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力 第五章
- 格式:doc
- 大小:361.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五章 弯曲内力与应力 §5—1 工程实例、基本概念一、实例工厂厂房的天车大梁,火车的轮轴,楼房的横梁,阳台的挑梁等。
二、弯曲的概念:受力特点——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都垂直于杆的轴线。
变形特点——杆轴线由直线变为一条平面的曲线。
三、梁的概念:主要产生弯曲变形的杆。
四、平面弯曲的概念:受力特点——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都垂直于杆的轴线,且都在梁的纵向对称平面内(通过或平行形心主轴且过弯曲中心)。
变形特点——杆的轴线在梁的纵向对称面内由直线变为一条平面曲线。
五、弯曲的分类:1、按杆的形状分——直杆的弯曲;曲杆的弯曲。
2、按杆的长短分——细长杆的弯曲;短粗杆的弯曲。
3、按杆的横截面有无对称轴分——有对称轴的弯曲;无对称轴的弯曲。
4、按杆的变形分——平面弯曲;斜弯曲;弹性弯曲;塑性弯曲。
5、按杆的横截面上的应力分——纯弯曲;横力弯曲。
六、梁、荷载及支座的简化(一)、简化的原则:便于计算,且符合实际要求。
(二)、梁的简化:以梁的轴线代替梁本身。
(三)、荷载的简化:1、集中力——荷载作用的范围与整个杆的长度相比非常小时。
2、分布力——荷载作用的范围与整个杆的长度相比不很小时。
3、集中力偶(分布力偶)——作用于杆的纵向对称面内的力偶。
(四)、支座的简化:1、固定端——有三个约束反力。
2、固定铰支座——有二个约束反力。
3、可动铰支座——有一个约束反力。
(五)、梁的三种基本形式:1、悬臂梁:2、简支梁:3、外伸梁:(L 称为梁的跨长) (六)、静定梁与超静定梁静定梁:由静力学方程可求出支反力,如上述三种基本形式的静定梁。
超静定梁:由静力学方程不可求出支反力或不能求出全部支反力。
§5—2 弯曲内力与内力图一、内力的确定(截面法):[举例]已知:如图,F ,a ,l 。
求:距A 端x 处截面上内力。
解:①求外力la l F Y l FaF m F X AYBY A AX)(F, 0 , 00 , 0-=∴==∴==∴=∑∑∑ F AX =0 以后可省略不求 ②求内力xF M m l a l F F F Y AY C AY s ⋅=∴=-==∴=∑∑ , 0)( , 0∴ 弯曲构件内力:剪力和弯矩1. 弯矩:M ;构件受弯时,横截面上存在垂直于截面的内力偶矩。
第5章剪切和挤压5.1 剪切的概念和实例在工程实际中,为了将构件互相连接起来,通常要用到各种各样的连接。
例如图5-1中所示的(a)为拖车挂钩的销轴连接;(b)为桥梁结构中常用的钢板之间的铆钉连接;(c)为传动轴与齿轮之间的键块连接;(d)为两块钢板间的螺栓连接;(e)为构件中的搭接焊缝连接。
这些起连接作用的销轴,铆钉,键块,螺栓及焊缝等统称为连接件。
这些连接件的体积虽然比较小,但对于保证整个结构的牢固和安全却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对这类零件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必须进行研究、分析和计算。
(a)(b)(c) (d)图5-1 工程中的连接现以螺栓连接为例来讨论剪切变形与剪切破坏现象。
设两块钢板用螺栓连接,如图5-2(a)所示。
当钢板受到横向外力N拉伸时,螺栓两侧面便受到由两块钢板传来的两组力P 的作用。
这两组力的特点是:与螺栓轴线垂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相距极近。
在这两组力的作用下,螺栓将在两力间的截面m-m处发生错动,这种变形形式称为剪切。
发生相对错动的截面称为剪切面,它与作用力方向平行。
若连接件只有一个剪切面,称为单剪切,若有两个剪切面,称为双剪切。
为了进一步说明剪切变形的特点,我们可以在剪切面处取出一矩形簿层来观察,发现在这两组力作用下,原来的矩形将歪斜成平行四边形,如图5-2b所示。
即矩形薄层发生了剪切变形。
若沿剪切面m-m截开,并取出如图5-2c所示的脱离体,根据静力平衡方程,则在受剪面m-m上必然存在一个与力P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内力Q,此内力称为剪力。
若使推力P逐渐增大,则剪力也会不断增大。
当其剪应力达到材料的极限剪应力时,螺栓就会沿受剪面发生剪断破坏。
(a) (b) (c)图5-2 螺栓连接的剪切破坏5.2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5.2.1剪切的实用计算受剪切的连接件一般大多为短粗杆,且剪切变形均发生在某一局部,要从理论上计算它们的工作应力往往非常复杂,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
即使用精确理论进行分析,所得结果也会与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出入。
材料力学(土)笔记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1.梁的位移——挠度及转角为研究等直梁在对称弯曲时的位移取梁在变形前的轴线为x 轴,梁横截面的铅垂对称轴为y 轴而xy 平面即为梁上荷载作用的纵向对称平面梁发生对称弯曲变形后,其轴线将变成在xy 平面内的曲线1AC B度量梁变形后横截面位移的两个基本量是挠度:横截面形心(即轴线上的点)在垂直于x 轴方向的线位移ω转角:横截面对其原来位置的角位移θ 梁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且横截面仍与该曲线保持垂直因此横截面的转角θ也就是曲线在该点处的切线与x 轴之间的夹角度量等直梁弯曲变形程度的是曲线的曲率梁的变形还受到支座约束的影响通常就用这两个位移量来反映梁的变形情况梁轴线弯曲成曲线后,在x 轴方向也将发生线位移 但在小变形情况下,梁的挠度远小于跨长,梁变形后的轴线是一条平坦的曲线横截面形心沿x 轴方向的线位移与挠度相比属于高阶微量,可略去不记因此在选定坐标后,梁变形后的轴线可表达为()f x ω=式中,x 为梁在变形前轴线上任一点的横坐标;ω为该点的挠度梁变形后的轴线称为挠曲线,在线弹性范围内,也称为弹性曲线上述表达式则称为挠曲线(或弹性曲线)方程由于挠曲线为一平坦曲线,故转角θ可表达为''tan ()f x θθω≈== 称为转角方程即挠曲线上任一点处的切线斜率'ω可足够精确地代表该点处横截面的转角θ 由此可见,求得挠曲线方程后,就能确定梁任一横截面挠度的大小,指向及转角的数值 正值的挠度向下,负值的挠度向上正值的转角为逆时针转向,负值的转角为顺时针方向2.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为求得梁的挠曲线方程,利用曲率κ与弯矩M 间的物理关系,即 1M EIκρ== 式中曲率κ为度量挠曲线弯曲程度的量,是非负的这是梁在线弹性范围内纯弯曲情况下的曲率表达式在横力弯曲时,梁横截面上除弯矩M 外尚有剪力S F 但工程用梁,其跨长l 一般均大于横截面高度的10倍剪力S F 对于梁位移的影响很小,可略去不计,故该式子依然适用式中的M 和ρ均为x 的函数,即1()()()M x x x EIκρ== 在数学中,平面曲线的曲率与曲线方程导数间的关系有'''23/21()(1)x ωρω=±+ 取x 轴向右为正,y 轴向下为正时曲线凸向上时''ω为正,凸向下时为负而按弯矩的正、负号规定,梁弯曲后凸向下时为正,凸向上为负,符号相反于是得到 '''23/2()(1)M x EIωω=-+ 由于梁的挠曲线为一平坦曲线,因此,'2ω与1相比十分微小可以略去不计故上式可近似的写为 ''()M x EIω=-上式略去了剪力S F 的影响,并略去了'2ω项 故称为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若为等截面直梁,其弯曲刚度EI 为一常量,上式可改写为''()EI M x ω=-对于等直梁,上式进行积分,并通过由梁的变形相容条件给出的边界条件确定积分常数 即可求得梁的挠曲线方程当全梁各横截面上的弯矩可用单一的弯矩方程表示时,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仅有一个 将上式的两端各乘以dx ,经积分一次,得'1()EI M x dx C ω=-+⎰再积分一次,即得12[()]EI M x dx dx C x C ω=-++⎰两式子中积分常数1C 、2C 可通过挠曲线的边界条件确定例如在简支梁中,左右铰支座处的挠度均等于零在悬臂梁中,固定端处的挠度和转角均等于零确定积分常数1C 、2C 后,就分别得到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从而可以确定任一横截面的转角和挠度1C 和2C 的几何意义 由于以x 为自变量,在坐标原点即0x =处的定积分恒等于零因此,积分常数'100x C EI EI ωθ===,20C EI ω=式中,0θ和0ω分别表示坐标原点处截面的转角和挠度若梁上的荷载不连续即分布荷载在跨度中间的某点处开始或结束,以及集中荷载或集中力偶作用处梁的弯矩需分段写出,各段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也随之不同在对各段梁的近似微分方程积分时,均将出现两个积分常数为确定这些积分常数,除需利用支座处的约束条件外还需利用相邻两段梁在交界处位移的连续条件例如左、右两段梁在交界处的截面应具有相等的挠度和转角不论是约束条件和连续条件,均发生在各段挠曲线的边界处故均成为边界条件,即弯曲位移中的变形相容条件遵循两个原则①对各段梁,都是从同一坐标原点到截面之间的梁段上的外力列出弯矩方程所以后一段梁的弯矩方程包括前一段的弯矩方程的新增的()x a -项②对()x a -项的积分,以()x a -作为自变量于是由x a =处的连续条件,就能得到两段梁上相应的积分常数分别相等的结果 对于弯矩方程需分为任意几段的情况,只要遵循上述规则同样可以得到各梁段上相应的积分常数分别相等的结果从而简化确定积分常数的运算3.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梁在微小变形条件下,其弯矩与荷载成线性关系 在线弹性范围内,挠曲线的曲率与弯矩成正比当挠度很小时,曲率与挠度间呈线性关系梁的挠度和转角均与作用在梁上的荷载成线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梁在几项荷载(如集中力、集中力偶或分布力)同时作用下某一横截面的挠度或转角 就分别等于每项荷载单独作用下该截面的挠度或转角的叠加,即为叠加原理 已知梁在每项荷载单独作用下的挠度和转角表则按叠加原理来计算梁的最大挠度和最大转角将较为方便4.奇异函数·梁挠曲线的初参数方程5.梁的刚度校核·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5.1 梁的刚度校核对于梁的挠度,其许可值通常用许可挠度与跨长之比值[]l ω作为标准 梁的刚度条件可表达为 max[]ll ωω≤ max []θθ≤ 一般土建工程中的构件,强度要求是主要的刚度要求一般处于从属地位但当对构件的位移限制很严,或按强度条件所选用的构件截面过于单薄时刚度条件也可能起控制作用5.2 提高梁的刚度的措施由梁的位移表可见梁的位移(挠度和转角)除了与梁的支承和荷载情况有关还与其弯曲刚度EI 成反比,与跨长l 的n 次幂成正比减小梁的位移,可采取下列措施①增大梁的弯曲刚度EI②调整跨长和改变结构5.梁内的弯曲应变能当梁弯曲时,梁内将积蓄应变能梁在线弹性变形过程中弯曲应变能V ε在数值上等于作用在梁上的外力所作的功W梁在纯弯曲时各横截面上的弯矩M 为常数,并等于外力偶矩e M当梁处于线弹性范围内e EI EI θρ=== θ与e M 呈线性关系直线下的三角形面积就代表外力偶所作的功W ,即12e W M θ=从而得纯弯曲时梁的弯曲应变能 12e V M εθ=即得2222e M l M l V EI EIε== 横力弯曲时,梁内应变能包含两个部分:与弯曲变形相应的弯曲应变能和与切应变形相应的剪切应变能对于弯曲应变能,取长为dx 的梁段,其相邻两横截面的弯矩应分别为()M x 和()()M x dM x +在计算微段的应变能时,弯矩的增量为一阶无穷小,可略去不计 计算器弯曲应变能为2()2M x dV dx EIε= 全梁的弯曲应变能则可通过积分求得为2()2l M x V dx EIε=⎰ 式中,()M x 为梁任一横截面上的弯矩表达式 当各段梁的弯矩表达式不同时,积分需分段进行梁的剪切应变能远小于弯曲应变能,可略去不计。
5—3 图示悬臂梁,横截面为矩形,承受载荷F 1与F 2作用,且F 1=2F 2=5 kN,试计算梁内的最
大弯曲正应力,及该应力所在截面上K 点处的弯曲正应力。
解:(1) 画梁的弯矩图:
(2) 最大弯矩(位于固定端):
max 7.5 M kN =
(3) 计算应力: 最大应力:
K 点的应力:
5—4 图示梁,由No22槽钢制成,弯矩M =80 N 、m,并位于纵向对称面(即x-y 平面)内。
试求
梁内的最大弯曲拉应力与最大弯曲压应力。
6max max max
227.510176 408066
Z
M M MPa
bh W σ⨯====⨯6max max 33
7.51030
132 ********
K Z
M y M y MPa bh I σ⋅⋅⨯⨯====⨯40
1m F 1
C y 1m F 2 80 K
z
30 M M y
z
y 0 b C
s F ()-
kN
5.2 kN 5
(+)
7、5kNm
x
M
5kN
kNm 5.7
kNm 5
解:(1) 查表得截面的几何性质:
4020.3 79 176 z y mm b mm I cm ===
(2) 最大弯曲拉应力(发生在下边缘点处):
()30max
8
80(7920.3)10 2.67 17610x M b y MPa I σ
-+-⋅-⨯-⨯===⨯ (3) 最大弯曲压应力(发生在上边缘点处):
30max
8
8020.3100.92 17610x M y MPa I σ
---⋅⨯⨯===⨯
5—5图示简支梁,由No18工字钢制成,在集度为q 的均布载荷作用下,测得横截面C 底边的纵
向正应变ε=3、0×10-4,试计算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已知钢的弹性模量E =200 Gpa,a =1 m 。
解:(1) 求支反力:
31 44
A B R qa R qa ==
(2) 画内力图:
(3) 由胡克定律求得截面C 下边缘点的拉应力为:
q
x
x
F S
M
49
max
3.010*******
C
E MPa
σε
+-
=⋅=⨯⨯⨯=也可以表达为:
2
max
4
C
C
z z
qa
M
W W
σ+==
(4) 梁内的最大弯曲正应力:
2
max
max max
9
9
3267.5
8C
z z
qa
M
MPa
W W
σσ+
====
5—12图示矩形截面木梁,许用应力[σ+]=10MPa。
(1)试根据强度要求确定截面尺寸b;
(2)若在截面A处钻一直径d=60mm的圆孔,试问就是否安全。
(1)解:如图所示为剪力弯矩图,由图可知:
x
kN
3
kN
5
s
F
M
kNm
13
kNm
3x
()-
kNm M 13max -=
26
h b W z =
z
W M max
max =
σ []+≤σσmax
解得:mm
b 125.0≥
(2)
6
125.0125.02⨯=总
z W
34-m 1026.3⨯=
6
03.0125.02
1⨯=z I
35m 10875.1-⨯=
z I =1-z z I I 总
33-z m 1007.3⨯=I
[]+≤==
σσMPa W M A
79.7z
所以安全
5—13 图示槽形截面悬臂梁,F =10 kN,M e =70 kNm,许用拉应力[σ+]=35 MPa,许用压应力
[σ-]=120 MPa,试校核梁的强度。
解:(1) 截面形心位置及惯性矩:
z C
112212(150250)125(100200)150
96 (150250)(100200)
C A y A y y mm A A ⋅+⋅⨯⋅+-⨯⋅=
==+⨯+-⨯
332
284
1505025200(15050)(25)2(25200)(150)12121.0210 zC
C C I y y mm ⎡⎤⨯⨯=+⨯⋅-++⨯⋅-⎢⎥
⎣⎦=⨯ (2) 画出梁的弯矩图:
(3) 计算应力
A +截面下边缘点处的拉应力及上边缘点处的压应力分别为:
68(250)
4010(25096)60.4 1.0210C A A zC M y MPa I σ
++
+⋅-⨯-=
==⨯
68
40109637.61.0210
C
A A zC
M y MPa I σ-
++
⋅⨯⨯=
==⨯ A -截面下边缘点处的压应力为:
68
(250)
3010(25096)45.3 1.0210C A A zC
M y MPa I σ
--
-⋅-⨯-=
==⨯
可见梁内最大拉应力超过许用拉应力,梁不安全。
5—14图示铸铁梁,载荷F 可沿梁AC 水平移动,其活动范围为0<η<3l/2,试确定载荷F 的许用值。
已知许用拉应力[σt ]=35MPa,许用压应力[σc ] =140MPa,l=1m 、
M x
40kNm
30kNm
(+)
(-)
10kNm
s F
kN 10
()+
解:y c =(
020
.0080.0020.0010.0060
.0020.0080.0010.0020.0100.0⨯+⨯⨯⨯+⨯⨯)m=0、03222m
]m )03222.0060.0(080.0020.012080.0020.002222.0020.0100.012020.0100.0[4232
3-⨯⨯+⨯+⨯⨯+⨯=z I 46-m 10142.3⨯=z I
分析可知可能的危险面有两个:当F 作用在AB 段时,危险位置就是:
η=
2l ,4
max Fl M =+ 此时剪力弯矩图如图所示:
2
F ()+
s F
4
Fl M
()+
20
100
20
80
100
c y
20
20
80
y
当F 作用在BC 段时,危险位置就是:
η=23l ,|-m ax M |=2
Fl 此时剪力弯矩图如图所示:
确定载荷F 的许用值:
由危险面B 的压力强度要求:
[]c c z
c c y I Fl
y M σσ≤-=-⨯=)100.0(2)100.0(I | |z -max max ,
得:
F ≤)(c y -000.1l ]
2Iz[c σ=)(03222.0-100.01.00010140103.14226-6⨯
⨯⨯⨯⨯N =N N k 98.1210298.14=⨯
由截面B 的拉应力强度要求:
][2|M |-max max t t C Z
c z y I fl
y I σσ≤==,
得:
kN N N
ly I F c t z 83.61083.6)
03222.0100.0(000.11014010142.32][2366=⨯=-⨯⨯⨯⨯⨯=≤-σ
由+
m ax M 作用面的拉应力强度要求:
][-100.04-100.0|M |max max t t C Z
c z y I Fl y I σσ≤==+)()(, 得
()+
()-
()-
F
2
F s F
M
2
Fl
kN N N
y l I F c t z 49.61049.6)
03222.0100.0(000.1103510142.34-100.0][4366=⨯=-⨯⨯⨯⨯⨯=≤-)(σ
比较以上结果,最后确定取载荷的许用值为:
F=6、49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