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霍拉旭
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
都是哈姆雷特大学中的 哈姆雷特大学 里的密友。他没有 老同学。他们被克劳迪斯招 直接卷入王室之间 来照看哈姆雷特,王子很快就 的阴谋,所以他成了 猜疑两人是间谍。当国王下 哈姆雷特的传声筒。 密令要处死远在英国的哈姆 他也是唯一一个活 雷特时,他把国书偷换了。于 到全剧结束的主要 是两人在幕后莫名其妙地死 去。 角色。
整 体 把 握
一、读准下列词语的读音。
吮舐shǔn shì 傀儡kuǐ lěi 赫卡忒tâ 砧石zhēn 同衾qīn 脚镣liào 害臊sào 国玺xǐ 山鹬yù 哀恸tòng 觊觎jìyú 玉玺xǐ 棕榈lǘ 子嗣sì
基 础 过 关
憎恶zēng
戕害qiāng 蟊贼máo
1.身无长物:人除自身之外,所拥有的 基 东西极少。形容贫穷或俭朴。 础 2.戕害(qiānɡ ):残害,伤害。 3.繁文缛节(rù):过分繁琐的仪式或 过 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 项。 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 关 礼节。
克劳迪斯
丹麦现任国王。他 是哈姆雷特的叔父,在 哥哥死后继任了王位。 老国王的鬼魂告诉哈姆 雷特,他正是谋杀自己 的凶手。他罪有应得, 最后死在侄子复仇的毒 剑下。
乔特鲁德
丹麦王后,王子的亲 生母亲。老国王死后她 改嫁克劳迪斯,在莎士比 亚的时代这种关系被视 为乱伦,所以引起了哈姆 雷特的仇恨。她替哈姆 雷特误喝下了克劳迪斯 预设的毒酒,当场身亡。
有 关 戏 剧
表现形式的不同: 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 剧情的繁简和结构不同: 多幕剧、独幕剧。 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 历史剧、现代剧。
分 类
从情节主题的不同: 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走 近 作 者
宁可不要 100个印度,也不能没有莎士比亚。
——英国谚语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 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1984 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1564— 1616年)名列第一。这些都说明莎士比亚是有史 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 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 典范。
紧 张 情 节
大快人心 极度痛惜
愤 怒 极度担心 紧 张
接受挑战
缓 和 挑选毒剑 未喝毒酒 连胜两局 稍感宽慰 同归 于尽
王后身亡 揭露阴谋
接受友好 的表示
“比剑”部分矛盾冲突
哈姆雷特——克劳狄斯 (杀父霸母之仇) 哈姆雷特——雷欧提斯 (杀父“害”妹之仇) 主要矛盾的实质是 (性格冲突)
尖 锐 冲 突
全 剧 简 介
•回国奔丧发现叔叔继位、母亲改嫁。 •遇到父亲亡魂,得知真相,装疯卖傻,迷惑敌人。 •排演戏中戏,确认凶手,误杀波洛涅斯,规劝母亲。 •逃回丹麦,奥菲利亚溺水而死,雷欧提斯复仇。 •叔叔毒计密谋,哈、雷二人相约比剑。 •母亲误饮毒酒,哈、雷二人中毒剑。 •哈姆雷特杀死叔叔。
全 剧 简 介
直率,不加掩饰;喜欢用比喻,喜欢嘲 弄人,很多话有一针见血的效果。
克劳狄斯的语言:
亲热,和善,阴毒,足见其是一个言不 由衷、笑里藏刀的家伙。
个 性 化 的 语 言
名 家 评 论
看到这些强烈的词句你怎样想?它们是 这样出人意料,不是迟缓地吃力地一个跟着 一个而来,而是流畅地大量地成千上万蜂拥 而来,犹如泉水中涌出无数水泡,簇拥在一 起,纷纭杂沓,层出不穷,使人来不及看到 它们的扩展,也来不及看到它们的。 ——法· 泰纳
代表作有历史剧《亨 利四世》《理查三世》等, 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 《无事生非》,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奥赛罗》 《李尔王》《麦克白》 。悲 喜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
完成于1601年的《哈姆莱特》,是文艺 复兴时期的巨人--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也是莎学研究的最大课题。 ※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人类有史以来杰出的经典戏剧。 ※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 ※1986年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哈姆莱特》是戏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的灿烂 王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别林斯基)
难怪英国有 句谚语:“宁可 不要100个印度, 也不能没有莎士 比亚。”虽然这 话有浓厚的殖民 色彩,但莎士比 亚的重要性也可 见一斑。
莎 翁 对自己作品的评价
“给自然照一面镜 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 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 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 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 和印记。”
莎士比亚(1564-1616):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特点
1.语言生动精炼,一方面运用书面语言和口 语,一方面也广泛采用民间谚语和俚语,灵活 丰富。 2.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形象化。 3.大量运用修辞格,善于形象譬喻,语言具有 音韵节奏之美,充满诗意。
主
题
思
想
作者把这个只是单纯为父复仇的故事, 改写成一部深刻反映时代面貌、具有强烈反 封建意识的悲剧,通过一个古老的宫廷仇杀 的故事,对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封建专制王朝 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王子哈姆莱特为代表 的人文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封建暴政的斗争, 给予了热情的赞赏和深厚的同情。
第 二 幕 国王克劳狄 斯心怀鬼胎,派 原为哈姆莱特之 友的罗森格兰兹 等人对他展开试 探。
第 三 幕 克劳狄斯进 一步利用哈姆莱 特的恋人奥菲利 娅对哈姆莱特试 探的,哈姆莱特 佯装疯癫。
第 三 幕 通过俳优, 所演的戏证实了 克劳狄斯的恶行, 并为复仇误杀了 正在偷听的弄臣 波洛涅斯。
“戏中戏”部分
二、注意辨析以下词义。
背 景 介 绍
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 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兴起的 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 思想领域新兴的资产阶级文艺对封 建文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这就是欧 洲历史上著名的“文艺复兴”时期, 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代最杰出的戏 剧家和诗人。
人文主义
哈姆莱特是丹 麦古代的王子,莎 士比亚故意以超越 时代的误差将哈姆 莱特搬到伊丽莎白 统治末年的英国现 实中来。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一段复仇的故事。
主 要 人 物
哈 姆 雷 特
丹麦王子。为父 王的鬼魂所困扰,要对 杀父凶手复仇。经历 了痛苦的挣扎之后他 达成了目的,整个王宫 也陷入了死亡的恐怖 之中。他最后也中了 致命的毒剑死去。
奥菲莉娅
波洛涅斯女儿,哈姆 莱特情人,种种阻力警告 王子,政治地位使他们无 望结合。作为哈姆雷特 疯狂复仇计划的一部分, 她被他无情抛弃,加上父 亲的死让她陷入精神错 乱,最终失足落水溺毙。
1、演戏目的:
试探叔父克劳狄斯杀父娶母,篡权夺位之 罪行。 亲自导演。 2、戏前安排 安排好友注视奸王。 装疯卖傻,对奸王、母亲旁敲侧击
问情节
问戏名
让人点火把
戏中表现 戏后表现
站起来
奸王:不舒服、发脾气
王后:很难过、非常吃惊
说明: 杀人阴谋被人揭穿。
第 四 幕
克劳狄斯为除 后患,迫哈姆莱特去 英国,欲借英王之手 将他杀死,反被哈姆 莱特抓住机会,假英 王之手杀死了派去 监视他的朝臣,返回 丹麦。
奥斯里克:两边都没有中。
体现奥斯里克胆小谨慎的个性。
动 作 化 的 语 言
国王:我怕你击不中他。
克劳狄斯使用激将法,迫使雷欧提斯下定决心 杀死哈姆雷特。
哈:你怎么一点也不起劲?请你使出全身的 本领来吧;我怕你在开我的玩笑哩。
哈姆雷特的话激怒了雷欧提斯,使他刺出致命 的一剑。
动 作 化 的 语 言
哈姆雷特的语言:
想一剑刺死哈 被哈激怒刺伤哈 道出实情 真心向雷道歉 发现毒剑怒而伤雷 立下遗嘱
犹豫 后悔
紧 张 情 节
反激雷想让其赢 了解阴谋力杀奸王
克劳狄斯: 表面倾向哈,暗中想谋杀 一计不成再施毒计 阴谋揭穿后的恐慌 乔特鲁德: 爱子之情 误饮毒酒 死前的忏悔和痛苦
紧 张 情 节
问题: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呢?
︿ 英 ﹀ 莎 士 比 亚
学 习 目 标
1.体会课文通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尖锐 的戏剧冲突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艺术 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有 戏
关 剧
有 关 戏 剧
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文学 体裁,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 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矛盾冲突,主要体现 为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冲突。 人物性格发展又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决定 因素,“性格决定命运”。
第 一 幕
父王鬼魂显现, 告知哈姆莱特自己 是被克劳狄斯害死 的,这是复仇的缘起。
英
雄
我的运命在呐喊,使我全身每一根微细 的血管都变得像怒狮的筋骨一样坚硬。
(与父亲亡魂对话后) 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唉,倒楣的我 却要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戏上演前,哈姆莱特对奥菲利娅说的话有什
么特点?为什么? 哈姆莱特故意坐在奥菲利娅身边装出 一副因痴情而精神失常的样子,胡言乱语。 目的是让人们尤其是国王认识到哈姆莱 特是因恋爱失意而疯,从而放松对王子复仇 的警惕。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 的戏剧家和诗人,人文主义最 杰出的代表,近代欧洲文学的 奠基者之一。 马克思称他是“最伟大 的戏剧天才”。 本· 琼斯称他是“时代的 灵魂”。
5 2 年
1564年4月23日出生, 1616年4月23日去世。在整 整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 留下了37个剧本,一卷14行 诗和两部叙事长诗。 他的剧本至今还在世 界各地演出。在他生日的 那天,每年都有许多国家在 上演他的剧本纪念他。
品评人物的方法
听其言,观其行, 外貌心理和神情。 人物关系要理清, 勿忘体察作者情。 有一千个读者, 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 特。(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