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动成本例题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二节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一、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其成本差异可以归结为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价格差异与用量脱离标准造成的数量差异两类。
计算公式列式如下: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一)直接材料差异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教材例题】某企业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为0.55元/千克;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耗用6千克直接材料,每千克材料的标准价格为0.5元。
按照上列公式计算差异如下: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500×(0.55-0.5)=125(元)直接材料数量差异=(2500-400×6)×0.5=50(元)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2500×0.55-400×6×0.5=1375-1200=175(元)材料价格差异应由材料的采购部门负责,数量差异应由生产部门负责。
但有时数量差异并非生产部门的责任,可能是由于购入材料质量低劣、规格不符使用量超过标准,由采购部门负责。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生产销售乙产品,当月预算产量1200件,材料标准用量5千克/件,材料标准单价2元/千克,当月实际产量1100件,购买并耗用材料5050千克。
实际采购价格比标准价格低10%。
则当月直接材料成本数量差异是()元。
(2017年)A.-900B.-1100C.-1060D.-1900【答案】A【解析】直接材料成本数量差异=(5050-1100×5)×2=-900(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区别例题【例1】两种成本法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的计算已知:乙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投产后第2年有关的产销业务量、销售单价与成本资料如表3—2所示。
要求: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解:依上述资料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如表3—3所示。
本例计算结果表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要比完全成本法的相应数值低,而它的期间成本却高于变动成本法,这种差异来自于两种成本计算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它们共同的期间成本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例3】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计算已知:例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分别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和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当期营业利润。
解:在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收入=20×3 000=60 000(万元)销货中的变动生产成本=10×3 000=30 000(万元)变动成本=30 000+600+300=30 900(万元)贡献边际=60 000-30 900=29 100(万元)固定成本=10 000+1 000+2 500+600= 14 100(万元)营业利润=29 100-14 100=15 000(万元)在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收入=20×3 000=60 000(万元)营业成本=0+50 000-12 500=37 500(万元)营业毛利=60 000-37 500=22 500(万元)营业费用=1 600+2 800+600=5 000(万元)营业利润=22 500-5 000=17 500(万元)【例4】两种成本法利润表的格式已知:例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当期利润表(其中贡献式利润表应按三种格式编制);(2)结合本例比较三种格式的贡献式利润表的异同;(3)结合本例比较贡献式利润表(简捷式)与传统式利润表在格式上的异同。
第十三章成本分析重难点及习题讲解【重点难点】本章要紧讲述成本习性分析、混合成本分解、本量利分析、盈亏临界分析、以及变动成本运算等内容。
与2006年教材相比,增加了成本习性分析、混合成本分解以及变动成本运算等内容,从而使成本—数量—利润分析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完整。
考试的题型要紧是客观题,也可能显现运算题,历年平均考分为3分左右。
一、成本性态分析手写板图示1301-01总成本性态模型:y=a+bx,y是成本,x是业务量,a是固定成本,b是单位变动成本。
假如运算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则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a/(p-b)可能会以成本和业务量的函数关系:y=20000+5x,则需要明白固定成本总额是20000固定成本,5是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特点:变动成本的单位额不变,总额随销售量正比例变化;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单位额随销售量反比例变化。
二、混合成本的分解高低点的确定:指的是业务量的高低点。
三、本量利分析的差不多公式:1.EBIT=(P-V)Q-F=边际奉献-F=收入×边际奉献率-F四、安全边际指标:手写板图示1301-02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或者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安全边际×边际奉献率=利润。
五、敏锐性分析假如企业由盈利转为保本:(0-EBIT)/EBIT=-1,变动率为100%。
假如企业由盈利转换亏损,则变动率大于100%。
六、变动成本运算:手写板图示1301-03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全然区别确实是对固定制造费用处理不同。
手写板图示1301-04制造成本法销售量一定,要提高利润,就得增加产量,固定制造费用不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1.成本习性分析2.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3.损益方程式4.边际奉献和边际奉献率5.盈亏临界点的确定6.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7.敏锐分析和敏锐系数8.变动成本运算【典型考题】1.(2006年多选题)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12元,固定成本为2400元,满负荷运转下的正常销售量为400件。
成本性态分析
考点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总成本模型
按照成本性态,通常可以把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考点一】固定成本
1.定义:是指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影响,一定期间的总额能保持相对稳定的成本。
【提示】
(1)一定期间的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即业务量变动的范围是有限的。
(2)一定期间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即对于业务量来说它是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每月该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都完全一样。
【例2-25】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业务量与固定成本的关系如表2-3所示。
【结论】在本例中,固定成本的业务量相关范围是5000~40000件。
2.特点: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单位固定成本随业务量的增减呈反向变动。
3.分类:固定成本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1)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不能改变其具体数额的固定成本。
(2)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短期经营决策行动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固定成本项目的有()。
A.采用工作量法计提的折旧
B.不动产财产保险费
C.直接材料费
D.写字楼租金
【答案】BD
【解析】不动产财产保险费和写字楼租金属于固定成本项目。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有()。
A.管理人员薪酬
B.折旧费
C.职工培训费。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第一节成本分类一、成本按经济用途分类(一)制造成本制造成本也称为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制造成本根据其具体的经济用途分为:1.直接材料2.直接人工3.制造费用(二)非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也称为期间成本或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包括:1.营业费用营业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保险费、展览费、广告费,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的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类似工资性质的费用、业务经费等经营费用。
2.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管理费用,包括企业的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当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工会经费、待业保险费、劳动保险费、董事会费、咨询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无形资产摊销费、职工教育经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研究与开发费、排污费、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
3.财务费用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二、成本按性态分类成本性态也称为成本习性(Cost Behavior),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的依存关系。
按成本性态,可分为:(一)变动成本(Variable Cost)1.定义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即当业务量发生一定比例的变动时,相应的变动成本也会随之发生相同比例的变动。
变动成本的特点:(1)变动成本总额随产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2)单位变动成本不受产量变动影响,固定不变。
0 业务量x 0 业务量x变动成本总额模型单位变动成本模型2.种类(1) 酌量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
第二节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一、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变动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其成本差异可以归结为价格脱离标准造成的价格差异与用量脱离标准造成的数量差异两类。
计算公式列式如下: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一)直接材料差异分析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教材例题】某企业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为0.55元/千克;单位产品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耗用6千克直接材料,每千克材料的标准价格为0.5元。
按照上列公式计算差异如下:直接材料价格差异=2500×(0.55-0.5)=125(元)直接材料数量差异=(2500-400×6)×0.5=50(元)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2500×0.55-400×6×0.5=1375-1200=175(元)材料价格差异应由材料的采购部门负责,数量差异应由生产部门负责。
但有时数量差异并非生产部门的责任,可能是由于购入材料质量低劣、规格不符使用量超过标准,由采购部门负责。
【例题•单选题】甲公司生产销售乙产品,当月预算产量1200件,材料标准用量5千克/件,材料标准单价2元/千克,当月实际产量1100件,购买并耗用材料5050千克。
实际采购价格比标准价格低10%。
则当月直接材料成本数量差异是()元。
(2017年)A.-900B.-1100C.-1060D.-1900【答案】A【解析】直接材料成本数量差异=(5050-1100×5)×2=-900(元)。
《管理会计:深入理解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一、引言在企业管理中,会计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决策分析以及经营绩效评价。
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和管理,以支持企业内部的决策和控制。
在管理会计中,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是两种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适用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成本法的概念、特点和应用,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种方法。
二、完全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1. 完全成本法是指将所有生产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都分摊到产品成本上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2. 完全成本法的特点是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间接费用等各个方面的成本。
3. 完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产品多样、生产过程复杂、成本计算困难的情况,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产品成本,并为定价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变动成本法的概念和特点1. 变动成本法是指只将与产品数量变化有关的成本(即变动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上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2. 变动成本法的特点是能够清晰地界定出企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有利于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和经营决策。
3. 变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产品单一、生产过程简单、成本计算相对容易的情况,可以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衡量产品的边际成本,并为决策提供支持。
四、例题分析假设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A和B,使用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得到的成本分别如下:- 完全成本法:产品A:总成本1000元,单位产量100个,其中变动成本为600元,固定成本为400元。
产品B:总成本2000元,单位产量200个,其中变动成本为1200元,固定成本为800元。
- 变动成本法:产品A:变动成本600元,固定成本400元。
产品B:变动成本1200元,固定成本800元。
根据以上例题,我们可以看到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上的不同,以及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例·计算题】(2009旧制度)E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5月份有关资料如下:(1)月初在产品数量20万件,成本700万元;本月投产200万件,月末完工180万件。
(月末在产品存货数量=20+200-180=40件)(2)月初产成品40万件,成本2 800万元,本期销售140万件,单价92元。
产成品发出时按先进先出法计价。
(月末产成品存货数量=40+180-140=80(件)(3)本月实际发生费用:直接材料7 600万元,直接人工4 750万元,变动制造费用950万元,固定制造费用2 000万元,变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570万元,固定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300万元。
(4)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陆续投入,采用约当产量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平均完工程度为50%。
(5)为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要求,设置“固定制造费用”科目,其中“固定制造费用—在产品”月初余额140万元,“固定制造费用—产成品”月初余额560万元。
每月按照完全成本法对外报送财务报表。
要求:(1)计算E公司在变动成本法下5月份的产品销售成本、产品边际贡献和税前利润。
(2)计算E公司在完全成本法下5月份的产品销售成本和税前利润。
【思路】(1)销售成本计算销售成本=期初产成品存货成本(已知)+本期产成品生产成本-期末产成品存货成本期初存货40,销售140万件,期末存货单位成本与本期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一样。
计算销售成本——计算本期单位成本——成本计算单(期初已知、本期给出——完工与在产的划分——单位成本)本期生产成本=产量×单位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单位成本(2)产品边际贡献计算——销售收入-全部变动成本(含变动销售与管理费用——期间费用)(3)税前利润计算税前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正确答案』(1)期末在产品=200+20-180=40(件)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40×50%=20(件)完工产品单位成本=(700+7600+4750+950)/(180+20)=70(元/件)产品销售成本==2800+180×70-80×70=9800(万元)(产品期末存货80件)产品边际贡献=92×140-9800-570=2510(万元)税前利润=2510-2000-300=210(万元)(2)完工产品单位成本=70+(140+2000)/(180+20)=80.7(元/件)产品销售成本=(2800+560)+180×80.7-80×80.7=11430(万元)税前利润=92×140-11430-570-300=580(万元)名句赏析!!!!!不限主题不限抒情四季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食物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某企业2002年开始投产,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其市场销售单价是20元/件。
当年投产完工6000件,销售4500件,期末产成品为1500件。
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搜集的当期发生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表所示: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计算方法计算当期发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并确定损益、编制利润表。
假设该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
在完全成本法下,本期产品成本=本期发生的变动生产成本合计+固定性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36000+18000+21000=75000(元) 单位产品成本=75000÷6000=12.5(元/件)期间成本=非生产成本合计=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2000+4500+1000=7500(元)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本期单位产品成本=12.5(元/件)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12.5×1500=18750(元)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的产品成本-期末存货=0+75000-18750=56250(元)或=单位销货成本×本期销货量=12.5×4500=56250(元)变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变动生产成本合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36000+18000+6000=60000(元) 单位产品成本=60000÷6000=10(元/件)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非生产成本=15000+900+1100+450+4050+0+1000=22500(元)单位期末存货成本=单位销货成本=10(元)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存货量=10 ×1500=150002.思考:为什么两种成本法计算出来的利润不一样?3750元的利润差额是如何产生的?这是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15000固定性制造费用中,只有11250元作为销货成本的一部分计入该法损益表的营业成本项目,其余3750元被期末存货吸收并结转下期。
开放教育会计专科《管理会计》试卷分析(计算分析题部分)例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3年的变动成本总额为84000元,产品单价为10 元,变动成本率为60%,获营业利润11000元,假定2004年追加投入广告费2000元,其他条件不变,要求:(1)计算2004年该企业的保本额。
(2)若实现目标利润20000元,则保利额是多少?(3)若2004年销售量比上年增加20%,则利润是多少?分析:贡献边际率=1-60%=40%(2分)销售收入=8400/60%=140000(元) (2分)固定成本=140000-84000-11000=45000(元) (3分)保本额=(45000+2000)/40%=117500(元) (2分)保利额=(45000+2000+2000)/40%=167500(元) (2分)2004年的利润:140000X(1+20%)-(45000+200 0)-84000X(1+20%)=20200(元) (4分)例2:某企业现有生产能力40000机器小时,为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准备开发新产品有A、B、C三种新产品可供选择。
资料如下:要求:已知市场对C产品的年需要量为600件,B产品的年需要量为700件,请做出新产品开发的品种结构决策。
分析:A 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100-50)/40=1.25 (2分)B 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60-30)/20=1.5 (2分)C 产品单位机时贡献边际=(30-12)/10=1.8 (2分)由以上计算可知应优先安排C产品的生产,其次是B产品,再次是A产品。
40000—600X10=34000(机时) (1分)34000—20X700=20000(机时) (1分)20000÷40=500(件) (1分)产品开发决策依次为:A产品500件,B产品700件,C产品600件。
(1分)例4:某公司准备投资上一新项目,有关资料如下:①该项目需固定资产投资共80万元,第一年初和第二年初各投资40万元。
《成本会计》课程经典例题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固定成本的总额始终不变B. 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固定成本不随业务量变化而变化C. 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不随业务量变化而变化D. 变动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解析:本题考点是成本按成本习性的分类。
请参见教材P7。
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在相关范围内,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随业务量呈反比例变动。
变动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总额随业务量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在相关范围内,单位变动成本保持不变。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2、下列关于划分各种产品成本界限的说法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清各种产品成本的界限B. 分清各步骤产品成本的界限C. 分清本期成本费用和下期成本费用的界限D. 分清计入产品成本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解析:本题考点是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
请参见教材P40。
正确划分各种成本费用的界限要求:一、正确划分生产经营性费用与非生产经营性费用的界限;二、正确划分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之间的界限;三、正确划分各个期间之间的费用界限;四、正确划分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五、正确划分完成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界限。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8、下列属于大量大批简单生产的企业是()。
A.钢铁厂B. 造船厂C. 发电厂D. 服装厂解析:本题考点是品种法的适用范围举例。
请参见教材P158。
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包括发电、供水、采掘企业等。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9、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其生产类型应该是()。
A. 大量大批简单生产的企业B. 大量大批复杂生产的企业C. 单件小批简单生产的企业D. 单件小批复杂生产的企业解析:本题考点是分批法的适用范围。
请参见教材P172。
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类型的企业,比如船舶、重型机械以及精密仪器、专用设备的生产企业。
已知:乙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投产后第2年有关的产销业务量、销售单价与成本资料如表3—2所示。
要求: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该企业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
解:依上述资料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当期的产品成本和期间成本如表3-3所示。
本例计算结果表明,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产品总成本与单位成本要比完全成本法的相应数值低,而它的期间成本却高于变动成本法,这种差异来自于两种成本计算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它们共同的期间成本是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已知:例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确定产品的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货成本,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解:计算结果如表3-4所示.在本例中,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全部由变动生产成本构成,为10 000万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成本为12 500万元,其中,除了包括10 000元变动生产成本外,还包括2 500万元(2。
5万元/件×1 000件)固定性制造费用,因而导致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比完全成本法下的存货成本少了2 500万元.同样道理,变动成本法下的30 000万元销货成本完全是由变动生产成本组成的,而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销货成本中包括了30 000万元变动生产成本和7 5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由此导致变动成本法的销货成本比完全成本法少了7 500万元.总之,上述两种差异的产生,都是因为在变动成本法下,10 000万元固定性制造费用被全额计入了当期的期间成本,而在完全成本法下,这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则被计入了产品成本(最终有2 500万元计入存货成本,7 500万元计入销货成本)所造成的.【例3】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计算已知:例1中的表3-2资料。
要求:分别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和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当期营业利润。
解:在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收入=20×3 000=60 000(万元)销货中的变动生产成本=10×3 000=30 000(万元)变动成本=30 000+600+300=30 900(万元)贡献边际=60 000—30 900=29 100(万元)固定成本=10 000+1 000+2 500+600= 14 100(万元)营业利润=29 100—14 100=15 000(万元)在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下:营业收入=20×3 000=60 000(万元)营业成本=0+50 000—12 500=37 500(万元)营业毛利=60 000-37 500=22 500(万元)营业费用=1 600+2 800+600=5 000(万元)营业利润=22 500-5 000=17 500(万元)【例4】两种成本法利润表的格式已知:例1中的表3-2资料.要求:(1)分别按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编制当期利润表(其中贡献式利润表应按三种格式编制);(2)结合本例比较三种格式的贡献式利润表的异同;(3)结合本例比较贡献式利润表(简捷式)与传统式利润表在格式上的异同。
1 PG 公司于2009年9月1日开业。
公司旗下有两个生产厂,一个在A 市,一个在B 市。
两家工厂按固定售价将它们的产品转移到位于A 市的中央仓库。
A 市工厂的经理小心谨慎地执行公司指令,而B 市工厂的经理则喜欢自行其事。
2009年9月1日至2010年8月31日会计年度,两家工厂的有关资料如下(假设都没有期初存货):A 市工厂B 市工厂生产量(件) 10 000 30 000 销售量(件) 10 000 10 000 单价(元)12 12 产品制造成本(元):直接材料(每件4元) 40 000 120 000 直接人工(每件3元) 30 000 90 000 变动制造费用(每件2元) 20 000 60 000 固定制造费用 50 000 50 000 制造成本合计 140 000 320 000 损益表(元)销售收入 120 000 120 000 销售成本 140 000 106 667 利润(亏损) -20 000 13 333公司的总经理对这两家工厂的不同经营成果非常关心,因为这两家工厂的销售量都相同。
他希望你能够通过上述数据,解释两家工厂利润不同的原因。
如果按照变动成本计算法编制利润表,两个工厂的利润(亏损)各为多少?如何扭亏为盈?(一)背景资料某电冰箱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总经理召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开会研究扭亏为盈的办法。
会议纪要如下:总经理:我公司去年亏损500万元,比前年还糟糕。
中国证监会对于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将暂停上市交易,进行特别处理;金融机构对于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也将停止贷款。
如果今年再不扭亏为盈,不只是我,大家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要大家多出点主意,想些办法。
希望大家能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销售部经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以每台冰箱1600元的价格销售,而每台冰箱的成本是1700元。
如果提高售价,面临竞争,冰箱就卖不出去。
出路只有降低成本;否则,销售越多,亏损越大。
2015年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内部资料财务成本管理第十七章 标准成本计算知识点:变动成本差异分析● 详细描述: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 (混合差异通常归入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数量差异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用量差异价格差异材料用量差异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材料价格差异人工工资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责任部门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采购部门例题:1.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中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B.不需要制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C.固定制造费用通过预算管理来控制D.需要制定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正确答案:D 解析:D如果企业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成本,固定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制定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的控制通过预算管理来控制。
2.下列成本差异中,通常不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是()。
A.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B.直接人工效率差异C.直接材料用量差异D.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正确答案:A解析: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应归属人事劳动部门管理。
所以,属于生产部门责任的成本差异有: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3.下列各项中,通常不属于形成直接材料价格差异的原因的有()。
A.操作疏忽致使废品增加B.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C.违反采购合同被罚款D.紧急订货形成的采购成本增加正确答案:A,B解析:本题的主要考核点是直接材料价格差异产生的原因分析。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相关例题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引言在企业经营中,了解利润的计算方法对于决策和评估企业经营状况非常重要。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是两种常用的计算税前利润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方法,并根据相关例题进行详细解析。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以变动成本为基础,计算税前利润的方法。
它主要考虑了与销售数量相关的成本项目,并将其他固定成本视为间接费用。
以下是使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步骤:1.计算销售收入:将销售数量乘以单位销售价格,得到销售收入。
2.计算变动成本:将销售数量乘以单位变动成本,得到变动成本。
3.计算贡献余额:将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得到贡献余额。
贡献余额可以用于支付其他固定成本和利润,如果贡献余额能够覆盖其他固定成本和利润,那么企业就会实现盈利。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以全部成本为基础,计算税前利润的方法。
它考虑了所有直接和间接成本项目,并将这些成本分配到每个单位产品上。
以下是使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的步骤:1.计算销售收入:将销售数量乘以单位销售价格,得到销售收入。
2.计算直接材料成本:将销售数量乘以单位直接材料成本,得到直接材料成本。
3.计算直接人工成本:将销售数量乘以单位直接人工成本,得到直接人工成本。
4.计算制造费用:将销售数量乘以单位制造费用,得到制造费用。
5.计算全部成本:将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相加,得到全部成本。
6.计算税前利润:将销售收入减去全部成本,得到税前利润。
如果税前利润大于零,那么企业就会实现盈利。
例题分析题目:某企业在某个会计期间内销售500个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为1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单位直接材料成本为30元,单位直接人工成本为20元,单位制造费用为10元。
根据以上数据,使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分别计算税前利润。
解答:使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 1. 计算销售收入:销售数量× 单位销售价格= 500 × 100 = 50000元 2. 计算变动成本:销售数量× 单位变动成本= 500 × 60 = 30000元 3. 计算贡献余额: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 50000 - 30000 = 20000元使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税前利润: 1. 计算销售收入:销售数量× 单位销售价格= 500 × 100 = 50000元 2.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销售数量× 单位直接材料成本= 500 × 30 = 15000元 3. 计算直接人工成本:销售数量× 单位直接人工成本= 500 × 20 = 10000元 4. 计算制造费用:销售数量× 单位制造费用= 500 × 10 = 5000元 5. 计算全部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 直接人工成本 + 制造费用 = 15000+ 10000 + 5000 = 30000元 6. 计算税前利润:销售收入 - 全部成本= 50000 - 30000 = 20000元根据计算结果,使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税前利润均为20000元。
某唱片公司生产销售一种磁带,单价10元,单位变动成本6元/盒,该公司每月发生固定成本200000元。
若企业的正常销量为80000盒,问:1、该公司每月销量和销售额分别应达到多少才能保本?2、盈亏临界点作业率、安全边际量(额)、安全边际率?A公司计划年度产销甲产品40000件,若该产品的变动成本率为80%,全年固定成本总额为60000元,销售单价为20元。
要求:(1)预测该公司甲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与安全边际额。
(2)预测该公司计划年度的税前利润。
某企业生产销售A、B、C三种产品,假定产销平衡,固定成本为172000元,其他如下表。
求各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量、销售额以及企业的销售利润。
某公司生产销售M、N两种产品,其有关成本和销售资料如下表所示。
要求:(1)确定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和各种产品保本销售量。
(2)确定总的安全边际额。
某企业计划年销售甲产品35000件,每件单位售价6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40元,全年固定成本总额500000元。
求该企业预计可实现利润。
若预定的目标税前利润是240000元,求预计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
某企业计划年销售甲产品35000件,每件单位售价60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40元,全年固定成本总额500000元。
求该企业预计可实现利润。
若预定的目标税后利润是240000元,所得税率为25%,求预计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
某企业生产销售甲产品(产销平衡),预计年销量50000件,每件售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10元,固定成本200000元。
现要求目标利润在原利润基础上增加20%。
求:(1)原预计利润、目标利润;(2)为保证目标利润,若其他条件不变,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应分别如何变化?假设A公司的成本资料如下:销售单价40元单位变动成本28元固定成本总额1,584,000元要求:(1)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分别以实物量和金额表示)。
(2)该公司为达到税前目标利润120,000元,其销售量应为多少?(3)该公司如达到税后目标利润180,000元(税率40%),其销售量应为多少?(4)假设变动成本中有50%为人工成本,固定成本中有20%为人工成本,此时,人工成本已上升10%,求盈亏临界点销售量(以实物量表示)。
例:铸造车间的熔炉,具体分为点火(耗用木柴和焦炭)和溶化铁水(耗用焦炭)两项操作.根据观测和技术测定,按照最佳操作方法,每次点 火要使用木柴0。
1吨、焦炭1.5吨,溶化1吨铁水要 使用焦炭0。
15吨。
每个工作日点火一次,全月工 作26天,木柴每吨价格为100元,焦炭每吨价格 为180元。
要求:对铸造车间熔炉的燃料费进行分解. 解:每日固定成本=0。
1×100+1.5×180=280 每月固定成本=280×26=7280 每吨铸件变动成本=0.15×180=27 设:每月燃料总成本为Y ,产量为x 吨铸件, 则: Y=7280+27x例:按供电局的规定,某企业的变压器维持费为4000元/月,每度电费0。
6元,用电额度每月10000度,超额用电按正常电费的10倍计价。
每件产品平均用电2度,照明用电每月2000度. 解:用电额度内最大产量=(10000—2000)/2= 4000(件) 设产量为x ,电费为y ,产量在4000件以内时的电费: y=(2000+2x )×0.6+4000=5200+1.2x 产量在4000件以上时的电费: y=(5200+1。
2×4000)+(x —4000)×2×0。
6×10 =—38000+12x 练习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在完全成本法下的本期期初存货成本为12000元(期初存货量为1000件),本期销售量为4000件,期末存货量为2000件.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0000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同上期一样,仍为10元/件。
要求计算:1)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2)本期生产量(没有在产品);3)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4)当本期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营业利润为21000元时,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
练习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有关售价和成本费用资料如下:产品售价20元/件;产品耗用:直接材料5元/件,直接人工3元/件,变动制造费用2元/件,每期固定性制造费用5000元;产销量和存货资料如下表所示。
三、单项选择题1.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
A.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C.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2.在相同成本原始资料条件下,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A.相同B.大C.小D.无法确定3.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A.变动成本B.固定成本C.生产成本D.变动生产成本4.在Y=a+( )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额,则X的系数应是()。
A.单位变动成本B.单位边际贡献C.变动成本率D.边际贡献率5.当相关系数r→+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
A.完全正相关B.基本正相关C.完全相关D.完全无关6.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
A.营业毛利B.贡献边际C.营业利润D.期间成本7.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的是()。
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固定性制造费用D.变动制造费用;9.若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10.单位产品售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称为()。
A.单位收入B.单位利润C.单位边际贡献D.单位边际贡献率1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最终应当在损益表中列作()。
A.非生产成本B.期间成本C.产品成本D.直接成本13.已知20×3年某企业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13 500元,假定20×4年销量与20×3年相同,产品单价及成本水平都不变,但产量有所提高,则该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
A.必然大于13 500元B.必然等于13 500元C.必然小于13 500元D.可能等于13 500元四、多项选择题1.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包括()。
A.变动管理费用B.变动销售费用C.变动制造费用D.直接材料E.直接人工2.在变动成本下,期间成本通常包括()。
A.间接人工费B.间接材料费C.固定性制造费用D.管理费用E.销售费用3.在完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应当包括()。
A.制造费用B.变动性制造费用C.固定性制造费用D.销售费用E.管理费用4.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区别在于()。
A.应用的前提条件不同B.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C.对固定成本的认识与处理方法不同D.常用的销货成本计算公式不同E.损益计算程序不同5.下列项目中,不会导致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分期损益不同的是()。
A.直接材料B.管理费用C.财务费用D.销售费用E.固定性制造费用6.与变动成本法贡献式利润表三种格式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补偿的顺序不同B.非生产成本在各表中的扣除位置不同C.非生产成本在不同的利润表格式中,改变了其属于期间成本的性质D.三种格式都能反映出“贡献边际”这个中间指标E.三种格式计算出来的营业利润数额相同7.在相关范围内,固定不变的是()。
A.固定成本B.单位产品固定成本C.变动成本D.单位变动成本E.历史成本8.下列各项中,属变动成本特征的有()。
A.在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不受产量增减变动的影响B.在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随着产量的增减成比例变动C.在相关范围内,其单位产品成本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D.成本总额的变动与产量的变动不保持严格的比例E.其单位产品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相应减少9.变动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对强化企业管理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比如可以()。
A加强成本管理 B.促进以销定产 C.调动企业增产的积极性D.简化成本计算E.满足对外报告的需要10.下列对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各期损益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当产销相对平衡,产品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则完法下的利润高于变法下的利润B.当产销相对平衡,产品发出采用后进先出法时,则完法下的利润等于变法下的利润C.当产量大于销量,无期初存货时,则变法下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完法计算的利润D.当产量小于销量时,则变法计算的利润大于按完法计算的利润E.当产量小于销量时,则变法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完法计算的利润11.在现代管理会计的常规成本计算过程中,划分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分类标志包括()。
A.成本计算流程B.划分产品成本、期间成本的口径C.成本计算手段D.成本计算时态E.损益确定程序12.按照变动成本法的观点,在特定条件下,产品成本总额应当随着产品的产量成正比例变动,这些特定条件包括()。
A.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B.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不变C.产量为零D.固定生产成本总额不变E.产品销路很好六、计算题1.假定有四个公司,均为多产品生产企业。
这四个公司分别在过去一年中的损益情况如下表所示。
损益资料单位:元要求:根据变动成本法完成上述标号的空白表格。
2.已知某公司从事单一产品生产,连续三年销售量均为 1 000件,而三年的产量分别为1 000件,1 200件和800件。
单位产品售价为200元,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均为固定成本,两项费用各年总额均为50 000元,单位产品变动生产成本为9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0 000元。
要求:(1)不考虑税金,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各年营业利润;(2)根据(1)的计算结果,简单分析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对损益计算的影响。
3.假定某企业只产销一种产品,其有关资料如下:生产量2 000件,销售量1 800件,期初存货0件,边际贡献率60%,原材料6 000元,计件工资4 000元,其他变动性制造费用每件0.4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2 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件0.2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总额为300元。
要求:(3)用两种成本法编制损益表;(4)说明两种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不同的原因。
三、单项选择题1.如果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两种方法计算的营业利润的差额()。
A.一定等于零B.可能等于零C.一定大于零D.一定小于零2.如果某期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5 000元,该期产量为2 000件,销售量为1 000件,期初存货为零,固定性制造费用总额为2 000元,则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为()。
A. 0元B. 1 000元C. 5 000元D. 6 000元3.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20 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8 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广义营业利润之差为()。
A.8 000元B.12 000元C. 28 000元D. 20 000元4.下列各项中,不可能导致狭义营业利润差额发生的因素包括()。
A.单价B.销售量C.变动生产成本D.全部非生产成本E.固定生产成本5.若企业在某期发生了狭义营业利润差额,就意味着该期()。
A.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水平出现了差异B.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出现了差异C.完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与变动成本法的营业利润的水平不同D.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利润表的格式不同E.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处理不同四、多项选择题1.下列项目中,不会导致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分期损益不同的是()。
A.直接材料B.管理费用C.财务费用D.销售费用E.固定性制造费用3.在不考虑其他附加条件的情况下,如果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相比,则()。
A.前者等于后者,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等于零B.前者大于后者,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大于零C.前者小于后者,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小于零D.前者大于后者,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小于零E.前者小于后者,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大于零4.下列各项中,属变动成本特征的有()。
A.在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不受产量增减变动的影响B.在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随着产量的增减成比例变动C.在相关范围内,其单位产品成本不受产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D.成本总额的变动与产量的变动不保持严格的比例E.其单位产品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相应减少6.下列对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各期损益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当产销相对平衡,产品发出采用先进先出法时,则完法下的利润高于变法下的利润B.当产销相对平衡,产品发出采用后进先出法时,则完法下的利润等于变法下的利润C.当产量大于销量,无期初存货时,则变法下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完法计算的利润D.当产量小于销量时,则变法计算的利润大于按完法计算的利润E.当产量小于销量时,则变法计算的利润小于按完法计算的利润8.按照变动成本法的观点,在特定条件下,产品成本总额应当随着产品的产量成正比例变动,这些特定条件包括()。
A.生产工艺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B.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不变C.产量为零D.固定生产成本总额不变E.产品销路很好六、计算题1.已知:某公司连续两年的产销量、成本和售价等资料如下表:产销量、成本、售价资料该厂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第一年为150 000元,第二年为100 000元,存货采用先进先出计价。
要求:用利润差额简算法计算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广义利润差额。
2.假定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 000件和140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 000件和160 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
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资料如下:每件变动生产成本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2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50 000元。
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发生额为65 000元。
要求:(1)分别采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并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据以确定的营业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3)具体说明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确定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营业利润产生差异的原因。
4.某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年,第二年产量分别为8 000件和5 000件,销售量分别为7 000件和6 000件。
每件产品售价为50元,生产成本为:每件变动生产成本10元,固定生产成本每件发生额80 000元,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每件5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60 000元。
要求:(1)分别采用两种成本法计算产品单位成本;(2)分别采用两种成本法计算营业利润;(3)分析两种成本计算的营业利润发生差异的原因,并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