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训练 专题训练三 光现象 透镜及其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011.00 KB
- 文档页数:5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电影投影机投到屏幕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D.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一定都比物体小2.如图所示,F是透镜的焦点,其中正确的光路图是()A.B.C.D.3.如图所示,这是妈妈给李华上网课使用的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
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通过它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上的画面,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透镜的应用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B.通过透镜看到的画面是放大的实像C.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大于该透镜的二倍焦距D.要想通过放大器看到的画面变大些,应将手机稍远离放大器4.如图所示,能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光路图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矫正图B.远视眼成像原理C.近视眼成像原理D.近视眼矫正图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f=12cm,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和蜡烛互换位置后光屏上不能呈现清晰的像B.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左移动,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C.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30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会再次得到清晰的像6.城市的很多街口都安装了360°高清晰摄像头,由公安局实施24小时监控,来保护人民的安全。
摄像机的像距几乎不变,但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睛的晶状体,焦距可以调节,如图所示。
某犯罪嫌疑人在成像板上已经成清晰的像,此时镜头的焦点在F处,在监控此人的过程中(该人在成像板上的像保持清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正常人的眼睛明视距离为50cmB.如果该人靠近镜头,镜头的焦点可能变在a点C.不管该人走近还是走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如果保持人与镜头的位置不变,撤去成像板,则不能成像7.如图,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在右侧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光屏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B.蜡烛向左适当移动,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右移动C.蜡烛、透镜位置不变,只换一只焦距更短的透镜,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D.此透镜的焦距在7.5cm至15cm之间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出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l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当u=8cm时,该凸透镜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相同D.物距u从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光屏上成的像逐渐变小二、填空题9.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f时,成倒立实像。
最新初中物理考点总复习专题讲解《专题3:透镜及其应用》一、考向分析:透镜及其应用在中考中主要是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考察较为灵活.题型主要涉及到选择题、填空题,很少出现在实验探究题中.考察的内容主要是:物距变化引起的像的大小变化,像距的变化,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二、考点汇总:【考点1】透镜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提示: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考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得不到像的原因:一是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不或蜡烛在焦点上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提示:当没有给出凸透镜焦距时,可利用太阳光粗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考点3】眼睛和眼镜1.眼睛与照相机________)2.近视眼和远视眼【考点4】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对比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2.视角(1)定义:由物体两端射出的两条光线在眼球内交叉而成的角叫视角.(2)影响因素:视角与物体本身的________及物体和人眼之间的________有关.三、命题预测:命题点1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如图所示,请将下列光路图补充完整.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如图所示,表示小欣同学用激光分别射向甲、乙两透镜后光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甲透镜应是________透镜,乙透镜应是________透镜.(填“凹”或“凸”)2.如图所示,S为蜡烛,S′为蜡烛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请根据凸透镜成像特点,画图确定并标出凸透镜光心O点的位置及两侧焦点F的位置.命题点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 cm)前18 cm 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______的清晰的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由于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所以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________凸透镜.(1)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要正确理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是指折射光束与入射光束相比更趋于靠拢;(3)远视镜片是凸透镜,放在原有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相当于增强了原有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会使像更靠近凸透镜;(4)如果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近视镜片(凹透镜),相当于减弱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能力,会使像远离凸透镜.3.(多选)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甲凸透镜(f甲=20 cm)的成像情况.此时,他又用乙凸透镜(f乙=10 cm)替换甲凸透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继续实验.下列关于乙凸透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右移动B.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C.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D.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4.(多选)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将蜡烛从a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正确的是( )A.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B.蜡烛从a点移至b点时,像距一定减小C.蜡烛放在b点时,它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D.蜡烛在a点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生活中的照相机5.(多选)凸透镜是一种基本的光学元件,它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凸透镜成像和小孔成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B.使用照相机照像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投影仪成像时,物体离透镜越近像越小D.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实验突破:命题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在中考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实验基本操作过程、不能成像在光屏中心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实例.小张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处,光屏和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1)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2)小张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3)小张再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 cm刻度线处,他从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烛焰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4)以上(1)、(2)步骤中,小张将蜡烛从光具座上10 cm向30 cm 移动时,若要让烛焰在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___(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此时所成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5)实验前要调整烛焰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随着实验的进行,蜡烛由于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逐渐向________移动.为了保证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并且使像完整的成在光屏的中央,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7)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________.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8)多次实验后发现,当光屏上呈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将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光发生折射时,光路具有________.(9)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光源“F”放在35 cm处,所成像如下图________所示.(10)小豪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如图),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应该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用焦距为10 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透镜右侧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缩小的实像.接下来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改用焦距为20 cm的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下列情形可能发生的是( )A.光屏向右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B.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放大的实像C.光屏向左移,能接收到清晰缩小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接收不到清晰的像2.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3.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 cm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 cm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在光屏上可能呈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不成像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 cm和20 cm的凸透镜L1和L2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凸透镜是L1,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B.若凸透镜是L1,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C.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6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D.若凸透镜是L2,小明将光屏移到70 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6.(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A.这个清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此凸透镜的焦距大于20 cmC.将蜡烛移动到25 cm刻度处,应向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将蜡烛移动到40 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会在光屏上成像7.(多选)小红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凸透镜的焦距为25 cmB.屏上的像是倒立的实像C.蜡烛燃烧变短,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D.取走光屏,则凸透镜不能成像8.(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为15 cm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图中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以制成投影仪B.用不透明的纸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屏上仍能成完整的烛焰的像C.如果凸透镜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则烛焰在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D.将蜡烛放在40 cm刻度线处,透镜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可以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10.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填“增大”或“减小”)1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的是________图;表示矫正近视眼的是________图.12.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图甲是她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水球相当于________镜,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________像(填“实”或“虚”),这种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李佳同学将一只透镜放在眼前10 cm处玩赏时,被别的同学拍下了照片(如图乙),据此推断该透镜的焦距f满足的条件是f________(填“>”“<”或“=”)10 cm.13.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的物体的效果一样.观看时,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________反射;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此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应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小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或“大于二倍焦距”).14.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________,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三、作图题15.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 和焦点F,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16.如图所示,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S′.四、实验探究题17.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1)调整烛焰(模拟远处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其凸起程度可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收水量来调节)、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2)当向水凸透镜内________(填“注入”或“吸取”)适量的水来模拟近视眼,发现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①若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将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或“后”).②若光屏不移动,在烛焰和水凸透镜间加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光屏上也能得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镜是________透镜.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________是15.00 cm.(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注意将________(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3)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位置.(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5)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________(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19.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________(填“上”或“下”)调节.(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 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3)当烛焰距凸透镜35 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的实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4)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参考答案考点汇总:考点1厚薄薄厚会聚发散考点2 1.高度中央同一高度一倍焦距以内暗像反考点3 1.晶状体视网膜焦距 2.厚强薄弱长短前后考点4 2.大小距离命题预测:例1例2放大会聚靠近题组训练 1.凹凸2. 3.BD 4.BD 5.ACD实验突破:例(1)缩小(2)倒立(3)正立(4)远离变大拓展训练(5)使像承接在光屏的中央.(6)上光屏向上(或凸透镜向下)(7)C(8)可逆性(9)C(10)远离强化训练:1.A 2.C 3.D 4.D 5.B 6.ACD7.ABC8.ABC9.折射凸10.增大增大11.甲丁12.凸透实照相机>13.漫缩小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14.凸透镜放大虚像15.16.17.(1)缩小实(2)注入前凹18.(1)焦距(2)凸透镜(3)c (4)远离(5)前凹19.(1)上(2)10(3)缩小照相机远离(4)左右(或前后)移动光屏,反复比较,找到最清晰像的位置.。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解析版)一、选择题(2022·江苏苏州)1.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光具座上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如图放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B.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C. 先向右移动光屏,再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D. 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放上远视眼镜可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答案】C【解析】【详解】A.图中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 错误;B.此时物距为50.0cm-25.0cm=25.0cm此时u>2f即25.0cm>2f①像距v=67.0cm-50.0cm=17.0cm此时2f>v>f即2f>17.0cm>f②由①②得8.5cm<f<12.5cm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8cm,故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向右移动光屏,像距变大,应该减小物距,才能成清晰的像,再向左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一定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故C正确;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只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成在光屏的前面,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放上远视眼镜使像更靠近凸透镜,不能在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故D错误。
故选C。
(2022·湖北宜昌)2. 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投射灯,它的成像镜头可简化为一一个凸透镜,能把投影片ab投射到地面,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其成像原理的示意图是()A.B.C.D.【答案】B【解析】【详解】由图结合题意可知,灯内部较小的投影片在地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投影片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其实像在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之外,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22·湖北省黄冈市、孝感市、咸宁市)3. 2022年5月10日,在蔚蓝地球的映衬下,我国发射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A.B.C.D.【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的四瓶香水中,B图所示的瓶盖中间厚,两边薄,属于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所以其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故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A.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答案】B【详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光通过透镜时会发生光的折射,下面为四束光透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A.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故A错误;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更加靠近主光轴,故C正确;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光现象中,成实像的是()A.地上的光影B.墙上的影子C.照相机D.水中的倒影【答案】C【详解】AB.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后面的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因此地上的光影、墙上的影子不是实像也不是虚像,故AB不符合题意;C.用照相机照相,在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中的“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某物理探究小组后自制了投影仪。
试验时,成员安安在投影仪的屏幕上,很清晰地展示了投影内容,可是站在远处的成员徽徽说字太小了,提议将字调大一些。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考点1 透镜1.(2023四川成都)如图甲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
图乙是其示意图,F为凸透镜的焦点,O为凸透镜的光心,光线a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图中虚线)。
请在图乙中画出:①光线a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②光线b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答案】【解析】凸透镜能将平行光会聚到焦点,所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先过入射点做法线垂直于平面镜,由光的反射定律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2.(2023重庆)在如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答案】【解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射向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3.(2023重庆)请根据画出的光线,在答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一个适当的透镜。
【答案】【解析】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变得发散,因此该透镜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4.(2023四川南充)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
【答案】【解析】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考点2 生活中的透镜5.(2023湖北随州)细心观察的小明发现身边处处有物理。
下列他观察到的现象或事例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A.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B.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C.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D.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答案】B【解析】A.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忧秀作品展示投影,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C.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项训练题(附带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知识点复习1.透镜:利用光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
2.凸透镜:中间,边缘。
对光有作用。
3.凹透镜:中间,边缘。
对光有作用。
4.三条特殊光路图:(1)凸透镜:(2)凹透镜: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6.眼睛和眼镜:(1)眼睛: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2)近视眼和远视眼:佩戴用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佩戴用透镜做成的眼镜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我市正在加快“绿色城市”建设的步伐,城市建设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为此,需要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60mm,则胶片与镜头的距离()A.大于120mm B.恰为120mm C.小于60mm D.略大于60mm2.大门和一楼“刷脸”作为教师考勤识别手段,刷脸成像过程与手机镜头成像原理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成的像在摄像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摄像头的镜片是凹透镜C.为使屏上半张脸变完整,可适当靠近摄像头D.获取脸部特征时成的是正立的实像3.小美同学需要用一块焦距为15厘米到7.5厘米之间的凸透镜.她利用光具座做实验,保持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是15厘米,更换透镜a、b、c,调节光屏,结果a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b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c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则符合要求的透镜的是()A.a凸透镜B.b凸透镜C.c凸透镜D.三者都可以4.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分析与描述正确的是()A.平面镜成像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物体距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站在湖水边,看到“鱼儿”在清澈的水中游动,我们实际看到的是鱼儿的实像C.缤纷的彩虹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D.人配戴的是凹透镜,用来矫正远视眼5.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6.如图是爱动脑筋的小明用手机和透镜自制的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两倍焦距B.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的正立、放大的虚像C.制作简易投影仪的透镜,可以制作老花镜镜片D.要使墙上的像变大,应增大手机与透镜间的距离7.如下图所示,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凹透镜的是()A.B.C.D.8.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6cm处,在光屏上得到放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6cm B.8cm C.10cm D.20cm9.2023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视觉2023,关注普遍的眼健康”。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或实例遵循光的反射规律的是()A.水中叉鱼B.池底变浅C.用潜望镜看水上的情况D.透过放大镜看书上的字2.关于照相机和幻灯机所成像的性质,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C.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D.照相机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幻灯机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3.如图是我们常见的手影和水中的倒影,关于“手影”和“倒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B.手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C.都是实像D.都是虚像4.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是()A.甲和丙B.甲和丁C.乙和丙D.乙和丁5.在虚线框内放置的是透镜,让一(两)束光线通过透镜折射后出射光线分别如图所示,其中虚线框内放置的一定是凸透镜的是()A.B.C.D.6.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利用电子技术进行倒转正处理)、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面部应位于镜头两倍焦距之外C.面部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D.面部经摄像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像7.小安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一焦距为20cm的薄凸透镜、点燃的蜡烛、光屏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此时蜡烛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错误的说法是A.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倒立放大的实像B.当透镜向右移动时,所成的像会逐渐放大C.当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时,光屏上出现缩小的像D.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时,光屏上的像大小不变8.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9.取一个大烧杯,里面充满烟雾,倒扣在桌上,如图所示,用手电筒射出一平行光,要使射入杯中的光束发散,应在杯底放置的器材是()A.平面镜B.凸透镜C.凹透镜D.凹面镜10.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小金画了图中的光路。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项提升训练: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梳理1.透镜:利用光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
2.凸透镜:中间,边缘。
对光有作用。
3.凹透镜:中间,边缘。
对光有作用。
4.三条特殊光路图:(1)凸透镜:(2)凹透镜: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6.眼睛和眼镜:(1)眼睛: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倒立、缩小的实像。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2)近视眼和远视眼:佩戴用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佩戴用透镜做成的眼镜专题练习一、单选题1.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由视角决定.视角大,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就大,眼睛所看到的物体就显得大.下面四种情况,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A.站在20m远1.6m高的人B.8m远的一棵1.7m高的小树C.2m远的1m高的柜子D.40m远的1.8m高的竹竿2.在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象如图所示.图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照相机是利用A 点的成像原理制成的C.蜡烛在C 点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D.将蜡烛从C 移到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变小3.某人戴的眼镜如图所示,则A.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近视眼B.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远视眼C.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D.幻灯机、照相机镜头与该眼镜不属同种类的透镜4.如图甲是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的情景,当航天员往水球中打入一个气泡E,如图乙,水球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AC和BD,中间部分是空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C相当于凸透镜,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B.BD相当于凸透镜,是一个正立的缩小的像C.AC相当于凹透镜,呈现出一个倒立的像D.BD相当于平面镜,成一个正立的缩小的像5.下列各选项对所列四幅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为近视眼的形成示意图B.乙图中,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在罩外听到的铃声会减小C.丙图中,只敲击右边的音叉,而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这是一种回声现象D.丁图中,对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方式为a6.如图是乘客通过摄像头“刷脸”进站的情景。
专题练习(四):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姓名:班级:知识点回顾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可以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
2.光速:光既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光速用字母c表示,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以近似取c =3x108m/s。
3.三种光现象:(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光遇到物体的表面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
(1)镜面反射(2)漫反射(3)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光路可逆。
5.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6.光的三颜色:红、绿、蓝。
7.红外线和紫外线(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应用:热效应强,遥控器、红外线夜视仪等(2)紫外线应用: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能杀死微生物,验钞机、灭菌灯等8.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对光有会聚作用。
9.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有发散作用。
10.三条特殊光路图:(1)凸透镜:(2)凹透镜:11.凸透镜成像规律:专题练习一、选择题1.2000多年前,《墨经》中就记载了如图所示的小孔成像实验,小孔成像是下列哪种光现象形成的()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2.下列物品利用光的反射规律成像的是()A. 显微镜B. 照相机C. 老花镜D. “拐弯镜”3.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4.如图是光源S发出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的光路图,下列关于人在岸上观察到光源S 所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①上B.光源S所成的虚像在直线②上C.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①上D.光源S所成的实像在直线②上5.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 点。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热点透视:近年来本专题的命题热点主要集中在考查以下几个方面(1)凸透镜和凹透镜;(2)凸透镜成像规律;(3)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4)眼睛与眼镜;(5)显微镜与望远镜;(6)透镜成像作图题;(7)光学综合应用。
本专题精选全国中考典型题型,旨在通过本专题的训练,让同学们能够系统地掌握解题规律、方法及技巧,帮助同学们轻松攻克解题难关,复习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对中考信心十足,轻松斩获高分!考点深度详解一、透镜:至少有一个面是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二、基本概念:1.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用CC’表示;2.光心:同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用“f”表示。
如下图:注意: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焦点;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是平行光,使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直到白纸上光斑、为止,然后用刻度尺量出凸透镜到白纸上光斑中心的距离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如下图: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四、透镜应用照相机:1.照相机的镜头是;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焦距,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2023年中考物理高频考点专题复习透镜及其应用附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60.0cmB.图乙中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只将蜡烛向右移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眼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2.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树荫下的三角形光斑是小孔成的像B.照相机利用了光的折射成像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是光的折射现象3.“影”是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光学游戏的“手影”、留下美好记忆照片的“摄影”、幻灯机射到屏幕上的“投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等。
如图所示,它们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手影--光的反射B.摄影--光的折射C.投影--光的直线传潘D.倒影--光的折射4.下列对有关数据的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37.8℃B.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30m/sC.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约是25cmD.一枚鸡蛋的质量约500g5.关于下面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漫反射时反射角不等于入射角B.乙图:手影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C.丙图: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D.丁图: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图6.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B.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烛焰经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烛焰靠近透镜,烛焰的像一定远离透镜D.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合成的7.下列有关光学元件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A.照相机的镜头使凹透镜B.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制作的C.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D.显微镜的物镜和放大镜成像的性质相同8.如图所示,“虚拟试衣镜”亮相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博览会。
分类集训3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分类集训命题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Ⅰ. “静态”成像规律1. (2019湘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 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 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4 cmB. 7 cmC. 10 cmD. 16 cm2. (2018益阳)如左下图所示,发光二极管组成的红旗图案放在凸透镜之前,与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则红旗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像可能是右下图中的()3. (2019徐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开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接着把物距调整为刚才的一半,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像,此时的像()A. 是放大的B. 是缩小的C. 是等大的D. 以上三种都有可能4. (2019苏州)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4题图A. 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B. 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C. 将蜡烛移到3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D. 将蜡烛移到40 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Ⅱ. “动态”成像规律5. (2018咸宁)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40 cm处沿主光轴移到20 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 像变大,像距变大B. 像变小,像距变小C. 像变大,像距变小D. 像变小,像距变大6. (2019河北)(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 cm)固定在光具座40 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B. 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C. 将蜡烛放在10 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D. 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第6题图7. (2019舟山)如图,保持矿泉水瓶与白纸的位置不变,当向空瓶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黑白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形成了一块__________镜.此时,若要将“黑白颠倒”的现象重新颠倒回来,白纸应________矿泉水瓶(选填“靠近”或“远离”).第7题图8. (2019南充)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他把蜡烛放在距透镜30 cm 时,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缩小的像,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现将蜡烛向透镜方向移动10 cm,要使光屏上再次形成清晰倒立的像,应将光屏______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命题点2凸透镜成像的实际应用9. (2019河南)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第9题图A. 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 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C.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D.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10. (2019德州)如图是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第10题图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白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用不透明的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D.从各个角度都能清楚的看到白墙上的像,是因为白墙对照射到其上面的光产生漫反射11. (2019曲靖)扫黑除恶行动中,工作人员使用执法记录仪摄像取证.记录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拍摄时要成清晰的像,记录仪镜头到被拍摄对象的距离u与镜头焦距f的关系应满足________.命题点3眼睛和眼镜12. (2019杭州)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2题图A. 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B. 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C. 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D. 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命题点4光学综合题13. (2019成都B卷)如图所示,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第13题图A. 小张看到廊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B. 小郑取下近视眼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C. 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D. 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命题点5透镜作图Ⅰ.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4. (2019重庆A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第14题图15. (2019常德)如图所示,请完成折射光路图.第15题图Ⅱ. 补画透镜16. (2019内江)如图所示,是矫正远视眼的光路示意图,请在虚线方框内画出相应的透镜.第16题图17. (2018湘西州)根据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第17题图Ⅲ. 透镜与平面镜结合作图18. (2019自贡)有一点光源S,它在平面镜中的像与凸透镜的焦点F重合,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为a,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①凸透镜的焦点F;②点光源S的位置;③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第18题图Ⅳ. 透镜与折射结合作图19. (2019毕节)如图所示,凸透镜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即:上半部分在空气中,下半部分在水中,请作出通过凸透镜的入射光线,以及折射入水后的光线(方向大致符合物理规律即可).第19题图命题点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0. (2019南京)(4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图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画出).第20题图(1)图乙中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则该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2)若在图乙中将凸透镜移到55 cm刻度线处,则将光屏移动到________ cm刻度线处,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3)若在图乙中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近视眼镜的镜片,则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下同)移动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4)若在图乙中用塑料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持续用力吹气,发现光屏上“烛焰尖部”变模糊,则将光屏向________移动,“烛焰尖部”又会变清晰.中考冲刺集训(时间:30分钟满分: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 (2019宜昌)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第1题图A. 平面镜B. 三棱镜C. 凸透镜D. 凹透镜2. (2018昆明)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A. a点B. b点C. c点D. d点第2题图3. (2019潍坊)小明通过透镜观察“美丽潍坊”四个字,看到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3题图A. 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B. 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C. 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D. 字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此透镜的焦距4. (2019自贡)小明同学用数码相机(可调焦距)拍摄了同一花菜的两张照片.如图所示,结合图片分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第4题图A. 照相机的镜头与老花镜属于同一类透镜B. 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C.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小一些D. 在物距相同的情况下,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焦距需调得大一些5. (2019百色)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 cm 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A. 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该透镜的焦距f小于9 cmC. 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9 cm处,不能观察到烛焰放大的虚像D. 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也得到烛焰清晰的像6. (2019滨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第6题图A. 该凸透镜的焦距f=20 cmB. 当物距u=30 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C. 当物距u=8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利用了这条规律D. 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向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7. (2019盐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像会出现在光屏的________方.为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合理的操作是________或________.8. (2019陕西)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需佩戴________透镜矫正视力.9. (2019张家界)如图是将城市报警和监控一体化的“天网”工程在某十字路口安装的“电子眼”,“电子眼”的镜头相当于______透镜,成倒立的、________的实像.第9题图10. (2019泰州)如图,用铁丝围成一个内径约4 mm的圆环,在清水中浸一下后取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此像为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倒立缩小了,这种成像情况与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第10题图11. (2019咸宁)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物距u,测量对应的像距v,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如果u=27 cm,移动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选填“幻灯机”或“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第11题图u/cm 60 30 20 15 13 …v/cm 12 15 20 30 45 …三、作图题(每小题3分,共6分)12. (2019西宁)如图所示,作出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完整光路.第12题图13. (2019孝感)如图所示,凸透镜斜放,其主光轴与水平成45°角,F是焦点.一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被反射.已知折射光线BO与水平成45°角,请完成光路图,画出入射到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第13题图四、实验探究题(共6分)14. (2019淄博)(6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1)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____,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第14题图(2)小明把蜡烛依次放在A、B位置,在坐标纸上记录了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丙所示(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所成的像).第14题图丙跟同学们交流后发现:①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________;②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__.(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小明又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 cm处,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聪明的小明拿起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处,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拿起的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分类集训3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分类集训1. C【解析】当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时,满足的条件是f<u<2f,因此时的物距u=14 cm,则7 cm<f<14 cm;当物距u=8 cm时,成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放大虚像条件为u<f,则f>8 cm.综合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 cm,C正确.2. B【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确.故选B.3. D【解析】当蜡烛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时,物距u>2f,而像距f<v<2f;若把物距u调整为原来的一半,烛焰距凸透镜的距离u有可能: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③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确.故选D.4. B【解析】凸透镜对着太阳光时,15 cm处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焦距f=15 cm,图中u=40 cm>2f,像距应该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在15 cm到30 cm之间,而现在光屏离凸透镜35 cm,因此光屏上观察不到清晰的像,A错误;近视眼要用凹透镜来矫正,因此在凸透镜左侧放一个凹透镜可以模拟近视眼的矫正,B正确;蜡烛移到30 cm刻度处.此时u=20 cm, f <u< 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错误;蜡烛移到40 cm刻度处.此时u=10 cm,u<f时,成虚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D错误.故选B.5. A【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把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40 cm处时,此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当移到20 cm处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综上分析可得,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像变大,像距变大.故选A.6. ABC【解析】蜡烛在焦点内,成放大的虚像,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物距减小,根据“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规律可知,像逐渐变小,A正确;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光屏的位置附近仍能看到像,B正确;将蜡烛放在10 cm处,u=30 cm,u>2f,移动光屏,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C正确;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远视镜片,由于远视镜是凸透镜制成的,而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才能得到清晰的像,D错误.故选ABC.7. 凸透靠近【解析】“黑白颠倒”其实是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此时物体处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之外,当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成正立虚像,即“黑白颠倒”现象重新颠倒回来,所以应将白纸靠近矿泉水瓶.8. 照相机远离【解析】由题意知,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所以此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照相机;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当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10 cm时,此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故应将光屏远离凸透镜.9. C【解析】摄像头是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A错误;光通过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B错误;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C正确,D错误.故选C. 10. C11. 凸u>2f12. A13. A【解析】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不是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A错误,符合题意;近视眼对光线的会聚能力较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B正确,不符合题意;放大镜是凸透镜,看远处的物体,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确,不符合题意;手指组成的取景框,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手指和手是不透明物体,可以挡住来自取景框外的物体的光进入人眼,所以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4. 如答图所示第14题答图15. 如答图所示第15题答图16. 如答图所示第16题答图17. 如答图所示第17题答图18. 如答图所示第18题答图19. 如答图所示第19题答图【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过水面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右侧作出折射光线,如答图所示.20. (1)放大(2)75(3)右(4)左【解析】(1)在光屏上能够成像,所以像为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规律可知,当像距大于物距,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由甲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图乙中凸透镜移到55 cm处时,此时u=20 cm=2 f,则v=20 cm,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因此光屏要移到75 cm处;(3)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发散光线,使像远离凸透镜,因此光屏应该向右移动;(4)用吸管对A点垂直纸面吹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所以烛焰尖部左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因此要看到清晰的“烛焰尖部”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中考冲刺集训1. C2. C3. C【解析】由题图可知,“美丽潍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此透镜为凸透镜,此时物体处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D错误;凸透镜也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 错误;凸透镜既可以制成照相机、幻灯机(或投影仪),还可以制成放大镜,C正确;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故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制成远视眼镜,B错误.故选C.4. C【解析】照相机的镜头和老花镜都是凸透镜,A正确;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B正确;图中可以看出乙图的图像大一些,且物距不变,说明拍摄乙照片时,镜头的会聚能力差一些,焦距更大,C错误,D正确.故选C.5. D【解析】蜡烛距离凸透镜32 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8 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错误;由题意可知,蜡烛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2 cm>2f;f<18 cm<2f,解得:9 cm<f<16 cm,B 错误;将点燃的蜡烛移至距透镜9 cm处,由于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在放光屏这一侧可以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C 错误;若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根据折射光路具有可逆性,此时物距变成18 cm,像距变成32 cm,物距小于像距,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确.故选D.6. B【解析】由图像可知,当u=v时,u=2f=20 cm,所以f=10 cm,A错误;当u=30 cm时,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B正确;当u=8 cm 时,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应用是放大镜,C错误;物体从距凸透镜30 cm处向距凸透镜15 cm处移动的过程中,凸透镜的物距恒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D错误.故选B.7. 上光屏上移凸透镜下移【解析】当蜡烛变短了,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因为光线通过光心不改变传播方向,所以要将光屏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8. 凸倒立凹9. 凸缩小【解析】电子眼的实质是摄像机的摄像头,镜头是凸透镜,成像原理和照相机原理一样,成倒立、缩小的实像.10. 虚像照相机凹透镜【解析】水膜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这个水膜透镜贴近课本上的字,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像,则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放大镜;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楼房成倒立、缩小的像,则u>2f,f<v<2f,这种成像情况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轻轻甩去一些水,保持水膜完好,透过水膜透镜看远处的楼房成正立、缩小的像,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此时水膜透镜相当于凹透镜.11. 10缩小照相机【解析】由图表数据可知当u=v时u=v=2f=20 cm,故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当物体位于27 cm处时,物体位于2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原理相同.12. 如答图所示第12题答图【解析】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又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答图所示.13. 如答图所示第13题答图【解析】因为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所以其入射光线一定过焦点,据此可画出入射光线;过O点作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即可画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如答图所示.14. (1)D照相机(2)① f<u<2f②变大(3)光具座不够长,像成在100 cm之外远视镜【解析】(1)由图甲可知,物距u>2f,故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D,照相机应用了这一原理;(2)①从丙图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f<u<2f,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成倒立放大像的条件是f<u<2f;②由图丙可知,当成实像时,蜡烛在B处的物距比蜡烛在A处的物距小,可是蜡烛在B处像距比蜡烛在A处像距大,因此可归纳出: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这一规律;(3)由于凸透镜的焦距f=15 cm,此时物距为18 cm,略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很大,若光具座不够长,根据图丙可知,像可能在100 cm之外,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远视镜(即凸透镜)具有会聚作用,当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上远视镜后,使光线会聚,这时在不够长的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就可以接收到实像了.。
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第三部分透镜及其他应用•知识网络广1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或光线的反射延长线相关概V 念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做透镜的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每个透镜都有_______ 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__________ 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 __________ 焦点。
3焦点到透镜晃心的距离叫做__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_ 表示,物体到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做______ ,用字母_______ 表示,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 ______________ ,用字母________ 表示。
f 1中间厚的透镜蜗叫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凸广1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物距,像距透J镜应用实例:、。
成12成倒立放大实像的条件:物距,像距‘像5应用实例:、。
3成正立放大虚像的条件:物距,像距X应用实例:、。
厂1中间薄的透镜叫凹透镜。
凹透镜T1 2凹透镜对光线有。
______ 作用。
______物距;眼睛(与眼镜r 1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_____ ,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____________ 上, 形成物体的像。
2近视眼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_______ ,需要戴__________ 镜来矫正。
I 3远视眼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戴_________ 镜来矫正。
常见的光学仪器C 1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都是 _____________ 镜,但_______ 镜的焦距较长。
.显f 微2 2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 像。
镜〔3显微镜的目镜是将物镜的物镜的像再放大一次,成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的—像。
专题训练三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了解光的色散;了解光的三原色;了解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常识性应用;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解释相关的光现象;知道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了解虚像的概念;知道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知道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中考命题热点:
光的色散说明了什么;不同颜色物体透光和反射光的特点;红外线热效应大、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感光;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利用光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释简单现象;根据凸透镜、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画光路;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画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电影、幻灯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是利用使剧场里各处的观众均能看到画面;二是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观众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2.人在河岸上观察到水中有白云,这是由于光的现象造成的;如果观察水中的鱼,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要比它的实际位置 (选填“深些”或“浅些”),这是由于光的现象造成.
3.水平桌面上放着一块平面镜,一只小球沿桌面向平面镜滚去,结果人从平面镜中观察到小球的像是竖直向下运动的.由此可知,平面镜与桌面的夹角是度.
4.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
理如图3-1所示:光发射器始终以一定
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细束光;光
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
平面光电转换器接收;光电转换器将光
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
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
光点从S
1点移向S
2
点,则表明被监视的
液面是(选填“上升”或“下降”);当液面升降高度一定时,接收
平面上的光点S
1和S
2
之间的距离与接收平面到液面的距离有没有关系?
答.(选填“有”或“没有”).
5.如图3-2,MM′是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既发生反射也发生折射.由图可知,A0是S2 S1
光束发射器
液体
光电转换接收器
图3-1
光线,OB是
光线,OC是光线,∠N ′0C是角.
6.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两岸风景如画,上午七八点钟的时候,某同学想用照相机拍一张带有水中倒影的风景照片,那么该同学应站在河的岸(选填“东”或“西”)拍摄,这一选择是根据光的规律而作出的.
二、选择题
7.如图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
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中的 ( )
8.如图3-3所示,用手电筒对着平面镜中的像照射时,观
察到像比原来亮多了,其原因是 ( )
A.光射到像上,所以像变亮了
B.光反射到物体上,物体变亮了,所以像也变亮了
C.光使整个空间变亮了,更便于观察像,所以像变亮了
D.光使镜子更明亮了,所成的像也就变亮了
9.在照相机中,胶卷(底片)相对于镜头的位置,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定在大于镜头2倍焦距的地方
B.一定在大于镜头焦距、小于镜头2倍焦距的范围内
C.一定在小于镜头焦距的地方
D.胶片与镜头的距离没有限制,可以任意调节
10.如图3-4是一种被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
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
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
( )
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
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
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
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
11.如图3-5,用自制的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
种说法:①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是倒立的;②薄膜上烛
焰的像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③保持小孔和烛焰的
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
A B C
图3-4
图3-3
图3-10 ④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这四种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③④
12.蜡烛处在凸透镜前2倍焦距以外,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的像.若将蜡烛向透镜
移近一些(距离仍大于2倍焦距),要想再次观察到清晰的像,下列所述做法和
观察到的像的情况正确的是 ( )
A .将光屏稍远离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大些
B .将光屏稍远离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小些
C .将光屏稍移近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大些
D .将光屏稍移近透镜一些,观察到的像比原来的像稍小些
三、作图题
13.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使一细束光的光路发生如图3-6的改变.请
在图3-7(A )(B )(C )中分别画出示意图.
14.如图3-8中,MM ′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P 是一
个物点,P ′是P 的像点.图中画出了由P 点射向界面的两条光线,请画出这两条光线进入另一种介质
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与探究题
15.一束平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3-9(a )所示,由图可知,
此透镜的焦距大小约为_________cm ;若将一烛焰放在此
凸透镜左侧2cm 处,如图(b ),则透过透镜可以看到一
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
16.假期到了,公园
里游人如织.其中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
(焦距不同),对着同一景物一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3-10A 、B 、C 、D 所示.我们可以判定:
照片 是用甲拍摄的,照片 是用丙拍摄的,照片 是用丁拍
摄的,照片 是用乙拍摄的.
17.寻找“往日之光”
图3-6 图3-7
C
A B 图3-8
2cm
O
(b )
(a ) O 图3-9 Cm 0 1
2 3 4
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
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想像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极慢,通
过半厘米厚需要1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
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
湖边,带着这些美丽的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 年也出不来.把在这种
地方放了10 年的玻璃镶在城市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10 年的过程中,
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各种动物无声的前来饮水,空中百
鸟飞翔,日夜在交替,季节在变化.身居闹市,扰如别墅.”
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幻想,但关键是要降低飞驰的光的速度.科学技术发
展到今天,部分科幻已经开始变成现实.
(1)本文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一种想象及其依据.
18.现在,一些大厦都用许多大块的镀膜玻璃做外墙(俗称“玻璃幕墙”).这
种外墙既能透射光线也能反射光线.
(1)如图3-11所示三幅图中,哪幅图能真实反反映太阳光线通过玻璃膜墙进入
室内的传播途径. 答:___________(填选项中的字母)
图3-11 图3-12
(2)小明同学路过某大厦楼前,从侧面往玻璃膜墙看去,发现该大厦前的旗杆
在玻璃膜墙中的像有错位现象,如图3-12所示. 他经过分析,认为产生这种错
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上下两块之间镀膜玻璃不在同一竖直平面所造成的. 请你
利用简易器材,运用模拟的方法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它,要求写出这个实验所需
器材和简述实验过程.
(3)玻璃膜墙会给人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请举一例.
答: .
专题训练三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一、填空题
1.漫反射各种 2.反射浅些折射 3.45 4.上升没有 5.入射反
射折射折射 6.东,反射
二、选择题
7.D 8.B 9.B 10.D 11.A 12.A
三、作图题
13~14题.略
四、实验题
15.3 倒立放大 16.D;A;C;B 17.(1)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2)常温下制成超导体.依据:超导材料与温度有关(其他想象和与其对应的依据正确即可)
18.(1)C (2)略(3)影响人们的正常休息;泄露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