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声声慢·寻寻觅觅》
- 格式:doc
- 大小:16.11 KB
- 文档页数:2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及赏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找觅》原文及赏析《声声慢·寻寻找觅》,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际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深厚的时代颜色。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声声慢寻寻找觅原文及赏析,盼望对您有所关心!《声声慢·寻寻找觅》宋朝李清照寻寻找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积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古诗今译】一个人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可是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久都寻不见、觅不回了;呈现在眼前的和滞留于心的只有孤寂和冷清;这怎能不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上心头,令人难以忍受。
特殊是秋天这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调养将息了。
饮入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着天空,一行行雁字拂过,回想起过去寄给丈夫的诗书中,曾设想鸿雁传书,互通音信,如今那些雁儿自是旧时相识,可丈夫已故,书信无人可寄,更感到难过不已。
地上处处都是零落的黄花,如今有谁能与我一同采摘?成天守着窗子边,孤孤独单的,怎么才能挨到天黑啊!黄昏时候,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说得尽【赏析】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闻名学者,丈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闲适生活,闺情相思,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风格顿变。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蹊径,语言清丽。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练习1.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心中的愁情,点明主旨。
2.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这三句构成了七组叠字,统领全词,展示出凄凉萧条的意境,奠定了“愁”的基调。
3.《唐宋词选释》对李清照《声声慢》中的“,,”这三句解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
”4.李清照《声声慢》中“,,?”三句,明写花,而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5.李清照《声声慢》中,视觉和听觉交映,把梧桐、细雨、黄昏三个意象有机结合,尽显词人此时的无限感伤的句子是“,、”。
6.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写秋季忽暖忽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休息。
7.“酒”是古诗词中表达愁情的意象,李白有诗云:“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就表达了心中的愁苦之情。
8.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
9.李清照《声声慢》中“,,”三句,从精神状态到生活处境,再到整体内心世界,层次清晰地概括了词人在靖康之难以后的不幸经历和生活状况,以及在身体和心灵上所受到的摧残。
10.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双关手法,从花的凋残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人的衰老的句子是“,,?”11.温庭筠《更漏子》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12.“雁”是古诗词中常用来表离愁的意象,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大雁”表现强烈的思乡之情和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的句子是“,,1”。
13.李清照在《声声慢》中所用的“,,”这十四个字使她在词史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人们称赞她“造句新警”、“创意出奇”、“超然笔墨蹊径之外”。
14.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用口语化的词句,贴切地写出词人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
15.李清照《声声慢》中写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的句子是“,、!”16.梧桐是古诗词中凄凉悲伤的象征,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描述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了词人不能自抑的凄苦。
声声慢·寻寻觅觅-古诗-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集评】罗大经《鹤林玉露》: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
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
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
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
妇人有此文笔,殆间气也。
徐釚《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刘体仁《七颂堂随笔》: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
许昂霄《词综偶评》:易安此词,颇带伧气,而昔人极口称之,殆不可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陆鎣《问花楼词话》:《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
吴灏《历朝名媛诗词》:易安以词专长,挥洒俊逸,亦能琢炼。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声声慢·寻寻觅觅》原文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译文及注释译文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著: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创作背景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
有人认为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有人则认为是中年时期所作。
《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导语:《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
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
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声声慢》原文和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句注释⑴声声慢:词牌名。
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李清照《漱玉词》所用仄韵格(即此词)最为世所传诵。
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⑵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⑶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⑷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⑸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⑹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⑺损:表示程度极高。
⑻堪:可。
⑼著:亦写作“着”。
⑽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⑾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⑿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⒀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一说,有什么可采摘的)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啊!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意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出自宋代诗人李清照的古诗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⑴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⑵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⑶乍暖还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⑷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⑸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⑹损:表示程度极高。
⑺堪:可。
⑻着:亦写作“着”。
⑼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⑽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⑾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⑿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翻译】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鉴赏】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Org 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声声慢诗词声声慢古诗原文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诗词吧,你知道《声声慢》李清照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声声慢》译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④息:休养,调理。
⑤敌:对付,抵挡。
⑥极。
表示程度极高。
⑦堪:可。
⑧怎生:怎么,怎样。
⑨次第:情形,光景。
⑩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译文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
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
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鉴赏1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人,章丘明水(今山东济南)人。
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学识广博,以文章着名,受到苏轼的赏识,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并称为苏轼“后四学士”.李清照的母亲也出身于名门望族,善文能诗,是有名的才女。
在这样的家庭中,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六七岁时,便熟读诸子百家的文章,十岁左右,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已精通娴熟。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就一鸣惊人,写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充分显示了她的才华,轰动整个京城。
少女时期的李清照,生活闲适富足,父母开明宽容,她经常与朋友饮酒野游。
《声声慢》古诗鉴赏《声声慢》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的一首词,后来被宋代文学家李清照改编成词曲并流传至今,成为一首享誉中外的经典之作。
这首词曲通过五言古体诗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以及美好往事的怀念之情,深刻、婉转的描绘了岁月无情地逝去的真实性和人们对故友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一词的词牌是古代音乐曲牌中的一种,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
这首诗选用了律诗和格律词中最为普遍的五言绝句的形式,意味着它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也容易被传唱流传。
这首诗的开头即是“寻寻”,以寻找为开端,表达了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和思念之情。
接着“声声慢”四个字,用了两次,使得整首词曲在句式上得以呼应,增强了词曲的感情表达。
整首词曲通过描绘时光流逝、美好往事的细致刻画,诉说了人们对逝去时光和故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描绘了秋风吹落叶子的场景,出现了“早知如此绊人情”的句子,意味着人们对过往时光的痛苦和懊悔,也表达了人们对逝去时光的无奈和无能为力,故友之情一直以来是人们无法抹去的记忆。
第二句表达了对日暮和蝉声的回忆,给人一种悠远、沉郁的情感。
第三句用“袁园才见翠樽卷”,描绘了在梨花飘零的时节,故友一起欢聚的场景,给人以温馨、惬意的感觉。
最后一句则是以“重帏深下蜡烛红”的形象描绘了人们对于美好往事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人们对过去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这首词曲通过用字、句式、意象和音调的优美表达,构建了一幅优美的景致,既有对神秘自然的赞美,又有对故友和逝去时光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词曲的起承转合构成了一篇完整的抒情诗,使人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才华横溢的艺术表现力。
《声声慢》这首词曲深情缅怀了逝去的时光和故友,表达了人们对往事的无尽思念和珍惜。
它深刻地揭示了沧海桑田,岁月如梭的真实性,告诫人们要时刻珍惜眼前的岁月和身边的亲友,提醒人们:风景还是好的,只是换了人在看。
这首词曲通过细腻、真切的描写手法,表现出了人们对故友的思念之情,让读者在浏览词曲时能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
李清照诗词全集赏析赏析李清照的诗词篇一1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宋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相关情事逐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运用凄清的音乐性语言进行抒情,又却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个性独具的抒情名作。
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诗的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
王士禛在《花草蒙拾》中指出,这三句从范仲淹《御街行》“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脱胎而来。
这说明,诗词创作虽忌模拟,但可以点化前人语句,使之呈现新貌,融人自己的作品之中。
成功的点化总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仅变化原句,而且高过原句。
李清照的这一点化,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李句别出巧思,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样两句来代替“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平铺直叙,给人以眼目一新之感。
这里,“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就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
当然,句离不开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
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高一语文必修一上册必背古诗文《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的故乡是一个古老而又美丽的地方,这里的人们以忍耐与坚持为座右铭,一如他们对待爱情一样。
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里,有一首古老的诗歌,“声声慢·寻寻觅觅”。
这首诗以其悲凉的音调和深沉的情感,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诗的开头便像一个符号,暗示出一个苦苦追寻的过程。
寻觅、冷清、凄凉、悲戚,这一切的词语都将读者的情感引向深处。
在大自然中,作者似乎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孤独和寂寞让他无法平静。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古人追求朴素的生活和真诚的感情,这样的追求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可能是一个很远的目标,但诗人却发现这种追求往往最难以完成。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诗人用“三杯两盏淡酒”来消解心中的痛苦,然而,一阵狂风却突如其来,将他的心情再次打乱。
淡淡的酒一旦遭到外界的干扰,就更容易失去余韵。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这两句诗的意境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唏嘘之情。
雁过长天,遥望在高空中的雁群,令人产生凄凉和寂寞之感。
此时诗人突然产生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更加强烈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黄花象征着繁华,现如今却已凋谢堆积于地,憔悴不堪。
过去的繁华今天已经成为昨日的风花雪月,谁还有情愿去拾起那些迷失的岁月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窗户横卧于房间之间,它可以容纳外界的光线,同时也是一个将内心情感倾述的媒介。
可是,当独自一人时,在黑暗的角落中又是有多么的黑暗与孤寂。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4分)
(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4分)
答案:
14.(1)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2分)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分)间接写愁,借景抒情。
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
(1分)
(2)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
(2分)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
(1分)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1分)。
古诗词鉴赏摘抄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赏析: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此词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就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
词人感叹: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难道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声声慢》(寻寻觅觅)理解性默写1.《声声慢》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来衬托词人晚年凄苦心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声声慢》表现作者的愁苦太多太多,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生活状态的描写和心理活动的刻画表达了诗人无边无际的孤独和度日如年的煎熬之情。
6.李清照早年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句子,现在漂泊江南,再见到南飞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表达了悼亡之情和家国之思。
7.《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8.温庭筠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化用了这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婉约细腻的古诗《声声慢·寻寻觅觅》诗题:《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李清照(宋)诗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雨霖铃·寒蝉凄切》诗题:《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者:柳永(宋)诗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鹊桥仙·纤云弄巧》诗题:《鹊桥仙·纤云弄巧》作者:秦观(宋)诗文: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诗题:《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者:李清照(宋)诗文: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诗题:《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作者:李煜(五代)诗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 ◦ ◦ ◦2. ◦ ◦ ◦3. ◦ ◦ ◦4. ◦ ◦ ◦5. ◦ ◦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诗题:《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作者:李煜(五代)诗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意思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一首经典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杨洪基。
这首诗以深沉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追寻着故乡的足迹,寻找着亲人的音容笑貌。
它凝聚了人们对家乡和亲情的深深眷恋,也折射出了人们在远离家乡时的孤独和无助。
这句诗的意思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
一方面,它可以表达对过去时光的追忆和怀念之情。
当人远离故乡,离开亲人的身边时,常常会思念起过去的时光。
在陌生的环境中,人们会不停地回想和追寻曾经在故乡度过的岁月,寻找记忆中那些温暖的片段。
这种追寻和寻觅的过程,就像声声慢慢地寻找和回忆着故乡的声音一样。
另一方面,这句诗还可以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和追求。
诗人在追寻和寻觅的过程中,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他希望能够找到故乡的声音和亲人的踪迹,同时也暗示了他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寻。
这种寻找和觅觅的过程,是对美好未来的一种追逐,也是对人生目标的不懈追求。
总的来说,《声声慢寻寻觅觅》这句诗意味深长,既表达了对过去时
光的怀念和追忆,也展示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追求。
它通过描绘诗人追寻故乡和亲人的过程,抒发了人们对家乡和亲情的深深眷恋,
同时也反映出了人们在远离家乡时的孤独和无助。
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感受到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故乡和亲情的无尽思念。
古诗文《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一作:守著窗儿)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冷清清地守着窗子,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是点点滴滴。
这般情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
注释
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乍暖还(h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怎敌他:对付,抵挡。
晚:一本作“晓”。
损:表示程度极高。
堪:可。
著:亦写作“着”。
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梧桐更兼细雨:暗用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诗意。
这次第:这光景、这情形。
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