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1
- 格式:doc
- 大小:362.50 KB
- 文档页数:4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学习复习资料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要点(人教版)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肯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分歧,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产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尺度,肯定左边和右侧。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侧,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分歧物体的数目。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去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即是背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即是3.前面的数大于背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背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13、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重点知识点归纳一、数一数。
郑老师小提示:数数时应用笔尖或手指头对准所数的物体,边移动笔尖边数,最好数上两遍,确定无误后再把答案写在试卷上,注意要写端正、漂亮。
(书写要求:每个数字占一个日字格,书写时注意要写满格,8和9要留小开口,如:)1、看图写数。
2、小朋友,请你先数一数,再连线。
3、你能把同样多的物体图和点子图用线连起来吗?相信你能行!4、请你先认真地数一数,再想一想,你会画什么,就在下面的方框里面画什么,要画得与上面的物体同样多。
二、比一比.郑老师小提示:①比多少时,要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可以采用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或数一数做小记号的方法来判断。
如:②比长短很高矮时,有些能一眼看出的就可以直接判断,如果有格子的'可以采用“数格子”的方法来判断。
③一些题目容易混淆视觉,如下第5题和第8题,要注意“比高矮时必须站在同一个高度”。
在多的后面画√。
1、在少的后面画√。
2、多的画√,少的画○。
3、长的画√,短的画○。
4、高的画√,矮的画○。
5、在高的下面画√。
6、在最高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7、哪根绳子最长?最长的画√。
8、最高的画△,最矮的画○。
9、宽的画√,窄的画○。
10、厚的画√,薄的画○。
三、认识物体和图形。
小提示:①数图形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最好是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的顺序来数比较不容易出错。
而且要细心多数几遍,确定没有漏数或多数了才填上答案。
②图形与分类结合的题目,要注意如果都是平面图形或都是立体图形就可按照形状来选,如果大部分是平面图形,只有一个是立体图形,那么该立体图形就是不同类的(如第3题)。
③一些容易混淆的图形要注意正确区分,如圆和球,正方体和正方形等。
【知识点】【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1 )目标:能够正确数出所给物体一共有几个 .(2 )注意:数数时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从1开始数 ,不要重复数也不要漏数 ,最|后数到几 ,这个物体的总数就是几 .2、比多少(1 )方法:比拟两种物体的多少时 ,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 ,没有剩余 ,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3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物体多,没有剩余的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二、比大小1、数量同样多时 ,用 " =〞表示 ,如3 =3 ,读作3等于3 .2、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多时 ,用 ">〞表示 ,如3>2 ,读作3大于2 .3、前面的数比后面的数少时 ,用 "<〞表示 ,如3<4 ,读作3小于4 .4、填 ">〞或 "<〞时 ,开口对大数 ,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排第几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 "第几〞 .2、区分 "几个〞和 "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 ,而 "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 .四、分与合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 ,要有序地进行分解 ,防止重复或遗漏 .例: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局部合在一起 ,求一共有多少 ,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例:3 +2 = ?方法一:可以用数数的方式 ,从3向后接着数2个数 ,4、5 ,所以3 +2 =5 .方法二:利用数的分与合 ,5可以分成3和2 ,所以3 +2 =5 .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 (减掉 )一局部 ,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例:5 -3 = ?方法一:可以从5倒着数 ,5、4、3 ,还剩2 ,所以5 -3 =2 .方法二:利用数的分与合 ,5可以分成3和2 ,所以5 -3 =2 .七、0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 ,也表示起点 .2、0读作:零 .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 ,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例:0 +3 =3 5 -0 =5 4 -4 =0【第四单元】认识图形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 ,有6个平平的面 ,面有大有小 .如图: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 ,有6个平平的面 ,面的大小一样 .如图: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放在桌子上能滚动 .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如图:4、球的特征:圆圆的 ,很光滑 ,它的外表是曲面 .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如图:5、立体图形的拼摆: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 -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拟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二、6 -10的加减法1、加法:例:4 +3 = ?方法一:可以用数数的方式 ,从4向后接着数3个数 ,5、6、7 ,所以结果为7 .方法二:利用数的分与合 ,7可以分成3和4 ,所以3 +4 =7 .2、减法:例:8 -3 = ?方法一:可以从8倒着数 ,8、7、6 ,还剩5 ,所以8 -3 =5 .方法二:利用数的分与合 ,8可以分成3和5 ,所以8 -3 =5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只有加、减法 ,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3、比拟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拟,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拟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17-7=1018-10=8(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局部名称: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 .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1、认识钟面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 .另一种:电子表,外表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 .如:8时或8:00【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拟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 .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 .(2)"拆小数、凑大数〞 .计算时 ,可以使用 "凑十法〞 .4、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5、20以内进位加法表。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期末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1)目标:能够正确数出所给物体一共有几个。
(2)注意:数数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1开始数,不要重复数也不要漏数,最后数到几,这个物体的总数就是几。
2、比多少(1)方法: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2)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3)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物体多,没有剩余的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顺序:例: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读作:零。
3、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例:0+3=35-0=54-4=0【第四单元】认识图形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
如图: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如图: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放在桌子上能滚动。
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如图: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个“10”,一个“ 10”就是十个“ 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B :看数字卡片(11~20 ),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 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v 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0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04、几和第几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人教版)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 -- 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 的认识1、1 —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 —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 —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V”表示,即3V4,读作3小于4。
2、填“〉”或“V”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准备课一、数一数:对1~10的基本认识。
要求学生可以准确的数出1-10这个数量范围的物品。
练习:1、数一数,写数字。
☆☆☆()()()()()二、比多少:比较数量,判断谁多,谁少。
(注意:“多”和“少”这两个字的记住。
)练习:1、数一数,在少的一种图形后面的括号里画“√”。
①☆☆☆☆()○○○○○()②◆◆◆◆◆◆()△△△△△△△()小提示:求一个物体比另一个物体“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有两种解题方法:①“一一对应”连线,然后把多的圈起来,数数圈起来的有几个就是多几个。
②数一数两种物体各有几个以后作小记号,最后用大数减小数。
如:①△△△△△△②△△△△△△6○○○○○○○○○○○○○○○○8○比△多 2 。
8-6=2△比○少 2 。
练习:1、比一比(1)画△比○多3个。
(2)画☆和△同样多。
○○○△△△△△△△(3)○○○○○(4)◇◇◇◇◇◇△△△△△△△☆☆☆☆☆☆☆☆○比△少。
☆比◇。
△比○多。
◇比☆。
第二单元 位置一、上、下、前、后、左、右:要学会判断位置的关系,特别是左右的方向确定。
(题型:什么在什么的哪一面。
) 练习:1、看图填上“左”、“右”。
(1)在的( )边。
(2)在的( )边。
(3)在的( )边。
(4)在的( )边。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2 ,3 ,4 ,5这五个数字所代表的数量含义和书写。
练习:1、按顺序填数。
二、比多少:这是数与数之间的比较,主要需要注意的是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和符号的应用。
符号:﹥(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 练习:1、在 里填上“>”、“ <”、“=”。
4 5-0 2 4-2 1+2 4 2+2 5-3 2-1 2 1 3-1 3 3+0 3 0+5 1+3 2-2 4-1三、第几:一排人或者物品之间的位置关系(排第几个),顺序主要要看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42531、仔细观察图形,填一填。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班别姓名座号成绩
一、填一填。
(第15题3分,其余每空0.5分,共26分)
1. 比16少1的数是()。
1个十和8个一组成()。
2. 13和15的中间的数是(),19后面的数是()。
3. 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4. 比10多6的数是(),10比6多()。
5. 个位上是4,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6. 15是由()个一和()个十组成的。
7. 最大的一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8. 5前面一个数是( ),6后面一个数是( )。
9. 请你写出一个数,使它的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3,这个数是()。
10. 与15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1. 请写出比6大而又比16小的数是
12. 找规律填数。
13.在○里填上“+”或“-”。
(3分)
15○5=10 4○9=13 8○8=0
10+2=6○6 16○6=10 7○0=7
14.在○里填上“>”、“<”或“=”。
(3分)
6+9○16 12-1○13 9+9○19
8-6○8+6 9-9○0+9 16+2○18 15.把下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3分)
15 6 8 17 20 0 2 10
二、比一比,填一填。
(第1题3分,第2题2分,共5分。
)
1.△△△△ ○○○○○○ □□□□
( )和( )同样多。
○比△多( )个。
再画( )个○,就比□多5个。
2.在多的后面打“√” ,在少的后面打“×”
(1)△△△△△ ( ) (2) ******** ( )
●●●●●● ( ) ☆ ☆ ☆ ☆ ☆ ☆ ( ) 三、数一数、圈一圈。
(3分)
1.上面一共有( )个图形。
2.从左往右数, 排在第( )个, 排在第( )个。
3.把从左数起的第三个图形起来,把右边的4个图形圈起来。
四、给下面的图形分类。
(5分)
□
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五、连一连。
(6分)
六、画一画。
(第1题6分,第2题2分,共8分)
1.6+( )=9 ○○○○○○
5+( )=10 ○○○○○
2+( )=4 ○○
2.画 ,比 多3个。
画 □,比 少5个。
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
⑨⑩6:00 9:00
3时过1时 10前1时
6时 4:00
七、计算。
(共21分)
1. 口算。
(15分)
2+3= 8-5= 9+8= 6+2= 7-3= 5-0= 7-7= 10+2= 14-3= 8+2= 6+8= 18-5= 15+5= 5+9= 4-2= 15-5= 2+17= 6+4= 19-8= 10+10= 20-10= 8+8= 9+7= 7+7= 12-10= 5+6= 7+5= 11-10= 9-5= 10-4=
2. 直接写出得数。
(6分)
8-5+2= 7+6-6= 10-3-3=
9+9+1= 2+0+2= 6-2+5=
八、看图列式计算(第5题4分,其余每小题3分,共16分)
2. ?个
10个 ?个
别 = =
3. 4.
5. =
=
=
15个
1.
= 个
九、解决问题。
(第1、2题各2分,第3题6分,共10分。
) 1.
2. 二(1)班图书角有12本连环画。
还剩下几本?
3.
(1)唱歌的和拉琴的一共有多少人?
(2)拉琴的和打鼓的一共有多少人?
(3)拉琴的比打鼓动的多几人?
= (人)
= = = (人)
= (人)
= (本) = (条) 现在有多少条? 又买回来4条。
同学们借了10本。
唱歌 拉琴 打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