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欧盟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5
2011年经济运行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分析总体来看,2011年宏观经济运行既有有利条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经济运行环境的不确定性较大。
(一)有利条件首先,2011年世界经济仍可维持温和复苏态势。
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要强于预期,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基本抵御了2010上半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和随后的欧盟刺激政策退出的冲击。
展望2011年的全球形势,经济增长将较2010年有所放缓,预测在4%左右。
美国经济仍可维持适度增长。
欧盟经济增长超出预期,表明市场信心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的影响,继续增长的可能性也较大。
日本经济增长前景相对暗淡,但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对日本经济又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因而日本经济仍可保持正增长。
其次,全球通胀压力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展望2011年度的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受到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发达国家产出缺口较大等因素的影响,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国内价格水平特别是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与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高度相关,明年国际价格的稳定对保持国内价格稳定比较有利。
第三,国内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增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级政府积极谋化发展,项目储备与准备情况良好。
经过多年的准备,目前中西部地区发展已步入快车道,大规模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正在展开。
产业转移趋势进一步加强,有利于现有优势产业继续保持竞争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加快创造出新优势产业。
消费的环境和支撑条件可望进一步得到改善。
第四,宏观政策特别是财政政策仍具备较大的运用空间。
尽管2010年继续实施了大规模一揽子刺激计划, 2010年中央政府财政赤字仍在1%以内,国债余额与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合计也只相当于GDP的40%左右,两项指标均处于安全线内,并远低于其他实施经济刺激计划的国家。
这表明,当前财政仍具有较强的扩张能力,财政政策运用仍有很大空间。
(二)不利因素首先,外贸环境和2010年相比有所恶化。
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欟2011年世界经济一些重大问题研究的新进展卫兴华,尹辉(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收稿日期:2012-01-10作者简介:卫兴华(1925-),男,山西五台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
摘要:2011年,我国经济学界对世界经济的一些重大问题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取得一些新进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问题,贸易保护主义与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安全问题,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安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中图分类号:F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2)03-0016-062011年,世界经济继续保持缓慢复苏态势,但复苏动力不足的迹象日益显现,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世界经济形势和格局呈现更加复杂的局面。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扩散,欧元区一些国家为应对危机所推行的经济刺激计划,导致巨大的财政赤字,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潭;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乏力,全球经济不平衡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贸易保护主义依旧强劲。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程度继续加深,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更加突出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安全方面问题;出于对本国经济利益和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考虑,国际社会迫切要求对国际金融体系特别是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作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备受关注。
国内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很多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观点。
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问题(一)主权债务危机的原因一些学者研究了主权债务危机的制度性和机制性原因。
应霄燕认为,主权债务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深化和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各种反经济危机政策和措施叠加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和政治危机深化的集中表现。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分析及我国的应对思考工商1101 潘泓1101100124一、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形势1、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
首先,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近期美国经济出现改善苗头,但长期增长的势头依然微弱,欧盟经济今年只能蹒跚前行。
日本经济长期靠外需拉动,但受日元升值、自然灾害因素的影响,2011年日本出现了30多年未见的贸易逆差,加上国内部分产业呈现外迁趋势,日本经济今年增长前景黯淡。
在新兴经济体中,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国经济虽然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通货膨胀困扰,在控通胀和保增长方面面临两难选择。
其次,欧洲主权债务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欧盟长期高福利政策以及巨额开支使财政赤字、公共负债难堪重负,但这些国家还没有来得及进行政策调整,自身根上的问题和全球金融危机交织在一起,就出现了欧债危机。
希腊等高负债国家历史遗留问题严重,经济持续负增长,政局普遍动荡。
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政治的影响还在继续发酵,看不到彻底解决的希望。
风险正从希腊等边缘国家向欧元区核心国家扩散,从公共财政向银行业扩散。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主权信用尚好的德、法等欧元区核心大国也受到冲击,市场信心较为脆弱。
再次,全球物价走势不容乐观。
当前,供需矛盾尚未有效缓解,多种商品实际仍处于脆弱的紧平衡状态,加上发达国家持续实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埋下了通胀的种子。
在经济复苏放缓、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同时,发达国家通胀水平却在逐步攀升,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大。
总之,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仍然面临诸多变数,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模式调整变化的过程极其复杂。
世界经济完全走出低谷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对复苏前景不容乐观。
2、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自2008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总体走势经历了一次由2010较快复苏到2011再次减速的变化。
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进程既不平衡,又很脆弱,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头。
试论2011年国际形势有哪些重要特征?一、世界经济在调整中缓慢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风险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进一步显现。
各国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不均衡特征突出,全球复苏进程缓慢。
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乏力,亚洲、拉美和非洲经济增长较快,发展中国家发挥着全球经济增长引擎作用。
世界经济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发达国家大规模刺激计划效用衰减,结构性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不同程度地面临通胀压力,短期内难以填补全球需求缺口。
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汇率、贸易不平衡、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问题的摩擦频发。
一些国家采取措施干预汇市,全球汇率波动加剧。
各主要经济体加紧反思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管理模式,围绕新的发展制高点的竞争不断加剧。
美国政府将经济繁荣列为国家力量源泉,继推出“出口翻番”、“再工业化”和新能源发展战略后,又宣布基础建设投资计划,力图通过强化实体经济和出口能力重塑美全球竞争优势。
欧盟提出转向知识创新经济,实现经济健康和绿色发展,增强欧盟经济包容性和社会向心力。
俄罗斯推出“现代化战略”,积极推进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个现代化”,改革以能源和军工等重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加速国家的发展和振兴。
日本公布“新增长战略”,将转向利用国内要素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举的需求引导型增长。
同时,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仍面临自然灾害、流行疾病、能源资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等发展瓶颈,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全球治理缓慢推进发展中国家以较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世界经济治理机制中,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取得进展。
一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阶段性改革,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
二是G20峰会正处于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经济治理机制的转型之中,在加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方面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是全球金融监管机制有所加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全面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当前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内容摘要:我国宏观经济环境面临双重压力:一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各国财政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化趋势,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新兴市场经济体将继续面临国内通胀压力上升和经济增长放缓双重问题;国际金融风险加大,特别是欧元状况脆弱,会对我国经济特别是金融的稳定性形成冲击;世界经济景气下降,全球贸易量锐减,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导致外贸出口不振。
二是国内环境,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的同时必然会使增长速度有所减慢;货币存量依然较大,形成通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在提高服务业比重、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同步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推进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
在此情况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对宏观调控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关键词:经济运行环境措施正文:2012年我国经济面临的经济形势与2011年有较大的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今年在经济增速适度回落的基础上,既要稳定经济增长速度,又要继续抑制通胀,同时要加大调整经济结构的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
一、中国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分析世界经济的一体化逐步加强,中国经济不可能独立于世界经济而存在,当前,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并且内外部失衡进一步加剧,市场信心近期大幅下降,下行风险逐渐增大。
2012年全球经济仍将保持低速增长,形势复杂多变。
根据2011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2011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
1. 发达国家正在步入滞胀的泥潭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面临自主增长动力不足的严峻挑战,一是市场对发达国家政府是否有能力稳定财政金融状况和促进经济增长产生了怀疑,主要国家普遍面临主权债务压力和金融稳定风险。
欧债危机影响深远,从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以来,欧洲债务危机已持续两年多,2011年下半年进一步恶化,存在继续向欧盟核心国家传染、向银行危机转化以及威胁欧元稳定性等风险。
一月温家宝:把稳定物价摆在更为重要位置元月1日至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区走访牧民家庭,到超市了解商品供应和物价情况,到社区看望慰问困难群众。
温家宝说,中央已经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物价,将把稳定物价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
1月4日《反价格垄断规定》公布八种价格垄断协议被禁国家发改委4日发布《反价格垄断规定》和《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并宣布新规定从2011年2月1日起实施,以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培育市场竞争文化,促使相关企业和市场主体自觉规范经营行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胡锦涛: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稳定物价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月18日至21日访问美国前夕,他在书面采访中向《华尔街日报》以及《华盛顿邮报》表示,中国有信心、有条件、也有能力稳定总体物价水平。
他并指出,汇率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胀很难说是决定汇率政策的主要因素。
今年首道“闸门”落下存款准备金率提至新高19%1月14日,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是继2010年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之后,2011年首度上调这一指标。
国务院打响发令枪上海重庆今起开征房产税最近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在部分城市进行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改革试点,具体征收办法由试点省份人民政府制定。
备受关注的上海、重庆房产税试点细则27日“浮出水面”。
上海税率在0.4%至0.6%之间,重庆税率为0.5%至1.2%。
1月27日我国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税率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下发通知决定下调部分产品进口关税税率,税率下调幅度高达50%。
专家表示,为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今年政府将出台一揽子扩大进口政策。
二月央行连续第三次加息活期利息两年多来首次上调中国人民银行2月8日宣布,自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大事记1月1日爱沙尼亚总理安西普从塔林市中心国家歌剧院广场上一台银行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了该国第一张欧元钞票,正式宣告爱沙尼亚成为第17个加入欧元区的国家。
1月12日欧盟公布首份《年度增长调查》报告,开启了欧盟经济治理的新阶段。
报告提出了欧盟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各成员国为应对挑战需要优先采取的10项行动。
这些行动涉及实现财政稳固和宏观经济稳定;进行结构性改革提高就业;采取措施刺激增长等三大方面。
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2011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世界经济今明两年仍将增长,但增速会放缓,影响复苏力度的风险依然存在。
1月13日美国两家主要信用评级机构警告,如果巨额国债继续增加,美国可能失去最高的“Aaa”信用评级。
1月26日-1月30日第41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瑞士达沃斯开幕。
本届年会主题是“新形势下的共同准则”。
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多名各界精英将围绕“应对新形势”、“经济前景和制定包容性增长政策”、“支持二十国集团的行动计划”和“建立全球风险应对机制”四大论题展开讨论,探寻新形势下如何确立全球新经济秩序和新经济治理规则。
1月31日穆迪宣布将埃及主权评级由“Ba1”下调至“Ba2”,并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
2月2日标准普尔下调了爱尔兰的评级。
将爱尔兰长期债务信用评定由AA-级下调至A级,将爱尔兰短期债务信用评定由A-1+级下调至A-1级。
将爱尔兰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AA-”下调至“A”,短期评级从“A-1+”下调至“A1”。
同时标准普尔称将该国短期和长期债信评级纳入负向观察名单。
2月8日标准普尔评级服务维持约旦长期与短期外汇评级为BB/B 不变,但将其长期与短期本地货币评级调降至BB+/B垃圾级别。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欧盟经济的特点与形势一、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欧盟经济模式的讨论可以上追至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当时,德国由于产业革命进行较晚,工业基础薄弱,敌不过英国工业品的强力竞争。
而经济学论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思潮是以英国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自由放任和自由贸易观点,德国学者李斯特从德国工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英国古典学派自由贸易观点具有世界主义的根本缺陷以及不重视各个特定国家的发展阶段和各自特殊利益的倾向,从而必然以世界范围的经济学来代替国家主义的经济学,为了给本国指明发展民族工业和取得权力的道路,李斯特用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来同英国资产阶级的世界主义相对抗,用德国的实际来同英国的理论相对抗。
由此初步形成了实行保护主张的德国经济发展模式和主张自由贸易的英国经济模式。
二战结束后,受马歇尔计划的推动,欧盟经济进入了平稳增长、社会和谐的30年“黄金时期”(“tr entegl orieus es”,1945年至1975年)。
一般来说,政界和学界通过回顾欧盟经济成功发展历程,总结出了两种经济模式,即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模式”和英国、爱尔兰为代表的“盎格鲁模式”。
“大陆模式”在主张市场竞争的同时,强调有序竞争和社会责任,主张高税收高福利。
“盎格鲁模式”则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强调市场竞争,反对市场垄断,不主张国家过多干预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
或者说,两种经济模式回归到经济学的主题之一,即公平与效率(e quitan deffii en)孰为先的问题。
“大陆模式”更多地关注社会公平,而“盎格鲁模式”则更多地看重市场效率。
意大利学者Tito Boeri、比利时学者A ndréSa pir、英国金融时报经济评论员Mar tinWol f等西方学者对“大陆模式”又进行了具体细分,即“大陆模式”包括“日耳曼模式”(Nor di)、“莱茵河流域模式”(Rhin eland)和“地中海模式”(Med iterra nean)。
年欧盟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作者: ———————————————————————————————— 日期:ﻩ2011年欧盟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来源:欧盟经商处 首发子站:欧非处 首发栏目:分析报告 日期:2011.10.26 今日/总浏览: 2/13312011年欧盟经济极其动荡,一季度强劲复苏,二季度却急转直下,季度增速由0.8%降至0.2%。
欧元区商业周期领先指数(ALI)显示下半年经济持续变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1年欧元区增长率下调至1.6%。
究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周期性因素、临时因素的影响外,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渗透到经济的方方面面。
一、主权债务危机正在演变为一场系统性危机。
自2009年10月,希腊财政造假事件引爆债务危机,至今已历时两年,危机不仅未被限制,反而不断酝酿升级,由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三个欧元区边缘小国蔓延至核心大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欧洲银行业。
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关节点如下: ﻫ一是希腊的第一轮救助(1100亿欧元)已经失败,希腊无法按原定时间返回债券市场融资,欧元区不得不在7月21日财长峰会上推出第二轮救助计划(1090亿欧元)。
希腊经济持续三年衰退,欧央行预测2011年衰退5.0%。
多家机构表示希腊违约已成定局。
现在问题只是违约程度大小。
德、法正在就私人债权人债务削减程度争论。
希腊是欧元区小国,其GDP占欧元区比重小于2%。
希腊债务危机的危害在于其违约将引起连锁反应,加剧市场信心恶化,影响区内其他重债国及银行业。
二是意大利已成为危机主战场。
7月份以来,意大利、西班牙国债收益率一度超过6%,此为市场融资不可持续之分水岭,希、爱、葡三国就在此收益率时申请外援。
意大利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在欧元区经。
2011年欧盟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来源:欧盟经商处首发子站:欧非处首发栏目:分析报告日期:2011.10.26 今日/总浏览: 2/133 1 2011年欧盟经济极其动荡,一季度强劲复苏,二季度却急转直下,季度增速由0.8%降至0.2%。
欧元区商业周期领先指数(ALI)显示下半年经济持续变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1年欧元区增长率下调至1.6%。
究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周期性因素、临时因素的影响外,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渗透到经济的方方面面。
一、主权债务危机正在演变为一场系统性危机。
自2009年10月,希腊财政造假事件引爆债务危机,至今已历时两年,危机不仅未被限制,反而不断酝酿升级,由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三个欧元区边缘小国蔓延至核心大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欧洲银行业。
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关节点如下:
一是希腊的第一轮救助(1100亿欧元)已经失败,希腊无法按原定时间返回债券市场融资,欧元区不得不在7月21日财长峰会上推出第二轮救助计划(1090亿欧元)。
希腊经济持续三年衰退,欧央行预测2011年衰退5.0%。
多家机构表示希腊违约已成定局。
现在问题只是违约程度大小。
德、法正在就私人债权人债务削减程度争论。
希腊是欧元区小国,其GDP占欧元区比重小于2%。
希腊债务危机的危害在于其违约将引起连锁反应,加剧市场信心恶化,影响区内其他重债国及银行业。
二是意大利已成为危机主战场。
7月份以来,意大利、西班牙国债收益率一度超过6%,此为市场融资不可持续之分水岭,希、爱、葡三
国就在此收益率时申请外援。
意大利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在欧元区经济比重达13%,而此前接受救援的希、爱、葡三国只占很小比重。
意大利债务水平超过希、爱、葡、西四国债务总和。
一旦意大利无法从市场融资,则EFSF规模不足以救助。
意大利增长前景黯淡、政局不稳,债务危机难以控制。
最近,德、法CDS利率上升,显示危机已经影响欧元区全局。
三是欧盟银行业风险加大。
欧盟银行业持有大量主权债务,受债务危机恶化影响,正经历信贷紧缩。
一方面,资金充裕的银行将资金从同业拆借市场撤出,存于欧央行,造成银行间资金短缺。
10月初欧央行隔夜存款高达2690亿欧元,创一年来新高。
另一方面,资金短缺的银行频繁使用欧央行紧急贷款机制,由此产生的惩罚性利息平均每天达到30亿欧元。
银行一旦爆发危机,各国政府已无力出台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措施救援,评级机构已经下调了法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主要大银行评级。
欧央行行长特里谢称欧洲的危机已经成为“系统性危机”。
二、欧盟经济增长势头自二季度以来急转直下,主要受到以下因素影响:一是外部因素,全球增长放缓、日本地震、油价上涨对欧盟经济产生负外部冲击。
二是周期性因素,欧盟经济从2008年金融危机复苏之初,经历补库存过程,但是这种“反弹效应”基本退出。
三是临时因素,如2010年末气候反常,大量建筑项目推迟到2011年一季度实施,二、三季度这一因素消失。
四是主权债务危机这一内部因素,通过信心和金融渠道影响投资和消费,又由财政刺激政策退出和财政紧缩影响政府支
出。
下面从需求构成来看欧盟经济2011年从一季度到二季度的变化,以及由领先指标看下半年趋势。
(一)个人消费持续低迷。
个人消费占欧盟经济比重约为60%。
二季度个人消费结束了前两个季度的持续增长趋势,下滑0.2%。
区内大国德国、法国、荷兰二季度消费均负增长。
危机主要通过三个方面影响消费。
一是危机增加了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使消费信心下降。
二是危机使总收水平下降,失业增加、退休金削减、物价上涨使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影响消费支出。
三是危机通过金融资产和房产财富缩水效应影响消费支出。
零售销售和新车注册量约占私人消费的一半,分别为45%和5%;两个指标的变化基本与个人消费支出一致,二季度两者均由一季度的小幅上涨而变为下跌,零售销售额由增长0.3%变为下跌0.2%,新车注册由增长1.4%而变为下跌4.0%。
7、8月份零售业采购经济人指数(PMI)平均值为48.1,低于50这一扩张与收缩分界点,三季度欧盟零售信心指数大幅也下跌至-7.4,9月服务业PMI为48.8。
这些领先指标显示下半年私人消费将继续下降。
(二)投资支出增速下滑。
投资支出占欧盟经济比重约为20%。
二季度投资增长率仅为0.2%,而一季度增长率为1.8%。
危机影响商业信心,使投资活动放缓;同时危机也使银行收紧信贷,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影响投资支出。
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占投资支出的70%和22%。
二季度制造业生产大幅放缓,由一季度的8.1%降至5.3%,
特别是资本品生产由13.1%降至9.3%。
二季度建筑业投资大幅收缩,逆转了一季度由于临时因素导致的建筑业回暖趋势。
存货投资仅占GD P比重的0.2%,二季度微弱增长0.1%,对经济影响微乎其微。
三季度制造业信心指数跌至-2.6%,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4月份的十年历史高点60持续下降至7、8月的低于50,显示下半年制造业将剧烈收缩。
建筑业信心指数为-24.6,建筑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低于5 0,显示下半年建筑业将持续下跌。
(三)政府支出大幅减缩。
政府支出占欧盟经济比重约为20%。
二季度政府支出下降0.1%,而此前由于受到财政刺激政策支撑,政府支出强劲增长。
政府雇员支出占政府支出的一半,政府中间品消费占约1 /4,转移支付占1/4。
部分成员国削减政府部门雇员及限制雇员工资使政府雇员支出下降。
受财政紧缩影响政府中间品支出下降,转移支付受健康支出下降影响而下降。
由于区内各国普遍实施财政紧缩措施,下半年政府支出对国内需求贡献有限。
(四)对外贸易前景堪忧。
对外贸易占欧盟经济比重约为1%。
在一季度的贸易反弹后,二季度出口增速和进口增速均减弱,分别由一季度的4.7%和5.4%降至0.9%和0.0%。
全球经济放缓,主要贸易对象美国需求下降是出口增速减弱的主要原因;债务危机影响使区内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均在修复资产负债表,进口需求减弱。
商品贸易中,中间品和消费品出口降幅大于资本品降幅;中间品进口降幅大于消费品和资本品。
服务贸易中,服务出口下降1.4%,服务进口下降0.9%。
7月、8月欧元区制造业出口新订单指标低于50,显示下半年对外贸易形势并
不乐观。
三、主权债务危机与增长危机形成恶性循环,债务危机影响经济增长,而增长放慢又使危机加重。
银行受到债务危机影响,收紧信贷,进一步冲击实体经济。
然而,引起危机的因素不会在短期内消失,一是欧元区统一货币而分散财政的制度缺陷,二是长期存在的区内竞争力不平衡问题。
加之,欧盟成员国意见分歧、危机解决政治意愿不足,影响全局措施出台。
目前,只能在里斯本条约框架内寻找救火措施。
近期,欧盟主要出台了三种措施:一是加强成员国预算和财政纪律,对赤字、债务超标的国家实施财务惩罚。
二是增加银行业流动性措施,欧央行无限量提供1 2和13个月贷款,并与美、英、日、瑞典央行联手提供美元流动性。
三是扩大救助基金EFSF规模及作用,将规模由2500亿欧元提升至4 400亿欧元,并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债,及为银行资产重组提供资金。
这些措施能否止住危机,恢复市场信心,有待观察。
如果不能止住危机,则欧盟经济很可能“二次探底”,将对世界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杜邢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