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培训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41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调适能力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能力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在各种聚会的餐桌上,我们听到最多的祝酒词是“视你身体健康”,有人说,健康是1,其他任何东西都是0,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可是有多少人能健健康康地安享天年呢?除了人为的环境污染造成各种奇奇怪怪的病致人死亡以外,人和人、人和自身关系的恶化造成人们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也严重影响着人的健康和寿命,深圳每年自杀2000人。
有人说,我国最严重的病种不是肿瘤,不是心血管病,而是精神障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精神障碍患者1600万人,每年自杀死亡28.7万人,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即每分钟有9人自杀,其中8人未遂,自杀成为15—35岁死亡的首要因素(见2008年第5期理论集萃中的文章)。
领导干部队伍中出现自杀不断见诸报端,香港的《文汇报》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的一个数据,200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共有1253名党员干部非正常死亡。
2005年,北京《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医院曾对北京市年龄在35岁至45岁的20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定向精神检测,发现46%的领导干部存在不健康的倾向。
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抑郁、焦虑、恐惧、偏执、强迫、应急障碍、适应障碍等等。
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自然寿命原本是很长的,按照哺乳动物的生物学规律来算,人的寿命是生长发育数乘以5—7,人的生长发育年龄为25—30岁,那么,从理论上说,人可以活到125—210岁。
可是现在一般人只能活到七八十岁,能活到九十多岁的就很少了,而能健康地活到八十几岁的就更少了,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四个因素:遗传基因、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不良心理素质。
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而必须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良好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工作会议还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防病作用”作为《决议》中的重要一条。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新课导入:促使我选择这样一个课题与大家交流的原因有很多,很多人和我一样发现,这个世界物质越来越富有,精神却越来越空虚;信息越来越多,欺骗和虚假也越来越多;欲望和追求越来越多,理想和信念却越来越缺失;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知心的朋友却越来越少。
直接的原因是2010年龙田乡政府发生的一件惨案。
龙田乡政府干部刘德军因为家庭原因,在乡政府领导劝解过程中突然引爆了私藏在身的手榴弹,致使自己当场血肉横飞,一命呜呼,当时在场的的人大主席向春德也腿部受伤,至今还有后遗症。
我想,现在生活中自杀的人绝对不止刘德军一个人,领导干部中自杀的也不止一个,狼牙上跳崖的只有五壮士,可是深圳富士康公司在短短4个月内竟然有十四连跳,十四个年轻的生命就此在地球上消失,他们不是领导干部,但是自杀的领导干部何尝不有?请看以下案例……举案例说明领导干部自杀现象较多存在,问题严重。
(董玉飞、倪玲妹、卢武铉等)那么地球上每年究竟有多少人自杀?有多少人自杀未遂?让你们估计一下!我们桑这堂课的时间内,估计地球上有多少人自杀了(80人左右)?中国又有多少人自杀了(20人以上)?感到震惊吧!因为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年约100万人自杀,中国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每年自杀人数约为28。
7万,自杀未遂的人估计200万,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8人自杀未遂。
尤其是在15岁至34岁青壮年段,自杀竟然居死亡原因首位,远远超过癌症、车祸、吸毒等。
常言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只有一次,活的好好地,为什么要选择自杀轻生?自杀的人有男女老少,自杀的方式有各式各样,但是大多人自杀不是因为身体健康出了问题,而是心理出了问题。
我们领导干部队伍中有没有呢?那么我我们来看看: 当然,这些网上披露的官员自杀事件只是官员自杀的冰山一角,没有披露的还有成百上千。
每每官员自杀消息被披露,公众更多关心事件背后是否应藏着腐败,但是时候经过调查表明,有些官员确实是因为涉及腐败而畏罪自杀,多数的官员自杀还是因为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其中多数是得了抑郁症。
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调适能力一、什么是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能力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在各种聚会的餐桌上,我们听到最多的祝酒词是“视你身体健康”,有人说,健康是1,其他任何东西都是0,健康是每个人的愿望,可是有多少人能健健康康地安享天年呢?除了人为的环境污染造成各种奇奇怪怪的病致人死亡以外,人和人、人和自身关系的恶化造成人们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也严重影响着人的健康和寿命,深圳每年自杀2000人。
有人说,我国最严重的病种不是肿瘤,不是心血管病,而是精神障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精神障碍患者1600万人,每年自杀死亡28.7万人,还有200万人自杀未遂,即每分钟有9人自杀,其中8人未遂,自杀成为15—35岁死亡的首要因素(见2008年第5期理论集萃中的文章)。
领导干部队伍中出现自杀不断见诸报端,香港的《文汇报》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统计的一个数据,2003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共有1253名党员干部非正常死亡。
2005年,北京《医药》杂志和精神专科医院曾对北京市年龄在35岁至45岁的20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定向精神检测,发现46%的领导干部存在不健康的倾向。
他们或多或少地存在抑郁、焦虑、恐惧、偏执、强迫、应急障碍、适应障碍等等。
生物学家们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自然寿命原本是很长的,按照哺乳动物的生物学规律来算,人的寿命是生长发育数乘以5—7,人的生长发育年龄为25—30岁,那么,从理论上说,人可以活到125—210岁。
可是现在一般人只能活到七八十岁,能活到九十多岁的就很少了,而能健康地活到八十几岁的就更少了,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四个因素:遗传基因、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不良心理素质。
正因为如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48年对健康重新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不虚弱,没有疾病,而必须是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的良好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工作会议还把“重视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防病作用”作为《决议》中的重要一条。
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史占彪主讲人:欢迎来到北京干部在线课堂,今天我和各位领导干部一起探讨的话题是“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自我调适”。
主要给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心理健康调适的必要性;第二个是心理健康调适的方法与技巧;第三个是结合一些案例进行研讨。
第一章领导干部心理调适的必要性首先,给大家讲的第一个方面就是领导干部心理健康调适的必要性。
我们很清楚大家有时会感觉工作很累、很辛苦、很烦,而至于是怎么烦、怎么累自己好像也说不太清楚,这里实际上会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我们今天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
(一)领导干部的工作特征与压力来源我们一般用心理压力这个词来形容领导干部的烦、累,而心理压力的来源有很多方面,其核心则是很多的压力都与工作有关。
做领导和干部的尤其是做现代化社会的干部都感觉压力很大,当官不容易。
那么,我们在这里提几个方面,正是因为这几个方面的特点使我们容易感受到压力,第一个是现在的领导和干部必须讲究发展与责任并重;第二个是需要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第三个是领导干部面临着既有一定的权力又有一定的诱惑的境地,我们称之为权力与诱惑同在;第四个是要兼顾家庭与工作。
1、领导干部的工作特征(1)讲究发展与责任并重具体一点讲,就是对当领导的来说,一方面,首先发展是硬道理,搞影视的讲究收视率,那么当领导的就要管理出绩效,就是要使发展具有经济效益,要使我们的部门能够完成国家的很多任务,这是一个方面,这是硬道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保证和谐,要提供一种人文关怀,在这一块,有时我们在发展的时候很难兼顾到其他细节,所以现在当官不容易,而且现在的媒体和社会对领导的要求也高,领导当官就更不容易,这是第一块的内容。
(2)必须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第二个就是在中国东方文化中做官尤其具有它的特殊性,通俗的说,就是既要有规则,又要讲潜规则。
用我们经常提到的辩证法来说,就是首先要讲究很多的原则,当官做领导的一定要讲究规则,讲究原则,这是我们的为官之本,在各个场合都必须强调。
一、健康·心理健康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如此多的忧虑,也从来没有因如此多的原因而忧虑。
——罗素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是严重的,我们叫心理疾病,平均发病率在5%左右;中度的,是心理障碍,我国的发病率超过15%;最轻的是一般心理问题,那是任何人都避免不了的。
三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问题不重视,就会逐步发展成心理疾病。
人人都关心自己的健康,希望自己有一个强健和身体,都知道身体会生病,病了就去医院求医,但人们对心理健康却知之甚少,不知道心理上也会出问题,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二、发展着的健康概念1、健康概念的演进对健康概念的认识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神灵主义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针对身体无病就是健康的片面观点,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从而形成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2、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三、心理健康水平的等级根据中外心理健康专家的研究,可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
2、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和他人相处略感困难,若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可恢复常态。
3、严重病态心理者: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四、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