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可编辑)
- 格式:doc
- 大小:13.62 MB
- 文档页数:1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
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
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
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
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
据说,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上溯到周代,源自我
们民族祭月拜月的一种仪式,可以说是自然拜物教的一
种表现。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多么美好
的诗句,而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已经成为
我们民族古老而美妙的神话之一,演绎着农业时代人们
把月亮作为一种神对待的那不同一般的崇拜。
这个传统
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那时还有卖兔爷儿的,是把兔子
奉为与嫦娥一样神的。
只是现在兔儿爷早被米老鼠和樱
桃小丸子取代了。
传说到了唐代,月饼还不叫月饼,因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这是
民间公认的。
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
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
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
白兔儿当然无
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了月亮,成为神
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
玉兔在月宫有
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
2022年中小学生关于8.15中秋节手抄报模板2022年中小学生关于8.15中秋节手抄报模板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这便是传说的吴刚在伐桂。
吴刚砍桂的神话据说是在唐代演绎而成,在民间流传中也有不同版本。
传说吴刚是天庭中的一位粗鲁的天将,被嫦娥的美丽深深吸引。
也不顾对方的拒绝,一次又一次地跑到月宫纠缠。
嫦娥不堪其扰,于是指向月中桂树说,它枝条太长了,今夜你若能将它砍断,便答应你的追求。
吴刚心花怒放,心想这算什么难题,抡起斧头就砍。
可每次拔出斧头,桂树的树身便恢复如初。
于是他一斧又一斧地砍,桂树总是不断。
一至砍到今天。
也有传说中吴刚是位凡人: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株五百丈的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
”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
各地月饼的传说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
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
元朝末年,汉人打算团结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
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
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
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
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
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
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
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8张)中秋节手抄报一等奖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由来月饼是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
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
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从唐朝开始。
北宋之时,这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恋。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
据说起源于唐代。
《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
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
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
……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
”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
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
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
现在,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
中秋国庆双节同庆手抄报中秋国庆祝福语1. 国庆中秋加班天,祝贺你有机会挣钱。
你出力流汗,我代表咱俩拼命游玩;我拍下照片给你欣赏,你把加班费分我四分之三,剩下的咱俩去吃海鲜!2. 月儿圆圆思故里,月饼圆圆想爹娘,春风得意马蹄疾,朝思暮想回家乡。
中秋佳节桂飘香,花好月圆秋菊黄,呼朋唤友同举杯,共贺团圆好时光!3. 白云从不向天空承诺去留,却朝夕相处;星星从不向暗夜许诺光明,却尽力闪烁;我从不向你倾诉思念,却永远牵挂。
中秋国庆双节快乐!4. 国庆盛典,送你一朵礼花,繁花似锦,锦上添花,大展事业宏图!中秋佳节,送你一轮明月,皓月当空,空前绝后,实现人生伟业!5.中秋到了,花好月“圆”,幸福与你有“圆”,长相厮守;快乐与你结“圆”,时时开怀;吉祥与你画“圆”,好运连连;朋友送你祝“圆”,情深谊厚。
祝你中秋国庆双节快乐,事事“圆”满!6. 丰收这幸福做陷,聚集这快乐做皮,取这天上的月亮为模型,为你做这世界上最为圆满的月饼,希望你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中秋节快乐。
7. 月儿将圆未圆,月华如水如烟;红旗漫天舒卷,国庆近在眼前;风景多姿多娇,不禁浮想联翩;幸福紧紧相拥,笑声拨弄心弦;预祝中秋国庆,合家幸福团圆!8.中秋国庆两节连过,祝愿朋友喜事更多;生活轻松收入不错,假期不少现金还多;家庭和睦笑笑说说,知己不少朋友多多;年年岁岁幸福生活,岁岁年年常结硕果。
9.一轮明月点亮事业,一枚月饼甜蜜生活,一壶美酒健康长久,一串葡萄快乐逍遥,一个西瓜团圆到家,一份祝福大家转发。
哈哈,朋友,祝你中秋国庆双节快乐哦!10.赏过圆月庆国庆,一节过完又一节,欢乐幸福喜相连,吉祥如意绕身边,借此吉时送祝福,愿君好运紧相连,日子比蜜还要甜,工作顺利步步高,双节快乐哟。
11.中秋国庆双节,快乐为你画一个开心的同心圆,愿你笑口常开,欢乐无穷;幸福为你画一个美好的大圆圈,愿你日子红火,生活美满;朋友则为你送上一个吉祥的圆月饼,愿你身体康健,福寿无边!好运连连,惬意无限!中秋节祝福短信12.中秋节来临百花香,一条信息带六香:一香送你摇钱树,二香送你贵人扶,三香送你工作好,四香送你没烦恼,五香送你钱满箱,六香送你永安康。
花好月圆中秋节手抄报简单又漂亮,花好月圆中秋节手抄报内容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它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下面小编整理《花好月圆中秋节》为主题的手抄报供大家参考学习。
花好月圆中秋节手抄报怎么画实例分解步骤1、第一步2、第二步3、第三步4、第四步5、第五步(作文吧手抄报原创,未授权请勿转载)花好月圆中秋节手抄报内容怎么写一、中秋节的名言名句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月下独酌》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3、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4、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张煌言《舟次中秋》5、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6、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徐渭《十五夜抵建宁》二、中秋节的优美句子1、月光融融,在八月十五这天最美。
月,洒一地的清辉,思乡的游子,或歌亦吟。
中秋之夜,他们的思想是歌海漫天的精灵。
中秋月圆,花好情郁之际,古代中国文人们的情怀更是诗意飘逸尽染,词风横荡天涯。
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侧头仰望圆圆的月亮,高高悬挂于深邃的苍穹。
有凝重的云块,漂浮在周围,犹如远方在游子,写满相思的泪滴。
那泯灭不了思念的素光,何以寄托心中那沾湿的云彩。
3、中秋之夜,举杯团圆,叶已纷飞情义绵延。
思乡的人儿匆忙在远方,把酒问孤月,今夕是何年?光的柔情在四散,泪已潮湿在他乡,枕边漏进来的斑斑银色的光芒,静静伴随那落寞走过的痕迹。
4、月光如水,心静若树。
A4版中秋节电子小报模板中秋节手抄报
模板大全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为了庆祝这个节日,我们提供了一份中秋节电子小报模板和中秋节手抄报模板大全,供您参考和使用。
中秋节电子小报模板
模板1:月光倾泻
- 特点:简洁、雅致,以月光为主题。
- 使用场景:适合表达对月亮和家人的思念,以及传统中秋节的祝福。
模板2:花好月圆
- 特点:色彩丰富,以花朵和月亮为主题。
- 使用场景:适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亲朋好友的祝福。
模板3:团圆喜庆
- 特点:亮丽活泼,以团圆和喜庆为主题。
- 使用场景:适合表达对家庭团圆和幸福的期盼,以及对节日的庆祝。
中秋节手抄报模板大全
模板1:月饼文化
- 特点:详细介绍了中秋节与月饼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配有精美图片。
- 使用场景:适合展示中秋节的历史和传统,以及月饼的制作和品尝方法。
模板2:赏月俗
- 特点:介绍了赏月的俗和典故,以及与赏月相关的活动和食品。
- 使用场景:适合了解中秋节的俗和传统,以及丰富的节日活动。
模板3:中秋节传统故事
- 特点:包含中秋节的传统故事和民间传说,图文并茂。
- 使用场景:适合讲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故事,增加节日氛围。
以上是《A4版中秋节电子小报模板中秋节手抄报模板大全》
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中秋节庆祝活动有所帮助。
祝您中秋节快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 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中秋节也称为 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
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
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
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
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
舞火龙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
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
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班级 姓名。
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
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
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
化遗产。
国庆节
万里晴空,壮丽山河,赤旗飘扬。
看九州方圆,普天同庆;江河歌唱,遍地流芳。
社会稳定,人民幸福,改革开放谱新章。
新中国,如世界巨龙,屹立东方。
今朝如此辉煌,赖党政国策指方向。
忆峥嵘岁月,生灵涂炭;黎民多难,长夜茫茫。
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换得新生红太阳。
当珍惜,永葆河山赤,地久天长。
2023中秋节三年级好看手抄报2023中秋节三年级好看手抄报八张中秋节主题作文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在这天,人们坐在月亮下赏月光、吃月饼。
这不,趁着今天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也开始赏月光、吃月饼了。
我们全家人围站在阳台上,把大团圆月饼分成几块,分着吃。
这时,我望向了远处的月亮。
虽然说“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围绕这一股叫做“思念”的愁云。
这时,我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好朋友----苗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句话描述了我此时的心情,不知她现在是否也在望着月亮,思念着远在他乡的我呢?只是月亮似乎读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云已经消失了,仿佛在告诉我不要太悲伤。
现在的月亮特别明亮,圆月像一只雪球高悬中天,皎洁的月光,像水似地泻向大地。
几朵灰白色的、轻纱似的云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动纱巾翩翩起舞。
月光洒满了我的衣服,温暖着我的心。
我觉得太阳的温暖过于热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光,才能这般地恰到好处。
我的周围被月光照得雪亮。
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丝丝缕缕地挂下来,在地面上铺了一层碎银。
月光照得树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婀娜多姿的柳树的稀疏的倩影,别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诉我: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
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中秋那天,相传,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那里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广寒宫里的嫦娥、吴刚、玉兔和桂花树。
我凝神望着月儿,口里嚼着香甜的月饼,听爸爸讲着月亮的传说,我又想起家乡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中秋节温馨祝福寄语1、八月十五,天下太平;月到中秋,全家拜月;宝塔灯,照照天地;花下藕,藕丝连连;红石榴,榴开见子;团圆饼,有情人团团圆圆,祝中秋快乐!2、鲜花,或雅或艳,总栽在盆里。
中秋节玉兔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迎来秋天,离中秋节又近了,夏日里菊花依旧开放,白露上几片苍翠,成熟的果实,把秋色披上。
秋节,乃是传统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佳节之一,它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和久远的历史。
古时候,中秋节被称为“重阳节”,“十五”,“月夜”,“元宵节”等。
它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世纪,关于它的传说众多,有“月兔让子”,“嫦娥奔月”。
因此,“玉兔”就成为中秋节的象征,很多中秋节娱乐活动、商品都与它有关。
伴随着中秋节的到来,一直以来传统习俗也不断发展,很多人便开始准备各式各样的礼品、祝福以及美味的月饼,家家户户欢声笑语不断。
在这宁静的夜晚,许下祝福,眺望美丽的月亮,也分享着的祝福和温暖。
不管怎样,祝大家都能在中秋节佳节日里和家人朋友团聚,共享美食,在月圆之夜老少咸宜的欢乐活动中度过快乐的一夜,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彼此关爱,感受爱与温馨!
中秋节快乐!
(此报纸由班级学生联合编写,并以电子形式发布)。
风俗习惯
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 赏月和吃月饼了。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 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 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 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 树中秋、点
中秋节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1][2]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嫦娥奔月
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妻子名叫嫦娥。
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
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没有外出。
待后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