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智慧学习总复习》[苏版]参考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历史《智慧学习总复习》[苏版]参考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历史《智慧学习总复习》[苏版]参考答案及解析
九年级历史《智慧学习总复习》[苏版]参考答案及解析

智慧学习初中学科单元试卷

历史九年级总复习

参考答案

试卷一(七年级上册第1~9课)

一、1. A 2. B 3. D 4. C 5. C 6. C7. A8. D9. C10. C11. B12. B13. A

14. B

15. A16. C17. D18. C19. B20. D

二、21. A22. B23. B24. B25. B26. B

三、27. 禅让制分封制28. 黄帝齐桓公29. 兼爱、非攻韩非

四、30. (1)①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1分)能制造(使用)工具(使用天然火等);(1分)②李冰;(1分)③儒家学派;(1分)提出“仁”的学说;(1分)(2)认识:中国文化遗产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具有独特魅力等);(1分) 建议:加大宣传力度;(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1. (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1分)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1分) (2)事件:商鞅变法(1分)措施: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1分)(3)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 (1分)(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1分)

32.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1分)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1分)(2)举办太学,(1分)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1分)(3)孔子的教育影响深远(1分)(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的继承(1分)

试卷二(七年级上册第10~22课)

一、1. D 2. D 3. C 4. B 5. B 6. C7. C8. A9. C10. C11. C12. A13. B

14. B

15. A16. A17. D18. B19. C20. B

二、21. B22. A23. B24. B25. A26. B

三、27. 长平之战巨鹿之战28. 大一统儒家29. 夏朝秦朝

四、30. (1)商鞅变法(1分) 丞相(1分)(2)统一文字,统一货币(2分)(3)大胆创新(1分)

(4)要关注民生、勤俭(1分)

31. (1)人物:秦始皇(嬴政)(1分)制度:郡县制(1分)(2)地区:新疆(1分)机构:西域都护(1分)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或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3)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1分)

32. (1)孔子,仁(2分)(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3)反对、否定或批判(1分)民主与科学(1分)(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的继承)(1分)

试卷三(七年级上册综合练习)

一、1. B 2. A 3. D 4. B 5. A 6. A7. B8. D9. B10. A11. B12. A13. D

14. D15. D16. B17. C18. B19. A20. D

二、21. B22. B23. B24. A25. B26. B

三、27. 干栏式半地穴28. 百家争鸣大一统29. 贾思勰水经注

四、30. (1)“秦皇”指秦始皇或嬴政;(1分)“汉武”指汉武帝或刘彻(1分)(2)郡县制。(1分)(3)“秦皇”:焚书坑儒;“汉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4)颁布“推恩令”(或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1分)

31. (1)统一度量衡(1分)统一货币、统一文字(2分)(2)奖励耕战(1分)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1分)(3)法家(1分)

32. (1)仁(1分)仁政(1分)(2)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兴办太学(1分)(3)儒家思想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思想文化互相撞击、互相融合,对其政治、经济、文化乃至风俗习惯、社会风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1分)儒家思想应进一步弘扬传统

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1分)

试卷四(七年级下册第1~10课)

一、1. D 2. B 3. A 4. C 5. D 6. C7. B8. B9. B10. D11. D12. D13. C

14. A

15. C16. C17. A18. D19. B20. B

二、21. B22. B23. A24. A25. B26. B

三、27. 赵州桥莫高窟28. 李白杜甫29. 辽、西夏

四、30. (1)重视人民的力量(1分)贞观之治(1分)(2)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任选一个1分)(3)科举制度(1分)(4)开明的民族政策(1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1分)

31. (1)曲辕犁(1分)筒车(1分)(2)苏州(1分)占城稻(1分)(3)经济重心南移(1分)南宋(1分)

32. (1)①张骞出使西域(1分)(2)玄奘西游(1分)(3)市舶司(1分)广州、泉州(1分)(4)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意思相近亦可)(1分)

试卷五(七年级下册第12~22课)

一、1. A 2. D 3. B 4. C 5. C 6. A7. D8. D9. C10. D11. C12. C13. A

14. D

15. A16. D17. B18. C19. C20. D

二、21. B22. B23. A24. B25. A26. B

三、27. 公无前221行省28. 唐朝宋元29. 张骞郑和

四、30. (1)行省制(1分)(2)西域都护(1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1分)(3)设置驻藏大臣(1分)《尼布楚条约》(1分)(4)民族团结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1分)

31. (1)秦始皇(1分)郡县制度(1分)(2)明朝(1分);郑和(1分)(3)闭关锁国政策(1分);广州(1分)

32. (1)变化: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或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任选一点得1分)。弊端:束缚了思想,扼杀了人才。(1分)(2)清朝实行“文字狱”(1分);通过加强思想控制来强化君主专制(1分)(3)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分);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1分)

试卷六(七年级下册综合练习)

一、1. D 2. C 3. D 4. D 5. C 6. C7. A8. D9. B10. B11. B12. C13. D

14. B

15. C16. A17. B18. B19. B20. D

二、21. A22. A23. B24. B25. A26. B

三、27. 隋炀帝武则天28. 阿保机阿骨打29. 元朝清朝

四、30. (1)隋朝;(1分)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做官);竞争公平性、客观性;对读书人有激励作用;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1分)(任答一项即可)(2)职能:管理行省内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1分)(任答一项即可)(3)闭关锁国政策;(1分)评价:一方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1分)另一方面,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不能适时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等。(1分)

31. (1)秦朝(1分)小篆(后来推广隶书)(1分)(2)隋朝(1分)(3)元朝(1分)宣政院(1分) (4)巩固国家统一、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1分)

32. (1)赵匡胤。(1分)女真。(1分)从民族政权并立到完成统一。(1分)(2)经济重心南移(1分)(3)回族。(1分)(4)活字印刷术,指南针。(1分)

试卷七(八年级上册第1~9课)

一、1. A 2. C 3. A 4. B 5. B 6. C7. C8. B9. D10. D11. A12. C13. A

14. A

15. B16. C17. B18. D19. B20. B

二、21. B22. A23. B24. B25. B26. B

三、27. 1840左宗棠28. 第二次鸦片八国联军29. 强学会民报

四、30. (1)不同意。理由: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2分)(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4)落后就要挨打,振兴中华等(1分)

31. (1)鸦片战争;洋务运动。(2分)(2)日本:受到西方列强侵略后实行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1分)中国:没有及时变革,妄自尊大,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分)(3)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等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每点1分,任答两点得2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32. (1)洋务运动(1分)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分)(2)因为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国家强大。(1分)(3)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1分)(4)新文化运动。(1分)(5)从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分)

试卷八(八年级上册第10~18课)

一、1. A 2. D 3. A 4. B 5. C 6. B7. C8. A9. D10. C11. A12. D13. C

14. B

15. C16. A17. C18. C19. C20. D

二、21. B22. B23. A24. B25. A26. B

三、27.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28. 南昌起义会宁29. 杨靖宇李宗仁

四、30. (1)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2分)(2)工人阶级(无产阶级);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3)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1分)(4)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分)

31. (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2分)(2)抗日战争胜利;欺骗人民,为打内战赢得时间(2分) (3)前一封电报,造成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1分)后一封电报,使国共两党举行了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1分)

32. (1)A:南昌起义(1分)B:井冈山会师(1分)(2)第二次国共合作(1分)百团大战(1分)(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分)辽沈战役(1分)

试卷九(八年级上册综合练习)

一、1. A 2. A 3. B 4. B 5. C 6. C7. A8. B9. D10. A11. C12. A13. A

14. B15. D16. D17. A18. D19. C20. C

二、21. B22. B23. B24. A25. B26. B

三、27. 1840左宗棠28. 邓世昌公车上书29. 延安中原

四、30. (1)洋务运动;(1分)京师同文馆。(1分)(2)民主、科学。(不按先后顺序答也可给分)(2分)(3)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分)建设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分)

31. (1)鸦片战争。(1分)(2)洋务运动;(1分)西方政治制度。(1分)(3)孙中山(1分);民族主义、民生主义。(1分)(4)民族解放、国家独立是基础(或前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保障;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的腾飞是目标。(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分)

32. (1)北伐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1分)(2)

合作原因: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1分)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分)(3)百团大战(1分);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或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任选一点得1分)(4)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任选一点得1分)

试卷十(八年级下册第1~7课)

一、1. A 2. C 3. A 4. D 5. D 6. A7. A8. B9. A10. A11. C12. A13. A

14. D15. B16. D17. C18. B19. A20. D

二、21. B22. B23. A24. B25. B26. A

三、27. 五四运动三大改造的完成28. 辛亥革命土地改革29. 人民公社化邓稼先

四、30. (1)抗美援朝;土地改革(2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分)

31. (1)土地改革。(1分)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分,回答一点即可)(2)优先发展重工业;(1分)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华北和西北也建成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沿海地区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任选两点得2分)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分)

32. (1)封建土地制度(或者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1分)平均地权(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4)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调动农民积极性等。(符合题意即可)(1分)

试卷十一(八年级下册第8~13课)

一、1. D 2. C 3. C 4. D 5. D 6. A7. B8. A9. D10. B11. B12. B13. B

14. C

15. B16. D17. A18. B19. D20. B

二、21. B22. A23. B24. B25. B26. A

三、27. 凤阳深圳28. 邓小平周恩来29. 19971999

四、30. (1)分封制(1分)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1分)(2)元朝;(1分)(3)伊犁将军;(1分)民族区域自治;(1分)“一国两制” (1分)

31. (1)三民主义(1分)辛亥革命(1分)(2)新中国的成立(1分)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1分)(3)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分)

(4)①杰出人物可以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②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是国家发展的前提。

③政策的制定、改革要遵循客观规律和本国国情,要与时俱进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32. (1)五四运动(1分)(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3)一国两制(1分)(4)亚太经合组织会议(APEC会议)(1分)(5)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领导人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和独特的外交艺术等。(任答两点给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试卷十二(八年级下册综合练习)

一、1. B 2. A 3. C 4. B 5. D 6. C7. B8. B9. D10. D11. D12. D13. B

14. C

15. D16. C17. B18. D19. D20. B

二、21. B22. A23. B24. A25. B26. B

三、27. 西藏联合国28. 凤阳深圳29. 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

四、30. (1)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共2分)(2)“自强”指:洋务运动;“变法”指: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或百日维新);“革命”指:辛亥革命(答对三项得2分,一项或二项得1分)(3)时间:1921年(1921年7月或1921年7月23日)(1分);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分)

31. (1)最高利益:实现国家工业化;(1分)规划:五年计划。(1分)(2)问题: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1分)(3)兴奋的原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1分)前后重心:前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后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4)以经济建设中心;遵循经济规律;坚持改革开放(言之有理即可。)(1分)

32. (1)有利条件:借鉴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意思相近即可,1分)特点:后来居上;注重创建新制度;改革成效最明显。(也可以概括为: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最成功)(须依据材料分析,1分)(2)戊戌变法(1分);改革政治制度(或政治体制)(1分)(3)对外开放(或改革开放)、科教兴国(1分)因素:对先进文化的态度;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时机、国情、体制、政策等。(1分)

试卷十三(九年级上册第10~14课)

一、1. B 2. A 3. B 4. C 5. C 6. A7. D8. A9. D10. B11. A12. B13. D

14. A

15. C16. D17. C18. A19. C20. B

二、21. A22. A23. A24. B25. B26. A

三、27. 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28. 罗伯斯庇尔;华盛顿29. 查理一世;大机器生产

四、30. (1)英国:君主立宪制(1分);美国:联邦制(1分)。(2)拿破仑(1分);《法典》(1分)。(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分);“文化大革命”(1分)。

31.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或“工业革命”)(说明:不分顺序)(各1分,共2分)(2)领导人:华盛顿;(1分)显著区别:宣布独立,摆脱殖民统治。(说明:意思相近即可)(1分)(3)原因:封建制度(或“封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意义:①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②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③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说明:答对其中一点即可)(1分)

32. (1)文艺复兴(1分);英国君主立宪制(1分)(2)美国:英国殖民统治(1分)(3)英国《权利法案》(1分);法国《人权宣言》(1分)(4)英国工业革命(1分)

试卷十四(九年级上册第17~23课)

一、1. A 2. D 3. B 4. C 5. A 6. B7. A8. C9. C10. D11. D12. B13. D

14. C

15. B16. B17. B18. A19. B20. A

二、21. B22. A23. B24. B25. A26. B

三、27. 宪章运动;共产党宣言28. 明治维新;美国南北战争29. 英雄交响曲;向日葵

四、30. (1)孔子(1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3)文艺复兴(1分); 推动了欧洲

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1分)(4)马克思主义思想(1分); 巴黎公社(1分)

31. (1)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宜言》(或废除了蓄奴各州的黑奴制度) (1分)(2)废除农奴制改革或1861年改革(1分)(3)明治维新;(1分); 废藩置县(1分)(4)坚持改革开放,善于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维护国家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对西方文明不能生搬硬套,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民族团结等(任答两点给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2. (1)特点:学校种类较多;(1分)以学习外文和外国科学技术为主。(1分)直接目的: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1分)(2)成效:效法西方国家建立了近代学校体系。(1分)前提:推翻了幕府统治,建立了新政权。(1分)(3)向西方学习;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任答一点,1分)

试卷十五(九年级上册综合练习)

一、1. B 2. D 3. B 4. D 5. C 6. A7. B8. C9. B10. B11. B12. B13. C

14. C

15. D16. B17. C18. B19. A20. C

二、21. A22. B23. A24. B25. B26. B

三、27. 萨拉托加战役;凡尔登战役28. 华盛顿;但丁29. 法典;权利法案。

四、30. (1)人生而平等;启蒙时代(理性时代)。(2分)(2)君主立宪制(1分);保证民众生活安定、幸福和自由(1分);赢得独立战争(1分)。(3)平等;自由;法治。(任意2点1分)

31. (1)政治方面: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制度)(1分);经济方面:完成了工业革命。(1分)(2)汽车或飞机(1分)(3)张择端(1分)(4)改革开放(1分)(5)综合国力的增强(或经济实力的增强)(1分)

32. (1)废除农奴制改革或1861年改革(1分);农民须出高价赎买份地或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分) (2)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1分) 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培养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3)粮食产量快速增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试卷十六(九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

一、1. B 2. B 3. A 4. D 5. D 6. D7. B8. D9. D10. A11. A12. A13. D

14. C15. A16. B17. C18. D19. A20. D

二、21. B22. A23. A24. B25. B26. B

三、27. 十月革命;巴黎公社28.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29. 罗斯福;希特勒

四、30. (1)经济发展缓慢;农奴制影响了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力和市场;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教训。(每点1分,3分)(2)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分)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分)(3)要依据国情;要实事求是(1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31. (1)《独立宣言》;(1分)宣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国诞生了。(1分)(2)维护国家统一;(1分)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1分)(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答出经济危机,也可给分);(1分)罗斯福新政。(1分)

32. (1)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1分);(2)斯大林模式使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1分);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1分)。(3)经济大危机(1分);实施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经济或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或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4)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其他言之有理亦可,1分)。

试卷十七(九年级下册第三、七单元)

一1. B 2. A 3. A 4. B 5. D 6. C7. B8. C9. C10. A11. B12. C13. C

14. B

15. B16. D17. A18. A19. C20. D

二、21. B22. B23. B24. A25. A26. A

三、27. 凡尔赛—华盛顿;两极28. 斯大林格勒;雅尔塔29. 绥靖;冷战

四、30. (1)重大事件: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1分); 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两国都对得1分)(2)内容: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1分)原因:协定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的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1分)(3)政策:冷战政策(1分)战略意图:全球称霸战略(1分)

31. (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全部正确得1分)(2)事件:日本偷袭珍珠港(1分)(3)①德国企图撕毁(或摆脱、推翻、否定等)《凡尔赛和约》;②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于崩溃边缘;③政府瘫痪,政局极度混乱。(任答2点得2分)(4)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团结就是力量,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英勇抗争;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等。(任答2点得2分)

32.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全部正确得1分)(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分);德国:1939年闪击波兰(1分);日本:1941年偷袭珍珠港(1分)。(3)北约和华约的成立(1分);经济实力(1分)。

试卷十八(九年级下册综合练习)

一、1. B 2. A 3. A 4. C 5. B 6. B7. B8. B9. D10. C11. A12. A13. B

14. C

15. C16. D17. A18. A19. D20. C

二、21. B22. B23. A24. B25. A26. A

三、27. 凡尔赛和约;联合国家宣言28. 杜鲁门主义;苏联解体29. 世界贸易组织;

21

四、30. (1)对工业的调整;(1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1分)(2)列宁在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分);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尝试用市场手段发展生产力(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1分)(3)热爱祖国,以民族利益为重,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尊重客观事实及经济发展规律;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强意志。(2分)(只要符合题意、符合史实,积极向上即可)

31. (1)新航路的开辟密切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使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世界市场逐渐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1分)(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轮船(1分);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1分)(3)科学技术转化成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1分);电子计算机技术(1分)(4)经济全球化(1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

32. (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1分)(2)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分)条约:《凡尔赛和约》(1分)、《九国公约》(1分)(3)两极格局(1分)(4))宣传标语: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角度回答。言之有理,酌情给分。例如:反对战争,维护和平。(1分) 试卷十九(综合练习一)

一、1. C 2. D 3. D 4. B 5. A 6. D7. C8. C9. A10. D11. C12. C13. B

14. B

15. C16. D17. B18. B19. D20. D

二、21. A22. A23. A24. B25. A26. B

三、27. 司南;内燃机28. 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9.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一国两制

四、30. (1)南北方劳动人民的长期共同开发;北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南方社会安定、战乱少;南方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2)江南河(1分);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1分) (3)唐朝(4)到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1分)

31. (1)影响:使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华文明进入新的发展高峰(1分)事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或:唐朝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1分,举出其中任一点史实即可)(2)中国共产党发挥了巨大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国共两党的合作。(每点1分,共2分。如答出“工农群众得到组织和发动”也可同等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2分)(3)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或规模进一步扩大);国际力量逐步走向联合,共同抗击法西斯。(任答1点得分)(4)团结与合作是实现国家稳定、发展和应对挑战的保证;凝聚各种力量是促进各项事业发展的保障。(1分。只要围绕“团结”“合作”这一核心意思,表达清楚,即可给分。)

32. (1)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基础;或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描绘了蓝图。(1分)(2)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或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信息技术(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2分)(3)不断壮大发展中国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或不断加深其他国家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发展。(2分)(4)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推动文化交流。(1分) 试卷二十(综合练习二)

一、1. C 2. C 3. B 4. D 5. B 6. D7. B8. A9. A10. C11. D12. B13. B

14. B

15. A16. D17. C18. C19. D20. D

二、21. B22. B23. B24. B25. B26. A

三、27. 贞观之治;军机处28. 五四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9. 九国公约;雅尔塔会议

四、30. (1)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传播了东西文化。(2分)(2)变化: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1分)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1分)(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1分)影响: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1分)

31. (1)文件:中英《南京条约》;(1分)理由:给英国商人修船和存放物品。(1分)(2) 窃取:甲午战争后,通过《马关条约》割占(1分);因素:国共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中国人民抗战胜利;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对日本的打击。(1分)(3) 方法:“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1分)努力: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1990年台湾成立海基会,1991年大陆成立海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任答一点即可得1分)

32. (1)完成工业革命(1分);大机器生产(1分)(2)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1分); 电力应用:电灯(1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3)航天技术(空间技术)(1分);(4)推动了生产力(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任答一点,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1分)

试卷二十一(综合练习三)

一、1. D 2. A 3. D 4. C 5. B 6. A7. D8. A9. D10. B11. C12. A13. B

14. B

15. C16. B17. C18. B19. A20. A

二、21. B22. A23. A24. B25. A26. A

三、27. 岳飞;文天祥28. 鸦片战争;三大改造29.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组织

四、30. (1)分封制、郡县制(2分)(2)苏湖熟,天下足(1分)(3)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妥善安置回归的土尔扈特部(任选两个得2分)(4)经济上的均衡发展政治制度的有力保障与民族分裂势力的坚决斗争(1分)

31. (1)洋务运动(1分) (2)维护清朝统治(1分)(3)戊戌变法(1分);公车上书(1分)(4)基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分)

32. (1)罗斯福新政;(1分)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为其他国家实施国家干预经济,进行自我调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分)(2)经济全球化趋势;(1分)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1分)(3)本题答案从两个层面入手,言之有理即可。一是从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或调整政策等方面入手;二是从防范风险入手。(每层意思得1分,共2分)

试卷二十二(综合练习四)

一、1. B 2. C 3. C 4. C 5. D 6. B7. C8. D9. C10. D11. C12. B13. C

14. D

15. C16. B17. C18. B19. C20. D

二、21. B22. B23. B24. B25. A26. B

三、27. 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28. 封建土地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9. 但丁;列夫·托尔斯泰

四、30. (1)分封制;郡县制(2分)(2)元朝疆域辽阔;行省制度(2分)(3)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维持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原因。(1分)(4)一方面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同时赋予地方必要的权力。(或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分)

31. (1)辛亥革命(1分);都吸收外来文明或者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或者都追求独立富强,等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分)(4)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曲折,是无数先辈艰苦奋斗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言之有理即可)(1分)

32. (1)和平与发展(各1分)(2)朝鲜战争(或抗美援朝战争)(1分)(3)古巴导弹危机(1分) (4)日本(1分)(5)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加强对话与合作;和平利用核能;坚持和平与发展理念(1分)

新人教部编版(2019)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全册)

2019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讲义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 2.背景: (1)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2)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4.独立运动: (1)南美洲北部:玻利瓦尔解放黑人奴隶,承诺胜利后分给起义士兵土地。1819年,他率领军队大败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2)南美洲南部: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战争。 5.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1) 英国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使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2)英国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3)英国取消了对印度土兵的较优厚待遇,并且不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 2.导火索:“涂油子弹事件”。 3.起义: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最终起义失败。。 4.代表人物:章西女王。 5.意义: (1)对内: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2)对外: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一 振宇 一、考试情况 九年级共有456人参加考试,平均分48分,优秀率7%,及格率43%。 二、学生答卷分析 大部分学生学习态不端正不认真主动,厌学情绪较重,基础知识不扎实,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本观点、原理、概念等都不能牢记,欠缺科学的方法,灵活性较差。综合分析能力低,尤其是审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差,缺乏主动创新意识,总认为开卷考试就是抄书,不加思索,见题就做,照搬照抄现象普通存在。语言表达能力也差,不懂得运用历史术语表达相关容。尤其是有些学生还存在不作答,或者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三、今后教学建议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以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为前提,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学会梳理历史线索,并注意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建构立体网络知识结构。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历史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与渗透。如历史与地理、历史与文学、历史与政治常识等,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联系的意识。这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联系的方法,养成联系的意识,综合掌握各科知识。

4.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5.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历史试卷分析二 振宇 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已结束,为了充分地获得考试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下面对试卷做以简要分析: 一、试卷的结构分析 1、容结构: 本次考试容涉及初中历史所有知识点,满分60分。 2、目标水平结构: 根据课标和中考围及要求,本次选题重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测查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的测查,例如历史试题中的时间、人物、事件和意义等等。 3、题型结构分析: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第11课《阿拉伯帝国》同步练习(含答案)

《阿拉伯帝国》同步练习 1.“口号”往往是为战争寻找正义的借口。“为真主安拉而战”最有可能是那场战争的口号() A.亚历山大东征 B.希波战争 C.罗马征服战争 D.阿拉伯统一战争 2.8世纪中期,形成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的是( ) A.查理曼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每个国家走向统一的道路各不相同。下列属于加速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的主要因素是( ) A.金钱赎买 B.改革 C.伊斯兰教 D.外族征服4.《阿拉伯通史》记载: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几乎使每个有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做一次长途旅行。这里的“圣地”是指() A.雅典 B.罗马 C.开罗 D.麦加 5.一本历史书中对某帝国有以下描述:“这帝国盛行伊斯兰教,商人拥有能在逆风中航行的商船,从印度输入米、棉及蔗糖,从唐帝国进口丝绸,首都巴格达因此成为当时世界重要的大都会。”此帝国最可能为下列何者() A.阿拉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拜占廷帝国 6.某历史著作中写道:“千余年来,朝觐圣地的制度,对于团结全世界的穆斯林,起了重大的作用,对于联系各种不同的教派,发生了最有效的纽带作用。”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段话描述的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东正教 7.他作为精神领袖,创立了世界性宗教;作为政治领袖,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一。“他”是() A.亚历山大 B.屋大维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8.在世界古代史上出现了许多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哈里发建立的是( ) A.阿拉伯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查理曼帝国 9.某班举办“阿拉伯文化”主题班会。下列素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巴格达“智慧宫”B.阿拉伯数字 C.《医学集成》 D.《查士丁尼法典》

初三世界历史上下册易错题精选

初三世界历史上下册易错题精选 1. 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在于() A.结束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知的建立 D.推翻了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 2.下列有关中东地区的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战略位置重要 B.石油资源丰富 C.以阿拉伯国家为主 D.不包括以色列 3.属于美苏争霸中美国所为的是() ①在古巴部署了导弹②出兵越南③出兵阿富汗④出兵朝鲜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④D.②③ 4.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十四世纪兴起于意大利 C.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 D.其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5.下列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大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查理一世挑起内战②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③苏格兰人民起义④《权利法案》的通过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6.历史上俄英两国都发生过标志着新的历史时期到来的革命,两者的主要不同点在() A.建立的社会制度 B.革命进行的方式 C.人民群众的参与 D.旧统治的结束 7.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一次分赃会议,下列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军备问题 B.殖民地问题 C.德国边界问题 D.奥地利的独立问题 8以下历史人物中,抗击过同一国家的民族英雄是() ①华盛顿②玻利瓦尔③林则徐④章西女王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9.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说明1861年改革的直接动机是() A.解放农奴 B.发展资本主义 C.避免革命 10.纳粹党为了转移德国人民对垄断资产阶级的仇恨,把德国人民的苦难都归罪于() A.德国共产党 B.马克思 C.苏联 D.犹太人 11.对雅尔塔会议主要内容及评价表述正确的是() ①苏联对日作战②建立联合国③加快了战胜德国法西斯的步伐④对战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 12.20世纪50---70年代,改革成就较为突出的社会主义国家是() A.苏联 B.匈牙利 C.捷克斯洛伐克 D.波兰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 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附答案)

【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材料分析题专 项练习(附答案) 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 (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

川教版历史(2018)九年级上第16课《美国的独立》检测试卷(含答案)

《美国的独立》检测试卷 1.美国政治体制为宪政联邦共和制,1787年,在费城举行联邦会议,会议决定国家政府有税收、铸造货币、调整商业、宣战及缔结条约的权力,同时采取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机构互相制衡,其中,掌握立法权的是() A.大陆会议 B.最高法院 C.国会 D.总统 2.这份宣言是革命的基本要旨。宣言被印成许许多多的传单。小册子、书籍被翻译成其他语言.使“自由、平等、博爱”的革命口号传播到整个欧洲,最后传播到整个世界。这()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当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系变成了一种政治桎梏,这个民族就必须打破这种桎梏”。下列法律文件的颁布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共产党宣言》 4.“美国人山此辉煌地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府权力机构,那里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材料中止权鼎立原则确立的自接依据是()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 1787年宪法5.清人徐继畲(shen)这样赞誉华盛顿:“华盛顿……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於天下为公。” 他主要赞誉华盛顿() ①领导赢得民族独立②推翻斯图亚特王朝③开创美国民主政治④废除黑奴制度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右图为美国某地的一座纪念碑,碑座上刻着一段铭文:“坚 守阵地,在敌人没有开枪射击以前,不要先开枪;但是,如果 敌人硬要把战争强加在我们头上,那么,就让战争从这儿开始 吧!”据碑文推断,这座纪念碑应位于() A.费城 B.华盛顿 C.列克星顿 D.萨拉托加 7.“平民──将军──平民──总统──平民”,八年军旅, 置生死于度外;八年总统,值国家最艰苦之时。他是() A.华盛顿 B.拿破仑 C.林肯 D.玻利瓦尔 8.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 个英属殖民地,在欧洲的法兰西等国家的支持下,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寻找与此相关历史遗迹可以到( ) ①波士顿②来克星顿③苏格兰④约克镇⑤华盛顿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初中世界历史教案(九年级下册) 泸州七中历史教研组

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课程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了解帝国主义国家的军备竞赛和战争危机,掌握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性质 2.过程和方法: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 【教学方法】 图示法,讲述法,朗读法,提问法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世界主要矛盾加剧,除了有帝国主义国家国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还有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二、新课: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的权益总是和它的综合实力成正比的。→新、老帝国主义之间的争端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源于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复杂的民族 (2)法德矛盾:源于什么战争?(普法战争)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遗留问题) (3)英德矛盾:英国的外交政策:“光荣孤立政策”;德国外交政策:“大陆政策”→“世界政策” (指导学生阅读英德矛盾小字材料):该矛盾的历史地位、影响 (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帝国主义国家根据自己的利害关系纷纷寻求同盟者,拉帮结派,不惜大动干戈。 1.三国同盟(德奥意):时间:1882年,同盟国组成国家 组建目的:对付俄国、法国原则: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的逻辑。三国核心:德国 2.三国协约(英法俄):时间:1907年,协约国组成国家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为了在未来的侵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各国纷纷增加军费,添购军火。各国军费增长比例、“海权论”简介、英德在海军军备方面的竞赛、英国大造无畏舰。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焦点:巴尔干地区 三、教学小结(提问、写出) 1.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源,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3.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名称、组成国, 4.帝国主义争夺焦点,5、同盟国与协约国的性质: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 【板书设计】 (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 1.矛盾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矛盾 1)俄奥矛盾 2)法德矛盾3)英德矛盾 【作业】课后复习、预习。 【教学反思】:(二)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性质) 1.三国同盟(1882年、德奥意) 2.三国协约(1907年、英法俄) 3.帝国主义的军备竞赛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为什么说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因为在伯里克利时期, (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①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②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4)贵族会议权力几乎丧失殆尽,只处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事务。 进一步削弱了贵族权力,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最高峰,促使经济和文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人类的形成(三阶段: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 正在形成人的特点: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人类形成的时间: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世界人类出现的最早时间)。 直立行走的意义: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在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根据人体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黄种,白种,黑种人。造成人种差异的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首先进入母系氏族的原因:由于群婚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为什么父系氏族会取代母系氏族?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部落间以产品交换和以产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了;男子主要从事犁耕农业和畜牧业,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古猿向人进化的主要因素:劳动 第二课大河流域 古埃及 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 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开始 统一时间:公元前3000年 对金字塔的评价:埃及国王残酷奴役人民的历史见证;悠久的历史;埃及人民力量智慧的结晶。 古巴比伦 地理位置:亚洲西部(也是新月沃地的位置) 建国时间:公元前3500年以后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1课古代埃及 目标: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 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 (1)统治: 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 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目标: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 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3)意义:法典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法典中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4)评价:《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点和西欧人审美情趣的是: A. B. C. D. 文明碰撞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所表现的方式明显不同? .亚历山大东征C.成吉思汗西征.马可?波罗来华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C.巴黎公社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 “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数甚至超过货物的价值。 ”是《哈姆雷特》中最著名的台词,下列有关这部作品 .这部作品集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于一身 《哈姆雷特》都是悲剧作品《十月革命》课本剧请你作为历史顾问指导剧本,你发现剧本中与真实历史不相符合的是: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重新确立了他们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对确

立这一秩序有直接影响的条约是: A .《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B .《四国条约》 C .《九国公约》 D .《凡尔赛和约》 12.下列关于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归纳不正确的选项是: A .都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分赃会议 B .都侵犯了中国的主权、损害了中国利益 C .都是由英、法、美三个大国操纵的会议 D .所建立的体系都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13.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②远东战争策源地形成 ③苏联成立 ④凡尔登战役打响 A. ③④①② B. ①③④② C. ①④③② D. ①②③④ 14.下列事件中,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统治 B.墨索里尼“进军罗马”,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罗斯福上台并实施新政 D.军部支持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在日本加紧推行军事法西斯专政 15.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A .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七七事变 B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 .德国突袭英国,展开“不列颠之战” D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二、判断题:共5分 16.阅读材料,根据内容进行判断 上表内容所表达的信息,请在括号内划“×”;如果是材料内容未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1)发生在16世纪40年代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的开始标志。 ( ) (2)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都属于世界近代史 的内容。 ( ) (3)在中国近代史阶段,中华民族肩负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双重斗争任务。 ( ) (4)从整体上看,中国近代史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大阶段。 ( ) (5)世界近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从内容上看没有本质区别,仅仅是对同一问题的两种不同称呼罢了。 ( ) 三、识图填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2分,第18题3分,共5分。 17.根据图一(新航路的开辟),回答问题。 字母A 代表的路线是 (填人物名称 )的航线。 图 一 18.在图二的方框内正确填出国家所代表的相应字母代号 A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成为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国家 C 1689年建立起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图 二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古代史部分) 起源地及时间非洲三四百万年前过程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 猿)→完全形成中的人主要动力劳动在古猿向人转变过程中起了 重要作用 形成标志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也是人与 动物最根本的区别)主要人种黄色人种(蒙古利亚人种),白 色人种(欧罗巴人种),黑色人 种(尼格罗人种)差异原因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 期影响的结果 原始社会情况 原始社母系 氏族 1、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 父” 2、农业和采集业为主, 妇女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 位 3、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

会也以集体为主 父系氏族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2、农业、畜牧业、手工业进步,商品生产出现 3、 男子占据主导地位 日本的封建化:大化改新 文明初现公元前1世纪 统一公元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改革时间公元7世纪中期 学习榜样中国唐朝 改革内容1、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 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 以才选官 2、经济上: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 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收取赋税。 意义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景1、国家不统一,部落间相互仇

杀 2、商业衰落、生产停滞 和外部势力的入侵 领导人穆罕默德 经过1、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 2、 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元年),出 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 家 3、公元630年,兵临麦 加城,穆罕默德成为政治和宗教领 袖 4、公元632年,穆罕默德 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重要动力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统一的过 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大河流域文明古国 古国名(今国名)河流文明初现统一时间文明成 果 (或代 表制度) 古埃及(埃 及)尼罗河公元前 3500年 公元前 3000 金字塔 古巴比伦幼发拉公元前公元前《汉谟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 解析)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 ——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 (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雅尔塔会议 (2)不同意。作者仅看到美苏军事因素对打败日本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亦可)对打败日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决定在打败德国后对日本作战等。 (2)不同意,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等,从材料不难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红军、综合因素等是致使日本战败的原因。显然,这样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在抗战中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是不争的事实。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材料中的“联盟”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同意。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世界面临着法西斯的威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了反法西斯的行列,1942年,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

2018秋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8课《工业革命》练习题 (1)

第18课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十九世纪,面对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来自国外的旅行者却为它的魅力所倾倒;有钱的英国人更喜欢乘坐蒸汽轮船在浑浊不堪、散发异味的泰晤士河上游览。这说明 A. 电力在英国被广泛应用 B. 人们附醉于工业革命成就 C. 发展工业必须破坏环境 D. 工业革命成果扩展到全球 2.科技发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 史蒂芬孙一电灯 B. 瓦特一火车 C. 爱因斯坦一汽车 D. 菜特兄弟-飞机 8.“18世纪的英国恰好是煤炭价格低廉而人力成本昂贵的国家。在逐利的工厂主看来,推广机器生产可以利用廉价的煤炭替代昂贵的劳动力,从而产生更大的利润。”据此可知工厂主推广机器生产的原因是 A. 煤炭资源缺乏 B. 劳动力较丰富 C. 海外市场广阔 D. 追逐更大利润 3.在这个时期,“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开创了新兴的工厂制度,“它”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下列四个选项中最能代表这个“它”的一项是 A. 文艺复兴运动 B. 瓦特改良蒸汽机 C. 新航路的开辟 D. 爱迪生发明电器 4.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惊人的一致。它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 致力于长期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实力从而和平崛起 B. 强化国家军事实力,通过战争手段奠定强国的地位 C. 通过革命或改革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提升综合国力 D. 建立先进自由民主理念提高世界影响力确立强国地位 5.为了纪念瓦特,人们把功率计算单位定为“瓦特”(Watt)。下列有关瓦特蒸汽机问世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有助于提供工业生产的新动力②有利于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③推动人类向“蒸汽时代”过渡④成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6.2017年10月1日,新建福厦铁路全线开工,未来福州只要不到1小时就能到厦门!饮水思源,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 19世纪末20世纪初………爵士乐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 1895年12月28日…………电影诞生于法国 1896年8月11日…………中国在上海首次放映法国电影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 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武装起义的方针 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彼得格勒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领导起义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俄历10月25日)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1918年11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 1918-1920年………………苏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结束1919年………………………纳粹党成立,自称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1919-1920年…………………凡尔赛体系形成 1920年1月…………………国际联盟成立 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 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1921年11月-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九国公约》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意大利法西斯专政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1923年………………………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 1924年………………………列宁逝世 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繁荣” 一时 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1929年………………………第一次奥斯卡颁奖典礼举行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抛售股票狂潮,“黑色星期四”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随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 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1月…………………纳粹党首领希特勒就任国家元首,标志德国法西斯 政权建立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3月…………………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 1933年………………………经济危机结束 1933年5月…………………德国焚书运动 1935年………………………苏联大清洗运动开始 1936年2月…………………日本军部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失败,日本军部法西 斯专政建立 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成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最新人教部编九年级历史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单元材料题 一、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材料辨析论述题 1.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 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如果美国在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国崛起》(1)材料中的“战争”是指哪一重大事件? (2)小历同学认为,材料所指的这场战争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这一障碍是英国的殖民统治。小历同学的看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 (2)不正确。理由:美国独立战争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美国南北战争扫除的又一障碍是黑人奴隶制。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中“战争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如果美国在19 世纪60年代的时候,分裂成了两个或者更多的国家,或者北方没有赢得胜利,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可知,这反映的是美国南北战争,通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碍。 (2)小历同学的看法是错误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障碍,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美国独立后,北方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南方实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黑人奴隶制的存在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过南北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解放了大量的黑人劳动力,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并为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 2.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下半叶,日本一批有能力的领导人,构想并落实了最有政治风范的成功改革。他们心中的目标是使日本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强国,他们用政府经费投资建造了他们认为国家需要的产量,但明治政治家们不是打破传统者,因而没有抨击者摧毁封建阶级,他们意图在现代社会中保留遵循“各就其住”的优势,并且维护等制习惯.日本人不敢要求过那种心理压力较轻的生活,结果则被军国主义者引上一条牺牲累累、漫无止境的道路。 ——摘编自本尼迦克特《菊与刀》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成功改革”的名称。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名称:明治维新。 (2)[答案示例]

最新精选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 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知识点练习十一

最新精选川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知识点练习十一 第1题【单选题】 图是从中世纪兴起的牛津大学,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奠定了近代西欧的教育体制 B、中世纪大学建立了学位制度 C、封建庄园发展的推动 D、欧洲城市复兴的推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法国的琅城是个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十一二世纪之时,这里发生了( ) A、琅城市民反抗罗马征服的斗争 B、琅城市民争取城市自治权的斗争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耳曼入侵的进攻 D、琅城市民推翻封建主的斗争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的花朵”,是因为(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西欧城市的兴起 C、大学的兴起 D、西欧庄园的兴起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雅典达到全盛时期②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③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④罗马帝国达到最大规模 A、①④②③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 A、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发展,教会和世俗封建主势力得到空前的加强 B、封建主日渐贪婪,加紧对市民的剥削 C、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的雏形——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提高了西欧的国际地位,使之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4—16世纪欧洲发生了巨大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化巨人的学识勇气 C、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D、宗教改革 【答案】: 【解析】: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试卷.doc

筠门岭初中 2014 届 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历史月考题 班级:姓名:考号: (考试时间: 60 分钟;满分: 50 分) 卷Ⅰ(单项选择题,满分30 分) 一、选择题(15 小题,共 30 分) 请把此题的正确答案一一对应地填入下面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15 答案 1、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伟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 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这里的“开端”是指 A. 文艺复兴 B. 新航路的开辟 C.工业革命 D.巴黎公社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 处死路易十六 B. 三级会议的召开 C.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 3、美国东部时间2009 年 1 月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D. 20 日中午 2012 年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12 时左右 , 奥巴马发表就职演说,成为美国第44 任总统,也是 11 月 7 日,奥巴马再次连任美国总统。而生活在非洲的奥巴马 的祖先来到美洲大陆主要是通过 A. 三角贸易 B.美国独立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4、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写道: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 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 和“傲视全球” 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5、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上述两人的主要贡献分别是 A.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创制内燃机 B.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研制改良蒸汽机 C.发明电灯、制造汽车 D.发明电子计算机、完成人类基因组序列图谱 6、历史上通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日本 C.英国 D.德国 7、美国南北战争和俄国农奴制改革都解放了奴隶,对它们的相似之处叙述正确的是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第一单元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一、俄二月革命(1917年3月) 1、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阶级矛盾激化。 2、结果: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⑵两个政权并存①士兵苏维埃 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人制度的革命) 1、原因:它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及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彼得格勒起义时间:1917年11月;人物:列宁;地点:斯莫尔尼宫 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和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革命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2、1922年苏联成立(1922-1991年共69年)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 1、1924年列宁逝世 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①措施:1928-1937年(第一、二个、五年 计划)(重工业) ②成效: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 力量由此加强 3、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 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⑴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在政治方面的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权力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⑵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附解析)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看下图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国家。A是,B是。 (2)以B为中心形成的军事集团是。 (3)在同盟国集团中,(国家),为了自身利益,最终加入协约国作战。 (4)两大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带来的后果是导致什么战争爆发? 【答案】(1)法国;德国 (2)同盟国 (3)意大利 (4)第一次世界大战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争夺霸权,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组成三国协约,因此图中A是法国,B是德国。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B国指的是德国,德国作为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以德国为中心、再加上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共同组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集团——三国同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了自身的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意大利。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的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为了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因此本题的答案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2.观看下面两幅照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1928-1937年,苏联进行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了包括钢铁发电、机械制造水泥、采矿等工业。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10年间苏联工业产值增长了4倍以上,到1940年,生铁已达到1500万吨,钢达到1830万吨,煤达到1亿6千万吨,石油达到3100万吨……这就是伟大的卫国战争前苏联所拥有的物质基础。 图二二战期问,苏军总共生产火炮834万门:坦克,自行火炮:108万辆、门:飞机15万架;汽车:205万辆。其中苏联生产的坦克及其变型车数量各型装甲车辆的总产量是德国产量的24倍!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1)以上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 (3)根据以上图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1)A (2)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写出三点即可) (3)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解析】 【详解】 (1)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题干两幅图片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据图一、图二两幅照片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幅照片属于史料类别中的第一手资料。故答案是A。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得出的信息即可,可从公司名称、公司地位、生产数量、交战双方、战争结果等方面回答。如:根据“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就是这一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可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是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时期建立的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根据“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该公司生产的”可知,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坦克用的装甲板有50%都是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公司生产的;根据“苏联就是凭借如此强大的军工体系最终打败了德国侵略者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可知,二战时期,苏联打败了德国等等。 (3)根据图一、图二图片内容可知,苏联工业化建设为苏联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