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8周 高考题型天天练:第一周 周(三) 实用类文本阅读 Word版含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适用类文本阅读08一、下边的文字,达成1~4 。
“ 圈”低化的崔孟金从模特走台到婚主持,从影拍到秀,愈来愈多的天真面貌出在大众的域。
着孩子走“ 圈” ,已成多家的。
3 舞蹈、4 学琴、 5 法、 6 画国画的孩子俯拾皆是,“小明星” 正在被全力打造出来。
看看舞台上的些孩子吧——“小模特” 抹,扭腰胯;“小婚礼司”煽情搞笑,大情;“小歌手” 歌舞,高唱情歌⋯⋯他的上少了些天真,多了几分红熟;少了些稚趣,多了几分老成。
很清楚些家将孩子打造成“童星”的初衷,名?利?不过了赶潮流、跟形,或是孩子世面、开眼界?道家真的将玲那句“成名要赶早”当作了培育孩子的座右?打造“ 明星”并不是易事,走“ 明星” 条路也未必是孩子的最好,几、十几的孩子混迹复喧的“ 圈”,他此后成的利害得失真的很。
成“童星” 非易事。
假如孩子不具某一方面的天而硬要他去学,那只好是拔苗助,不只很使孩子在方面有所成就,会使他因巨大的力而生自卑的心理甚至学的情。
即便孩子某一域有烈的趣好,并具天生学的条件,但要想学有所成,仍需要后天扎系的。
“冰三尺非一日之寒” ,“台上一分,台下十年功” ,那些急着孩子上屏幕的心家,真实能静下心来认识孩子的特色和意向,真实有耐心、有能力孩子造一个安静的学境的终究有几人?了成名成星一件概率极小的事情,把孩子抛“名利” ,是一种不理智的行。
古有方仲永“天才平凡”的先例,今有因成功主演《小鬼当家》中的“ 文”而一成美国史上最刺眼的童星的麦考利·卡金的堕落。
花和掌声常常成“童星”成中的圈套。
而那些圈的“常青”多是在成年后才涉及此行的,他一般都拥有优秀的教育背景,涉及圈是他在自己趣特行客、才能智慧的正确估和未来人生道路的合理划下,做出的职业决断。
所以,他们的“星光”持久不衰。
有名主持人杨澜,在大学毕业加盟《正大综艺》以前,走的是一条中规中矩的修业道路,成为央视当红主持人的她又主动选择了浑身而退,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传媒学硕士,为自己充电,从主持人走向传媒管理并获取了高度的社会认同。
提分天天练8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这里的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改善,贫困农牧民不用背井离乡,反而借靠生态治理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守住了家园,也留住了乡愁。
库布其沙漠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总面积为2115.67万亩,其中流动沙丘799.3万亩,横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达拉特旗和准格尔旗,受影响人口约74万人。
多年前,这片茫茫沙海被冠以“死亡之海”的称谓,寓意不适宜人类生存和作物生长,表达着人们对恶劣环境的________。
不管多数人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鄂尔多斯市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库布其沙漠治理率已达到25%。
如今,穿沙公路在沙漠腹地________,行车在公路上,道路两旁绿油油的樟子松憨态可掬地排成几排。
在它们后面,( ),像绿浪一样一波一波向着看不着边的远处涤荡。
道路的畅通、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库布其沙漠旅游迅速发展起来。
在沙漠腹地,一座建设豪华的七星湖酒店拔地而起,目前来自香港、安徽等地的旅客________,房源紧俏。
在酒店不远处,农牧民开的宾馆、农家乐生意十分红火,滑沙、骑骆驼、沙漠越野车等娱乐项目也________。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论多数人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尽管多数人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多数人不管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多数人尽管此前对环境改善感觉无望,但现在的库布其沙漠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析]A项,“不论……但”搭配不当;C项,“不管……但”搭配不当;D项,前后句子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前。
[答案] B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满目的沙柳、杨树等绿植,而沙坡地势此起彼伏B.沙坡地势此起彼伏,满目的沙柳、杨树等绿植紧紧锁住流沙C.满目的沙柳、杨树等绿植紧紧锁住流沙,随着沙坡地势此起彼伏D.满目的是此起彼伏的沙坡,和紧紧锁住流沙的沙柳、杨树等绿植[解析]根据括号后“像绿浪一样一波一波向着看不着边的远处涤荡”,其中“像绿浪”的主语只能是“沙柳、杨树等绿植”,而“一波一波向着看不着边的远处涤荡”应该是绿植随着沙坡地势此起彼伏,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一中2021-2021学年(xuénián)高中语文上学期第八周周练题第七周周考语文试卷双向细目表2021级高三〔上〕第七周周考语文(yǔwén)试卷注:本套试卷分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局部。
满分是150分,完卷150 分钟。
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格调胡海“风格〞作为诗论术语,是要求诗歌既具有美的形式(xíngshì),又具有大格局、高境界,前者是“调〞的审美含义决定的,后者是“格〞的人格、道德含义决定的。
这两个字起初是并举而非连用的,连用之后,有时也还分而论之。
皎然?诗式?中说谢灵运的诗“其格高,其调逸〞,这里的“格〞是就内容整体而言的,是谢灵运特立独行的人格转化成的精神境界;“调〞不单指音调,是就形式整体而言的,指其音调和谐而自由,遣词造句纵心任情。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论“格〞而不管“调〞,如说郑谷诗“极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
此“格〞指的是诗的境界。
又说晚唐诗人“无复李、杜豪放之格,然亦务以精意相高〞。
此“格〞是诗人胸怀、境界赋予作品的总体风格。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说:诗之法有五,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
前三者大体对应于“格〞,后二者那么是对应“调〞。
严羽系统地讨论诗法,后世诗法及文法的根本问题大多不出此范围。
广泛意义上的风格论,包括思想要求和艺术要求、内容与形式关系以及整体上效法古典还是重视新变的古今之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沧浪诗话?中都有所涉及,故而严羽被视为开后世风格论先河之人。
“格〞“调〞在诗文评中的连用标志着风格论正式出现,但其含意不固定,有时偏于“格〞的含义,是就内容而言的思想境界;有时偏于“调〞的含义,是就形式而言的审美性。
因为“格〞指诗歌体制,是观作品整体,所以就有了格局、境界的意思。
概括明代的风格论,“格〞是诗歌体制、整体格局,是知觉层面的诗歌内容,指代作品的境界和思想价值;“调〞那么是听觉层面的音节腔调,与视觉层面的诗体——四言、五言、七言、长短句等相应,关乎情绪和感觉,不一定涉及意义。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8周题型天天练第八周周(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不分版本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限时:14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材料一:本报讯(记者于明山)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今天下午共同发布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展报告(XXXX)》。
报告显示,截至XXXX年年末,国务院共公布了 1 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工程,其中民间文学类工程为155项,占总数的11.3%,在十大非遗门类中排第5位。
文化部共认定了1 98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程代表性传承人,其中民间文学类共计77人,占总数的3.88%。
民间文学还面临着传承人高龄化和法律保护缺失等问题。
曲艺有127项,曲艺类传承人有151人,仍有40余项曲艺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工程没有国家级传承人,显示出曲种传承的不均衡和保护传承人的紧迫性。
XXXX年,包括河南坠子国家级传承人刘宗琴、相声国家级传承人常宝霆等20名曲艺类工程国家级传承人离世,更是给非遗传承带来了巨大损失。
XXXX年,北京、上海、山西、山东等8个省市公布了新一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其中,传统音乐新增工程共计28项,包含民间音乐23项、宗教音乐3项和人文音乐2项,说明民间音乐仍是传统音乐类名录建设的主体。
“申遗热〞推动了传统音乐的开展,XXXX 年,有5个传统音乐工程类型同时被选为“世遗〞;在前两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传统音乐分别入选72项和67项,在十大非遗门类中位居前列。
XXXX年,传统音乐诸多新增赛事尤其是原生态赛事的举办,网络歌坛的迅速开展,观看民歌实景演出以及近几年的民歌民乐进校园等,都显示出传统音乐在全民参与的“后申遗时代〞更加欣欣向荣。
XXXX年,我国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工作延续了以往良好的势头。
名录建设方面,在历年公布的各级非遗名单中,传统技艺都占据了相当一局部比重。
XXXX年各省公布了新的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其中传统技艺类非遗共136项,约占总数的34%。
有效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限时:14分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材料一: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21年上升了0.4%。
从阅读量来看,2021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21年相较增加了0.02本,但对照2021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
人均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别离为54.76期和4.91期,与2021年相较也显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进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刻、任何地址、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拍加速,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刻重要的阅读方式。
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21年至2021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别离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进展的阻碍,2021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21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
其中,电话阅读增速最快。
据统计,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天天电话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21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
这是历次统计中第一次显现日均电话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的情形。
数据监测发觉,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偏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那么更偏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
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其他年龄层占比25%,能够预见的是,以后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专门大的挖掘空间。
(选自《大数据来揭秘:国人究竟咋阅读?》,有删改) 材料二:2021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2021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高等教育进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养。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一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适应、数字阅读进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
第一周小题天天练4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迭、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________。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________,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
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________。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虽然对“主流”的儒家________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这种对于“边缘”“支脉”和“下层”的研究,特别表现在宗教学、人类学、地理学、语言学等领域中。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B.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C.一方面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D.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解析:句子有三处错误。
第一处是句式杂糅,“由于……造成的”,可以删掉“造成的”;第二处是语序不当,“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应改为“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第三处是否定不当,“免不了没有”改为“不免”。
2022年高考语文天天练:实用类文本阅读(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全球征名、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层层________,4月24日,在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开幕式上,祝融号——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发布,同时国家航天局公布了火星车的虚拟形象。
火星车造型科技感十足却又________,十分可爱。
根据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接近1.85米左右,重量超过240公斤以上。
祝融号火星车的命名与我国其他航天器的命名________,都秉承将创新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原则。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
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祝融号火星车将在火星上________,开展地表成分、物质类型分布、地质结构以及火星气象环境等探测工作。
1.下列各句中破折号,与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雷欧提斯对哈姆雷特说:“我说不下去了,国王——都是他一个人的罪恶。
”B.元杂剧的奠基人——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杰出的作品。
C.周公馆内,鲁侍萍大哭着对周萍说:“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D.不论你们年纪多大——当你们出去,到世界上去走走,最好还是手拉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接近1.85米,重量超过240公斤。
B.根据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数据,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接近1.85米左右,重量超过240公斤。
C.根据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数据,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接近1.85米,重量超过240公斤以上。
D.国家航天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祝融号火星车的高度接近1.85米,重量超过240公斤。
3.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筛选呆头呆脑薪火相传大显身手B.筛选虎头虎脑薪火相传大展拳脚C.遴选虎头虎脑一脉相承大显身手D.遴选呆头呆脑一脉相承大展拳脚(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高考仿真适应性训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是“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
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它的主体。
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
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
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
《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变政策。
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
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小题狂练第一周小题天天练3(含解析)不分版本小题天天练3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十月,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
在群山怀抱之中的桂林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
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
山舒缓,();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复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
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
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灵渠,一带碧水,怎么看都像一部________的素书。
她婉约,慢转,________,不愠不喜,用________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________的境界。
静立水畔,听任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
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
“米泉〞,指的是酒。
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洒脱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
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
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1.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仿佛水墨画卷中清淡的留白B.仿佛水墨画卷的清淡C.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D.似清淡的水墨画卷解析:依据“像秋日醉人的醇酒〞的句式特点,“像〞与“似〞可对应,排除A、B两项。
根据文段意境与句式,“留白〞更适宜,所以选C项。
答案:C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从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B.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C.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到达山水之间,使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D.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我们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
解析:“筑就的钢筋水泥城市〞定语语序不当,应为“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滥用介词淹没主语,最恰当的修改方法是删去“使〞。
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1.过程(以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为例)2.概念、原理和应用(1)概念理解:⎭⎪⎬⎪⎫优良性状1:甲植株优良性状2:乙植株优良性状3:丙植株⋮ ⋮优良性状n :n 植株――→交配优良性状集中――→经选择和培育新品种(2)原理:基因重组。
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杂交育种一般从F 2开始筛选,因为从F 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
3.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
4.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
5.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6.人工诱变只是提高了突变率,不能决定突变方向。
7.青霉素高产菌株是通过诱变育种培育的。
(3)二、诱变育种 1.概念⎩⎨⎧处理方法⎩⎪⎨⎪⎧ 物理因素:X 射线、紫外线等化学因素:亚硝酸等原理:基因突变 2.优点⎩⎪⎨⎪⎧ 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3.应用⎩⎪⎨⎪⎧ 农作物:培育成了“黑农五号”等大豆品种微生物:青霉素高产菌株的选育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选择育种出现的新性状的种类较少,周期很长,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需要(√)(2)杂交育种不会产生新品种,因为此过程中没有新基因产生(×)(3)杂交育种的方法只适用于植物,不适用于动物(×)(4)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不适用于细菌等原核生物(×)2.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 )①后代性状较快稳定②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③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突变成其等位基因④有利突变体数目多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解析:选B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人工诱变会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基因突变后会产生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3.甲地区的油菜,子大抗性差;乙地区的油菜,子小抗性强。
要提高两地的油菜品种质量,通常采用的繁殖技术是( )A .杂交育种B .诱变育种C .多倍体育种D .单倍体育种解析:选A 由于甲、乙两地的油菜分别具有不同的优良性状,所以要通过杂交育种将位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到同一个体上。
实用类文本阅读
(限时:14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
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
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
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
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
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
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却演变成为撕书直播。
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
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
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
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
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
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
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
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来,对于年轻人来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C.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20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解析:选B A项,“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错误,从材料一来看,这位名人只是想表明“不必唯学历是举”;C项,“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错误,从材料二来看,之所以要读书学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D项,从材料三来看,“这些地方20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只是原因之一。
8.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B.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
C.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E.三则材料来源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解析:选BD B项,“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错误,材料二开头对这件事进行的是客观叙述,只是结尾的“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有轻微的否定色彩;D项,“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错误,材料三并没有分析“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也没有强调读书的有用性。
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
(4分)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针对三则材料提出的问题,综合性较强,需要从
三则材料中筛选信息;同时,还需明确,这是一个探究性题目,不能将从材料中筛选出的信息直接作为答案,需要有个人的理解归纳。
参考答案:①宣传“读书有用论”,使人们正确认识读书的价值,明确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升个人能力等;②拓宽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使有知识者有施展才华、获得收益的舞台;③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分配,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全给满分)
情感语录
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
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
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
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
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
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
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
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
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
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
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其实你若真爱一个人,内心酸涩,反而会说不出话来
12.生命中有一些人与我们擦肩了,却来不及遇见;遇见了,却来不及相识;相识了,却来不及熟悉,却还要是再见
13.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遇见
14.世上总有一颗心在期待、呼唤着另一颗心
15.离开之后,我想你不要忘记一件事:不要忘记想念我。
想念我的时候,不要忘记我也在想念你
16.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17.冷战也好,委屈也罢,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一句软话,一个微笑或者一个拥抱,我都能笑着原谅
18.不要等到秋天,才说春风曾经吹过;不要等到分别,才说彼此曾经爱过
19.从没想过,自己可以爱的这么卑微,卑微的只因为你的一句话就欣喜不已
20.当我为你掉眼泪时,你有没有心疼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