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氧核糖核酸教学教案
- 格式:pptx
- 大小:497.53 KB
- 文档页数:7
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目标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课堂语言一定要简洁、精炼。
学生找出脱氧核糖核苷酸与核糖核苷酸的区别后,教师直接指出:除此以外,两类核苷酸的其他结构是一样的,我们将其概括为——PPT展示,学生说出圆圈、五边形、方框各代表什么。
2、核苷酸之间的连接一定要让学生动手画,这样才能暴露出问题。
3、学生画出核苷酸之间的连接之后,即可分析:3个核苷酸相连,排列顺序有多少种?从而领会遗传信息
就蕴含在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中。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1、概述DNA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通常有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
碱基的排列顺序决定了遗传信息。
2、概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运用碱基互补原则进行DNA碱基计算。
三、教学方法讲授、演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观看视频《遗传的乐章——DNA的故事》,通过视频让学生认识科学思维中的事实和证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分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1928年4月6日- );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小组讨论,问题探讨:1. 请你根据资料回答有关DNA结构方面的问题。
(1) 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提示:DNA是由两条链构成的。
它的立体结构为: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 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提示:DNA的基本骨架包括脱氧核糖和磷酸,它们排列在DNA的外侧。
(3)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提示:DNA中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它们位于DNA的内侧。
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2. 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
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提示: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闪光的思想是在交流与碰撞中获得的;研究小组成员在知识背景上最好是互补的,对所从事的研究要有兴趣和激情等。
第四章第三节《核酸》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核酸》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版)》中模块3《有机化学基础》主题3“生物大分子及合成高分子”中二级标题“生物大分子”的内容,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位于选择性必修3第四章第三节。
【内容要求】(1)了解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功能;(2)认识人工合成核酸的意义,体会化学科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学业要求】(1)能辨识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中的磷酯键,能基于氢键分析碱基的配对原理;(2)能说明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对于生命遗传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首先基于宏观视角认识核酸的组成结构,再基于化学键视角来认识核酸的形成过程,进而显化核酸的水解以及形成过程,进一步深化研究复杂有机物大分子结构的学习方法,结合我国在核酸的相关研究,增强文化自信。
本节内容注重凸显“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
教材首先介绍人们认识核酸组成时所采用的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研究复杂的大分子时,可以通过化学反应使共价键断裂,将其分解成较小片段,然后通过分析产物来推测大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这一方法在前两节糖类和蛋白质的学习中已有所体现,教材在这里通过正文叙述和图4-15“核酸的水解产物示意图”将其进一步显性化,在介绍相关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化学研究的方法,以提高其“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根据实验结果进行逆向分析的基础上,教材指出核酸是戊糖、碱基和磷酸这三种基本组分通过缩合反应形成的生物大分子(缩合聚合物),并以示意图的形式直观呈现了核酸与其基本组分之间的转化和层次关系。
学生在高中生物课中学习的DNA双螺旋结构,以及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为本节介绍核酸的结构奠定了知识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和教学主要从化学角度分析核酸独特结构的形成原因,通过图4-19展现氢键在DNA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高中化学核酸的教案模板课题:核酸教学目标:1. 理解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核酸的分类和性质。
3. 认识核酸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1.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区别。
3. 核酸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1.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 核酸的分类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1. 教科书和课件。
2. 实验器材和试剂。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引入DNA或RNA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探究的动机。
2. 回顾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如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征。
二、展示核酸的结构1. 使用图片或模型展示核酸的结构,说明核酸由苷基和糖磷酸链组成。
2. 介绍核酸的种类及其功能。
三、核酸的分类和性质1. 分别介绍RNA和DNA的结构,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2. 讲解核酸的碱基组成、碱基对、双螺旋结构等性质。
四、核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1. 探讨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和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2. 说明核酸在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五、实验操作1. 进行核酸抽提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总结核酸抽提实验的过程和重点。
六、练习与讨论1. 练习核酸结构和功能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探讨核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2.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实验,深入了解核酸的研究进展。
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讲解了核酸的结构、分类和功能,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核酸的知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结合生物与化学知识,深化学生对核酸的理解和应用。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dna分子的结构教案第二节 DNA分子的结构教案(简案)清河中学高二生物组陈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说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概述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2.能力目标:(1)制作DNA分子的平面和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2)通过小组成员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科学家锲而不舍、执着追求、合作交流的科学精神。
(2)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 (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分子的平面和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分析DNA分子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模型制作法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模式。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模型的材料和DNA双螺旋立体结构模型,并制作PPT多媒体课件、对话单和教案;学生预习本节课相关内容,并完成对话单上的“生本对话”部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几张不同的笑脸,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孩子的长相各不相同呢?”学生回答:“每个人的遗传物质(DNA或基因)不同。
”。
教师又问:“那么,每个人DNA不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借此引出DNA分子的结构,导入新课。
二、新课研学(一)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展示学习目标,并带领学生学习一遍。
(二)复习回顾1.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2.脱氧核苷酸又是由哪三部分构成的呢?(三)模型建构模型建构1: DNA的平面结构教师:大家都知道,蛋白质是由它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形成的,那么,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质的呢?学生:首先,许多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再经过盘曲和折叠,最终形成蛋白质。
教师:那么,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又是如何形成DNA的呢?教师安排各小组利用已发的材料在黑板上尝试构建DNA的平面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第 2 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 3 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学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教具教法演示法、讨论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想一想,谁最可能是罪犯?DNA指纹鉴别技术已经诞生有20多年的时间了,为什么DNA可以鉴定一个人的身份呢?(每个人的DNA分子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具有稳定性和特异性)DNA指纹技术除了在案件侦破领域运用到之外,还可以用于亲子鉴定、确定遇难者身份等方面都广泛运用。
什么是DNA呢,它的中文全名是什么?(DNA其实是一种核酸,它的中文全名是脱氧核糖核酸)这节课我们要重点讲核酸——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本节聚焦]:1、什么是核酸?2、核酸在细胞中如何分布?3、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4、DNA与RNA有什么异同?(一)核酸1、概念:核酸是细胞中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脱氧核糖核酸(DNA)2、分类核糖核酸(RNA)这两种核酸在细胞中如何分布呢?(二)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盐酸的所用:①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②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开,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的结合。
方法步骤: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①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主要是维持细胞形态;②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是使用时现配;③五个步骤的顺序不可调换实验结果: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叶绿体和线粒体;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思考]:1、原核细胞的DNA位于细胞内的什么位置?——拟核2、所有生物体内都含有DNA 和RNA 吗?(病毒体内只有DNA或RNA)注:核酸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细胞生物同时很有DNA和RNA,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DNA病毒:噬菌体,RNA病毒:SARA病毒、HIV、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程结构上紧承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而继续介绍生物大分子,又在课程内容上呼应必修第二册的遗传分子基础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生物学的一节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学生打好生物学框架的基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1. 考虑学生的已知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相关概念与知识,对其中一种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较详细的了解,教师可结合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相关知识介绍核酸与核苷酸。
2. 考虑学生的未知知识:学生从初中至高中,第一次接触分子结构模型图,对核苷酸分子组成与结构陌生,需重点讲解。
3. 考虑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对DNA亲子鉴定,DNA指纹识别有相应的解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加以讲解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功能。
运用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描述核苷酸的分子结构,简述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练习。
2. 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能力目标:体验知识的迁移与相互联系,学会比较、归纳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DNA与RNA结构的科学探究历史,关注生物探究式的方式,认同生命科学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核酸的分类及其功能两种核酸的细胞定位以及其实验探究方法2.教学难点:核苷酸的结构,碱基和五碳糖的相互组合方式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展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录像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一)引入教师活动以利用DNA侦破案件、寻找灾难死难者或者亲子鉴定为例子,并以问题作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1、DNA是什么?2、为什么DNA能比较精确地定位一个人的身份?3、你还了解那些关于DNA鉴定的应用?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问题,并尝试作出回答。
第 3 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学习目标中心涵养1.经过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形成结构与功能1.观察并区分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相适应的生命观。
分布。
2.经过对 DNA和 RNA的比较,养成比较与分类的科2.理解并掌握DNA和 RNA在组成上的学思想方法。
差异和功能。
( 重难点 )3.经过观察实验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提高3.说出核酸的功能。
实验推行和观察的科学研究能力。
一、核酸的分类和功能( 1)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1.种类( 2)核糖核酸,简称RNA2.功能(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甲基绿→绿色1.原理RNA+吡罗红→红色2.实验步骤3.实验现象及结论(1)绿色明显集中且凑近细胞中央,说明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2)绿色周围的红色范围较广,说明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三、核酸的分子结构1.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分类依照:五碳糖的不同样(1) 种类种类: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2)分子组成①脱氧核苷酸:组成DNA的基本单位。
②核糖核苷酸:组成RNA的基本单位。
2.核酸的种类和组成3.核酸的多样性(1)原因:核苷酸数目不同样和排列序次多样。
(2)核酸中遗传信息的储藏①绝大多数生物,其遗传信息储藏在DNA分子中。
②部分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储藏在RNA中,如 HIV、 SARS病毒、流感病毒等。
1.DNA的全称是核糖核苷酸,RNA的全称是脱氧核糖核酸。
() 2.核酸的主要功能是携带遗传信息。
() 3.真核细胞的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 4.在“观察 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染色时先用甲基绿染液染色,再滴加吡罗红染液。
() 5.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储藏于DNA中。
() 6.组成 DNA和 RNA的核苷酸共有 5 种。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板书设计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脱氧核糖核酸 DNA (双链)
1、种类
核糖核酸 RNA 〔单链〕
2、功能:
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三、核酸的结构
1、基本单位:核苷酸
含N碱基
五碳糖 A G C T U
脱氧核糖核糖
四、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核酸教案人教版学科:生物课题:核酸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教学目标:1.了解核酸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掌握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核酸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
难点:掌握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实验材料:DNA和RNA模型。
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投影仪展示DNA的结构图,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引出核酸的概念。
教学内容:一、核酸的概念和作用1.核酸是由核苷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分为DNA和RNA两种。
2.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载体,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二、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1.DNA的结构: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呈双螺旋结构。
2.DNA的功能:贮存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3.RNA的结构:由磷酸、核糖和碱基组成,呈单股线状。
4.RNA的功能:参与蛋白质合成,传递DNA的遗传信息。
实验演示:通过DNA和RNA的模型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它们的结构。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互相讨论DNA和RNA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并做相应练习。
总结:对核酸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并强调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1.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3.实验材料:DNA和RNA模型。
教学反馈:通过课后作业和讨论,及时了解学生对核酸概念和结构的掌握程度,并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价。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这一节虽然提出了遗传信息,但是对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需要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模块中完成。
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
通过上一节课所做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学生已经感受到遗传物质——核酸的真实存在和分布情况,这样对核酸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核酸的种类有两种: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核糖核酸(简称RNA)。
在此基础上,理解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它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入手,从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出发,由元素组成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链,再形成核酸。
注意利用课文中两种核苷酸的比较,以区分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不同,组成两种核苷酸碱基的不同和所含的五碳糖不同,提高归纳判断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说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2.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通过对核酸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使学生形成生物体内遗传信息多样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区别DNA和RNA各自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板书、动画。
五、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华山游客要求退票被捅”事件为题,让学生试想一下,假如自己是警察,该如何破案?学生各抒己见。
(提示:回忆破案片中警察会在犯罪现场收集什么?)针对这个案子,警方将进行DNA鉴定以核实嫌疑人身份。
讲解:DNA指纹法技术在侦破工作中有着重要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