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弱地基
- 格式:ppt
- 大小:3.29 MB
- 文档页数:44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6个嘿,咱今儿就来说说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这档子事儿!你说这软土地基啊,就好比是一块调皮的橡皮泥,得好好摆弄摆弄它才行。
第一种方法呢,就像是给软土地基穿上一双坚固的靴子,那就是加固法。
通过各种手段,让这软土地基变得结实起来,能稳稳地撑起上面的建筑,就像给它注入了一股力量,让它不再软塌塌的。
第二种方法呀,有点像给软土地基来个大变身,这就是换填法。
把那些软弱的土挖走,换上结实的好土,嘿,这不就焕然一新了嘛!就好像是给一个虚弱的人换上了强壮的筋骨。
第三种呢,是排水固结法。
这就好比是给软土地基开通了几条排水管道,让那些多余的水分快快流走,让土地慢慢变得紧实。
你想想,要是身体里有太多水分排不出去,那不就肿起来了嘛,土地也是一样的道理呀!第四种,是挤密法。
就像是把软土地基里的那些松散的颗粒都挤到一起,让它们紧紧相依,变得更有力量。
这就好像是把一堆散沙变成了坚固的沙雕。
第五种,是化学加固法。
给软土地基来点特殊的“药水”,让它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从而变得更加稳固。
这就像是给土地施了魔法一样,神奇吧!第六种,是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法。
就像是给软土地基披上了一层特殊的“铠甲”,这层铠甲能起到保护和加固的作用呢。
咱处理软土地基可不能马虎啊,得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要是选错了方法,那不就像穿错了鞋子一样别扭嘛!而且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就跟人一样,各有各的脾气。
咱得摸准了软土地基的脾气,才能对症下药,把它处理得妥妥当当。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这软土地基处理好了,建筑才能稳稳地立在上面,咱们住着也安心呐!可别小瞧了这些方法,它们可是建筑的重要保障呢!所以啊,咱可得好好研究研究,让软土地基不再是难题,让咱们的生活更加安稳、美好!。
软弱地基适用的一种处理方法一、引言不少建筑物的破坏或失事都是由于地基缺陷或基础设计不妥而造成的。
建在软弱地基上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如果不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可能产生较大的基地沉陷和不均匀沉陷,轻则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影响建筑物的正常运行,重则使建筑物滑移、倾倒。
软弱地基的特点是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高,内摩擦角小,固结排水慢,承载力低。
软弱地基的基础如果处理不好,更容易出现上述问题,需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确保安全。
某国际机场扩建项目拟建场地位于原机场西侧,现状为海域和鱼塘,除了需要大面积填海之外,拟建场地普遍覆盖5.0~12.0m的海相沉积淤泥,淤泥表层属于流泥,厚度约1.0m,含水量超过100%,必须经过软基处理才能达到上部结构的建设要求,所以场地陆域形成和软基处理工程是扩建项目的先导工程和基础工程。
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排水固结堆载预压法是一种经济、安全和环保的软土地基加固方法。
堆载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太沙基的有效应力的原理,通过加载使土体中孔隙水通过排水通道排出土体,孔隙水排出后,孔隙体积变小,土体密实,增强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提高了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同时可以减少土体的压缩性,消除沉降量,以使工程在使用期不至于产生沉降和沉降差。
堆载预压法适用于软粘土、杂填土、充填土、泥炭土地基等。
二、工程基本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1)地层及岩土工程基本性质根据勘察报告,在工程场地范围,分布的主要地层有人工填土(石)(Q ml)、第四系全新统海相沉积层(Q4m)海区淤泥(I)、及含有机质中粗砂、第四系晚更新统冲洪积(Q3al+pl)粘土、第四系残积(Q el)粉质粘土。
将上述地层的分布规律和岩土工程性质简述如下:①人工填土(Q ml)。
主要在简易海堤的塘埂。
包括抛石、砌石和素填土。
其中素填土灰黄、深灰、灰黑色粘性土,局部含有块石、砂土等,稍湿~湿,松散~稍密状态。
下部抛石的厚度约2.0~3.0米,块度较大,场地清理时需要挖除。
一般软弱地基土层的加固原理处理方法类型一、一般软弱地基土层的加固原理软弱地基土层是指土质松软、承载力低、压缩性高的地层,常常由淤泥、粘土、泥炭等组成。
对于建筑和道路等工程来说,软弱地基是一种常见的地质问题,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加固原理主要是通过增加地层强度、提高地层刚度、降低地层压缩性等手段,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目的。
具体的加固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和地质条件进行选择。
二、一般软弱地基土层的处理方法类型1.换填法:将软弱地层中的部分或全部土层挖出,换填为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如砂石、碎石、水泥等。
这样可以提高地层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量。
2.排水固结法:在软弱地层中设置排水通道,通过施加预压荷载或采用真空吸水等方式,使地层中的水分排出,从而使地层固结硬化。
该方法适用于含水量较高的松软地层。
3.振密法:通过振动或挤压等方式,使软弱地层变得更加密实,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颗粒较大的砂石类软土地层。
4.化学加固法:将化学浆液注入软弱地层中,通过化学反应将土颗粒胶结在一起,以提高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用的化学浆液有水泥浆、丙烯酸盐等。
5.土工合成材料法:在地层中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格栅、土工织物等,以提高地层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弱地层。
6.灌浆法:将水泥浆、粘土浆等材料注入软弱地层中,通过浆液的凝固和硬化作用,提高地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弱地层。
7.加筋法:在地层中埋设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材料,如钢筋、钢丝等,以提高地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弱地层。
8.桩基法:通过在地层中打桩,将荷载传递到深部的坚实土层中,以提高地层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软弱地层。
9.热处理法:将软弱地层加热至一定温度,通过热处理使土颗粒重新排列和硬化,以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粘性土等软弱地层。
简述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摘要:软土地基广泛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并且经常性出现工程事故。
本文首先通过对软土地基的自身性质出发了解它在工程事故中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得出最终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的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提出现阶段国内常用的一些处理措施来解决这样一些软土地基的工程缺陷,总结一些方法并对其进行对比,得出的结论是针对于不同情况应该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承载能力;含水率;沉降软土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天然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固结系数小、固结时间长、灵敏度高、扰动性大、透水性差、土层层状分布复杂、各层之间物理力学性质相差较大等特点,软土地基只要被扰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往往沉降量大,沉降速度大,经扰动土体结构可破坏甚至导致建筑结构因地基沉降或土体流动等不利因素发生倾斜或开裂等不良工程现象。
因此,对软土地基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因素及处理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软土地基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因素为研究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首先应了解软土地基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因素,以便找到更加有效的措施及处理方法。
(1)软土的成因软土是由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天然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
软土在静水中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多为近代沉积,主要是第四纪后期形成的海滨相,泻湖相、溺谷相、三角洲相及湖沼相的黏性土沉积物或河流沉积物,为欠固结土,孔隙比都大于l,当大于1.5时为淤泥,而小于1.5时为淤泥质土。
软土地基,是一种承载力低、沉降量大、具有振动液化性、湿陷性、胀缩性等不良工程性质的软弱地基,其本质就具有不良的工程特性。
(2)软土的变性特点据大量沉降观测资料统计表明,一般的砖混结构房屋沉降为150~200mm,四层为200~500mm,5~6层的则多超过700mm。
对于有吊车的工业厂房,沉降量约为200~400mm,大型构筑物一般都大于500mm,甚至超过1000mm。
道路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方法说实话道路施工中软弱地基处理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试过好几种方法呢。
就说换填法吧,这就好比给生病的地基来个大换血。
我第一次做的时候,就想着把那些软土都挖出来,然后填上好的材料,像砂石啥的。
但是呢,我没考虑到挖的深度和范围不够准确,结果这地基还是不牢固。
后来就知道了,在做换填之前,一定要勘探好软弱地基的范围和深度,就像医生做手术前要把病情摸得透透的。
还有这个排水固结法,我当时就像个在黑夜里摸索的人。
这个方法原理大概是通过排水来让地基里的土紧实起来。
我刚开始做的时候呢,排水设施设置得不合理,排水管道扎得乱七八糟的,水根本排不好,地基处理效果就很差。
后来我重新规划了排水的线路,精心挑选了合适的排水板,就像搭建一个能顺畅排水的小水渠一样,让水可以慢慢渗出去,地基这才慢慢紧实起来。
预压法我也没少折腾。
先给地基加个预压的力,让它提前沉降。
有一次预压时间没搞对,急急忙忙结束预压工序就开始后续施工了,结果地基在后面又产生新的沉降。
所以预压时间一定要足够,就好比发酵馒头,时间不到,馒头就发不好。
搅拌桩法呢,我刚开始操作那些搅拌机械的时候手忙脚乱的。
比如说浆体的配比,稀了不行浓了也不行,有次浆体太稀了,桩的强度根本就不达标。
后来经过多次试验,才找到合适的配比。
这搅拌桩就像钉子一样钉进软弱地基,来提高地基的强度。
强夯法感觉很暴力,但其实也有很多讲究。
夯击的能量啊,夯击点的布局啊,都得算计好。
我刚开始强夯的时候只想着用大力,到处乱夯,结果有的地方夯过头了,有的地方没夯到。
现在我知道要像下棋一样,精心规划好每个夯击点的位置和每次的能量,这样才能把软弱地基处理好。
这些就是我在道路施工中处理软弱地基的一些经验,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也算是有了些成果。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静动力排水固结法是一种在软弱地基处理中广泛使用的新技术。
它可以通过在软弱地基中引入高压水流来改变地基土的结构,从而增加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探讨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原理、优点和局限性,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1.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原理静动力排水固结法是在浅层土壤中利用水力载荷(静水压力)和重力载荷(地球重力)同时作用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
该方法采用高压水流注入地基土层中,通过水流的生态作用,将软弱土壤粘结成坚固的地基结构。
具体来说,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包括以下过程:(1)找到工程区域的承载力不足的区域,作为加固目标。
(2)在地表上钻孔,并将高压水流通过钻孔输送到地下。
(3)土壤中的水流受到土层颗粒摩擦力的阻碍,将土壤中的空隙填充,然后高压水流通过排水管排出系统。
(4)土壤中的水分和空隙被逐渐排出,导致土壤体积减少,地基下沉。
由于高压水流的作用,微观颗粒平衡发生变化,土壤颗粒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土壤体动力学合一,达到加固的目的。
由于静动力排水固结法是利用水的冲击力和排水作用来改变地基土壤结构的,因此对于软弱、松散、水含量较高的土壤,特别有效。
2.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优点与传统地基加固方法相比,静动力排水固结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适用性强:静动力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各种软弱地基条件,特别适用于低承载力的地基、塘泊边坡、高速公路边坡、水利工程等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工程,而传统的地基加固方法往往需要其他一些更复杂的加固手段。
(2)效率高: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施工速度快,一般几天到几周即可完成施工。
另外,由于是利用高压水流来改变地基土壤结构,因此施工时不会产生噪音、振动等影响周围环境的问题。
(3)成本低: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成本相对较低。
与传统的地基处理方法相比,它不需要大量使用混凝土、钢筋等材料,因此更具经济性。
3. 静动力排水固结法的局限性静动力排水固结法也有一些局限性。
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软弱地基李彰明冯遗兴1 动力排水固结法特点及工艺流程动力排水固结法新技术的基本特点为:根据场地条件、工程情况与技术要求进行排水体系设计,视需要设置水平排水体(一般情况下即铺设砂垫层,是否设置盲沟及集水井则视具体情况决定)与竖向排水体(可根据当地砂价来选用塑料排水板、砂袋或打设砂井),然后根据交工面高程填土至预定位置,再进行动力夯击;利用逐遍增大的动力荷载(这种夯击能由小至大的加载方式与传统的强夯法截然不同)及填土静载促使软土加速排水固结,排出的孔隙水经塑料排水板或砂井向上排至砂垫层,再排至指定位置或经盲沟汇集于集水井,用水泵外排。
由于动载的多次作用及排水条件的改善,软土之上的人工水平排水体及上覆土层又使动载作用产生的附加压力保持一定时间,促使软土地基中孔隙水快速消散且不断地排出,地基强度则不断提高。
一般而言,动力排水固结法在工期上要比堆载预压法短,在造价上要比块石强夯法、粉喷桩法低,在使用范围上要比传统的强夯法宽。
该法主要工艺流程如下:排除积水、整平场地→定位放线、工前检测→设置水平与竖向排水体、监测→填土、监测→多遍强夯、监测→推平碾压、工后检测→竣工技术报告。
2 质量控制采用信息化施工,以确保质量。
信息主要来源于两方面:①施工过程中各道工序、各工段出现的信息;②检测与监测所得的资料,是指导施工、了解实际处理效果最宝贵的信息。
为此,应做好如下工作:(1)作好施工现场记录。
(2)加强检测与监测工作。
检测主要是指触探与十字板剪切试验、土样物理性质试验;监测主要是指施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与分层沉降的现场观测。
(3)派专业人员到现场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工艺参数甚至工艺流程。
3 工程应用实例3.1工程概况拟建道路为深圳城市次干道路之一,位于珠江口与滨海交汇地带。
路段的原始地貌为滨海潮间带,后经人工改造为鱼塘,塘埂顶高程为2.5~3.0m,塘底标高为0.68~-0.34m。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房屋需要有一个坚固的基础才能屹立不倒,而有的地方地质松软,不适合做地基,今天就带来了软弱地基的处理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方法/步骤1:桩基法,当淤土层较厚,难以大面积进行深处理,可采用打桩办法进行加固处理,而桩基础技术多种多样,早期多采用水泥土搅拌桩、砂石桩、木桩。
2:换土法,当淤土层厚度较簿时,也可采用淤土层换填砂壤土、灰土、粗砂、水泥土及采用沉井基础等办法进行地基处理。
鉴于换砂不利于防渗,且工程造价较高,一般应就地取材,以换填泥土为宜。
3:灌浆法。
是利用气压、液压或电化学原理将能够固化的某些浆液注入地基介质中或建筑物与地基的缝隙部位。
4: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解决淤泥软粘土地基沉降和稳定问题有效措施,由排水系统和加压系统两部分组合而成。
5:加筋法。
加筋土是将抗拉能力很强土工合成材料埋置于土层中,利用土颗粒位移与拉筋产生摩擦力,使土与加筋材料形成整体,减少整体变形和增强整体稳定。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软土地基特性我们都知道盖房子必须要打好地,基地基打稳不了房子才能稳固,如果地基没有打好的话,那么盖不起来就会倒塌,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了解一下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是什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去处理这件事情,而且除了这个之外,我们大家还要看一下软土地基的特性都有哪些,下文会为大家介绍。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强夯法处理。
强夯法是利用重锤自由落下的巨大冲力能所产生地冲击波反复夯击地基土,将夯面以下一定深度地土层夯实,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土体的稳定性,降低压缩性。
由于夯击能力大,加固深度也大。
对于一般的软土地基加固有着良好的效果。
现在常用的强夯技术加固软土地基的方法有:挤密碎石桩加夯法、砂桩加夯法、真空/堆载预压加强夯、强夯碎石墩。
粉煤灰应用法。
粉煤灰具有容量小,渗透性好,有较高的静力抗剪强度,较低的压缩性,与石灰等碱性物质产生水化反应后产生凝硬性。
根据软土地基存在的弱点,利用粉煤灰可处理软土地基。
粉煤灰应用的主要有二灰桩,粉煤灰混凝土桩,粉煤灰固结桩等,与土体形成复合地基加固深层软土地基。
浅谈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沿海地区码头软弱地基技术摘要本文针对沿海地区码头地基处理的难题,阐述了其地理处理的目的,简要介绍了动力排水固结法处理沿海码头的特点、加固机理、设计施工步骤及参数的确定,并列举了地基处理过程中的施工监测方法及工后检测试验。
关键词港口码头;地基处理;动力排水固结法中图分类号u6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5-0173-030 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多沿海和江岸码头工程建设规模也日益扩大,在码头工程建设中遇到越来越多的软土地基或吹填土地基问题。
而现代码头的堆场、道路、仓库、油罐及大型机械设备基础等对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基处理已成为沿海地区码头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
而动力排水固结法适用于含水量高、压缩性大、工程性质差的软土地基,对饱和淤泥质砂土的效果尤为明显。
该法施工工期短,且其经济效益明显,广泛应用于港口码头的堆场、仓库、油罐、道路等地基处理工程。
1 沿海地区码头的地基处理难题沿海地区码头多为地质条件复杂的土层或为吹填土,其具有高压缩性、高孔隙比、高灵敏度、低承载力、低强度等特点,这给码头的建设带来很大的难题。
这些难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问题;沉降、水平位移及不均匀沉降问题;渗透破坏;动荷载下的地基液化、失稳和震陷。
2 地基处理的目的由于港口码头工程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所涉及的地基处理问题相比,它具有规模大、投资高的特点,并且随着装卸的大型化、港口码头的现代化,对码头地基承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若不进行地基处理,必定严重影响码头的安全使用,而且对码头建设工程的质量、工期和造价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码头地基处理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及承载力;减少工后沉降;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改善透水特性。
3 动力排水固结法的设计3.1 动力排水固结法的特点动力排水固结法是在强夯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法先在软土地基设置竖向和水平向排水系统,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施加冲击动应力,形成超孔隙水压力,超孔隙水压力通过设置的排水系统快速排出,使有效应力增加,快速实现软土地基的固结。
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很多,在设计和施工中,要根据场地的各项参数指标来选择合适的加固处理方案,以达到安全、方便和经济的施工目标。
标签:软土地基;排水固结法;深层搅拌法;压密注浆法;强夯法由于地层形成的特殊性,地基下经常存在深厚的软土层,软土地基承载能力极低,处理不当将会引起地基深陷,这极大地影响了工业民用建筑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使用,下面介绍一些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排水固结法排水固结法是软基处理的首选方法,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廉的优点,同时在本工程中堆载荷重也是回填材料,可以节约部分堆载运输费用;其缺点是施工周期长。
通过布置垂直排水井,改善地基的排水条件,采取加压、抽气、抽水或电渗等措施,加速地基土的固结和强度增长,提高地基土的稳定性,并使沉降提前完成。
适用于处理厚度较大的饱和软土和冲积土地基。
软土层厚而渗透性小时,软土地基的自然固结将很慢。
有效的加速固结措施是在软土层内引入排水单元。
竖向排水法是在地基内设置竖向排水井,缩短排水距离,加速固结排水。
竖向排水井的材料可用砂(称作砂井排水法)或塑料排水板(称作塑料排水板排水法)。
砂井排水法可采用打入式、振动式、螺钻式、射水式或袋装式等方式施工,并经常与分阶段施工法或超载预压法等并用。
这种方法对于均匀的厚黏土地基效果最好,地基中夹有砂层或泥炭质地基的效果较差。
砂井可按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
布置在路堤边坡下地基内的砂井,主要改善稳定性,而布置在路基顶宽范围下地基内的砂井,其主要改善效果是固结沉降。
砂井设计时,先选择施工方法、砂井直径、砂井间距和处理范围(深度和宽度) ,而后进行稳定性和沉降分析。
如果安全系数和剩余沉降量不能满足容许值,则调整砂井的间距和处理范围,再次进行稳定性和沉降分析。
2 深层搅拌法利用深层搅拌机,将水泥浆与地基土原位拌和,形成复合增强体,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增加稳定性和防止渗漏等。
此法适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淤泥、淤泥质土、粉土、素填土、黏性土以及无流动地下水的饱和松散砂土等地基。
排水固结法地基处理技术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5T11:35:30.29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作者:马晓松[导读] 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难度不断提高,对地基提出更高的要求。
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福建福州 35000摘要: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中国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难度不断提高,对地基提出更高的要求。
人们常将不满足建筑物对地基要求的天然地基称为软弱地基或不良地,软弱地基通常要经过人工处理后再建造基础,这种地基加固称为地基处理。
为解决软弱土层承载力不够、稳定性不足、沉降不均匀等问题,以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机场站工程为例,针对温州特殊软弱土层,文章阐述了几种不同的排水固结法地基处理方案的优缺点,并期望对后续类似地质情况的地基处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基处理软弱土层真空预压排水固结法1工程概况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一期工程机场站及部分区间隧道(S1、S2并线):机场站为地下双层侧式和岛式结合车站,深基坑尺寸为:基坑面积为19185.6 m2,坑底标高分别为-12.67m、-16.074m、-13.75m,车站两端接已建区间隧道,采用明挖顺筑法施工。
深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附属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2 水文地质情况根据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在钻探深度 (86.0 m) 内土层自上而下主要为人工填土、硬壳层黏土、淤积软土、冲淤积砂土混合层、湖沼相及海相交互粘性土、河流冲积的碎石类土层等[2]。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埋藏条件和分布情况,场地在勘探深度内有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孔隙潜水及承压水。
场区在勘探深度范围内,上部有巨厚层滨海相淤积软土,为典型的不良地基土,具含水量高、压缩性高、灵敏度高、抗剪强度低等特点。
场区在勘察深度范围内未发现地质构造通过,场区内未发现滑坡、崩塌、土洞、采空区等其它不良地质作用。
3 场地特点综述基于勘查情况,目前场地特点具体如下所示:1)淤泥层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