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7
现代审计与经济2014第1期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2013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数据显示,2013年广东、北京、江苏分别以1.3826万亿元、1.2556万亿元和1.207万亿元位居前三位。
据悉,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每月、每季或每年)和一定区域内实体经济(即企业和个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是全面反映一定时期内金融体系对某一地区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其统计口径和内涵与全国社会融资规模一致。
此次人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最多的前6个地区集中于东部六省市。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表示,地区社会融资规模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地实体经济从整个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支持。
建立地区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有利于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有利于改善地区融资环境,增强金融与经济间的良性互动。
(来源:人民网)人行发布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公报显示,2013年中国经济全年实际增长7.7%,超过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
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平稳较快增长、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公报显示,去年各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始终维持在7.5%至7.8%的合理区间内,最高与最低增速的差值只有0.3个百分点,波动幅度明显收窄。
在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2013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 )比上年上涨2.6%,涨幅与上年持平,低于预期目标。
过去一年我国产业、区域、城乡等经济结构均有所改善。
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达到46.1%。
与此同时,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311元,同比实际增长8.1%;农村和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7%和35%,分别比上年下降1.6个和1.2个百分点。
(来源:经济日报)国家统计局发布年统计公报财政部晒项行政审批“家底”承诺目录外项目不再实施继日前向社会晒出目前保留的18项行政审批项目,财政部近日又宣布再取消和下放3项行政审批项目,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再迈新步伐。
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法规类别】经济统计
【发布部门】北京市统计局
【发布日期】2014.02.13
【实施日期】2014.02.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4年2月13日)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
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人口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5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2.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2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3%。
常住人口出生率8.93‰,死亡率4.52‰,自然增长率4.41‰。
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89人,比上年末增加28人。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1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8万人。
表1 2013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
2013年北京市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北京市总体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初步核算,2013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增幅与上年持平。
其中,1季度经济增长7.9%,上半年增长7.7%,1-3季度增长7.7%,增势较为平稳。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3%。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2.3亿元,增长8.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3536.9亿元,增长7.8%;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15.4亿元,增长9.6%。
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986.5亿元,增长7.6%。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2.7:76.5变为0.8:22.3:76.9。
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21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为15052美元。
图1 2011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季度累计增速(%)一、农业生产增势稳定,都市型农业稳步发展2013年,北京市农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全年粮食产量96.1万吨,比上年下降15.5%,但粮食亩产达到403.3公斤,增长3.1%,增幅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66.9万吨,下降4.7%。
禽蛋产量17.5万吨,增长14.8%。
生猪出栏314.4万头,增长2.7%。
北京市设施农业收入57.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总收入分别为27.4亿元和10.2亿元,分别增长1.8%和12.6%。
二、工业生产稳中向好,企业利润稳步增加201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为近3年来年度最高水平。
其中,现代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分别增长14.2%和10.4%,高于工业平均增速6.2个和2.4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对北京市工业增长发挥了明显的支撑作用。
汽车制造业增长2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9%,医药制造业增长8.9%,3个行业对北京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4%。
朝阳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朝阳区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朝阳调查队北京市朝阳区经济社会调查队2014年5月14日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是经济社会深度转型的关键之年。
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区委、区政府认真把握稳中求进、发展转型的总体要求,沉着应对发展过程中的挑战,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综合经济◇经济增长据初步核算数据显示:朝阳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63.6亿元,按现行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下降5.5%;第二产业增加值39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356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三次产业结构为0.04:10.03:89.93。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GDP达到1044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6874美元。
◇财政、金融全年完成区级财政收入380.1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6.5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全年完成区级税收36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分税种看:营业税104.0亿元,比上年下降13.7%;企业所得税75.3亿元,比上年下降0.8%;增值税70.6亿元,比上年增长98.7%;城市维护建设税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四大税种共完成286.3亿元,占区级财政收入的75.3%。
全年地方财政支出327.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
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事务、一般公共服务、医疗卫生的支出分别为66.7亿元、61.3亿元、38.4亿元、17.8亿元和28.3亿元,增速依次为11.5%、21.0%、15.9%、-2.4%和18.2%。
上述五项支出合计占财政支出的64.9%。
2013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简况作者:来源:《投资北京》2013年第08期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7%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0.5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9亿元,增长5.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65.9亿元,增长8.9%,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562.8亿元,增长8.4%,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179亿元,增长7.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比一季度回落0.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从主要行业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28.9%、17.8%和12.6%,三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超过七成。
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3%。
其中,房地产业增长13.1%;金融业增长11%;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长8.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长7.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6.1%;批发和零售业增长5.5%。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5.9%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7.3亿元,同比增长38.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97.1亿元,增长9.7%,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92.7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含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395.8亿元,增长5.9%。
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5%上半年,商品房本年新开工面积1483.3万平方米,增长0.1%;其中,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717.1万平方米,下降9.5%。
商品房销售面积82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2.4%,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0.3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599.2万平方米,增长25%,增幅比一季度回落55.7个百分点。
1.工业生产1月-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2%。
从主要行业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分别增长24.4%、12.9%和9.1%,是带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8%,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5.8%。
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8%。
(点击查看大图)2.固定资产投资1月-11月,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73.5亿元,同比增长8.2%。
其中,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549.3亿元,增长0.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2.8亿元,同比增长23.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44.6亿元,增长4%,其中工业投资638.4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含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556.1亿元,增长8.3%。
(点击查看大图)3.房地产开发和销售1月-11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164.1亿元,同比增长9%。
11月末,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13406.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7257.3万平方米,下降1.4%。
商品房本年新开工面积3148.4万平方米,增长8.7%;其中,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1571.3万平方米,增长8%。
1月-11月,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169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4%;其中,商品住宅竣工面积1083万平方米,增长6.1%。
1月-11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634.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176.3万平方米,下降0.2%。
(点击查看大图)4.消费品市场1月-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558.6亿元,同比增长8.8%。
其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9%、2.3%和13.6%,烧类商品下降3.3%。
11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44.6亿元,同比增长8.7%。
(点击查看大图)5.价格11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月上涨3.3%。
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一、人口201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5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2.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2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3%。
常住人口出生率8.93‰,死亡率4.52‰,自然增长率4.41‰。
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89人,比上年末增加28人。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1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8万人。
表12013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二、综合经济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4352.3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86.5亿元,增长7.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21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5052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2.7:76.5变为0.8:22.3:76.9。
图12009-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表2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与上年持平。
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27亿元,增长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811.8亿元,增长10.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财政: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其中,增值税574.9亿元,增长83.1%;营业税1034.8亿元,下降10.2%;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802.1亿元和333.8亿元,分别增长6.6%和18.6%。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170.2亿元,增长13.2%。
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科学技术、城乡社区事务的支出分别增长33.7%、21.7%、17.4%和17.4%。
北京市2013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
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数据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21元/年(注:用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法庭辩论结束时计算北京市范围内人身损害案件城镇户籍受害人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
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337元/年(注:用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法庭辩论结束时计算北京市范围内人身损害案件农村户籍受害人的残疾赔偿金和死亡赔偿金);
3、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6275元/年(注:用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法庭辩论结束时计算北京市范围内人身损害案件城镇户籍被扶养人生活费);
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性支出13553元/年(注:用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期间法庭辩论结束时计算北京市范围内人身损害案件农村户籍被扶养人生活费)。
上述数据来源2013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
全市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1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5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802.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82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86.3%。
常住人口出生率8.93%。
,死亡率4.52%。
,自然增长率4.41%。
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89人,比上年末增加28人。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316.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8万人。
二综合经济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6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4352.3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4986.5亿元,增长7.6%。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3213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5052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22.7:76.5变为0.8:22.3:76.9。
全年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7亿元,比上年增长9.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3%,与上年持平。
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327亿元,增长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811.8亿元,增长10.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3%,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财政:全市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61.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其中,增值税574.9亿元,增长83.1%;营业税1034.8亿元,下降10.2%;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802.1亿元和333.8亿元,分别增长6.6%和18.6%。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170.2亿元,增长13.2%。
其中,用于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科学技术、城乡社区事务的支出分别增长33.7%、21.7%、17.4%和17.4%。
价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3%,涨幅与上年持平。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7%,非食品价格上涨2.7%;消费品价格上涨1.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5%。
全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4.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1%。
开发区:年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投产开业企业17982个,比上年末增加3053个。
全年实现总收入30353.5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实现技术收入3865.6亿元,增长13.6%;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3893.2亿元,增长16.1%。
全年出口总额292.5亿美元,增长11.7%。
实现利润总额2227.1亿元,增长24.5%。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产开业企业4175个,比上年末增加1189个。
全年实现总收入4604.5亿元,比上年增长4%;实现利润总额243.6亿元,增长11.6%。
三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1.8亿元,比上年增长6.6%。
完成平原造林36.4万亩,在此带动下,林业实现产值75.9亿元,比上年增长38.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5.9万公顷,比上年减少3.5万公顷。
粮食产量96.1万吨,下降15.5%;粮食亩产403.3公斤,增长3.1%。
全市农业观光园1299个,比上年增加16个;观光园总收入27.4亿元,增长1.8%。
民俗旅游实际经营户8530户,比上年增加163户;民俗旅游总收入10.2亿元,增长12.6%。
设施农业实现收入57.3亿元,增长10.3%。
种业收入14亿元,下降13.1%。
四工业和建筑业工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36.9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8%;高技术制造业、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和14.2%。
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7062.1亿元,增长7%。
其中内销产值15549.7亿元,增长7.7%;出口交货值1512.4亿元,增长0.3%。
产品销售率为99.2%。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69.99,比上年提高7.68个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54.8亿元,比上年下降0.2%。
从利润占比较大的行业看,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345.4亿元,下降1.5%;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289.6亿元,增长28.7%;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107.3亿元,增长23.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105.3亿元,增长20.2%;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78.9亿元,增长33.2%;通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45.2亿元,下降10.3%。
建筑业: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4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其中,在本市完成2762.8亿元,增长6.2%;在外省完成4644.3亿元,增长16.5%。
本年新签合同额9493.2亿元,增长11.8%。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交通运输:全年货运量29536.2万吨,比上年增长3.1%。
全年客运量151361.1万人,比上年增长1.6%。
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543.7万辆,比上年末增加23.7万辆。
民用汽车518.9万辆,增加23.2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26.5万辆,私人汽车中轿车311万辆,分别增加19万辆和12.8万辆。
邮电: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595.7亿元,比上年增长9%。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58.4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电信业务总量537.2亿元,增长9.9%。
全年发送邮政函件7.2亿件,增长6.5%;特快专递4793.6万件,增长20.3%。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67.6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41线/百人,每百人比上年末减少1.7线。
全年净增移动电话用户605.5万户,年末达到3373.8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1461万户。
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59.5户/百人,每百人比上年末增加6.4户。
全年短信业务总量达到459亿条,比上年增长2.5%。
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达到536万户。
六金融存贷款: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91660.5亿元,比年初增加6588.8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3255亿元。
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87990.6亿元,比年初增加6386.9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少2355.7亿元。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47880.9亿元,比年初增加4578.7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多1070.6亿元。
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40506.7亿元,比年初增加3954.1亿元,增加额比上年多900.7亿元。
证券: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145932.7亿元,比上年增长70.9%。
其中股票成交额61596.3亿元,增长36.9%;债券成交额69625.4亿元,增长86.2%。
年末证券市场累计开户数563.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2.1万户。
保险:全年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994.4亿元,比上年增长7.7%。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88亿元,人身险保费收入706.4亿元。
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318.2亿元。
其中,财产险赔付165.3亿元,人身险赔付152.9亿元。
七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32.2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其中,国有控股单位完成投资4156.8亿元,比上年增长4.6%;民间投资完成241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6352.6亿元,增长8.5%;农村投资679.6亿元,增长11.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75.5亿元,增长20.6%;第二产业投资755亿元,增长4.9%,其中工业投资747.3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投资6101.7亿元,增长9%。
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785.7亿元,下降0.2%,主要投向交通运输和公共服务业,其中交通运输投资664.5亿元,所占比重为37.2%,公共服务业投资451.3亿元,所占比重为25.3%。
房地产开发: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48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住宅投资1724.6亿元,增长5.9%;写字楼投资611.7亿元,增长59%;商业、非公益用房及其他投资1147.1亿元,增长0.6%。
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新建收购保障性住房16.2万套,竣工8.5万套,配租配售4.7万套。
八批发和零售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商品购销额1159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实现购进额56112.4亿元,增长10.3%;销售额59800.3亿元,增长10.1%。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5.1亿元,比上年增长8.7%。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753亿元,增长6.5%;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710.9亿元,增长11.9%;通讯器材类实现零售额470.3亿元,增长40.4%;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461.6亿元,增长19.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实现零售额338.2亿元,增长24.7%。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926.8亿元,增长44.3%。
九对外经济和旅游对外经济:全年北京地区海关进出口总值42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
其中出口632.5亿美元,增长6.1%;进口3658.6亿美元,增长5%。
全年批准合同外资11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3%。
实际利用外资85.2亿美元,增长6%。
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20.1%,房地产业占17.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14%,制造业占12.5%。
全年境外投资中方实际投资额3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倍。
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3.6亿美元,增长15.9%。
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实际收入5192万美元,下降9.5%。
旅游: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450.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0.1%。
其中,外国人387.6万人次,下降10.8%;港、澳、台同胞62.5万人次,下降5.9%。
旅游外汇收入47.9亿美元,下降6.9%。
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5亿人次,增长9.3%。
国内旅游收入3666.3亿元,增长11.1%。
全年经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游人数331万人次,增长21.5%。
十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道路建设: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161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2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923公里,与上年持平。
城市道路里程634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5公里。
公共交通:年末全市公共电汽车运营线路813条,比上年末增加34条;运营线路长度2057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028公里;运营车辆22486辆,比上年末增加340辆;全年客运总量49亿人次,比上年下降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