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及微生物学01任务—003
- 格式:doc
- 大小:1.13 MB
- 文档页数:13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根据高等医学专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学制特点和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学专业(专科)主要课程的基本要求,将医学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学设置为一门课程。
本课程分为两篇。
第一篇为医学免疫学,主要讲授基础免疫学的内容;第二篇为医学微生物学,包括细菌学、病毒学和其它微生物三部分。
医学免疫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已广泛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领域,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医学微生物学则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诊断和防治原则。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分为两部分。
在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熟悉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生理功能及调节、引起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及防治原则;了解免疫学与疾病的关系、免疫学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前景。
在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物学特性和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检查方法及防治原则;掌握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所致疾病及免疫性、以及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90,电视教学时数18,实验课学时数27。
本课程为5学分。
第一篇医学免疫学[教学内容]第一章医学免疫学概述第一节免疫学的基本概念第二节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教学要求]掌握免疫及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功能。
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
了解当今免疫学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抗原[教学内容]第一节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第二节抗原特异性与交叉反应性第三节抗原的种类第四节丝裂原、超抗原和佐剂[教学要求]掌握抗原、抗原决定簇、胸腺依赖性抗原、非胸腺依赖性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基本概念。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形考任务3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120)形考作业3题目1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结构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荚膜E.芽抱题目22.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磷壁酸B.外膜C.肽聚糖D.多聚糖E.中介体题目3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磷壁酸B.外膜C.肽聚糖D.多聚糖E.中介体题目44.下列细菌结构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菌毛D.英膜E.芽抱题目55.细菌的形态、大小、染色体、生物活性等性状最典型的细菌生长期是()。
A.迟缓期B.对数生长期C.稳定期D.衰退期E.以上均可题目66.关于性菌毛,下述正确的是()oA.与细菌间遗传物质的传递有关B.化学成分为多糖C.与细菌的运动有关D.是细菌吸附易感细胞的结构E.是转导时必要的结构题目77.内毒素的毒性成分是()oA.特异性多糖B.脂多糖C.核心多糖D.脂质AE.脂蛋白题目88.对外毒素特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oA.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B.抗原性强C.可脱毒制备类毒素D.耐热E.毒性强烈旦有选择性题目99 .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A.H抗原B.0抗原C.荚膜多糖D.脂多糖E.肽聚糖题目1010.下列属于细胞毒素的是()oA.破伤风痉挛毒素B.白喉外毒素C.霍乱肠毒素D.肉毒毒素E.金葡菌肠毒素题目1111.毒性作用最强的外毒素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B.白喉外毒素C.霍乱肠毒素D.肉毒毒素E.金葡菌肠毒素题目1212.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oA.破伤风梭菌B.肉毒梭菌C.金黄色葡萄球菌D.伤寒沙门菌E.霍乱弧菌题目1313.下列细菌中最常引起脓毒血症的是()oA.淋病奈瑟菌B.脑膜炎奈瑟菌C.白喉棒状杆菌D.霍乱弧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题目1414.杀灭芽抱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B.干烤灭菌法C.间歇灭菌法D.流通蒸汽灭菌法E.高压蒸汽灭菌法题目1515.引起毒性休克综合征的病原菌是()。
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1.免疫(immune):机体识别和排斥清除抗原性异物,维持体内平衡和稳定的生理功能。
2.现代免疫的概念: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名词解释)3.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三部分组成。
(名词解释)4.免疫细胞:泛指所有参加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前体细胞,主要包括造血干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和红细胞。
5.免疫分子: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分子两大类。
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属于分泌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CD分子属于膜型分子。
6.免疫系统的三大主要功能:a免疫防御:是机体抗御、清除病原微生物等外来抗原性异物侵袭时的一种免疫保护,即通常所知道抗感染免疫作用。
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引起超敏反应;过低或缺失导致免疫缺陷病或对病原体高度感染。
b免疫自稳:机体免疫系统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损伤或变形细胞,而自身成分处于耐受状态,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功能失调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SLE)。
C 免疫监视: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形)细胞核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功能失调引起肿瘤或病毒持续感染。
(问答或填空)7.抗原(Ag):一类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载在体内(青霉素过敏、花粉过敏)或体外(凝集反应,即血型测定)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名词解释)8.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基,Ad):是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即它是决定抗原具有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9.影响(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一、抗原的理化特性:(1)化学性质。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通常是大分子有机物(蛋白质,糖蛋白,脂蛋白等),无机物没有免疫原性。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CJZYJ10课程名称: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英文名称:Medical Immunology and Microbiology课程类型:医学基础课总学时:54学时讲课学时:44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学分:适用对象:临床、护理、药学、预防、口腔、检验、影像专业基本要求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现象的原理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和应用性学科。
其任务是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
为应用免疫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防治感染性疾病和免疫相关性疾病打下基础。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以及对病原微生物所致疾病进行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的学科。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习临床医学相关课程以及从事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打下基础。
按教材分章顺序,每章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级要求,一部分内容为教师讲授,另一部分安排学生自学。
其中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理解的重点。
对于了解的内容或部分熟悉的内容可酌定为自学。
关于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基本技能训练,即实验教学,可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进行。
教学时间分配第一章抗原目的要求:1.掌握抗原的概念与抗原的两种特性;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2.熟悉半抗原和完全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分类方法和医学上常见的抗原。
学时安排:理论课2学时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半抗原和完全抗原的概念。
2.抗原的分类TD-Ag和TI-Ag;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和自身抗原。
3.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异物性、化学特性。
4.抗原特异性的分子基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概念、种类。
5.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目的要求:1.掌握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其功能、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征与功能。
1、正常菌群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改变寄居部位转化为________。
( ) 选择一项:A. 性菌毛B. 毒力C. 条件致病菌D. 普通菌毛正确答案是:条件致病菌2、包膜病毒体的释放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
( )选择一项:A. 包膜B. 核衣壳C. 出芽D. 细胞裂解正确答案是:出芽3、裸露病毒体的释放方式是__________。
( )选择一项:A. 出芽B. 细胞裂解C. 包膜D. 核衣壳正确答案是:细胞裂解4、裸露病毒体即由_______构成。
( )选择一项:A. 出芽B. 细胞裂解C. 核衣壳D. 包膜正确答案是:核衣壳5、对脂溶剂敏感的病毒体是_______病毒体。
( )选择一项:A. 核衣壳B. 细胞裂解C. 出芽D. 包膜正确答案是:包膜6、细菌特殊构造中,具有抗吞噬作用的是_______。
( ) 选择一项:A. 荚膜B. 磷壁酸C. 脂多糖D. 菌毛正确答案是:荚膜7、可黏附细胞的是_______。
( )选择一项:A. 脂多糖B. 磷壁酸C. 荚膜D. 菌毛正确答案是:菌毛8、G-菌细胞壁组成与内毒素有关的是____。
( )选择一项:A. 磷壁酸B. 荚膜C. 菌毛D. 脂多糖正确答案是:脂多糖9、G+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是_______。
( )选择一项:A. 磷壁酸B. 脂多糖C. 菌毛D. 荚膜正确答案是:磷壁酸10、细菌的测量单位是_____。
( )选择一项:A. 皮肤黏膜屏障B. 吞噬细胞和体液杀菌物质C. 纳米D. 微米正确答案是:微米11、病毒的测量单位是__________。
( )选择一项:A. 皮肤黏膜屏障B. 微米C. 纳米D. 吞噬细胞和体液杀菌物质正确答案是:纳米12、细菌致病性主要取决于细菌的_____和侵入的数量。
( )A. 性菌毛B. 条件致病菌C. 普通菌毛正确答案是:毒力13、机体抵御病原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__________。
( ) 选择一项:A. 纳米B. 皮肤黏膜屏障C. 微米D. 吞噬细胞和体液杀菌物质正确答案是:皮肤黏膜屏障14、机体抵御病原菌入侵的第二道防线是_________。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案教师:李澄宇《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教案课程说明一、课程介绍1、课程概况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以及有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生物科学。
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和规律以及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相互关系等问题的一门科学。
2、学习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致病性与免疫性,了解微生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过程及其调节和产生的效应与抗原入侵机体后引起的生理性、病理性免疫应答;以及抗感染免疫、超敏反应、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肿瘤免疫、移植免疫等有关方面诸多知识;熟悉免疫学防治原则和检测方法。
要求学生通过具体观察不同的材料,进行各项操作,分析实验结果,训练每个学生掌握研究微生物最基本的操作技能及分析机体免疫功能与疾病发作、合理用药之间关系。
3、课程体系医学免疫学可分为基础免疫学和临床免疫学两个部分。
基础免疫学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①抗原物质;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③免疫应答过程及其调节和产生的效应;④免疫学防治原则和检测方法。
临床免疫学是应用免疫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与人体健康或疾病密切相关的各种免疫现象的一个分支学科。
内容主要包括:①抗感染免疫;②超敏反应;③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④免疫缺陷;⑤肿瘤免疫;⑥移植免疫等。
本教材以基础免疫学为主,临床免疫学部分仅介绍超敏反应。
微生物学有许多分支,如普通微生物学、分子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海洋微生物学、石油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兽医微生物学以及微生物生态学、微生物遗传学等。
二、教学环节1、课堂教学:面授辅导45学时2、作业及其评改:每月一次,全批全改,有评语、有得分。
3、媒体辅导:IP课件或电子教案辅导,网上辅导,在线答疑,E-mail邮寄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道试题,共100分。
)1. 维生素B1严重缺乏可引起( )A. 口角炎B. 佝偻病C. 脚气病【正确答案】D. 坏血病2. 白化病是由于缺乏( )A. 苯丙氨酸羟化酶【正确答案】B. 酪氨酸羟化酶C. 酪氨酸酶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 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 )A. 葡萄糖B. 脂肪酸C. ATP【正确答案】D. 磷酸肌酸4. 苯丙酮酸尿症是缺乏( )A. 苯丙氨酸羟化酶B. 酪氨酸羟化酶C. 酪氨酸酶【正确答案】D. 6-磷酸葡萄糖酶5. 调节氧化磷酸化作用的重要激素是( )A. 肾上腺素B. 甲状腺素【正确答案】C. 胰岛素D. 生长素6. .氰化物是剧毒物,使人中毒致死的原因是( )A. 与肌红蛋白中二价铁结合,使之不能储氧B. 与Cytb中三价铁结合使之不能传递电子C. 与Cytc中三价铁结合使之不能传递电子D. 与Cytaa3中三价铁结合使之不能激活氧【正确答案】7. 不含血红素的蛋白质是( )A. 过氧化氢酶B. 过氧化物酶C. 细胞色素D. 铁硫蛋白【正确答案】8. 肝产生过多的酮体主要是由于( )A. 肝功能障碍B. 肝中甘油三酯代谢紊乱C. 酮体是病理性产物D. 糖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正确答案】9. 患有口腔炎应服用( )B. 维生素B2【正确答案】C. 维生素CD. 维生素PP10. 劳动或运动时ATP因消耗而大量减少,此时( )A. ADP相应增加,ATP/ADP下降,呼吸随之加快【正确答案】B. ADP相应减少,以维持ATP/ADP恢复正常C. ADP大量减少,ATP/ADP增高,呼吸随之加快D. ADP大量磷酸化以维持ATP/ADP不变11. 食物中的脂肪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的主要方式是( )A. 脂肪酸和甘油B. 乳糜微粒【正确答案】C. 甘油三酯D. 甘油二酯和脂肪酸12. 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可出现( )A. 血氨下降B. 血中尿素增加C. 有出血倾向【正确答案】D. 血中性激素水平降低13. 体内二氧化碳来自( )A. 糖原分解B. 有机酸的脱羧【正确答案】C. 脂类分解D. 呼吸链的氧化还原过程14. 下列不是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的是( )A. 糖酵解是成熟红细胞获得能量的唯一途径B. 5%-10%的葡萄糖通过磷酸戊糖途径进行代谢C. 成熟的红细胞不能进行有氧氧化D. 2,3二磷酸甘油酸旁路产生的大量2,3二磷酸甘油酸可增加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正确答案】15. 关于胰岛素调节糖代谢的错误论述是( )A. 促进糖异生【正确答案】B. 促进糖转变为脂肪C. 促进糖原合成D. 增强肝葡萄糖激酶的活性16. 血钙中直接发挥生理作用的物质为( )A. 草酸钙B. 血浆蛋白结合钙C. 磷酸氢钙D. 钙离子【正确答案】17. 血浆中的非扩散钙主要是指( )A. 柠檬酸钙B. 碳酸钙C. 血浆蛋白结合钙【正确答案】D. 离子钙18. 长期饥饿时大量的能量主要来自( )A. 葡萄糖D. 酮体【正确答案】19.氰化物造成人体的毒害作用主要是由于( )A. 抑制磷酸化B. 解偶联作用C. 抑制脂肪酸氧化D. 抑制呼吸链电子传递【正确答案】20. 镰刀型红细胞性贫血其β链有关的突变是( )A. 断裂B. 插入C. 缺失D. 点突变【正确答案】21. 下列是类固醇衍生物的是( )A. 维生素D【正确答案】B. 维生素PPC. 维生素B12D. 生物素22. 关于胆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铁卟啉化合物的代谢产物【正确答案】B. 血红素还原成胆红素C. 胆红素还原变成胆绿素D. 胆素原是肝胆红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与乙酰CoA形成的23. 下列不参与甘油三酯消化吸收的物质是( )A. 胰脂肪酶B. ATPC. 胆汁酸盐D. 脂蛋白脂肪酶【正确答案】24. 正常人血浆pH值为( )A. 7.25~7.45B. 7.35~7.65C. 7.35~7.45【正确答案】D. 7.25~7.6525. 肝脏不能合成的蛋白质是()A. 清蛋白(白蛋白)B. 凝血酶原C. 纤维蛋白原D. γ-球蛋白【正确答案】26.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 )A. 维生素D3B. 维生素D2C. 24-羟维生素D3D. 1,25-二羟维生素D3【正确答案】27. 人体合成胆固醇量最多的器官是( )A. 肝脏【正确答案】B. 肾脏28. 肝脏在脂代谢中的作用之一是( )A. 合成LCAT,CMB. 合成VLDL和LDLC. 合成CM,HDLD. 合成酮体给肝外组织提供能量【正确答案】29. 必需氨基酸是( )A. 体内不能合成,需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正确答案】B. 体内合成量少,需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C. 合成蛋白质的编码氨基酸D. 合成蛋白质与核苷酸不可缺少的氨基酸30. 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实质是( )A. 提高蛋白质总量B. 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相互补充【正确答案】C. 蛋白质中辅助因子的相互补充D. 蛋白质在体内供应能量增多31. 严重肝疾患的男性患者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蜘蛛痣,主要是由于( )A. 雌性激素分泌过多B. 雌性激素分泌过少C. 雌性激素灭活不好【正确答案】D. 雄性激素分泌过多32. 尿素生成在()A. 肾皮质B. 肝细胞液C. .肝线粒体与细胞液【正确答案】D. 肝微粒体与细胞液33. 钙的主要排泄途径是( )A. 肝脏B. 肠道【正确答案】C. 肾脏D. 胆道34. 正常人血浆中[Ca]×[P]乘积为( )A. 25~30B. 35~40【正确答案】C. 45~50D. 5~1035. 正常人全血总量约占体重的( )A. 10%B. 6%C. 8%【正确答案】D. 15%36. 关于Ca2+的生理功用,正确的是( )A. 增加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心肌兴奋性B. 增加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心肌兴奋性C. 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心肌兴奋性【正确答案】37. 有氧情况下也完全需要糖酵解提供能量的是( )A. 成熟红细胞【正确答案】B. 肌肉C. .肝D. 脑38. 血液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含量最多的是( )A. 肌酸B. 肌酐C. 尿酸D. 尿素【正确答案】39. .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 )A. 肝糖原分解【正确答案】B. 肌糖原分解C. 肝糖原合成D. 糖异生作用40. 甲状旁腺素对钙磷代谢的影响为( )A. 使血钙升高,血磷升高B. 使血钙升高,血磷降低【正确答案】C. 使血钙降低,血磷升高D. 使血钙降低,血磷降低41. 5-FU(5-尿嘧啶)治疗肿瘤的原理是( )A. 本身直接杀伤作用B. 抑制胞嘧啶合成C. 抑制尿嘧啶合成D. 抑制胸苷酸合成【正确答案】42. 氨中毒的根本原因是( )A. 氨基酸在体内分解过剩B. 肠道吸收氨过量C. 肝功能低下,尿素合成障碍【正确答案】D. 肾功能衰竭排出障碍43. 影响钙吸收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年龄B. 肠道pHC. 活性维生素D【正确答案】D. 食物中钙含量44. 人类排泄的嘌呤代谢产物是( )A. 乳清酸B. 尿素C. 尿酸【正确答案】D. 肌酸45. 由胆固醇作为前体的物质是()A. 维生素D【正确答案】B. 维生素AC. 维生素KD. 辅酶AA. 结合胆红素B. 胆红素C. 血红素【正确答案】D. 胆绿素47. 饥饿时在肝内可增强的代谢途径是( )A. 磷酸戊糖途径B. 糖异生【正确答案】C. 脂肪合成D. 糖酵解途径48. 生物转化中,第二相反应包括( )A. 结合反应【正确答案】B. 羧化反应C. 水解反应D. 氧化反应49. 不能补充血糖的代谢途径是( )A. 肝糖原分解B. 肌糖原分解【正确答案】C. 食物糖类的消化吸收D. 糖异生作用50. 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 )A. 磷B. 钾C. 钙【正确答案】D. 钠。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辅导第一篇医学免疫学第一章概述一、免疫:指机体识不和清除"异物",坚持自身生理功能稳固的机能正常--爱护机体;专门--破坏机体二、功能:(一)免疫防备1、生理性作用:抗击病原微生物入侵。
如:完整皮肤能够阻止任何细菌的入侵。
2、病理性作用:破坏机体细胞正常功能。
如:机体对花粉清除中引起的过敏反应。
(二)免疫稳固1、生理性作用:坚持机体自身细胞数量及功能的稳固。
例:衰老的红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体外。
2、病理性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由于自身白细胞发生变异,被吞噬细胞清除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
(三)免疫监视1、生理性作用:监视癌变细胞的繁育、增生。
换句话讲:癌细胞常有而癌症不常有。
2、病理性作用:癌细胞大量繁育。
例: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肿瘤即会显现。
第二章抗原§ 1 概述一、定义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 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统称为抗原。
二、特性(一)免疫原性: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性质。
(二)反应原性:指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 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性质。
三、分类(一)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
(二)半抗原: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仅有免疫反应性的抗原称为半抗原也确实是讲半抗原单独存在时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但与大分子蛋白质(也称为载体)结合在一起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现在的半抗原相当于完全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半抗原的抗体,半抗原可单独与其相应的抗体结合,不依靠载体的存在§2 决定免疫原性的因素一、分子大小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分子量通常在10000 以上,一样讲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这是因为大分子有机物结构较稳固,在机体内不易被破坏与清除,在体内存留时刻较长,使淋巴细胞得到持久的刺激,有利于免疫应答的发生。
01任务_0003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0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50 道试题,共100 分。
)1. 与Ⅰ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是()A. 参与B. 补体参与C. 个体差异D. 无严重组织损伤E. 肥大细胞2. 与内源性抗原提呈密切相关的分子是()A. Ⅰ类分子B. Ⅱ类分子C. γRD.E. C33.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 免疫活性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B. 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C. 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与分化E.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4. 交叉反应是由于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A. 线性表位B. 构象表位C. 共同表位D. 不同的抗原表位E. 隐蔽性表位5. 属于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新生儿溶血症B. 输血反应C. 血清病D. 接触性皮炎E.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6. T细胞表面识别抗原肽复合物并向胞内传递刺激信号的结构是()A.B. 3C. 28D. 2E. 37. 可与结合,传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分子是()A. 2B. 3C. 4D. 8E. 288. 既具有吞噬杀菌作用,又具有抗原提呈作用的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B. 巨噬细胞C. 树突状细胞D. B细胞E. 细胞9. 3-6个月的婴儿易患呼吸道感染主要是因为缺乏()A.B.C.D.E.10. 的分子特性,正确的是()A. 可以通过胎盘的抗体B. 主要分布于外分泌液的抗体C. 胚胎晚期合成的主要抗体D. 在感染中最早合成的抗体E. 五聚体11. 主要识别抗原,属于固有免疫细胞的是()A. B1细胞B. B2细胞C. 细胞D. γδT细胞E. 巨噬细胞12. 引起Ⅲ型超敏反应组织损伤的主要细胞是()A. 巨噬细胞B. 血小板C. 淋巴细胞D. 中性粒细胞E. 细胞13. 主要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4细胞亚群为()A. 1B. 2C. 17D. 3E.14. 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是()A. 巨噬细胞B.C. B淋巴细胞D. 内皮细胞E. 以上均不是15. 主要针对局部引流淋巴液发挥过滤作用的免疫器官是()A. 骨髓B. 胸腺C. 淋巴结D. 脾脏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16.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指()A. 和B. 血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不同阶段以及在活化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 白细胞表面的全部膜分子D. T细胞表面的膜分子E. B细胞表面的膜分子17.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抗体类型是()A.B.C.D.E.18. 下列没有免疫原性而仅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是()A. 异嗜性抗原B. 半抗原C. 自身抗原D. 完全抗原E. 超抗原19. 关于Ⅳ型超敏反应描述正确的是()A. 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B. 抗原注入后4小时达到反应高峰C. 补体参与炎症的发生D. 能通过血清被动转移E.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20. 属于自身抗原的是()A. 破伤风类毒素B. 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 血型系统D. 甲状腺球蛋白E.21. 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 抗体产生少B. 抗体产生快,维持时间短C. 抗体主要是和D. 抗体产生快且滴度高E. 可由抗原和抗原引起22. 以下不是补体功能的是()A. 溶菌溶细胞作用B. 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C. 免疫调节作用D. 中和作用E. 炎症介质作用23. 在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A. 完全抗原B. 半抗原C. 异嗜性抗原D. 抗原决定簇E. 抗原受体24. 脾脏的功能不包括()A. 成熟T、B细胞定居的场所B. 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C. 过滤淋巴液的作用D. 过滤血液的作用E.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25. 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具有诊断意义是因为()A. 抗体比其它抗体容易检测出B. 微生物感染常引起高水平的抗体的免疫应答C. 相对高水平的抗体常常同近期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有关D. 抗体对防止相同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比其它抗体更具有保护性E. 抗体具有更好的特异性26. 胸腺依赖性抗原的特点为()A. 仅T细胞对其发生反应B. 在胸腺中产生C. 该抗原仅存在于T细胞上D. 对此抗原不发生体液免疫反应E. 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刺激B细胞激活并产生抗体27. 早期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A. 感染0~4小时内B. 感染后4~24小时内C. 感染后4~48小时内D. 感染后4~96小时内E. 感染96小时内28. 下列不属于补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A. 溶血性贫血B. 重症肌无力C. 肾小球肾炎D. 血清过敏性休克E.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 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抗体类型是()A.B.C.D.E.30. 给实验动物在新生期摘除胸腺的结局是()A. 细胞免疫正常,体液免疫缺陷B.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正常C.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缺陷D.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正常E. 以上都不对31. 抑制1细胞的功能的细胞因子是()A. 10、4B. γ、4C. 4、7D. 8、10E. 2、1032. 以下与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无关的情况是()A. 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B. 免疫复合物在血管壁沉积C. 激活补体活化产生大量C3a、C5aD. 大量淋巴细胞局部浸润E. 大量形成33. 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固有免疫细胞的是()A. γδT细胞B. αβT细胞C. 细胞D. T细胞E. B1细胞34.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 脂多糖B. 核酸C. 蛋白质D. 多糖E. 脂类35. 识别抗原时需要T细胞辅助的细胞是()A. B1细胞B. B2细胞C. 细胞D. 肥大细胞E. 中性粒细胞36. 黏膜局部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A.B.C.D.E.37. 的双识别是指()A. 同时识别Ⅰ类分子和Ⅱ类分子B. 同时识别抗原分子的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C.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的复合物D. 同时识别抗原肽和分子E. 同时识别α和β38. 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A. 巨噬细胞B. 树突状细胞C. B细胞D. 细胞E. 中性粒细胞39. 由B细胞活化后分化而成并生产抗体的是()A. T细胞B. 细胞C. 浆细胞D. 巨噬细胞E. 树突状细胞40. 下列物质中,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的是()A.B.C. 细菌脂多糖D. 抗原抗体复合物E. 凝聚的41. 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A. C123456789B. C124536789C. C142356789D. C124356789E. C35678942. 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I型超敏反应的抗体类型是()A.B.C.D.E.43. 在抗原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辅助作用的T细胞是()A. 1B. 2C. 3D.E.44. 类分子主要表达于()A. T细胞表面B. 表面C. 红细胞表面D. 肝细胞表面E. 神经细胞表面45. 细胞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有()A. 通过途径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B. 通过释放颗粒酶杀伤肿瘤靶细胞C. 通过作用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的靶细胞D. 通过释放穿孔素杀伤肿瘤靶细胞E. 通过释放蛋白水解酶杀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46. 细胞活化的标志是表达()A. 1RB. 2RC.D. γRE. 3R47. 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 新生儿溶血症B. 支气管哮喘C. 血清病D. 接触性皮炎E.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48. 血型的天然抗体是()A.B.C.D.E.49. 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分子裂解片段是()A. C2aB. C3aC. C3bD. C4aE. C5a50. 细胞杀伤靶细胞时()A. 细胞无需与靶细胞接触B. 靶细胞被溶解时,细胞同时受损C. 细胞具特异性杀伤作用D. 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E. 一个细胞只能杀伤一个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