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城市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报告_经济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373.84 KB
- 文档页数:1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时间地点1949年7月,北平主要内容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采用公元纪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的缅怀意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开国大典历史意义国内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1年历史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巩固经济土地改革时间1950年根本原因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彻底摧毁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巩固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的建设准备了条件特点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启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军事抗美援朝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原因【根本原因】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直接原因】朝鲜党和政府的要求指挥者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邱少云:被大火吞噬抗美援朝精神为了捍卫祖国和民族尊严而战斗的高度的爱国主义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不畏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慷慨奉献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及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历史意义【国内】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国际】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评价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解决措施的思维导图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及整治规划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指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本文在我国部分城市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城市规划发展的新理念,提出了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和城市声环境发展的远景目标,阐明了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作用。
1.城市规划中环境污染问题1.1大气污染城市中的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1)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2)汽车尾气;(3)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4)家庭中能源的消耗;(5)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
1.2废水污染城市水污染主要有几个方面:(1)工厂排水;(2)生活用水。
家庭排放量正在逐步增加,据统计,50%的污水量是从家庭排放的;(3)农业上大量使用的化肥、农药,经过雨水的冲刷排到河流中污染地表水。
1.3固体废物污染固体废物按来源大致可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三种。
此外,还有农业固体废物、建筑废料及弃土。
固体废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处理处置将会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具有两重性,也就是说,在一定时间、地点,某些物品对用户不再有用或暂不需要而被丢弃,成为废物;但对另些用户或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废物可能成为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原料。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正是利用这一特点,力求使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对那些不可避免地产生和无法利用的固体废物需要进行处理处置。
在生活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非常多,主要有废电池(含有汞、镉、铅等有毒物质)、油漆、过期药物。
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一旦渗入土壤就污染了土地,农民种的蔬菜、粮食中也就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最终会危及人体健康。
1.4噪声污染噪声有高强度和低强度之分。
图解世界城市化进程
起步早;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市化水平高:20世纪年代,城市人口比重一般都已达到70%左右
现逆城市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市基础设
逐步完善。
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出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加
,大城市中心区萎缩
起步晚,发展快
市化水平低:由于乡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城市化水平远远落后于
市发展不合理: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因为城
经济畸形发展,以及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过剩等原因造成的
现阶段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
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根本)
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生
方式,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
原因
影响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和大气圈
表现
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
地利用方式,居民就业方式,景观特征,人口,经济开放程度,信息,
通,文化,观念等
城市就业机会多
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
文化设施齐全
城市交通便捷
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
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环境保护专题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考点一】环境的概念和分类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②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释放到环境中去。
③人类通过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种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下降。
④环境把它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可使人类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考点三】环境问题的表现(3)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考点四】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三、典型例题【2009福建高考】图12为某流域示意图。
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7分)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一、思维导图二、考点解析1、分析水污染原因的一般思路自然原因:①水域较封闭,水体自净力较差;②风向、风速;③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湖泊水位低);④水温: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
人为原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用水中含大量的的N、P等营养物质。
2、分析水污染危害的一般思路①水质下降,危害人体健康;②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影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③水生物种减少;④水生生态系统遭破坏;⑤加快湖泊沼泽化进程。
毛概思维导图⽑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形成条件战争时代⾰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成过程开始形成⼟土地⾰革命时期成熟遵义会议之后尤其是抗战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理论系统阐明进⼀一步发展解放战争及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出了了“第⼆二次结合”活的灵魂实事求是定位⻢马克思主义根本观点/思想路路线的核⼼心/⽑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 把握事物内在必然联系, 按照客观规律律办事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理论创新群众路路线定位党的⽣生命线/根本⼯工作路路线/永葆⻘青春活⼒力力传家宝坚持群众路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力量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独⽴立⾃自主定位对外开放的基本⽴立⾜足点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坚定不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路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评价⽑毛泽东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结晶对⾰革命建设经验的总结指导党和国家⼯工作的科学指南内容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形成近代中国国情时代进⼊入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呼唤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总路路线提出2个⽂文献⾰革命对象3座⼤大⼭山⾰革命动⼒力力国旗4星⾰革命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前途社会主义基本纲领政治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主要内容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应有之义/双重性质没收官僚僚资本归国家所有极具特⾊色的内容保护⺠民族⼯工商业⽂文化 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革命道路路提出初步形成“井冈⼭山红星”3⽂文章提出了了⼯工农武装割据正式确⽴立《战争和战略略问题》内容⼟土地⾰革命(基本内容)武装⽃斗争(主要形式)根据地建设(强有⼒力力保证)原因(国情是最根本的)具体国情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必须武装⽃斗争农业⼤大国农⺠民是主⼒力力军特殊国情提供缝隙与可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极端不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城市统治薄弱⼈人⺠民⾰革命愿望强烈烈群众基础好客观条件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主观条件相当⼒力力量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的有⼒力力量量及其政策的不不错误经验 (三⼤大法宝)提出《共产党⼈人发刊词》内容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特点优点之⼀一统⼀一战线原因必要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中国⾰革命⻓长期性/残酷性和发展不不平衡性可能性诸多社会⽭矛盾的交织两个联盟与劳动者联盟统⼀一战线的基础主要是⼯工农联盟与⾮非劳动者联盟主要是与⺠民资的联盟党的建设三⼤大作⻛风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论新⺠民主主义社会时间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确1949-1956性质Turning过渡性的⾮非独⽴立社会形态经济3种主要经济成分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社会主义性质(公有)个体经济(绝对优势)私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私有2种过渡性的经济成分合作社经济个体向集体经济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营向国营经济过渡形式阶级4星个体经济是处于⼗十字路路⼝口的经济随着⼟土改完成主要⽭矛盾变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特点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居于领导地位⾮非社会主义因素占有很⼤大⽐比重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实践背景1949-1952磨⽪皮恢复国⺠民经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留任务打底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基础没收官僚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国营经济完成⼟土改后及时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对私营⼯工商业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等⽅方式,⼴广泛发展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等理理论提出(由于实践的改变)1953年年过渡时期总路路线⼀一化(⼀一体)⽣生产⼒力力维度三改(两翼)⽣生产关系维度理理论依据改造过程个体集体:合作化农业改造组社社(互助 低级 ⾼高级)⼿手⼯工业改造组社社(供销 供销 ⽣生产)私营➡国营:赎买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行业公私合营第四章 ⼀一些琐碎理理论《论⼗十⼤大关系》1956年年⼀一个基本⽅方针第⼀一个重⼤大关系重⼯工业轻⼯工业农业关系明确提出了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路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路的标志⼋八⼤大1956年年⼀一个⽅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改造完成后主要⽭矛盾的变化先进⼯工业国和落后农业国⼈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需求与当前经济⽂文化需求不不能满⾜足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执政党建设《正处》1957年年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矛盾普遍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非对抗性,⼜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特点)政治上两种不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盾对抗性⽭矛盾解决专政⼈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矛盾解决⺠民主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物质利利益分配⽅方⾯面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族之间⺠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民主集中制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根本着眼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起⼒力力量量到社会主义建设上去杂碎⽑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分为不不发达的社会主义⽐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可以消灭了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发展商品⽣生产、利利⽤用价值规律律两参⼀一改三结合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路初步探索意义巩固和发展了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了宝贵经验、理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丰富了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理论和实践。
“中国的经济发展”主题单元教学设计2. 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畅谈认识。
3. 小组合作学习:认识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
问题引入:从地理的角度分析我国历史上四大米市形成的原因。
(1)阅读“历史上四大米市”和“五岭县的变化”图,感受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小组汇报学习结果: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小组讨论:认识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
问题引入:同学们!大家每天往返于学校与家之间,都借助什么工具呢?(1)结合生活总结五种运输方式(2)注意区别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活动二:怎样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1.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周末从东营到济南旅游可以选择什么运输方式?2. 完成任务一:各种运输方式特点比较展示课本上图4.10:各种运输方式比较。
引导学生从费用、速度、运量等方面考虑,各种运输方式有何特点?在哪些方面占优势?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教师总结:每种运输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劣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就应根据需要,合理地选择运输方式,否则难免会“事与愿违”。
3. 完成任务二:根据具体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各案例该选哪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归纳总结:学生回答后归纳,要考虑经济情况、时间长短、出行目的、所到目的地、出发点与目的地间的距离及各运输方式的价格、速度快慢。
第一课时作业:社会调查——中国万达集团生产的轮胎出口至非洲选择的运输方式要求:选择交通运输方式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整理成文稿。
建议进入生产、生活进行采访录制视频,或者利用网络搜集实例,最后筛选整理素材,制成演示文稿。
第二课时:铁路运输网课前公布这节课三个活动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展开组内、组间交流,为展示做好准备。
活动一:展示绘制主要铁路干线简图活动提示:要求学生对绘制的简图进行描述。
活动组织与指导:课下各学习小组先进行交流,进行修改,课堂上老师随机抽取一个小组展示,并评价。
活动二:展示铁路干线图说明六大枢纽的重要地理位置活动提示:要求学生铁路干线图熟练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