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8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占北京:1900年春,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予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国斗争,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由英国海军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向北京进犯。
义和团奋起狙击侵略军,在廊坊一带把侵略军围困,经过激烈战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
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凶恶本质。
2、《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
签订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伤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与思考:
1、19世纪中后期,面对外敌入侵,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
反抗斗争,涌现出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你知道的三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名字及相关典型事件,并说训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2、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为了镇压轰轰烈烈的北方义和团运动,借机扩大对华侵略,于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统率、由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组成的2000多侵略联军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的总兵力最多时达到12万3千人,其中英军约33400人,俄军约23000人,德军约23700人,日军约22000多人,法军约2万人,美军约5800多人,意军约2000多人,奥军300人。
1900年6月中旬,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联军近2000人,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在廊坊受到阻击。
6月17日联军攻占大沽炮台,作为进攻中国的滩头阵地。
清政府向各地总督、巡抚发出诏书,宣布被迫对各国“宣战”,同时诏抚义和团,与清军共御外侮。
事实上,清政府根本没有同外国侵略者一决雌雄的勇气和决心,只想利用义和团抵挡侵略军以苟且图存。
只要列强答应停止军事进攻,清政府可以随时牺牲义和团。
在侵略者的强劲攻势下,7月14日天津陷落,侵略者在天津成立都统衙门,进行殖民统治。
8月2日集结兵力2万人自天津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发。
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遭到义和团民众的殊死抵抗。
为了防范义和团运动在南方发展,帝国主义与南方各省督抚签订所谓《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以后扩大到两广、两湖、山东、浙江、江苏、福建等省,均归各督抚保护。
这样在北方各省反帝斗争如火如荼的时候,东南各省的义和团运动却没有得到顺利的发展,没有造成对八国联军南北夹击形势。
八国联军所到之处,烧杀奸淫,无恶不作。
天津城破后,死尸累积数里。
北京被攻陷后尸骸枕籍,以至蛆出体外,无人收集。
法国步兵还把上千的中国人赶到一条死胡同,用机关枪扫射,直到没有一个活人。
京津一带人民陷入帝国主义的血腥恐怖中,就连帝国主义分子赫德也不得不承认:侵略军的“占领区里,已成人间地狱。
”侵略军对中国妇女的奸淫令人发指,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也难逃此祸。
第一单元第四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
2、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达标
一、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是当时反抗外国侵略的一支重要力量
2目的:
3、起止时间
4、侵略国:
5、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率领下,由天津向进
犯。
侵略军在、等地受到义和团和爱国清军重创。
8月,攻陷北京,大肆烧杀抢掠。
6、结果:携帝西逃,下令义和团,派
大臣与各国。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
2、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多两
②划定北京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许居住
③清政府必须保证永远中国人开展反对侵略者的活动
④拆除北京至大沽的所有炮台,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允许
驻守
3、影响:西方列强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一步控制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探究一,读下列歌谣,你怎么看待义和团运动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
探究二、中国近代屡遭列强入侵,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你完成下列表格,并说说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简介八国联军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军事行动侵入中国的大英帝国英、美利坚合众国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德意志帝国德、俄罗斯帝国俄、大日本帝国日、奥匈帝国奥、意大利王国意的八国联合军队。
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有所增加。
八国中以日本派遣的军队人数最多,约为23540人,奥匈帝国派遣的人数最小只是象征性派遣75人,日本成为八国联军的主力。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国公使就提出镇压。
美国、英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
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
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
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
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
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
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增派援军数千人,天津随即在14日为联军攻陷。
8月4日,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
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
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扼杀了。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侵略。
1901年9月7日,弈匡和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卖国投降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
1、清政府腐败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各级官吏贪污成风。
官僚地主大肆兼并土地,无地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生民极端贫困。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八国联军侵华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朝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11国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
华北大乱之际,东南各省督抚自行宣布中立,从此清中央政府权威低落,汉族权臣抬头。
战争也引起了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日俄两国为争夺中国东北及朝鲜利益而引发的日俄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是指公元1900年8月14日(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
油画: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城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签订国家最多,并丧失多项主权。
影响所及,清帝国内部及远东(满洲平原)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俄日冲突升级等变化。
[1-2]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战争起因: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慈禧与洋人之仇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变法维新,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
八国联军侵华有哪些事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1900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那么你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希望能帮到你。
八国联军侵华的事件第一,八国联军侵华祸起义和团之乱。
义和拳民焚烧教堂,杀害外国传教士、华人_和家人,扒铁路。
慈禧想利用义和拳打洋人,义和拳顺势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号。
慈禧为何要打击洋人,除了对列强瓜分中国不满外,更多是不满列强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梁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遭各国反对,令她怀恨在心。
第二,在慈禧的支持下,清军跟着义和团杀外国人杀红了眼。
外国列强多次敦促清政府予以阻止,并镇压肇事者,无果。
德国公使克林德因此率士兵出外寻衅,打死约20义和拳民。
后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往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军神机营军官恩海伏击杀死,这酿成开战的导火线(此前,日本公使馆书记官杉山彬也被清军杀死,并破腹剖心)。
第三,在轻信一份伪造的情报后(后有详述),慈禧昏聩到向西方各国(计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国、奥匈帝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等十一国)同时宣战,派兵围攻北京大使馆区和西什库教堂。
开战后,清政府曾公开悬赏捕杀洋人∶“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
第四,当时,清军和义和拳民曾倾全力攻打京城的外国使馆,但竟然久攻不克。
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清军总兵力保守估计至少2万;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
外国使馆久攻不下,清军决定火烧英国使馆北面的翰林院,《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焚毁。
有说永乐大典为八国联军烧毁,但此时八国联军刚刚登陆大沽,尚未进入北京。
第五,慈禧不自量力地对十一国宣战,外省督抚有头脑清醒者。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等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是指公元1900年8月14日(清光绪26年)英、法、德、美、日、俄、意、奥(指奥匈帝国)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入侵中国所引发的战争。
派遣的联合远征军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增至约5万人。
八国联军的行动,直接造成义和团的消灭,以及京津一带清军的溃败,迫使慈禧太后挟光绪帝逃往陕西西安;最终清廷与包含派兵八国在内的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付出庞大的赔款,并丧失多项主权。
影响所及,清帝国内部及远东(满洲平原)之权力平衡,亦受重大冲击,间接导致清廷衰落、俄日冲突升级等变化。
战争背景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国际地位因此一落千丈。
西方列强便开始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战争起因:本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瓜分中国。
慈禧与洋人之仇1898年,光绪帝任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变法维新,因与保守派对立而失败。
慈禧镇压维新运动,软禁光绪帝于瀛台。
各国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有为、梁启超逃离中国,而慈禧欲废黜光绪帝,但因遭各国反对而不敢付诸行动,令她怀恨在心。
加上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纷纷租借港湾和划分势力范围也增长了慈禧的仇外情绪。
义和团起事义和团,又称“团匪”,为山东省学习神功的团民组织,为山东巡抚毓贤利用来抗衡教会,威吓教民脱离教会之用。
后由外国所迫,派袁世凯到山东取缔,团民逃到北京城外涿州各地。
当时,慈禧信任闭塞愚昧的守旧大臣,竟听信毓贤之言,相信团民能“刀枪不入”、枪炮不伤”,怂恿慈禧借助义和团排外。
慈禧太后派军机大臣刚毅往涿州视察,但刚毅竟向慈禧奏称“天降义和团,以灭洋人”。
因此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进入北京城内勤皇。
团民则沿途到处杀害洋人、教徒,烧教堂、拆电线、毁铁路,攻进天津租界。
各国公使要求清廷取缔义和团,但未获回应。
联军进犯随着义和团运动在直隶和京津地区的迅猛发展,外国列强多次胁迫清政府予以镇压。
1900年4月,义和团刚在北京近郊发展起来,俄罗斯帝国公使就提出镇压。
美利坚合众国、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各国公使也奉本国政府密令,联合照会清朝政府“剿除义和团”,并将舰队聚集大沽口进行威胁。
5月间,义和团在京津一带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清军士兵参加义和团,以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排外势力在清政府内占据上风。
各国公使眼看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总理衙门也“无力说服朝廷采取严厉的镇压措施”,便策划直接出兵干涉。
5月28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大日本帝国、俄罗斯帝国、美利坚合众国八国在各国驻华公使会议上正式决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以“保护使馆”的名义,调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5月30日至6月2日,八国的海军陆战队400多人,陆续由天津乘火车开到北京,进驻东交民巷。
5月31日,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要求加强保护。
英、俄、法、美、义、日六国从天津派水兵及陆战队349人登岸,乘火车於当晚抵北京。
随后,各国继续向中国增兵,各国军舰24艘集结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侵略军达2000余人。
6月6日前后,八国联合侵华政策相继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侵略中国的战争爆发。
6月3日,德、奥派兵83人抵京。
6月10日,北京使馆对外通讯断绝。
各国驻天津领事及海军将领召开会议後,决定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於次日乘火车前往北京。
北京东交民巷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全权公使窦纳乐负责指挥抵抗。
使馆区内被围者约3000人,当中2000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女性147人,儿童76人。
保护使馆的包括409名外国水兵及陆战队员,配备三支机关枪及四门小火炮。
使馆内有足够水井及粮食。
英使馆内更有小马150匹可供食用。
1900年6月11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2000多人强占火车由天津驶往北京。
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激起义和团坚决抵抗。
6月12日,义和团与清军董福祥、聂士成部联合作战,切断侵略军与天津的联系。
6月14日至18日,侵略军被义和团群众包围在廊坊、落岱、杨村一带,面对用近代枪炮武装的侵略军,义和团奋勇杀敌,视死如归,不惜以血肉之躯与敌人拼搏,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爱国热情,打死打伤敌军300余名,西摩尔溃不成军,被迫沿北运河退回天津,义和团粉碎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的计划。
6月中旬,侵华帝国主义海军在沙俄海军将领指挥下,联合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守军坚决抵抗,清军共击伤击沉敌舰6艘,毙伤敌军200余名。
正当战事激烈时,守将罗荣光不幸中弹牺牲,清军失去指挥,大沽炮台失守。
在此前后,日本使馆书记生在前往永定门接应西摩尔联军时被清兵当作间谍处死。
德驻华公使克林德在东单牌楼行凶被守军击毙。
21日,清政府向各国“宣战”。
大沽口失陷后,俄、英、德、美援军数千人,闯入天津海河西岸紫竹林租界,对天津城及其外围发动猛攻,义和团奋起投入天津保卫战。
董福祥率义和团一部进攻老龙头火车站,毙伤俄军500余名(一说112人),数度占领车站。
张德成率义和团及清军一部围攻紫竹林,以“火牛阵”踏平雷区,冲入租界。
聂士成部清军坚守城南海光寺一带。
7月9日八里台一战,聂士成身中7弹,腹破肠流仍坚持战斗,直至血竭而亡。
14日,联军付出伤亡900余人(一说882人)的代价,并发射毒气炮后,攻陷天津。
8月4日,联军2万余人由天津进犯北京。
次日,进抵北仓,受到清军马玉昆、吕本元等部及李来中所部义和团顽强阻击,再次施放毒气,才攻占北仓。
但联军付出死伤635人(一说400余人。
其中日军近300人)的代价,毒气炮(“列低炮”)也被击毁。
[2-3]13日,联军进至北京城下,进攻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
英军率先由广渠门破城窜入。
14日,北京失陷。
次日晨,西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
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
西太后在流亡途中,指定李鸿章为与列强议和全权代表,发布彻底铲除义和团的命令。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派兵四处攻城略地,扩大侵略。
9月,俄军在侵占秦皇岛、山海关同时,集中庞大兵力,分五路对东北地区实行军事占领。
10月中旬,德军统帅瓦德西率兵3万来华,攻占保定、张家口等地。
但法、德联军在侵犯井陉、娘子关一带时,受到清军刘光才部的顽强阻击,付出重大伤亡后败退。
八国联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劫,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
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在北京公开大肆抢劫,清宫无数文物珍宝被洗掳一空,大批群众残遭杀戮。
1901年9月7日,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和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帝国主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条约规定:中国赔银4亿5千万两;北京使馆区及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交由外国驻军;禁止中国人民组织反帝组织等。
《辛丑条约》保住了清政府权位,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统治,清政府由此成为帝国主义的傀儡。
义和团运动发生后,列强各国都乘机对中国出兵,进行大肆掠夺。
消息传到俄国,沙皇政府认为是侵略中国的大好机会,除积极参加八国联军之外,1900年7月16日,制造了海兰泡惨案,居住在海兰泡的数千名中国人几乎全部被俄军惨杀,泅水逃生的不到百人。
17-21日,俄国侵略军又先后将江东六十四屯居民万余人赶至黑龙江边枪杀或用斧头砍死,剩下的被赶入黑龙江淹死,只有极少人泅水得生。
8月28日,俄国军队占领齐齐哈尔;9月22日,占领吉林,28日,占领辽阳;10月1日,进入盛京(沈阳)。
俄军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1900年11月,俄国胁迫奉天将军增祺签订《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企图把军事占领合法化。
俄军利用军事占领的机会,大肆掠夺中国东北的金矿、煤矿和森林资源。
八国联军的非人道暴行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德军、俄军、法军有滥杀、强奸、抢劫、烧毁等非人道暴行。
在北京,以樊国梁为首的教士们发出“布告”容许天主教徒在8月18日教堂解围后八天之内抢夺生活必需品,规定抢夺不满50银两的,不用上缴;超过50银两的,应负责偿还,或交教堂处理。
法国媒体曾刊登回国士兵的陈述:“从北堂我们开向皇宫,修士们跟着我们去……他们怂恿我们屠杀、抢劫……我们行抢都是替教士干的。
我们奉命在城中为所欲为三天,爱杀就杀,爱拿就拿,实际抢了八天。
教士们做我们的向导。
我们进一家就随便拿东西,我们把店掌柜抓了当仆役,教士们把抢来的东西,让他们背着运到北堂去了……”。
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撰文的揭露,仅在河北任丘县一处,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以“用人头抵人头”为口号就杀害了中国无辜农民680人签订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表面上向列强各国“宣战”,暗地里却破坏义和团运动,向侵略军妥协投降。
1900年7月14日天津失陷后,清政府8月7日任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正式向外国列强求和。
1900年12月,列强各国(除了出兵的八国外,又加上比利时王国、荷兰王国、西班牙帝国、三国)向清政府提出《议和大纲》,后又订立详细条款,于1901年9月7日在北京正式签字。
《辛丑条约》共有12条正文和19个附件,主要内容是:(1)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3)拆除大沽炮台和北京至海通道的各炮台;在天津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列强可以在北京驻扎防守使馆的卫队,并在京榆铁路沿线包括山海关在内的12个要地驻扎军队;至少两年内禁止中国进口军火和制造军火的材料;(4)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吏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惩办赞助过义和团运动的"首祸诸臣",在外国人"遇害被虐"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5)对德、日“谢罪”。
清政府分派亲王、大臣赴德、日两国表示“惋惜之意”,在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之处建立牌坊。
(6)中国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并指定皇族亲贵担任外务大臣。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附:8月中从天津进至北京的部队其实只有七国(当中两国只为象征式的掌旗兵)约一万六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