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蛙养殖方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黑斑蛙养殖技术豆丁网飞过海整理特种养殖技术黑斑蛙养殖技术青蛙又名田鸡,有的地方称水鸡,是黑斑蛙、虎纹蛙、和金线蛙的统称。
在自然界的青蛙,一般的寿命为5年左右,人工养殖的可以活13年左右(营养条件比野生好)。
青蛙(黑斑蛙)在分类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均为我国常见的蛙类。
青蛙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人工养殖青蛙不仅技术简单,而且经济收益快。
一、形态特征黑斑蛙体分头、躯干和四肢三部分,成体无尾,体长约8厘米、头扁而宽,略呈三角形,眼圆而突出,两眼后方各有一明显的圆形鼓膜,鼻孔小,口宽阔,吻部尖,舌扁平分叉,并能翻出。
皮肤较光滑,有一对背侧褶及短肤褶,躯体短而阔,背部黄绿、深绿或带灰棕色斑, 腹面白色。
前肢较粗短,有四趾,无躞,后肢肌肉发达,有五趾,趾间有躞。
雄蛙口角两旁有一对外声囊,前肢第一脂内侧有婚垫,生殖季节为明显。
黑斑蛙与虎纹蛙的区别是虎纹蛙体型较大,体长10厘米以上,背部黄绿棕色斑纹,后腿有横斑,趾间全躞。
金线蛙体长约5厘米,背面绿色或橄榄绿色,有两条棕黄色的背侧褶。
大腿后面具有一条黄色和一条明显白色纵纹。
二、生活习性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主豆丁网飞过海整理特种养殖技术要是农业害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黑和清晨出来活动。
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或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 (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垫活动,一般4,7 月份进行繁殖。
雌蛙一次可产卵34粒,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变态。
三、养殖池的建造种蛙池-----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
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
野外大池4x 6米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 ----1.5米至2米为宜,池深一般1米,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厘米。
黑斑蛙的功效及种植模式黑斑蛙的功效1、护田卫农黑斑蛙是青蛙的一种,属于无尾目、蛙科、蛙属的两栖动物。
黑斑蛙,俗称“农田卫士”、“庄稼保护神”,其生性凶猛,跳跃能力极强,是捕食螟蛾、稻苞虫、蝗虫、蝼蛄、叶蝉、蟋蟀等30多种水稻害虫的能手,日食害虫70多只,年均消灭害虫万余只。
目前,因为滥用化肥农药、非法过度捕捉,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黑斑蛙几乎销声匿迹,生态失去平衡。
对于濒临灭绝的珍稀品种而言,最好的保护就是开展养殖。
在人为条件下,如果在稻田中投放45000只/hm2左右的蛙,不仅可以消灭虫害,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机蛙粪,可节省碳铵1500kg/hm2,磷肥375kg/hm2,钾肥225kg/hm2,从而大大节约农业成本,实现良性循环。
2、营养丰富黑斑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其脂肪少、糖分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尼克酸、肌酸、肌肽等营养成分[2]。
因其“擅长跳跃,营养好、品质高,药食同源”而被誉为“青蛙中的王子”。
黑斑蛙是上等的绿色食品和滋补佳品。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南人食之,呼为田鸡,云肉味如鸡也”、“食之至美”。
3、药食同源黑斑蛙也是集食品、保健品、药品于一身的药用动物,药食两用。
据《东北动物药》记载:“青蛙鲜用或阴干行用,可全体入药”,有“利水消肿,解毒止咳”之功效,能“治水肿喘咳,麻疹、月经过多等”,其成体的胆、肝、脑、皮均可供药用。
幼体蝌蚪有延年益寿之作用。
关于青蛙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大辞典》、《中国医学大辞典》、《实用中草药大全》、《现代本草纲目》等20余种中医药书籍上均有记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黑斑蛙肉性凉,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补肾益精、养肺滋肾之功效,其机体中亦含有多肽类、多种维生素、诸类生物激素、酶和保湿因子。
两栖动物国际拯救组织泰莱教授认为:“青蛙能造福人类,因为它们的外皮含有对付疾病的化合物,包括抗菌和抗病毒物质,从青蛙皮提炼出的药物‘几乎是无限的”,‘青蛙可提供大量的新药”,它们俨然是‘随街跳着的药房””。
第一章、场地建设(一)选址条件1、旱涝保收,地势平整,沟渠能正常保水的黏性土为好。
2、交通方便,水电设施齐全。
3、尽量避开集中村庄与生活区,地势通风安静区为宜。
(二)养殖场的基本设施构建A、养蛙池B、养殖辅助用房C、排灌水利设施D、防天敌设施E、孵化池与食台1、多功能养蛙池功能1、养蛙池2、仿生态设计养殖3、尺寸与结构原理1、选址要求2、辅助房2、面积要求3、功能说明1、灌水基站或进水系统2、进水与排水沟要求3、排灌系统3、蓄水与废水生态化处理4、排涝规划1、各类天敌危害说明2、防鸟网设施4、防天敌设施3、场地围栏板设施4、各进出口防护与管理1、根据养殖规模确立孵化池以及替代法2、孵化池的要求与原理5、孵化池与食台3、食台的功能及替代法4、食台的制作要求三、养蛙池的结构与尺寸A、水草净化式:水沟挖0.25米深,土堆过道上,过道堆土不得超过1.4米宽,高度约为0.25米左右,原平地或平田上水呈0.15米左右即可。
注:蝌蚪期蛙池上水全覆盖,陆地区上水约0.15米,蝌蚪变态上岸后排干陆地区水深,留水沟水深约0.2米即可。
B、蛙稻种养结合式:水沟取土0.5米铺陆地区,是陆地区与水田落差0.25米。
注:蝌蚪变态上岸后可留水沟水深0.3米即可,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调整。
第二章、种蛙产卵与孵化1、把握各地气候做准备工作2、控水消毒3、清污及创造产卵基床条件一、种蛙产卵前的准备工作4、了解种蛙产卵习性与原理设施准备5、孵化池的准备水源控制6、收集必备工具1、收集时间安排2、收集动作要求与品质鉴定二、收集卵块的要求动作要领3、投放孵化池数量控制1、了解卵块的孵化时间知识2、孵化过程的换水要领三、卵块的孵化与成熟3、确定幼苗的出池放养要领4、幼苗的打包运输要领第三章、蝌蚪的饲养管理1、控水消毒判断水质肥瘦标准2、培水了解肥水原理一、蝌蚪入池放养要领培水方法动作要领3、放苗巡查成活率4、投放量1、了解蝌蚪各阶段所需营养2、逐步调整投食量与判断方法二、蝌蚪的投喂要领3、投食加料的注意事项4、蝌蚪喂养期的水源控制要领1、水源常规消毒控制,注意时间与天气变化百毒杀用活力碘量2、了解常规疾病与各类药品药理泡腾片用三、蝌蚪的病害防控漂白粉法(注:也可选用一些保肝护胆的内服药物)3、严禁养殖水的渗漏,及补救方法4、换水方法与消毒安排1、变态原理四、蝌蚪变态期2、变态时间与注意事项3、变态期控水与食台的准备工作第四章、幼蛙——中蛙——成蛙的饲养管理1、检查围网的完整与精密性一、幼蛙上岸前的准备2、食台的合理性,食物链的准备工作3、水生植物的配套工作颗粒型号1、选料全颗粒料驯食活饵混搭驯食2、上岸投喂时间把握标准二、投喂与驯食3、驯食投喂方法与技巧4、控制驯食周期5、投喂量的控制与判断1、病症外用消毒2、消毒与用药药品与使用三、病害预防内服3、养殖期水源控制与要求4、通过季节气候与温度变化掌控消费与用药1、基因2、健康度一、掌握种蛙的品质3、个头与色泽形体4、公母蛙的区分标准与特征颜色脚趾与气囊1、松土消毒二、种蛙池的要求2、保证适宜的产卵基床1、时间(8-9月)三、种蛙的投放2、数量(1000对左右)3、配对(杂交投放)1、清理出水口,保障土壤湿度四、越冬管理2、根据实地气候防寒防冻3、巡察天敌1、面积、材料与结构一、蝇蛆房2、种蝇房与幼虫养殖房3、选址注意事项麦麸1、养殖原料红糖过期奶粉与面粉二、蝇蛆养殖原料与器件网箱或蚊帐2、养殖备件材料框式水泥池或塑料盆不锈钢采食盆1、选种蝇卵的投放要领2、放养数量控制加水与投喂三、种蝇培养时间3、收集蝇卵原料调配标准蝇卵的处理4、补充种蝇1、配料与发酵2、投料与加料事项四、蝇蛆喂养3、收集成虫4、合理处理废料。
一种黑斑蛙的养殖方法引言黑斑蛙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常在湖泊、河流、池塘等水域中生活。
它们有着独特的外貌和生活习性,因此备受人们的欢迎。
为了满足养殖爱好者的需求,下面将介绍一种黑斑蛙的养殖方法。
环境准备在养殖黑斑蛙之前,首先需要为它们准备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
这包括搭建一个合适大小的水族箱或塑料池塘,并配备必要的过滤系统。
水族箱或塑料池塘的底部铺上适量的沙子,以模拟黑斑蛙在野外的觅食环境。
另外,还需要提供适量的水草,给黑斑蛙提供遮蔽和觅食的场所。
温度和湿度调节黑斑蛙对于温度和湿度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保持恒定的环境条件。
在养殖黑斑蛙的过程中,宜保持水温在22-26摄氏度之间,空气湿度在70-80%之间。
可通过加热器和加湿器来调节水温和空气湿度,确保黑斑蛙的生活舒适。
饲料供给黑斑蛙是肉食性动物,喜食昆虫、小鱼和蚯蚓等。
在养殖中,可以给黑斑蛙提供活的昆虫,例如蚪蝌蚪、蚯蚓和蟋蟀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营养饲料,以保证黑斑蛙得到充分的营养。
需要注意的是,饲料要新鲜,以保持黑斑蛙的食欲和健康。
环境清洁为了保持黑斑蛙的健康和生活环境的卫生,养殖者需要定期清洁水族箱或塑料池塘。
清洁包括更换池水、清除残渣和清洁过滤器等。
经常检查水质和环境,以便及时调整和采取措施。
疾病防治黑斑蛙容易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例如真菌感染和寄生虫感染等。
为了防止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养殖者需要定期检查黑斑蛙的健康状况,并给予必要的防治措施。
在发现有病变的黑斑蛙时,应及时隔离并请专业兽医给予治疗。
繁殖管理黑斑蛙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够繁殖。
为了促进其自然繁殖,养殖者可以模拟雨季气候,增加水温并增加其营养摄入,以刺激黑斑蛙的繁殖行为。
同时,需要提供一些适合黑斑蛙产卵的场所,例如浮萍、水草等。
另外,要定期观察并及时将产卵的蛙卵收集起来放在安全的地方,以确保更好的孵化环境。
结语养殖黑斑蛙需要耐心和细心,但只要提供合适的环境、适当的饲料和必要的防治措施,就能够成功养殖并观赏这些迷人的水生动物。
黑斑蛙养殖技术一、养殖黑斑蛙的环境1、水质黑斑蛙在蝌蚪时期,要求蛙池内有较高的溶氧量,一般需要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幼蛙、成蛙虽然是用肺来呼吸,但水中的溶氧量高,能更好的促进它们生长发育,适宜PH值在7-8左右,一般盐度不可超过2。
2、温度黑斑蛙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当温度降至10℃以下时,活动和摄食能力会慢慢减弱,当降至5℃以下时,就会开始进行冬眠期,当水温高于32℃以上时,活动能力会逐渐减弱,当温度高于35℃时,会造成黑斑蛙出现陆续死亡现象。
3、湿度黑斑蛙的皮肤,不具有保护体内水分蒸发的组织结构,只能靠皮肤腺体分泌的黏液,来保持体表的湿度,但这样显然还是不够的,所以既要有水质良好的池塘,还要有温暖潮湿、杂草丛生的环境。
4、光照黑斑蛙喜爱昼伏夜出,惧怕阳光直射,但是能趋弱光,光照对蛙体生长、生殖、新陈代谢都有促进作用,如很长时间在黑暗处生活,会使黑斑蛙的生殖腺难以发育成熟,甚至会造成停止排精和产卵。
二、养殖黑斑蛙的日常管理1、黑斑蛙一般在白天穴居,所以需要在池内搭建隐蔽场所,可种植水生植物或者在周围种植瓜果、蔬菜等。
2、幼蛙期怕强光、惊动,而且对周边的环境变化比较敏感,所有在管理幼蛙时,要注意保持池边周围相对安静。
3、需要及时清理残食、粪便,定期更换池水并进行消毒,从而保持水质清澈,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4、喂养的饲料要营养丰富、全面,蛋白质含量需要在38%以上。
三、黑斑蛙的食性1、蝌蚪期:黑斑蛙在蝌蚪期食性杂,动物性、植物性食物都爱摄食。
2、蝌蚪孵出后:主要依靠吸收卵黄囊营养来维持生命,在3-4天后,就开始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与单细胞藻类等食物。
3、蝌蚪变态后:黑斑蛙蝌蚪在变态成幼蛙后,一般喜爱摄食昆虫等节肢动物,比如鞘翅目、双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直翅目、鳞翅目等,还爱吞食少量虾类、螺类、鲤科、鳅科、小鱼等。
黑斑蛙人工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手册黑斑蛙属于两栖类蛙科动物,俗称“青蛙”、“田鸡”,属于野生青蛙的一个种类。
分布广泛,在我国的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的平原和丘陵上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踪影。
在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地也有分布。
其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以及多种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
常食用,有助于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延缓中老年的机体衰老,防癌抗癌,是体弱多病者的强身食品。
近年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人工捕杀食用的影响,黑斑蛙的数量日趋减少,人工养殖逐渐兴起,这不仅成为保护、发展、繁衍黑斑蛙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成为迎合市场需求、农民创收的新项目。
养殖黑斑蛙养殖规模可大可小,并且见效快,利润丰厚,市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一、生物学特性黑斑蛙形如其名,在它的身体背面有1对较粗的背侧褶,背侧褶间有4~6行不规则的短肤褶;背部基色为黄绿色或深绿色,或带灰棕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
腹部皮肤呈白色,光滑、没有斑纹。
头形略似三角形,一张大大的嘴上,一双大而凸出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睛后面有圆形鼓膜。
它们的前肢短,指趾端钝尖,指侧有窄的缘膜;后肢较肥硕,趾间几乎为全蹼。
成年蛙体重一般为50~100克,体长70~80毫米左右。
雌蛙身体明显大于雄蛙。
而雄蛙在鸣叫时,脖子两侧的外声囊膨胀成球状,这就是它与雌蛙在形体上的区别。
二、生活习性黑斑蛙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常常栖息在稻田、池塘、湖泽、河滨、水沟内及水域附近的草丛中。
它们一般白天休息,晚上捕食,能吞食飞蛾等大量昆虫,是有益的捕虫能手。
黑斑蛙生长较快,从孵化到成蛙,需要6~7个月,经过卵期、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五个阶段。
在我国长江流域,每年立冬前后,平均气温低于16℃时,种蛙钻入向阳坡地或水域附近的洞穴中,开始冬眠;3月中旬它们从睡梦中醒来,开始寻找配偶,一般4~7月进行繁殖,其中4~5月是产卵高峰期。
卵期孵化较为短暂,一般只需4~12天,就能看到蝌蚪从卵的保护膜内钻出来,完成孵化,进入蝌蚪期。
黑斑蛙养殖实施方案一、引言。
黑斑蛙是一种独特的两栖动物,具有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黑斑蛙养殖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养殖产业。
本文将介绍黑斑蛙养殖的实施方案,帮助养殖者更好地开展黑斑蛙养殖工作。
二、选址。
黑斑蛙的养殖场地应选择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的地方。
同时,应远离工业区和交通要道,以减少外界环境对黑斑蛙养殖的影响。
三、场地建设。
1. 池塘建设,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池塘的挖掘和修整。
池塘的大小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保证水质的稳定和养殖环境的舒适。
2. 水质管理,加入适量的水质调节剂,保持水质清澈、无异味。
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黑斑蛙的生长需求。
3. 遮荫设施,在池塘周围搭建遮阳棚或种植树木,保证黑斑蛙在炎热的夏季也能有一个凉爽的生长环境。
四、黑斑蛙选种。
1. 选择健康的种蛙,选购时应选择体型匀称、皮肤光滑、活动力强的种蛙,避免患病或虚弱的个体。
2. 种蛙饲养管理,种蛙的饲养管理要求严格,保证其营养充足、生长健康。
五、饲料管理。
黑斑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提供足够的昆虫类饲料,如蚯蚓、蚂蚱等,保证黑斑蛙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六、疾病防控。
黑斑蛙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查黑斑蛙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处理,避免疾病的蔓延。
七、销售与营销。
在黑斑蛙养殖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考虑进行销售与营销工作。
可以选择与宠物市场、动物园等合作,或者开设线上销售平台,将养殖的黑斑蛙进行销售。
八、结语。
黑斑蛙养殖是一个有潜力的产业,但也需要充分的准备和管理。
希望本文提供的实施方案能够帮助养殖者更好地开展黑斑蛙养殖工作,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黑斑蛙养殖疾病防治解决方案黑斑蛙,是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
黑斑蛙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前肢短,后肢较短而肥硕,胫关节前达眼部,趾间几乎为全蹼,成体背部颜色为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腹部颜色为白色、无斑。
一、黑斑蛙生活习性黑斑蛙喜栖息在水稻田、溪边、池塘边,尤其沼泽水域浅水区,性喜温湿有遮阳的水草或水草丛生的环境生活,捉昆虫飞蛾能力特别强。
青蛙属变温动物,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2℃~30℃,当温度低于12℃时就停食开始冬眠,春季温度上升至16℃结束冬眠。
青蛙一般1龄可达到性成熟,产卵季节为5月~8月,产卵旺季为5月底~6月初,个体体重为150g~300g,青蛙怀卵量为0.2万粒~0.6万粒,分批产卵,一般年产卵3次。
二、黑斑蛙日常管理问题解答1、蝌蚪长腿缩尾期间的疾病病因是什么?A原因:这个时期蝌蚪体内产生一连串变化:鳃消失,肺形成,尾巴消失,四肢长出,四肢变短,对食物中营养之摄取,由植物性食物变成动物性食物;由于食物的转变,开始投喂人工饲料,因内含高热量熟化蛋白质,而此阶段因肠胃机能尚未健全,对高蛋白食物之摄取无法适度消化及消耗,造成蛋白质堆积而导致肠胃道异常发酵,发生腹胀现象。
B原因:上述中因蛋白质之消耗过剩而造成肝肾负荷,引起肾功能障碍,以致蛋白质代谢中引起尿酸沉积,造成出血性关节炎(红腿),更因代谢过剩,肾功能无法负荷而引起肾发炎,无法正常排出体液而形成腹水。
2、变态到成蛙期间的疾病病因是什么?A饲料:这阶段成长速度快,所需的营养需求增加,并有猛食现象,饲料阶段型号变化多种,以致肠胃道必须顺应配合接受不同大小之饲料颗粒,此时蛙类体能之供需必须有相当的平衡,才不致造成营养上器官功能上的供应不良,因此这阶段最容易造成肠胃炎及胃肠套结,肝病变,肾功能不良,因为胆汁的分泌一直供应给消化道。
而无法兼顾到肝脏之解毒功能,而消化道因过度胀大,使其滤心功能障碍(腹水),并且因消化不良,肠内异常发酵,导致肠内充气,继而形成胀气及细菌性肠炎。
黑斑蛙养殖最完美的食台搭建随着青蛙养殖在华中地区的兴起,近几年有很多青蛙养殖户抓住机会,赚的盆满钵满;也有很多青蛙养殖户亏的血本无归。
本文仅就青蛙养殖过程中食台的搭建,探讨各种食台的利弊,最后推荐一种较为合理的食台搭建方法。
1、整条食台两端固定,网布用钢丝穿起来,中间每隔几米用小木桩拉伸、张紧。
优点是:简单易行,节省成本,可以快速铺好食台;缺点是:小青蛙极易钻入食台网布下面,驯食效果较差。
(变态幼蛙个体较大的除外!)随着风吹日晒,网布老化,整个食台缺少弹性,残饵增多。
2、单个木框食台这是最早使用的方法,也是目前使用最广的方法优点是:弹性较大、饲料浪费性小,如果足够接近地面,驯食容易。
缺点是:成本太高,地面不平导致与地面间隙过大,影响训食。
杂草过多时,食台被顶起过高,青蛙跳上食台不易,影响驯食。
变态幼蛙个体较大时除外。
3、整条食台改进版对第一种食台进行改进,平整地面,整条网布紧贴地面,不留间隙优点是:驯食容易,青蛙毫不费力就可以爬上食台,同时也避免青蛙钻入网布下面。
变态幼蛙个体较大时就更完美!缺点是:遇到雨水或露水天气,食台局部会有水浸现象,早晨露水干的较慢,饲料浪费性大;食台清理不容易。
4、单个食台改进版在第二种食台的基础上改进,将地面平整、除杂草,然后将整个食台埋入地面。
优点是:驯食容易,青蛙毫不费力就可以爬上食台,同时也避免青蛙钻入网布下面;驯食快且容易。
变态幼蛙个体较大时就更完美!缺点是:成本较高,摆放食台比较费工,遇到雨水或露水天气,食台局部会有水浸现象,食台清理不容易。
5、高手版食台网布两边埋入地下,防止青蛙钻入;用宽度和网布等宽的竹筒将网布撑起,形成类似“蹦床”一样的食台,驯食效果极好!网布两边埋入地下,形成坡面,有助于小青蛙爬上食台每隔两米放置一个竹筒,形成楼梯状,这就是爬上成功的楼梯哦!刚变态完全的幼蛙布满食台投喂饲料三分钟后,千军万蛙来相见的场面噢!这可是在中午12点左右投食的哟,看“蛙仔”吃得多欢!。
黑斑蛙养殖流程黑斑蛙呀,可是一种特别有趣的小生物呢。
要是想养黑斑蛙,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哦。
一、场地选择。
咱得给黑斑蛙找个合适的家。
这地方最好是安静点的,黑斑蛙可不喜欢太吵闹的环境呢。
比如说在农村的一些比较偏僻的田边或者池塘附近就挺不错的。
而且呀,这个地方的水源得充足,水质还要好。
水就像黑斑蛙的生命源泉,要是水不好,黑斑蛙可就没法健康成长啦。
土壤呢,要肥沃疏松,这样黑斑蛙在土里活动的时候才舒服呀。
还有哦,场地的排水也要方便,要是下了大雨,水积在里面,黑斑蛙会被淹到的,那就糟糕了。
二、蛙池建造。
蛙池的建造也很关键呢。
可以根据自己的养殖规模来确定蛙池的大小。
蛙池里要有浅水区和深水区,浅水区方便黑斑蛙休息和捕食,深水区呢,就像是黑斑蛙的游泳池,它们有时候也想游个痛快呢。
在蛙池周围呀,最好围上一些防护网,防止黑斑蛙逃跑。
这些小家伙要是跑出去了,在外面的世界可不一定能生存好呢。
防护网的高度要合适,不能太低,不然黑斑蛙一跳就出去了。
蛙池里面还可以种一些水生植物,像水葫芦之类的,这就相当于给黑斑蛙打造了一个小生态环境,它们可以在这些植物之间玩耍、躲藏,可有意思了。
三、种蛙选择。
四、繁殖。
黑斑蛙的繁殖也是个很有趣的过程呢。
到了繁殖季节,雄蛙就会开始唱歌来吸引雌蛙啦。
这个时候我们要给它们创造好的繁殖条件,比如合适的水温、水质。
水温大概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就挺合适的。
雌蛙会在水里产卵,这些卵就像一个个小珍珠一样,密密麻麻的。
我们要小心保护这些卵,不要让它们受到伤害。
卵孵化的时候,我们也要时刻关注着,确保小蛙能顺利地从卵里出来。
五、蝌蚪养殖。
小蛙刚从卵里出来的时候是蝌蚪呢。
蝌蚪可娇弱了,我们要给它们提供合适的食物。
刚孵化出来的蝌蚪可以喂一些蛋黄水,把鸡蛋煮熟了,取蛋黄弄碎了放在水里就行。
等蝌蚪长大一点,就可以喂一些浮游生物啦,像草履虫之类的。
在蝌蚪养殖的过程中,水质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经常换水,保持水的清洁。
如果水太脏了,蝌蚪很容易生病的。
养殖黑斑蛙多久可以上市一、养殖黑斑蛙多久可以上市黑斑蛙喜爱栖息在池溏、湖泽、河滨、稻田、水沟水域周围的草丛内,一般从11月份开始进行冬眠期,在第2年3月份出蛰后进入繁殖期,蝌蚪经过60天左右完成变态,在精细饲养管理下,通常养殖6个月左右,即可上市售卖。
二、黑斑蛙的养殖方法1、建设蛙池养殖池主要分为产卵池、蝌蚪池、成蛙池,可建设在潮湿、温暖、避阳的地方,以土池或者长形水泥池为宜,池面需要搭建遮荫板,池水内可投放少量漂浮性水草。
2、选购种蛙要选择经过2次产卵的种蛙,这样受精率会比较高,养殖3-4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是受精率比较低,因此第1年蛙产卵率也比较低。
3、产卵时间在南方地区养殖时,每年的3-7月份都会产卵,在北方地区养殖产卵期会推迟,通常4月份是产卵旺盛期,种蛙抱对、交配、产卵,会受当地气温、水池深度等影响。
4、卵块采收黑斑蛙受精卵采收回来后,可放入消毒的养殖池环沟内进行孵化,卵块颜色深的部位为动物极,需要朝上放置,颜色比较白的部位为植物极,需要朝下放置。
5、孵化管理黑斑蛙进入孵化期,水温要保持在20-25℃之间,如果水温突然升至5℃以上,或者遇到较强的震动,都会造成黑斑蛙死亡,孵化2天后,蛙卵稍微出现晃动,在3-4天后就会变成蝌蚪形态,5天左右即可孵化小蝌蚪。
6、蝌蚪饲养黑斑蛙蝌蚪孵出后,可在网箱内或者原孵化池进行培育,每平方米水面可放养600-800尾蝌蚪,放养后4-5天不用投食,期间自身的卵黄囊可以传送营养,在第4天卵黄囊消失后,便可投喂饵料。
7、幼蛙饲养幼蛙每平方米为100-150只,在水面上可搭建饵料台,让幼蛙上台采食并栖息,首先可用鲜活诱饵料喂2天左右,后期慢慢加大投喂量,然后过渡到人工饵料。
8、成蛙饲养幼蛙放入成蛙池后,摄食量会变大,因此生长速度也会变快,可适当增喂动物性饲料,饲养30天左右,当重量达到100克时,每平方米可养殖30只,饲养60天左右,每平方米可养殖10-15只,再经过短期饲养即可上市。
黑斑蛙要怎么养?黑斑蛙的养殖技术黑斑蛙俗称“青蛙”“田鸡”,属于野生青蛙的一个种类,属于两栖类蛙科动物。
黑斑蛙的身体表面都有着不规则的黑斑,这是它最大的一个特点。
近年来,受环境污染以及人工的捕杀因素的影响,野生的黑斑蛙已经越来越少了,人工养殖黑斑蛙成为新兴的养殖项目,深受农户们的喜爱。
那么,黑斑蛙要怎么养呢?接下去跟着本人一起来看看。
黑斑蛙要怎么养?1.蛙池建造:黑斑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池面必须设有遮荫板,池水中投入量漂浮性水草。
2.种蛙选择:黑斑蛙种蛙要选择经过第二次产卵的,第二次产卵的种蛙受精率较高,第三、四年的雌蛙产卵数量虽然多但受精率较差,第一年蛙产卵孵化率也较低。
3.产卵时间:黑斑蛙每年3-7月份都产卵,北方产卵迟些,南方3月份就开始产卵,4月份是产卵盛期,但种蛙抱对、交配、产卵与气温、饲养池的水温及水的深度有很大关系。
4.卵块采收:黑斑蛙受精卵采集回来后放入到消毒好的养殖池环沟中孵化,卵块颜色较深的一面为动物极,必须朝上,颜色偏白的一面为植物极,必须朝下。
5.孵化管理:黑斑蛙孵化期水温必须保持在20-25℃之间,如水温突然升降5℃以上或强的惊动均可导致蛙死亡,孵化两天后蛙卵略能摇动,3-4天成蝌蚪形态,5天左右孵化小蝌蚪。
6.蝌蚪饲养:蝌蚪孵出后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前4-5天一般不食东西,主要是以自身的卵黄囊供给营养,第4天卵黄囊消失后开始人工投饵;蝌蚪孵出第5天起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家畜养料或米糠及鱼粉等家畜养料,每天喂1-2次,家畜养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蝌蚪孵出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蝌蚪养殖时如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蝌蚪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一阶段时期靠吸收尾部能量,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黑斑蛙养殖技术准备一块地势高、平坦且远离城区等嘈杂地区的稻田,然后消毒除天敌,做好管道。
接着在池内设置隐蔽场所,并在周围种植蔬菜等,然后按1:1比率投入雌雄蛙苗。
最后注水,培育蝌蚪,做好消毒、饲喂管理等基本管理工作就可以了。
详解黑斑蛙养殖技术:1、场地选择黑斑蛙的养殖场地要保证有一定高度,不可在低洼处养殖,避免产生洪水。
然后周围要保证有充足干净的水源。
场地一般选择在地势高、平坦且远离城区等嘈杂地区的稻田为宜。
在选好场地之后要对其进行消毒,清除稻田内的天敌,例如蚂蟥、龙虾等。
防止在蝌蚪期间受到危害,提高种苗的孵化率。
然后做好管道的预埋工作,防止漏水,铺设地网,防止黑斑蛙逃跑,再做好防鸟工作,为黑斑蛙营造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
2、人工育苗首先我们要将雌雄比例一比一的黑斑蛙放入育苗池内。
池内的水位保持在40厘米左右,放几个泡沫板作为饲料投喂及黑斑蛙的休息场所。
在进入10月后,因为温度下降,所以要做好保温棚的搭建工作。
并且因为昼夜温差是比较大的,所以晚上还要注意做好提高水温的工作。
通过这些方法来缩小黑斑蛙的冬眠时间,延长发育期,促进黑斑蛙的性腺发育,提早繁殖时间。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好繁殖方法,以自然繁殖及人工催产为主。
每年4-6月份为黑斑蛙主要的繁殖时间。
3、培育蝌蚪在成功交配后,大约3天左右便可孵化出蝌蚪。
刚出生的蝌蚪要适当投喂轮虫、蛋黄等作为饲料,将其撒入水中。
然后在一周左右后,投喂蝌蚪专用的饲料,或者用鱼粉、豆粕等自行配制。
控制好培育密度,前期每平放养800尾左右,两周后减少400尾左右,最后的大蝌蚪保持每平在200尾左右。
然后每天至少有投喂饲料两次,根据蝌蚪体重控制好投喂量,保持在8%左右。
在一个月左右后蝌蚪进入变态期,这时要在水中放入一些水葫芦等植物,便于蝌蚪上岸。
最后要注意定期换水,保证水质,水位控制在30厘米左右。
4、成蛙养殖现在养殖成蛙的主要方法以稻田养殖为主。
因为成蛙能够以危害水稻生长的害虫为食物,而黑斑蛙产出的排泄物又能够作为肥料为水稻提供营养。
黑斑蛙的养殖方法是什么有哪些生活习性推荐文章黑鱼的生活习性_黑鱼怎么养殖热度:象龟怎么养象龟的生活习性介绍热度:奶茶仓鼠的养殖方法是什么有哪些生活习性热度:比熊犬怎么养比熊犬的生活习性热度:巴西龟的养殖方法是什么有哪些生活习性热度:黑斑蛙喜群居,营水陆两栖生活,成体期以昆虫为食,饲养黑斑蛙要掌握养殖的技巧,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关于黑斑蛙的养殖方法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黑斑蛙的饲养方法黑斑蛙的养殖理论数据1、黑斑蛙的生长发育阶段经过一个冬眠,长江流域3月中旬出蛰活动,一般4~7月份进行繁殖,繁殖高峰期为4~5月,雌蛙一次可产卵3000粒左右,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黑斑蛙一般从孵化到成蛙,经过三个阶段:即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等四个阶段,全部过程需要5个月时间。
2、饲养密度数据①蝌蚪(变态期):蝌蚪在原孵化池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2个半月。
②幼蛙:按每平方米100~150只培育,60~80只,1个月。
③成蛙:饲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1个半月,体重达到100克。
④商品蛙:100克以上成蛙,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以后逐渐减少到每平方米10~15只。
3、饲料用量数据幼蛙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50克以上的成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搭配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基础设施部分场地选择,应选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便于管理之处,面积以30平方米为佳。
1、产卵池、孵化池面积最好2平方米,这样可少放几组亲蛙以免互相干扰,亲蛙产完卵后捕起可做孵化池。
该池池深1.5m左右,水位可根据需求而调节,即0.2-1m。
有条件最好建水泥池,若建土池,四周和底部要用塑料薄膜封好,池内要保持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时要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亲蛙产卵和受精卵孵化。
2、蝌蚪池、变态池采用级梯式或斜坡式,高低落差0.2-0.3m左右,这样,池子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落出部分陆地供已变态的幼蛙栖息。
美国黑斑蛙的养殖规划黑斑蛙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被广泛食用。
同时,黑斑蛙的药用价值也很高,被用于中药材制作中。
因此,黑斑蛙养殖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产业。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800字的黑斑蛙养殖规划。
一、养殖场选址黑斑蛙养殖场的选址应该选择在环境优美、水质清洁、空气新鲜的地方。
同时,养殖场的选址还应该考虑到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因素。
建议选择在山区或丘陵地带建设养殖场,这样可以利用山区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可以避免城市污染对养殖环境的影响。
二、养殖设施建设黑斑蛙养殖设施主要包括池塘、饲养场、办公室等。
池塘是黑斑蛙养殖的核心设施,建议选择深度在1.5米左右、面积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池塘。
饲养场应该建设在池塘附近,方便管理和喂养。
办公室则是管理人员的工作场所,应该建设在养殖场的中心位置,方便管理和监督。
三、黑斑蛙品种选择黑斑蛙的品种选择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养殖环境来确定。
建议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水质的品种,同时也要考虑到市场需求,选择肉质鲜美、体型健壮的品种。
四、饲料管理黑斑蛙的饲料主要包括小鱼、虾、蚯蚓、人工饲料等。
建议选择优质的饲料,保证黑斑蛙的营养需求。
同时,饲料的投喂量也要根据黑斑蛙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来确定,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五、疾病防治黑斑蛙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议定期检查黑斑蛙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同时,也要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
六、市场营销黑斑蛙养殖的最终目的是销售,因此市场营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议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如批发市场、饲料厂家等,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销售等方式拓展销售渠道。
在销售过程中,要注意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
黑斑蛙养殖简介黑斑蛙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常见于湖泊、池塘、河流等水域环境中。
它们的背部通常呈现出黑色斑点的图案,因此得名黑斑蛙。
黑斑蛙在农业和生态系统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在养殖业中,黑斑蛙也是一种常见的养殖动物,因其易养殖、抗病能力强而受到养殖户的青睐。
养殖环境水池条件黑斑蛙生活在水池中,因此养殖时需要提供适宜的水池条件。
水池应具备以下特点:1.深度:水池的深度应至少在30-40厘米以上,以确保黑斑蛙有足够的空间生活并进行繁殖。
2.温度:水温适宜是黑斑蛙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黑斑蛙适宜的生存和繁殖温度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
3.水质:保持水池的水质清洁是确保黑斑蛙健康生长的关键。
定期更换一部分水并进行过滤和通风可以控制水质。
养殖场地养殖场地的选址也是养殖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养殖场地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光照:黑斑蛙需要适当的光照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繁殖。
因此,选址时需确保养殖场地有足够的阳光照射。
2.通风:养殖场地应该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空气流通,有利于黑斑蛙的健康生长。
3.抗干扰:养殖场地避免选择在噪音污染、人流频繁的区域,以减少对黑斑蛙的干扰。
养殖方法配种与繁殖黑斑蛙的繁殖一般是通过配对来实现。
养殖户可购买成年的雄性和雌性黑斑蛙进行配对繁殖。
以下是黑斑蛙的繁殖过程:1.配对:选择成熟健康的雄性和雌性黑斑蛙,将其放入同一水池中,观察交配行为。
一般情况下,雄性黑斑蛙会鸣叫吸引雌性。
2.产卵:交配成功后,雌性黑斑蛙会在水池中产卵,产卵数量取决于种蛙的品种和个体的健康情况。
3.孵化:黑斑蛙的卵需要一定的孵化时间,孵化期约为5-7天。
孵化期内,需要保持水温和水质的稳定以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
4.幼蛙生长:孵化出的黑斑蛙幼蛙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饲料进行生长。
幼蛙需要适量的细小浮游动物等饵料。
饲养与管理黑斑蛙的饲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饵料供应:黑斑蛙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蠕虫、小鱼等为食。
黑斑蛙养殖流程黑斑蛙养殖呀,可有趣啦。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
黑斑蛙喜欢在潮湿、安静的地方生活呢。
咱得找个水源充足的地儿,最好是那种水质干净、清澈见底的。
像那种有山泉水流下来的附近就很不错哦。
而且场地要相对比较安静,要是太吵啦,黑斑蛙会被吓到的,它们可胆小啦。
周围呢,最好有一些草丛或者小灌木丛,这就相当于给它们建造了一个天然的小家园。
场地的大小呢,就根据你想养殖的规模来定啦,要是刚开始养,不用太大,不然管理起来会很头疼的呢。
二、蛙池的建造。
蛙池可是黑斑蛙的小天地呀。
咱可以把蛙池分成几个小区域,就像给黑斑蛙盖小房子一样。
有蝌蚪池,这是专门给小蝌蚪住的地方。
蝌蚪池里的水不用太深,大概30厘米左右就好啦。
然后还有幼蛙池,幼蛙池要稍微大一点,水可以深一些,40 50厘米差不多。
成年蛙池呢,那就要更大啦,因为成年蛙活动量更大嘛。
蛙池的底部呀,最好有点泥巴,这样黑斑蛙可以在泥巴里钻来钻去,可好玩啦。
蛙池的四周呢,要用一些网或者栅栏围起来,防止黑斑蛙跑出去,毕竟它们可是跳远小能手呢。
三、蝌蚪的养殖。
当我们有了蝌蚪之后呀,就得好好照顾它们。
蝌蚪吃的东西很特别呢,主要是一些浮游生物,像藻类啊,还有一些专门的蝌蚪饲料。
我们可以在蝌蚪池里先培养一些藻类,这就像是给蝌蚪准备了天然的小点心。
喂饲料的时候呢,可不能一下子倒太多,不然水会被弄脏的,蝌蚪就不喜欢这样的环境啦。
而且要经常观察蝌蚪的生长情况,如果发现有生病的蝌蚪,要赶紧把它隔离出来,就像照顾生病的小朋友一样。
四、幼蛙的饲养。
幼蛙开始吃的东西就有点不一样啦。
它们会吃一些小昆虫,像蚊子的幼虫孑孓之类的。
我们可以在蛙池周围设置一些小灯,晚上的时候小昆虫就会被灯光吸引过来,这就给幼蛙提供了免费的食物啦。
不过呢,光靠这些可能还不够,我们也可以给幼蛙喂一些人工饲料,但是要注意饲料的大小,要适合幼蛙的小嘴巴哦。
幼蛙的活动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我们要经常清理蛙池,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让幼蛙能健康成长。
黑斑蛙养殖方案
(以1亩地综合测算)
一、土青蛙品种介绍
野生青蛙已被国家列入保护动物,从事繁养应该在当地林业部门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
土青蛙由于活动饵料的来源有限,养殖规模受到限制。
近年来,人工大量养殖蝇蛆、蚯蚓、黄粉虫,为人工养殖土青蛙创造了很好的养殖条件。
最常见的土青蛙在动物分类学上被称为黑斑蛙,此外还有金线蛙和虎纹蛙。
虎纹蛙的野生资源非常稀少,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斑蛙和金线蛙是省(直辖市)重点保护动物。
目前市场上对大型蛙如牛蛙、美国青蛙不看好,接受程度减低。
虎纹蛙尽管是一个很好的养殖品种,但因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对该项目并不支持。
而本地蛙黑斑蛙种源来源多,肉质鲜美,深受欢迎。
下面以黑斑蛙养殖为例,设计该项目。
黑斑蛙简介
黑斑蛙俗称“青蛙”,“田鸡”。
雄蛙62cm,雌蛙体长74.4mm。
成蛙体重一般60~100克,雌蛙身体显著大于雄蛙。
黑斑蛙成蛙一般11月开始冬眠,钻入向阳的坡地或离水域不远洞穴中,深约10~17厘米。
次年3月中旬出蛰,4~7月为生殖季节,产卵的高潮在4月间。
每1卵块有卵2~3.5千粒,多浮于水面,卵径1.7~2.0毫米。
蝌蚪体笨重,尾肌弱,尾鳍发达,尾末端尖圆,约经2个多月完成变态。
三、黑斑蛙的养殖理论数据
1、黑斑蛙的生长发育阶段
经过一个冬眠,长江流域3月中旬出蛰活动,一般4~7月份进行繁殖,繁殖高峰期为4~5月,雌蛙一次可产卵3000粒左右,蛙的受精卵12天可孵出蝌蚪。
黑斑蛙一般从孵化到成蛙,经过三个阶段:即蝌蚪期、变态期、幼蛙期和成蛙期等四个阶段,全部过程需要5个月时间。
2、饲养密度数据
①蝌蚪(变态期):蝌蚪在原孵化池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
2个半月。
②幼蛙:按每平方米100~150只培育,60~80只,1个月。
③成蛙:饲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1个半月,体重达到100克。
④商品蛙:100克以上成蛙,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以后逐渐减少到每平方米10~15只。
3、饲料用量数据
幼蛙体重50克以下投饵量占体重的6~8%;体重50克以上的成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
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搭配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
四、基础设施部分
场地选择,应选安静、进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便于管理之处,面积以30平方米为佳。
1、产卵池、孵化池
面积最好2平方米,这样可少放几组亲蛙以免互相干扰,亲蛙产完卵后捕起可做孵化池。
该池池深1.5m左右,水位可根据需求而调节,即0.2-1m。
有条件最好建水泥池,若建土池,四周和底部要用塑料薄膜封好,池内要保持清洁,不能有任何污染,同时要保持安静,否则会影响亲蛙产卵和受精卵孵化。
2、蝌蚪池、变态池
采用级梯式或斜坡式,高低落差0.2-0.3m左右,这样,池子随着蝌蚪变态而逐渐降低水位,落出部分陆地供已变态的幼蛙栖息。
以上1、2两类池可以单独建造,精细管理。
3、幼蛙、成蛙养殖池
土池宽3米,长10~15米,高0.5~0.6米。
每亩挖45㎡土池10个。
围网片:把1.2米宽的尼龙网埋设在水池内,紧靠围堰的池底,隔2~3米打一高0.9米的桩,并打于围网的内侧,网片下部埋入土中0.2米,上部钉在桩上成“┓”型,反边0.1米防逃。
进水管用50毫米的PUC管制成。
管体挤穿网片,进入围网内,出水管用110毫米PUC管制成,埋于进水管对面的围堰中。
四、成本核算
1、地租:每亩按800元计算
2、建池费用:(统一建造,分类饲养)
①挖池和田更整治费用:每亩45㎡土池10个,合计3000元。
整治田埂旁道1000元,按3年摊销,每年1333元。
②围网片和木桩:每亩网片150元,木桩120根360元,费用大约510元。
③进水管:进排水管道200元。
④喂食台:共10个,每个20元,合计200元。
以上小计:2243元
3、蛙苗费用:由于目前不能人工控制青蛙产卵,一般青蛙幼蛙仍然依靠自然生产。
幼蛙养成后分批转入成蛙池养殖,该批青蛙最后全部转入成蛙,需要按照最低密度推算,否则容纳不下。
每亩10个池450㎡,按照成蛙密度30只/㎡计算,共计需要投放蛙苗13500只。
暂且不论蛙苗数量,购入种蛙60只左右(内含雄蛙),每只15元,价格1000元足够。
每亩苗种费1000元。
4、饲养费用,按每亩10口池产蛙13500只推算,每蛙(幼蛙—成蛙,0.2斤/只)消耗黄粉虫0.4斤,10口池消耗饲料(黄粉虫)5400斤;费用为5400×5元/斤 =27000元。
青蛙饲料成本参考黄粉虫成本。
5、养殖5个月,人工生活费用2500元。
(1个人管理2亩标准,包括黄粉虫养殖)
以上成本合计为:33543元
五、黄粉虫饲养成本
青蛙养殖最大的困难是饲料来源高,而且青蛙需要的是活饵,死饵需要引导才可以。
为了饲养青蛙,建立一个黄粉虫或蛆池是必要的。
黄粉虫饲养
一般每3斤麦麸+ 6斤蔬菜可养出1斤黄粉虫,每公斤黄粉虫的饲料成本4-6元,平均5元。
一般情况下,2斤黄粉虫可以养1斤青蛙。
五、黑斑蛙效益
1、毛收入:按产蛙13500只×0.2斤/只×15元/斤=40500元。
2、毛利润:40500—33543= 6957 元
六、养殖黑斑蛙的风险
1、天敌风险:老鼠和蛇是青蛙的天敌,防鼠和蛇的工作做不好,对于养殖户的打击可以说是致命的。
2、技术风险:青蛙是两栖动物,水中用皮肤呼吸,陆上用肺呼吸,水位不稳定或风雨大,青蛙会被淹死。
不利气候青蛙大批逃离。
3、饲料风险:关键是在于黄粉虫和蝇蛆的获得,数量较多,必须做好这个工作,很多时候用的精力过大,很可能使副业超过主业,荒废了青蛙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