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技术报告编写大纲
- 格式:ppt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32
普查地质报告一、绪论(一)目的任务(二)普查工作时间、完成的各项工作量(附工作量统计表)和所获得的主要成果及其经济效果。
(三)地理及经济条件1. 工作区的名称、行政区划、地理坐标、范围和面积。
2. 工作区的交通情况及距主要城镇的距离。
3. 工作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类型、水系、覆盖情况、高程以及对工作有影响的气候条件。
4. 工作区的电力、饮用水及工业用水、生活用品的供应及劳动力情况。
(四)以往地质工作评述1. 按时间先后简述以往所开展的各种主要地质工作及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
2、综合评述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二、区域地质(一)地质特征较详细地阐述区域地层、岩浆岩、地质构造特征、区域内矿产分布情况和区域成矿地质条件。
1. 地层:叙述各时代地层的层序、岩性、厚度和分布情况,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沉积古地理环境。
沉积岩相旋回和其变化规律以及与沉积矿产生成的关系;沉积变质岩区叙述岩石类型、变质矿物、结构构造、岩性、岩相变化和分布情况以及与矿产的关系。
2. 岩浆岩(1)火山岩地区:叙述火山岩的种类、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和建造、喷发旋回、喷发韵律、喷发类型和喷发时代、找矿标志、矿化特征;次火山岩与喷发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2)侵入岩区:叙述侵入岩的种类、岩性、岩石化学、岩相特征、生成时代、先后次序、成因的相互关系;同化、混染和分异作用;岩体的形态、分布与区域构造的关系;侵入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成矿专属性。
对内外接触带应叙述变质岩和蚀变围岩的岩性、矿物特征、分布范围、变质作用等特点。
3. 构造:叙述区域基本构造特征、区域褶皱、断裂等构造的性质、规模、分布及与矿产的关系。
(二)区域地球物理与区域地球化学特征1. 区域地球物理:阐述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区域物探异常分布情况、异常性质、异常范围、异常特征和检查后的初步结论。
2. 区域地球化学:阐述本区各类化探异常背景值及异常分布特征。
结合地质、物探、重砂资料对异常进行综合评价。
水利普查数据成果分析报告编写提纲
一、引言
A. 简要介绍水利普查的背景和目的
B. 引出分析报告的目的和意义
C. 概述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二、方法与数据来源
A. 普查方法和调查对象的选择
B. 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和过程
C. 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评估
三、水利设施现状分析
A. 工程设施分布和覆盖范围
B. 设施的类型、数量和质量状况
C. 工程运行和维护情况分析
D. 设施建设与改善的需求评估
四、水资源利用状况分析
A. 水资源总量和分布情况
B.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C. 行业和地区水资源利用情况比较
D. 预测未来水资源利用的趋势
五、水环境状况及生态环境保护
A. 水环境质量现状和问题分析
B. 水污染源监测和防治措施评估
C. 水生态环境状况评估和保护需求
六、水灾害防治能力分析
A. 水灾害类型和频发情况分析
B. 水灾害防治设施与能力评估
C. 提出加强水灾害防治的建议和措施
七、水利普查数据分析的局限性与不足
A. 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B. 数据分析的局限性和不足
C. 对未来水利普查工作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八、结论与建议
A. 总结各项分析结果的重点发现
B. 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C. 未来研究方向和普查工作展望
九、参考文献
十、附录
以上是水利普查数据成果分析报告的编写提纲。
根据提纲,可以详细整理相关数据与事实,并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趋势预测以及对水利发展的建议。
本报告旨在为水利部门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持,为未来水利规划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固体矿产普查报告编写提纲(试行)1、绪论1.1 工作目的任务说明上级请主管部门下达的普查项目任务书中规定的目的任务及其文号、内容、要求。
1.2 位置、交通简要说明普查区位置、地理坐标、范围、面积、主要交通情况。
(附位置交通图)1.3 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简要说明普查区的地形、地貌、水系、绝对及相对标高,覆盖程度、气候条件、人口、居民点等自然地理,以及工业、农业、矿产开发等经济概况。
1.4 以往工作评述简要说明普查区以往进行的地质、物探、化探、重砂测量等各项工作情况,主要成果与结论意见。
1.5 本次工作情况简要说明本次普查工作起迄年月、简要经过、完成的各项工作量(列表),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包括探明储量和预测资源量,投入的地质事业费及其经济效果)。
2、区域地质本章所称区域的含义是指普查区所在的最低级构造单元或成矿单元的范围。
2.1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2.2 区域矿产地质特征3、普查区地质3.1 地层说明区内地层时代、层序、对比、分布、岩性、岩相、厚度、产状、接触关系以及控制矿体(层)的沉积因素。
3.2 构造说明区内褶皱、断裂和破碎带构造的性质、特征、分布情况和对成矿的作用。
3.3 岩浆活动说明区内岩浆活动情况,岩浆岩的种类、分布情况;岩体的形态、产状、相互关系及与矿床的成生联系。
3.4 变质作用说明区内各种变质岩类及其变质作用和蚀变情况。
3.5 地貌、水文地质特征说明地形地貌特征,含(隔)水层的层数、岩性、厚度、产状及分布。
3.6 地球地理、地球化学异常说明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找矿效果。
3.7 矿产分布阐述矿产分布规律、探矿因素、找矿标志。
4、矿床及其工业评价4.1 矿床特征4.1.1 矿床(层)特征说明矿体(层)的数量形态、产状和分布情况。
4.1.2 矿石质量说明矿石的氧化、淋滤、富集情况;矿石品位,物质成份,结构构造和自然类型,矿物共生组合、粒度、嵌布特征、化学特征。
4.1.3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说明矿石的选冶性能、工艺性能和机械性能。
区(县)普查技术报告编写提纲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暨第二次上海市水资源普查××区(县)普查技术报告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章)二〇一二年月审定:审核:编写:目录(报告正文)一、概述本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河湖水系、水资源条件和水务发展情况。
二、普查工作概况水利普查区划情况,包括县级、乡镇级、村级普查数量情况;动员各级水利普查工作人员、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数量;发放普查表数量与实际回收普查表数量;普查填表责任对象(单位或个人)数量情况。
三、对象清查与普查对象(一)普查对象数量情况对象清查的普查对象数量、实际填报的普查对象数量,以及两者的数量差异情况。
(二)对象清查与普查差异情况针对对象清查与实际填报普查对象数量差异情况,说明变化原因。
四、普查结果与分析(一)总体情况普查对象总数,各类普查;对象的数量及其主要特性指标汇总数量情况。
(二)河流湖泊基本情况1、河流。
数量、结构与分布情况;水文站(水位站)设置情况等。
2、湖泊。
数量、结构与分布;水面面积、咸淡水属性等基本特征。
(三)水利工程基本情况1、水库工程。
水库数量、结构与分布;兴利库容、防洪库容、设计灌溉面积、设计年供水量、2011年供水量等。
2、水电站工程。
水电站数量、结构与分布;装机容量、多年平均发电量、2011年发电量等。
3、水闸工程。
水闸数量、结构与分布;过闸流量、橡胶坝坝长、抗震设防烈度等。
4、泵站工程。
泵站数量、结构与分布;装机流量、装机功率、抗震设防烈度等。
5、堤防工程。
堤防数量、结构与分布;堤防长度、达标长度、穿堤防建筑物数量等。
6、农村供水工程。
数量、结构与分布;设计供水规模、设计供水人口、年实际供水人口、年实际供水量等。
(四)供水工程基本情况1、公共供水企业水厂。
企业、水厂数量与分布;供水能力、取水量、供水量情况、生产工艺、抗震设防烈度等。
2、取水头部泵房。
泵房数量与分布;取水能力、装机流量、装机功率、水泵数量、工程等别、抗震设防烈度等。
普查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章绪言第一节工作的目的任务应按规范规定的该阶段任务,结合设计的要求编写。
第二节位置、交通第三节自然地理及经济概况第四节以往工作评述第五节本次工作情况一、本次工作投入写清2010年~2012年先后采用何种技术方法、手段开展工作,并列表阐述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一定要填写全)二、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地质填图、物化探测量、异常查证、槽探和钻探等分别概述。
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有1:5万矿调成果的地区应依据最新矿调成果编写(附图1)。
(1:5万地质图)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第二节区域地球物理特征插图第三节区域地球化学特征第四节区域矿产(或成矿条件分析)第三章普查区地质第一节地层说明地层时代、层序、分布、岩性、岩相、产状、厚度、接触关系及与矿化体的关系(附图2)(综合地质图)。
第二节侵入岩说明侵入岩形成时代、种类、分布、岩体形态、产状、相互关系及与矿化的成生联系(附综合地质图)。
第三节变质作用说明区内变质岩类型及变质作用和蚀变情况。
第四节构造说明区内褶皱、断裂和破碎带构造的性质、特征、分布和对成矿的作用(附综合地质图?)。
第五节地球物理特征一、磁法主要介绍磁异常特征及解释推断(高精度磁测(△T)等值线平面图?)。
二、电法主要介绍磁异常特征,要与地质异常、化探异常及电测深结果联系起来进行异常解释推断(附视极化率、视电阻率等值线平面图??)。
(插入电测深断面图)第六节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质、物探异常逐一进行化探异常解释(附组合异常图???)。
第四章矿(化)体特征对区内所发现的矿(化)体或矿化蚀变带逐条(带)进行详细介绍,内容包括分布、形态、规模、产状、矿化特征、控矿因素、与物化探异常关系、围岩蚀变特征等,进一步总结找矿标志、探讨矿床成因。
如一条矿(化)体或矿化蚀变带地表有多条探槽控制,应附1:1000或1:2000采样平面图;如有钻孔深部验证的,应附钻孔剖面图或勘探线剖面图(附图?)。
第五章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对所有方法及手段的工作质量均进行概述及质量评述。
普通测量学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第一篇:普通测量学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技术总结报告编写提纲一、概述概要说明测绘任务总的情况,包括任务来源、目标、工作量等。
任务的安排与完成情况,以及作业区概况、仪器工具及已有资料利用情况等。
二、技术执行情况主要说明、评价测绘技术文件(技术标准、规范等)的执行情况。
内容主要包括生产所依据的测绘技术文件执行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技术性更改情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具达到的效果等,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等应用情况,经验、教训、遗留问题、改进意见和建议等。
三、成果质量说明和评价简要说明、评价测绘成果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质量指标。
四、上交的成果及其资料清单分别说明上交成果的形式、数量等,以及一并上交的资料文档清单,并附相应材料。
注1:各组打印目次技术总结报告1份封面样式如下:测量学实习技术总结报告专业年级:班组:成员:指导教师:二〇一年月日第二篇:测量学实习技术总结报告[范文模版]测量学实习技术总结报告专业年级:土木工程10级8班小组:15组100906樊上华一、实习仪器工具1、全站仪仪器1台、脚架1个、对中杆2根、基座1个、单棱镜2个、小钢尺1把2、S3水准仪仪器1台、脚架1 个、水准尺1对、尺垫1对二、实习内容1、1公里的四等水准测量,其中四等水准测量使用DS3级水准仪。
2、一条二级导线的普通水准测量。
3、根据老师规定的一定区域的地物测量与平面图绘制。
三、具体实习过程1、平面控制测量(1)实习目的及测区概况控制测量学是研究精确测定和描绘地面控制点空间位置及其变化的学科。
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各种工程建设、城镇建设和土地规划与管理工作。
它是各种测量学的基础。
所以控制测量的实习是非常重要的。
控制测量学集中学习是课堂结束之后在实习地集中的实践性教学,是各项课间的综合应用,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
通过实习,不仅了解到了控制测量的全过程,系统的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检校、待定点计算的基本技能,而且为今后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有关问题打下基础,还能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的锻炼。
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报告大纲及指南*1概述本级地区自然环境概况、社会环境概况、经济发展概况(可参考当地年报,环境统计年报)。
以省为例属于陆省份,位于中国中南部长江中游以南,因大部分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又因湘江贯穿于全境而简称“湘”,全省面积过半为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流域。
全省东西直线距离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774公里,总面积21. 18万平方公里。
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2%,居各省区幅员序次的第11位。
因全省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又因省最大河流为湘江,而简称“湘”。
地图坐标为东经109°—114°、北纬20°—30°之间,相邻有六个省市即、、、、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直辖市。
气候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全省年日照时数为1300-1800小时,年平均气温16-180℃,年降水量1200-1700毫米,适于人居和农作物、绿色植物生长。
2007年,全省GDP为9145亿元,增长14.4%,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最高增幅。
全省实现工业增加值33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全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5.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28.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3.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3.6%。
全年发电量增长16.6%;原煤生产量增长21.1%;钢材产量增长13.3%;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2.8%;水泥产量增长28.3%;机制纸及纸板增长8.6%。
(以上数据来源于2007年省统*图表仅供参考;例文仅供参考。
计局的统计公报)。
2普查工作概况2.1普查工作意义、目的。
介绍普查工作的目的、意义。
(参考国务院、省政府发的“普查方案”的文件、普查技术规定等文件。
)例:污染源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
全国污染源普查是重大的国情调查,是全面掌握我国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
开展污染源普查是为了了解各类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山西省小型水库安全普查工作大纲一、普查目的我省大多数小型水库建设于六、七十年代,一方面大部分水库防洪标准低、质量差、淤积严重,且运行管理跟不上,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另一方面不少水库已达到或超过设计服役年限,老化严重,水库工程潜在的安全隐患突出。
一旦发生局部暴雨洪水,极易引发溃坝事件,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进一步摸清我省各类水库的安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省水利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小型水库安全普查工作。
二、主要任务在市县水利局的组织领导下,对水库的主要技经指标进行核实和登记,进一步摸清水库的底子。
根据部颁防洪标准、枢纽工程存在的问题、下游防洪任务对水库进行分类,为下一步水库除险加固,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三、基本要求1、省厅高度重视水库普查工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
各市、县(市、区)要加强领导,成立领导机构,抽调懂业务熟悉情况的技术骨干组成工作班子,按照《山西省小型水库安全普查工作大纲》要求,实事求是、高度负责地开展水库普查工作。
2、水库普查范围包括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在册、不在册的小一和小二型水库。
对多年来不蓄水、淤积严重、下游防洪任务不大、管理条件落后、不在册的小二型水库,经省、市督察组和县水利部门研究后认为可消号的,这次可不列入普查范围。
当地水利部门抓紧办理有关消号手续,对于已消号的小型水库这次也不列入普查范围。
3、按分级负责的原则,以水库为单元,由水库主管部门负责进行普查,以县为单位形成普查与分析报告及相关附件上报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由市汇总后上报送省水利厅。
4、本项工作由省厅统一安排部署,负责编制《山西省水库普查工作大纲》,对市级成果进行验收,提交《山西省水库普查分析报告》。
5、各市负责所辖县(市、区)水库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人员培训、监督实施、复查和验收工作,并提交本市水库普查分析报告、汇总表(附件6)和各县报来的附件1至附件5。
6.各县(市、区)在所在市领导下,组织实施水库普查工作,完成县(市、区)水库普查附件1至附件6,并提交本县(市、区)水库普查分析报告。
XXXX矿普查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应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及相应矿种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编制。
具体编制内容如下:一、绪言(一)矿区基本情况包括矿区的面积、矿种,企业概况等。
(二)勘查目的和任务(三)勘查区地理位置、交通及社会经济状况二、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勘查区以往地质工作情况、工作程度、地质工作成果、矿产开采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等。
三、勘查区地质情况(一)区域地质成矿背景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概况,以及区域物探、化探等地质工作成果。
(二)勘查区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勘查区内与成矿有关(特别是与勘查主矿种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作用、围岩蚀变、矿化特征、矿体特征、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石加工选冶性能等情况,以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四、勘查工作部署(一)总体工作部署工作部署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以及矿床勘查类型、工程布置原则和依据。
涉及多矿种的,要进行综合勘查。
(二)年度工作安排依据总体部署,提出分年度目标任务、工作量及年度经费预算,第一年度的工作安排应详细表述。
五、主要工作方法手段及技术要求根据工作目的任务要求,分别说明所采用各项工作方法手段(测量、地质测量、槽探、井探、坑探、钻探、物化探、采样和样品测试、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和综合评价等)的基本任务及工作量。
具体的技术质量要求参照相应的勘查规范和技术标准。
六、经费预算经费预算的依据、标准、计算方法。
参照地质大调查预算标准和编制方法,结合市场及项目所在地区具体情况进行编制,明确各年度经费,附相应表格。
七、预期成果预期勘查成果(矿产地、资源量、储量)及相应的勘查报告、图件、附表等。
八、其它(一)附图与附表要求附图(或插图):勘查区交通位置图、区域地质图、勘查区地形地质图及工程布置图、主要勘探线剖面图(或设计勘探线剖面图)等。
注: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减,但至少有一张综合地质图及相关的勘探线剖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