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 格式:ppt
- 大小:296.00 KB
- 文档页数:11
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1.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D.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越来越大2.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物体A,通过绳子与物体B相连,假设绳子的质量以及绳子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力都可以忽略不计,绳子不可伸长.如果两物体的质量都为m,则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大小为A.mg B.2mg C.3mg/4 D.mg/23.如图所示为两轻绳栓接一定质量的小球,两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如图,则在剪断a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1,剪断b绳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2。
则a1:a2为( )A.1:1B.2:1C.:1D.2:14.如图所示,长L、质量m的极其柔软的匀质物体在台面上以水平速度v0向右运动,台面上左侧光滑,右侧粗糙,该物体前端在粗糙台面上滑行S距离停下来.设物体与粗糙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的初速度v0为()A.B.C. D.5.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某实验小组在升降机水平地面上利用压敏电阻设计了判断升降机运动状态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将压敏电阻、定值电阻R、电流显示器、电源E连成电路,在压敏电阻上放置一个绝缘重物。
0~t1时间内升降机停在某一楼层处,t1时刻升降机开始运动,从电流显示器中得到电路中电流i随时间t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
第一节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设计】【实验与推理,经历过程】(1)精心观察演示气垫导轨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小车在手停止施力后仍向前运动一段时间才停止下来”这个实验现象,并认真思考其中的道理、气垫导轨演示实验(2)理想实验,逻辑推理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伽利略理想实验,遵循伽利略思辨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理想实验的内容,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并了解,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下,将以原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演示气垫导轨实验,强调“小车在手停止施力后仍向前运动一段时间才停止下来”这个实验现象。
提问学生:如果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么手一旦撤去力,小车应该立刻停止,为什么还会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呢?鼓励学生大胆怀疑权威。
遵循伽利略思辨的思路,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理想实验的内容:(1)设想如果对接斜面没有摩擦力,小球将达到跟原来同样的高度;(2)减小对接斜面的倾斜度,小球仍达到同一高度,通过的路程更长;(3)对接斜面的倾斜度越小,小球经过的路程越长;(4)把对接斜面变成水平面,小球无法达到原来的高度,只能以原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演示:(1)摆球拉到左观察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有了对亚里士多德权威的怀疑才有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才能发现牛顿第一定律。
经历由经验得出结论到实验推翻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
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理想实验的内容,能让学生对伽利略理想实验有深入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抛掉错误观点,建立新的正确的观点。
让学生经历伽利(3)伽利略单摆实验演示伽利略单摆实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前身,引导学生思考单摆实验与理想实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边,与尺子同高度的地方,静止释放摆球,小球运动到右边等高的地方;(2)在悬挂小球的正下方固定一根针,当球往右边摆的时候,碰到针后还能摆到相同的高度;(3)改变针的固定位置,摆球都能上升到原来的高度,通过的路程有长短。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通过实验加探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二、教学内容剖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内容简述:本节怎样承前启后,梗概知识及研究问题的方法,本节的地位等)2、本节课教学重点: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结论。
2、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3、本节课教学难点:1.消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
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3、惯性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本节课以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为主线,以多媒体中的动画为辅助手段,以实践、讨论、思考、总结为主要学习方式,教师逐步设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气垫导轨装置、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装置.五、课堂教学设计视野拓展在我国古代著作中,对于力和运动问题,已有一定的认识。
远在春秋时期成书的《考工记》就有这样的记载:“马力既竭,辀犹能一取也。
” 就是说,马已停止用力,车还能向前走一段距离。
这里虽然没得出惯性的概念,但是已经注意到了惯性现象。
在《墨经》里,还给力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在《经上》第21条里说:“力,行之所以奋也”。
这里的“行”就是“物体”,“奋”字在古籍中的意思是多方面的,像由静到动、动而愈速、由下上升等都可以用“奋”字。
经文的意思是说,力是使物体由静而动、动而愈速或由下而上的原因。
在《经说》里又说:“力,重之谓。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在前三章学习运动学与力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本节知识是前面所学运动学与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全面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开始,并与本章其他节内容构成完整的牛顿运动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包括两大知识点:一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二是牛顿第一定律。
后者是前者的综述与发展。
2.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物体的惯性。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教材的编写思路:教材首先基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以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错误观点为切入点,然后通过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分析,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后,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在此基础上,教材再对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剖析以及利用定律解析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接着在“讨论与交流”中讨论物体的惯性与什么因素有关;最后,在“实践与拓展”中,让学生思考伽利略构想理想实验的过程。
4.教材的特点:第一,教材的编写以牛顿第一定律的发展为主线,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学习规律;第二,注重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探讨与思辨过程,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逻辑思维的培养;第三,注意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第四,突出运用惯性去解释日常生活的应用。
5.教材处理:(1)鉴于本节伽利略理想实验的重要性与承接性,在讲解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内容后,加入了伽利略对此理想实验的构思的过程与思考。
这样不仅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内容,也让学生经历物理的科学探究与思辨过程。
(2)在理解惯性的概念与影响因素,进行了演示实验,增加了用惯性去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例子,从而解决了学生对惯性理解难的问题。
(3)充分地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有机地融入了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得问题更加直观,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如在解释伽利略理想实验时,教材是以文字和图片来阐明的,显得抽象。
本教学适当运用flash动画,把问题具体化,直观化。
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见P76、77,以及单摆实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受力、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4.物体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高一导学案学科:物理编号:bx1040101 编写人:刘康年审核人:使用时间:班级: 姓名:小组序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课题:4.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难点: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现象【使用说明】1、依据学习目标自学课本P78-P80,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导学案,整理主干知识。
2、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互动、展示点评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达成目标。
3、独立认真完成导学案,用红笔标注重点、疑点。
预习案【知识梳理】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见教材78页图4-1-2)①(实验事实)两个斜面,小球从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滚下,将到达另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②(科学推想)若另一个斜面光滑,则小球一定会滚到另一斜面的高度③(科学推想)若降低另一个斜面的坡度,则小球滚到高度,不过,在另一个斜面上将滚得更远④(科学推想)若把另一个斜面改成光滑的水平面,则物体将。
注: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以可靠的为基础,把与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有力的说明了。
3、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4、惯性:物体的性质,叫做惯性。
我们坐在汽车上,当汽车刹车时,我们的身子会向倾,汽车加速时,我们的身子会向仰,当汽车向左转弯时,身子会向弯,向右转弯时,身子会向弯。
惯性是物体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是否受力均无关;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越大,惯性就越大;越小,惯性就越小。
【预习自测】1.(双选)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的事实和合理的推论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
关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接触面相当光滑,物体在水平面上就能匀速运动下去B.这个实验实际上是永远无法做到的C.利用气垫导轨,就能使实验成功D.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它是建立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的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得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物体匀速运动时,存在惯性;物体变速运动时,不存在惯性C.把一个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推力D.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物体的质量较小,但运动的速度较大时,惯性也可以很大D.物体自由下落时比竖直上抛时的惯性小我的疑惑探究案探究一、问题1、讨论交流回答一下问题1、我们经常遇到的现象:放在地面上的物体,施加水平推力,物体才会动,当撤去推力时,物体又将停下来。
第四章 第一节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与牛顿第一定律.@@@一、重点难点聚焦1、力和运动的关系:(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说明]两千多年前,人们的观测方法、手段很有限,主要凭“直觉”和“观察”得出这样一条∙∙误错的结论(2)伽利略的观点:在水平面上的物体,设想没有摩擦,一旦物体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说明]伽利略用“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得的观点。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虽然是想象中的实验,但这个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之上的。
以事实为依据,以抽象为指导,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提示了自然规律。
(3)笛卡尔的观点: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的物体将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永恒地运动下去。
[说明]笛卡尔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说明]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3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2)对于惯性要正确理解以下几点: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与运动状态无关;不论物体是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惯性总是存在的,当物体原来静止时,它一直“想”保持这种静止状态;当物体运动时,它一直“想”以那一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无关,与物体速度大小无关,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
@@@二、方法技巧平台如何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解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明确了惯性的概念:定律的前半句话“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揭示了物体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的属性——惯性,即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2)确定了力的含义:定律的后半句话“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实际上是对力的定义,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点要切实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