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合格考试卷.doc
- 格式:doc
- 大小:186.02 KB
- 文档页数:6
2023年上海市历史学科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是中国北方的能工巧匠。
A. 佛山工匠B. 楚雄工匠C. 小岗村工匠D. “三彩”工匠2. 钟表是什么时候进入中国的?A. 元代B. 明代C. 清代D. 近现代3.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被誉为什么?A. 高古B. 笔力雄健C. 雅俗共赏D. 传世不朽......二、多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 古人开发并运用的独特造纸术体现在哪些方面?()A. 选材灵活,纤维优质B. 工序复杂,历时漫长C. 制纸方法科学,技艺高超D. 生产保障球权大,成本低廉2. 下列哪些民间文化至今在四川地区保留?()A. 川剧B. 川绣C. 川菜D. 川茶3. 以下哪些地区在贞观、元和、开元三朝(627年-762年)达到文化、艺术和科技的顶峰?()A. 洛阳B. 长安C. 成都D. 抚州......第二部分主观题(共40分)一、阅读理解(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一)南京城墙的开凿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开工,是一项运用了坚硬石料的巨大工程,南京城墙的开凿主要经过哪几个阶段?(二)文艺复兴是欧洲文化的革命,主要在哪个国家产生,有哪些重要影响?......二、综合题(共30分)1. 选择两件以上的文物进行考古、美术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解析。
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时代背景,作品主题,制作、使用工艺和材料,保护与利用,作品风格等。
(15分)2. 阐述西方现代主义的文艺理论和实践,以及在美术中的具体表现(15分)。
2020年上海市历史合格考试卷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测试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之一,它起源于A.古代两河流域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美洲2.西欧古代历史终结于476年,这一时间处于下列时间轴中的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公元6世纪A B C D3.8世纪中叶,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军事帝国是A.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4.中世纪西欧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A.庄园B.城市C.工场D.工厂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其核心区域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B.黄河下游地区C.中原地区D.辽东地区6.20世纪初,王国维利用地下新材料证明了《史记》有关商王世袭的记载基本正确。
这些“新材料”指的是A.甲骨卜辞B.青铜铭文C.玉器D.铁器7.周朝建立后,创设了使周王成为天下共主的统治方式。
这种方式是A.禅让制B.封邦建国体制C.世卿世禄制D.郡县制8.春秋战国时期,主张“道法自然”、倡导“无为而治”的学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兵家9.“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叙述的是A.武王克商B.周公制礼C.平王东迁D.秦统一10.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起点是A.长安B.洛阳C.扬州D.泉州11.下面哪个示意图体现了三足鼎立的形式蜀吴魏魏魏吴魏蜀蜀吴吴蜀A B C D12.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北方民族融合推向高潮,通过此次改革实现汉化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女真族13.7世纪前期,某位皇帝知人善任、勇于纳谏、推行开明民族政策,其统治被誉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4.与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相关的史实是A.经济重心南移B.朝贡贸易C.资本主义萌芽D.五口通商15.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权,却无相权。
上海23年高中历史合格考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描述,错误的是:A. 造纸术最早出现于西汉B. 火药在唐朝被用于军事C. 指南针在宋代广泛应用于航海D. 印刷术在元朝时期传入欧洲下列关于古代罗马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罗马帝国由屋大维建立,定都雅典B. 罗马帝国时期,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C. 罗马帝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D. 罗马帝国时期,民主政治达到极盛下列关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二战后初期,世界形成了两极格局B. 冷战期间,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C.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D. 当前世界格局已经形成了单极世界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是一场纯粹的文化运动,与政治经济无关B.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C. 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都是意大利人D. 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封建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关于古代埃及文明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B.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C.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D. 古埃及人使用楔形文字记录历史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是因为英国资源丰富B.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C.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交通运输业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D.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地区开始沦为欧美国家的殖民地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 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盛于唐朝B. 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C. 明清时期,八股取士使科举制度僵化D. 科举制度一直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唯一方式下列关于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文艺复兴是一场纯粹的文化运动,与政治经济无关B. 宗教改革运动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教义C.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D. 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都是反封建的,没有反侵略的内容下列关于冷战后世界局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B. 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C. 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威胁D. 当前世界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单极世界格局下列关于古代希腊文明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古代希腊文明是欧洲文化的基石之一B. 雅典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C. 希波战争是古希腊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D. 古希腊文明是完全独立的,没有受到其他文明的影响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卷(上海卷)一、单选题1.瓷器的全球流动。
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
瓷器行销世界,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
这发生于____。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2.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
()A.宣政院B.市舶司C.中书省D.广州十三行3.瓷器影响世界。
欧洲瓷器大量订货,直接促使欧洲众多城市成为专门的手工业市镇,开始进行了“流水线式生产”,生产效率不断增加,这得益于____。
()A.工厂制度的确定B.资本主义的垄断C.手工工坊的发展D.殖民活动的兴起4.资本主义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但在发展中也显露出自身的局限性。
以下选项能反映此观点的是____。
()A.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使世界连为一体B.工业革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C.经济全球化导致世界不确定性增加二、填空题5.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中外交通路线为瓷器行销世界提供了便利,将下列示意图中的交通路线填入空格中。
(填涂字母)(1)有研究表明,8-10世纪中国瓷器已经由中亚的撒马尔罕传入大食国境内,该路线是。
(2)郑和出使西洋,曾将一批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作为外交礼物赠与外邦。
他出使的路线是。
(3)16世纪上半叶,葡萄牙向中国订购了一批带有王室徽章的瓷器,其葡萄牙的运输路线是。
三、多选题6.结合地图及所学,分析中国的瓷器不断外传的原因有____。
(双选)()A.外部需求B.军事扩张C.技术传播D.工艺精湛7.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为资产阶级革命积蓄了力量。
有学者指出,12、13世纪以来,西欧社会新兴阶层崛起,同时,许多人成为“有地产的穷人”。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试卷满分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
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图中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A BCD2.在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A.全体居民B.成年女性C.成年男性公民D.外邦人和奴隶3.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却留下了A.佛教B.印度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4.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元首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
其核心地区是A.中原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6.制定礼乐制度,倡导德治的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公7.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商鞅改革C.孝文帝改革D.查理·马特改革8.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9.下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10.元朝时期,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C.中书省D.枢密院11.明王朝在统治初期设立了法外行事的机构以加强专制统治。
该机构时A.政事堂B.内阁C.厂卫D.军机处 12.“人文主义”、“古典文化”、“世俗化”是某书中的核心概念。
该书研究的主题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13.确立“议会至上”原则的法律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合众国宪法》 14.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 A.手工工场 B.现代工厂 C.垄断资本 D.跨国公司15.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2015.6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图中反映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2.在雅典城邦具有参加公民大会资格的是A.全体居民B.成年女性C.成年男性公民D.外邦人和奴隶3.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却留下了A.佛教B.印度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4.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元首制B.等级君主制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制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
其核心地区是A.中原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6.制定礼乐制度,倡导德治的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公7.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商鞅改革C.孝文帝改革D.查理·马特改革8.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9.下图喻指的政治现象出现在A.秦朝B.唐朝C.宋朝D.元朝10.元朝时期,对西藏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机构是A.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C.中书省D.枢密院11.明王朝在统治初期设立了法外行事的机构以加强专制统治。
该机构时A.政事堂B.内阁C.厂卫D.军机处12.“人文主义”、“古典文化”、“世俗化”是某书中的核心概念。
该书研究的主题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空想社会主义13.确立“议会至上”原则的法律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合众国宪法》14.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组织形式是A.手工工场B.现代工厂C.垄断资本D.跨国公司15.一百五十多年来,没有一个学说像它这样彻底改变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创立这一学说的是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马克思16.“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该诗创作于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下列哪一人物的文章曾在右侧刊物上发表A.李鸿章B.梁启超C.孙中山D.陈独秀18.鞠躬礼和脱帽礼取代了跪拜等旧礼节。
2023年6月上海历史合格考试卷一、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共100分)1.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唐朝时期的杰出文学家和政治家?A. 李白B. 王勃C. 杜甫D. 白居易2. “中兴之路”的指导思想是?A. 实事求是B. 民主、科学C.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D. 三个代表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新纪元?A. 辛亥革命B. 抗日战争C. 文化大革命D. 中共建党4. 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开元盛世”?A. 唐朝B. 隋朝C. 宋朝D. 宋朝5. 以下哪位科学家提出了相对论的理论?A. 爱因斯坦B. 牛顿C. 达尔文D. 居里夫人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20分,共100分)1.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共建党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2. 请分析一下明清时期的农民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请说明一下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对世界的贡献。
4. 请阐述一下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5. 请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论述题(共1题,40分)请论述一下中国历史上的两大思想流派——儒家和道家的主要观点和影响。
四、分析题(共1题,40分)请分析一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
五、综合题(共1题,40分)请分析一下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哲学、文化和社会制度方面的体现。
以上为2023年6月上海历史合格考试卷的题目。
请考生们按照要求,作答相应的题目。
祝你们考试顺利,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答题前,务必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右图勾勒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
其中与③和④相对应的分别是·····( ) A.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D.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 )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欧洲 3.古希腊人在许多方面都胜古罗马人一筹,除了·····························( ) A.哲学 B.文学 C.艺术 D.法律 4.13世纪左右,西欧确立了除国王外,贵族和市民阶层也能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体制。
2023年6月上海历史合格考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汉朝
以下哪位皇帝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A. 汉武帝
B. 唐太宗
C. 宋太祖
D. 明成祖
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B. 起点为长安(今西安)
C. 终点为印度
D. 途径中亚、西亚等地区
明朝永乐年间,哪位皇帝派遣郑和下西洋?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明仁宗
D. 明宣宗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________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由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唐朝时期,________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________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核大国行列。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政治措施?
分析明朝“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材料一:
(提供一段关于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
根据材料一,分析该历史事件或人物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或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2024年上海市6月高中合格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下列关于北京人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 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B. 使用打制石器C. 种植水稻D. 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产生的是()A. 夏朝的建立B. 商朝的建立C. 西周的建立D. 秦朝的建立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在地方上推行的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世袭制D. 三省六部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____________”的学术繁荣局面。
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西域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汉时期,____________经营西域三十多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__,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简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简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请求,决心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他前后出海6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二载(753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
(1)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2)材料二中,鉴真东渡日本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他的东渡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哪里?(2)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五、论述题(10分)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一、选择题(共4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楔形文字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文字之一,它起源于A.古代两河流域B.古代埃及C.古代印度D.古代美洲2.西欧古代历史终结于 476 年,这一时间处于下列时间轴中的公元前 6 世纪公元前 5 世纪公元5 世纪公元6 世纪A B C D世纪中叶,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军事帝国是A. 罗马帝国B.阿拉伯帝国C.拜占庭帝国D.奥斯曼帝国4.中世纪西欧农村最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是A. 庄园B.城市C.工场D.工厂5.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其核心区域是A. 长江中下游地区B.黄河下游地区C.中原地区D.辽东地区世纪初,王国维利用地下新材料证明了《史记》有关商王世袭的记载基本正确。
这些“新材料”指的是A.甲骨卜辞B.青铜铭文C.玉器D.铁器7.周朝建立后,创设了使周王成为天下共主的统治方式。
这种方式是A. 禅让制B.封邦建国体制C.世卿世禄制D.郡县制8.春秋战国时期,主张“道法自然”、倡导“无为而治”的学派是A. 儒家B.法家C.道家D.兵家9.“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叙述的是A. 武王克商B.周公制礼C.平王东迁D.秦统一10.汉代开通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起点是A.长安B.洛阳C.扬州D.泉州11.下面哪个示意图体现了三足鼎立的形式蜀吴魏魏魏吴魏蜀蜀吴吴蜀A B C D12. 北魏孝文帝改革将北方民族融合推向高潮,通过此次改革实现汉化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族B.鲜卑族C.契丹族D.女真族世纪前期,某位皇帝知人善任、勇于纳谏、推行开明民族政策,其统治被誉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4.与宋代谚语“苏湖熟,天下足”相关的史实是A. 经济重心南移B.朝贡贸易C.资本主义萌芽D.五口通商15.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于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6.“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权,却无相权。
”描述的是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行省制D.内阁制17.明清之际,由中国士大夫与西方传教士合作翻译的著作是A. 《梦溪笔谈》B. 《几何原本》C. 《四库全书》D. 《海国图志》世纪初,英国约翰·温契康伯开办了一家拥有数百家毛纺织企业,该企业属于A.手工作坊B.手工工场C.现代工厂D.联邦制19.“光荣革命”后,英国创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体,即A. 君主立宪制B.共和制C.总统制D.联邦制年费城出版的《常识》中号召“现在是分手的时候了!”“分手”的对象是A. 英国B.法国C.西班牙D.葡萄牙21.“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此言出自A. 《权利法案》B. 《独立宣言》C. 《人权宣言》D. 《共产党宣言》22.某国首都广场矗立着一座塑像,纪念一位解放了千百万农奴的改革者。
这位改革者是A.彼得一世B. 亚历山大二世C.明治天皇D.俾斯麦世纪 60 年代末,率先使用机器生产的中国私人资本企业出现在A.上海B.宁波C.天津D. 广州24.“20 世纪大幕拉开之际,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这一“集体亮相”是指A. 火烧圆明园B.三国干涉还辽C.八国联军侵华D.联合国军入朝25.导致“皇帝倒了,辫子割了”的历史事件是A. 清末新政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26.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此观点出自A. 《时务报》B.《天演论》C.《新青年》D.《民报》27.下列属于研究巴黎和会原始资料的是A. 《凡尔赛条约》C . 地图《一战后的欧洲》B. 漫画《大国的博弈》D.油画《凡尔赛宫镜厅》28. 上海地标“新天地”的命名灵感,源于20 世纪20 年代在这里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这件大事是A. “五四”上海工人罢工 C.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B.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淞沪会战1929-1938 年美国汽车产量图(单位:万辆)29.左图中汽车产量起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柯立芝繁荣B.柯立芝繁荣——经济危机C.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D.罗斯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30.右侧漫画创作于 1936 年它讽刺了A.铁血政策B.均势政策C.绥靖政策D.集体安全政策31.要求“日本所窃取中国制领土,例如满洲、泰坦、澎湖群岛等”须归还中国的文件是A. 《大西洋宪章》B. 《联合国家宣言》C. 《开罗宣言》D. 《联合国宪章》32.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徐州会战D.日本投降3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绘的是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34.“黄金——美元——各会员国货币”示意旨在说明A.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制D.布雷顿森林体系35.“她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历史,开始了新纪元。
”“她”成立于年年年年36.周恩来在某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B. C.开罗会议 D.第26届联大37.右侧照片反映的主题是A.土地改革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8.下面是 20 世纪 90 年代末德国地图的是A B C D年,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A.北约建立B.西欧衰落C.东欧剧变D.苏联解体40.右侧照片见证了哪一国际组织的成立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B.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上海合作组织二、综合题(共20 分)(一)文明的成果( 5 分)41.将下列文明成果与其发源地一一对应(二)走出世界的中国( 5 分)42.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走向世界的中国”时间。
( 5 分)A战争爆发,中国被迫打开国门。
1840 年1861年1898年1978年2002年(三)梁启超的文明史观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受到时势的影响。
材料一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泰西格致性理之学,源于希腊;法律政治之学,源于罗马。
欧洲诸国各以其国之今文,译希腊罗马之古籍举国习之,得以神明其法,而损益其制,故文明之效,极于今日。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游历欧洲,偶遇美国著名记者赛蒙氏。
赛氏认为西方文明已经破产,需要中国文明的救拨。
梁氏指出很多西方人抱有此种心理,在《欧洲心影录》中写道:(近代欧洲)因为解放的结果,种种学说都是言之有故,持之成理从两极分头发展,愈发得速,愈冲突得剧。
消灭是消灭不了,调和是调和不来,种种怀疑,种种失望都是为此。
他们有句话,叫做“世纪末” 这句话的意味从广义解释,就是世界末日,文明灭绝的时候快到了。
问题:( 10 分)43. 材料一中:“格致性理之学”和“法律政治之学”分别指什么?( 2 分)44. 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梁启超对西方文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分)拉展始为开““救亡自成开DE强存织幕”“”成求的员富序组图C”运的动B。
运动。
45.你认为梁启超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4 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80 分)1 2 3 4 5 6 7 8 9 10A CB BC A B CD A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B C A BD B B A A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B A C B C A B C C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C D D D D B A D D D二、综合题( 20 分)41. A:4(1 分 ) B:5(1 分) C:2(1 分) D:3(1 分 ) E:1(1 分)42.A:鸦片 (1 分) B :洋务 (1 分 ) C :戊戌变法或维新 (1 分 )D:改革开放 (1 分) E :世界贸易 (1 分)43.古希腊哲学( 1 分)、罗马法体系( 1 分)44.从赞赏到反思( 4 分)45.梁启超游历欧洲,目睹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巨大冲击,了解了西欧知识界的看法,动摇了他对西方文明的固有认识。
(4 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