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6
苏州大学运动生理学课程试卷(四)一、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骨骼肌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是()A:ATP B:碳水化合物C:脂肪D:蛋白质2、当外周阻力增大时,对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最大()A:收缩压 B:舒张压 C:平均动脉压 D:脉压差3、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意义的是() A.血浆的晶体渗透压 B.血浆的胶体渗透压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4、下列哪一因素不是慢肌纤维的特征()A:肌红蛋白多 B:其支配运动神经发放冲动的频率快C:有氧氧化强 D:肌纤维直径细而长5、当各器官的活动达到真稳定状态时,吸氧量()A:大于需氧量B:小于需氧量C:等于需氧量D:等于吸氧量6、赛前状态时运动员的脉率变化为()A.变化不定; B.加快 C.减慢 D. 不变7、“第二次呼吸”的出现,标志着进入工作状态()A:开始B:进行C:结束D:以上均不是8、当环境温度上升到350C时,机体主要的散热方式是()A:辐射散热B:传导散热C:对流散热D:蒸发散热9、耐力训练可导致安静时心率减慢,其机制是()A.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C.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强 D.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紧张性均增10、“持续训练法”主要提高机体的()A:无氧耐力B:有氧耐力C:力量素质D:灵敏素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人体机能活动调节的主要方式是和。
2、正常成年男子血红蛋白数为、女子为。
3、心肌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兴奋性、、和收缩性。
4、评定有氧工作能力的综合指标有和。
5、PWC170是指。
6、进入工作状态产生的原因是因为人体的惰性和惰性所致。
7、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有心脏收缩力量、、和等。
8、支配心脏活动的两类神经为、。
9、气体交换的动力是。
10、运动处方的四要素为、、和运动时间。
11、有训练者定量负荷后心血管机能表现为、和恢复快的特点。
12、确定中学体育教学负荷阈的理论基础是和。
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理学模拟测试题三1、姿势反射2、肺泡通气量3、每搏输出量:4、肌适能5、乳酸阈6、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A.100米跑B.1500米跑C.10000米跑D.1500米游泳7、贫血主要是指血液中的()。
A.血小板减少B.白细胞减少C.血浆减少D.红细胞减少8、血小板的功能是()。
A.运输O2B.运输CO2C.缓冲酸碱度D.参与止血和凝血9、血浆中最为重要的缓冲是()A.碳酸氢钾、碳酸B.血红蛋白钾盐C.碳酸氢钠、碳酸D.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10、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对心脏活动的效应表现为()A.心缩加强,心率加快B.心缩加强,心率减慢C.心缩减弱,心率加快D.心缩减慢,心率减慢11、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A.消化B.供能C.排泄D.代谢12、关于视野描述不正确的是()A.白色视野最大B.红色视野大于绿色C.不同人视野大小不等D.鼻侧视野大于颞侧.13、剧烈运动时血浆的PH值()。
A.不变B.趋于中性C.趋于碱性D.趋于酸性14、血液属于()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组织液D.淋巴液15、低血糖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器官是()A.心脏B.肾脏C.脑组织D.骨骼肌16、肌肉在作等长收缩时,肌张力()外加的负荷阻力。
A.大于B.等于C.小于D.不一定17、下列对肺活量的错误叙述是()A.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B.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C.等于深吸气量D.最大吸气后尽力所呼出的气量18、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的共同特点是()A.都不需要氧B.都产生乳酸C.都能维持较长时间D.都可以产生大量ATP19、跳水运动员作转体运动时,要充分利用()A.旋转运动反射B.直线运动反射C.翻正反射D.状态反射20、下列关于肌肉活动时加速静脉血回心的正确叙述是()A.静脉管壁平滑肌节律性收缩,起着“静脉泵”作用B.骨骼肌收缩与舒张,起着“肌肉泵”的作用C.因重力运动时静脉血回心加速D.运动时组织液生成减少,因而血容量增加,回心血量也增加21、温度对肌肉的伸展性和粘滞性没有影响()22、经人工包扎或压迫伤口,使血流停止的过程叫生理止血。
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选题 2. 判断题 5. 运动生理学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负荷阈的组成不包括( )A.运动方式B.运动持续时间C.运动密度D.运动练习数量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2.运动生理学将每搏量达到峰值时的心率水平称为( )A.脉搏B.心搏峰C.靶心率D.心功能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3.心搏峰一般在( )A.70次/分钟~80次/分钟B.110次/分钟~130次/分钟C.150次/分钟~160次/分钟D.170次/分钟~180次/分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4.通常将心输出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的心率范围称为( )A.靶心率范围B.最差心率范围C.最佳心率范围D.正常心率范围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5.评价安静时运动训练效果的常用生理指标不包括( )A.基础心率B.肺活量C.动脉血压D.动态心电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6.部分青少年在青春发育期表现为动脉血压暂时性升高,该现象称为( )A.原发高血压B.继发高血压C.青春期高血压D.波动性高血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7.儿童少年与成年人相比基础心率水平( )A.相同B.比较高C.比较低D.不确定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8.关于“超量恢复原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运动训练的负荷应该超过以往的常量负荷B.消耗过程的强度愈大,恢复过程的强度也愈大,持续时间愈长C.在生理范围内,肌肉活动量愈大,超量恢复过程愈明显D.消耗过程愈剧烈,机体各器官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愈不明显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9.反映心肺功能的最重要的综合指标是( )A.最大摄氧量B.最大心率C.时间肺活量D.氧脉搏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体育教学与课余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分析判断题10.人们从安静状态到运动状态,心率随负荷增加而增加,每搏量不变。
运动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导言:运动生理是研究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的学科。
在运动生理的学习中,期末试题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方式。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套运动生理期末试题,并附带详细的答案解析。
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运动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试题一:能量代谢与运动1.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能量代谢,并提供常见的能量代谢通路。
2. 什么是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两者有什么区别?3. 请解释巴斯德效应的概念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4.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对能量消耗的影响有何差异?请进行比较分析。
试题二:运动中的心血管系统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哪些?请列举至少三个例子。
2. 请简述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长期适应性改变及其机制。
3. 运动对血压的影响是如何发生的?请进行具体解释。
4. 运动与心脏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请阐述你的观点,并提供相关的研究支持。
试题三:肌肉生理与运动1. 请说明骨骼肌的结构及其在运动中的功能。
2. 简述力量训练对肌肉的影响及其机制。
3. 什么是肌肉酸痛,它在运动中的发生机制是什么?4. 运动对肌肉的长期适应性改变是如何发生的?请进行具体描述。
试题四:运动与神经系统1. 运动对神经系统有什么影响?请列举至少两个例子。
2. 运动对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是怎样的?请进行详细分析。
3. 请解释运动如何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连接形成。
4. 运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请提供你的看法并进行论述。
答案及解析:试题一:能量代谢与运动1. 能量代谢是指在生物体内,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的过程。
常见的能量代谢通路包括糖酵解、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和脂肪代谢等。
2. 有氧运动是指在足够供氧的条件下进行的运动,能够有效地利用氧气分解食物,产生能量。
而无氧运动则是在缺氧或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的运动,能量主要通过无氧代谢产生。
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能量产生的途径不同。
3. 巴斯德效应是指在低强度运动时,脂肪代谢占主导地位,而在高强度运动时,糖代谢占主导地位。
《体育生理》试题与解答体育生理试题与解答问题1:什么是体育生理?体育生理是研究人体在运动和体育活动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它关注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变化,以及运动对身体的影响。
问题2:体育生理的重要性是什么?体育生理的研究对于理解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以及健康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体育生理,我们可以优化训练计划、改善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并更好地保护身体健康。
问题3:身体在运动中的哪些系统受到影响?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系统:1. 心血管系统:运动可以提高心脏功能和心血管健康,增强心肺耐力。
2. 呼吸系统:运动可以增强呼吸肌肉功能,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
3. 骨骼肌肉系统: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耐力和灵活性,促进骨骼健康和骨密度。
4. 神经系统: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递速度和反应能力,提高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5. 代谢系统:运动可以提高新陈代谢水平,增加能量消耗和脂肪燃烧。
问题4:如何衡量身体在运动中的适应程度?衡量身体在运动中的适应程度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评估:1. 心率:运动后的心率变化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情况。
2. 血压:运动后的血压变化可以反映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情况。
3. 呼吸频率:运动后的呼吸频率变化可以反映呼吸系统的适应情况。
4. 体重和体脂率:运动后的体重和体脂率变化可以反映代谢系统的适应情况。
5. 肌肉力量和耐力:运动后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变化可以反映骨骼肌肉系统的适应情况。
问题5:如何根据体育生理知识优化训练计划?根据体育生理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优化训练计划:1. 合理安排训练负荷: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合理控制训练强度、时长和频率,避免过度训练和损伤。
2. 考虑适应周期:给予足够的恢复和休息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训练刺激,提高训练效果。
3. 多样化训练方式:结合不同种类的运动和训练方法,全面锻炼身体各个系统,提高整体运动能力。
《运动生理学》测验题目(含答案)《运动生理学》测验题目(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哪种营养素?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答案:C2. 哪个器官是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主要场所?A. 肾脏B. 肺脏C. 肝脏D. 胃答案:A3.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主要通过哪种方式增加心输出量?A. 增加心率B. 增加心脏前负荷C. 增加心脏后负荷D. 增加心脏的收缩力答案:A4. 哪个肌肉群是人体膝关节的主要稳定肌?A. 股四头肌B. 股二头肌C. 半膜肌D. 腓肠肌答案:A5.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哪种激素的分泌量会显著增加?A. 胰岛素B. 肾上腺素C. 甲状腺激素D. 生长激素答案:B6. 哪种类型的运动对提高人体心肺功能效果最为显著?A. 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B. 高强度、短时间的无氧运动C. 中等强度、间歇式的有氧运动D. 轻柔、缓慢的拉伸运动答案:A7.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供应不足时会首先消耗哪种能源?A. 碳水化合物B. 脂肪C. 蛋白质D. 维生素答案:A8. 哪个关节是人体承受重量的主要关节?A. 肩关节B. 膝关节C. 髋关节D. 踝关节答案:B9.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哪种物质可以促进肌肉的收缩?A. 肌酸B. 肌红蛋白C. 乳酸D. 氧气答案:A10. 哪个部位的肌肉群是人体呼吸的主要驱动力?A. 腹部肌肉B. 胸部肌肉C. 肩部肌肉D. 背部肌肉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请简要说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供应机制。
答案: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应主要依赖于碳水化合物的氧化代谢、脂肪的氧化代谢和蛋白质的降解。
其中,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能量来源,脂肪是储备能源,蛋白质在能量供应不足时才会被分解提供能量。
2. 请简述运动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
答案: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心肺耐力、增强心肺储备能力和改善心肺血液循环等方面。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考题一:什么是运动生理学?答案: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等,并探索运动对健康和性能的影响。
考题二: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答案: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长期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肌肉,改善心脏的泵血能力,降低血压和心率。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血管的弹性,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
考题三:运动对呼吸系统有何影响?答案:运动可以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
运动时,我们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以满足运动肌肉对氧气的需求。
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呼吸肌肉的耐力,改善呼吸效率。
考题四:运动对肌肉系统有何影响?答案: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系统的功能。
通过运动,肌肉可以增加肌纤维数量和肌肉纤维的直径,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运动还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供应,增加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输送,有助于肌肉的恢复和生长。
考题五:运动对健康和性能的影响有哪些?答案:运动对健康和性能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健康,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其次,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症。
此外,运动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改善代谢功能,增强免疫系统,提高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
对于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来说,适当的训练还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能力。
以上是对《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的简要介绍。
运动生理学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领域,深入了解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运动训练和保持健康。
生理学试卷(三)一、填空题(10分)1.高原训练后,血浆粘度,使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加快。
2.在高原次极限和极限强度运动时心血管最初反应是心率和比3.肌力评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
4.循环系统指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指标。
5.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UCG),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亦可用于心脏形态和结构的测定。
6.光脉冲刺激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7.血气指标着重反映了人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能,而这两大功能又影响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8.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摄氧量递减的原因是因为最大心率、________和________都下降。
9.有氧能力的下降受氧运输系统的__________机制和外周机制功能下降的影响。
二、选择题(15分)1.马拉松等耐力运动比赛的适宜温度为()。
A.15O C以下B.18~20O CC.20~24O CD.27~28O C2.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
A.产热减少,散热增加B.产热增加,散热减少C.产热减少,散热减少D.产热增加,散热增加3.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着能提高产汉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
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4..热适应后由于心肌效率改善,会使()。
A.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B.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减少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D.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5. 有训练的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血液的氧容量()。
A. 均不变B. 均稍有减少C. 稍有增加D. 增加,减少6.系统地进行运动训练,能引起运动员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
A. 增大B. 缩小C. 不变D. 现减小后增大7.运动训练可改善受训练者的心血管机能,安静时收缩压和舒张压()。
A. 升高B. 降低C. 恒定D. 升高;不变8.运动性低血压,心动徐缓,多见于()运动项目的运动员。
A. 短跑B. 长跑C. 体操D. 游泳9.在运动实验中,最受到关注的是()。
A. 近似昼夜节律B. 超日节律C. 亚日节律D. 月节律10.调整的()是构成生物节律调整难度的两大主要因素A. 方向B. 跨度C. 相位D. A+B11.下列中()与激素节律选材无关。
A. 内分泌储备B. 中值水平C. 双倍振幅值D. 峰数目12.节律振幅值越大,激素作用则()。
A. 强B. 弱C. 不一定D. 视性别而定13.节律周期是指()。
A. 一个峰值到一个谷值的时间B. 一个峰值到一个中值的时间C. 一个中值到一个谷值的时间D. 一个谷值到一个谷值的时间14.老年人进行运动训练引起的力量变化与年轻人相比是()。
A、变化较小B、变化较大C、明显变化D、相似15.骨质疏松是骨的大量损失,()骨折在老年人尤为多见。
A、肘部B、腕部C、脊柱D、髋部三、判断题(10分)1.在高原比赛时,由于缺氧时耐力性和力量速度行项目成绩明显下降。
﹙﹚2.在高原缺氧时,同时存在通气加快和减慢的相互对抗的两种调节机制,而肺通气功能增强的现象是主要的。
﹙﹚3.在高原初期心率核心输出量增加,而每搏输出量没有变化。
﹙﹚4.成年人随年龄增长身体工作能力有下降趋势。
()5.等长力量和等张力量的区别在于,等长力量只能测出肌肉收缩过程中的最大肌力,等张力量只能测出某一关节角度关节处于最不利收缩角度时的最大肌力,在其他收缩角度时所测出的肌力都小于最大肌力。
()6.运动心电图试验是近年来广泛用于判断疲劳程度的重要指标。
()7. 双倍振幅值是振幅值的一个派生指标,它反映了激素浓度在昼夜24小时内,从最大值到最小值的变化程度,也反映了机体内分泌功能调节水平的潜力。
()8.一般而言,运动员的激素应激反映分泌最大值越高,其机能潜力越大,这类运动员更能承受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和比赛应激的刺激。
()9.老年人进行抗组练习,引起去脂体重增加原因是由于骨骼的增加引起体液增加所致。
()10.防止高密度胆固醇的氧化可以有效地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四、名词解释(20分)1.红细胞增多症2.运动员心脏3.中值4.衰老五、简答题(30分)1.热服习时机体出现哪些良好反应2. 简述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3.生物节律研究中,数据采集的特点是什么六、论述题(15分)论述人体生物节律调整的光脉冲刺激法应用时的注意环节有那些生理学试卷(三)答案一、填空题(10分)1.降低,减少2.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3. 最大肌力,爆发力,肌肉耐力4.心脏形态和结构,心血管功能5.超声心动图,核磁共振技术6.光照强度,作用时刻,持续刺激时程7.气体运输,维持酸碱平衡,运动员体能8.每搏输出量、动静脉氧差9.中枢,二、选择题(15分)1~5 AABAC 6~10 A BBA D 11~15 DC DDD三、判断题(10分)1~5 ×√√√√6~10 √√√√√四、名词解释(20分)1.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岩分压下降刺激红细胞总数增加,成为红细胞增多症。
2.运动员心脏经过长年系统训练的运动员与一般人相比,其心脏结构和功能都表现出自身的特点,表现为功能性肥大,主要是心肌的肥厚和心腔扩大,形成通常所说的“运动员心脏”。
中值3中值是指节律的统计学估计中线。
它是实验所获原始数据被拟合为余弦曲线(函数)的平均值,通常指介于节律最佳拟合函数(余弦函数或其他模型)的峰值与谷值之间的点。
4衰老是指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变化七、简答题(30分)1.热服习时机体出现哪些良好反应(1)出汗阈值下降,出汗率增加,排汗功能增强。
(2)肾脏和汗腺对Na+重吸收增加,汗液中Na+浓度下降。
Na+在体内保留是血浆和细胞外液容量增加。
(3)心肌效率改善,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而心输出量及动脉血压基本上保持不变。
同时,心输出量有效的分配使皮肤血流量减少,活动的肌肉血流量增多。
1. 简述运动员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特征(1)骨骼特征运动训练对骨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骨密度的变化方面。
不同的运动项目由于对骨的刺激作用不同,骨密度亦表现不同的变化特点。
力量性运动项目,如举重运动员的骨密度最高,其身体各部位的骨密度绝对值高于其他项目运动员和普通人;而耐力性运动项目的骨密度最低,运动可能对受刺激部位的骨骼产生局部影响。
(2)骨骼肌特征运动对肌肉的影响是通过肌肉的物质消耗、结构损伤、修复和再生等过程使肌肉在结构和收缩力量等方面出现超量恢复,从而使肌肉功能性肥大和肌肉力量增加。
(3)血液循环特征运动员的血液指标与一般人相比并无明显差异,仅在某些项目如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出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值有所增加,个别酶活性高于常人的现象,而在心血管形态和机能方面则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于常人的特点。
(4)呼吸机能特征安静状态运动员的肺活量明显高于普通人,呼吸频率减少,呼吸深度增加,但肺通气量一般无差异。
一般人安静时的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呼吸深度为500ml,而运动员可降至8~12次/分甚至更少,呼吸深度可达1000~1500ml。
3.生物节律研究中,数据采集的特点是什么(1)长时间、连续采样:这是生物节律研究方法的一大特点。
在揭示某一节律的特征时,为了保证完整、客观地获取该节律完整周期中的各种参数,必须连续采集几倍或几十倍于周期数的数据。
(2)同步采样:这是研究几个节律之间的内在时间函数(内相位)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实验方法,以避免各节律间相位关系的实验性(假性)滞后或超前结果。
(3)应激和非应激状态采样:这是在动物或人体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采样条件控制问题。
当测定人体某项生物节律的峰值、最大振幅值、最大变化范围等指标时,常在其应激状态下进行采样。
反之,当研究人体某些节律在常态情况下的模型时,应尽量排除一切可能产生应激反映的因素,保持受试者始终处于一种平稳的状态。
为此,在动物实验中,常采用在新的生活条件下驯化一周,以避免实验性数据误差。
六、论述题(15分). 人体生物节律调整的光脉冲刺激法应用时的注意环节有那些光刺激法在运用时应注意一下四个环节:(1)光——暗周期制光——暗周期制即光明与黑暗的时程比例,一般而言,光——暗比例可参照自然季节(如夏季昼长夜短)或实验设计要求而定。
(2)光刺激时刻刺激时刻的差异对节律峰相位的迁移方向能够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人体而言,早晨或黎明前施以强光照射,可使节律相位明显超前;若黄昏和夜晚进行光照刺激,则可能产生节律滞后效应。
(3)光刺激时程光刺激时程即指刺激持续作用时间。
时程大小主要取决于所需节律调整相位迁移的程度,相位迁移的跨度越大,则时程就越长;反之则短。
(4)光照强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光照强度,可加速节律调整过程。
增加光——暗强度对比,有利于节律调整和峰相位的最后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