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评析及范文(高三版)
- 格式:ppt
- 大小:804.50 KB
- 文档页数:39
2017高考满分作文范文(15篇)据悉,全国各大省市6月底即将公布高考成绩,在成绩发布之后,真正的2017高考满分作文也会逐一进行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目前确定,不会公布满分作文,之前之前流传的所谓江苏满分作文,其实是假的。
期待之余,一起和教育看看2017年已有的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吧。
特别说明:以下文章只是参考范文,6月22日,官方的满分作文还没公布!1.2017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书生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
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
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录。
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
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
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
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
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行。
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
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
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
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
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
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
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己。
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
人以心观宇宙,观宇宙亦是观心。
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非万象本身也。
康德、柏拉图之思考,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著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无法外借也。
心灵之书乃思想本身,发于人,终于人。
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解析高考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的作文,学生却并不擅长,目前的高考作文,语言表达大多数表现为空疏干瘪、枯燥乏味、呆板僵死、空话套话较多,缺乏活力,更无美感可言。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解析,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解析篇1一首歌,一个回忆。
我一不小心走进了你的回忆,喜欢戴上耳机静静听那首Vae,从此我的世界里再也不能没有你。
——题记。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个音乐的天使。
你展开音乐的翅膀,萦绕在我们的耳旁,抚平我们的忧伤,美好的曾经,自废的约定,夹杂着你的歌声,如樱花飞舞,如落英缤纷。
轻轻聆听,细细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断桥残雪,白堤柳帘;粉色信笺,盛满思念;如果当时,红雨瓢泼;半城烟沙,金戈铁马;有何不可,解冻冰河;灰色头像,坠落升空。
你的音乐充满回忆,眉目当年,流转心间,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全都埋藏在昨天。
你的音乐溢满伤感,人生若之如初见,又何须感伤离别,飞蛾扑火,单人旅途,仿佛都是无奈的选择。
你用音乐眷写青春,你用音乐道出了学生时代最明媚的伤,我们的世界从此有了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你是一位心灵医生。
你本该拿起手术刀救死扶伤,却用音乐为我们疗伤。
你告诉我们,我做我的改变,又何必纠结;你告诉我们,不是穿上情侣装,就可以装情侣;你告诉我们,如果爱,就请深深爱;你告诉我们,我想牵着你的手,逃离这个星球;你告诉我们,一缕青丝,一生珍藏;你告诉我们,一起踏过了几座春秋,领悟了爱不是追逐占有;你告诉我们,玫瑰花的葬礼,埋葬着深深爱着的你;你告诉我们,花开后花又落,轮回也没结果;你告诉我们,缓缓流淌的爱,芳菲不尽;你告诉我们,你的城府有多深,我爱的有多蠢;你告诉我们,惟爱你,你的声音是幸福的动力;你告诉我们……你已经占据了我们半个灵魂,睡觉总会不自觉的听着你的声音,我们的世界需要你。
这世界需要你,因为没有你的世界会降温。
你像夜空中的那轮清澈的庐州月,深深的烙在我们心上,给迷路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喜欢你那迷人的烟花笑,都说烟花易冷,而你却独自灿烂,温暖我们的明天;喜欢听你的雪花谣,像是时光倒流,睡在了妈妈的怀抱,安静的独享这久违的幸福感。
2017年高考全国I卷优秀作文(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河北四、作文(60分)22.(2017·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卷实录】2017年6月11日上午,阅卷组召开了2017高考阅卷全体动员大会。
会议强调指出,全媒体时代,媒体舆论环境特别复杂,每一个人都成了可能的信息员,一个不经意的言论、一件琐事、一段视频或音频、一张图片就可能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群体性事件。
要求全体阅卷人员不得将手机带入阅卷场地,未经省考试院许可,任何人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11日下午,在评卷之前,阅卷组首先选择了11份标杆卷,由专家对阅卷老师进行阅卷培训和试评,让阅卷人员掌握评分标准,保证阅卷尺度的统一。
今年,阅卷老师先是仔细揣摩了11份标杆卷并进入试评,后又临时追加至21篇,因此今年试评时间较往年更长,用时整整两天。
之所以试评时间长达两天,一是为了让阅卷老师熟悉评分标准,熟悉各种类型的作文给分标准。
二是为了公平、公正,希望给考生十年寒窗苦读的成果一个客观真实的分数。
13日上午转入正式评卷。
学科质检组时刻掌控着阅卷老师的阅卷情况,随时调整监控,保证高考作文的阅卷质量。
19目上午12点之前全部阅完,返程。
实录一:“三评加仲裁'机制减少误判我省高考试卷中的作文部分,全部采取“四评”机制,即“三评加仲裁”的评卷流程。
“三评加仲裁”是指,网上评卷系统将隐去考生所有个人信息的答题图片随机分发到两位评卷员的计算机上,评卷员根据评分标准在计算机上对考生的答题给出分数。
2017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解及满分作文选评(新课标卷Ⅲ)【高考真题】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真题解读】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考生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改革之路,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的关系。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表达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写作能力。
题目中有“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两个副标题供考生选择,“我看高考”适用于议论性文体,“我的高考”适用于记叙性文体,考生可根据自己积累的素材和擅长的文体决定取舍。
用最优秀的答卷向祖国人民汇报。
考生拟写的正标题需要与副标题和谐搭配,要和谐就是要有差别,甚至风格对立,这样才能彰显标题风格的多样化。
两个副标题都从“我”,细微笼统,正标题就应该宏观、抽象,或清晰、明了一些。
因此,比喻、引用、化用、对偶、悬念等拟题方式均可用上。
最佳立意构思的方向:1.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2.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3.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4.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5.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6.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满分展评】【标杆】高考,我们向你致敬!——我看高考一考生对于中国的高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就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2017年浙江省高考高分作文赏析2017年浙江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目: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自拟题目。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01.善读心灵之书人生有三本大书:“有字之书”,即最一般意义上的书;“无字之书”,代指生活中的经验;“心灵之书”,则是对生命对世界最本质的追求与省思。
如我所言,三本书各有侧重,但首要的是读好“心灵之书”。
“有字之书”是我们获取知识最主要和直接的来源。
我们出生、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再一起进入学校让心灵得到教化。
诚然,“有字之书”不可或缺,正如赫尔曼-黑塞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所指出的:阅读,特别是经典的阅读,对人学识教养的获得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有字之书”相较于个体总是显得抽离,其中固然有醒世名言,但却难为人所获得。
譬如前些年的“药家鑫案件”及“复旦投毒案”,他们的学识毋庸置疑,但他们却未将其内化为自己真正遵循的准则。
相较于“有字之书”对具体知识技能的侧重,“无字之书”则让人以亲身经历的方式懂得教训,正是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以范雨素为代表的一批皮村文学爱好者便是其中典范,他们大多学历低,但这并不阻挡他们对文学的爱好,他们将亲身经历成文,这现实便是他们取之不竭的灵感来源,“无字之书”以其亲历性与直观性在人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迹。
然而,“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纵然有许多不同,但他们仍有一个巨大的共同点:便是仍桎梏于现实之中。
两者都取决于现实,以现实的方法呈现,但真正重要的东西却是以抽象、以心灵呈现的。
这“心灵之书”,某种程度上可以与哲学等价,即philosophy,爱智之学。
遥想古希腊哲学三子,再回想中国思想大解放的诸子百家,他们生活在书籍与经验都匮乏的千年以前,但却以自己的头脑与心灵产生了多么伟大的思想!柏拉图的“理型论”,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科圣墨子对自然各种规律的洞悉与理解——很难想象他们能在那样的年代达到那样的智慧,反观自己,不过是站在了他人的肩膀上,智慧比之他们不及分毫。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一、全国II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专家点评思路一: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
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
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
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
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思路二: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三、优秀作文欣赏自是花中第一流“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李清照的一句词,也不愧是李清照的词,写出了李清照的独特心性和不俗气质。
何必去寻求和别人一样浮华艳丽的外表,没有脂粉钗裙,我自有我的一番理想和志趣!当别的女子还在闺阁描眉画鬓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在读四书五经了。
高考作文: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评析及教学启示2017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评析尤立增【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指向】高考作文是最能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命题形式,因此受程度最高,影响面最广。
如何在作文命题中体现立德树人考试育人的基本理念,也是试题命制者必须考虑的命题指向。
2017年全国卷作文试题的命题指向可做这样的解读:引导学生站在民族自信的高度正确审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审视民族发展趋势与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成果,以饱含感情色彩和理性思辨的笔触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正视存在问题、坚持发展复兴的民族自信心。
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历史悠久,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富有特色,试题命制者以小见大,引导学生在国际比较的背景下坚定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当下中国,看待外部世界。
站位高,视野大,时代主题,社会发展,这样的题目就是要求考生摒弃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我,形成有社会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的大气。
因此,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思维呆板的考生不易得高分。
这样的命题指向能够有效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简单认识,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国情与改革发展,并将个人理想与时代进步有机结合,从而展现成熟的理想信念、饱满的精神状态与良好的综合素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文题能够全面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这既是对当下僵化教育模式的纠偏,也是对语文命题从改良走向变革的探索,更是为将来高考全方位改革奠基。
【作文材料解读】2017年5月,在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央视持续播发了对在华留学生的采访报道,提问的问题是你眼中的中国,这些留学生分别提到了一带一路大熊猫等词语,命题者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对新闻报道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并且,将留学生的回答概括为中国关键词(全国卷材料也被称为中国关键词材料)。
2017年高考作文题点评孙绍振每年高考作文题一出,总是免不了议论纷纭,许多外行,只是浮光掠影,评头品足,印象而已。
但是,考题是给考生做的,评论的重点应该是第一,是否有利于考生发挥,第二,即使是并不理想的考题,考生也别无选择。
面对不好的考题,如何出奇制胜。
这才是评题的重点。
评题者心目中应该是考生第一。
今年全国作文卷一:选择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这个题目,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最初的感觉也许比较难,十二个关键词罗列,和他们历年来熟悉的二元对立的题型(只有两个关键词)很不一样。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出乎备考预期之外,是不是题目有点刁难?其实,第一,并不难,因为,题目并不要求考生把全部关键词都概括到文章中去,而是,明确说,选择两三个关键词,长于二元对立分析问题的考生,完全可以从十二个关键中,选取两个对立的词语。
例如一带一路和空气污染/食品安全。
一方面是空前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是迫在眉睫的生命的威胁。
发展是为了提高生命的质量,而污染却降低了生命质量。
这里就不但有矛盾可以分析,也有发达国家前车之鉴的思考。
当然,考生也可以选择其它方面的二元对立,例如,传统的京戏和广场舞,最古老的长城和最新潮的移动支付,等等。
在矛盾的展示中不难上升到中国当前最先进的和最古老,最发达和最落伍的两个侧面。
福州市的许多特级教师,不约而同地指出,要在所选的关键词写出“有机联系”。
这是一句空话。
问题在于,所列出的十二个关键词之间,不但没有现成的有机联系,而且连联系都谈不上。
找不到现成的联系,有些考生就可能,选取比较同类的,如美丽乡村,中华美食大熊貓之类的,作诗化的抒情,这当然,并无不可,但是,从表现自己的思想来说,可能并不深刻,从宣传中国现实来说,可能并不全面。
关键在于,许多教师在说着有机联系的时候,并不明确什么叫做有机?简单地说,有机的,就是既是各自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