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四年级第7课负责任的孩子人人夸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54 KB
- 文档页数:3
《做负责任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信守承诺,勇担过错,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能力,信守承诺、坚决履行诺言的能力,自主反思自己的能力,学会承担责任、努力履行责任的能力。
知识目标:在承担责任中成长,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学重点:慎重许诺,践行诺言;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教学难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责任,享受积极承担责任的快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承担责任,可能面临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想一想:承担责任,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已经发现承担责任可能意味着我们有很多付出,也会有很多收获。
本节课就如何承担责任这一话题来展开学习。
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并回答问题。
通过课前回顾,巩固上节课知识。
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问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带着问题学习,学生的学习目标会更明确。
讲授新课第一目不言代价与回报1. 承担责任有代价分析情景并回答问题小龙陷入了沉思:※我选择的责任是什么?※如果承担这个责任,我可能付出什么?※如果承担这个责任,会对我有什么帮助?※有没有哪种选择不需要付出代价?结论:任何人承担责任都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会有很多付出,而且还会承担做不好的责备甚至处罚。
2.承担责任收获多出示《雷锋的故事》思考一下:雷锋叔叔在服务他人、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出示《小明的故事》思考一下:小明承担了怎样的责任?他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结论:承担责任也会获得回报。
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又包括精神方面。
对我们而言,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回报,如良好的自我感觉、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许等。
3.作出选择要承担出示老木匠的故事思考:老木匠的故事让你有何新的思考?解析:正确评估作出选择承担责任结论: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作出合理的选择。
做负责任的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做负责任的人前言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有责任教导学生成为负责任的人,培养他们的自律、尊重他人、关心社会的意识和行为。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和讨论,帮助学生了解负责任的概念,并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教学目标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将: - 了解负责任的定义和重要性 - 掌握表达责任感的方式 - 培养并展示自己的责任感和行动力教学内容和步骤1.介绍负责任的概念–解释负责任的含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负责任是重要的?举例说明负责任与不负责任的区别。
–提醒学生:负责任的人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都会受到尊重和信任。
2.表达责任感的方式–列举表达责任感的方式,例如: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心环境、参与公益活动等。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认为表达责任感的方式,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观点和举例说明。
3.激发责任感和行动力–观看激励视频:播放与负责任和行动力相关的激励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负责任和行动力的重要性。
–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共同制定一个负责任的行动计划,例如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义卖等。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行动计划并分享参与计划的理由和期望效果。
4.总结和评价–小结负责任的概念和表达责任感的方式。
–回顾学生的行动计划和期望效果,提供反馈和评价。
–强调:负责任的人需要持续行动,这是一个终身的学习和实践过程。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成果,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 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参与、贡献程度。
- 行动计划的创意和可行性评价。
- 学生对负责任概念和表达方式的理解笔记或小测验。
结语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培养他们成为负责任的人。
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负责任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积极的行动。
希望学生能够将负责任的意识和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做负责任的人一、课标要求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懂得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代价,知道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对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心怀感激之情,并努力向他们学习。
2.能够自觉履行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无怨无悔。
能力目标:1.通过对责任与代价和回报等关系的探讨,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能够对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作出正确的评估,提高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知识目标:知理解承担责任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也会获得一定的回报,懂得不履行责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三、教学重点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2.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能力,勇于担责。
四、教学难点1.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有勇气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2.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
五、教学方法:情境探究合作交流六:教学过程:(一)过目难忘视频导入,身边那些负责人的人《中国人的24小时》(二)心中有数1984年,年仅19岁的王顺友接过父亲的马缰绳,从此开始了自己长达30年的马班邮路投递工作。
王顺友负责的是从木里县城到白碉乡、三桷桠乡、倮波乡、卡拉乡的邮路。
翻越十几座海拔从1000米到5000米不等的高山,从气温零下十几度的察尔瓦山到四十多度的雅砻江河谷,从野兽出没的原始森林到随处可见的险峻沟壑,邮路往返里程360公里,月投递两班,一个班期为14天。
30年来,他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
平凡的工作呈现出一种不平凡的伟大。
问题:1.大约走了多少公里?2.重走长征路多少回?(长征二万五千里相当于12500公里)3.绕地球多少圈?(赤道约为4万公里)(三)学而习之探究一不言代价与回报活动一:新入职第一天医生“跪地”六小时2021年7月20日郑州地铁五号线积水,郑州人民医院实习医生于逸飞是第一批从车厢中撤出的人。
第一天上班、还在试用期的他,听到下面有人喊“有没有医生?”毅然返回地铁站地下2层,穿上白大褂开始救人。
一、教案主题:做负责的人教案及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责任的概念,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责任行为,树立正确的责任观念。
三、教学内容:1. 责任的概念与内涵2. 承担责任的意义与价值3. 做负责的人的具体做法4. 反思自己的责任行为5. 提升责任能力的途径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责任故事,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责任的概念与内涵,让学生明白责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承担责任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的价值。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做负责的人的具体做法。
5.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做负责的人的关键要素。
6. 反思环节: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责任行为,发现不足之处。
7. 提升责任能力:讲解提升责任能力的途径,引导学生制定改进计划。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责任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承担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3. 学生在反思自己的责任行为时的深度。
4. 学生制定并执行提升责任能力的计划的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责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思能力,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在课后,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案主题:做负责的人教案及反思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或虚构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小组讨论,促进互动交流,共同探索如何做负责的人。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责任角色,增强责任感。
4. 反思日志:引导学生记录责任行为的反思日志,培养自我反省的习惯。
5. 目标设定:帮助学生设定个人责任目标,逐步提升责任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案例材料:收集与责任相关的真实故事或虚构案例。
《做负责任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责任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要承担社会责任。
2. 培养学生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提高责任意识。
3.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做负责任的公民。
二、教学重点1. 责任的概念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2. 如何让学生从实际行动中体会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责任的认识和体会。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责任的重要性。
3. 实践演练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承担责任的情景。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演示。
2. 准备责任意识调查问卷,用于了解学生对责任的认识程度。
3. 准备角色扮演道具,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演练。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责任故事,引发学生对责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责任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责任是对他人和自己的承诺。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典型的责任案例,让学生讨论并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责任行为。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身边的负责任的人和事,以及他们是如何承担责任的。
5.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承担不同责任的情景,体会承担责任的意义。
七、课堂练习1. 发放责任意识调查问卷,让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意识进行自我评估。
2. 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学生在责任意识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责任意识。
八、总结提升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社会责任。
2. 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他人负责。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行动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执行步骤。
2. 要求学生在课后一周内,按照计划执行,并将自己的体会和成果进行分享。
十、教学反思1.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做负责任的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责任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责任承担。
2. 培养学生主动承担责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
3. 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面对责任,处理责任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学会承担责任。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面对责任时的抉择能力和处理责任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认识责任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3.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准备相关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2. 讨论题:制定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 情景剧本:编写情景剧本,用于实践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责任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4. 情景模拟: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内容,加深对责任的认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情景模拟等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判断学生对责任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如消防队、医院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责任重大的职业。
2. 邀请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企业家或公众人物来校讲座,分享他们的责任故事和经验。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2. 同行评价:邀请其他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学生反馈和同行评价,对教案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3年小学四年级主题班会教案范文:做一个负责任的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负责任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的方法和要求。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成为一个好公民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和对环境、他人的关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身体力行的勇气。
二、教学内容1.负责任的意义和重要性。
2.做一个负责任的人的方法和要求。
三、教学过程1.启发性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做了一件坏事,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自由发言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重要性。
2.课堂分享(15分钟)教师辅导学生描述自己曾经做错事的案例,并让学生反思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否负责任。
通过分享经验,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责任感。
3.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介绍负责任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讲解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所需要的方法和要求。
探讨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被视为负责任,以及负责任行为的好处和对社会的贡献。
4.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在小组内分析自己认为是否负责任的事情,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负责任的义务和具体行动。
5.团队合作(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展开团队合作任务。
任务包括在班级中获取评选最负责任的学生,组织一个环保行动活动等。
学生们需要一起协作完成任务,并展示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身体力行的勇气。
6.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们继续坚持负责任的行为,向成为更好的公民发展。
四、教学评估通过所提供的案例和团队合作任务的表现来评估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负责任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能否对此采取行动。
教师可以关注现场讨论和学生的习惯养成,来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
小学生心理健康四年级第7课有自信心的孩子人人夸教案1. 教案背景本教案适用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并受到他人的赞扬和认可。
2. 教学目标- 了解自信心的重要性和作用;- 学会积极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学会接受他人的赞美和认可,同时能够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 教学内容- 什么是自信心?- 为什么自信心很重要?- 如何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如何接受他人的赞美和认可?- 如何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如何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4.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介绍今天的主题:有自信心的孩子人人夸。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一些有自信的孩子的特点和经历。
步骤二:讲解自信心的概念(10分钟)讲解自信心的定义和重要性,并通过故事、案例等方式进行说明,让学生了解到自信心对个人成长和成功的影响。
步骤三: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15分钟)通过游戏、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觉地思考并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赞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步骤四:接受他人的赞美和认可(15分钟)讲解如何正确地接受他人的赞美和认可,引导学生学会感谢和回应他人的赞美。
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实践这些技巧。
步骤五: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15分钟)讲解如何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主动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
通过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实践积极评价的技巧。
步骤六:提高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15分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并培养良好的合作惯。
步骤七:总结和反思(5分钟)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运用所学的技巧和知识。
5. 教学评估-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研究效果:通过小组活动、讨论和个人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自信心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做负责的人教案教案标题:做负责的人教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负责任,并明确负责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包括对自己、他人和环境负责。
3.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决策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负责任:a. 负责任是指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承担相应的后果。
b. 负责任也包括对他人和环境负责,尊重他人的权益,保护环境资源。
2. 负责任的重要性:a. 负责任的人更容易获得信任和尊重。
b. 负责任的人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c. 负责任的人对自己的未来负责,能够取得更好的成就。
3. 如何做负责任的人:a. 对自己负责:- 建立目标和计划,努力实现个人目标。
- 做出明智的决策,承担后果。
- 坚持自律,养成良好的习惯。
b. 对他人负责:- 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 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
- 遵守规则和承诺。
c. 对环境负责:- 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 减少浪费和污染。
-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活动: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负责任以及负责任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2. 角色扮演: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演示一个场景,展示负责任的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并进行讨论。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负责任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制定行动计划:学生制定个人行动计划,明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负责任的人,并定期反思和调整。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参与度和质量。
2. 角色扮演中展示的负责任行为和不负责任行为的准确度和逼真度。
3. 案例分析中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4. 个人行动计划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介绍负责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材料,包括真实的案例和相关问题。
3. 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分组材料。
4. 个人行动计划的模板。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负责任的行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一、教案主题:做负责的人教案及反思二、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责任的含义,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意识。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内容:1. 责任的定义与意义2. 承担责任的能力与方法3. 反思与成长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为什么我们要承担责任?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讲解责任的定义与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承担责任的,以及他们的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提高承担责任的能力,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责任。
5. 学生分享(5分钟)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7.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小组讨论活跃程度3. 课后作业完成质量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后续教学效果。
十、板书设计:做负责的人1. 理解责任的意义2. 提高承担责任的能力3. 反思与成长六、教案主题:做负责的人教案及反思七、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责任的重要性,认识到不承担责任的后果。
2. 培养学生承担责任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
3.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九、教学内容:1. 责任与后果2. 承担责任的习惯3. 反思与成长十、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负责任会导致什么后果?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讲解不负责任的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不负责任的,以及他们的行为对自身和他人的影响。
小学生心理健康四年级第7课
负责任的孩子人人夸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责任;
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履行义务;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和集体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承担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改掉不负责任的陋习;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没有人会为你的人生买单,人要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负责任的孩子人人夸》。
二、形象大观园:
师:课件出示几幅展示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陋习的图片;
师:请同学们欣赏后,结合课文内容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生:仔细观察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