成主治医师首次查房记录;以后对病危患者至少每天1次,对病重者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对一般患者根据病情一般每周1-2次,对病情变化快的病例,应每周2-3次。
首次病程记录后、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后、转科记录后、阶段小结后的主治医师查房必须有中医辨病辨证分析、中医诊疗方案及方解.6、主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危重患者48小时内、一般患者72小时内完成首次查房,以后每周至少查房一次。
首次病程记录后、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后、转科记录后、阶段小结后的主任或副主任医师查房必须有中医辨病辨证分析、中医诊疗方案及方解。
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一定要体现对本病的指导作用,而不是首次病程记录的复制粘贴。
7、交接班记录:患者的经治医师变更之际,由交接班的住院医师分别对患者病情以及治疗过程进行的简要总结;交班记录在交班前由交班医师书写完成,接班记录由接班医师于接班后24小时内完成,如有新发现应详细记载,根据情况对病情做出分析,是否同意交班医师意见,或提出新的诊疗方案。
8、转入转出记录:转出记录由转出科室在患者转出前完成,应特别交代清楚患者当前的病情和治疗、会诊意见及转科时注意事项;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不要全盘照抄转出记录;转入、转出时间一致,可紧接病程记录书写,不另起页。
写转出转入记录的时间先后顺序必须准确,不可颠倒。
9、阶段小结:有经治医师每月所作的病情及诊疗经过的总结。
如有病历中有交班记录、转科记录时,则阶段小结的起始日期为交班记录、转科记录的日期。
如患者6月5日入院,在6月15日写有交班记录或转入记录时,写阶段小结的日期应为7月15日。
10、抢救记录:内容包括病情变化情况、抢救时间及措施、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姓名及专业技术职务等。
记录抢救时间须具体到分钟,记录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如实补记,并注明抢救结束时间及记录时间。
病程记录中记录的抢救时间、抢救的医嘱(除外注明“补抢救医嘱”,如下抢救医嘱的时间与抢救的时间一致,可不用注明“补抢救医嘱”,如患者05:15开始心肺复苏,用了肾上腺素,05:20电除颤一次,下“心肺复苏、肾上腺素”医嘱的时间为05:15,下“电除颤”的医嘱时间为05:20,则不用注明“补抢救医嘱”;如下医嘱的时间为07:00或其他时间,则必须注明“补抢救医嘱”。
注:补下医嘱的时间不能超过6小时)、护理记录中记录的抢救时间必须一致。
(注:记录的抢救时间不等于写记录的时间,请不要混淆)。
抢救记录不但要详细记录参加抢救的医师及护理人员的专业职务,也要记录在现场的患者亲属姓名及关系,以及记录亲属对抢救工作的意愿、态度及要求(患者亲属不在场则不用写此内容)。
11、有创操作记录:在操作完成后立即完成,内容包括操作名称、操作时间、操作步骤、结果及患者一般情况、操作过程是否顺利、有无不良反应、术后注意事项及是否向患者说明、及操作医师签名。
12、会诊记录:常规会诊应当有会诊医师在会诊申请发出后24小时内完成,急会诊时会诊医师应当在会诊申请发出后10分钟内到场,会诊记录在会诊结束后即刻完成。
会诊记录应另页书写。
13、术前小结:急诊、择期手术必须有术前小结,在术前24小时内完成;14、术前讨论:中等以上手术都要有术前讨论记录,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重大、疑难及新开展的手术要有审批报告单。
15、手术记录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手术经过的记录必须有以下内容:(1)体位;(2)手术部位消毒方法;(3)手术切口及组织分层解剖;(4)手术步骤;(5)如改变原手术计划,需阐明理由,并征求近亲属的意见签字后执行;(6)记录术中失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切除后标本去向,是否送病理检查;(7)术中麻醉及麻醉中患者情况和所发生的意外情况、麻醉效果;(8)术中所使用的特殊置换物,要将名称、型号、产地、使用期限等说明贴在病历上备查;(9)术中如遇意外,应详细记录抢救措施与过程;(10)手术方式可在文字记录后用图示意,使之更加清晰、明确;(11)手术记录中的麻醉方式和麻醉记录单中的麻醉方式必须一致;(12)手术记录由第一手术者亲笔书写,如系第一助手书写必须有手术者签名负责,不能代签。
16、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必须术后即刻完成,由参加手术的医师书写,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与手术记录是不同人书写,要求书写前要与第一术者所写内容取得一致意见,其格式同一般病程记录格式;17、出院记录:在出院后24小时完成。
出院带药不能带与本病无关的药品,总量不超过一个月,出院带药的要命及用法要与临时医嘱相符合;18、转入、转出记录:a、转出记录由转出科室医师在患者转出科室前完成,应特别交代患者当前的病情和治疗、会诊意见及转科时注意事项;b、病人在转科后仍需继续进行的本科室治疗项目也应详细交代,以防转科之际发生病情突变或治疗脱节。
c、转入记录由转入科室医师于患者转入后24小时内完成。
转入、转出时间应一致,可紧挨病程记录书写,不另起页。
写转入、转出记录的时间顺序不可颠倒。
19、死亡记录书写要求:死亡记录应单独一页,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要记录亲属和×××人在场及其意愿(如是否配合治疗或终止治疗等)。
20、有创操作记录:应记录穿刺操作后的生命体征及向患者交代的注意事项,操作者及其职称;21、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与手术记录是不同人书写,要求书写前要与第一手术者所写内容一致;手术完毕后立即转入ICU的病历,由手术科室书写术后首次病程记录,不再写转出记录。
转入ICU后由接诊医师书写有“术后转入ICU记录”抬头的病程,格式同一般病程记录,转入ICU第二天必须要写手术医师的查房记录、本科室的主治医师查房记录,第三天必须有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由其他科转入本科室的病历,转入第二天必须有本科室主治医师查房记录,第三天必须有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本科室的手术病人在术后首次病程后的次日必须有本科室主治医师查房记录,术后首次病程后的第三天必须有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22、病历中上级医师修改下级医师病历时统一用红笔修改。
无证医师签名时,不论有没有科主任或住院总或有证医师在前面签名,格式均为“/ ×××”(“/”前面为有证医师或上级医师签名,“/”后面为无证医师签名),不得出现“×××”格式(名字前没有“/”时,视为有证医师签名);书写病历的医师为主治医师时,签名格式为:“主治医师:×××”;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的签名格式:“医师签名:×××/ ×××”(“/”前面为上级医师的名字,“/”后面为下级医师或无证医师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