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深圳一模作文讲评(1)
- 格式:pptx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35
2019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语文试卷2019.02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还要再反思。
再反思就是在承认经典所拥有的超越时代与地域的普遍性的前提下,对时下一些流行看法进行理解和反思。
如“以中释中”,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国的问题,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经典的普遍意义。
外来语已逐渐输入并融入现代汉语,这也不可避免地带来外来思想和观念内容。
当我们用受外来语影响的现代汉语去理解经典时,相应地也受到外来语背后的深层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因而,试图以“纯而又纯”的中国观念去解释以往的经典,事实上已缺乏可能性。
深圳一模作文讲评深圳一模作文讲评一、考题回放在深圳一模的语文考试中,作文题目如下: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人向大师请教如何写一手好字。
大师说:“你若想写一手好字,需练习无数张字帖。
”年轻人问:“无数张是多少张?”大师回答:“只有两张。
”年轻人惊讶:“两张?”大师微笑:“是的,两张。
”二、文章类型这篇作文属于记叙文,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向大师请教如何写一手好字的经历。
通过大师的回答,文章探讨了学习书法的过程以及量的积累对质的改变的影响。
三、思路梳理在撰写这篇记叙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路:1、开头简述故事背景,引出年轻人向大师请教如何写一手好字的情节。
2、接着,描述年轻人与大师的对话,突出大师对练习书法数量的强调。
3、分析大师所说的“只有两张”的内涵,阐述学习书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
4、举例说明两张字帖在年轻人练习书法过程中的影响,可结合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5、总结文章主旨,强调学习任何技艺都需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四、展开论述在展开论述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首先,简述年轻人在学习书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引出大师的指导。
2、然后,详细描述年轻人与大师的对话,通过大师的话语来突显文章主旨。
例如,大师所说的“只有两张”字帖,意味着学习书法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而非短时间内的大量练习。
3、接着,通过举例说明两张字帖在年轻人练习书法过程中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举出一些具体的书法家或学习者,他们在练习两张字帖后,书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4、探讨量的积累对质的改变的影响,可以结合其他领域的例子来阐述这一道理。
例如,我们可以引用一些科学家、艺术家或其他领域的成功人士的经历,来证明长期的积累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5、最后,总结文章主旨,强调学习任何技艺都需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帮助年轻人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积累和实践。
219 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考试语文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 小题, 9 分) 1.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答是 D 。
D 项,与之相应的原文 是第三段末尾: “近代梁启超、章太炎、梁漱溟等大儒者,他们尽管以回归或延续儒学为学 术旨趣, 并对西方文化有各种批评, 但他们对以往经典的诠释在不同层面上都受到西方外来 观念的影响,都体现了‘学无中西’的理念,这也就是他们的学说被称为‘新儒学要 原因。
”按此理解,“新儒学”的大儒们的确批评了西方文化, 对经典的诠释受到西方观念的 影响,但“批评”不等于“辩证地认识” ,“受影响”不等于“ 充分 借鉴吸收”。
A 项对应原 文第一段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 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 ⋯⋯ 经有超 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且以《论语》《理想国》为例,二者一中一 外又均为经典, 题干转述正确。
B 项对应原文第一段 “ 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 ⋯ 内含从 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 例如,今天我们可从责任意识意识的层面进行阐 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题 ”。
从其论断与举例中可以看出,题干转述正 确。
C 项对应原文第一段的“ 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第二段的“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 义”(普遍意义包括第一段的超时代价值和超地域的世界性意义) “ 在阅读、 理解经典的过程 中,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一方面,我们 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鸣 ”,转述正确。
2.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 本题要求考生选出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答是 D 。
D 项对应原文中的 第三段 “‘以中释中 ’,即以所谓纯粹传统中国概念去理解中题, 这种思路明显忽视了 经典的普遍意义⋯⋯ 与之相比,在 20 世纪初所倡导的“学无中西”的观念则更具有 开放意识 ”确实比较了二者的不同点,但二者对比论证的目的是论证本段论点“ 承 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 还要再反思。
2019深圳一模作文点评版独创思维,成就未来“世界如此之新,由你定义。
”如今,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日益创新发展创造出来的结果——点击链接阅读美文,扫码支付购买时装……这些令人瞩目的成果,皆是源于独创者的思考。
正是拥有这样的独创思维,世界出现的闪光点,更多的未知被人们所定义和创造。
(开头围绕“共享和独创”尤其是“独创”来思考。
切题)社会带给我们的便捷程度已经到了具体可触及的程度。
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成果皆源于独创者的共享。
共享无论于大于小都是有利的。
但《印度合伙人》中主人公为妻子、姊妹的身体状况着想,去购买天价的护垫,这种共享的成果本该造福人类,但却因种种难以名状的因素,导致这种共享成果的高昂造价。
由此可知,因共享成果来源于关键核心技术,而核心技术又只有少数独创者所占有。
因而独创者在世界上的成分是属于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我身后的千千万万青年,更应迎头赶上。
(用《印度合伙人》中的具体事例从个人层面来写独创的重要性。
“在我身后的千千万万青年,更应迎头赶上。
”一句点明,大国崛起中的青年的历史使命)独创思维,掌握核心命运。
心理学研究表明,拥有创新第1 页共4 页思维的人,拥有更广的人脉和资源。
同时,拥有独创思维的人,更有能力在核心技术上崛起。
书写中国印迹的高铁,甚至被外国青年是作为最想带回家的特产之一,说明我国独创者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同时,还能以此为经济突破口,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共享这硕大的发展成果,这何不是给予我们青年更好的憧憬?(用高铁的事例从国家层面来写独创的重要性。
)与过去的艰辛相比,更能见独创思维的可贵。
从前拥有核武器核心技术的国家,对中国皆是采用封锁的态度。
面对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苦局面,科学家们一句“自己干”,掷地有声。
“我走了很长一段路才到这里”道明核心技术突破的困难,但最终“蘑菇云”的爆炸,FAST 射电望远镜的建成,c919国产大飞机的起飞,都为后辈、为世人点亮的理想之灯,点燃了中国青年独创精神之火。
2019年深圳市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详解版)2. D应为“旨在论其普遍意义”3. C A.“着重”错 B.“只有…才”错 D.“不排斥”错4.B “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错。
5、(1)更积极,特别有干劲。
他看到懒民的变化后,就想着赶紧干活去。
(2)更自信,充满成就感(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凭着自己的专长,他受到村民的款待,又接到郑书记的邀请。
(3)更乐观,对未来充满期待。
他认为凭自己的本事一定可以发家致富。
(4)更机智,学会审时度势。
以前他只懂养牛,如今能根据市场需求找到致富门路。
(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 6 分)6.【答案要点】(1)营造氛围,烘托人物形象。
夜里的寂静氛围,烘托出恒老八内心的不平静。
(或:清晨的微光与寒冷烘托出懒汉的变化、恒老八的勤劳。
)(2)使小说的情节更加连贯。
景物的变化反映了时间的推移,也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想法渐趋明朗的过程。
(3)照应题目,象征着小说的主题。
霞光灿烂的景象,象征着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乡村的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7. B “从而使他们能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上”无中生有8、D“在人才培养上有着全面的优势”错。
9、 6.(1)视教学为“标准化生产”的陈旧观念。
(2)在建设教学资源库片面追求“大而全”(或:不重视教学资源的质量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
(3)以数字技术代替教学。
(4)把教师当作知识提供者而不是促进“深度学习”的教练。
(5)在数字化教育忽略人文意蕴的培养。
(每点 2 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共 6 分)10. A吉甫仗裴垍之拔擢,致朝班之式序;吉甫知垍之能别俊彦,垍知吉甫之善任贤良。
相须而成,不忌不克。
所谓经纬之臣,其此之谓乎?11. C监军,唐玄宗始以宦民为监军。
中唐以后,出监诸镇,与统帅分庭抗礼。
明代以御史或宦官为监军,专掌功罪,赏罚的稽核。
12. B是“天下翕然称吉甫得人”。
13. 【参考答案】(1)吉甫落魄远地,更十年始相天子,后进人物,罕所接识。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深圳市2019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2019.2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经典的形成总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特定的民族和地域相联系,因而经典具有了某种特殊品格。
但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还表现于它的超时代价值。
《论语》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春秋时期政治体制及伦理关系中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含从普遍的文化层面加以阐释的可能,例如,今天我们可以从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的层面进行阐发,思考如何使个体充分履行各自义务的问题。
经典不仅有超越时代的价值,更有超越地域的世界性的意义。
真正的经典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它是世界文化共同财富的组成部分。
中外经典,概莫能外。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其重点讨论的正义问题的意义和价值不只适用于西方;儒家典籍《论语》讨论的仁道原则,其意义同样超越中国。
在不同的文化尚未相互作用时,这样的意义也许隐而不彰,但当不同文化彼此相遇,经典的世界性的意义就会显现出来。
承认经典具有普遍意义,就意味着我们要开眼界。
在阅读、理解经典的过程中,如果眼界封闭,常常会给经典的理解带来多方面的限制;而视域的扩展,则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经典。
因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来,借鉴西方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的文化成果;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主动走出去,参与世界范围的百家争鸣。
不管是西方文化的引进来,还是中国文化的走出去,都既要以其各自的特殊内涵为背景,也要以它们所具有的普遍意义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