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3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浅海区、河流、湖泊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等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在我国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启迪] 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气候温凉,冻土发育,夏秋多雨,蒸发较弱,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生态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三、湿地资源问题 1.成因与表现2.洞庭湖萎缩⎩⎪⎨⎪⎧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十分严重,大 规模地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问题增多四、保护湿地1.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制定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3.案例[温馨提示] 湿地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但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因此在对湿地进行开发时,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
如果盲目地开发,可能使湿地失去了生态价值,最终经济效益也会失去,社会效益也将不复存在。
[教材P43活动]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
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物种繁多,有些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生物物种,有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
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湘教版必修Ⅲ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取图2-7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下渚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大辩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
2.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包括中国湿地分布图、下渚湖景观及资源图、洞庭湖的面积变化图等)。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作为一名德清人,大家应该知道德清对外宣传的品牌是“名山湿地,休闲德清”,下渚湖作为德清最大的湿地景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我们今天就以德清下渚湖为例来学习一下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提问:我想先请去过下渚湖的同学来回答一个问题:你对“湿地”的理解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地表有水的、比较潮湿的地方。
教师补充说明:回答得很好,但是还不够完整,湿地的定义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我们根据定义,可以发现湿地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例如沼泽、河流、湖泊等,而其中的水库、稻田、盐田等又属于人工湿地。
承转: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湿地分布图”,请同学们看图回答湿地在我国的分布状况如何?(其中“.”表示1km2以上的湿地) 学生回答:在我国,湿地分布很广泛,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但分布又不均匀,总体体现为东部多西部少。
承转: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我们不能一一去详细游览,我们还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下渚湖来大致了解一下湿地的各种知识。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反思永兴二中胡水平《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
了解湿地的有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但这节内容,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上好这节课是一个挑战。
通过自己上课和各位老师的点拨与评析,使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也给我留下许多反思之处。
一成功之处1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本课可分成三部分,一是湿地的概况,包括了湿地的概念,分类和作用,二是湿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如何保护和开发湿地。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对于湿地,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在保护和利用中取的平衡点。
2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在课堂上,先介绍湿地的概况,对于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让学生展开辩论会,分成正方和反方,双方同学从自己的论点出发,激烈交锋,是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3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特色,耳目一新。
丰富多彩的画面、影像资料,动态的直观演示,大量色彩清晰的地图、数据、图表及巩固练习题可整合到一起,不仅使教学进程简捷便利,而且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努力方向,需要完善1继续贯彻新课改的思想,实施乡土地理教育本节课中应该加大湖南湿地的学习,以洞庭湖湿地为例,让学生能感受到身边的湿地,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生产劳动意识,使教育更好地为湖南经济建设服务。
2教学手段还可以再灵活一些,比如辩论会的组织,可以不指定正反方,让学生自愿组队,这样的话,辩论效果会更好一些。
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学生主体,老师主导”。
新课改还处于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理解湿地等开发利用存有的问题,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重点]1.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有的问题2.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学习难点]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第一课时一、独学文本,初步感知(A级)知识要点一湿地的概念、特点和分类阅读课本P41正文局部,勾画以下问题的答案及关键词:1、什么是湿地?判断:海洋、冰川是否属于湿地?说明理由。
2、湿地的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3、湿地的分类请将沼泽、滩涂、河流、湖泊、水库、稻田、鱼塘、人工河、人工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水区、红树林等这些湿地实行分类。
4、读我国湿地分布图(图2-7),分析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知识要点二湿地的价值(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世界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湿地的作用湿地的美称“资源的宝库”“生命的摇篮”“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鸟类的乐园”(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湿地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其____________价值远远高于其__________价值。
二、互学互疑,习得方法(B级)2000年我国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以保护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对重点区,尽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湿地。
D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分析其成因。
①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形: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___③土壤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 ___图示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较,其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当前国家决定停止在R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__________。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湿地的定义及分布1、湿地的定义: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及特点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洲、红树林、低潮时水位小于6米的浅海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渔塘、人工河、人工湖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3、湿地的分布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活动:读图,分析我国湿地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课堂演练】1、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D )A.三峡水库B.海南岛红树林C.水稻田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C )①海洋②耕地③河流④湖泊⑤森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D.②④⑤4、我国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5、洞庭湖:湖南的名片洞庭湖是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更是我们三湘大地的母亲湖,湖畔沃野千里,是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洞庭湖同时又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调蓄湖和资源生态湖。
二、“地球之肾”(作用)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淡水湖泊东方湿地——洞庭湖1、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2)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河湖密布,灌溉便利,水产养殖业发达2、洞庭湖的功能:(1)产出功能:产生人类需要的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动植物、矿产、水产)、生活资源(2)调节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3)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4)降解功能:净化水中污染物质(5)其他功能:美化环境、旅游、航运、各种动物的栖息地3、湿地的作用湿地的作用湿地的美称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生命的摇篮”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天然空调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水库”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地球之肾”净化水中污染物质→“鸟类的乐园”众多鸟类的栖息地→“资源的宝库”三、湿地资源问题分析洞庭湖由“第一”沦为“第二”的原因,并由此探究湿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2.2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设计人杨环宇
【学习目标】
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掌握湿地的重要价值。
3.熟悉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措施。
【重点难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措施
【课堂导学】
一.湿地的概念、特点与分布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什么是湿地?
2.湿地包括哪些常见的类型?
3.湿地有哪些共同特点?
4.读教材41页图,说一说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二.湿地的功能与价值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说一说湿地有哪些功能?
【合作探究】湿地的功能多样,有很多美称,说一说下列美称体现了湿地的什么功能?
(1)“资源的宝库”体现了湿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2)“生命的摇篮”体现了湿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3)“天然空调机”体现了湿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4)“天然的水库”体现了湿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5)“鸟类的乐园”体现了湿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6)“地球之肾”体现了湿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
【合作探究】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3.有人说,“湿地水分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你赞成这种说法吗?
三.湿地资源问题
随着人类对于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也在逐渐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明显降低。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1. 洞庭湖为什么会缩小?
2.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
3.“湖广熟、天下足”,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4. 读图2—10及2—11,说出其含义,并针对这一现象谈一谈你的看法。
四.保护湿地
湿地资源的破坏,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多的生存环境。
因此,湿地保护刻不容缓。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说一说洞庭湖变“大”的原因。
【合作探究】你认为如何才能保护湿地?
【合作探究】完成教材第44页活动第1题
【自主学习】了解开发保护湿地的两大原则
(1)注意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在使湿地发挥其产出功能的同时又不丧失环境保护功能。
保护和开发是相辅相成的。
(2)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在保护开发和利用湿地的同时,重视湿地的环保功能,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
【自主学习】不同类型湿地的开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