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质量事故管理制度

公司质量事故管理制度

公司质量事故管理制度
公司质量事故管理制度

公司质量事故管理

制度

ZD/BSG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制度

ZD/BSG -XX-XXX

质量事故管理规定

—XX—发布—XX—实施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科技质量处发布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事故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落实国家质量法规、健全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及时、准确的分析、处理质量事故,制定、实施纠正措施,预防类似质量事故的再次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装备制造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和公司有关制度,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及所属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所属企业)质量事故的管理。公司所属控股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质量事故,指因出厂产品本身质量缺陷或服务质量不高给顾客造成损失(停工)的事件;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因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出现缺陷或不足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事件;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严重不符合项;以及在国家、省(市)、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公司的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事件。

本规定所称质量事故管理,包括质量事故的报告与应急、调查与处理、统计分析与改进、考核与责任追究等。

因质量问题造成人身伤亡、火灾或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按照公司安全环保事故相关管理规定处理。

第五条公司质量事故的分级原则:

(一) 根据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产生后果;

(二) 根据事故对公司声誉造成的不良影响程度;

(三) 根据体系检查时不符合项的性质;

(四) 根据实施产品抽查单位的级别(国家、集团公司、分公司、公司等)。

第六条公司质量事故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一)符合以下任意一条即判定为特大质量事故

1、由于出厂产品不合格,给公司造成100万元及其以上经济损失的;或其它原因造成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质量事故经济损失统计表见附录1);

2、产品质量问题被国家级媒体曝光,在社会上造成特别恶劣影响,严重影响集团公司、公司社会形象的;

3、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用户工程报废或原定设计使用功能降低。

(二)符合以下任意一条即判定为重大质量事故

1、由于出厂产品不合格,给公司造成10万元到100万

元以下经济损失的;或其它原因造成经济损失在100万元到500万元以下的;

2、产品质量问题被省级媒体曝光、集团公司通报,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影响集团公司、公司社会形象的;

3、因主观原因造成企业必须具有的生产质量资质证书被取消或失效;

4、国家、集团公司或省级组织的对公司监督检查出现产品不合格的;

5、因质量问题或产品不合格造成连续停工5日及以上的。

(三)符合以下任意一条即判定为较大质量事故

1、由于出厂产品不合格,给公司造成10万以下经济损失的;或其它原因造成经济损失在30万元到100万元以下的;

2、由于质量问题,受到用户或有关部门通报批评,对公司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或因出厂产品存在缺欠,导致用户投诉,有损公司形象的;

3、外部质量体系审核、公司总部组织的内部审核,出现严重不符合项的。

4、公司总部组织的监督检查出现产品不合格的;

5、因质量问题或产品不合格造成连续停工3日到5日以下的。

(四)符合以下任意一条即判定为一般质量事故

1、经济损失在30万元及其以下的;

2、因质量问题或产品不合格造成连续停工3日以下的;

3、出现质量问题,导致产品不合格量占当天生产量20%及其以上的。

4、产品重复不合格达到5根及以上或生产现场钢管压爆1根及以上。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七条科技质量处是公司质量事故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质量事故达到集团公司界定的特大、重大质量事故等级时,配合集团公司、分公司组织的事故调查组进行事故调查、处理;

(二)组织调查、处理公司各所属企业发生的除集团公司界定的特大、重大质量事故等级以外的本规定所判定的特大、重大和较大质量事故,对发生质量事故后实施纠正措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制定公司质量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第八条各所属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是本单位质量事故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 配合上级部门对特大、重大和较大质量事故进行调

查、处理;

(三) 组织调查、处理本单位发生的一般质量事故,并对实施纠正措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对本单位质量事故进行统计汇总,向科技质量处上报质量事故报告及报表;

(五) 制定本单位质量事故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第三章质量事故报告与应急

第九条发生特大、重大质量事故,所属企业应立即电话报告科技质量处,并在8小时内向科技质量处上报<质量事故报告单>(见附录2)。

科技质量处接到质量事故报告后,报经公司领导批准,12小时内向集团公司、分公司上报。

第十条所属企业发生较大质量事故后,应在24小时内向科技质量处上报<质量事故报告单>;发生一般质量事故后,应在一周内向科技质量处上报<质量事故报告单>。

第十一条质量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 质量事故发生的单位名称、工程名称、时间、地点、产品名称、规格、数量、质量事故信息来源等;

(二) 质量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

(三) 质量事故已经造成或者估计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负面影响等;

(四) 已经采取的处理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五) 其它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质量事故隐瞒不上报、虚报、破坏事故现场或故意拖延报告期限。

第十三条公司对质量事故举报有功人员视情况进行奖励。

第十四条由公司新闻发言人向外界披露质量事故信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外界披露质量事故信息。

第十五条发生质量事故后,应妥善保护质量事故现场重要痕迹及相关证据,并进行拍照或录像,照片上对事故的主要部位做出标志,记明数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对现场采取的有效措施应有书面记录,必要时启动相应的质量事故应急预案。

第四章质量事故调查分析与处理

第十六条质量事故调查工作坚持实事求是、重证据、尊重科学的原则。参与事故调查人员与事故责任单位或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七条除集团公司界定的特大、重大质量事故等级以外的本规定所判定的特大、重大和较大质量事故由以下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

(一)公司级领导、公司总部机关有关人员。

(二)销售总公司领导及相关人员;

(三)公司相关专业专家。

第十八条一般质量事故由所属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

第十九条质量事故调查组应当履行的职责:

(一)组织技术鉴定,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核定或评定事故的经济损失、社会负面影响;

(二)认定事故的性质、责任单位和责任者;

(三)按事故定性依据本规定有关条款提出对事故责任单位、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四)责令事故责任单位分析事故原因、提出事故防范和整改的措施、总结事故教训;

(五)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第二十条质量事故调查人员有权向事故责任单位及有关人员了解情况,索取与质量事故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应积极配合,不得推诿、拒绝或隐瞒。

第二十一条质量事故调查结束后应形成质量事故调查报告,质量事故调查分析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质量事故的发生单位概况;

(二)质量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原因;

(三)质量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社会负面影响等;

(四)质量事故的性质和质量事故责任的认定;

(五)对质量事故责任单位、责任人的处理建议;

(六)质量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七)其它需要报告的事宜。

质量事故报告应在事故调查工作启动后25天内报质量事故调查组织单位。

第二十二条所有质量事故均应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公司各级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质量事故档案,特别是对特大、重大、较大质量事故的登记、报告、调查分析、处理的重要资料及文件应及时归档。

第五章统计分析与改进

第二十四条公司实行质量事故定期统计报告制度。

(一)各单位应加强质量事故统计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在

质量月报中上报质量事故。每年7月10日和次年1月10日前,将上半年和上年度质量事故汇总表(见附录3)和质量事故统计

报告上报科技质量处。在报告期内没有发生质量事故的,也应

进行零事故报告。

(二)科技质量处每年7月15日和次年1月15日前,将上半年和上年度质量事故汇总表和质量事故统计报告上报集团公司、分公司。

第二十五条发生质量事故的单位应进行质量事故分析,深入查找存在的问题,认真总结教训。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避免类似质量事故再次发生。

第六章质量事故考核与责任追究

第二十六条公司将质量事故纳入对责任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中,并按公司质量考核有关文件进行考核。

第二十七条公司事故调查组将事故调查报告上报主管领导,经总经理办公会批准后实施处罚。

发生特大、重大质量事故,公司总经理对事故所属企业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并通报批评,并按<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给予处分。

发生特大、重大质量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按照情节轻重,由审计监察处依据<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和劳动合同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造成经济损失的,应赔偿损失;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发生一般或较大质量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改正、赔偿损失等,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

第二十八条公司对质量事故的处罚范围:

(一) 对发生质量事故的所属企业及单位负责人进行处罚;

(二) 对公司总部相关单位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所属企业对质量事故的处罚范围:

(一) 对公司调查处理的质量事故涉及到责任单位的直接责任人、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

(二) 对本单位发生的一般质量事故参照本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条发生特大质量事故视其情节对事故所属企业处以12-20万元的经济处罚,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处以1100-3200元的经济处罚,对直接责任者处以1500-4100元的经济处罚,对间接责任者处以700-2300元的经济处罚。

第三十一条发生重大质量事故视其情节对事故所属企业处以4-12万元的经济处罚,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处以700-2300元的经济处罚,对直接责任者处以1000-2900元的经济处罚,对间接责任者处以400-1700元的经济处罚。

第三十二条发生较大质量事故视其情节对事故所属企业处以 1.2-4万元的经济处罚,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处以400-1700元的经济处罚,对直接责任者处以600-2100元的经济处罚,对间接责任者处以200元-1300元的经济处罚。

第三十三条发生一般质量事故视其情节对事故责任单位处以0.2-1.2万元的经济处罚,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处以200-1300元的经济处罚,对直接责任者处以300-1600元的经济处罚,对间接责任者处以100-1000元的经济处罚。

第三十四条发生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质量事故,若经济损失达到以下规定时,则应按以下相应条款进行处罚:

(一)若经济损失达到500万元以上时,对所属企业处以60-100万元的经济处罚,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处以2200元-1.5万元的经济处罚,对直接责任者处以3000元-2.1万元的经济处罚,对间接责任者处以1400-9000元的经济处罚。

(二)若经济损失达到100-500万元时,对所属企业处以20-60万元的经济处罚,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处以1400-9000元

的经济处罚,对直接责任者处以元-1.3万元的经济处罚,对间接责任者处以800-5000元的经济处罚。

(三)若经济损失达到30-100万元时,对所属企业处以6-20万元的经济处罚,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处以800-5000元的经济处罚,对直接责任者处以1200-7000元的经济处罚,对间接责任者处以400-3000元的经济处罚。

(四)若经济损失达到5-30万时,对责任单位处以0.5-6万元的经济处罚,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处以400-3000元的经济处罚,对直接责任者处以600-4000元的经济处罚,对间接责任者处以200- 元的经济处罚。

第三十五条对事故隐瞒不报、虚报,造成事态扩大,对责任单位、责任领导按事故已定等级的上限进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按<集团公司管理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分规定>由审计监察处作出处分决定。

第三十六条未经核实批准,擅自向外界媒体披露质量事故信息,造成事故影响被扩大,纳入质量事故间接责任人处理。

第三十七条在执行本规定实施质量事故经济处罚时,若出现处罚条款相互冲突,应按照从严原则进行处罚。

第三十八条因质量事故产生的经济损失全部由事故责任单位或责任人承担。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九条本规定由科技质量处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原<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质量追究制度>同时废止。

附录:1. 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统计表

2. 质量事故报告单

3. 质量事故汇总表

本规定起草人:熊瑛靳萍

本规定审核人:温宏伟

本规定审定人:杨忠文

本规定批准人:白功利

本规定修改次:

附录1

质量事故经济损失统计表单位:

质量事故性质:

日期:

附录2

质量事故报告单

单位名称(盖章):

此报告单报送科技质量处

电话:, 传真:

文档仅供参考

事故管理制度

事故管理制度 一、总则 1.1 为了加强事故管理,及时准确地报告、记录、调查、处理、统计事故,依据《**安全生产事故处罚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所称事故是指发生的造成停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事件。 二、相关术语及事故分类 2.1 相关术语解释 2.1.1 人员伤亡事故: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及领导指派到企业外从事与本企业有关的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2.1.2 生产事故:由于违反操作规程、违章指挥及管理原因造成停(减)产、跑料、串料、油气泄漏、化学危险品泄漏,但没有人员伤亡的事故; 2.1.3 设备事故:在生产过程中,造成机械器具、动力设备、电力通讯设施、仪器仪表、锅炉压力容器、管道及建(构)筑物损坏,但没有人员伤亡的事故; 2.1.4 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失去控制的燃烧(包括由于爆炸物品、易燃可燃液体、可燃气体、蒸汽、粉尘以及其他化学易燃易爆物品爆炸引起的燃烧),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烧毁的事故;

2.1.5 交通事故:企业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违反交通法规及机械设备故障等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 2.1.6直接经济损失:指因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及善后处理支出的费用和毁坏财产的价值。 2.2 事故伤害程度分类:按伤害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 2.2.1 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 2.2.2 重伤: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 2.2.3 死亡:指发生交通、火灾、生产及生产有关事故中造成的人身伤亡(包括当时死亡和伤后当月死亡)。 2.3 事故等级划分 2.3.1 一般事故(下列之一): a:一次重伤1至2人(含2人); b:一次轻伤3至10人(含10人); c:一次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下(含10万元); d:一次漏油0.2至10吨(含10吨); e:一次泄漏化学危险品10吨以下(含10吨)。 2.3.2 重大事故(下列之一): a:一次死亡1至2人;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 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预防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之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事故分类 1.生产(工艺)事故:指生产过程中,由于违犯工艺规程作法或操作不当等造成原料、 半成品或成品损失的事故。 2.设备事故:指设备因非正常损坏,造成停机时间产量损失或修复费用达到规定数额 的事故。 3.品质故事:指产品质量(包括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达不到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的故 事 4.交通事故:指工作期间或因公外出由于违反交通运输规则或由于其它原因,造成车 辆损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5.火灾事故:指凡失去控制并对财物和人身造成损害的燃烧现象,都为火灾事故。 6.爆炸事故:指由于爆炸,造成国家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 7.凡蓄意制造的事故,称为破坏事故。 8.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或因此导致 死亡的事故。 9.环境污染事故:由于生产、使用贮运或其它因素造成有毒、有害气体、液体或固体 废弃物超标排放,使大气、水体、土壤、人及其它植物等自然环境受到损害,为环境污染事故。 第二章.事故管理 生产(工艺)事故由各部门负责管理,产品质量事故由质管部负责管理,交通事故、伤亡事故由行政人事部、安全科负责管理;设备事故由维修组负责管理;火灾事故、爆

炸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由安全科负责管理。各部门应按分类管理的要求,调查、统计存档。 工业安全小组安全科负责全公司各类事故的综合统计,各部门应按时将事故情况报送安全科。 第三章.事故报告 1.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车间、部门、班组和个人事故不得迟报、漏报、慌报 或者瞒报。 2.发生一般安全事故发生,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尽快报告班组长,班组长应于当天上报部门负责人 及安全科。夜班发生事故,则在次日由当班班长委托接班班长上报部门负责人及安全科。 3.发生工伤事故事故伤者三日必须内填写“员工工伤事故登记表”交安全科,如伤者因伤不能填 写,应由所在班组班长代为填写。 4.外派出差人员发生重大工伤事故或重大无工伤事故应由本人或委托他人实时电话报告所在部 门相关人员或部门负责人,所在部门相关人员随即告知安全科、行政人事部,安全科上报公司工业安全小组组长,由工业安全小组组长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开临时安全会议。临时安全会议由工业安全小组组长主持,行政人事部经理、部门经理、安全主任参加,讨论是否安排事故调查人员前往事发地调查,将讨论结果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5.发生重伤、死亡事故,现场其它人员应现场人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自救或互救。立即 6.逐级或直接报告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立即上报公司工业安全小组组长,并赶赴现场, 组织救护,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7.发生重伤、死亡事故,公司相关负责人应及时如实向南湾街道安监办报告。 第四章.事故调查 1.重大事故发生后,由公司工业安全小组组织相关人员成立事故调查组,配合政府事故调查机构 对事故进行调查。 2.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 (2)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 (3)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经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办公室规章制度 办公行为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管理,维护公司良好形象,特制定本规范,明确要求,规范行为,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第二章细则 第二条服务规范: 1. 仪表:公司职员工应仪表整洁、大方。 2. 微笑服务:在接待公司内外人员的垂询、要求等任何场合,应注释对方,微笑应答,切不可冒犯对方。 3. 用语:在任何场合应用语规范,语气温和,音量适中,严禁大声喧哗。 4. 现场接待:遇有客人进入工作场地应礼貌劝阻,上班时间(包括午餐时间)办公室内应保证有人接待。 5. 电话接听:接听电话应及时,一般铃响不应超过三声,如受话人不能接听,离之最近的职员应主动接听,重要电话作好接听记录,严禁占用公司电话时间太长。 第三条办公秩序 1. 工作时间内不应无故离岗、串岗,不得闲聊、吃零食、大声喧哗,确保办公环境的安静有序。 2. 职员间的工作交流应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大厅、会议室、接待室、总经理室)或通过公司内线电话联系,如需在个人工作区域内进行谈话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三分钟(特殊情况除外)。 3. 职员应在每天的工作时间开始前和工作时间结束 后做好个人工作区内的卫生保洁工作,保持物品整齐,桌面清洁。 4. 部、室专用的设备由部、室指定专人定期清洁,公司公共设施则由办公室负责定期的清洁保养工作。 5. 发现办公设备(包括通讯、照明、影音、电脑、建筑等)损坏或发生故障时,员工应立即向办公室报修,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第三章责任 本制度的检查、监督部门为公司办公室、总经理共同执行,违反此规定的人员,将给予50-100元的扣薪处理。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在公司。 人事管理制度 第一章人事制度 第一节招聘制度 一、用人原则:重选拔、重潜质、重品德。 二、招聘条件:合格的应聘者应具备应聘岗位所要求的年龄、学历、专业、执业资格等条件,同时具备敬业精神、协作精神、学习精神和创新精神。 第二节考勤管理制度 一、工作时间 公司每周工作六天,员工每日正常工作时间为 9 小时。其中,周一至周五:上午8:30 - 12:00,下午12:30 - 17:30 为工作时间,12:00 - 12:30 为午餐休息。周六,周日实行单双休制度。 二、考勤 1.所有专职员工必须严格遵守公司考勤制度,上下班实行报道。 2.迟到、早退、旷工

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重大事件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重大事件管理制度 一、事故分类与管理 1?事故按性质分类可分为生产事故、设备事故、质量事故、交通事故以及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环保事故、伤亡事故。 ⑴生产事故,指生产操作过程中,因违反工艺流程、岗位操 作法、误操作或控制不当等造成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损失的事故。 ⑵设备事故,指生产装置、动力机械、电气及仪表装置、输 送设备、管道、建筑物、构筑物,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损坏、损失或流产的事故。 ⑶质量事故,指生产过程中因违反国家和企业规定的有关生 产质量管理规范,出现原料、中间体、成品使用差错以及混淆、混药、异物混入或变质等问题,使该物料不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物料损失或整批退货的事故。 ⑷交通事故,指在企业生产活动区域内,因违反交通运输规 则或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车辆损坏、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⑸火灾事故,指发生着火,造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 ⑹爆炸事故,指由于某种原因发生化学性或物理性爆炸,造 成财产损失或人员伤亡的事故。 ⑺环保事故,指发生生产或“三废”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使周围职工、居民和行人受到危害或影响周围农业生产的事故。 ⑻伤亡事故,指企业员工(包括在厂内施工作业的外来人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的事故。

2.生产事故、爆炸事故和伤亡事故由生产部门负责管理;产品质量事故由质量检验部门负责管理;基建工程质量事故由基建部门负责管理;交通事故由安全生产或交通管理部门负责管理;设备事故由设备动力部门负责管理;火灾事故由防火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环保事故由环保部门负责管理。各职能部门应按分类管理的要求,进行调查、统计和存档。 3.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各类事故的综合统计,各职能部门应按时将事故情况报送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二、生产安全事故的抢险与救护 1.公司、车间、班组及危险岗位必须制订应急救援预案,并加强演练,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防范。一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应当根据预案的要求进行抢救,妥善处理,切忌盲目涉险,以防事故的蔓延扩大。 2.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企业领导要直接指挥,各相关部门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疏散、警戒工作。在抢救时,应注意保护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好标志。 3.对有害物质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灾事故现场,必须设置警戒线,请就人员应佩戴好防护器具,对中毒、烧伤、烫伤等人员应及时进行抢救处理。 三、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程序 1.事故最先发现者,除立即处理外,应以最快捷的方法向领导报告,而后逐级上报。对各类重大事故,公司要立即将事故概况(事故发生单位的名称、时间、地点、原因、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628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A Group Or Social Organization, It Is Necessary T o Abide By The Rules Or Rules Of Action And Require Its Members To Abide By Them. Different Industries Have Their Own Specific Rules Of Action, So As To Achieve The Expected Goals According T o The Plan And Requirement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通用范本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团体或社会组织中,需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并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都有其具体的做事规则,目的是使各项工作按计划按要求达到预计目标。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及时报告、分析、调查和处理生产安全事故,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一、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和个人对事故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二、发生事故后,负伤者或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项目经理、科室负责人等有关责

商贸公司管理规定汇总

商贸公司管理规定汇总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XXXXXX商贸有限公司 管 理 制 度 总则 1.目的: 为促进本部门的良好运作与管理,规范员工的行为,使本公司之发展有制度上的保证,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2.制订原则: 可行性原则:公司各项制度的制定讲求务实,不制定过高的标准。 有效性原则: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在被明令废止之前就必须得到严格的执行; 标准化原则:力求公司的行政行为和业务行为的标准化; 个性化原则:公司以人性化管理为主,强调员工的自律和自觉,充分尊重员工的个性;

3.适用范围: 本制度仅适用于纽西亚营销部员工; 4.效力: 本制度自公布之日生效,公司其它部门与销售相关制度(不包含公司制度)与本制度冲突的以本制度为准; 本制度会根据纽西亚公司的发展需要进行适时修订,如员工对制度内容有异议,可报告与部门经理; 5.解释权:本制度的解释权归纽西亚公司所有。 目录 一、公司组织构架 二、主要工作岗位职责 三、薪酬等级制度 四、绩效考核制度 五、业绩奖金制度 六、费用管理制度 七、销售渠道管理制度 八、储运管理制度 九、假期管理制度 十、招聘管理制度 一、部门组织构架 1. 公司实行渠道整合营销策略;经营内容主要为高端母婴产品; 2. 公司实现一对一责任制,实现职责分工; 3. 公司业务实行开放式管理机制,倡导企业目标与业务团队利益的一致性;

4. 公司运作强调充分授权与完全责任的统一; 5. 公司的人员组织架构如下图所示: 汇报对象:直接对董事会或者合伙人负责,全面负责公司的日常运作。 协作伙伴:与副总经理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形成管理团队。 直接下级:副总经理,财务经理,行政经理,营销总监。 主要职责: 1)拟定公司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 2)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 3)负责业务开拓和战略谈判; 4)建立和完善对外公众关系; 5)协调和督导业务团队的业务进程; 6)拟定和修改公司管理制度; 7)提出公司机构设置和和工资调整方案; 8)负责新聘员工的审核录用; 9)审核公司对外协议、合同和重要文件;代表公司签署上述文件;2.副总经理: 汇报对象:直接对总经理负责,全面协助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运作 以及确保各项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协作伙伴:与总经理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形成管理团队。 直接下级:财务经理、行政经理、营销总监及各部门主管。

公司质量事故管理制度

公司质量事故管理 制度

ZD/BSG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管理制度 ZD/BSG -XX-XXX 、 质量事故管理规定 —XX—发布—XX—实施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科技质量处发布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 质量事故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落实国家质量法规、健全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质量管理制度,确保及时、准确的分析、处理质量事故,制定、实施纠正措施,预防类似质量事故的再次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装备制造分公司(以下简称分公司)和公司有关制度,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及所属分公司、全资子公司(以下简称所属企业)质量事故的管理。公司所属控股公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质量事故,指因出厂产品本身质量缺陷或服务质量不高给顾客造成损失(停工)的事件;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因产品、工程、服务质量出现缺陷或不足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事件;质量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严重不符合项;以及在国家、省(市)、集团公司等有关部门、公司的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事件。

本规定所称质量事故管理,包括质量事故的报告与应急、调查与处理、统计分析与改进、考核与责任追究等。 因质量问题造成人身伤亡、火灾或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事故的,按照公司安全环保事故相关管理规定处理。 第五条公司质量事故的分级原则: (一) 根据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产生后果; (二) 根据事故对公司声誉造成的不良影响程度; (三) 根据体系检查时不符合项的性质; (四) 根据实施产品抽查单位的级别(国家、集团公司、分公司、公司等)。 第六条公司质量事故分为特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等级。 (一)符合以下任意一条即判定为特大质量事故 1、由于出厂产品不合格,给公司造成100万元及其以上经济损失的;或其它原因造成经济损失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质量事故经济损失统计表见附录1); 2、产品质量问题被国家级媒体曝光,在社会上造成特别恶劣影响,严重影响集团公司、公司社会形象的; 3、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用户工程报废或原定设计使用功能降低。 (二)符合以下任意一条即判定为重大质量事故 1、由于出厂产品不合格,给公司造成10万元到100万

事故/事件管理规定

编号:SM-ZD-18154 事故/事件管理规定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事故/事件管理规定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第一条本规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以下简称电监会)《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和**集团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等规定、制度的要求制定。 第二条电力生产事故调查,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工作中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总结经验教训,研究电力生产事故规律,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公司管理各单位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设备二类障碍及设备异常等与生产事故调查有关的不安全事件认定标准或实施细则。 第四条公司管理各单位应当根据本规定制定有关事故/事件管理规定及奖惩实施细则。第五条本规定相关用语及

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管理制度

目的: 为了更深入地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执行国家电力公司《安全生产规定》,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项目部将执行《严肃追究安全事故的行政责任制度》,保障员工在施工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电力公司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内蒙电力集团公司(关于安全事故中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的规定)、《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公司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管理规定》,根据电力建设和现场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内蒙古第二电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托电项目部。 说明: 1、本制度只限用于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 2、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依照本制度执行。 3、责任追究中的附带经济处罚依照《项目部奖惩制度》或公司《安全奖惩办法》执行。 4、党政领导实行同奖同罚的原则。 5、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相抵触时,以上级文件为准。

1、术语解释: 1.1记录事故(符合以下条件的事故) ①职工受伤,但伤情甚微,未造成歇工或歇工未满一个工作日的事故。 ②已发生的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事件,未造成人身伤害的未遂事故。 ③已发生的性质恶劣,严重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事件,但未造成人身伤害的严重未遂事故。 1.2轻伤及轻伤事故: ①肢体轻伤是指造成人员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失,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一般指受伤害职工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但够不上重伤者。 ②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只发生轻伤的事故。 1.3重伤及重伤事故: ①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②重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发生的重伤(包括伴有轻伤),无死亡事故。 1.4死亡事故和重大伤亡事故: ①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doc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1 东方乾坤商贸有限公司 管 理 制 度 二零一三年二月 ctivities, compre he nsive a nd tampi ng Safety Foundation ... Tr oubleshooting, ma nagement mecha nism, give full play t o role of technical supervision and realization of troubleshooting, manag ement, impr oved process ma nagement. This ye ar com pleted t he boiler lower hea der leakag e, boiler pre ssure, a major risk manag ement, complete d 29 of great risks and 3 Ge neral pr obl ems of gover nance. Complete chemi stry lab constructi on, t hermal control, and com plete the boiler scal e integrate d manageme nt, host shafting vi bration of 10 scientifi c and technol ogical projects, such a s. Complete supercriti cal 630MW on-line simulati on sy stem devel opme nt and a ppli cation of cir culati ng water M CC sta ndby power transf ormation, t he transformation of desulfurizati on wa ste water, t he unit water supply system of comprehensiv e treatment and di scharge valve modification of coal mill 5 key technol ogical tra nsformation pr oject s, group health is impr ove d. --Scie nce and

药品质量事故处理和报告管理制度

药品质量事故处理和报告管理制度 一医院不得购进、销售假劣药品。 二医院不得购进和销售未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经营企业、生产企业的药品。 三验收人员不得误验,漏验造成假劣药品调剂室销售。 四在xx中不得养护管理不善造成药品变质、失效。 五以上情况因责任心不强,造成质量事故发生后,各岗位人员将发生事故的该品种批次的药品收回。 六质量管理员将发生问题的情况,及时填写“药品质量事故报告单”报质量管理小组。 七药房质量管理负责人对质量事故进行调查,了解并提出处理意见,必要时按照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八医院重视发生的质量问题,xx事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并对药剂人员进行教育,针对性的指定政改防范措施。 九对发生的质量事故不得虚报隐瞒。如发现虚报瞒报者严肃处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十凡发生重大质量事故者,要追查当事者及主管领导的责任,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扣发奖金或纪律处分。 注: ﹙一﹚质量事故分为一般事故和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范围: 违规购进使用假劣药品,造成严重后果。 未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造成不合格药品上架。 使用药品出现差错或其他质量问题,并严重威胁人身安全或已造成医疗事故的。 一般质量事故范围:

违反进货程序购进药品,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保管、养护不当致使药品质量发生变化的。 ﹙二﹚质量事故的报告程序、时限 1 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在12小时内上报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 2 应认真xx事故原因,并在7日内向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有关部门书面汇报。 3 一般质量事故应认真xx事故原因,及时处理。 4 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补救措施。 5 处理事故时,应坚持事故原因不xx不放过原则,并制定整改防范措施。

事故管理制度与追究制度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7116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事故管理制度与追究制 度正式样本

事故管理制度与追究制度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第一节事故管理制度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要求,为了及时了解和分析事故原因,掌握事故规律,吸取事故教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重复发生,明确事故管理程序及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的事故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并造成生产中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重大险肇事件。 三、安全环保部是所有事故的归口管理部门,单位负责人是事故管理第一责任人。 四、按事故性质可将事故分为: (一)责任事故:指违反自然规律、法令、法

规、条件、规程等不良行为造成的事故。 (二)非责任事故:指不可抗拒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 (三)蓄意破坏事故:个人主观行为造成的事故。 五、按事故内容可将事故分为: (一)火灾事故:所有企业内部发生的与企业相关的着火事故。 (二)爆炸事故:企业生产过程中生的意外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三)交通事故:企业车辆及与企业人员有责任关系的车辆在行车中所造成的车辆损坏,物资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四)设备事故:机械、动力、运输等设备(包括附件)、管道、电线、建(构)筑物设施以及仪器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范文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 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办法 一、为了强化安全生产事故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制定本办法。 二、发生事故后,安环办应根据有关规定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救援,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本办法所称安全事故,包括生产安全事故、铁路行车安全事故、道路交通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危化品事故、职业病危害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对社会造成影响的其它安全事故。 四、事故分类 (一)安全事故分类 1.轻伤事故:只有轻伤的事故; 2.重伤事故:只有重伤及以下的事故; 3.一般事故(指一次死亡1-2人的事故); 4.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 5.特大事故(指一次死亡10-29人的事故); 6.特别重大事故(指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事故)。 (二)设备、财产损失事故分类: 1.一般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30万元; 2.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30-100 万元的事故; 3.特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00-500万元以上的事故; 4.特别重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 五、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安环办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如实报告总经理,并如实报告当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管部门。

六、安环办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 七、安全事故报告规定 (一)轻、重伤事故:事故发生后,轻伤应在10日内,重伤5日内报安全监管部门。 (二)死亡事故 1.一般伤亡事故发生后,安环办应立即报告总经理,总经理应向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2.重大伤亡事故发生后,总经理立即向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特大及以上伤亡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八、事故发生后,安环办应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保护事故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 九、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严格按程序开展事故调查,为按照“四不放过”的要求处理事故提供有力的保证。 十、事故发生后,安环办应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工作职责: 1.协助政府部门、安环办开展调查(一般死亡及以上的事故); 2.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确定事故性质,查明责任项目部和主要责任者; 3.提出防止事故方法; 4.提出事故处理意见;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通用版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通用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公司考勤管理制度 第二章公司办公室管理制度 第三章XX管理规定 第四章办公用品购置领用规定 第五章公司保密管理制度 第六章安全保卫制度 第七章公司车辆管理制度 第八章卫生管理制度为完善公司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公司各项行政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章公司考勤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考勤管理,维护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公司办公室人员上下班必须严格按照作息时间执行,上班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不请假离开工作岗位,不得出现旷工现象及擅自离岗,超过_______分钟作旷工半天处理(无法及时通知等特殊原因除外);外出办理业务前,须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 三、周一至周五为工作日,周 六、周日为休息日。因工作需要加班的,由各部门负责人自行安排,节日值班由集团公司统一安排。 四、严格请、销假制度。员工因私事请假1天以内的(含1天),由部门负责人批准;1天以上的,由副总经理批准。副总经理和部门负责人请假,一律由总经理批准。请假员工事毕向批准人销假。未经批准而擅离工作岗位的按旷工处理。 五、上班时间特殊私事需要中途离岗, 必须向所属单位负责人请假;待领导批准方可离开单位;

六、公司员工因病、因事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上下班的应请假,未经批准而不按时上下班的作旷工处理; 七、上下班途中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杜绝酒后驾车。 第二章公司办公室管理制度 一、员工上班要自觉树立企业形象, 时常保持办公环境整洁, 办公台面文件摆放整齐。不准躺或坐在办公台上; 二、上班前30分钟按《卫生轮流值日表》打扫办公区域内卫生,保持办公场所整洁、干净的工作环境; 三、上班要佩带工作卡,同事间要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风貌;外出办公事时要向领导或同事打招呼,说明去向; 四、员工必须服从上级管理人员领导,不得工作怠慢;工作期间遇到客户访问时,必须主动、亲切的接待或提供咨询; 五、有来访电话时必须做好记录,包括:来电单位、内容摘要、来电时间、纪录人等重要信息; 六、不准使用公司办公电话打私人电话,也不可以用自己与亲友长时间电话聊天; 第一章公司考勤管理制度 第二章公司办公室管理制度 第三章XX管理规定 第四章办公用品购置领用规定 第五章公司保密管理制度 第六章安全保卫制度 第七章公司车辆管理制度 第八章卫生管理制度为完善公司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公司各项行政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特制订本制度。

质量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质量事故处理制度 1、对质量事故及差错必须查清原因,明确事故责任,及时上报科室及院质量领导小组,落实整改措施,并及时制定补救方案。 2、重大质量事故范围: (1) 发现混药、差错、严重的异物混入现象或其它重大质量问题(如超量或服法错误、分装药品错误、药品过期失效、发霉、变质、错购假劣药品而发出),其性质严重,已致威胁用药安全或造成医疗事故者。 (2) 由于发生质量事故,一次造成三千元(不计工时)以上经济损失者。 (3) 未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未严格购进渠道,把关不严,造成国家、省级药监或相关部门产品质量抽查检验不合格的。 3、一般事故范围:不属以上重大事故情况的为一般事故。 4、质量事故的报告程序、内容、认定与处理办法。 (1)质量事故的报告程序: ①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发现部门应于当天立即填报质量事故单,报送科室负责人。 ②科室负责人收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会同药品质量管理小组其他成员查明事故原因,并向主管院长汇报。 ③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部门,应立即制订防范措施,严防同类质量事故的再次发生。 ④质量管理小组在事故发生的三天内,组织事故调查,深入现场查清事实,分析质量事故发生原因。 ⑤质量管理小组在调查的基础上,召集会议,对事故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事故原因及责任者,责成责任部门认真总结事故教训,制定和落实纠正措施。 ⑥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一般规定在三天内报告当地药监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并在一周内写出质量事故书面报告,送当地药监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

⑦重大质量事故的全部材料,汇总后作为产品质量档案归档保存。 (2)质量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事故发现及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员姓名。 ②事故情况、特征的概述。 ③事故原因分析。 ④事故责任分析及责任者。 (3)质量事故处理的“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重大质量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待原因查清后再作详细书面报告,并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得隐瞒。对于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企业必须追究领导责任,并上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于直接责任者要给予处分。 5、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事故再发生的改进措施,杜绝事故发生。

事故、事件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事故、事件管理制度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事故、事件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目的 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防止和减少生 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特制定 本管理制度。 1.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本公司事故的报告、调查、分析处理和预 防管理。 2 引用文件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席令第70号)

2.2《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3号) 2.3《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安监总管四〔2011〕128号 3 职责 3.1总经理协助事故调查组工亡事故的抢救和调查处理,及时、如实向上级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3.2总经理助理协助总经事组织重大事故的抢救和调查处理。 3.3生产部 3.3.1负责组织轻伤事故、重大未遂事故及中毒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3.3.2协助组织工亡事故的调查、分析工作。 3.3.3负责事故、事件的统计、分析和处理。 3.4工会

安全事故管理规定

安全事故管理规定 一、事故的分类和分级 凡在临时经营场所区域内或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物资财产损失均称为临时经营场所事故。按事故类型分为:爆炸事故、火灾事故、设备事故、生产作业事故、交通事故、人身伤亡;按事故性质分为责任事故、非责任事故或破坏事故。 二、事故报告 1、发生事故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报告安全生产主管和主管公司的有关领导,紧急情况要报警;伤亡、中毒事故,应保护现场并迅速组织抢救人员及财产;重大火灾、爆炸、跑油事故,应组成现场指挥部,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2、凡属二级及以上事故,临时经营场所应立即报告主管公司,主管公司在事故发生后15小时内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造成的后果、初步分析、已采取措施等情况报省(区、市)公司,省(区、市)公司应在事故发生后20小时内,以电话、电报或传真方式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3、由于油品质量、跑油、火灾、爆炸等原因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事故,应迅速报安全生产主管。 4、发生涉及死亡的特大、重大和一级事故,应积极配合调查部门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隐瞒、拒绝。 三、事故调查 1、外包工程乙方发生的事故,由乙方负责组织调查、处理。 2、临时经营场所应配合事故调查部门进行调查,提供有关资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拒绝。 四、事故处理 1、事故调查和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2、因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的,由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 定,对企业负责人和事故责任者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事故发生后隐瞒不报、谎报、故意拖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或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由主管公司按规定给予责任人行政处分。

商贸公司管理制度汇总88945

贵州傲赛德商贸有限公司 管 理 制 度

为促进本公司良好运作与管理,规范员工的行为,使本公司之发 展有制度上的保证,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4.行政经理 4.4 主要职责: 1)在分管总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行政部的各项工 作; 2)建立健全公司的规章制度体系,负责行政管理制度的 具体执行; 3)建立健全公司的文书管理规范标准,体现公司的良好 形象; 4)营建企业内部良好的企业文化,强化企业精神、团队 精神的宣传; 5)加强与各相关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等单位沟通,有效 为公司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支持; 6)策划和主持公司内部活动,并负责予以实施; 7)负责根据公司要求进行人员招聘,并组织安排新进员 工的培训; 8)主持日常公司内部工作会议; 9)负责设立公司队内对外标准文件库以及标准形象的建立; 10)完成上级下达的其他工作。

5. 财务经理: 5.1 汇报对象:总经理、副总经理 5.2 协作伙伴:营销经理、财务经理 5.3直接下级:会计、出纳、单证专员。 5.4主要职责: 1)协助制订公司的财务计划; 2)完善公司的财务制度; 3)负责成本规划和控制; 4)负责对下级的督导、培训与考核,并将考核意见呈报上 级; 5)负责财务管理优化,不断收集、整合和提供新的优化建 议; 6)完成上级下达的其他工作。 6. 区域销售主管 6.1 汇报对象:营销经理。 6.2 直接下级:渠道专员 6.3 三、薪酬制度 1. 公司实行业务人员工资加业绩提成,非业务人员定薪的薪酬制度; 2. 营销部经理及以上员工的效益奖金另行规定; 3. 业务人员奖金实行市场制; 4. 行政与财务人员奖金不与市场和公司业绩挂钩;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工程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制度 (一)总则 1、为对本工程项目质量问题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交付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要求,特制订本细则。 2、本细则适用于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处置和管理。 3、质量问题(包括质量事故)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凡因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不到位、不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施工,或使用不合格材料、偷工减料等,造成工程质量低劣、强度等级不够、结构尺寸偏差等不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达不到工程所采用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质量问题(质量事故)的分类分级按照工程类别执行国家、行业、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和公司的相关规定。 4、质量问题信息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和完整,信息的处置应当遵循快速高效、协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5、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事故损失,查明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 1、项目负责人负责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的逐级上报。 2、各级主管生产负责人负责相应级别质量问题的处置,组织有关质量管理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原因分析,提出处理建议。

3、工程部门负责制定质量问题处理方案,由技术负责人审批后实施,必要时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4、安质部负责监督质量问题处理方案的实施情况,并保留监督检查的相应记录。 5、项目经理部质量领导小组根据质量事故等级,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负责对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进行处理。 6、安质部、工程部、物资部等部门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 (三)处理程序 1、质量问题的报告 (1)发现质量问题的人员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现场负责人立即向项目负责人及项目部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同时采取救援行动。因工程质量原因而发生安全事故,应采用有效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事故现场。因抢救人员、疏导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作好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并拍照或录像。 (2)发生一般质量问题未造成安全、工期、信誉影响的,项目经理部在24 小时内上报到公司、局成立的工程指挥部。 (3)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30 万元以内的质量事故,由项目部主要负责人立即报告公司 (4)发生直接经济损失在30 万元及以上的质量事故或事故直接经济损失不足30万元但严重影响到施工生产的安全和企业的信誉,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 制度 为加强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生产安全事故定义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故,一般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的事件。 第二条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 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安全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轻伤事故:构不成重伤、死亡的人身伤害事故。 第三条事故报告 1、报告程序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报告到安全环保科和分管安全的经理,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必须报告到总经理、董事长。对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接到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能够直接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它应当报告的情况。 第四条事故的救援 (1)接到事故报告的科室及公司领导,在进行事故逐级上报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或立即启动事故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和财产损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