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8.99 KB
- 文档页数:4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1课时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第2课时分数与除法第3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第4课时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P54例3,“做一做”及P55-56第4-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过程,掌握把假分数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应用把假分数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解决问题。
3.提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揭题:师导入并揭题: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知识。
你还记得什么分数能写成带分数的形式吗?(假分数)有时根据需要将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接下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明白算理。
1.教学例3.过渡: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1)探究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
①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题目:把、化成整数。
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
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互动,再反馈,学生的想法有很多种,如:a.从分数的意义得出结论:里面有3个。
就是1,因此=1;里面有8个,4个是1,8个就是2,因此=2。
b.借助圆片涂色,直观得到=1,=2的结论。
c.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因为33=3÷3,而3÷3=1,因此33=1;48=8÷4,而8÷4=2,因此48=2。
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③师生小结。
教师让学生先相互交流,再引导学生小结出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
小结:当假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这个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用分子除以分母,所得的商就是这个假分数所化成的整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运算和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分数大小的比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分数的概念和运算,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2.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分数的相关课件、例题、练习题、实际问题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计算器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蛋糕、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如分子、分母、分数值等。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以及分数大小的比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数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分数的定义与基本性质1.1 教学目标了解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中的一份或几份。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包括分子和分母的同步乘除运算。
1.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分数表示其中一份或几份。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1.3 教学活动设计引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将一个苹果或一块饼平均分成几份,感受分数的含义。
讲解:用具体例子讲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强调分子和分母的关系。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基本运算,如分数与整数的乘除法。
1.4 教学评价设计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数定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分数的比较与排序2.1 教学目标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理解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
能够对分数进行排序,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分数的比较: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分数的排序:按照分数的大小顺序排列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活动设计讲解:用图示和具体例子讲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的比较方法。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比较和排序的练习,如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价设计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数比较和排序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分数的加减法3.1 教学目标学会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3.2 教学内容分数的加法:同分母分数加法,异分母分数加法。
分数的减法:同分母分数减法,异分母分数减法。
3.3 教学活动设计讲解:用具体例子讲解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实际运算,如解决实际问题。
3.4 教学评价设计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四章:分数的应用题4.1 教学目标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和表述。
4.2 教学内容分数应用题: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分配、比例等。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教学目标:
1. 知道分数的表达方式,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2. 掌握分数的性质,包括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
3. 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 根据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编写教案。
2. 教具: 白板、教学PPT、练习题、实物示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热身活动 (10分钟)
1. 让学生复习小学四年级的内容,回忆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
2. 提问题:小明有两个苹果,小李有三个苹果,他们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五个苹果)
3. 引出分数的概念:如果让小明和小李平分这五个苹果,每个人分到几个苹果?即:5 ÷ 2 = 2 余 1,5 ÷ 3 = 1 余 2.
二、讲解与讨论 (30分钟)
1.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小明平分5个苹果,每个人分多少个?(学生回答: 2个苹果)那么小明分得的苹果就可以用 \
第 1 页共 1 页。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讲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这一章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概念,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以及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方法。
2.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理解。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以及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教学用具(如分数模型、卡片等)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分数的概念:“如果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你吃了2份,那么你吃了这个苹果的几分之几?”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分数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我会用PPT课件呈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通过分数模型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同时,我会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分数就是除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分数的运算练习,如分数的加减乘除。
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巩固(10分钟)我会用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解决。
如:“一个篮子里有5个苹果,小明拿走了3个,小明拿走了篮子里苹果的几分之几?”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巩固分数的知识。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真分数和假分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两者。
2.学生能够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并能在具体情境中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和分类,引导学生发现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不同点。
2.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讨论,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2.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方法。
2.难点:1.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及转化。
2.灵活运用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分数的意义,引出分数的分类,提问:“分数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2.通过具体例子展示真分数和假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1.讲解真分数的概念: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是真分数,真分数的值小于1。
2.讲解假分数的概念: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是假分数,假分数的值大于或等于1。
3.通过对比讲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不同点,帮助学生明确概念。
4.举例说明真分数和假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数的比较、分数的加减等。
3.学生活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并尝试举出生活中的例子。
2.分享交流:每组选代表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及特点。
4.巩固练习1.布置一些与真分数和假分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的信息,判断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并进行相应的计算或比较。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巩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2.搜集生活中关于真分数和假分数的例子,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及特点,通过实例和练习,大家已经掌握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区分方法。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应用。
难点:1.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熟练运用分数计算进行问题求解。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下》。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学生:准备学生学习笔记本、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介绍分数的概念及分数的意义。
2.探讨分数的性质,如整数和分数的比较等。
3.练习分数的相关计算题目。
第二课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1.讲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分母在除法中的含义。
2.练习分数和除法的计算题目,如分数的化简、相加、相减等。
3.设计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课时:分组讨论与展示1.小组讨论分数与除法相关问题。
2.分享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解题思路。
3.教师指导并进行点评。
五、课堂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习题。
2.思考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运用分数与除法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应用展开教学。
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以便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4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学会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
二、教学重点1.理解分数的意义。
2.学会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定义•分数的意义:表示整体中的部分2.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通分的概念:寻找一种共同的分母•通分的方法:找到最小公倍数,将每个分数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分数的意义1.引入:通过一个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2.分数的定义:将整体分为若干等份,分数就是其中的一份。
3.练习:让学生做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分数问题,加深理解。
第二节: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数通分1.引入:通过示例说明通分的必要性。
2.讲解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3.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三个以上分数通分的练习题。
4.拓展:让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通分情况,并尝试解决。
五、课堂练习1.将分数$\\frac{1}{2}$、$\\frac{1}{3}$、$\\frac{1}{4}$通分。
2.如果有四个不同的分数,如$\\frac{1}{2}$、$\\frac{1}{3}$、$\\frac{1}{4}$、$\\frac{1}{5}$,如何通分?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的题目。
2.自行寻找一些新的分数进行通分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掌握三个以上分数通分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分数概念。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同时,培养其灵活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案安排,希望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1【新知识点】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最大公因数约分求最大公因数最简分数约分及其方法最小公倍数通分求最小公倍数分数比大小通分及其方法小数化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分数化小数【教学要求】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
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
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
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五年级秋季》
教学目标:分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两个同学一组,商定一个数字,然后各自在草稿纸上写出以这个数字为分母的分数,看谁的又多又准确,并和自己的小伙伴们交流自己的经验。
师:数学中也有许多有趣的分数问题,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数学迷宫探索有关分数的问题,好吗?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讲解
2、出示例1
【例1】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2、巩固练习: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占全图的几分之几?
①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②交流答案,说想法。
教师总结,
3、出示例2
【例2】一个班级学生的41是12人,这个班级有多少人? ①引导学生读题。
②引导学生分析条件,找到问题突破口。
③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④交流答案,说想法。
⑤教师总结,归纳方法。
三、游戏练习
循环相克令
用具:无
人数:两人
方法:令词为“猎人、狗熊、枪”,两人同时说令词,在说最后一个字的同时做出一个动作——猎人的动作是双手叉腰;狗熊的动作是双手搭在胸前;枪的动作是双手举起呈手枪状。
双方以此动作判定输赢,猎人赢枪、枪赢狗熊、狗熊赢猎人,动作相同则重新开始。
兴奋点:这个游戏的乐趣在于双方的动作大,非常滑稽
缺点:只是两个人的游戏
四、课堂小结:
1.分数的意义: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大,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大,对应的整体小,所表示的具体数量就小。
2.真分数与假分数:真分数都小于1,带分数都大于1。
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
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是真分数,真分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假分数分子等于或大约分母,假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分数与除法。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0不能做除数,所以0也不能做分母)
4.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方法: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有技巧,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分子除以分母要记牢。
商是整数部分,余数是分子,分母不会变。
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整数部分乘分母加分子后做分子,分母还是不会变。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师:分数基本性质要记牢,分子分母变化都是同时的,要乘2,都乘2,要除以3,都除以3,这样才能保证分数的大小不会变。
但是不要除以0。
根据已知分数,填写未知分数时,首先要观察已知的两个分子(或分母)的变化规律,然后把分母(或分子)进行同样的变化。
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关键是观察分
母(或分子)变化后是扩大了还是缩小几倍,根据分数基本性质,把原分子也进行相同的变化。
五、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