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养殖方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黑斑蛙养殖技术豆丁网飞过海整理特种养殖技术黑斑蛙养殖技术青蛙又名田鸡,有的地方称水鸡,是黑斑蛙、虎纹蛙、和金线蛙的统称。
在自然界的青蛙,一般的寿命为5年左右,人工养殖的可以活13年左右(营养条件比野生好)。
青蛙(黑斑蛙)在分类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均为我国常见的蛙类。
青蛙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人工养殖青蛙不仅技术简单,而且经济收益快。
一、形态特征黑斑蛙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体长约8厘米、头扁而宽,略呈三角形,眼圆而突出,两眼后方各有一明显的圆形鼓膜,鼻孔小,口宽阔,吻部尖,舌扁平分叉,并能翻出。
皮肤较光滑,有一对背侧褶及短肤褶,躯体短而阔,背部黄绿、深绿或带灰棕色斑, 腹面白色。
前肢较粗短,有四趾,无躞,后肢肌肉发达,有五趾,趾间有躞。
雄蛙口角两旁有一对外声囊,前肢第一脂内侧有婚垫,生殖季节为明显。
黑斑蛙与虎纹蛙的区别是虎纹蛙体型较大,体长10厘米以上,背部黄绿棕色斑纹,后腿有横斑,趾间全躞。
金线蛙体长约5厘米,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有两条棕黄色的背侧褶。
大腿后面具有一条黄色和一条明显白色纵纹。
二、生活习性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豆丁网飞过海整理特种养殖技术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 (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繁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34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三、养殖池的建造种蛙池-----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
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x 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 ----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
黑斑蛙的功效及种植模式黑斑蛙的功效1、护田卫农黑斑蛙是青蛙的一种,属于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
黑斑蛙,俗称“农田卫士”、“庄稼保护神”,其生性凶猛,跳跃能力极强,是捕食螟蛾、稻苞虫、蝗虫、蝼蛄、叶蝉、蟋蟀等30多种水稻害虫的能手,日食害虫70多只,年均消灭害虫万余只。
目前,因为滥用化肥农药、非法过度捕捉,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黑斑蛙几乎销声匿迹,生态失去平衡。
对于濒临灭绝的珍稀品种而言,最好的保护就是开展养殖。
在人为条件下,如果在稻田中投放45000只/hm2左右的蛙,不仅可以消灭虫害,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机蛙粪,可节省碳铵1500kg/hm2,磷肥375kg/hm2,钾肥225kg/hm2,从而大大节约农业成本,实现良性循环。
2、营养丰富黑斑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其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尼克酸、肌酸、肌肽等营养成分[2]。
因其“擅长跳跃,营养好、品质高,药食同源”而被誉为“青蛙中的王子”。
黑斑蛙是上等的绿色食品和滋补佳品。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南人食之,呼为田鸡,云肉味如鸡也”、“食之至美”。
3、药食同源黑斑蛙也是集食品、保健品、药品于一身的药用动物,药食两用。
据《东北动物药》记载:“青蛙鲜用或阴干行用,可全体入药”,有“利水消肿,解毒止咳”之功效,能“治水肿喘咳,麻疹、月经过多等”,其成体的胆、肝、脑、皮均可供药用。
幼体蝌蚪有延年益寿之作用。
关于青蛙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实用中草药大全》、《现代本草纲目》等20余种中医药书籍上均有记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黑斑蛙肉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补肾益精、养肺滋肾之功效,其机体中亦含有多肽类、多种维生素、诸类生物激素、酶和保湿因子。
两栖动物国际拯救组织泰莱教授认为:“青蛙能造福人类,因为它们的外皮含有对付疾病的化合物,包括抗菌和抗病毒物质,从青蛙皮提炼出的药物‘几乎是无限的”,‘青蛙可提供大量的新药”,它们俨然是‘随街跳着的药房””。
第一章、场地建设(一)选址条件1、旱涝保收,地势平整,沟渠能正常保水的黏性土为好。
2、交通方便,水电设施齐全。
3、尽量避开集中村庄与生活区,地势通风安静区为宜。
(二)养殖场的基本设施构建A、养蛙池B、养殖辅助用房C、排灌水利设施D、防天敌设施E、孵化池与食台1、多功能养蛙池功能1、养蛙池2、仿生态设计养殖3、尺寸与结构原理1、选址要求2、辅助房2、面积要求3、功能说明1、灌水基站或进水系统2、进水与排水沟要求3、排灌系统3、蓄水与废水生态化处理4、排涝规划1、各类天敌危害说明2、防鸟网设施4、防天敌设施3、场地围栏板设施4、各进出口防护与管理1、根据养殖规模确立孵化池以及替代法2、孵化池的要求与原理5、孵化池与食台3、食台的功能及替代法4、食台的制作要求三、养蛙池的结构与尺寸A、水草净化式:水沟挖0.25米深,土堆过道上,过道堆土不得超过1.4米宽,高度约为0.25米左右,原平地或平田上水呈0.15米左右即可。
注:蝌蚪期蛙池上水全覆盖,陆地区上水约0.15米,蝌蚪变态上岸后排干陆地区水深,留水沟水深约0.2米即可。
B、蛙稻种养结合式:水沟取土0.5米铺陆地区,是陆地区与水田落差0.25米。
注:蝌蚪变态上岸后可留水沟水深0.3米即可,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调整。
第二章、种蛙产卵与孵化1、把握各地气候做准备工作2、控水消毒3、清污及创造产卵基床条件一、种蛙产卵前的准备工作4、了解种蛙产卵习性与原理设施准备5、孵化池的准备水源控制6、收集必备工具1、收集时间安排2、收集动作要求与品质鉴定二、收集卵块的要求动作要领3、投放孵化池数量控制1、了解卵块的孵化时间知识2、孵化过程的换水要领三、卵块的孵化与成熟3、确定幼苗的出池放养要领4、幼苗的打包运输要领第三章、蝌蚪的饲养管理1、控水消毒判断水质肥瘦标准2、培水了解肥水原理一、蝌蚪入池放养要领培水方法动作要领3、放苗巡查成活率4、投放量1、了解蝌蚪各阶段所需营养2、逐步调整投食量与判断方法二、蝌蚪的投喂要领3、投食加料的注意事项4、蝌蚪喂养期的水源控制要领1、水源常规消毒控制,注意时间与天气变化百毒杀用活力碘量2、了解常规疾病与各类药品药理泡腾片用三、蝌蚪的病害防控漂白粉法(注:也可选用一些保肝护胆的内服药物)3、严禁养殖水的渗漏,及补救方法4、换水方法与消毒安排1、变态原理四、蝌蚪变态期2、变态时间与注意事项3、变态期控水与食台的准备工作第四章、幼蛙——中蛙——成蛙的饲养管理1、检查围网的完整与精密性一、幼蛙上岸前的准备2、食台的合理性,食物链的准备工作3、水生植物的配套工作颗粒型号1、选料全颗粒料驯食活饵混搭驯食2、上岸投喂时间把握标准二、投喂与驯食3、驯食投喂方法与技巧4、控制驯食周期5、投喂量的控制与判断1、病症外用消毒2、消毒与用药药品与使用三、病害预防内服3、养殖期水源控制与要求4、通过季节气候与温度变化掌控消费与用药1、基因2、健康度一、掌握种蛙的品质3、个头与色泽形体4、公母蛙的区分标准与特征颜色脚趾与气囊1、松土消毒二、种蛙池的要求2、保证适宜的产卵基床1、时间(8-9月)三、种蛙的投放2、数量(1000对左右)3、配对(杂交投放)1、清理出水口,保障土壤湿度四、越冬管理2、根据实地气候防寒防冻3、巡察天敌1、面积、材料与结构一、蝇蛆房2、种蝇房与幼虫养殖房3、选址注意事项麦麸1、养殖原料红糖过期奶粉与面粉二、蝇蛆养殖原料与器件网箱或蚊帐2、养殖备件材料框式水泥池或塑料盆不锈钢采食盆1、选种蝇卵的投放要领2、放养数量控制加水与投喂三、种蝇培养时间3、收集蝇卵原料调配标准蝇卵的处理4、补充种蝇1、配料与发酵2、投料与加料事项四、蝇蛆喂养3、收集成虫4、合理处理废料。
一种黑斑蛙的养殖方法引言黑斑蛙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常在湖泊、河流、池塘等水域中生活。
它们有着独特的外貌和生活习性,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
为了满足养殖爱好者的需求,下面将介绍一种黑斑蛙的养殖方法。
环境准备在养殖黑斑蛙之前,首先需要为它们准备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这包括搭建一个合适大小的水族箱或塑料池塘,并配备必要的过滤系统。
水族箱或塑料池塘的底部铺上适量的沙子,以模拟黑斑蛙在野外的觅食环境。
另外,还需要提供适量的水草,给黑斑蛙提供遮蔽和觅食的场所。
温度和湿度调节黑斑蛙对于温度和湿度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保持恒定的环境条件。
在养殖黑斑蛙的过程中,宜保持水温在22-26摄氏度之间,空气湿度在70-80%之间。
可通过加热器和加湿器来调节水温和空气湿度,确保黑斑蛙的生活舒适。
饲料供给黑斑蛙是肉食性动物,喜食昆虫、小鱼和蚯蚓等。
在养殖中,可以给黑斑蛙提供活的昆虫,例如蚪蝌蚪、蚯蚓和蟋蟀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营养饲料,以保证黑斑蛙得到充分的营养。
需要注意的是,饲料要新鲜,以保持黑斑蛙的食欲和健康。
环境清洁为了保持黑斑蛙的健康和生活环境的卫生,养殖者需要定期清洁水族箱或塑料池塘。
清洁包括更换池水、清除残渣和清洁过滤器等。
经常检查水质和环境,以便及时调整和采取措施。
疾病防治黑斑蛙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例如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
为了防止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养殖者需要定期检查黑斑蛙的健康状况,并给予必要的防治措施。
在发现有病变的黑斑蛙时,应及时隔离并请专业兽医给予治疗。
繁殖管理黑斑蛙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繁殖。
为了促进其自然繁殖,养殖者可以模拟雨季气候,增加水温并增加其营养摄入,以刺激黑斑蛙的繁殖行为。
同时,需要提供一些适合黑斑蛙产卵的场所,例如浮萍、水草等。
另外,要定期观察并及时将产卵的蛙卵收集起来放在安全的地方,以确保更好的孵化环境。
结语养殖黑斑蛙需要耐心和细心,但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适当的饲料和必要的防治措施,就能够成功养殖并观赏这些迷人的水生动物。
黑斑蛙养殖技术一、养殖黑斑蛙的环境1、水质黑斑蛙在蝌蚪时期,要求蛙池内有较高的溶氧量,一般需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幼蛙、成蛙虽然是用肺来呼吸,但水中的溶氧量高,能更好的促进它们生长发育,适宜PH值在7-8左右,一般盐度不可超过2。
2、温度黑斑蛙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活动和摄食能力会慢慢减弱,当降至5℃以下时,就会开始进行冬眠期,当水温高于32℃以上时,活动能力会逐渐减弱,当温度高于35℃时,会造成黑斑蛙出现陆续死亡现象。
3、湿度黑斑蛙的皮肤,不具有保护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结构,只能靠皮肤腺体分泌的黏液,来保持体表的湿度,但这样显然还是不够的,所以既要有水质良好的池塘,还要有温暖潮湿、杂草丛生的环境。
4、光照黑斑蛙喜爱昼伏夜出,惧怕阳光直射,但是能趋弱光,光照对蛙体生长、生殖、新陈代谢都有促进作用,如很长时间在黑暗处生活,会使黑斑蛙的生殖腺难以发育成熟,甚至会造成停止排精和产卵。
二、养殖黑斑蛙的日常管理1、黑斑蛙一般在白天穴居,所以需要在池内搭建隐蔽场所,可种植水生植物或者在周围种植瓜果、蔬菜等。
2、幼蛙期怕强光、惊动,而且对周边的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所有在管理幼蛙时,要注意保持池边周围相对安静。
3、需要及时清理残食、粪便,定期更换池水并进行消毒,从而保持水质清澈,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4、喂养的饲料要营养丰富、全面,蛋白质含量需要在38%以上。
三、黑斑蛙的食性1、蝌蚪期:黑斑蛙在蝌蚪期食性杂,动物性、植物性食物都爱摄食。
2、蝌蚪孵出后:主要依靠吸收卵黄囊营养来维持生命,在3-4天后,就开始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与单细胞藻类等食物。
3、蝌蚪变态后:黑斑蛙蝌蚪在变态成幼蛙后,一般喜爱摄食昆虫等节肢动物,比如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鳞翅目等,还爱吞食少量虾类、螺类、鲤科、鳅科、小鱼等。
黑斑蛙人工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手册黑斑蛙属于两栖类蛙科动物,俗称“青蛙”、“田鸡”,属于野生青蛙的一个种类。
分布广泛,在我国的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平原和丘陵上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踪影。
在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地也有分布。
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常食用,有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延缓中老年的机体衰老,防癌抗癌,是体弱多病者的强身食品。
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人工捕杀食用的影响,黑斑蛙的数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逐渐兴起,这不仅成为保护、发展、繁衍黑斑蛙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成为迎合市场需求、农民创收的新项目。
养殖黑斑蛙养殖规模可大可小,并且见效快,利润丰厚,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一、生物学特性黑斑蛙形如其名,在它的身体背面有1对较粗的背侧褶,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部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
腹部皮肤呈白色,光滑、没有斑纹。
头形略似三角形,一张大大的嘴上,一双大而凸出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后面有圆形鼓膜。
它们的前肢短,指趾端钝尖,指侧有窄的缘膜;后肢较肥硕,趾间几乎为全蹼。
成年蛙体重一般为50~100克,体长70~80毫米左右。
雌蛙身体明显大于雄蛙。
而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膨胀成球状,这就是它与雌蛙在形体上的区别。
二、生活习性黑斑蛙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常常栖息在稻田、池塘、湖泽、河滨、水沟内及水域附近的草丛中。
它们一般白天休息,晚上捕食,能吞食飞蛾等大量昆虫,是有益的捕虫能手。
黑斑蛙生长较快,从孵化到成蛙,需要6~7个月,经过卵期、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五个阶段。
在我国长江流域,每年立冬前后,平均气温低于16℃时,种蛙钻入向阳坡地或水域附近的洞穴中,开始冬眠;3月中旬它们从睡梦中醒来,开始寻找配偶,一般4~7月进行繁殖,其中4~5月是产卵高峰期。
卵期孵化较为短暂,一般只需4~12天,就能看到蝌蚪从卵的保护膜内钻出来,完成孵化,进入蝌蚪期。
黑斑蛙养殖实施方案一、引言。
黑斑蛙是一种独特的两栖动物,具有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黑斑蛙养殖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养殖产业。
本文将介绍黑斑蛙养殖的实施方案,帮助养殖者更好地开展黑斑蛙养殖工作。
二、选址。
黑斑蛙的养殖场地应选择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地方。
同时,应远离工业区和交通要道,以减少外界环境对黑斑蛙养殖的影响。
三、场地建设。
1. 池塘建设,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池塘的挖掘和修整。
池塘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保证水质的稳定和养殖环境的舒适。
2. 水质管理,加入适量的水质调节剂,保持水质清澈、无异味。
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黑斑蛙的生长需求。
3. 遮荫设施,在池塘周围搭建遮阳棚或种植树木,保证黑斑蛙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有一个凉爽的生长环境。
四、黑斑蛙选种。
1. 选择健康的种蛙,选购时应选择体型匀称、皮肤光滑、活动力强的种蛙,避免患病或虚弱的个体。
2. 种蛙饲养管理,种蛙的饲养管理要求严格,保证其营养充足、生长健康。
五、饲料管理。
黑斑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提供足够的昆虫类饲料,如蚯蚓、蚂蚱等,保证黑斑蛙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六、疾病防控。
黑斑蛙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黑斑蛙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处理,避免疾病的蔓延。
七、销售与营销。
在黑斑蛙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考虑进行销售与营销工作。
可以选择与宠物市场、动物园等合作,或者开设线上销售平台,将养殖的黑斑蛙进行销售。
八、结语。
黑斑蛙养殖是一个有潜力的产业,但也需要充分的准备和管理。
希望本文提供的实施方案能够帮助养殖者更好地开展黑斑蛙养殖工作,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黑斑蛙养殖疾病防治解决方案黑斑蛙,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
黑斑蛙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前肢短,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成体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
一、黑斑蛙生活习性黑斑蛙喜栖息在水稻田、溪边、池塘边,尤其沼泽水域浅水区,性喜温湿有遮阳的水草或水草丛生的环境生活,捉昆虫飞蛾能力特别强。
青蛙属变温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30℃,当温度低于12℃时就停食开始冬眠,春季温度上升至16℃结束冬眠。
青蛙一般1龄可达到性成熟,产卵季节为5月~8月,产卵旺季为5月底~6月初,个体体重为150g~300g,青蛙怀卵量为0.2万粒~0.6万粒,分批产卵,一般年产卵3次。
二、黑斑蛙日常管理问题解答1、蝌蚪长腿缩尾期间的疾病病因是什么?A原因:这个时期蝌蚪体内产生一连串变化:鳃消失,肺形成,尾巴消失,四肢长出,四肢变短,对食物中营养之摄取,由植物性食物变成动物性食物;由于食物的转变,开始投喂人工饲料,因内含高热量熟化蛋白质,而此阶段因肠胃机能尚未健全,对高蛋白食物之摄取无法适度消化及消耗,造成蛋白质堆积而导致肠胃道异常发酵,发生腹胀现象。
B原因:上述中因蛋白质之消耗过剩而造成肝肾负荷,引起肾功能障碍,以致蛋白质代谢中引起尿酸沉积,造成出血性关节炎(红腿),更因代谢过剩,肾功能无法负荷而引起肾发炎,无法正常排出体液而形成腹水。
2、变态到成蛙期间的疾病病因是什么?A饲料:这阶段成长速度快,所需的营养需求增加,并有猛食现象,饲料阶段型号变化多种,以致肠胃道必须顺应配合接受不同大小之饲料颗粒,此时蛙类体能之供需必须有相当的平衡,才不致造成营养上器官功能上的供应不良,因此这阶段最容易造成肠胃炎及胃肠套结,肝病变,肾功能不良,因为胆汁的分泌一直供应给消化道。
而无法兼顾到肝脏之解毒功能,而消化道因过度胀大,使其滤心功能障碍(腹水),并且因消化不良,肠内异常发酵,导致肠内充气,继而形成胀气及细菌性肠炎。
黑斑蛙养殖最完美的食台搭建随着青蛙养殖在华中地区的兴起,近几年有很多青蛙养殖户抓住机会,赚的盆满钵满;也有很多青蛙养殖户亏的血本无归。
本文仅就青蛙养殖过程中食台的搭建,探讨各种食台的利弊,最后推荐一种较为合理的食台搭建方法。
1、整条食台两端固定,网布用钢丝穿起来,中间每隔几米用小木桩拉伸、张紧。
优点是:简单易行,节省成本,可以快速铺好食台;缺点是:小青蛙极易钻入食台网布下面,驯食效果较差。
(变态幼蛙个体较大的除外!)随着风吹日晒,网布老化,整个食台缺少弹性,残饵增多。
2、单个木框食台这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最广的方法优点是:弹性较大、饲料浪费性小,如果足够接近地面,驯食容易。
缺点是:成本太高,地面不平导致与地面间隙过大,影响训食。
杂草过多时,食台被顶起过高,青蛙跳上食台不易,影响驯食。
变态幼蛙个体较大时除外。
3、整条食台改进版对第一种食台进行改进,平整地面,整条网布紧贴地面,不留间隙优点是:驯食容易,青蛙毫不费力就可以爬上食台,同时也避免青蛙钻入网布下面。
变态幼蛙个体较大时就更完美!缺点是:遇到雨水或露水天气,食台局部会有水浸现象,早晨露水干的较慢,饲料浪费性大;食台清理不容易。
4、单个食台改进版在第二种食台的基础上改进,将地面平整、除杂草,然后将整个食台埋入地面。
优点是:驯食容易,青蛙毫不费力就可以爬上食台,同时也避免青蛙钻入网布下面;驯食快且容易。
变态幼蛙个体较大时就更完美!缺点是:成本较高,摆放食台比较费工,遇到雨水或露水天气,食台局部会有水浸现象,食台清理不容易。
5、高手版食台网布两边埋入地下,防止青蛙钻入;用宽度和网布等宽的竹筒将网布撑起,形成类似“蹦床”一样的食台,驯食效果极好!网布两边埋入地下,形成坡面,有助于小青蛙爬上食台每隔两米放置一个竹筒,形成楼梯状,这就是爬上成功的楼梯哦!刚变态完全的幼蛙布满食台投喂饲料三分钟后,千军万蛙来相见的场面噢!这可是在中午12点左右投食的哟,看“蛙仔”吃得多欢!。
黑斑蛙养殖方案
(以1亩地综合测算)
一、土青蛙品种介绍
野生青蛙已被国家列入保护动物,从事繁养应该在当地林业部门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土青蛙由于活动饵料的来源有限,养殖规模受到限制。
近年来,人工大量养殖蝇蛆、蚯蚓、黄粉虫,为人工养殖土青蛙创造了很好的养殖条件。
最常见的土青蛙在动物分类学上被称为黑斑蛙,此外还有金线蛙和虎纹蛙。
虎纹蛙的野生资源非常稀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斑蛙和金线蛙是省(直辖市)重点保护动物。
目前市场上对大型蛙如牛蛙、美国青蛙不看好,接受程度减低。
虎纹蛙尽管是一个很好的养殖品种,但因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对该项目并不支持。
而本地蛙黑斑蛙种源来源多,肉质鲜美,深受欢迎。
下面以黑斑蛙养殖为例,设计该项目。
黑斑蛙简介
黑斑蛙俗称“青蛙”,“田鸡”。
雄蛙62cm,雌蛙体长74.4mm。
成蛙体重一般60~100克,雌蛙身体显著大于雄蛙。
黑斑蛙成蛙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洞穴中,深约10~17厘米。
次年3月中旬出蛰,4~7月为生殖季节,产卵的高潮在4月间。
每1卵块有卵2~3.5千粒,多浮于水面,卵径1.7~2.0毫米。
蝌蚪体笨重,尾肌弱,尾鳍发达,尾末端尖圆,约经2个多月完成变态。
三、黑斑蛙的养殖理论数据
1、黑斑蛙的生长发育阶段
经过一个冬眠,长江流域3月中旬出蛰活动,一般4~7月份进行繁殖,繁殖高峰期为4~5月,雌蛙一次可产卵3000粒左右,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黑斑蛙一般从孵化到成蛙,经过三个阶段:即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等四个阶段,全部过程需要5个月时间。
2、饲养密度数据
①蝌蚪(变态期):蝌蚪在原孵化池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2个半月。
②幼蛙:按每平方米100~150只培育,60~80只,1个月。
③成蛙:饲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1个半月,体重达到100克。
④商品蛙:100克以上成蛙,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以后逐渐减少到每平方米10~15只。
3、饲料用量数据
幼蛙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50克以上的成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搭配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四、基础设施部分
场地选择,应选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便于管理之处,面积以30平方米为佳。
1、产卵池、孵化池
面积最好2平方米,这样可少放几组亲蛙以免互相干扰,亲蛙产完卵后捕起可做孵化池。
该池池深1.5m左右,水位可根据需求而调节,即0.2-1m。
有条件最好建水泥池,若建土池,四周和底部要用塑料薄膜封好,池内要保持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时要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亲蛙产卵和受精卵孵化。
2、蝌蚪池、变态池
采用级梯式或斜坡式,高低落差0.2-0.3m左右,这样,池子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落出部分陆地供已变态的幼蛙栖息。
以上1、2两类池可以单独建造,精细管理。
3、幼蛙、成蛙养殖池
土池宽3米,长10~15米,高0.5~0.6米。
每亩挖45㎡土池10个。
围网片:把1.2米宽的尼龙网埋设在水池内,紧靠围堰的池底,隔2~3米打一高0.9米的桩,并打于围网的内侧,网片下部埋入土中0.2米,上部钉在桩上成“┓”型,反边0.1米防逃。
进水管用50毫米的PUC管制成。
管体挤穿网片,进入围网内,出水管用110毫米PUC管制成,埋于进水管对面的围堰中。
四、成本核算
1、地租:每亩按800元计算
2、建池费用:(统一建造,分类饲养)
①挖池和田更整治费用:每亩45㎡土池10个,合计3000元。
整治田埂旁道1000元,按3年摊销,每年1333元。
②围网片和木桩:每亩网片150元,木桩120根360元,费用大约510元。
③进水管:进排水管道200元。
④喂食台:共10个,每个20元,合计200元。
以上小计:2243元
3、蛙苗费用:由于目前不能人工控制青蛙产卵,一般青蛙幼蛙仍然依靠自然生产。
幼蛙养成后分批转入成蛙池养殖,该批青蛙最后全部转入成蛙,需要按照最低密度推算,否则容纳不下。
每亩10个池450㎡,按照成蛙密度30只/㎡计算,共计需要投放蛙苗13500只。
暂且不论蛙苗数量,购入种蛙60只左右(内含雄蛙),每只15元,价格1000元足够。
每亩苗种费1000元。
4、饲养费用,按每亩10口池产蛙13500只推算,每蛙(幼蛙—成蛙,0.2斤/只)消耗黄粉虫0.4斤,10口池消耗饲料(黄粉虫)5400斤;费用为5400×5元/斤 =27000元。
青蛙饲料成本参考黄粉虫成本。
5、养殖5个月,人工生活费用2500元。
(1个人管理2亩标准,包括黄粉虫养殖)
以上成本合计为:33543元
五、黄粉虫饲养成本
青蛙养殖最大的困难是饲料来源高,而且青蛙需要的是活饵,死饵需要引导才可以。
为了饲养青蛙,建立一个黄粉虫或蛆池是必要的。
黄粉虫饲养
一般每3斤麦麸+ 6斤蔬菜可养出1斤黄粉虫,每公斤黄粉虫的饲料成本4-6元,平均5元。
一般情况下,2斤黄粉虫可以养1斤青蛙。
五、黑斑蛙效益
1、毛收入:按产蛙13500只×0.2斤/只×15元/斤=40500元。
2、毛利润:40500—33543= 6957 元
六、养殖黑斑蛙的风险
1、天敌风险:老鼠和蛇是青蛙的天敌,防鼠和蛇的工作做不好,对于养殖户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
2、技术风险:青蛙是两栖动物,水中用皮肤呼吸,陆上用肺呼吸,水位不稳定或风雨大,青蛙会被淹死。
不利气候青蛙大批逃离。
3、饲料风险:关键是在于黄粉虫和蝇蛆的获得,数量较多,必须做好这个工作,很多时候用的精力过大,很可能使副业超过主业,荒废了青蛙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