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97.89 KB
- 文档页数:14
生物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10X30=3001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1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是‘’。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1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1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16、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17、细胞由无机物(如水、无机盐、氧等)和有机物(如糖类、核酸、蛋白质)组成。
18、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叶绿体(植物有)和线粒体(动、植物有)是能量转换器。
19、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
20、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人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初中会考生物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初中生物知识点(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获取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等方式排出废物,植物通过落叶等方式带走部分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例如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片会合拢,向日葵会随着太阳转动。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亲子间的相似性叫遗传,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叫变异。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影响生物:包括非生物因素(如阳光、温度、水、空气等)和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适应环境:例如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以减少水分散失,骆驼尿液非常少是为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
3、生物影响环境:如蚯蚓能疏松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
(三)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食物网是由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四)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构造:包括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遮光器、反光镜等。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和存放。
3、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五)细胞1、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地生中考必背知识点
1.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2.板块构造理论:地球上的地壳被分为若干块,并且这些块在地球表面随时在移动。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一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
4.地球的四季变化: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冬至和夏至时离太阳最远,春分秋分时距离太阳最近。
5.地理条件对生物分布的影响: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条件对生物的生存和分布有重要影响。
6.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复杂,包括高山、高原、平原、水文等多种地理条件。
7.我国的政治地理条件:我国的行政区划是按照省、市、县划分的,每个地方的政治地位和地位各不相同。
8.我国的人口流动:我国的人口数量众多,而且人口流动性较大,主要集中在城
市和沿海地区。
9.环保知识: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环保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0.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常常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防灾减灾是人类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初中生物地理总结知识点
生物地理是生物学和地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生物和地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下是初中生物地理常考的知识点: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
生物群落是具有相同环境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物种群体的集合,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土壤、光线、气候等。
2.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的总和。
其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3. 生态圈:生态圈指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体所组成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4. 气候:气候是长期的天气状况,由气压、温度、湿度和风等因素组成。
气候的不同会影响到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适应能力。
5. 生物适应:生物适应是指生物在环境的压力下,通过自身的基因变异和选择来适应环境的过程。
例如长颈鹿的颈部变长,是为了适应吃高处的树叶。
6. 污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导致环境变异和生态系统破坏的行为。
例如工业排放物、垃圾、化学品等都会对生物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7.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在人类活动中,积极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防止生物物种灭绝。
以上是初中生物地理常见的知识点,考生可以通过了解这些知识点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成绩。
初中生地知识点总结初中地理和生物是两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我们了解自然世界、生态环境以及人类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初中生地的重要知识点。
一、初中地理知识点(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平均半径约为 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 万千米。
2、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轴是地球自转的假想轴,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点叫南极。
3、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4、经度和纬度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起点,向东、向西各分180°。
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0°纬线)为起点,向北、向南各分 90°。
5、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地图上的方向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即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和经纬网定向法;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二)世界地理1、海陆分布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洋彼此相连,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
2、七大洲和四大洋七大洲按面积大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气候(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4、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不断加快,人口增长的快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初二生物地理会考知识点一、生物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及其形成原因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生物地理区划、生物地理类型和生物地理规律三个方面。
二、生物地理区划1. 生物地理区划的概念和意义生物地理区划是根据生物的地理分布特点,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生物地理区域,以揭示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理环境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2. 生物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和分类方法生物地理区划的基本原则包括近缘性原则、连续性原则和地理环境一致性原则。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生物地理区划可以分为植物区系区划、动物区系区划和生物类型区划。
三、生物地理类型1. 生物地理类型的概念和分类生物地理类型是指在某一地理环境中,由于生物和地理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生物组合。
根据生物地理类型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可以分为植物生物地理类型和动物生物地理类型。
2. 主要的生物地理类型植物生物地理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叶林、寒带针叶林、草原和沙漠等。
动物生物地理类型包括热带雨林动物群、温带落叶阔叶林动物群、温带针叶林动物群、寒带针叶林动物群、草原动物群和沙漠动物群等。
四、生物地理规律1. 近缘性规律近缘性规律是指在地理上相邻的地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种类相似性较高。
2. 区域性规律区域性规律是指在不同的地理区域,生物的种类和组成有明显的差异。
3. 替代现象替代现象是指在不同的生境中,不同的物种可以相互替代,起到相同的生态功能。
五、生物地理学的应用生物地理学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研究生物地理学,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资源,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六、生物地理学的挑战与前景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生物地理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生物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结:生物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及其形成原因的学科。
它包括生物地理区划、生物地理类型和生物地理规律三个方面的内容。
初中生物地理全部知识点
由于初中生物和地理的知识点非常繁多,无法一一列举。
以下是初中生物和地理的主要知识点,供参考:
生物学:
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分裂
2.遗传基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5.生物群落及其变化
6.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平衡的稳定
7.地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
地理学: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运动和季节变化
2.地球的地理分区(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
3.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气候、土地、水资源等
4.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环境破坏、资源消耗等
5.各国和地区的人口、经济、文化等基本情况
6.现代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7.全球化和地球村的概念,其影响和挑战
以上是初中生物地理的主要知识点,但并不全面,还有其他细节和深度的知识需要深入学习。
最全面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
一、地理
1、地球的外表
1)地球的结构
(1)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是由温泉石、花岗岩、深成岩、橄榄岩和辉石组成的地壳,分布在地幔和地核之间。
(2)地球表面有两大板块,即洋板块和陆板块,洋板块按照形状的
不同,分为中央海洋板块、南美洲板块和西印度洋板块。
2)地球的重力
重力是地球表面上物体经受的最大的自然力,它存在于地球表面的每
一点,引起地球表面物体的引力,从而影响地壳的形成和活动。
3)地球的气候
气候是几种气象要素以一定周期变化所构成的一种气象状况,它由空
气温度、降水量、湿度、气压、风速、风向、云凝状等气象要素构成,这
些要素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地球表面的不同气候类型。
4)海洋
海洋是一个大的净水体,其量位于全球水体体积的97.5%,而河流,
湖泊及地下水体体积仅约2.5%。
海洋主要由两种物质组成:一是水,即
海水;二是泥沙、矿物,即海床土壤。
海洋是全球水循环、气候及相关生
态活动的重要载体。
5)土地
土地是地球表面以及土壤层以下的地质结构的总称,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
土地有四类:耕地、林地、草地和荒地。
七年级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生物地理学是地理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生物分布规律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作为生物地理学学习的初步阶段,七年级主要涉及到四个篇章,分别是生命现象、生态系统、物种和分布规律。
以下是七年级生物地理必背知识点,帮助大家提高对生物地理学的认识和学习。
一、生命现象1.生物的特征: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生物在遗传、发育、进化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
2.生物的组成:生物由无机物、有机物和水组成。
其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有机物,也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营养物质。
3.生物的代谢:生物的代谢包括新陈代谢和能量代谢。
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内物质的吸收、转化和排泄,能量代谢是指生物利用食物中的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4.生物的繁殖:生物繁殖方式多样,包括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需要两个不同的生物互相配合,产生后代,而无性繁殖则是由同一生物体自身繁殖。
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态环境和各种生物组成的。
其中,生态环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2.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位置和环境角色。
生态位分为原生态位和现生态位,原生态位是一个种群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可能占据的特定位置,现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实际上所处的位置。
3.生态相互作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捕食和掠食、寄生和寄主、竞争等。
4.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被组织成为食物链或食物网。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的线性食物关系,而食物网则是由多个食物链组成的网络状食物关系。
三、物种1.物种的概念:物种是指可以相互繁殖,而且后代是可育的生物群体。
2.物种多样性:生物的物种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物数量的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指标。
3.物种适应性: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其生存和繁殖的关键。
初中地理生物知识点总结一、生物的分类1. 生物的分类(1) 生物体的层次结构生物体的层次结构可以分为细胞、组织、器官、器官系统和个体。
(2) 生物的分类原则生物的分类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进行分类。
目前常用的生物分类方法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态特征和遗传特征来进行分类。
2. 动植物的分类(1) 动物的分类按照动物的形态特征和遗传特征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其中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等,脊椎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2) 植物的分类按照植物的形态特征和遗传特征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其中被子植物又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两大类。
二、地球生物圈1. 地球生物圈的组成地球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体的总和,包括陆地生物圈和海洋生物圈两部分。
(1) 陆地生物圈陆地生物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生活在陆地上的各种地理环境中。
(2) 海洋生物圈海洋生物圈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近海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的各个环境中。
2. 生态系统(1)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其中生物群落是由各种生物体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总体,非生物因素指的是光、温度、水、土壤和气候等。
(2) 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生物圈的平衡、净化环境、维持气候和提供生物资源等功能。
三、生物的适应性1. 生物的生存适应性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会发展出一系列适应性特征,比如体形、体色、体温调节、地域适应性等。
2. 生物的行为适应性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会发展出一系列适应性行为,比如昼夜活动规律、繁殖行为、迁徙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四、生物的繁殖1. 生物的繁殖方式(1)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特点是后代与父母有显著的遗传差异。
(2)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通过单个生物体的自体生殖细胞或体细胞分裂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特点是后代与父母具有相同的遗传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