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农业部软科学研究课题指南发布
- 格式:pdf
- 大小:64.42 KB
- 文档页数:1
农业部软科学课题
农业部软科学课题是指由农业部委托或承担的科研项目,重点关注农业领域的非自然科学问题,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课题旨在提供决策支持和政策建议,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农业经营管理。
具体的农业部软科学课题可涉及以下几个方向:
1. 农业政策与决策:研究农业发展的宏观政策、规划和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农业部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2. 农村经济管理与农民收入增加:研究农村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机制创新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途径,提出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
3. 农村社会发展与乡村振兴:关注农村社会问题,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和乡村治理模式,促进乡村社会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4. 农业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关注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评价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路径。
5. 农产品市场与农业国际合作:研究农产品市场运行机制、农产品贸易政策和国际农业合作,为农产品市场化和国际交流合作提供决策支持。
农业部软科学课题旨在整合学术研究与实际农业问题,提供科
学依据和政策参考,促进农业部门的科学决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部关于《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6.12.24•【文号】农科发〔1996〕24号•【施行日期】1996.12.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正文农业部关于《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办法》实施细则(1996年12月24日农业部发布)第一条为贯彻执行《农业部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奖励的目的第二条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推动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鼓励产生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调动一切致力于农业的科技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发展我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本办法旨在奖励全国农业系统以及全社会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二、奖励的范围第三条本办法的奖励范围包括5类:甲类:在农业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的发现、阐明自然现象、特性或规律的科学研究成果。
乙类:1、应用于农村经济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2、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技术性基础研究(标准、计量、科技情报、环境保护等)成果。
丙类:引进、消化、吸收以及开发、推广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中取得重大效益的成果。
丁类:为决策科学化与管理现代化而进行研究的软科学成果。
戊类:自然科学领域内个人或集体编著的科技著作。
主要包括科技专著、科技教材和科普图书(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集、学位论文集、年鉴、图集、译著、科技期刊、用汉字以外的文字撰写的科技著作、属于自学考试、成人、函授、夜大等方面的教材等暂不列入评奖范围)。
第四条凡获国家级或省(部)级科技奖励的项目不得再申报农业部科技进步奖;正在向其他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科技奖励的项目,也不得同时申报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违反此规定者一经查明,取消报奖单位申报农业部科技进步奖资格三年。
已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满三年,做了大量推广工作并符合申报丙类条件者可再次申报丙类奖。
李长生个人简历李长生,1977年出生,江西宁都人,副教授,博士学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新西兰林肯大学访问学者。
作为第一主持人,主持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各类科研项目5项;在《Finance Research Letters》、《农业技术经济》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出版中文学术专著1部,参著1部。
研究方向为:农村金融、创业。
Email:lics2816@教育经历1998/09-2022/06,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学士2004/09-2007/06,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硕士2010/09-2014/1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博士工作经历2016/01至今,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2007/11-2015/12,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2002/08-2007/10,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助教。
主持的科研项目国家级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过程中融资约束和社会网络交互作用机理研究——以江西省为例》(项目编号:71563017),2016/01-2019/12;省厅级项目[1]主持完成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户正规信贷可得性研究---以江西为例》”(项目编号:JD1449),2014/12-2017/12。
[2]江西省软科学项目《江西省绿色食品产业协同创新的政府扶持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1BBA10025),2014/05-2016/12。
[3]主持完成江西省高校教改立项资助项目《任务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JXJG-08-4-42),2012/12-2016/12。
[4]主持完成2017年度江西省农业厅重大招标课题“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子课题“产业融合、模式创新与江西农民增收研究”(项目编号:2017B008741001),2017/08-2018/07。
王长海简历姓名:王长海,性别:男,出生年月:1962.7,学历、职称: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海洋生化工程、微藻生物技术教育背景:2000.7-2001.7,博士后. 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
在著名环境毒理学家Dennis Hsieh 教授的实验室从事海洋赤潮微藻研究工作。
1999.6-2000.5,访问科学家. 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沙漠研究。
在世界著名微藻学家Amos Richmond教授的实验室从事微藻室外高密度大规模培养技术方面的研究。
研究领域:微藻生物技术。
1995.3-1998.7,工学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化工程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毕业。
1985.9-1988.7,理学硕士学位. 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1980.9-1985.7,农学学士学位. 内蒙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动物医学专业。
工作经历:2011.01-,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海洋学科点负责人;南京农业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院长;江苏省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1.7-,大连理工大学海洋生化工程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7-2010.12,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3.6 -2010.12,烟台大学海洋学院院长。
2001.9-2003.6,烟台大学化院副院长、生物工程系主任。
1995.6-2010.12,烟台大学海洋生化工程研究所所长。
1988年烟台大学助教、1991年讲师、1993年副教授,1999年教授。
综合与教学奖励:2013年,入选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
2012年,入选江苏六大高峰人才。
2010年,烟台大学十一五科研先进个人。
2008年,烟台大学2006-2007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05年,烟台大学第三届科技拔尖人才。
2004年,山东省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成果二等奖。
2002年,烟台大学的二届科技拔尖人才。
农业部软科学课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农业部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软科学课题。
软科学课题是指那些与科学紧密相关,但又不属于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它强调的是综合性、交叉性和创新性,旨在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一、软科学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软科学课题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传统农业发展主要依靠经验和常规决策,然而,随着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决策方法显得不够科学和准确。
软科学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和决策,可以更好地指导农业发展。
二、软科学在农业领域的应用1. 农产品市场预测软科学方法可通过分析市场需求、供应情况、气候因素等多个因素,预测未来农产品市场走势。
例如,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相关因素,预测粮食价格的波动趋势,从而指导农民的生产决策和政府的调控措施。
2. 农业气候调控软科学技术在农业气候调控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现代温室技术可以通过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提高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这种技术还可以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农业资源利用软科学在农业资源利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通过研究土壤的肥力、水资源的分布、农业废弃物的利用等问题,制定出一系列的农业资源利用策略。
例如,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可以采用滴灌、微喷等节水农业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4. 农业品种选育软科学方法在农业品种选育方面有广泛应用。
通过基因技术和遗传改良,科学家可以培育出更适应环境、更抗病虫害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软科学方法还可以预测和评估新品种的推广效果,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选品建议。
三、软科学课题研究的意义农业部举办软科学课题研究,对于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研究软科学课题,可以挖掘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软科学课题研究还可以促进学术界和实践界的深度合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农业领域的科学发展。
本科生如何快速了解课题国内研究现状——以“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例###(山东农业大学-##学院-山东泰安-271018)摘要:针对当前本科生在缺乏科研经验和课题知识积累的状况,如何在短时间内掌握课题发展概况的问题,本文以“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为例,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数据挖掘知识和知识服务功能,通过对论文的发文年度、学者与学术机构、学科热点(被引、下载、关键词和学科热点)、基金资助、出版物五大方面的分析,迅速掌握课题国内对于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现状。
关键词:本科生;中国知网;甘肃省;农业机械化Undergraduate Students How to Grasp the Progress of Research in the Country—— A "Stres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Chicken" as an ExampleWei Jiaxin(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nclEngineering-Shandong Taian-271018)Abstract: Based on the undergraduate in the absenc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subjec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knowledge accumulation must be in a short time master subject developme nt situation, the paper with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 " as an example, the use of CNKI data mining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service function, throug h the paper's outgoing mail annual, scholars and academic institutions, subject hot (cited, downloa d, keywords and discipline hot), fund, publications five aspects of analysis, quickly master subject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Keywords: undergraduates; CNKI; Gansu Piovevic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Gansu Province )对于既缺乏科研经验又缺乏课题知识积累的本科生,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何种渠道,如何在短时间内直接浏览本专业相关文献,熟悉掌握原本陌生的相关课题是当前本科生的一大难题。
附件: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软科学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江办)软科学项目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研究质量和决策服务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长江办软科学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是指围绕长江办主要工作职责,针对黄河流域以南相关流域、重要水域和边境水域的渔政管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等工作,特别是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重点问题和中心工作,由长江办独立或会同有关单位通过招标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或个人进行的项目研究工作。
第三条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农业部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农办财〔2016〕85号)、《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开展部门预算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的通知》(农办计财〔2019〕29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四条项目管理坚持聚焦重点、科学安排;合理配置,择优资助;规范管理,注重绩效的管理原则。
第五条长江办根据资金来源和任务情况,会同有关单位对项目研究过程跟踪检查和绩效评估,并对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六条长江办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自身职责范畴,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确定项目选题:(一)由政策规划处会同有关处室,根据具体工作任务需求,确定相应的项目选题;(二)根据相关领域的专家建议,将该领域内应当重视或亟待解决的政策问题作为项目选题;(三)定期向社会公开征集项目选题,由政策规划处会同有关处室从中筛选适当选题提出建议。
项目选题经主任办公会审定后,列入下一年度长江办软科学项目立项目录。
第七条长江办于每年年初发布《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软科学项目指南》,设置若干开放式命题及重点问题,并对项目定位、申请人条件、经费安排、成果要求等内容进行说明,并通过长江办官方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开。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0,25(12):173-183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ttp:∥zgnydxxb.ijournals.cnDOI:10.11841/j.issn.1007-4333.2020.12.18功能价值视角下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测算方法刘丹1,2 巩前文2,3*(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绿色发展与中国农村土地问题研究中心,北京100083;3.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3)摘 要 为探讨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的测算方法,采用宅基地功能价值理论,从宅基地4大功能维度构建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价值体系,建立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并以全国10省20个村庄1 242个农户的问卷调研数据为依据,实证分析不同类型村庄农民对宅基地功能需求的差异,将宅基地功能需求率作为修正系数引入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实证测算集聚提升类村庄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后白镇西冯村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
研究发现:1)宅基地住房保障功能、生产经营功能、经济财产功能和情感传承功能的经济效用是宅基地退出补偿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2)宅基地的住房保障价值可通过城镇居民低收入家庭廉租房补贴测算,宅基地生产经营价值可通过农户从事分散式畜禽养殖收益测算,宅基地经济财产价值可通过宅基地用途转变收益测算,情感传承价值可通过农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测算;3)依据功能价值论测算的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高于实践中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标准。
因此,国家需依据功能价值论制定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补偿指导意见,以不同类型村庄农民宅基地功能需求差异为基础,制定差异化的农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方案。
关键词 宅基地功能;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测算方法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章编号 1007-4333(2020)12-0173-11 文献标志码 A收稿日期:2020-05-28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GL173);农业农村部软科学课题(RKX2019075C)第一作者:刘丹,博士研究生,E-mail:Liu1123424@126.com通讯作者:巩前文,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gongqianwen@bjfu.edu.cnCalculation method of compensation criteria for farmers’voluntary withdrawal from homestead under the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valueLIU Dan1,2,GONG Qianwen2,3*(1.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2.Center for Green Development and Chinese Rural Land Research,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3.School of Marxism,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Abstract To explore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compensation criteria for farmers’voluntary withdrawal from homestead(FVWH),the theory of homestead functional value is applied,and a compensation value system for FVWH from the 4functional dimensions of homestead is established,and a calculation model of compensation criteria for FVWH is built.The empirical questionnaire survey data of 1 242farmers from 20villages in 10provinces are taken as study case to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homestead functional demands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village farmers.The demand rate ofhomestead function is imported into the calculation model of compensation criteria of FVWH as a correction coefficient,the study empirically measures the compensation criteria for FVWH in Xifeng Village,Houbai Town,Jurong City,Zhenjiang City,Jiangsu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economic utility of homestead’s housing securityvalue,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value,economic property value,and emotional inheritance value are the significant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20年第25卷 contents of the compensation value system for FVWH;2)The housing security value of homestead can be measured bylow-rent housing subsidies for low-income urban households,and the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value of homestead canbe calculated by decentralized livestock and poultry’s farming income.The economic property value of homestead canbe measured by usage conversion benefits,and the emotional inheritance value of homestead can be calculated by percapita expenditure on cultural and entertainment in rural areas;3)The compensation criteria for FVWH based on thetheory of functional value is higher than the compensatory criteria for FVWH in practice.It is suggested that formulatingcompensation guidelines for FVWH should base on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value,and developing differentiated plans forFVWH should based on the diversity of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farmers’homestead among various kinds ofvillages.Keywords homestead function;homestead withdrawal;compensation criteria;calculation method 在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农村“人走房空”现象越来越突出。
农业部软科学课题中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四川省的实证分析课题负责人:郭晓鸣委托单位:委托日期:承担单位:四川省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完成日期:2005年7月中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四川省的实证分析课题负责人:郭晓鸣课题组成员:徐薇杨成钢戴旭宏林东升张利雅刘伟目录一、导论: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背景、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内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现状:四川城乡二元结构的表现特征错误!未定义书签。
1.区域之间的二元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城乡之间的二元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产业之间的二元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成因:四川城乡二元结构的四大形成因素错误!未定义书签。
1.四川工业化发展的地域性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个人简介姓名:武拉平出生日期:1969年3月12日籍贯:山西省文水县政治面貌:中共党员职称:教授研究方向:农产品市场和政策、国际贸易办公地点:经管学院3号楼111室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东路17号,邮编100083电话:86-10-62738816E-mail:wulp@; wulaping@教育状况1996.09-1998.06 美国“温洛克”博士项目课程学习1996.09-1999.06 中国农业大学与美国“温洛克”协会联合培养博士,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农产品市场与政策1992.09-1995.07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与管理1988.09-1992.07 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本科生,获经济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经历1995.07- 现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2002.06-2003.03 应聘于日本富山大学极东地域研究中心工作,研究员2001.04-2001.05 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国立发展研究中心从事合作研究,国际课题合作研究所获奖励2009.12 学校十佳“魅力教师”奖2009.11 学校优秀班主任(国经081班)2009.09 学校十佳“杰出教师”奖2008.12学校十佳“魅力教师”奖2006.08 专著《中国农产品市场行为研究》,获第二届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提名奖。
2006.07 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百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奖2005. 10 学校2005年教学成果三等奖2003.12 学校优秀班主任2003.11 专著《中国农产品市场行为研究》,获2003年度“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持人,第一获奖人。
2003.10 副主持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整合程度研究”(编号:79870063),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聘请专家评估为优秀。
外聘专家简介1. 史清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经济金融系教授,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客作研究员。
自就学及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农业、农村及农民问题研究。
先后在这一领域主持与参与国家、省部研究项目30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
优秀成果一等奖一项。
主要研究领域有农地分等定级、农地估价、农业规划与布局、项目评估、粮食增长与安全、农产品供需平衡、农业投资、农户行为等研究。
目前主要从事农户行为与农业政策问题研究。
现承担着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东西部农户经济发展机理及政府管理行为研究”(70173016)和国家社科基金“农村税费改革与农户经济增长研究”(03BJY061)为主的项目共3项。
出版专著有《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农户消费行为及购买力问题研究》、《农户经济活动及行为研究》、《山西粮食增长、发展及安全问题研究》等。
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中国人口科学》、《农业现代化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等国内经济管理类核心期刊上已发表论文数十篇。
在这些论文中先后有10多篇被评为优秀论文。
有10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期刊全文转载。
在农户行为研究中,居全国领先地位。
2. 何秀荣,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经济领域知名专家,现任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馆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及常务理事、中国市场学会常务理事、农业部农业经济咨询专家、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特邀专家,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市高校图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农业图书馆协会副会长及常务理事,《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林业经济问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杂志编委和农业部《中国农业贸易发展报告》编委。
49经济研究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综述徐子荐(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服务与发展研究中心)摘要:农产品加工业是涉农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本研究综述从促进地方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视角,对相关观点进行梳理,重点包括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集聚程度、布局影响因素、与发达国家的比较及支持政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遵循什么规律?其集聚程度、分布规律、发展路径、政策影响等议题的结论都对地方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发展;研究综述【作者简介】徐子荐(1987-),男,助理研究员,本科,黑龙江省农村经济服务与发展研究中心。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相较于农业产业的比值不断增加,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较于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潜力更大,同时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地区就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各地尤其是农业大省的优先选项。
一、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集聚程度产业集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农产品加工业各细分行业的集聚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
测度某一产业集聚程度的常用指标有行业集中度、赫尔达芬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区位商则用来测度地区产业集聚程度。
邓宗兵等(2014)运用行业集中度、EG指数等方法,研究认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具有显著的地理集聚特征,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存在显著差异。
何安华等(2016)研究认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具有空间集聚态势,201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最大的前5个地区产值之和占总产值比重(即行业集中度)CR5值为50.06%,12个行业中有8个行业CR5值超过50%,但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产业集中度较低,均在40%~50%。
冯伟等(2016)对农产品加工业及其细分行业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运用行业集中度、赫尔达芬指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等方法,测算结果相互印证,得出结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体集聚程度较低,但糖料、茶叶、蛋品、水产品、棉麻、橡胶制品等加工业集聚度较高,呈现较明显的地域集聚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