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楚门的世界讲的是什么意思《楚门的世界》讲述的是:一个叫楚门的男人,从他出生到成长、恋爱、工作等所有的过程,24小时不间断直播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他是一档叫《楚门秀》的真人秀节目的主角。
在这场真人秀中,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演员,唯有他一个人是真实的。
这档节目的制作人,基斯督仿佛掌控了关于楚门的一切,然而楚门并不知晓,他生活在一个虚假的世界里。
直到当楚门渐渐感知自己被监控后,才试图逃离这个他生活了30多年的桃源岛,冲出这个巨大的摄影棚——这也就是他生活的整个世界,然后走向自由,走向自己所爱的初恋。
这是一场面向全世界的真人秀,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五千部摄像机全方位监控楚门。
而主角只有一个人:楚门。
从楚门出生到成长的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人生阶段,都展现在全世界观众的面前。
楚门其实从小就梦想探险,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楚门秀》的节目制作人基斯督却制造了各种各样的阻碍,以打消楚门走出这个他所创造的世界的念头。
比如,在楚门小时候,让“老师”打消去外面的念头,并安排恶犬冲小楚门狂吠来吓唬他走出外面。
为了断绝楚门探险的念头,基斯督安排楚门的“父亲”溺水身亡,在楚门心里种下了阴影。
三十年来,楚门完全不知道,生活在自己的周围,邻居、好友、便利店的老板和顾客、公司的老板和同事、客户等等这一切,都是假的,他们都是被安排在这场以楚门为核心的真人秀里的演员,甚至连楚门的父母和妻子,也都是演员。
楚门,Truman,其实意指“trueman”。
Truman这个名字其实就已经暗示了楚门是真实的,而和真实相反的,则是虚假。
桃源岛,这个巨大的摄影棚,楚门生活了三十年的地方,只有楚门是真实的人。
节目制作人基斯督站在高空之上的“月亮室”中操控着一切,然而,但终究还是露出了破绽。
比如,楚门在开车听电台时,无意中听到了电台中播放着有关于他进入哪条道,演员就位这样的信息;扮演楚门的父亲“死去”后又重新出现。
所有的演员中,只有同样爱上楚门的塞尔维亚告诉了楚门真相,然而在楚门还没问清楚怎么回事时,塞尔维亚已经被强制带离了这个“片场”。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及心得体会【优秀6篇】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篇一《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我很早之前就看过了。
前半部分看的云里雾里,但随着情节深入,特别是结局让人吃惊。
电影的剧情是个虚构的故事,楚门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一个电视长剧的主角,却不知道自己的演员身份。
电视剧的导演是个“人才”,他让楚门从出生起就在他的镜头前长大,竟让他蒙在鼓里近30年,期间这个电视剧直播节目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从不间断。
那个导演制造了整个“楚门的世界”,他派出了许多演员去充当楚门的亲人、朋友、同事。
摄影棚是个庞大的空间,楚门每天生活在这个虚拟的空间中,一切都是制造出来的,包括天气、大海和城市。
当楚门发现这虚假的一切之后,为了追求他心中真正的自由,断然选择离开这座桃源小城,并且在冲破导演给他造成的种种困难后,最终获得自由。
楚门最终选择走出去,在“大海”上同制作出的风浪搏斗,他想要的是真正的自由。
谁都不敢保证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谁都不敢保证外面的世界没有哀伤,但那是外面的世界,那是挣脱现有状况的外面的世界,相较于安稳跟平静,自由是更为可贵的东西。
没有谁愿意一辈子生活在别人的操控之下,纵使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纵使生活的无比安逸,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
影片中自由和爱是楚门真正追求的两样东西,同时也是这两样东西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让他夺回了自己人生。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篇二曾听说过《楚门的世界》是一部不错的片子,这次在选修课上,终于有幸得以一见。
《楚门的世界》是一部1998年的老影片,原题是The Truman Show。
基斯督创造了一个桃源世界,这个人工岛的日出和月落,甚至海浪,都是人工控制的。
基斯督将在这个小岛上直播一个人的一生。
主角一出生便成为一个真人电视剧的主角,24小时滚动播出。
主角在摄影棚里成长,摄影棚里面所有的人都演员,除了主角外,所有的物品都是道具,新产品,可以用来做广告啊。
只有他是蒙在鼓里的。
终于有一天,他从出错的电台里听到了奇怪的信号,从而有所察觉,从这以后,他开始了艰难的逃离生涯…… 在经历了千心万苦后的楚门,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勇气,执着以及顽强的精神,逃离了这座看着他出生,成长的摄影硼。
楚门的世界英汉观后感最近看了这部电影,感触颇多。
电影里,楚门从出生就被置于一个巨大的摄影棚中,他身边的一切都是被安排好的,包括他的父母、妻子、朋友,甚至每天遇到的路人、经历的天气。
他一直生活在这个看似完美的世界里,却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中的主人公。
想想楚门每天的生活,看似平凡又正常。
早上他会跟邻居友好地打招呼,然后去上班。
在公司里,和同事们开着不咸不淡的玩笑,处理着那些也许并不那么重要的工作。
下班后,去熟悉的酒馆喝上一杯,和所谓的好友聊聊生活的琐碎。
回到家,和妻子温馨地共进晚餐,然后在温暖的灯光下入睡。
可这一切,都是假的。
他以为的友情,是被安排的;他以为的爱情,是被设计的;他以为的安稳生活,不过是一场巨大的骗局。
就说他每天上班的路上吧,那个卖报的老头,总是在同一个位置,以同一种姿势,递给他同一份报纸。
而那个牵着小狗的妇女,每天出现的时间,走过的路线,都精确得如同设定好的程序。
楚门或许曾经觉得这只是生活的常态,却未曾想过这背后隐藏的秘密。
他的妻子,总是在不经意间对着隐藏的摄像头介绍那些生活用品,看似平常的举动,现在想来是多么的荒诞。
楚门以为的夫妻间的甜蜜互动,不过是为了满足观众的窥视欲。
还有他的那些所谓的朋友,每当他想要倾诉内心深处对外面世界的渴望时,总是被巧妙地转移话题,或者用一些看似合理的理由让他打消念头。
当楚门终于发现了这个世界的真相,那种震惊、迷茫、愤怒和绝望,真的让人心疼。
他开始不顾一切地想要逃离,面对狂风巨浪,他没有退缩。
那一幕真的太震撼了,大海仿佛也在阻止他去寻找真相,可他的决心却坚如磐石。
想想我们自己的生活,有时候是不是也会陷入某种“楚门的世界”呢?也许没有那么夸张,但是我们是不是也常常被一些既定的规则、别人的期待所束缚,而忘记了去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我们可能没有像楚门那样被全世界监视着,但我们可能被自己的舒适区所禁锢,害怕去面对未知的挑战。
比如,一直想换一份真正热爱的工作,却因为担心不稳定而不敢行动;一直想去一个向往的地方旅行,却总是找各种借口拖延。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800字作文5篇《楚门的世界》片中担当角色的很多都是实力派演员,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金·凯瑞,他的喜剧天才与这部非纯粹搞笑的影片结合以后的效果可以用惊艳二字来形容,尤其他那独有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运用为影片增色不少。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楚门的世界》观后感800字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800字作文(1)这部电影描述的是虚拟与现实的生活,里面的主人公楚门从一出生开始就成为一个电视长剧的主角,而他自我却浑然不知,他以为自我在像普通人那样生活,可事实却不是,他身边的一切包括自我的父母亲、妻子、朋友、同学、同事等都可是是导员为他找来的专业演员,而他身边所处的环境也一样都是虚拟的包括日出、日落、大海、城市、海洋、打雷、下雨等等。
里面的电视剧导演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很有创意,因为他打破常规,不按照一般的拍戏规则来拍,而是将里面的主人公在不告知他的前提下把他放到戏里面来,为他创造一个世界,让”全世界”都围绕着他一个人转,这种纯自然的,毫无做作的电视剧自然能吸引广大的电视观众,这是一般电视剧不可能到达的。
然而导演的这种做法却这是让人难以理解,他在不征求楚门的统一的情景下,为他拟造了一个世界,并强制性的把他置于其中,完全不顾及楚门个人的感受,完全不尊重楚门的人权自由,当代是法律的时代,他的做法按说是违法的,他侵犯了楚门的人生自由权。
应当受到谴责。
他无权决定别人的一生,他的这种做法完全是把自我梦想的世界强加在楚门的身上,实际上他在在楚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把他杀害了。
所幸的是在他觉得“生活”乏而无味的时候,一位被导演称为患有精神病的金发美女出此刻了楚门的世界里,或许是因为可怜楚门这悲惨的一生,或许是电影剧情发展的需要,这位美女的出现称为他一生的转折点,因为她是仅有的一个提醒他的人,将他从这个虚拟的生活中叫醒,并使他最终觉悟,努力挣脱,去找寻真正的世界、真正的生活。
在电影结束的时候,楚门是觉悟了的,他对着摄影机,真的向”上帝”罢演了。
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观后感300字经典电影楚门的世界观后感300字1楚门是个普通人,普通得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
他有许多的欲望,又很容易满足。
因此,他有时欣喜若狂,有时如丧考妣,大多的时候则彷徨郁闷,不知所措。
这时,天才的导演又有了用武之地,他不断地制造新的刺激,使他的长剧变得波澜起伏,吊人胃口。
他在楚门快乐的时候便给他制造些麻烦,在其沮丧的时候,则不失时机地给其开启一线生机。
他让金发女郎如言情小说般突然出现在楚门的视线中,开启他爱欲的阀门,又让她突然离去,使其心灵坠入无底的深渊;他让楚门从未谋面的“已故父亲”突然现身,夸张滑稽的相认场面令其热泪盈眶,同时也赚取了电视观众的热泪;他又让楚门的知心朋友在其情绪恶劣的时候去关怀他、开导他,令其感受到这“荒漠中的甘泉”而重生信心,虽然那位朋友只是一个演员,而且正背着大段台词……很佩服电影中那位才华横溢、不可一世的天才导演,他让人想到了上帝,同时看到那个软弱、疲惫、徨惑的楚门被一次次的虚伪所玩弄,还是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了乐观时,我的内心就一阵阵地酸楚,我不忍面对——不忍面对一个真实的“我们”!“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哲人如此感叹,但人生舞台上的演员——我们,是不是时刻都有一种演戏的自觉呢?还是在上帝的欺瞒和安排下,忘我地做着无意义的事呢?快乐,不足以使我们热爱这个世界;挫折,不足以使我们抛弃这个世界。
上帝就像那个天才的导演一样,掌握着很好的度,他知道该在何时给我们当头一棒,何时又给我们烧起暖暖的火炉,他使我们在痛苦中保持希望,在希望中忍受痛苦,因为痛苦制造着剧情的波澜,也制造着收视率,希望则是赏给我们的出场费,使我们不至于中途罢演。
电影的末尾,楚门是觉悟了的,他对着摄影机,真的.向“上帝”罢演了。
天才的导演恐慌了,他将失去观众,他竭力挽留楚门,告诉他离开了导演控制的世界是很危险的,但楚门还是走出了那扇门,走向那个黑漆漆的未知世界,他说不管那个世界中等待他的是什么,他都不在乎。
《楚门的世界》观后感及启迪范文楚门的世界看这部电影有几个情节是人感慨最多的。
一个是楚门父亲的死,一个是楚门从小到大的朋友马龙,还有一个就是楚门的心伤人席维亚。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楚门的世界》观后感及启迪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楚门的世界》观后感及启迪范文1其实,在观看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明白了这部电影大大概剧情,看完整部电影后对这部电影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不管是不是正确的合理的,但一千个人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与评价,下面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观点。
楚门从一出生开始,他的命运就被一个电影制作人控制了,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完全没有他的隐私,成为了大众娱乐的牺牲品。
他30年来的点点滴滴,他身边的一切,他的朋友、恋人、甚至是父母,都是假的,都是演员所扮演的,楚门就是生活在一个完全虚假的世界里。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电影制作人克里斯托夫,他就是为了利益,为了收视率而控制了楚门30年的人生。
看这部电影有几个情节是我感慨最多的。
一个是楚门父亲的死,一个是楚门从小到大的朋友马龙,还有一个就是楚门的'心伤人席维亚。
楚门父亲的死,给楚门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使楚门陷入对水的恐惧和深深的自责中,他一直都认为是自己造成了父亲的死,对父亲的死感到内疚,也很思念他的父亲。
这种阴影伴随着楚门从小到大的人生中,而这一切只是为了故事的发展和收视率而精心制作的骗局,真的是感到气愤。
楚门对席维亚一件钟情,而席维亚也对楚门有好感,她试图告诉楚门真相,却被克里斯托夫的工作人员赶走。
可以说席维亚是支撑楚门最后想找到真相,离开小岛的力量,她给了楚门离开的勇气,也一直在默默的为楚门加油。
楚门和席维亚是这部电影里最有人性光辉的2个人物。
马龙最为楚门最信任的朋友,伴随着楚门的成长,可他同样是演员岁扮演的。
当楚门把自己的疑惑告诉马龙时,其实马龙也是有所动摇的,但他还是在克里斯托夫的命令下,对楚门说了谎。
《楚门的世界》赏析(一篇)《楚门的世界》赏析 1《楚门的世界》赏析篇一:一个叫做海岛镇的小地方,一个叫做楚门的小人物,一个高度浓缩的小社会。
谁也不曾意识到,一切都只是虚构的幻景,都只是电视剧的戏码。
平日里做保险混日子,看上去安于愉悦现状的楚门,努力收集着斐济群岛和初恋女友罗兰的消息。
他的内心深处藏着一个关于水的梦魇――父亲为达成自己的任性请求,而命丧暴风雨。
然而某天这个父亲突然出现在面前,追踪过程中,一系列似是有预谋的奇特事件接连发生。
他渐渐意识到,自己似乎正身处一个无形的圈套中,身边的所有人都是策划者。
他开始了反抗,企图挣脱这层看不清的屏障。
于是__在他的一次次冲击下得以显露:海岛镇就是一个巨型摄影棚,而从他出生时起,隐局就已经展开,他正是主角,他在为全世界的人表演一场人生的“真人秀”。
最终,楚门闯过了梦魇的暴风雨,走向了真正的、__的世界。
已故的父亲突然出现,是一切反抗的导火索,因为他出现了,然后又被突然地带走了。
楚门向母亲、妻子以及朋友求证,可是无法取得他们的认同。
当然事后我们知道,是却克――也就是楚门父亲的扮演者――不满自己过早死掉的戏份,使出浑身解数空降到片场中,并且还遇__主角楚门。
这种“乱入”显然在制作人的意料之外,所以他支人带走了却克。
这时有一段关于楚门的初恋女友罗兰的回忆。
结合后文看来,罗兰毫无疑问地也是一个“乱入”者,尽管她并不像却克那样硬生生“复活”过来。
乱入者的行为立刻受到了禁止,罗兰告诉楚门自己的真__字是丝薇亚,而他正处在一个庞大的假象中,“所有人都在骗你”。
这被制作方聪明地用神经__的理由蒙混过关了,就像一开始从天而降的道具灯被说成是飞机落下的零件这样荒谬。
从此,罗兰在他心目中就成为了一个朦胧的目的地,那个地方是斐济。
他买时装杂志,收集各种相似的图片来拼接出罗兰的模样。
他一刻也没有遗忘。
不过当时的楚门对于罗兰或者丝薇亚的话只是困惑,而真正令他起疑的,是驾车时无意中从故障的收音机里收听到的奇怪指令,那指令似乎知道他正要去什么地方,将要出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
《楚门的世界》的跨文化解读关键词:跨文化宗教喜剧荒诞后现代性美国电影在我国更大范围地得到接受。
一方面,中和了中国观众原本东方特质的文化内涵,促使中国人更倾向于寻求全球化视野;另一方面也受到跨文化传播障碍的影响,使得这些西方作品在中国的本土化解读中发生意义的偏转。
从电影《楚门的世界》及中国观众对它的审视出发,我们可以考量出东西方文化的诸多差异,并且进一步的深挖两种文化比对中差异性的原因。
电影讲述的是30年前奥姆尼康电视制作公司收养了一名婴儿,他们刻意培养他使其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纪实性肥皂剧《楚门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公司为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然而这一切却只有一人全然不知,他就是该剧的唯一主角——楚门。
楚门在强烈的自由欲望的趋势下最终探明真相,并下定决心闯出自己被控制的世界,选择了自由的生活。
题材择取方向上的文化差异性与解读宗教与题材的择取“跨文化传播”对于不同民族和群体的语言、文化、群体价值观、习俗、生活习惯等方向上的研究,很多时候脱离不开宗教的影响。
从微观个体的视角上,西方宗教直接影响或控制着人对于外在环境的审视、理解及反馈;从宏观视角上,宗教通过影响西方民族、国家、群体的整体结构、运行制度、内部传播、外交活动等各方面来影响其中的每一个个体的社会生活、群体生活。
影片《楚门的世界》中暗含了诸多西方宗教的内涵,人物的日常对话中自然的表现出对于基督教的信仰,而更值得深思的则是影片在题材择取上深隐的宗教化倾向。
西方的宗教神学相对于中国的神学更具有具象性,在基督教经典中,神多是以人的形象与思想存在于人类社会,经历苦难,拯救世人。
中国的传统神学体系中有本土道教和外来佛教两个支派,又在大众的朴素信仰中实现两个支派的融合,但无论道家与佛家,东方的神多是高高在上的居于天国,少有普通人的形象与思想表现。
这与东西方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沿革关系密切,在中国5000年的文明当中,思想的发展是逐渐演进的,并且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思想家与文人的追求与努力中,实现了思想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艺创作甚至政治统治的分离。
这使得东方神学,作为文化的传统构成,变得更为意象化,神学思想不断的向高层次发生蜕变,自然的舍弃了与现世社会的一些具体联系,演化成为单纯的思想上的终极追求。
这也是东方人在诸多方面追求“境界”的深隐来源,而当东方人在物质生活中受到阻碍时,自然的向往精神上的超然状态。
因此,东方宗教中的神,难以以具体人的形象与思想加以表现,在文学卓品中偶有“神仙下凡”的情节出现,但多数这类章节设置有明显的目的指向性,下凡的神明多有细节的目的性交代,而并非耶稣一类的西方神明旨在拯救世人的宏观目的指向。
也因此,东方的神讲求的“神格”,而西方的神表现的是“神格”与“人格”的融合。
进一步说,东方的神学是以纯粹的神的视角进行演进的,而西方则以人及人的欲求为基础,讲述神的行为,构建神学体系的。
除此之外,西方宗教经常模糊的表现神与人的界限,甚至“人战胜神”的案例屡屡出现。
这不但是西方宗教中以人位基准发展的结果,更是西方“个人主义”、“个体解放”等思想的强烈表达。
而这类情节在东方神学中很难得到表现。
在影片《楚门的世界》中,楚门以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出现,但却被禁锢在别人设置好的世界,这受到西方宗教的影响。
古希腊众神高高在上,相比之下,凡人更像是生活在神设置的世界中,人的活动受到神的意志的操控。
当凡人当中类似于阿基里斯般的英雄出现时,众神又像看话剧一样,精细的琢磨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甚至为他构架生命的历程。
这样的表述很容易让现代人择取类似的题材,并且在新时代的话语装裱下翻新出不同的版本。
本片无疑是受到了影响。
在主角楚门发现了自己生活在被人操控的世界当中以后,他想的是努力挣脱这种操控,争夺自我命运的决定权。
从这种抗争之中我们看到的是西方神学中关于人反抗神的统治,争取人权、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的照影。
相比之下,在中国的文明历史之中,我们少能看到人的力量反抗神的力量,更难以看到以人格对抗神格的情节片段。
在中国类似于欧洲中世纪漫漫长夜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思想集权是不断稳固的,宗教在其中很大程度上充当了对于民众的思想禁锢的工具,封建统治者将神的神格化过程也就是将统治阶级的统治权力神格化的过程。
漫长的思想体系稳固过程,使得大众的意识形态逐渐趋于平稳,产生了一贯性,甚至深深的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对于现代人的价值取向产生影响。
这使得个人力量对抗统治阶级的意象化表现——人反抗神的话语隐没在大众的意识之中。
中国文学作品中,偶有对于神学世界观的反抗,也有反抗神的最高统治的英雄形象闪现,但这类英雄人物多是天赋异禀,并且在叙述中也被神化,民众反抗封建统治的文学体裁,英雄人物又多是以集群的形态出现的,少有直接明确的言明追求个人自由、个性解放等个体价值观的文学、文艺表现。
因此,《楚门的世界》在西方人视角里很可能是个老题材,是种老话语表现,但在现代中国人眼中,它算得上是个人命运挣脱外人操控的新颖题材,因此在中国人的跨文化解读中会与本土文化的价值意义发生碰撞与融合。
喜剧风格择取的探究单纯从电影的角度出发,《楚门的世界》是一部喜剧,主演吉姆·凯瑞保持了一贯的表演风格,夸张、知性带有张弛有度的疯狂。
一部关于人的自我解放,自我救赎的电影,确以诙谐、轻松的手法表现。
当我们考虑到题材的沉重性的时候,我们会自觉的对与喜剧题材的择取是否恰当产生怀疑。
但事实证明,喜剧表现的功用并不全在于引人发笑。
很多时候,影片中的喜剧元素的存在是推动故事顺畅前进的润滑剂,喜剧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中和了沉重题材给观众带来的审美压力,给观众以更大的审美空间,在深刻思考与轻松品读之间做出选择。
除此之外,跳出电影,在“荒诞”流派的宣言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生就是喜剧与悲剧的无限融合。
就像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并存一样,人是不可能永远活在一个纯净的灰色过渡空间的,所有的抗争、适应、再次抗争与适应,必然伴随有悲剧的沉重意蕴与喜剧的偶然巧合。
这样看来,本片中的喜剧元素的存在又是对于沉重题材理性审视。
由此,我们相比中国本土的同类喜剧影视作品,在很多时候也有类似的思考,这种思考未必出于对“荒诞”的深刻理解,但绝对充满着对于人生意义颠覆性理解的思想内涵。
以周星驰喜剧电影为例,周星驰表现的人物多是市井平民等小角色,人物的每一段历程都是充满矛盾的,而喜剧元素充分的安插在小人物的被压制与抗争之中,连同人物的命运一同给人思考的空间。
这让我们看到,小人物更能表现真正的完整生命历程,因为小人物充满着诸多易于表现的喜与悲,而这也正是构建一个完整的具象生命的必须。
所有的必然必须以偶然来诱发,所有的偶然又都是在必然的大背景下闪烁。
英国小说家、批评家戴维·洛奇在他的小说《小世界》中讲到“对比史诗与悲剧,罗曼司有着不同的结构方式,它不只有一个高潮,而是有许多高潮,文本的愉悦一次接着一次,一旦主人公命运中的一个危机解除,新的危机又会出现;一旦上一个谜题解开,又会出现一个新的谜题;一旦一个冒险结束,新的冒险又重新开始,最伟大和最典型的罗曼司通常没有结局,它只会在作家耗尽了精力的时候才会结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创作者都有对于生命本质真实的尊重,这才是文学与艺术创作的精神追求。
在这样的共同价值表现当中,喜剧元素的表现是没有文化障碍的,因此,在这方面的跨文化解读上,中国观众是易于接受的。
后现代性差异性解读经历了世界大战、金融危机、种族歧视等灾难性大事与社会现状后,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现代社会的诸多价值观,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思想体系目的旨在对于现代的价值体系的全盘颠覆。
这在艺术表现和大众传播等多方面影响了西方人的现实生活。
而这样的颠覆得出了直白的结论,即是“人生无意义”的“荒诞”表述。
楚门生活在令人摆布的世界,失去自我的意义空间,这种情节很容易让我们想到荒诞派的创作风格,运用喜剧的形式表现悲剧,这也契合了荒诞派与存在主义的表现形式。
从存在主义到后现代性,有着共同的价值表述,即是对于“生命虚无”的表达。
但是对于这一思想的反思,则显得捉襟见肘,倾向于存在主义的哲学家加缪,主张的是人与生命的分离,但是更多人则寻求着其他的解决方案,卡谬有句名言:“我反叛,因此,我存在”。
“对付荒谬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诸其身,以荒谬对付荒谬,也就是视一切现存秩序和道德于不顾,自己选择自己要走的路,不但不回避荒谬,反而让荒谬继续保持下去。
”后现代性,并没有对“人生虚无”给出更多的太多的解决方案,而只是单纯的依靠理论体系内的“建构主义”给人少量的理想社会的期许。
对于“人生无意义”的本质理解,我们很难做出正或误的价值判断,但它既然以一个思潮存在,既有他存在的道理。
在很大程度上我愿意把这种道理理解成为对于现代性中诸多弊端的超前反思甚至适时反思。
在艺术表现中,这种思潮也多少的表现出了反思的价值,影片《楚门的世界》并没有触及筋骨,但却从很大程度上给观众以暗示。
我们或许真的生活在他人设置的世界,我们或许真的存在于某种体制控制的规程当中,按照别人设置好的步骤毫不知情的走完一生。
对于这样的控制,个体的人是无力的,没有人再幻想“梁山好汉”的小群体行为,没有人再渴望整体意义上的颠覆,也就不会有更为明确的解决方法。
但是《楚门的世界》再很大程度上给了这种思潮一个模式版的希望,主人公再最后走出了禁锢自己的世界的大门,闯出了“荒诞”的世界。
中国的后现代性在与世界的沟通中从原始的蒙昧状态逐渐产生了较为清晰的框架。
从建筑风格到雕塑、文学、绘画等多方面都有本土化的后现代性表述。
但是在主流文化的制度化发展过程中,后现代性很难产生类似于西方的明确解构形式,就像本土的摇滚乐永远停留在固有的形式与题材,不敢过于张扬一样。
因此,当国人看待《楚门的世界》的时候很难在现实生活的思想中主动寻找映射,而对于西方观众来说,则很容易产生“人生无意义”的情感共鸣。
对于“人生无意义”电影从结局上予以了解决方案上的悖论,但是多多少少显示出了理想化的结局倾向,类似于中国的“大团圆”式结局。
但是却完全区别于中国的“大团圆”。
返回之前的叙述,中国的“大团圆”是对于长时间的稳定生活的一种安逸理解,是对于思想统治的心理顺从。
而《楚门的世界》的结局是对于自由理想的期盼,两者完全不同。
也就因此,中国观众在理解这种“荒诞”的悖论的时候很难将其理解成为一种理想式的悖论,而更易于转向将其看做理所应当的模式化的结局。
这是中国观众的“跨文化解读”中容易出现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