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精选6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以及得出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合作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检验。
难点二氧化碳与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教学工具仪器:试管、烧杯、集气瓶、导管、塑料瓶、两瓶分别装有稀醋酸和水的喷雾瓶、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等药品:石灰石、盐酸、澄清的石灰水、一瓶雪碧、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展示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请两位学生互相配合,在3min内制好三瓶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适时地评价他们的操作。
师:下面我们就用刚制好的二氧化碳做一组实验,通过实验你能得到哪些结论?师:请一位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
1.展示一瓶二氧化碳,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
2.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3.向盛有燃着的阶梯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
师:从以上3个实验,我们发现了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二、推进新课二氧化碳的性质师:1.物理性质(1)通常状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的大(同温同压下)。
(3)能溶于水。
师:二氧化碳也有三态变化,在加压、降温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液体,继续加压、降温,就可以变成固体。
现在我们一起观看固体二氧化碳。
师: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制二氧化碳固体。
请几位同学小心将固体收集到饮料瓶中,观察它的状态及变化。
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学习的是碳的单质及其碳的化合物,其中,学生最熟悉的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学习要求掌握的两种气体之一,也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
本节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到用途。
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即,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它又是中考的必考点,与下册内容中的酸碱盐的学习联系较为紧密。
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面对的是刚刚学完氧气的性质和制备的学生,从知识储备上来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很多有关CO2的知识,例如喝汽水,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产生等;从学生心理特征上来看,往往渴望通过自主探究来了解一类物质的规律知识,甚至为此要求进行一些创造性的实验和观察活动;然而,从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方面看,对于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是不熟悉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用生活中的材料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整堂课围绕着有关二氧化碳的几个性质实验展开探究,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兴趣,调动思维。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中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得出结论。
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将结论运用到生产、生活当中。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2、知道二氧化碳的常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探究,让学生知道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通过交流、探究式的学习,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意愿。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碳的家族是很庞大的,而二氧化碳是他这个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员,和我们人类生活关系密切。
教材安排学完碳单质之后主讲二氧化碳,可见其地位的重要。
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又会导致温室效应,已经日益引起重视。
我国前年在“世界环境日”提出的“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就呼吁青年一代要积极行动,做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学生分析作为生活中非常密切的一个“朋友”,孩子们对于二氧化碳,可谓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之熟悉在于,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呼出二氧化碳,它就像是形影不离的伙伴儿;陌生之陌生在于,对于二氧化碳并未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基于此,从生活入手,很容易抓住孩子们的思路,激趣,引导学习。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⑴、了解和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⑵、明白通过实验可以来验证性质,而性质又可以决定用途的道理。
⑶、能够学会观察现象,然后进行分析、交流,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分组探究,学会设计探究和写作交流的能力。
⑶、通过实际动手操作,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能运用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在其性质的探究中,能主动与他人进行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协作,培养团队意识,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二氧化碳的密度和可溶性2、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探究四、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视频点拨获知---演示实验启发思考---分组探究合作求知---回顾小结学以致用五、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这节课啊,要学习的是我们一个又熟悉又陌生的“朋友”。
有的同学可能要说了,这熟悉和陌生不是反义词吗,怎么能同时来形容一种事物呢?大家先不要急,来猜个谜语,然后想想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
1.CO2与水的反应。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二、二氧化碳
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
能燃烧,也不
支持燃烧
可用作灭火器(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纸花实验)
CO2+H2O===H2CO3
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4、二氧化碳能与炽热的碳反应
CO2+C 2CO(吸收热量)
课堂练习:1、燃烧很旺,通风良好的煤炉中常发生的反应有哪些? 底层:C+O2 CO2(放出热量)
中层:CO2
+C 2CO(吸收热量)
上层:2CO+O2 CO2(放出热量,产生蓝色火焰) 2、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混合气体由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里
B、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把混合气体点燃
2、要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可采用的方法有 。
3、抹墙壁的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墙壁逐渐变硬的原因 。
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的用途
(1)促进植物的光和作用(2)制冷剂(3)人工降雨(4)温室肥料 2、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