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积性肺炎的_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20.24 KB
- 文档页数:6
老年人坠积性肺炎护理措施一、保持呼吸道通畅①翻身拍背: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久病体弱,咳嗽无力,护士应翻身1次/1~2h,拍背3~4次/ll.②拍背的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时,护士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呈15.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3~5min/次。
③吸痰:患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易潴留,吸痰是关键。
吸痰的顺序是:先吸气管内的痰,然后再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顺序不可颠倒。
吸痰时一律用无菌镊夹取吸痰管吸痰。
吸痰管尽可能插深,便于吸出深部痰液,螺旋向外抽出黏附在气管内侧的痰液。
避免导管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而损伤气道黏膜,每次吸痰不超过。
105.10s,最多连续不超过2次。
④湿化气道:痰液黏稠不易咯出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化痰及抗支气管痉挛药,以起到抗菌、消炎、解痊、湿化气道黏膜、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化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
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严密观察其反应、面色、心率、呼吸。
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雾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窒息。
雾化吸入后,必须帮助患者拍背,协助排痰。
⑤指导患者主动咳嗽:取半卧位或坐位,鼓励患者做深呼吸3次,在第3次深吸气后屏气数秒钟,然后张开嘴做短暂有力咳嗽2~3次,将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咳出,咳嗽后做平静而缓慢的放松呼吸。
二、清洁空气患者长期卧床及大、小便失禁,是病房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一般自然通风2~3次/d,20~30min/次。
每天用1:200的84消毒液擦地2次,每日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桌子,一桌一抹布,晨间护理时必须湿式扫床(将扫床答帚冲洗干净,甩干后轻轻扫床)。
冬天限制人员出入。
三、保暖给卧床患者更换尿布、翻身、拍背,治疗时尽量少暴露患者。
因为寒冷可使患者气管血管收缩,黏膜上皮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呼吸器官。
因此,应注意保暖,病室湿度保持在20℃~24℃.2.4口咽部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致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
坠积性肺炎的护理措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患者的身体技能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上涨而越来越高,坠积性肺炎的发病率也会变得越来越多。
坠积性肺炎主要是由呼吸道感染所导致的,发病的主要群体是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由于年龄、疾病、长期的卧床等众多因素不能够及时的完全咳出呼吸道里所存在的分泌物,从而导致双肺容易行为积攒,这时候的肺部就会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地,从而极为容易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形成[1]。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水平逐渐提高,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人们在生活中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对坠积性肺炎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除了对于治疗的重视度增加其治疗后的护理工作也逐渐重视起来。
好的护理能够促进老年患者在后续的恢复速度,因此临床医学上对其坠积性肺炎后续的护理工作也相当重视。
本篇将对其坠积性肺炎后续的护理工作进行详细的分析,现将报告结果如下:1、坠积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坠积性肺炎是由于患者长期的卧床、老龄化、以及口腔卫生清洁不够等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2]。
1.1年龄原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上涨,身体各方面的技能都不断的退化,肺部纤毛运动功能也会逐渐的出现衰弱的现象,常常会出现咳嗽情况,并且咳嗽会出现无力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呼吸道中的部分分泌物难以被咳出,在后续收到重力的影响分泌物会出现倒流最终流到肺部最低处,一直积攒在肺底部从而导致了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1.2口腔卫生的清洁度部分的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可能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已经不能做到自己去清洁口腔的卫生,这就容易导致细菌在口腔环境中的滋生与繁殖,而残留的细菌可能会随着口腔分泌的唾液流至呼吸道从而可能会导致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坠积性肺炎的危害坠积性肺炎如果发展至严重程度的话,会引发更多且严重的并发症,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胸口会出现发闷情况、呼吸急促、有小部分患者还会在咳嗽时咳出粘稠物一样的分泌物,并且如果患者出现分泌物咳不出时会一直堵塞在喉咙中,从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3]。
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后的护理坠积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是指口鼻部分的异物或含有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的液体、食物、消化液等经口腔、喉咙和气管进入肺部,引起的肺炎,多见于长期卧床患者、老年人、吸烟者、嗜酒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以及有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等。
坠积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发热、胸痛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症状,因此,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后的护理非常重要。
一、护理评估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后,护理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护理评估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心率、血压、体温等,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况、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的颜色、气味、量、粘稠度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呼吸道清除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后,呼吸道清除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呼吸道清除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实现:(一)体位引流可将患者头部朝下30度,体位维持10-20分钟,以利于分泌物向口腔方向流出,起到引流的作用。
(二)气道吸引每日3-4次,每次吸引不超过20秒,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吸引。
(三)雾化吸入滴入5%肾上腺素、3%盐酸氨溴索、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每天1-2次。
(四)胸部物理治疗可采用胸部轻拍、振动、震动等方法进行,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排出呼吸道分泌物,改善呼吸道通畅。
三、积极治疗立即就医,积极治疗,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抗炎、退热、止咳等方法,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
四、营养支持在患者治疗的同时,营养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
因此,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发生坠积性肺炎后,应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注意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量,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以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坠积性肺炎要怎么办?坠积性肺炎是肺炎的一种,一些长时间卧床的患者会因为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而随重力流向肺底部并淤积于此,成为细菌的培养基,极易诱发肺部感染。
它是老年患者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危害较大,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家人的健康,我们来看看如何护理坠积性肺炎吧。
1、体位引流护士将患者床头摇高30°~50°,床头垫软枕,且半卧位与卧位经常变换,检查皮肤受压情况,这样不仅可预防褥疮发生,而且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
2、翻身拍背由于患者长期卧床 ,久病体弱 ,咳嗽无力 ,护士应每 2~3小时翻身 1次 ,拍背3~4次 /h。
翻身时避免推、拉 ,防止皮肤擦伤,必要时在骨隆突处垫气圈或棉圈。
拍背的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时 ,护士一手扶住肩膀 ,右手掌屈曲呈 150°角 ,由外向内 ,由下向上 ,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 ,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 ,力度应均匀一致 ,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3~5min/次。
3、保暖。
给卧床患者更换尿布、翻身、拍背 ,治疗时尽量少暴露患者。
因为寒冷可使患者气管血管收缩 ,黏膜上皮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呼吸器官。
因此 ,应注意保暖。
4、口咽部护理。
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口处 ,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致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
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
并注意漱口液的选择,一般选用生理盐水 ,也可以根据pH值选用漱口液 ,以达到改变口腔酸碱环境 ,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进行口腔护理时棉球不可过湿 ,并注意棉球不可遗留在口腔内 ,防止误吸。
坠积性肺炎严重的会导致患者昏迷,轻的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痰黏稠等症状以及排泄功能减弱。
一旦得了这种病,患者应该及时接受治疗和护理。
总的来说,坠积性肺炎的护理是必须慎之又慎,细之又细。
好好的护理,让患者更快的好起来!。
坠积性肺炎的护理
【摘要】坠积性肺炎是指长时间的卧床使得呼吸道分泌物难于咯出淤积于中小气管,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极易诱发肺部感染。
它是老年患者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危害较大,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根据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坠积性肺炎产生的原因,采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老年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护理,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坠积性肺炎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龄50~70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坠积性肺炎诊断标准。
病程30~60d,其中治愈20例,好转18例,死亡7例。
1.2 临床表现:45例患者中脑出血患者4例,脑梗塞患者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3例,严重贫血合并褥疮患者16例,心力衰竭患者6例,下肢静脉血栓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例。
除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外,出现下述症状:咳嗽28例(6
2.2%),白黏痰16例(35.5%),黄脓痰3例(6.6%),干咳3例(6.6%),发热22例(48.88%),不同程度呼吸困难12例(26.66%),肺部湿罗音28例(62.2%),干哕音和哮鸣音6例(1
3.33%)。
1.3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0~20×10/L 20例,>20×10/L 3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占0.80~0.90 5例,>O.90 21例;痰培养结果:痰培养43例阳性,其中肺炎链球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白色念珠菌3例,大肠杆菌7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另8例痰涂片发现大量细菌,而需氧培养为阴性,疑为厌氧菌感染;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可见小斑片状阴影23例(51.1%),大叶性肺炎4例(8.8%),双下肺炎1O例(2
2.2%),下叶背段肺炎5例(11.1%),上叶后段肺炎3例(6.6%)。
1.4 治疗方法①抗感染:根据痰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
其中应用头孢曲松钠21例,青霉素+舒巴坦钠8例,亚胺培南2例,头孢噻肟钠+舒巴坦5例,头孢他啶+阿米卡星1例,氟康唑3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5例;②化痰及积极促进痰液排出:雾化吸入和静脉滴注化痰药物45例,体位引流8例,吸引器吸痰43例,气管切开1例。
1.5 结果治愈标准:咳嗽、咯痰、气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体温正常≥3d;听诊肺部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哕音;X线胸片正常,片状影消失;实验室检查2次以上正常[1]。
2 护理
2.1 评估
2.1.1 患者的评估:评估患者的起病方式、速度及有无明显诱因,了解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命体征、既往史。
做好神经系统的评估,重点注意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吞咽、咳嗽反射是否存在。
了解患者发病前有无心脏疾病,特别要做好呼吸系统方面的评估,发病前有无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还要评估患者的全面情况,以确定患者是否为坠积性肺炎的高发人群,为做好预防性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2.1.2 护理人员能力的评估:合理安排人员,选择业务技术能力强、工作责任心强、高学历或高年资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前瞻性地发现护理的潜在性问题,保证护理的实施。
2.1.3 资源的评估: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庭人员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态度、患者的经济情况,以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同时评估本科室拥有的预防坠积性肺炎的仪器设备、药物等资源情况。
3 护理诊断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意识障碍、咳嗽反射丧失有关。
躯体移动障碍:与偏瘫、平衡能力底下有关。
吞咽障碍:与意识障碍或延髓麻醉有关。
其他:语言沟通障碍、知识缺乏等。
4 护理措施
4.1 保持呼吸道通畅:①翻身拍背: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久病体弱,咳嗽无力,护士应每2~3小时翻身1次,拍背3~4次/h。
翻身时避免推、拉,防止皮肤擦伤,必要时在骨隆
突处垫气圈或棉圈。
②拍背的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时,护士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呈150角,由外向,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3~5min/次。
③吸痰:患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易潴留,吸痰是关键。
吸痰的顺序是:先吸气管的痰,然后再吸口腔或鼻腔的分泌物,顺序不可颠倒。
吸痰时一律用无菌镊夹取吸痰管吸痰。
吸痰管尽可能插深,便于吸出深部痰液,螺旋向外抽出黏附在气管侧的痰液。
避免导管在气管反复上、下提插而损伤气道黏膜,每次吸痰不超过10s,最多连续不超过2次。
吸痰管1次1换。
④湿化气道:痰液黏稠不易咯出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化痰及抗支气管痉挛药,以起到抗菌、消炎、解痉、湿化气道黏膜、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化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2]。
4.2 清洁空气:患者长期卧床及大、小便失禁是病房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一般自然通风2~3次/d,20~30min/次。
每天用1∶200的84消毒液擦地2次,每日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桌子,一桌一抹布,晨间护理时必须湿式扫床。
冬天限制人员出入。
4.3 保暖:给卧床患者更换尿布、翻身、拍背,治疗时尽量少暴露患者。
因为寒冷可使患者气管血管收缩,黏膜上皮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呼吸器官。
因此,应注意保暖,
病室湿度保持在20℃~24℃。
4.4 口咽部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致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
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并注意漱口液的选择,同时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指导患者作吞咽功能训练,防止误吸误咽,如有食物滞留口,鼓励患者用舌头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利吞咽。
4.5 非语言交流的作用: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及病理生理
原因,导致不同程度的语言沟通障碍,护患交流只能通过眼神、表情、动作或空间距离来进行。
护士应用平静、肯定的目光注视患者,鼓励其树立信心要面带亲切、真诚的微笑以得到患者的好感与信任。
触摸可以表示护士对患者的关注和安慰,也是患者情感的需要。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恰当运用非语言交流优势,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心情愉快,思想放松,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和提高免疫力,促进其早日康复。
4.6 健康教育:给患者家属讲解必要的知识、长期卧床
患者护理的要点、康复指导,以取得配合。
5 讨论
老年性肺炎因老年人生理及病理生理的不同而有其自
身的特点,起病隐匿,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
因各种慢性疾病而长期卧床的老年人所患的肺炎中,坠积性肺炎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各种原因所致肺活动受限,
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清理出呼吸道。
而针对这些易发因素或病理生理改变,予以体位引流、翻身拍背、湿化气道、吸痰、清洁空气、保暖、口咽部护理等干预性护理措施,对稳定患者情绪,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闫舫.脑卒中并发吸入性肺炎临床分析[J].医学,2008,29(13):87.
[2] 淑慧,秀贞.老年坠积性肺炎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91):19.
作者简介:娜(1981.9-),女,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危重症护理。
通讯作者:胜强(1974-),男,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创伤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