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流行病学》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某些病症或健康状态在特定时间后发生的频率、分布和相关因素的一门学科,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分支。
近年来,全球卫生挑战的不断出现,如流行性疾病爆发、环境和社会因素引发的疾病负担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等,让临床流行病学越来越重要,而且对于社会公共卫生和医疗保健的未来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和意义:临床流行病学是指在衡量和研究人类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的中间干预和预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人群中某些病症或健康状态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频率、分布和相关因素。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可为医疗保健提供参考信息,帮助医生发现和处理疾病,促进临床实践的发展和进步,同时可以进一步为公共卫生政策和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2.临床流行病学的目标和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目标是研究不同人群中某些病症或健康状态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频率、分布和相关因素,进而探讨病因、预后和治疗效果等问题。
临床流行病学应用广泛,可涵盖疫情控制、药物安全、临床决策、健康科学研究等领域,还可为医疗保健提供参考信息,帮助医生发现和处理疾病,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
3.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临床流行病学主要采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并结合临床科学知识,探讨不同人群中某些病症或健康状态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频率、分布和相关因素。
统计学方法用于描述人群数据,在进行各种比较和检验中,分析危险因素、病因、预后和治疗效果;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方法用于研究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如交叉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和随机化对照试验等。
4.临床流行病学的展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高,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将继续发展,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组学、环境科学等领域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同时也需要注意加强国际合作,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共享研究成果,加速知识发展和应用,探索新的疾病监测、预防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流行病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第一章绪论一.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临床流行病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临床医学领域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是采用近代流行病学、生物统计学、临床经济学及医学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临床医学问题(病因、诊断、治疗、预后等)的一门方法学。
二. 临床流行病学的学科发展和现状1. 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的建立和发展1938年美国耶鲁大学John Paul 教授临床流行病学70年代末-80年代初现代临床流行病学1982年国际临床流行病学网络( international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INCLEN) –培养高级临床流行病学人才INCLEN的第一期项目: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建立了5个国际临床流行病学资源和培训中心(clinical epidemiology resource and training center, CERTC); 在22个国家建立了临床流行病学单位(clinical epidemiology unit, CUT);出版发行<<临床流行病学杂志>>;每年召开一次国际学术会议.INCLEN的第二期项目:(90年代初至今)宗旨: 在最可靠的临床依据和有效使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 促进临床医学实践, 从而改善人民健康.2. 我国临床流行病学的建立和发展1980年, 在Rockefeller基金会资助下,有4位专家在英国接受了临床流行病学培训;1983年, 13所部属院校接受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即临床研究的设计、测量与评价(Desig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n clinical research, DME)培训项目在上海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和广州中医学院建立了3个国家级DME培训中心1989年,首届临床流行病学/DME学术会议,中国临床流行病学网(China clinical epidemiology network, CHINACLEN)1993年,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学会成立1997年,协和医科大学、湖南医科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成为INCLEN phase II的CEU 2006年6月,第九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上海)2008年6月,第十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2010年7月,第十一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烟台)2012年11月,第十二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2006年6月,第九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上海)2008年6月,第十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2010年7月,第十一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烟台)2012年11月,第十二次全国临床流行病学学术会议(北京)三. 临床流行病学的特点1. 多学科相结合的特点2. 研究对象群体的特点3. 方法学的特点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关系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是临床医学的基础课临床流行病学和传统流行病学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分支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研究的关系—研究临床医学的方法学四.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探讨病因及危险因素;疾病诊断研究与评价;疗效分析与评价;疾病预后的研究与评价;临床决策分析;临床经济学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循证医学.五. 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设计、测量与评价(DME)(一)设计(Design)包括的内容:确定科研目的和假设; 确定研究设计方案; 确定研究因素;确定研究对象; 确定效应指标; 确定资料分析方法;研究预期结果;经费预算; 质量控制.(二)测量(Measurement )用定量的方法来衡量和比较各种临床现象包括:•测量指标的选择测量方法的选择测量数据的质量控制(三)评价(Evaluation) 评价内容包括:1有效性研究结果的真实性(validity)、可靠性(reliability)、实用性(applicability)2经济学效率(economic efficiency)评价方法:不同的研究内容按照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六.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1)描述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监测; 生态学研究(2)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队列研究2实验法实验流行病学现场试验; 临床试验3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数学模型; 方法论七. 临床流行病学的任务•研究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的疾病•培训高质量的医学人才•促进循证医学发展,提高临床医疗质量第二章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第一节临床科研选题与立题的原则和方法一. 如何确定临床研究的重点1. 明确研究目的,成立研究重点设定的专家小组临床科研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科学研究,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 改善预后和探讨疾病病因的宏观研究.国家863 / 973计划, “十五”攻关,“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2. 分析健康状况•疾病别死因分析•疾病负担分析•对卫生服务系统的分析•对医学研究系统状况的分析3. 确定重点研究领域二. 选择与确定临床科研课题1. 选择科研课题前要清楚回答的问题:•研究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前人做的如何?•有什么成果或问题? (国内外)•你打算怎样进行研究?•创新性与可行性?•能否达到预期假设的目的?•研究结果的价值有多大?•成果推广的范围和程度?2. 选题和立题的步骤:第一步: 对拟研究的重点疾病的有关病因与发病因素是否清楚?第二步: 对拟研究的疾病有关早期的正确诊断是否满意?第三步: 是否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第四步: 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是否清楚?三. 立题研究的重要条件1. 充分地掌握研究课题的最新、最佳信息2. 研究的问题要明确具体3. 研究的设计方案和方法要科学可行4. 干预措施应有科学性和创新性5. 要考虑研究对象的来源和数量要求6. 研究的可行性报告7. 要预测研究的效果和效益8. 伦理问题9. 经济支持四. 立题研究的评价标准1. 研究的课题是否属于国家或地区确定的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问题?2. 研究课题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否确切?3. 是否掌握了研究课题所涉及的最新研究信息?4. 研究课题是否具有创新性?5. 研究课题执行时的可行性如何?6. 预期效果的估价7. 医德如何?课题的来源:1. 国家级课题•国家医学科技攻关项目•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2. 部、省级科研课题基金•卫生部医学科研基金•青年科学基金•省科委、卫生厅科研课题基金3. 委托课题4. 自选课题第二节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和方法•随机化原则对照原则盲法原则重复原则一、随机化原则随机化(randomization )是临床科研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原则之一, 能最有效地控制误差.1. 随机化的形式: 随机抽样(random sampling);随机分组(random allocation)2. 随机化方法: 简单随机、系统随机、分层随机、整群随机二. 对照原则1. 设立对照组的意义:•通过对照去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科学地评价药物疗效或措施效果•确定治疗的毒副反应的正确方法2. 对照的类型(1)按照对照的选择方法分:同期随机对照(concurrent randomized control)非随机同期对照( non-randomized concurrent control)(2) 按照对照的性质分:•有效对照(标准对照) (standard control)•安慰剂对照(placebo control)•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3) 按照研究设计类型分:•自身对照(self control)•历史性对照(historical control)•交叉设计对照(cross-over design control)三. 盲法原则研究对象、试验执行者和资料分析者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都不知晓实验分组和接受处理措施情况。
《临床流行病学》复习资料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 ),通过周密设计、准确的测量,对临床的诊断方法、治疗效果及其预后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门学科。
Clinical Epidemi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ogical and quantitative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epidemiology to problems (diagnostic, prognostic,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encountered in the clinical delivery of care to individual patients. The population aspect of epidemiology is present because these individual patients are members of conceptual populations.,rate ratio)。
比值>1表示危险效应(因素),比0~attributable risk percent,AR%。
是患者渴望取悦于他们的医师,使医师感到其治疗活动是成功的,是患者的一种心理、生理效应,对治疗效果将会产生正向效应(positive effect)。
当然,有时会因厌恶某医生或不信任某医生而产生效果的负向效应(negative5%的人,即使不治疗,经过一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两者由于主观因素造成的信息偏倚对临床试验结果的影响,这是此法的优点。
缺点实施、分析和解释的各个阶段由于设计的不合理,使研究的结果与事物的真实结果之间产生差异,出现的系统误(发病、死亡)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联系及联系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risk factor)或),而把导致疾病发病概率降低的暴露称为保护因素),所以暴露既可以是致病因素也可是保护因素。
临床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传播和分布规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而临床流行病学则是将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临床流行病学的概念、应用和挑战。
1. 概念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理论与方法。
它的目标是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传播和影响因素,以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
2.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疾病预防和控制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临床流行病学可以提供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策略和建议。
例如,针对某一地区流行的传染病,临床流行病学可以确定感染源和传播途径,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加强卫生教育、推行疫苗接种等。
2.2 临床决策支持临床流行病学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科学依据,辅助临床决策。
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临床流行病学可以帮助医师制定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2.3 药物安全性评价临床流行病学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观察大规模人群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流行病学可以检测药物的潜在风险和不良事件,提供科学依据,以支持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监管。
2.4 健康政策制定临床流行病学可以为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人群中的健康问题和需求,临床流行病学可以识别并量化疾病的健康负担,帮助制定合理的健康政策和资源分配。
3. 挑战临床流行病学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3.1 数据收集和分析临床流行病学需要大规模的数据来支持研究,但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一项复杂且耗时的工作。
研究者需要收集临床数据、流行病学数据和患者相关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解释。
3.2 研究设计和伦理问题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样本选择、研究时程和结果评价等。
同时,研究中涉及到人体和个人隐私的信息,需要严格遵守研究伦理和法律法规。
临床流行病学临床流行病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人群中的疾病的发生、分布和控制。
通过对患者的病例、病史、临床表现等进行全面观察和分析,临床流行病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预防措施以及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本文将从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临床流行病学是结合临床和流行病学的交叉学科,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病例和人群中的数据,揭示疾病的发生规律,并提供干预和预防的策略。
它的主要目标是研究疾病的原因、发病率、病因学、传播途径等,以便制定各种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二、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 病例对照研究法病例对照研究法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病例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找出与某种疾病发生相关的因素。
病例组即患病者群体,对照组即与病例组具有相似特征但未患病的群体。
通过对两组人群的比较,可以找出与疾病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2. 纵向研究法纵向研究法是一种通过追踪研究对象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来观察其疾病进展和影响因素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自然进展情况,为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并帮助医生判断治疗效果以及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
3. 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是通过对人群进行一次性的调查和观察,收集相关数据,从而了解某种疾病在特定时间点的发病率、流行趋势等信息。
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数据,能够提供与疾病相关的重要信息,对揭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分布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三、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1. 预防控制策略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流行病学数据,可以确定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如加强健康教育、推广疫苗接种、控制病媒生物等,从而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速度。
2. 疾病监测和预警临床流行病学通过收集和分析疾病的流行趋势和传播途径,可以及时发现疾病的暴发和流行趋势,提出预警,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023临床医学临床流行病学ppt•临床流行病学简介•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目录•临床流行病学的前景•结论01临床流行病学简介临床流行病学是一种研究方法学,主要运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医学实践,研究临床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预防控制和健康促进等问题。
临床流行病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方法的综合性等特点。
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特点临床流行病学的发展历程01临床流行病学起源于20世纪中叶,当时由于抗生素和疫苗等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需要更加准确和科学的方法来评估这些技术的效果。
02临床流行病学在20世纪70年代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放在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方面。
03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领域已经拓展到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环境医学等多个领域。
1临床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与联系23与临床医学不同,临床流行病学主要关注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而临床医学主要关注个体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与流行病学不同,临床流行病学更加注重医学实践中的应用,而流行病学则更加注重病因和疾病传播机制的研究。
与卫生统计学不同,临床流行病学更加注重临床实践中的问题,而卫生统计学更加注重方法学的研究和数据的统计分析。
02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1 2 3收集疾病在特定时间点的资料,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
横断面调查以病例和对照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以队列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暴露于某因素分组,前瞻性地观察疾病的发生和结局。
队列研究03实验性研究通过随机分组和干预措施,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01描述性研究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和特征。
02分析性研究探讨疾病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比较不同组别的率,评估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率的比较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风险评估和预测通过计算相关系数等指标,评估因素与疾病之间的相关性。
临床流行病学概述临床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流行和传播方式的学科,旨在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它结合统计学、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知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来揭示疾病的风险因素、传播路径和防治措施。
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可以为公共卫生工作和临床诊治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首先是疾病的发生与分布。
通过调查研究人群中疾病的发生情况和分布特点,可以揭示疾病的病因,明确可能的危险因素,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此外,研究人群中不同群体和地区之间疾病发生的差异,可以发现人群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和疾病的传染途径。
其次是疾病的流行趋势。
通过对疾病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疾病的流行规律和趋势。
这对于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是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帮助确定不同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鉴别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
此外,还可以探索疾病的发展过程,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最后是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通过深入研究疾病的传播途径和传播规律,临床流行病学可以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这包括个体层面的控制措施,如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群体层面的控制措施,如疫苗接种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以及社会层面的控制措施,如社区卫生教育和健康宣传。
总之,临床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流行和传播方式的学科,通过大规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揭示疾病的风险因素、传播路径和防治措施。
它对于疾病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提高公共卫生工作和临床诊治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卫生意识的提高,临床流行病学的应用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推广。
《临床流行病学》简介
临床流行病学的原理与方法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的应用,是将临床医学从对患者个体的诊治,扩大到群体特性的研究,从临床医学和流行病学的角度,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预后等临床规律的一门临床基础学科。
主要涉及疾病的诊断健康状态的测量、临床试验的设计、临床试验结果的观测与效果评价等内容。
它是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目前,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如同济医科大学、华西医科大学等都为研究生开设这门课程,很受研究生欢迎,选修率极高。
我们预防医学教研室在进行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他们非常需要有关流行病学的知识来指导临床研究和实践,为了促进和完善我院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我们拟开设《临床流行病学》这门课程,由吴中亮教授、吕嘉春讲师(博士生)讲授,内容包括16个专题、4个实验,记为2个学分,共60学时。
请科研处、研究生处予以审核、支持。
预防医学教研室1999年6月15日
附:课程内容
1.概论 2.疾病筛检与诊断试验 3.正常与异常
4.临床病因学研究方法
5.随机临床试验及其评价
6.生成质量的测量与评价
7.临床观测一致性评价
8.等效性检验
9.临床依从性
10.临床随访资料的分析方法11.临床决策与效益分析12.医院内感染及其防治13.肿瘤的临床流行病学14.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15.传染病的流行病学16.临床研究的科学设计17.临床研究的论文撰写
实验内容:
1.筛检试验的评价
2.临床观测终点的测量
3.生存率分析
4.流行病学电脑;软件EPI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