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构成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教师职业道德——本质上,与一般道德没有根本区别。
可以理解为一般道德只有被作为个体的教师真正理解、接受并转化为一种内在需要和外在职业行为时,即为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凝聚而成的品质。
是价值预设与自主构建相结合的结果。
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责任感、奉献精神关爱学生教书育人——对教育对象:讲求教师善、实践智慧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对自身:力求人格完善、持续发展关于师德的形成与发展职前教育:先为人、后为师自主选择教师职业职业实践:上好一节课、带好一个班教师能理解、承认、应答和超越现状终身追求:学为世范、行为人师成为理性的典范、道德的楷模、文化科学的权威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实践(时间)不断反思与交流学习培训、研究探索价值实现(成就感、愉悦感)关于教师善待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了40年时间,曾收集9万个学生所写的信,内容是关于他们心目中喜欢怎样的老师。
保罗韦地博士概括出作为好教师的12种素质。
一、友善的态度。
二、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
三、耐心。
四、兴趣广泛。
五、良好的仪表。
六、公正。
七、幽默感。
八、良好的品性。
九、对个人的关注。
十、伸缩性。
十一、宽容。
十二、有方法善待学生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对学生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信念全面了解学生现实特征学生共性与个性、年龄与年级特征、成长历程与人生理想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工作关系、心理关系、道德关系促进学生健全发展以教育智慧促进学生:知识长进、学习方法改进、学习动机增强、品德与身心健康水平提升教育公正或教师公正是教师伦理生活的重要原则。
比如中国古代形成的“有教无类”的概念既是我们教育的传统,也是全部教育的本质要求。
又比如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法”也既是师生关系上公正的集中表现,又是所有成功教育的秘密所在。
所以公正既是教师幸福的需要,也是教育事业的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教师在师德养成中,首先必须有“求真”意识,把握师德的本质;其次必须在职业实践中“求善”,实现师德的效能,即让学生最大限度受益;下面简单谈谈教师职业道德本质:道德:“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教师职业道德是只有被作为个体的教师真正理解、接受并转化为一种内在需要和外在职业行为中的道德,即称为教师职业道德。
其内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
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凝聚而成的品质。
他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职业角色品质,其最基本要求,包括对学生的无害、无欺、公平有益。
马克思认为能给人以尊严的职业是——在从事这一职业时,“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
”从教师职业的未来发展看,教师职业的专业性不断增强,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愈渐加快,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不断加深。
目前,已有诸多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划分的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包含以下内容:第一、爱国守法,第二、爱岗敬业,第三、关爱学生,第四、教书育人,第五、为人师表,第六、终身学习。
其中,第一、二条,主要是关于教师对国家、教育事业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要求;第三、四条,主要是关于教师对学生的道德要求;第五、六条,主要是关于教师对自身,作为工作手段的道德要求。
总体上,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随着教师职业实践的深入展开而不断地形成与发展的。
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看,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职前教育,主要在于使教师成为合格公民,保证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达标,即先为人,后为师。
职业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养成的根本保证。
教师在上好每一节课、或在带好每一个班的过程中,教师须要讲求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同时需要探索其间的艺术性。
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教师在解决各类问题中,教师总被要求与现在有所不同(不断创新),即要超越昨天、超越自我。
师德师风教书育人之本质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教书育人的核心。
在教育事业中,教师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和榜样。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探讨师德师风的本质以及其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
一、师德师风的本质师德师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旨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师德强调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品德,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师风则强调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教学水平、教育方法等方面的要求。
师德师风共同构成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和教育行为准则。
二、师德师风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2.1 做学生的引路人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应该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做到品德高尚、修身养性,才能带领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师德师风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对教师自身修养的要求,更是对学生人生导师的要求。
2.2 塑造学生的品格教师的品德是塑造学生品格的关键因素。
师德师风的本质是教师职业道德,通过教师自身言传身教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只有以身作则,做到师德高尚、师风良好,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
2.3 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的言行举止和师德师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动力。
当教师积极向上,以身作则,学生会受到鼓舞,愿意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相反,如果教师缺乏师德师风,不重视教育工作,学生可能会失去学习的动力。
因此,师德和师风在教书育人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3.1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教师应通过持续学习和专业培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注重教育方法的创新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提升自己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3.2 倡导教师的全面发展教师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包括教学能力的提升,更要注重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以全面发展的视角对待学生。
教师职业道德1.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以传统习惯、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为手段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起源:是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起源,伴随着人类的灭亡而灭亡的,具有人类性。
道德是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其目的是按照善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
道德的起源,不应该从人们的意识中去寻找,而是从劳动和实践中寻找2.道德的内涵:(1).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就是在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道德也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道德深深植根于社会经济关系的土壤之中。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及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
(4).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把这些内容具体化、规范化并成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过程。
)3.道德的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功能;(3).调节功能。
4.职业道德的内涵(判):是指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的岗位上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5.职业道德的特征(多):(1).稳定性;(2).具体性;(3).适用性。
6.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工作关系时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形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容大纲注:【】内容为关键词条解释,一般在段首,或在段间以“所谓XXX”起头;“→”内容为子项目■■■■■■■■■■■■■■■■■■■■■■第一章道德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一〗、道德的本质【道德】P2 马克思主义道德本质论P6-15→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P7-10→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道德规范】P11→道德掌握世界的特殊性P13〒〒〒〒〒〒〒〒〒〒〒〒〖二〗、道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道德的特点P15道德与法律的区别P17和联系P18道德的社会作用P19→道德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P21→道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P21〒〒〒〒〒〒〒〒〒〒〒〒〖三〗、道德的起源、发展及其规律性道德的起源P24→道德发生的基本前提P28→道德形成的关键P30【社会主义道德】形成的主要条件P41道德发展的规律P3■■■■■■■■■■■■■■■■■■■■■■第二章人民教师应有高尚职业道德〖一〗、职业与职业道德【职业】的产生及含义P49【职业道德】的含义及特点P49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P50→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发展P55→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有历史上职业道德不曾有的特征P5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社会作用P58〒〒〒〒〒〒〒〒〒〒〒〒〖二〗、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是人类最古老的职业之一P59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P60【教师职业】P61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即对社会和个人所起作用)P6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所起的作用P62【智力开发】P6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P68【教书育人】→社会主义国家要培养的人才P68-69弘扬固定重视师德修养的优良传统P73〒〒〒〒〒〒〒〒〒〒〒〒〖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社会主要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双重效应P75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树立新价值观)P78→自主创新P78→义利关系P80(人生与金钱)P83→竞争与协作(优胜劣汰)P88→公平与效率(教育的不公平)P91〒〒〒〒〒〒〒〒〒〒〒〒〖四〗、以人为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P97→道德的主体性P98【道德的总功能】【教师道德建设目标】【道德规范】【道德的导向功能】P99→【道德教育的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P100教师道德建设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P101(以学生为本)如何加强教师职业的道德建设(以人为本学术和学风建设)P102■■■■■■■■■■■■■■■■■■■■■■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基本构成〖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本质社会经济关系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决定作用P107【教师职业道德】P106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由【教育劳动】的本质和目的决定P109〒〒〒〒〒〒〒〒〒〒〒〒〖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P111→教师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P112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P113教师职业道德是从教育活动中特殊利益关系引申出来P114→教育劳动的本质P115【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P117〒〒〒〒〒〒〒〒〒〒〒〒〖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教师的【职业理想】P118→教师怎样实现教师职业理想P121→教师的职业选择P119教师的【职业责任】P123→教师怎样履行【道德义务】P124→职业责任与职业义务的关系P123教师的【职业态度】P125→教师怎样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P127教师的【职业纪律】P129→教师怎样做到模范遵守职业纪律P131→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的关系P129【社会主义职业纪律】【教师职业纪律】P130教师的【职业技能】P132→教师怎样提高职业技能P134教师的【职业良心】P135【教师职业良心】P136→培养教师的职业良心P139→教师职业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特殊意义P136→教师职业良心能够调节教师的行为P138教师的【职业作风】P139→教师应该树立哪些优良【教师职业作风】P140教师的【职业荣誉】P143【教师职业荣誉】P144→教师怎样创造职业荣誉P146→职业荣誉与【职业义务】的关系P144→教师荣誉的巨大作用P145■■■■■■■■■■■■■■■■■■■■■■第四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特点与社会功能〖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教育劳动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客观基础P149(教师职业道德调整教育劳动之间的利益关系)P151 →教育劳动实践有以下几方面的利益(几种利益之间的关系)P149教师职业道德受到生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制约P152教师职业道德在批判继承历史上优秀教师道德遗产的基础上形成P155【教师职业道德的继承性】P156〒〒〒〒〒〒〒〒〒〒〒〒〖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P158(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P158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道德意识】P162【教师道德要求】P163【道德行为】P172→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P164→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P166→【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意志】P169→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P175〒〒〒〒〒〒〒〒〒〒〒〒〖三〗、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教师和教育事业,和学生,和其他人际的关系)P177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教师的个人品德)P180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教师的道德面貌影响学生和社会各方面精神面貌)P183■■■■■■■■■■■■■■■■■■■■■■第五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一〗、确立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P187-188〒〒〒〒〒〒〒〒〒〒〒〒〖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确立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依据P189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P19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重要调节作用P19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基本内容要求是P195根据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要求,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P195→为什么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P196→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P196→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P197→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互补关系P198→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如何关系集体维护学校荣誉)P200→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P201→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人生价值】P202(个人的贡献或责任居于首位)P203 →反对和抵制个人主义的价值观侵蚀(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P205→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P206-208〒〒〒〒〒〒〒〒〒〒〒〒〖三〗、教育人道主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原则对人道主义的历史考察P208确立人道主义的客观依据P212教育人道主义对教育者的基本内容要求P215■■■■■■■■■■■■■■■■■■■■■■第六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一〗、教师与教师职业关系中的道德规范明确教师职业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P219热爱教育,乐于奉献P219【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P223【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P226(刻苦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加强科学研究)→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P227(如何提高教学水平)P228以身立教,德识统一P229〒〒〒〒〒〒〒〒〒〒〒〒〖二〗、教师与学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调节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P231热爱学生,严格而科学地要求学生P232→【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特有情感P232→热爱学生的具体表现P233(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P235→循循善诱,【诲人不倦】P236→严格要求学生【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严而有细】P237【为人师表】,言传身教P239(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原因)→教师要想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做到以下几点P240〒〒〒〒〒〒〒〒〒〒〒〒〖三〗、教师在其他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规范教师与教师关系中的道德要求P243→正确处理教师之间的关系的意义P241教师与学校领导关系中的道德要求(对领导干部的道德要求)P246(对教师的道德要求)P247 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中的道德要求P247教师与社会交往中要遵循以下道德要求P249〒〒〒〒〒〒〒〒〒〒〒〒〖四〗、教师言表风纪的道德要求教师的语言要求【言表风纪】P251(语言要规范、精炼、准确、生动、纯洁)教师的仪表要求【教师仪表】P254(仪容服饰举止)教师的风度要求【风度】P256(稳重可亲有识)教师的法纪要求【依法执教】P259(学习宣传党的思想,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法律)→教师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做到P262■■■■■■■■■■■■■■■■■■■■■■第七章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一〗、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教师职业不同于其他职业的基本特点】P267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P268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P270〒〒〒〒〒〒〒〒〒〒〒〒〖二〗、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目的【道德品质的形成】P27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P27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P273→教师职业道德情感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274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道德信念】)P277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P278(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性)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道德行为】)P281→日常教育中,教师的表率作用P282(政治思想个人品德文明习惯)〒〒〒〒〒〒〒〒〒〒〒〒〖三〗、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条件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社会道德教育】P284→教师道德教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P286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个人道德【修养】P28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P288【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质】P289→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P290→掌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P292→如何更好的开展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自知之明】P294【积善成德】P295→如何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P296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中的【道德评价】(【职业道德评价】【教师道德评价】)P297→道德评价的根据P297(动机论和效果论)→道德评价的标准P299→教师道德评价的方式P300(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在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中的作用和意义P301→道德评价的调节作用表现在P303(褒扬善行排除隔阂斥责恶行)〒〒〒〒〒〒〒〒〒〒〒〒〖四〗、义务、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内化中的特殊作用义务在教师道德内化中的作用P306【义务】P304【道德义务】【教师道德义务】P305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特殊作用(+对他人行为的评价)P308【良心】【教师良心】P307 ■■■■■■■■■■■■■■■■■■■■■■第八章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养成〖一〗、社会道德、个体道德与教师个体道德【社会道德】P312社会道德的内容结构(【社会道德关系、现象、水准】)P313社会道德特征P313 【个体道德】P313(个体道德意识、规范、活动)个体道德特征P314→个体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关系P315【教师个体道德】(个体道德心理行为境界)P319→教师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关系P320〒〒〒〒〒〒〒〒〒〒〒〒〖二〗、道德品质与教师个体道德品质【道德品质】特征P321(分两类美德和恶德)【教师个体道德品质】P323→教师个体道德品质是多种内在因素的辩证统一P324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构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P326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心理因素(个体心理倾向个体心理特征个体心理过程)P328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P329(道德的继承性和相对性)P330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基本内容P332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养成【教师的道德修养】P334〒〒〒〒〒〒〒〒〒〒〒〒〖四〗、教师个性心理品质的特点、作用与内容【个性】【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P335→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的特点P336→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的作用P337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内容构成P339→【教师的认知品质】【社会认知品质】【教师的人际感知】P340→兴趣和开朗的性格P341 →情感和情绪P342 →坚强的【意志】P344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提高P345(动机感情信念气质性格能力)■■■■■■■■■■■■■■■■■■■■■■第九章教师个体高尚人格的塑造〖一〗、人格与道德人格【人格】P351 人格分裂P352 人格分裂的形式P354 人格分裂的社会根源P356【健康人格】P358 【非健康人格】P360(病态、扭曲、双重人格)【道德人格】P363道德人格与人格、道德理想的关系P364-365道德人格的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习惯)P366道德人格的人性基础P366(马克思主义学说)〒〒〒〒〒〒〒〒〒〒〒〒〖二〗、道德人格与理想人格【理想人格】P368 道德人格与理想人格的关系【理想】【道德理想】P369儒家伦理对理想人格的设计追求P373(达到理想人格境界的途径)P378理想人格的现实价值P381〒〒〒〒〒〒〒〒〒〒〒〒〖三〗、教师个体高尚人格的力量与塑造教师高尚人格的力量P384教师人格的塑造【人格再造】P387(人格由三个方面因素塑造而成)P386■■■■■■■■■■■■■■■■■■■■■■第十章教师道德行为的选择〖一〗、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机制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界定P390【道德选择】P39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心理机制P393(认识的选择性,借助于情感,依赖于意志)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P397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价值冲突P398(价值冲突表现在社会中)P399〒〒〒〒〒〒〒〒〒〒〒〒〖二〗、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与责任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社会自由P40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P404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责任P406〒〒〒〒〒〒〒〒〒〒〒〒〖三〗、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实现【教师道德行为选择标准】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不确定性P410(确定与不确定性的统一)P411 →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功利性】和【超功利性】P41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规定性(自主自决自控)P414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过程(动机目的手段之间的关系)P416〒〒〒〒〒〒〒〒〒〒〒〒〖四〗、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及其培养培养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的意义P420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比较力分解力鉴别力取舍力自组织力)P421如何培养教师道德行为选择能力P422。
(一)简述题1、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有哪八个要素构成?答: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要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2、教师应该在哪些方面树立良好的师表风范?①内在思想情操的高尚性。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得在德行上做一名学生的引领者,教师不仅需要过硬的知识储备,并且教师还应该且必须具备的是内在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古往今来,品德教育始终位居教育的首位,教师的岗位是需要各个教师用自己的思想道德去共同建设和维护的,教师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只能以奉献而不是索取的品德去拥有人生、赢得尊重。
②外在言行举止的文明性。
教师不仅需要内在的个人修养,同时需要一身立教,为人师表,这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
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和严谨持重的行为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
3、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有哪些?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①严于剖析自己。
作为优秀的教师要学会不断的反省自己,人们都是在不断的反思和认识中逐渐完善自我的,作为教师同样也是这样。
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同的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每次处理问题所得到的效果也可能存在差别,我们应该在不断总结过去和剖析自我的过程中,不断重新认识自己,找到恰当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内涵职业的产生与含义1.职业是社会分工发展和客观需要的结果2. 职业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
3.职业生活既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社会组成形式,又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4.职业具有专门性、独立性、稳定性、特殊性.教师职业的本质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教师职业:是按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
任务:1.培养人的创造能力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开发人的智力。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长期性和复杂性2、延续性和艰苦性3、艺术性和创造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个体性和群体性) 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意义(1)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
(2)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3)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道德的特殊属性: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2.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迫性的;3.道德规范是自律和内化的规范;4.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的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和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的特征:1.内在的稳定性;2.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3.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师德”“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首先,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理念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目标的坚守。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包括:爱心、责任、公正、专业和尊重。
爱心是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付出关心、关爱和关注的心态。
责任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和自己的职业责任感。
公正是教师公正对待学生和同事,不偏袒和歧视任何学生。
专业是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尊重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个体差异,以及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意见。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的职业行为规范是教师在工作中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其中包括:教学规范、师生关系规范、同事合作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等方面。
教学规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科学教育原理,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师生关系规范是指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耐心倾听学生的问题和需求。
同事合作规范是指教师要与同事之间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合作,互相支持和学习。
社会道德规范是指教师要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不参与违法、不道德的行为。
最后,教师职业道德的职业责任意识是教师对自己工作角色和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职业责任意识包括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对家长的沟通责任、对学校的忠诚责任和对社会的回报责任等方面。
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教师要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要忠诚于学校,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教师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回报社会,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包括核心理念、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责任意识三个方面。
教师要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遵循职业行为规范,树立职业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为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一、“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二、“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三、“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四、“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
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五、“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教学目标】1.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2.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3.理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的精神。
4.分析评价保教实践中教师的道德规范问题。
【教学重点】1.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2.教师职业道德的价值和作用;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毒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体现;4.对《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文件精神的领会。
【教学难点】有关知识点的运用【教学时数】【教学内容】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是一般的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的进一步的具体应用和升华。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1.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的引路人。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指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职业伦理,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为特定的道德规范体系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是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具有热爱教育的事业心和全心全意培养、教育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3.教师职业道德是从教育活动的特殊利益关系中引申出来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以实际教益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是同教育劳动的本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育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是通过教育劳动表现出来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本质是造就一代新人,因此,教师必须按照党和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迅速成才,而不能凭教师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地去培养和早就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年青一代的培育者,作为传递和转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教师不仅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近年来,在各类教师招聘考试中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考查越来越多,考查的形式主要是以客观题为主,但是在个别地区也出现了主观题的考查形式,分值比重也在逐年上升,所以,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需要引起考生的特别注意。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并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中小学教师的爱国守法又具有自己的特殊要求。
教师要做到将爱国守法统一于整个教育活动中,除了自己模范地爱国守法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这方面能够分辨是非。
教师也要做到依法执教,首先必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遵守社会秩序,恪守社会公德;其次,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教育、教师和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把依法执教这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联系起来,完整地理解依法执教的全部内涵。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终身职业,把自己的理想、信念、青春、才智毫不保留地献给学生和教育事业,做好本职工作,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时间抓牢。
具体要求是:第一,教师要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
第二,教师要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第三,教师对待工作要勤勤恳恳,高度负责。
第四,教师不能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所谓关爱学生,简而言之,就是关心爱护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身为人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关爱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关爱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仁爱心,关爱学生有利于增强教师的感召力。
在关爱学生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平等公正地爱学生;第二,关爱的同时要严慈相济;第三,关爱的体现是为学生着想。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一、道德的本质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道德的基本功能1、道德的调节功能。
是道德最重要、最突出的社会功能。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调节人的行为并通过调节人的行为来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
2、道德论证功能。
是道德对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作用。
任何道德都是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
它要求人们以一定的善恶标准处世行事,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
3、道德的教育功能。
是道德的教化作用。
道德教育能使人们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增强道德信念、强化道德意志,能够培养高尚的道德理想、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的道德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4、道德导向功能。
是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及其要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
道德能引导人们在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甚至反道德行为自愿地选择道德行为,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自觉地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在道德冲突的困境中自主地选取较大的价值而牺牲较小的价值。
5、道德的基本功能,还有认识功能。
道德能反映现实。
预测趋势。
6、道德的保障在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生活和交往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1、基本原则: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①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新型的人际关系。
为人民服务本质上也就是人民自我服务,各个职业团体之间和各个从业人员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关系。
②为人民服务体现了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职责的精神动力。
它把“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③为人民服务体现了衡量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
为人民服务,不仅贯穿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发展的始终,为人民服务道德的规范和范畴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规范指导和规范着人们的职业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道德结构模式。
(一)教师职业理想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理想是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它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
第二,热爱学生。
第三,献身教育事业。
第四,勇于同一
切危害教育事来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第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师职业责任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也可以说,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条呢?第一,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
第二,对学生家长负责。
第三,对教师集体负责。
第四,对社会负责。
(三)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呢?首先,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第二,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第三,要有肯于吃苦的精神。
(四)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
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
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五)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
那么,教师应怎样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呢?主要应做到
以下几点:第一,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
第二,要懂教育规律。
第三,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第四,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六)教师职业良心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七)教师职业作风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八)教师职业荣誉所谓老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教师荣誉有着巨大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动教师更好地履行职业义务,为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尽职尽责;二是教育和鼓励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尊师重教,为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一,教师必须认真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做出的贡献赢得社会的肯定与褒扬。
第二,教师必须掌握现良好的职业素质。
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出纳员职业道德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员工职业道德规范培训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