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古代诗歌的七种类型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5
古诗分类按内容八大类
古诗按内容八大类分类如下:
1. 写景诗:描写山水田园等自然景物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景起兴,以描绘景物、抒发情感为主,表达诗人对自然景物、风土人情的感悟。
2. 抒情诗:表达个人情感和感受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直抒胸臆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对自身经历、情感世界的描绘,传达诗人对生活、爱情的体验和感受。
3. 送别诗:送别友人或亲人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离别为背景,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诗人对友人或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4. 边塞诗:描写边疆地区战争和生活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边疆地区为背景,通过对战争、边疆生活等的描绘,反映边疆地区的风土人情、民族矛盾和民族团结等方面的问题。
5. 哲理诗:表现诗人对生活、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对生活、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探讨,传达诗人对人生、世界的看法和思考。
6. 咏物诗: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物象为载体,通过对物象的描绘和赞美,表达诗人对自然、生命、社会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7. 田园诗:描写田园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田园生活为背景,通过对乡村风光、农耕生活等的描绘,反映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8. 闺怨诗:描写女性情感和生活的诗歌。
这类诗歌通常以女性为题材,通过对女性情感世界的描绘,反映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
古代诗歌体裁的简要常识一、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风”,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每句字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代表作有汉代的乐府诗、魏晋的建安诗歌、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二、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近体诗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
1.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绝句又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其中近体绝句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讲究粘对,并限押平声韵,对仗较律诗自由。
代表作有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2.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代表作有杜甫的《春望》、王维的《山居秋暝》等。
三、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词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全盛时期。
词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一段,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
代表作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的《如梦令》等。
四、曲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代表作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五、其他体裁除了上述四种主要体裁外,古代诗歌还包括赋、比、兴等多种表现手法和风格。
赋是古代一种以叙事、写景、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形式较为自由,篇幅较长;比是通过对比、类比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兴则是通过托物起兴的手法来借他物引起所咏之情。
实用文档中国古代诗歌分类一、.古代诗歌按体裁分:古体诗、近体诗。
(一)古体诗1.古体诗特点: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这种形式的诗歌。
篇无定句,句无定字,自由换韵,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2.古体诗包括:(1)古诗:古诗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诗经》开创现实主义诗歌传统。
(2)楚辞:六言为主开浪漫主义先河。
(3)乐府诗:五言为主奠定了中国古典诗歌以五言、七言为主的基础。
(4)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均属古体诗。
(5)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唐以后以上这种形式的诗歌。
(二)近体诗1.近体诗特点:出现在唐朝,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2. 近体诗从体裁上分为:诗、词、曲。
诗:诗又按其体裁可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是由(四)联(八)句组成,每联两句,第一联被称为(首联),第二联被称为(頷联),第三联被称为(颈联),第四联被称为(尾联)根据每联的字数,律诗又分为(五律)和(七律)。
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根据每联的字数,绝句又分为(五绝)和(七绝)。
词: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1)词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3)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
(4)词在结构上多数是分段的,一段在音乐上叫“一阕”(或“一片”)。
(5)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曲:曲特点:(1)曲盛行于元代。
(2)元曲分为散曲和杂剧。
我们鉴赏的元曲一般指散曲。
(3)曲有曲牌。
(4)散曲的体制又分为小令(叶儿)和套数两种二、古代诗歌按题材划分:1、写景抒情诗;2、即事感怀诗;3、咏物言志诗;4、怀古咏史诗;5、边塞征战诗;6、惜别送别诗;7、思乡怀远诗;8、山水田园诗。
文学常识之诗歌鉴赏(附常见7种诗歌类别)展开全文诗歌鉴赏相关常识(附常见7种诗歌类别)一、体裁常识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
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1.诗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亦称“古诗”“古风”。
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
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
“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
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
不讲平仄,不讲对仗。
用韵押韵,自由灵活。
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
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
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搜集民间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属古体诗的一种,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
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
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
(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
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
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
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①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
②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③有特定的对仗要求。
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
古代诗歌七大题材分类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咏物抒怀诗、咏史怀古诗、赠友送别诗、羁旅思乡诗以及即事抒怀诗。
1. 山水田园诗:这类诗歌多以自然风光和农村景物、田园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向往,或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讴歌。
2. 边塞征战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边塞军旅生活或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以及边塞的壮丽风光,表达出作者对边塞将士的敬仰和赞颂。
3. 咏物抒怀诗:这类诗歌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4. 咏史怀古诗:这类诗歌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来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5. 赠友送别诗:这类诗歌通常表达出作者对朋友或亲人的离别之情,以及对友谊或亲情的珍视和怀念。
6. 羁旅思乡诗:这类诗歌主要描写作者在外漂泊、思念家乡的情感,表达出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怀念。
7. 即事抒怀诗:这类诗歌通常以眼前的事物或事件为题材,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分类只是对古代诗歌的一种概括和总结,实际上古代诗歌的题材非常广泛,形式也多种多样。
古诗词十二种分类整理
1.爱情诗:表达情感和爱情的诗歌,如李清照《如梦令》。
2. 山水诗:描绘自然风景和山水之美的诗歌,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3. 秋诗:描写秋季景象和情感的诗歌,如杜甫《登高》。
4. 花鸟诗:描绘花鸟之美的诗歌,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 思乡诗:表达离乡思乡之情的诗歌,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6. 咏史诗:描写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诗歌,如白居易《长恨歌》。
7. 咏物诗:描绘生活中的物品和事物的诗歌,如杜甫《赤壁》。
8. 闺怨诗:描写女子闺情和爱慕之情的诗歌,如李清照《如梦令》。
9. 骚体诗:以“骚”体为主的诗歌形式,如屈原《离骚》。
10. 赋诗: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赋述事物或人物的特征为主。
11. 祭文: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祭祀活动为主。
12. 赋颂:古代文学体裁之一,以颂扬名人事迹或国家政绩为主。
- 1 -。
古代诗歌的分类及鉴赏古代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是国人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古代诗歌的分类及鉴赏,欢迎大家浏览。
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三、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的分类及各体裁简介(一)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的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为8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律诗要求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
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常见古代诗歌的七种类型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部分,其形式和内容多种多样。
可以根据不同的形式、内容、主题等多种因素进行分类,下面介绍七种常见的古代诗歌类型。
1.古体诗古体诗是指古代诗歌中,由五言、七言、九言构成的诗句。
古体诗最早出现于唐代,是李白、杜甫等大诗人的代表作品。
古体诗的特点是用字简练、意境深邃,词藻华丽、形式严谨。
古体诗常以叙事、抒情或咏物为主题。
2.近体诗近体诗是指从唐代开始形成的,由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组成的古体诗形式。
近体诗在词藻、形式上较古体诗放松,但仍保持了传统的诗歌形式。
近体诗的特点是它具有节奏感、韵律感和语言节约性。
3.楹联4.词词是古代文学的一种诗歌形式。
它是一种唱词,常被用于音乐和歌曲之中。
词的特点是轻盈、婉转,情感表现直接,多为抒情、叙事和赞美等。
唐宋时期是词的全盛时期,其中辛弃疾、李清照等留下了众多经典之作。
5.歌谣歌谣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口头传承的歌曲形式。
歌谣是民间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易于记忆、抒情、会意为特点,常被用于庆祝、婚丧嫁娶等场合。
《长恨歌》、《百花谣》等都是著名的歌谣作品。
6.赋赋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诗歌类型,它是对已有诗句进行批判、赞美或发挥。
赋的特点是善于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感悟和见解,常以文辞豪放、词藻华丽为特点。
赋从初唐盛行至晚唐,它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
7.议论文议论文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形式,它是传达作者观点和看法的一种文学方式。
议论文常常针对现实生活、社会热点或时政事件进行发表。
在古代诗歌中,议论文常用于政治批判和社会审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制度。
传统文化中七种常见的古代诗歌类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代诗歌一直被视为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表现力,深受人们喜爱。
以下是七种常见的古代诗歌类型:1. 古体诗古体诗是中国最早的一种诗歌形式,起源于先秦时期。
它采用古代的韵律和格律,通常由四个字的句子组成。
古体诗多以表现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为主题,形式简洁、意境深远。
2. 五言诗五言诗是中国古代最流行的一种诗歌形式,每句由五个字组成。
它在唐朝达到了巅峰,许多著名的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五言诗。
五言诗广泛描写了社会生活、自然景观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以其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意象而著名。
3. 律诗律诗是根据特定的音律和押韵规则创作的诗歌形式。
它要求每句的字数和音律都严格符合规定,常见的律诗有七言律诗和八言律诗。
律诗在唐宋时期十分流行,被视为高级艺术形式。
4. 绝句绝句是由四个句子组成,每句五个或七个字。
它的诗意通常自成一体,表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唐代的杜甫和李白是绝句的代表诗人。
5. 七言律诗七言律诗是由每句七个字组成的律诗形式。
它在唐宋时期十分盛行,许多杰出的诗人都留下了许多七言律诗作品。
七言律诗通常表现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具有磅礴的气势和优美的韵律。
6. 古词古词是一种将诗歌和音乐结合的文学形式,起源于唐宋时期。
它以其婉约、抒情的风格而著称。
古词通常描写爱情、离别和自然景观等主题,被广泛用于歌曲创作和演唱。
7. 六言诗六言诗是由每句六个字构成的诗歌形式。
它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主要诗体之一。
六言诗以其简洁、朴素的风格,表达了丰富的感情和情感。
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诗歌类型,展示了中国文学的丰富和多样性。
它们代表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为人们提供了独特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不同的特征和风格,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的分类。
以下是古诗的一些详细分类:
1. 题材分类:
-唐诗:指创作于唐朝时期的诗歌,包括了律诗、绝句、七言绝句等形式。
-宫词:以宫廷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田园诗: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表达对自然、农民生活和田园景色的赞美。
-赋诗:以描写人物事迹、历史典故等为题材的诗歌。
2. 形式分类:
-律诗:根据字数和平仄规律调整诗句的格律诗歌。
例如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等。
-绝句:每首四句的独立诗歌形式,通常是五言或七言。
-乐府诗:曲调明快,用来伴奏乐器演唱的诗歌形式。
-七绝:每首四句的七言绝句诗歌。
3. 诗人流派分类:
-唐诗派系:唐代以杜甫、李白等为代表的诗人,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等。
-宋词派别:宋代以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的诗人,分为“豪放
派”和“婉约派”等。
-元曲流派:元代以关汉卿、白朴等为代表的戏曲诗人,分为“南曲”和“北曲”等。
4. 音韵表现分类:
-平仄格律:根据音调和平仄规律调整诗句的格律诗歌。
-韵律:诗句中韵脚的重复或变化的表现形式。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古诗分类,每个分类都涵盖了不同的特征和风格。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古诗分类可能会有交叉或重叠,诗歌作品也常常不仅限于某一种分类。
古诗的风格和形式在不同的时期和流派中也会有变化,每个分类都有其独特之处。
一、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分别,一种分别多样情题材特点内容感情常用技法先人经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友送别诗波及的范围极内挚友分别,送别之际,内广,有君臣政界赠别,(1) 寓情于景,以景衬涵人们经常设酒饯别,容有街市朋友相别,有亲情,状况交融。
折柳相送,吟诗赠别,人情人送别。
(2) 衬托:不直接写人表达恋恋不舍之情。
的离情别绪,而是通①依依惜其他不舍与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①标题中经常有伤感;②分别后的想念意来衬托人的伤离之“送”“别”“赠”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深。
“酬”。
②常有意象:慰与激励;④借送别友(3) 以乐景衬哀情 ( 也“柳”“酒”“月”叫乐景写哀或反衬 ) 。
人表示自己的心态;⑤标“水”四粗心象。
情(4) 想象 ( 也叫虚假或抒发对人生的感想。
要志 ( “长亭”“短感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虚实联合 ) 。
送别诗常亭”“阳感经常不是单调的,而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关”“舟”“灞桥”是多种感情交杂在一朋友的沉浸和关切。
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起的会合体,它丰富复诗中出现 )杂却不纷杂无章。
二、羁旅思乡诗——异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题材特点内容感情常用技法内诗人因长久旅居在外,内借抒怀主人公旅途中的(1) 借景抒怀 ( 或叫涵滞留异乡,或流浪异地容所见所闻、所感所叹,“寓情于景” ) ,情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表达思亲怀乡之情。
主景交融。
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题有落魄失落,流浪哀(2) 以乐景衬哀情的无尽想念和人生感伤,想念亲人等。
( 乐景写哀 ) 。
叹、流浪愁苦。
(3) 侧面落笔。
诗人①天涯流浪羁旅愁。
叙在表现怀远、思归之①诗题中多含有“客写旅居异乡的困难,抒情时,不是直接抒发舍”“登高”“望发流浪无定的孤独。
想念之情,而是从对月”“忆”“寄”“行方着笔,想象对方思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思”等词语以及元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念自己之深,借以烘宵、中秋、重阳、大年夜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标情人的想念。
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中常见古代诗歌题材分类1、思乡怀人2、写景咏物3、忧国伤时4、咏史怀古5、赠友送别6、羁旅行役7、山水田园8、边塞征战9、生活杂感10、爱情11、建功立业12、悼亡游仙1.思乡怀人诗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亲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外。
常用艺术手法有借物抒情、借暾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
常见的意象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例1.《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两首诗都写到雁,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例2.《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
其中“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之情。
2.写景咏物诗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景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
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
例3.《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