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微生物肥料
- 格式:ppt
- 大小:145.00 KB
- 文档页数:23
河南农业2018年第1期(上)农药和化学肥料施用量的增长造成了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地板结、土壤质量下降、河流和地下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要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就要减少化学农药和肥料的施用量,寻找有效的替代品,发展“可持续性农业”。
微生物肥料能够制造和促进作物吸收营养、增加土壤肥力、增强植物抗性、产生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具有肥效高、无毒、成本低、节能等特点,是化学肥料最有效的替代品。
合理开发和利用微生物肥料,是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微生物肥料的含义微生物肥料又称生物肥料,不同学者和机构曾对微生物肥料给出不同的定义。
孔凡真认为,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含有微生物的特定制剂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
陈华癸院士认为,微生物肥料是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在这种效应中,制品中的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
国家农业部认为,通过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包含土壤和生产环境中植物元素的供应量和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供应量),又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或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活体制品。
二、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微生物肥料的种类较多,按照制品中的特定微生物种类可分为细菌肥料、放线菌肥料、真菌肥料;按其作用机理可分为根瘤菌类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硅酸盐类肥料;按其制品中的内含微生物可分为单一微生物肥料和复合微生物肥料。
我国目前市场上主要有固氮菌类肥料、根瘤菌类肥料、解磷菌肥、硅酸盐细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芽孢杆菌制剂、分解作物秸秆制剂、微生物生长调节剂类、复合微生物类肥料、与PGPR 类联合使用的制剂等。
三、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及研究进展微生物肥料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微生物肥料研究文献综述辽宁努鲁儿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李常猛方面:一是增加有机质,增进土壤肥力;二是通过拮抗、占位、竞争排斥等作用,控制微生态环境中有益微生物数量,增进N、P、K 转化,制造和协助农作物吸收营养;三是通过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细胞分裂素),刺激作物的生长;四是可增强植物抗病虫害和抗旱能力,提高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五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微生态环境,调控微生态平衡。
名词解释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也被称为生物肥料、接种剂或菌肥等,是一种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为核心的肥料制品。
与传统的化肥和微肥相比,微生物肥料含有活生微生物,而非矿质元素。
这些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包括提高土壤和生产环境中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总量,使植物营养状况得到改善,进而提高产量。
根据其作用方式,微生物肥料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狭义的微生物肥料,其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
另一类是广义的微生物肥料,其不仅增加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量,还能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或拮抗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减轻农作物病虫害,进而促进作物产量的增加。
这些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木霉菌、枯草杆菌、溶磷菌和放线菌等。
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进而促进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增加。
同时,微生物肥料的使用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应用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化肥的使用应有尽有,但长期以来,化肥使用也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诸如土壤酸化、植物孱弱等等。
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替代方案,微生物肥料成为这样一个被重点关注的领域。
本文将着重探讨微生物肥料的研究与应用现况。
微生物肥料的类型微生物肥料是指运用微生物或者微生物代谢产物做肥料的一类肥料。
按照生源来源可将微生物分为两类,即土源性微生物、工业源性微生物。
土源性微生物包含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的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等等;而工业源性微生物包括发酵专用的菌株,包含在常见的微生物肥料中有磷酸菌肥料、木霉菌肥料、铵化菌肥料和硝化菌肥料等等。
微生物肥料的研究现况目前,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点方向。
但由于微生物肥料来源复杂、类型繁多,其研究难度也相应较高。
大多数微生物研究人员目前都致力于微生物菌株及其代谢产物的筛选,但这一过程的时间、人力都较为耗费,需要长期坚持。
微生物肥料研究还需要充分考虑微生物的基因背景、代谢产物、还原潜力等诸多因素,因此可以说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就是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多面解析。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现况随着微生物肥料研究的进展,微生物肥料的应用领域也随之扩大。
目前,微生物肥料主要分布在三个方向:第一,作为有机肥的补充,加速有机物质的降解,提高土壤的肥力。
有研究表明,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还可减少农作物对化肥的依赖,提高作物质量。
第二,作为纯化剂,通过排放废物的方式生产出微生物肥料。
这种方法相对环保、安全,而且容易实现精准生产,逐步替代人工转化过程。
第三,作为功能性菌剂,用于增加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微生物菌剂是指含有至少2种且活性独立的某一菌种及其分解代谢物的菌群或其培养液,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村生态经济建设当中。
使用微生物肥料或者菌剂,可以不但提高农作物产量、防旱、增肥、强健植株,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微生物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作者:袁玉娟,顾绘来源:《现代园艺·上半月综合版》 2014年第10期袁玉娟,顾绘(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摘要:阐述了微生物肥料的定义、分类及功效,分析了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现状,同时展望了微生物肥料在我国农业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微生物肥料;作用;发展1 微生物肥料定义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是根据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分解和合成作用,所产生促进植物生长和减少植物危害的,通过精心选育菌种以及一定工艺过程生产而制成的生物肥料,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特定的肥效和防病效果。
具有培肥地力、活化土壤、促进土壤主要营养元素的有效化、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的特点。
微生物肥料的用量少,其作用不是直接提供养料,而是靠施入的微生物的大量繁殖[1]及其生命活动和代谢产物而起作用。
因此,有些国家称其为微生物接种剂,或者简称菌剂,这一称谓更切合微生物肥料的特点。
微生物肥料的核心是微生物,因此具有微生物特性。
微生物资源丰富,种类和功能繁多,可以开发成不同功能、不同用途的肥料。
而且微生物菌株可以经过人工选育并不断纯化、复壮以提高其活力,特别是随着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所需要的菌株成为可能。
微生物肥料中含有微生物的一些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一些是作物的生长激素,可以在作物苗期刺激作物的生长发育,作物成熟期还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2]。
2 微生物肥料分类和功效微生物肥料的种类繁多,根据微生物肥料的特性和作用机理,将它们大致分为5 类[3]:①能将空气中的惰性氮素转化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离子态氮素,在保证作物的氮素营养上起着重要作用的微生物菌剂。
属于这一类的有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固氮蓝藻等。
②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释放其中的营养物质供植物吸收的微生物菌剂。
③能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的矿物,并把它们转化成易溶的矿质化合物,从而帮助植物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的微生物菌剂。
微生物肥料的功能微生物肥料,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使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肥料的一种。
微生物肥料对农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改善土壤养分的供应情况,还体现在对作物生长的促进、抗病、抗逆性等方面。
01微生物肥料的功能微生物肥料施入土壤后,菌种、作物、土壤生态环境之间会发生“菌类与作物共生共荣效应”、“养分协调效应”、“生物固氮效应”等,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和稳定的增产效应,其主要的作用机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增加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微生物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一定量的速效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养分全面,增加土壤肥力;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中多种高效菌株联合作用,具有解磷、解钾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常规肥料中氮、磷、钾的利用率。
例如,细菌能够逐步分解磷灰石和磷酸三钙以及有机磷化合物,释放出五氧化二磷,供植物的吸收再利用。
(二)改良土壤团粒结构,疏松活化土壤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
胞外多糖是形成土壤团粒结构及保持团粒稳定的粘结剂。
根系周围合成多糖的细菌与作物根际的土壤的团聚体的稳定性是联系在一起的。
另外,微生物肥料含有的有机质,可以提高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结构,疏松活化土壤,减少土壤板结,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透气的能力。
(三)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微生物在发酵过程和土壤中的生命活动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的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类物质,这些物质与作物根系接触后,能够刺激作物生长,调节作物的新陈代谢。
微生物肥料含有的有机质和腐植酸,可以调节作物气孔的开放度,这些物质与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协同作用,能够够提高作物的抗逆性。
(四)减少土传病害施用微生物肥料后,微生物在作物根系大量生长繁殖,形成作物根际的优势菌,通过竞争、寄生、占位等关系,抑制和减少了病原菌的繁殖机会,部分微生物还能够产生抗生素、溶菌酶等活性物质,有效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生长,起到减轻作物土传病害的作用。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其功效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其功效近几年,随着农产品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生产无公害有机绿色食品的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正在快速发展。
业和有机农业正在快速发展。
这就要求不用或少用化学肥料、这就要求不用或少用化学肥料、这就要求不用或少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和其他化化学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资,学物资,以促进作物增长同时不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以促进作物增长同时不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以促进作物增长同时不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减少环境和土壤污染。
减少环境和土壤污染。
减少环境和土壤污染。
为为满足这一需求,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制品和多种微生物肥料陆续问世。
据悉,截至目前,全国已获得国家批准登记的微生物肥料已达1000多个,但是全国实际上微肥生产厂家已超过全国实际上微肥生产厂家已超过 2000多家。
菌种质量差、肥效低、品种有限,为农民认识和选用微生物肥料这一新型肥料品种形成重重障碍。
微生物肥料都有哪些种类? 微生物肥料是通过特定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植物的营养或产生植物生长激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
施用金宝贝微生物菌肥,就是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把微生物肥料中大量有益微生物加入到农作物根际和土壤中,通过它们的活动来提高土壤肥力,刺激作物生长和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
物的活动。
从微生物肥料的管理层面而言,目前将其分为微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三类。
微生物菌剂,是指目标微生物(有效菌)经过工业化生产扩繁后,利用多孔的物质作为吸附剂(如草炭、蛭石),吸附菌体的发酵液加工制成的活菌制剂。
这种菌剂用于拌种或蘸根,具有直接或间接改良土壤、恢复地力、维持根际微生物区系平衡和降解有毒害物质等作用。
复合微生物肥料,是指特定微生物与营养物质复合而成,能提供、保持或改善植物营养,提高农产品产量或改善农产品品质的活体微生物制品。
根据营养物质的不同,可分为:微生物和有机物复合、微生物和有机物质及无机元素复合。
微生物肥料知识介绍(总1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微生物肥料知识介绍一、微生物肥料微生物肥料又称菌剂,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得到特定肥料效应的一种制品,是农业生产中使用肥料的一种。
我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陈华癸先生在论述菌剂的含义时指出,所谓的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特定制品,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能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产生中,制品中活微生物起关键作用,符合上述定义的制品均应归入菌剂”。
菌剂在我国已有近50 年的历史,从根瘤菌剂→细菌剂料→菌剂(微生物肥料),名称的演变已说明我国菌剂逐步发展的过程。
二、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微生物肥料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不仅体现在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而且体现在对作物生长的促进、抗病、抗逆性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可持续农业及无公害农业的发展要求,生物菌剂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施用微生物肥料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而且能够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化肥污染环境的程度,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国内外对微生物肥料的研究和利用在微生物肥料中,以根瘤菌剂的研究和应用为最早和最为广泛。
20世纪初,欧美的一些国家开始根瘤菌剂的商品生产。
30年代,美国、苏联等国对白生固氮菌进行了多次试验和推广应用。
70年代中期,巴西及中国学者先后在玉米根系上发现了联合固氮体系。
随后的研究又证明,水稻、甘蔗以及一些热带牧草等作物的根际均有很强的固氮活性,联合固氮作用很普遍。
80年代中期,美国、以色列等在盆栽和大田试验中进行了研究和应用。
20世纪60年代磷钾细菌剂推广应用。
在我国,微生物肥料的应用较为晚。
1950年开始对根瘤菌、抗生菌等多种菌剂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应用。
从欧美国家引进花生根瘤菌种的同时,筛选出大豆和根瘤菌和紫云英根瘤菌菌株。
60年代福建、吉林、江苏等省还就自生固氮菌剂进行多点的肥效研究。
微生物肥料的作用及正确的施用方法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4年第8期周丽娟微生物肥料又叫菌肥,国际上统称为生物肥料。
是指肥料自身含有相当数量的对植物有益的微生物,应用后即可获得特定的肥料效应,而在这个效应发生的结果及其发生过程中,肥料中的有益微生物处于关键或主要的地位。
国内外多年试验证明,用根瘤菌接种大豆、花生等豆料作物可提高共生固氮效能,确实有增产效果,合理应用其他菌肥拌种或施用微生物肥料,对非豆科农作物也有增产效果,而且有化肥达不到的效果。
一、微生物菌肥的种类特点按照目前微生物肥料制品的功能可将微生物肥料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是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了植物元素营养的供应,从而改善植物营养状况而导致增加产量。
其代表品种为各种根瘤菌肥料,主要应用于豆科植物,使其能在豆科植物根、茎叶上形成根瘤,同化空气中的氮素来供应给豆科植物主要氮素营养;二是通过其中所含活的微生物生命活动导致作物增产,但关键作用不止限于提高植物营养元素的供应水平,还包括它们本身产生的各类植物生长刺激素对植物生长的刺激作用,抵抗某些病原微生物而产生的抑制病害的作用,活化被土壤固定的麟、磷钾等矿物营养,使之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帮助植物根吸收水分及多种微量元素而导致的增产作用,加速作物秸秆腐熟及促进有机废物发酵等作用。
二、微生物肥料的特色作用微生物肥料是活体肥料,它的作用主要靠它含有的大量有益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完成。
微生物肥料中有益微生物的种类、生命活动是否旺盛是其有效性的基础,而不像其他肥料是以氮磷钾为主要元素的形式和多少位基础。
1、改善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微生物肥料主要通过各种菌剂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分的溶解和释放,同时由于菌剂的代谢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无机有机酸性物质,促进土壤中微量元素硅、铝、铁、镁、钼等的释放,有效打破土壤板结,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使被土壤固定的无效肥料转化成有效肥料,改善了土壤中的养分供应情况、通气状况及疏松程度。
微生物肥料的种类及其特性目前关于微生物肥料分类研究常见的为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按照制品中特定微生物的种类分为细菌肥料、真菌肥料、放线菌肥料等,这种分类方法简单又容易理解,但很难从名称上熟悉其作用,因而不利于实际应用;第二种方法是以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制划分为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解磷菌类肥料、解钾菌类肥料、外生菌根菌肥料等,这种分法功能明确,便于推广,目前较为普及使用。
GB20287—2006《农用微生物菌剂》将微生物菌剂按内含的微生物种类或功能特性综合分为根瘤菌菌剂、固氮菌菌剂、解磷类微生物菌剂、硅酸盐微生物菌剂、光合细菌菌剂、有机物料腐熟剂、促生菌剂、菌根菌剂、生物修复菌剂等。
产品按剂型分为:液体、粉剂和颗粒剂。
NY/T1113—2006《微生物肥料术语》将微生物肥料分为三大类:微生物接种剂、复合微生物肥料和生物有机肥。
我国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微生物肥料品种主要有:固氮菌类肥料、根瘤菌类肥料、解磷微生物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光合细菌肥料、芽孢杆菌制剂、分解作物秸秆制剂、微生物生长调节剂类、复合微生物肥料类、与PGPR类联合使用的制剂以及AM菌根真菌肥料、抗生菌5406肥料等。
一、根瘤菌肥料根瘤菌是一类好气的革兰阴性细菌,它通过豆科植物的根毛,从土壤侵入根内,形成根瘤。
豆科植物为根瘤含菌组织,提供生活和固氮作用所必需的能量和矿物营养。
目前根瘤菌大面积作为肥料,还只在豆科作物上,其他作物还处在研究阶段。
我国的根瘤菌菌剂,要求每克菌肥含活菌3亿个,杂菌含量不超过1%。
根瘤菌制剂的出现已有100年的历史,它的普遍应用也有7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公认效果稳定、最好的微生物肥料。
根瘤菌肥料的应用原理是通过肥料拌种、土壤接种后在相应的豆科种子周围存活、繁殖;当豆科萌发出幼根后,肥料中的相应根瘤通过根部,在一系列生理过程和生物化学过程后侵入,在较短的时间后即可在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侵入的根瘤菌在根瘤内生存,依靠豆科植物提供的营养,可实现生物固氮。
微生物肥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 2018年第10期微生物肥料是指一类含有活微生物的生物制剂,有提高植物产量或品质等特定肥料效应,所含微生物在增产、提质等效应中起关键作用。
微生物肥料应用需遵循两大基本原则:依据微生物肥料产品特点合理使用,依据农业生产需求选择使用。
根据微生物肥料的不同类型,可作基肥、种肥、追肥,还可蘸根、灌根、喷施,大田及苗床施用皆可。
在测土配方施肥的基础上,结合施用微生物肥料及有机肥,更有利于作物的高产优质,特别是农用微生物菌剂必须配合有机肥施用,保证其快速大量繁殖所需营养,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
1.育苗苗床施用。
在整苗床之前,先将微生物肥料均匀撒施于苗床表面,再翻土整细后播种:若采用盘式或营养钵育苗,可先将微生物肥料均匀拌入育苗土或育苗基质中堆置3天,再装入育苗盘或营养钵,后播种盖土。
因育苗多在温室或塑料大棚中进行,温湿度相对较高,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与大田基肥相比可适当减少微生物肥料用量。
2.作基肥施用。
微生物肥料不是速效肥料,肥料中微生物的快速大量繁殖需要一定时间,作基肥最好在作物播种或移栽前10天左右提前施用。
单一的微生物肥料一般不会出现烧种、烧根、烧苗等问题,旱地沟施或穴施等集中施用方式利于充分发挥其功效。
水田可在整田前均匀撒施于地表,然后立即耕整,将肥料翻入泥中。
不同微生物肥料品种和类型用量差异较大,应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用量施用。
3.拌种、蘸根。
作种肥拌种,可先将作物种子用营养液、豆浆、红糖水或水浸湿,然后放入微生物肥料中搅拌,让种子表面均匀沾满肥料,摊于通风良好的室内阴干后立即播种。
拌种后放置时间不要过长,播种后立即覆土,尽量减少阳光直射时间。
蘸根时,可先将固体微生物肥料加一些细土,再加适量水搅拌成泥浆状,液体微生物肥料按说明倍数稀释,移栽时,将作物根在肥料浆(或肥液)中蘸一蘸后再移栽、定植,并及时覆土。
4.作追肥施用。
作追肥施用,可用灌根或直接穴施、沟施的方法,同样要在作物的营养临界期、营养大量吸收期提前10天左右施用,和化肥同期施用既不安全,且时间也偏晚,还不利于微生物肥料的肥效发挥。
微生物肥料的主要作用微生物肥料是由一种或多种微生物菌种培养而成的一种特殊的有机肥料,它具有很多优点和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肥料的主要作用。
1. 改良土壤结构: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丰富的有机质,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
这些有机质能够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和抗旱能力。
2. 提供养分: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肥料中的养分,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态,提供丰富的养分供植物生长发育所需。
微生物还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从而满足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3. 促进植物生长: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能够产生多种植物生长激素,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加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微生物还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毒物质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保护植物免受病害的侵害。
4. 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可以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种类,提高土壤的微生物活性。
这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植物所需的养分,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的抗病能力。
同时,微生物还能够改善土壤的酸碱度,调节土壤的微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5. 减少化肥使用: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通过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降低农业生产中对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化肥残留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6. 保护环境:微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能够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和农药残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微生物还能够修复受污染的土壤,提高土壤的肥力和生产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肥料具有改良土壤结构、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少化肥使用和保护环境等主要作用。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合理使用微生物肥料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微生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陈长斌微生物通常不被肉眼所见,却富含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土壤里、水中、我们的皮肤和头发上、我们的口腔和肠道里、我们吃的食物内外。
它们使土壤肥沃,使环境清洁。
它们改变(通常是改善)我们的食物。
其中有些更是保护我们免受有害微生物的侵犯。
然而,大多数人几乎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除非他们生了病。
人们叫做“细菌”的微生物被认为是肮脏的、不受欢迎的东西,因为它们中有少数会让人生病,有少数会使食物变质。
然而,早在数千年前大多数的微生物就被应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微生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科学系统地认识“微生物”是十分有必要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更要做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到目前为止,绿色的地球是唯一为人类所认知的一块生命的栖息地。
在地球的陆地和海洋,与人类相依相存的是另一个缤纷多彩的生命世界。
在这个目前对人类仍有太多未知的生命世界里,除了我们熟知的动物、植物,还有一个神秘的群体。
它们太微小了,以至用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它们的名字叫微生物。
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但是,绝大多数的人们对此,却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一无所知。
既然要说“微生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那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它到底是什么?微生物主要是由一群肉眼看不見的单细胞生物所构成的,其种类之繁多,数目之庞大,超乎我们的相像。
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
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並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
一、微生物与农业生产近代,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 微生物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 由于其生长周期短, 易于大规模培养等优点, 已经被运用于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 随之出现了被称为“白色农业”的微生物产业化的工业型新农业。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 对农业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