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5.1 金属的性质 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205.43 KB
- 文档页数:5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课题5.1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及与物理性质相关的应用2、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3、认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4、认识初中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教学重点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归纳教学难点认识比较常见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关系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比较归纳教学媒体过媒体录像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展示金属在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的应用,导出课题。
交流预习材料的相关问题。
问题设置:了解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相关应用,引导学生只关切金属的物理性质是不够的,更需要关切金属的化学性质。
【合作探究】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小组合作实验,教师指导)活动一、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探究实验1:①将打磨过的铝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颜色发生的变化②将铜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察颜色发生的变化镁在空气中燃烧铝在空气中加热铁在氧气中燃烧铜在空气中加热实验现象剧烈燃烧,耀眼____光,放出大量热,产生一种_____的固体剧烈燃烧,________,放出大量热,产生一种_____色固体化学方程式2Mg +O2点燃2MgO(银白色)(白色)结论:金属(Fe、Al、Mg、Cu)+氧气→ ____________活动二、金属与稀硫酸(或稀盐酸)的反应探究实验2:分别将光亮的铁丝、铝丝、铜丝浸入到硫稀酸、稀盐酸中实验金属与稀硫酸金属与稀盐酸现象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Fe + H2SO4 ====FeSO4 + H2↑结论活动三、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探究实验3: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在化学式下方指明物质的颜色)1、总结:板块一、二、三,归纳出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置换反应:叫置换反应2、反思:①生活中我们常说“真金不怕火来炼”体现了金的怎样的化学性质?②从金属与稀酸的作用是否可以看出金属的活泼性强弱?③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硫酸或稀盐酸来制备H2,试分别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或反思为什么不用Mg或Fe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来制取氢气呢?3、提升:常见金属(镁、铝、铜、铁、锌、金)的活动(泼)性顺序>Al>Zn>>…Cu>…Au【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并完成导学案达标检测部分【作业布置】导学案课后训练部分【教学反思】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红宝石和蓝宝石的主要成分都是氧化铝,它们颜色不同的原因是蓝宝石中混有少量的钛和铁。
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引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曾经以青铜、铁器作为历史时代的标志。
可见,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金属。
今天,我们探究的第一个问题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交流与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或常用的金属制品,想一想各是用什么金属制成的?分别应用了该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P114表5-2中【联想与启示】1.为何铁制锅铲需要加上木柄或塑料柄?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一般情况下为什么不用银制造电线、电缆?3.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相似性:大多数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密度、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延展性。
差异性:汞常温下呈液态,铜为紫红色,银的导电能力最强,熔点最高的金属是钨等。
【过渡】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做过镁在空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忆一下它们燃烧的实验现象、化学反应方程式。
【讲述】说明金属具有与氧气反应的性质。
是否大部分的金属都有此性质呢?【演示】P115《观察与思考》的实验内容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强调:在常温下,铝和氧气能发生反应,,在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膜。
它可以阻止铝的进一步被空气的中氧气氧化,因而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设问】“真金不怕火炼”道出了金的什么性质?金易被腐蚀吗?【叙述】“真金不怕火炼”,说明既使是在较高的温度下,“金”的化学性质也不活泼【过渡】到此你们可以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Mg、Al较活泼,Fe、Cu次之,Au最不活泼【归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两种现象来判断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差异。
即:①该金属能否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②反应的激烈程度【过渡】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是否也会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别呢?同学们可以利用桌上的药品,作出合理的猜想,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设计【案例背景】在“未来教室”环境下双板互动教学为载体,更好地去适应每个孩子的成长需要。
在培养目标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求实、求真与创新能力。
在学习方式上,将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和小组合作相相合,注重师生、生生对话和问题解决。
在师生关系上,谋求和谐,以道相交,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
在《金属的性质》教案中,教师以“区别铁粉和炭粉”为主线,紧紧围绕“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让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提出方案并进行探究实验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问、促问,有效引导学生理解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置换反应的本质。
同时也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对比实验的细节注意点,力求让每位学生“一课一得”,在课后能够有持续发展性的学习。
教材版本:上海教育出版社所用课时:1课时班级人数:46人(分成8组,每组5~6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通过探究实验初步分析金属的化学性质;理解置换反应概念;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能与氧气、稀盐酸稀硫酸及盐溶液反应,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3、初步认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过程与方法】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和讨论交流,初步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并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初步学会运用联想、类比、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与整合,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情景设置,保持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化学视角更科学的理解物质及其变化;2、培养学生的小组分工协作能力、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探究精神。
【学习重点】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习难点】能够区别常见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过程】“未来教室”环境下Starc平台的使用已经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到学科教学中,本节课一开始就双屏展示,左屏显示主要课件PPT,右屏显示学生分组分工情况。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金属与氧气,金属与稀酸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通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模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勤于思考的学习品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金属的性质和利用是第五章第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沪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的定义。
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
重点放在金属性质的探究上,通过常见金属铁的一系列反应,总结归纳出金属在不同状态,不同外界条件下,展现出来的不同实验现象,同时加深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解释—些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学好本课题为以后学习酸、碱、盐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巩固基本知识,以铁为例,通过对铁的性质的探究,来复习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并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规律性变化。
教学难点:基本知识的灵活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分析的能力,归纳总结,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提升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教学方法: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习巩固→联系实际。
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暖宝宝、磁铁、铁丝、铜丝、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砂纸、火柴、试管(若干)烧杯(若干)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跟各位同学一起来复习巩固一下第五章的化学知识。
这几天比较冷,所以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种可以取暖的简易装备:暖宝宝大家都知道,把暖宝宝贴在贴身的衣服上,它会发热,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暖宝宝里藏着什么宝贝呢?我们请大家来看一下包装上的成分说明。
【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了解常见金属与氧气、酸、金属盐 溶液的反应2.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了解通过实验学习物质的性质和 变化的方法。
【课前预习】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金属?把 它们的名称和元素符号填在下表中。
2.说出下列物质中各使用了何种金属及利用了该金属的哪种性质。
①用于制干电池外壳的是___________,利用该金属的____________。
②体温表中银白色的液体是__________,利用该金属的____________。
③包装糖果用的是____________,利用该金属的____________。
3.铁丝燃烧实验中,铁丝要绕成螺旋状,是由于_____________, 火柴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内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过程】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交流与讨论】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请同学们交流讨论,总结 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教师“个备” 或学生笔记栏【小结】金属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本P115[联想和启示]2、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活动与探究]分别将光亮的镁带、铝箔、铜丝在空气中加热。
[思考]铁、铝、铜与氧气反应后的产物各是什么?属于哪一类物质?[小组讨论](1)哪些金属不能与稀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些金属能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__________. (2)仔细观察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总结它们的共同点 ____________ 。
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第1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2. 知道常见的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3. 会运用金属的性质解决一些生活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学会归纳整理;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1.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2.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运用金属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前几章学习了一些非金属元素以及它们间组成的物质,如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
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也非常广泛,而且不可缺少。
学生活动:说说你知道哪些金属,完成课本习题,能以最快的速度金属元素的大约种类吗?说说你见过的金属,以及它们的颜色、状态、用途、和你知道的它们的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思考1:铁、铝常用于制作锅、铲等炊具,表现出金属哪种物理性质?思考2:铁、铝、铜能加工成导线、能压成薄片,表现出金属哪些物理性质?思考3:金、银、铂做成各种首饰等,表现出金属哪种物理性质?[探究活动一]:砂纸打磨请同学们找出镁带、铝带、铁带、锌带、铜带并用砂纸打磨后观察它们的颜色,取少量铁粉于试管中观察颜色。
[小结]: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过渡]: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必须要考虑金属的耐腐蚀性,这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金属还有哪些化学性质呢?(二)金属的化学性质P115《观察与思考》回忆镁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探究活动二]:将铜丝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结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__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对应的_____________(三)金属与酸反应[活动与探究三]完成P116活动与探究的实验内容并将实验现象填入表中。
书写正确的化学方程式铜带与盐酸[探究问题三]:置换反应1. 置换反应2.金属与金属盐溶液的反应[活动与探究四]将光亮的铁带深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结论]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金属光泽、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2.金属的化学性质:(1)与氧气反应(2)与稀酸反应(3)与金属化合物反应二、金属材料1.合金:(1)定义(2)性能:熔点、硬度2.纯金属第1节金属的性质与利用一、金属的性质1.金属的物理性质2.金属的化学性质二、金属材料1.合金:(1)定义(2)性能2.纯金属本堂课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
《金属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不同现象,认识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也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以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为例,初步认识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3、认识置换反应的特点,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对比及区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研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对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属性质的探究性学习,深化了解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重点:金属与算反应的化学性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设计:
旧知回顾:
【教师活动】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认识了化学里的一个新的小伙伴——金属,学习了金属所具有的物理性质,以及人类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在不同的领域里对金属的应用;也通过铁、镁、铝、铜四种金属在氧气中的变化,学习了金属能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知道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反应的剧烈程度也不相同。
【多媒体展示】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汞除外,汞是液体)
2.有金属光泽
3.金属都能导电、导热
4.有延展性
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利用家里的各种资源,查找和金属有关的新闻事件或者化学小故事,相信大家肯定都完成得很好,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他们查找到的金属的小故事。
【学生活动】学生甲、乙、丙分享自己所查找的与金属相关的新闻事件或者化学小故事。
【教师活动】大家查找得都非常的好,非常的认真。
当然老师自己回去也做了功课,也查找了几个和金属有关的事件,我发现这几个事件特别的吸引我的眼球。
【多媒体展示】金属的遭遇
著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金属片因酸雨而变得疏松,一触即掉(而在1932年检查时还是完好的),因此不得不进行大修(已于1986年女神像建立100周年时修复完毕)。
波兰的托卡维兹因酸雨腐蚀铁轨,火车每小时开不到40公里,而且还显得相当危险。
【教师活动】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活动】金属会受到酸雨的腐蚀!
【教师活动】很好,大家抓住了关键字眼!金属竭尽所能地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的活动引发的“酸雨”,却使得金属“伤痕累累”。
那么,金属能与酸反应吗?
新课讲授:金属的性质——金属与酸的反应
【教师活动】实验室检验猜想的唯一标准,要解决刚才大家产生的猜想,还得是实验来说话。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1、分别取镁、锌、铁、铜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对比观察反应现象。
2、分别取镁、锌、铁、铜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对比观察反应现象。
【学生活动】思考:几种金属药品的取用方法,稀盐酸、稀硫酸的倾倒方法。
【教师活动】强调实验的正确操作,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问题。
【教师活动】演示第一组实验,用实物展台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第二组实验。
【学生活动】根据反应的实验现象,思考以下问题:
(1) 哪些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2)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
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
然后是_____。
【多媒体展示】金属与酸的反应
【学生活动】实验现象记录,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知识小结】金属与酸的反应:
1、能反应: 镁、锌、铁;不能反应:铜
2、反应的剧烈程度:镁>锌>铁
【知识过渡】老师在查找金属的小故事时,无意间还找到了古代时候人类冶炼铜的方法。
【多媒体展示】葛洪是我国晋代著名的炼丹家,曾在葛山等地修道炼丹多年。
一次葛洪之妻鲍姑用铁勺盛曾青(硫酸铜溶液),几天后,葛洪拿起铁勺便用,奇妙的现象出现了:铁勺变成了“铜勺”,金光闪闪。
葛洪的徒弟高兴得跳了起来:“点石成金了!”
葛洪把铜
勺放在火上烤,铜勺逐渐变黑。
这些现象葛洪在《黄白篇》一书中均做了记载。
【教师活动】今天我们就让它情景再现一下。
【演示实验】 展示硫酸铜溶液——蓝色液体。
在一个烧杯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把新买的铁质小刀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铁的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应该是铜。
简直太神奇了!
【教师活动】拿出提前两小时就已经放在一起的铁和硫酸铜溶液,展示实验成果。
【学生活动】观察:铁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红色物质,溶液的蓝色已经褪去,带有微微的绿色。
蓝色褪去,说明硫酸铜溶液已经完全反应;微微的绿色,根据之前金属与酸的反应可知,溶液中生成了亚铁离子。
金属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Mg + 2HCl == MgCl 2 + H 2 ↑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
锌 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 Zn + 2HCl == ZnCl 2 + H 2 ↑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铁 反应缓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
变为浅绿色
Fe + 2HCl == FeCl 2 + H 2 ↑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 铜 不反应
【教师活动】大家分析总结得特别好,特别到位。
这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湿法炼铜,有史为证——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学生活动】书写化学方程式:Fe + CuSO 4 == FeSO 4 + Cu
【学生活动】铁能炼铜,那么铁也能炼金或者银吗?
【教师活动】大家的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老师也很想知道,那么这个就当做我们今天的家庭作业之一,大家回去一样利用家里的资源去查找一下,铁是否能炼金、银,如果能,又到底需要什么条件,我们下节课来揭晓答案。
【知识小结】以下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化学方程式汇总:
Mg + H 2SO 4 == MgSO 4 + H 2 ↑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
Fe + H 2SO 4 == FeSO 4 + H 2 ↑
Fe + CuSO 4 == FeSO 4 + Cu
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反应方程式有何共同特征?
【学生活动】反应前后都有单质!
【教师活动】大家观察得特别仔细,没有错,这几个反应的特点就是反应前后都有单质,我们把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置换反应。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通式表示置换反应:A + BC == AC + B ,简而言之就是:单换单。
注意:铁在参加置换反应时,只生成+2价的亚铁,溶液显浅绿色。
这是我们学到的第三种基本反应类型,大家要与之前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相对比、区分。
【学生活动】练习: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
1、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2、H 2 + CuO == Cu + H 2O
3、NH 3 + HCl == NH 4Cl
4、NH 4HCO 3 == NH 3↑+ H 2O + CO 2↑
5、2H 2 + O 2 == 2H 2O
6、2H 2O 2 == 2H 2O + O 2↑
7、Mg + CO 2 == MgO + C
8、CO + CuO == Cu + CO 2
Mg + 2HCl == MgCl 2 + H 2 ↑ Zn + 2HCl == ZnCl 2 + H 2 ↑ Fe + 2HCl == FeCl 2 + H 2 ↑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探究实验,我们进一步学习了金属的两个重要的化学性质:①金属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并且在反应过程中,不同的金属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存在差异。
②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从溶液中把铜单质置换出来。
并且在学习这些性质的同时,我们还认识了第三种基本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关于金属,到底还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呢?我们将在下节课中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金属的性质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2、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Mg+ H2SO4===MgSO4+ H2↑
Zn+2HCl===ZnCl2+H2↑Zn+ H2SO4===ZnSO4+ H2↑
Fe+2HCl===FeCl2+H2↑Fe+ H2SO4 ===FeSO4+ H2↑
3、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三、置换反应(单换单)
1、定义:P116
2、通式:A + BC == AC +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