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专题复习讲义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 格式:ppt
- 大小:104.50 KB
- 文档页数:15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讲义散文阅读一.散文的基础知识:(一)、散文概念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
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
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的分类(1)写人叙事散文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3)议论性散文冰心《谈生命》二.常见考查题型:(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考题形式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散文阅读教案》教案设计高三语文专项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散文阅读概述教学目标:1.明确《2021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之文学类文本阅读。
2.把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样步骤和方法。
3.散文阅读的常见题材。
教学难点:1.了解江苏卷的命题特点。
2.散文阅读的一样步骤和方法。
教学过程:一、考点解说:《2021江苏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差不多特点及要紧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会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明白得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究作品包蕴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
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与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动身,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差不多特点和要紧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判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杰出语言的表现力丰富含意重在内容的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性。
(2)观赏作品的形象,鉴赏作品的内涵,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包蕴的思想感情,专门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明白得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表达。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定和审美取向作出评判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判。
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挖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散文:整体阅读指导一、课程标准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二、散文阅读备考1.依据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倾向,我们并不能就此断言散文阅读不会出现在2023年的高考试题中。
近两年,仍然有省市考查的是散文阅读,这些省市的命题特色有可能会被全国新课标卷借鉴吸收。
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仍然要对散文阅读给予足够的重视。
有鉴于此,我们近年来独立命题的部分省(市)的试题为例,来阐释散文文本考查的相关内容,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考情。
2.散文文本命题的特点——(1)选材:以中国散文为主。
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抒情性、哲理性,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2)题型:不管是小说阅读,还是散文阅读,题型都应该包括一道单项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
其他省(市)独立命制的试题一般设置4~5道题,以主观表达题为主,有的试卷中全是主观题,有的试卷是一道多项选择题再加上若干道主观题。
从题型上来看,选择题(四选一或五选二)、简述题、探究题(发表自己看法之类的题目)居多。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讲解年高三专题复习高考散文阅读指导散文就像一座干净的村庄温暖着焦灼的读者熏陶滋养着一个又一个心灵。
福斯特:假如散文衰亡了思想也将同样衰亡人类相互沟通的最好道路将因此而切断。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年全国各地高考共篇文学类文本散文篇。
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年江苏高考得分率只有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
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一、熟悉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文本示例:高考江苏卷《麦天》:先是记人写事:麦天到了。
以前农人麦天辛苦日月艰难现在麦天是节日。
女人热闹地走娘家男人作收麦的准备虽然辛苦但心里喜悦。
麦天过去后到处都是麦香。
其间穿插较多细节描写:女子心疼丈夫做饭上“硬料”等。
最后抒发感情:麦天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
类似文本:年篇散文中有篇天津《老屋》、福建《阿庆》上海《灯笼红》、全国《马缨花》北京《湿湿的想念》、宁夏海南《叶圣陶在四川》、辽宁《炉火》、湖南《忆刘半农君》)第二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
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文本示例:年高考全国卷Ⅱ《岳桦》:开头引出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
然后状物时空拓展:岳桦树形态生存环境的恶劣境遇的苍凉等。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2021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二〕【教学目的】1、明确散文阅读的考察点及命题指向。
2、总结、运用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提升散文阅读题的答题才能。
【重点难点】命题指向及答题方法【教学方法】链接高考,讲练结合【教学导入】散文阅读考察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察。
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者者略读。
【典题指路】〔2021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大河家(张承志)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
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得、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书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
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
像我此次分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
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
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
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成白帽的回民。
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
傍大河家集一侧是.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繁忙。
大河此岸是.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
大河家,它把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特角的藏羊和的大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
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两岸。
船入中流时,那风光非常壮观。
在颤篮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散文阅读解题思路及答题技巧例析一、认识和掌握散文的相关知识1.什么是散文?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我们常说的是狭义的散文,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的,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2.散文的分类。
我们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
例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鲁迅的《藤野先生》。
这类散文,虽然也有风物、场景的记写,但它不是纯客观的记写,而是将内情与外物融合,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或托物言志,或寓情于物,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例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
文学色彩浓,但与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随笔、杂感都属于议论散文。
3.散文的特点。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4.阅读散文应注意的问题(1)抓住“神”。
“神”就是作者在文中的情感体验,就是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表的“情”,达的“意”。
抓住了“神”即把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主旨。
(2)抓住线索。
线索就是作者将材料串联起来的“红线”或“寄托物”。
明确了线索,也就基本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
线索有的是标题,有的是开头一句话,有的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短语或句子。
线索有以时间为线的;有以人物活动为线的;有以情感为线的;有以事物为线的等。
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表达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要在考场上轻松解读散文内涵,把握命题意图,需遵循以下阅读步骤:1.圈点勾画,理清思路文必有思,思必有路。
散文取材自由,材料丰富,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组织的,阅读散文,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
2013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教案(人教版):散文阅读答题指导(五)【教学目标】1、明确散文阅读的考查点及命题指向。
2、总结、运用散文阅读的答题方法,提升散文阅读题的答题能力。
【重点难点】命题指向及答题方法【教学方法】链接高考,讲练结合【教学导入】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
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典题指路】(2011年天津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寒冷的高纬度——我的梦开始的地方从中国的版图上看,我的出生地——漠河居于最北端,大约在北纬53度左右的地理位置上。
那是一个小村子,它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的时间白雪飘飘。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那里漫长的寒冷。
冬天似乎总也过不完。
我小的时候住在外婆家里,那是一座高大的木刻楞房子,房前屋后是广阔的菜园。
短暂的夏季来临的时候,菜园就被种上了各色蔬菜和花草,有的是让人吃的东西,如黄瓜、茄子、倭瓜、豆角等;有的则纯粹是供人观赏的,如矢车菊、爬山虎等等。
一到昼长夜短的夏天,这形形色色的植物就几近疯狂地生长着,它们似乎知道属于它们的日子是不多的。
我经常看见的一种情形就是,当某一种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
这种大自然的风云变幻所带来的植物的被迫凋零令人痛心和震撼。
我对人生最初的认识,完全是从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而感悟来的。
比如我从早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我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
因为许多了的植物,在来年的春天优惠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似乎更加有朝气。
童年围绕着我的,除了那些可爱的植物,还有亲人和动物。
请原谅我把他们并列放在一起来谈。
因为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的朋友,我的亲人。
也许是由于身处民风纯朴的边塞的缘故,他们是那么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
高三语文复习教学案——散文阅读整体感知、概括要点、理清思路、归纳主旨。
2.明确考纲要求,了解命题特点、考查形式、考查重点。
3.把握常考题型,学会规范组织答案,不遗漏要点。
(一)读懂,才能做题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
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不够,任何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
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
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散文,用细读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便自然不在话下了。
(二)整体把握文意、思路层次的方法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
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①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 1 页②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展开思路的。
整体把握文意的方法有: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涵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的《记住回家的路》。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
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
3.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
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和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
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连续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说什么了。
整体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第 2 页1.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总起句、尾结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
散文专题复习一、散文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记叙、抒情、议论)二、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三、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
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四、散文的阅读技巧:(一)、理清思路(找线索):1.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2.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3.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组织答案,运用模式。
答题模式: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例(一):太阳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
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我走向那些经幡。
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
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