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 天台乌药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3
2014.06中医中药249妇科炎症性疾病种类繁多,包括慢性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内膜炎、宫颈炎,也包括慢性尿路感染、盆腔类器官病菌感染等病症。
造成这类病症的病因和病症临床表现复杂化、多元化,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十分棘手,传统的西医治疗副作用大,对器官有一定的损害,疗程又较长,病菌容易产生耐药性,病情易复发,可以说困扰了中外医学研究者相当长的时间。
近期对运用中药--天台乌药散治疗妇科炎症的案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不仅克服了西药副作用大等缺点,治疗病情方面也效果显著,是治疗妇科炎症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天台乌药散临床治疗妇科炎症过程分析1.1 病人抽样和症状的观察分析病人抽样是进行临床治疗与观察的前提,也是进行治疗和研究的基础。
对患有妇科炎症的病人进行分组抽样,选取70例作为此次天台乌药散治疗妇科炎症的临床分析样本。
由于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域,而又有个人卫生条件制约、经济条件限制、以及对自己身体的盲目自信等因素,有一部分已经引发病变。
这70例病人均在20-70岁之间,病程2天-4年不等。
并且均经过妇科检查,诊断标准均已《妇产科学》为准。
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小腹胀痛、月经先后不定期,小便刺痛、尿频尿急,部分患者程度更甚。
1.2 采用天台乌药散进行临床治疗中国传统的中医学认为,妇科炎症主要是由于素体禀赋不足,先天失养,邪毒趁虚而入,久而久之,病菌入里,导致发病。
对妇科炎症的治疗方法如下:天台乌药(12g )、木香(6g )、小茴香(6g )、青皮(6g )、70例天台乌药散加减治疗妇科炎症临床分析刘学军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中心卫生院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024000【摘 要】当今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项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骤然加快,临床医学也不例外。
然而一些常见病却依旧困扰着人们。
妇科炎症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对它的治疗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天台乌药散,是由天台乌药、木香、青皮、槟榔等中药结合和匀温酒熬制的药汤。
【类别】根类【来源】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
【植物形态】乌药,又名:旁其(《本草拾遗》),鳑魮、矮樟(《纲目》),香叶子树、白叶柴、吹风散、青竹香、钱蜞柴、钱柴头、盐鱼子柴。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5米。
根木质,膨大粗壮,略成念珠状。
树皮灰绿色。
小枝幼时密被锈色短柔毛,老时平滑无毛;茎枝坚韧,不易断。
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广倒卵形,长3~8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外,均光滑无毛,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长柔毛,后变光滑,叶脉3条,基出,极明显;叶柄短,有短柔毛。
伞形花序腋生,几无总梗;小花梗长1.5~3毫米,被毛,簇生多数小花;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花被6片,大小几相等,广椭圆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轮,最内一轮的基部有腺体,花药2室;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
核果近球形,初绿色,成熟后变黑色。
花期3~4月。
果期10~11月。
生于荒山灌木林中或高草丛中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叶(乌药叶)、果实(乌药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广西地区另有一种乌药,植物为白胶木,形态与本种相似,主要区别:其老叶下面密生金黄色或锈色贴伏柔毛,有光泽。
参见"千打锤"条。
【采集】冬、春二季采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质量好。
挖取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商品称为"乌药个"。
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称为"乌药片"。
【药材】①乌药个呈纺锤形,略弯曲,两头稍尖,中部膨大,或成连珠状,长10~15厘米;膨大部直径1~2厘米。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须根残痕,具纵皱及横裂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类圆形,浅棕色而微红,稍显粉性,中心色较深,外层皮部棕色,甚薄;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
气微香,味微辛苦.以连珠状、质嫩、粉性大、横断面浅棕色者为佳。
理气名方天台乌药散,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有奇效,男女都用的到它是治疗由于寒邪侵犯了肝经,导致气机阻滞,表现为会阴部、少腹部抽搐样疼痛的一个方子。
这个方子的名字叫做天台乌药散,出自《圣济总录》当中,这本书我们谈的少。
什么样的问题?寒邪。
侵犯到哪里去了?侵犯到我们人体的肝经了。
足厥阴肝经起于会阴,绕阴器,过少腹部。
那么也就是寒邪侵犯到了会阴部、少腹部,它们是肝脉的一部分。
当寒邪侵犯到这些部位的时候,寒性凝滞到了肝脉。
肝主疏泄,当然会导致气的运行不畅,形成了气机的阻滞。
伤到哪了?伤到下部。
为什么伤于下部?寒为阴邪。
在《内经》的《百病始生篇》里边讲:清湿伤下的那个清,不是清浊的清,那个清是寒冷、寒凉的意思。
也就说寒邪伤人,容易伤哪里?伤下部。
所以寒邪侵犯到肝经了,肝经也有下部,也有上部。
肝经绕着引器,过少腹,所以它侵犯的是这一部位。
寒性凝滞,凝滞了就不通,不通了就会疼痛。
所以哪会疼?少腹部疼痛。
而且这一种疼痛,它是顺在肝经上边的疼痛。
肝主筋,它会出现一种牵引性的疼痛,少腹部两边就会抽的疼,同时也会引起会阴部的疼痛。
原方子当中讲的是少腹部的疼痛,痛引睾丸。
那是局限到男性了,女人会出现么?当然会出现。
所以这种疼痛是从少腹部两边抽的疼,抽的连会阴部一块疼。
如果是男性,他会出现睾丸的坠胀,睾丸的疼痛。
那么女性呢,也会出现会阴部的疼痛,而且还会表现出坠胀,不适感。
因为这些部位它都在肝经上,当然了也会有人可能会表现出仅仅是少腹部两边疼痛。
女子平时有可能平时没啥问题,但是在月经期间,她会出现整个小腹部抽的疼,抽的难受,也就是痛经。
我们再来看,寒邪侵犯到人体的少腹部以后,一个是凝滞,凝滞就可能会形成有形的东西;二一个,寒邪,它会导致少腹部津液的输布失常。
津液的输布失常了,也会停聚下来,停聚下来叫做痰。
所以女人又会出现一些肿瘤的问题。
比如说子宫的肌瘤、卵巢的囊肿,这一些瘤子的问题。
《黄帝内经》当中就讲到了,寒邪从下往上走,到哪了?侵犯到腹部了,它停瘀了,停到胃肠和募原之间。
用乌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痛经等多种疾病一、乌药概况介绍【来源】乌药为樟科灌木或小乔木植物乌药(天台乌药)的根。
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陕西等地。
8月采挖,洗净,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成薄片,晒干,筛去杂质生用或麸炒用。
【别名】台乌,天台,台乌药,天台乌药,旁其,螃鳅,香桂樟,铜钱柴,斑皮柴,白叶柴,钱蜞柴,钱柴头盐鱼子柴,青竹香,吹风散,矮樟,香叶子树根。
【处方名】乌药,台乌药,天台乌药,台片,乌药片,生乌药,炒乌药,盐乌药,酒乌药等。
【商品名】天台乌药:又名台乌药、台乌、天台、台片、天台片。
为浙江天台地区所产者,传统认为地道药材品质最佳。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化学成分】含樟醇、龙脑、倍半萜、烯类、有机酸、乌药烃等。
【药理作用】(1)可促进肠蠕动排除肠内积气。
(2)药挥发油有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循环、升血压作用。
(3)可缓和肌肉痉挛。
(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伤寒、变形、大肠、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5)有兴奋大脑皮质作用。
【用法用量】3~10gg煎服。
二、乌药组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睾丸肿痛、月经痛等多种疾病脘腹胀满乌药顺气散寒止痛,尤以下腹疼痛者,如小肠寒疝疼痛,睾丸肿痛,气滞引起之月经痛,肾寒小便频数。
脉管炎、冠心病亦可用乌药,因它寒通理上下诸气,而广泛用于由气滞、气逆引起的疼痛。
乌药与木香、香附虽均为理气药,然而有一些不同。
其不同处在于木香、香附偏于上,乌药偏于下。
乌药与沉香虽均主下,但沉香偏于降逆,纳肾气以平喘;乌药偏于顺气,用于散寒以止痛百合乌药汤,可根据不同病情调整百合与乌药的比例。
用百合12g、乌药15g,对消除脘腹胀满效甚好,泻痢腹痛、里急后重也可用此方,行气则后重自除,即指此而言。
习惯用木香槟榔丸中木香与槟榔伍用,百合乌药可与之并用二方比较起来,百合乌药汤似用于体弱病人或病愈后恢复期更适宜。
常用方四磨饮子,乌药在此方增加肠蠕动,促进肠道气体排出,达到止痛的目的。
【中文名】乌药(《本草拾遗》)【类别】根类【来源】为樟科植物乌药的根。
【植物形态】乌药,又名:旁其(《本草拾遗》),鳑魮、矮樟(《纲目》),香叶子树、白叶柴、吹风散、青竹香、钱蜞柴、钱柴头、盐鱼子柴。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4~5米。
根木质,膨大粗壮,略成念珠状。
树皮灰绿色。
小枝幼时密被锈色短柔毛,老时平滑无毛;茎枝坚韧,不易断。
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广倒卵形,长3~8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广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除中脉外,均光滑无毛,下面灰白色,被淡褐色长柔毛,后变光滑,叶脉3条,基出,极明显;叶柄短,有短柔毛。
伞形花序腋生,几无总梗;小花梗长1.5~3毫米,被毛,簇生多数小花;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花被6片,大小几相等,广椭圆形,雄花有雄蕊9枚,排成3轮,最内一轮的基部有腺体,花药2室;雌花有退化雄蕊多枚,子房上位,球形,1室,胚珠1枚。
核果近球形,初绿色,成熟后变黑色。
花期3~4月。
果期10~11月。
生于荒山灌木林中或高草丛中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处。
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湖南、陕西等地。
本植物的叶(乌药叶)、果实(乌药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广西地区另有一种乌药,植物为白胶木,形态与本种相似,主要区别:其老叶下面密生金黄色或锈色贴伏柔毛,有光泽。
参见"千打锤"条。
【采集】冬、春二季采挖;以初夏采者粉性大,质量好。
挖取后,除去须根,洗净晒干,商品称为"乌药个"。
如刮去栓皮,切片,烘干者,称为"乌药片"。
【药材】①乌药个呈纺锤形,略弯曲,两头稍尖,中部膨大,或成连珠状,长10~15厘米;膨大部直径1~2厘米。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须根残痕,具纵皱及横裂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横切面类圆形,浅棕色而微红,稍显粉性,中心色较深,外层皮部棕色,甚薄;木质部有放射状纹理及环纹。
天台乌药散治疗胃痛84例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奔牛人民医院(213131)凌东升关键词胃痛天台乌药散行气止痛中图分类号R256133015笔者自1997年3月至1999年2月运用天台乌药散治疗胃痛84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共84例,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15年;经胃镜等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4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8例,肥厚性胃炎6例,萎缩性胃炎3例,胃溃疡5例,其他8例;辨证分型:气滞型53例,血瘀型13例,胃寒型15例,胃热型3例。
2治疗方法采用理气止痛方法治疗,以天台乌药散为主方。
药物组成:天台乌药15g,广木香10g,小茴香6g,高良姜6g,青皮10g,陈皮10g,槟榔10g,川楝子10g。
随证加减:血瘀者加当归10g,延胡索10g,乳香10g,没药10g;胃热者去小茴香、高良姜,加黄连3g、连翘15g。
每日1剂,早晚分服。
2周为1疗程,平均服药118个疗程。
3疗效观察311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进食正常,停药后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疼痛明显减轻,停药后遇诱因不易复发;好转:疼痛减轻,停药后遇诱因容易复发;无效:服药前后无变化。
312治疗结果治愈42例,显效23例,好转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117%。
4病例介绍恽某,男,65岁。
1997年2月6日初诊。
患者因小腹坠痛、感觉右腹股沟处有一活动性肿块3天,自认/小肠气0而来求治,遂用天台乌药散行气散寒止痛。
处方:天台乌药15g,小茴香10g,广木香10g,青皮10g,陈皮10g,高良姜6g,川楝子10g,上黄芪30g,炒白术10g,制香附10g,槟榔10g,延胡索10g,炙甘草5g。
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服药至第6天,患者因疝气嵌顿而急行手术治疗。
1月后,患者诉上药对其胃痛有效,冀续用此方,以固疗效。
患者胃脘痛已有10多年,伴嗳气,脘胀,受寒则泛酸。
曾服多种药物,当时虽能缓解,停药后即复发。
肿,茯苓煎剂对人和动物有明显的利尿作用,穿山甲“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医学衷中参西录》活血消肿祛瘀散结通利下窍用量宜大,赤芍“除血痹,破坚积”《本草汇言》,配川芎走而不守血中气药以行滞活血,益智仁温补暖肾,固精缩尿,现代药理研究可抑制前列腺素有机合成配乌药既为《妇人良方》缩泉丸,取其塞因塞用之意,以增强膀胱约束之力,对老年前列腺增生遗尿效佳。
川牛膝既有祛瘀之性,又有引经下行之能。
诸药合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活血消肿,通固结合,利尿止遗。
临床若兼见热蕴膀胱,尿闭不通,少腹胀满者,可配合使用《兰室秘藏》通关丸即加入知母柏黄各10g。
参考资料1 王锦鸿.新编常用中药手册.第1版.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55~158(收稿2004-11-25;修回2001-01-31) 天台乌药散治疗慢性阑尾炎40例谢永侠 张素梅 王福玲 山东省鄄城县人民医院(274600) 摘 要:目的:观察疏肝理气、祛寒消积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阑尾炎的效果。
方法:治疗组全部给予天台乌药散(乌药、小茴香、木香、川楝子、槟榔等)加减;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治疗,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霉素+甲硝唑。
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5%、总有效率95%,对照组治愈率28.21%、总有效率69.2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
提示:天台乌药散化裁治疗慢性阑尾炎效果显著。
主题词:阑尾炎/中医药疗法 疏肝解郁药/治疗应用 理气药/治疗应用 @天台乌药散 笔者自1998年6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慢性阑尾炎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
现对二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临床资料 治疗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60岁;病史最短者2年,最长者12年;具有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病史者26例,无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病史者14例;对照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最小者26岁,最大者59岁;具有典型急性阑尾炎病史者21例,无典型急性阑尾炎病史者18例。
每日学一味药——天台乌药散(行气疏肝,散寒止痛)春季气候变化,寒气入侵。
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极易引起下腹坠胀,小肠疝气,小腹疼痛。
还易引起男性疾病。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款药剂——天台乌药散。
天台乌药散歌诀天台乌药木茴香,巴豆制楝青槟姜,行气疏肝止疼痛,寒疝腹痛是良方。
组成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用量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微炒)、青皮(汤浸,去白,焙)、高良姜(炒)各15g、槟榔(锉)9g,川楝子、巴豆各12g用法上八味,先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用麸炒黑,去巴豆及麸皮不用,合余药共研为末,和匀,每服3g,温酒送下。
现代用法: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取汁,冲入适量黄酒服配伍特点集众多辛温行气疏肝,散寒通滞之品于一方,重在行气破滞,使气滞得消,寒凝得散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
小肠疝气,少腹引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苔白,脉弦辩证要点本方为治寒滞肝脉所致疝痛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加减化裁睾丸偏坠肿胀者,可加荔枝核、橘核等以增强其行气止痛之功;寒甚者,可加肉桂、吴茱萸等以加强散寒止痛之力。
禁忌本方药性温散,疝痛属肝肾阴虚气滞或湿热下注者均不宜使用。
附注附方四磨汤组成人参、沉香、天台乌药各6g,槟榔9g用法四味各浓磨水,和作七分盏,煎三五沸,放温服。
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行气降逆,宽胸散结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证。
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苔白脉弦。
出处《济生方》故事四则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遣徐福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
徐福跋山涉水来到天台山,最终找到的是天台乌药,后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同时也带去了天台乌药,并落脚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今天那里还建有徐福公园,并种植着被称为“长生不老药”的天台乌药。
到了唐代,天台乌药又谱写了新传奇。
高僧鉴真东渡日本,用带去的天台乌药治好了光明皇太后百治不愈的顽疾,鉴真被尊为日本的神农。
百年老字号之天台乌药
乌药: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细根,洗净,趁鲜切片,晒干,或直接晒干。
多呈纺锤状,略弯曲,有的中部收缩成连珠状,长6-15cm,直径1-3cm。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
质坚硬。
切片厚0.2-2mm,切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可见年轮环纹,中心颜色较深。
气香,味微苦、辛,有清凉感。
其中,天台乌药色白、质嫩、气芳香,品质居全国之最。
它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1.抗菌、抗病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链球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另外,鲜乌药叶也有抗菌作用。
2.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乌药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对抗临床应用大黄引起的腹痛。
乌药水煎液可明显增大家兔胃电幅值,有兴奋和增强胃运动节律作用。
也可以显著抑制溃疡的形成,可明显对抗乙醇诱发的细胞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此作用与剂量呈依赖关系,且还兼有全身作用,乌药的这种保护作用与神经功能有关。
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乌药对心肌有兴奋作用,其挥发油内服有兴奋心肌、加速回流循环、升压及发汗作用,也有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作用,局部涂用可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缓解复合肌肉痉挛性疼痛作用。
从它的历史渊源来看,天台乌药之名:萌于周,始于秦,闻于汉,扬于唐,名于宋,贡于元,盛于明,兴于清。
周:东周灵王太子乔,又称王子晋。
他身为储君,却十分向往仙界,喜欢吹笙,做鸾凤之音,声贯行云。
于是白鸾赤凤,延颈鼓翼,从空中驾云而下,集于皇庭听之,听及高兴时跳起舞来。
一日,天台山浮丘公密降其室,赐以灵药(天台乌药),接上高山仙去。
数年以后,友人林良遇子乔于缑山之上。
子乔说:“七月七日,我当升天,可与故人别也。
”……子晋升天为右弼,主领五岳,司侍帝晨,号桐柏真人,理金庭洞天。
秦:秦始皇受王乔传说的启发,令徐福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最终找到的是天台乌药,后率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同时也带去了天台乌药,并落脚日本终其所老。
据历史记载,秦代乌药即已移植日本纪伊半岛,并在熊野徐福墓旁栽种,歌山等县有产。
至今日本和歌山县新宫市仍保留着徐福墓和徐福公园,游人在当地可买到用天台乌药制作的“长生不老”饮料和茶品。
汉:据东晋干宝之《搜神记》、南朝刘义庆之《幽明录》记载: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今新昌、嵊州)刘晨、阮肇为治好当地流行疾病,历尽艰辛到天台山采药,遇两位仙女,结为伉俪。
二女赠以仙药——天台乌药,治好了当地百姓的疾病。
东晋太元八年,二人又进山寻找仙女,然而俩仙女因私赠仙药,被王母娘娘镇为两座山峰。
美丽的天台山还因此而留下两大美景:桃源洞、双女峰。
唐:①、唐代高僧鉴真(公元688—763)东渡日本,十一年间共启航五次,不是木船被风浪击毁,就是遭僧众的阻拦和官府的禁止,均以失败告终。
公元744年第四次东渡时,鉴真率弟子祥彦、荣睿、普照等三十余人从明州(今宁波)经奉化、宁海等地,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来到天台山国清寺,他们盛赞这座隋代古刹“松篁蓊郁,奇树璀璨,宝塔玉殿,玲珑赫奕,庄华华饰,不可言尽。
”小住国清寺,不但得到了受赠的天台宗经典,还获得11种名贵药品和59种中草药,天台乌药就在其中。
这次东渡在黄岩受官府所阻仍未成行。
直至10年后的753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受到日本朝野的尊敬,成为日本律宗之祖,他一边弘扬佛法,一边为民行善。
虽然他双目失明,但他用药却准确无误。
时日本光明皇太后得经年不愈之病,遍寻天下名医奇药,发榜求神医。
日本皇室拜鉴真而求之,鉴真用天台乌药煮汤配之,皇太后服后
很快病愈,日本皇室奇之,称呼鉴真为神农。
自此,天台乌药被誉为“长生不老药”,美名广为传播。
②、唐蔺道人所著《理伤续断方》(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即用天台乌药名作处方,其“鳖甲散”、“乌丸子”等处方中都指明用天台乌药,自始天台乌药作为道地名药,延用至今。
宋:宋代,苏颂曾任杭州、婺州太守,组织全国中草药普查,编辑了图文并茂的本草学专著——《本草图经》,此著在全国各地采集药材,以实物为准,改正了此前一些本草中的错误之处,在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书中记载:“乌药,生岭南邕州、容州及江南,今台州、雷州、衡州亦有之,以天台者为胜。
”书中认定的“天台乌药”为全国乌药之冠,一锤定音。
以后天台乌药衍变成为国家《药典》收载的“正品”,成为全国乌药之最。
元:①、到元代,天台乌药之名更是深受皇家朝廷青睐,据《康熙天台县志》在载:“元,药味乌药二十斤○方;明,岁进药味乌药三十斛,岁办药材乌药三百斤”。
自元始,天台乌药已被列为岁贡、岁进之物。
②、中国医学史上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在其《医学发明》一书中发明了后世著名的天台乌药散一方。
书中载:“天台乌药、木香、茴香(炒)、青皮(去皮)、良姜(炒各半两)…。
”方中天台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为君药。
明:①、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乌药,能上理脾胃元气,下通少阴肾经;天台者白而虚软,并以八月采,根如车毂纹、形如连珠者佳,或云天台者香白可爱…”,再次对“出天台者为胜”进行了肯定。
②、明高僧传灯在《天台山方外志》中载:乌药、千里急、紫葛、百稜藤、天寿藤、蓍婆藤、清风藤、含春藤、石南藤、催风使、黄寮郎、百药祖,左二十品按本草皆出天台,先是朝廷常取清风藤,无有识者,后于临海山中得之,葢天台乃六扈之总名。
可见“天台乌药”在本草位置。
③、明代,天台的医药业发展异常迅速,洪武年间,县城开设的药局,中药材加工具一定规模,天台乌药、白术、茯苓等切片外销,名扬京、沪等地。
清:清乾隆年间,天台县城西门外建立了药皇庙,由于历史变故,在民国时期得以重修。
在庙内两侧重新绘制了历代十大名医,还绘有刘阮遇仙图和寒拾和合图。
重修药王庙开光祭祀仪式上,将道地药材“天台乌药”放在祭祀的首位,可见天台乌药在当地药业文化中的地位。
而每逢药王大帝(神农)生日庙会,更是演戏必演《采药(乌药)遇仙记》。
而且,天台乌药在民间被称之为仙草、仙药、长生不老药,2000多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功效和深厚的经济文化价值,被视为我国中医药界的瑰宝。
而把天台乌药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则是从清朝的药店药堂开始的。
同寿堂,也称台乌药店,创办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店址就在今天的天台县赤城街道中山西路。
同寿堂自创办开始,就以当地的名贵中药材——天台乌药为挂牌药材,后发展到中药加工,自制中成药。
店里经营的台乌片,是药店的一大特色。
所以当时老百姓都称同寿堂为台乌药店,远近闻名。
从清末到建国初期,同寿堂因其良好的信誉,生意一直红火。
1956年,国家实行公私合营,同寿堂保持原状,依旧从事乌药片加工及其产品的销售。
到了1999年,天台县医药公司改制,职工先后自谋职业。
此时,享有老药工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陈方标,放弃不了对乌药的深厚感情,决定利用自己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优势,把乌药产业继续发展下去,进行综合开发。
在同寿堂等药店药堂传人的帮助下,陈方标请来原公司的几位老药工,于2000年办起天台县和合营养品厂、天台山养生研究所,专门对天台乌药进行深加工和研究开发,并以天台乌药的别名“台乌”注册了“台乌牌”商标,产品也从单一的台乌片发展到了乌药精茶等种类。
天台乌药的深度开发就此展开。
在这个时候,陈方标找到
了浙江红石梁集团董事长邱建生。
在商海搏击多年的邱建生虽然尚未接触过保健品开发,但他是土生土长的天台人,对家乡的乌药也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他乐意帮助老药工一把,决心出巨资深度开发天台乌药,让这一传奇瑰宝再放异彩。
邱建生出资,并给陈方标这位老药工以技术参股。
新组建的浙江天台山乌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还聘请陈方标为总工程师和监事。
通过扩股增资,老字号产品开始焕发新的活力。
经过邱建生和陈方标及其同行们的努力,具有知识产权的天台乌药成品——“台乌”牌“乌药精”,成为目前国家唯一批准的以乌药为主要原料的保健品开发项目,填补了国内对乌药开发利用的空白。
为了使乌药产品优质高产,公司还在天台三州乡等原产地建立试验基地,为产品全面进入市场提供资源和质量保证。
目前,公司在天台工业园区内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了新厂区,新生产线现已投产使用。
现在,天台乌药已被列入国家原产地产品保护名录,天台也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乌药之乡”。
如何利用好这两块来之不易的国字号招牌,使乌药产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快速成长,真正成为天台生物产业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孜孜不倦的台乌人追求的又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