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凡卡》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08 KB
- 文档页数:7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语文凡卡《凡卡》是一篇精读课文。
六年级语文教师在进展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到该文章较长,共有21个自然段,课文是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旧俄时代穷苦孩子的悲惨命运。
WTT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5课《凡卡》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及极度痛苦的内心世界。
2、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理解插叙的运用,体会比照、反衬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2、体会结尾中“梦”的含义。
教学准备:1、作者的相关资料。
2、课前学生预习课文及查阅资料理解写作背景。
课时安排: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凡卡》的作者是世界文学天才------契诃夫,(指名读、正音)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自由读介绍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能不能把这些词语读正确。
指导摩平的读音解释楦头的作用师:利用工具书、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和理解词义是很好的预习习惯。
师:这篇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谁能用简短的词语来概括?生:写信师:除了写信,还有其他内容吗?生:回忆师:在表达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插入另一个与中心事件有关的情节的表达方式,叫插叙。
在这一课里,在写信的过程中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回忆这一局部的描写就是插叙。
哪几个自然段是回忆内容,快速用用三角符号标出来。
(4、5、6、13、14)师:还写了什么?生:写信前的准备和写完信的寄信。
(师相机板书:准备写信---写信----回忆----寄信)师:这篇文章虽然很长,但我们用简短的语言就理清了文章内容,这就是概括。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1、感悟悲惨师:凡卡之所以给爷爷写信,是因为什么呢?生:因为老板、老板娘经常打他,对他很凶狠。
六年级语文下册《凡卡》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主人公凡卡的生活状况。
学习课文中描写环境、表现人物心情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学会通过描写环境、人物心情来表现文章主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主人公凡卡的悲惨命运,培养同情心。
感受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主人公凡卡的生活状况。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描写环境、表现人物心情的句子。
通过描写环境、人物心情来表现文章主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凡卡生活的环境,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
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情。
学生根据自读感受,找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并做好标记。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认为重要的词句,以及这些词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情,分析其作用。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心情。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描写环境、人物心情来表现文章主题的方法。
5.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尝试自己描写一个环境,表现一个人物的心情。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学生根据所学,完成一篇关于《凡卡》的读后感。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签字确认。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课堂讲解、课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学会了通过描写环境、人物心情来表现文章主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凡卡的悲惨命运,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同时,教师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试题、试卷
15 《凡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
2.学习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体会思想感情。
3.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遭遇,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热爱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而九岁的凡卡却被爷爷送到城里做鞋匠学徒。
凡卡的学徒生活怎么样?今天一起去看看吧。
二、检测预习,确定目标
三、探究释疑,合作交流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把凡卡信中的内容找出来,做上记号,有感情的读一读,思考;:凡卡的学徒生活是怎样的?
3.回忆中不快乐的生活在凡卡的眼里是那样快乐和幸福,这说明了什么?
4.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课文以梦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5.想想本文与前文的表达上有何不同?
四、个人自读感悟。
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随机补充、点拨
学完本节课你收获了那些?还有什么疑惑?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试题、试卷 1。
第十五课《凡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教学难点】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契诃夫的资料2.多媒体课件3.《凡卡》课文朗读音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 课件出示作者的图片和简介。
师小结:契诃夫:世界著名童话作家,被尊称为“现代童话之父”。
他出生与丹麦中部的小城市欧登塞。
因家境贫寒,幼年未进过正规学校,但他刻苦学习,终于从文盲变成了作家。
安徒生立足于现实生活,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创作了168篇童话故事。
师指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契诃夫的资料。
2.认识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图片和背景。
师小结:《凡卡》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
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俄国沙皇统治时期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写作背景,初步体会凡卡的感受。
3.板书课题《凡卡》二、初读感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要求:(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2)标注自然段落。
(3)找出本课的多音字。
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生锈摩平揉皱玛卡蘸墨水毒打撇嘴抽噎搓烟叶匣子喳喳响吭声安娜伊人打搅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凡卡》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凡卡》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凡卡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
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
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
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
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
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凡卡》教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教案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凡卡》教案,谢谢阅读。
更多相关教案请点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凡卡》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写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来写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中梦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快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和写法有个大致的了解,理清课文准备写信──写信──寄信这一线索。
2、引导学生想象凡卡来做学徒,曾经有什么指望?然后采取自读和讨论的方式,弄清凡卡过着怎样的学徒生活,设身处地地体验凡卡内心难以忍受的痛苦。
最后,把信的全部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知道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二、教学重点1.学习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2.体会凡卡的悲惨遭遇并受到思想教育。
三、教学难点体会插叙部分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幻灯片五、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要点1.介绍作家及写作背景。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步自学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4.读议第一段,人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他当时的内心活动。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运用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联想来了解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学习凡卡写信和写信后的内容,体会凡卡命运的悲惨,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任务上节课同学们初步自学了这篇课文,按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理清了文章的层次,并从凡卡写信前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出他当时的心情是十分害怕的。
《凡卡》教案15篇《凡卡》教案1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__层次,初步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学习重点、难点: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__层次,初步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1、激情导入:2、简介作者和作品,导入新课:《凡卡》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
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在父亲的杂货店里,亲眼目睹了父亲对小学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学徒的命运。
凡卡就是这些可怜的小学徒中的一员。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凡卡的学徒生活,看看那个时代的农村儿童的生活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自由阅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并画文中的词语想办法理解,__的体裁是同桌相互读: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2、理清__层次,给每部分加小标题:()自然段:()自然段:()自然段:3、快速浏览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事,反映了揭露了表达了作者。
4.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写信过程中的回忆内容,用波浪线画出文中信的内容,把信的内容连起来好好地读一读,思考:凡卡的学徒生活是的。
三、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2.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凡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小说《凡卡》的背景,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说的基本技巧,深入分析凡卡的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凡卡的内心情感,树立珍惜生活、感恩生活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全面梳理《凡卡》的故事情节,分析凡卡的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契诃夫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契诃夫的生平和《凡卡》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凡卡》的朗读录音,展示与情节相关的插图和背景资料。
3.分析: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凡卡》进行深入分析:(1)凡卡的命运及其社会根源(2)小说中的对比和暗示手法的运用(3)主人公凡卡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4.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思考,如何理解凡卡的命运以及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对当今时代的启示。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像和声音等多种手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情况。
2.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分析凡卡的命运产生的原因、阐述作者契诃夫的创作风格等。
3.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鼓励学生积极反思和改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书籍、杂志、文献等资料: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文章等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凡卡》及相关主题。
2.工具:提供电子辞书、翻译软件等学习工具,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
七、结论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凡卡》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分析凡卡的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凡卡》教学教案优秀6篇凡卡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15个生字,认识“蘸、戳、醺”4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信的内容(重点是第八、十、十五自然段)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
教学难点:初步领悟文中所采用的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课时内容安排:第一课时: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信的'内容,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自主体验探究,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惨和内心的痛苦,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学习凡卡回忆往事的内容及作者叙述的内容,进一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及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由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外国的穷孩子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黑暗的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催人泪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作品——《凡卡》。
简介写作背景。
这是100多年前俄国著名的作家契诃夫写的。
当时由于沙皇政府的残酷统治,社会非常黑暗,无数破了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深受老板的剥削压迫,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文中的主人公凡卡就是被爷爷送到城里一家鞋铺当学徒的童工。
那么小凡卡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课前已做好了充分预习,接下来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简介写作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一开始就奠定了情感基调,为课文学习作好了铺垫。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纠正读音。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突出了对预习能力的培养,而良好的预习方法的掌握是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
15凡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凡卡一、教学目标:1、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叙述、信、回忆穿插来写、苦乐对比的表达效果,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的苦难生活,通过凡卡的神态、动作、联想,了解凡卡的内心世界。
难点: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交叉在一起,同时交替使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这种复杂的穿插和变化人称的写法是学习上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搜集起契诃夫的资料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创景激趣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
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板书课题)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1、按要求自读课文。
(1)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文中出现的人名及人物的身份。
(3)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
(3(8(10(11(12(15自然段)(4)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感受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1、快速默读课文,从凡卡的信里找出哪些段落是写他的学徒生活的。
(8(11(15自然段)2、轻声读第8(15自然段,说一说凡卡在老板家里受到哪些虐待,画一画有关的词句。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1)挨打:结合挨打时的动作--“揪、拖、揍、戳”;工具--老板“拿皮带”“拿楦头”老板娘“捞起青鱼”;程度--“昏倒”,来体会他们对9岁的小凡卡肆意随便地殴打,毫无人性地对待。
六年级下册语文《凡卡》教案三篇篇一【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关注人物的命运,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从而激起学生对不合理社会制度的痛恨,对今天幸福生活的珍惜。
2.有感情朗读课文,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结尾“梦”的含义。
【学习重点】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体会他极度痛苦的心情。
体会结尾句子的含义。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直奔主题,复习导入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凡卡》,请大家打开课本73页。
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过渡:凡卡的这封信写了什么内容?请把信的内容找出来,读一读,看看这封信写了什么?二、走进文本,诵读感悟1、出示阅读提纲:把信的内容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这封信写了什么?找出你感触最深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学生汇报学习体会,相机出示句子。
(重点学习第八自然)过渡:读了信之后,如果让你挑一些词来形容凡卡在老板家过的生活,你会挑一个什么词?[板书:悲惨]3、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出示第八自然段相关内容)(1)指名读。
(2)读后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4、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断,看看有哪些语句触动了你?交流交流你的感受(学生汇报感受,相机出示句子)句子一: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
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
(1)引导学生抓住“揪”、“拖”、“揍”“捞”“戳”等词体现老板的狠毒。
(2)凡卡到底犯了什么错,要受到这样的毒打呀?(3)创设情景,练习朗读像这样的毒打,凡卡肯定不止一次,听,我们仿佛听到凡卡在向我们诉说。
师引读:有一天,我在想爷爷的时候,想得入神了,老板有一天,我在洗碗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老板有一天,我在干活的时候,太累了,坐了一会儿,老板(4)此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凡卡?(5)凡卡才九岁,就受到这样的毒打,多么悲惨。
15 凡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15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昏暗、眯缝、耸肩、一缕、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冻僵、逗笑、窜过、逮住、孤儿、打搅、甜蜜、暖炕、耷拉、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学习生字词,整体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我们刚刚读过安徒生的著名童话,今天再来读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是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写的《凡卡》。
这篇小说写于1886年,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无数破产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
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经常受他父亲的虐待。
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俄国沙皇统治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板书课题)2.我们怎样才能读进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学生自由说,如有感情朗读,联系实际进行联想,质疑思考讨论等等)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按要求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A.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B.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C.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4)将凡卡写信的段落标记出来。
(3、8、10、11、12、15自然段)(5)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凡卡。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读准人名,并明确人物的身份。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5课《凡卡》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
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
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
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
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
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
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
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
爷爷是个穷苦人,在
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
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
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
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
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
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
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
第2段:从“亲
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
(五)作业。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
到爷爷身边。
)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
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
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
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
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
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
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
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
”“简直没有”是什么
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
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
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
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
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