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
- 格式:ppt
- 大小:365.50 KB
- 文档页数:46
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1. 低血压:透析过程中血压下降是常见的并发症。
处理流程包括:- 立即暂停透析,将患者的头部调低,提高下肢或使用动脉内注射的血管活性药物,如腺苷酸、多巴酚丁胺等。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 如果患者没有恢复稳定的血压,应立即转诊至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
2. 抽血困难:在透析过程中,由于针头穿刺不当或针头堵塞等原因,可能出现抽血困难。
处理流程包括:- 评估针头穿刺位置,尝试重新穿刺。
- 如果无法重新穿刺,应尽快联络血透室或主管医生,考虑更换或维护血管通路。
3. 血液透析疼痛:有些患者可能在透析过程中出现针头周围或通路处的疼痛。
处理流程包括:- 检查针头或通路是否存在问题,如血栓形成、堵塞等。
- 给予患者适量的止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物。
4. 感染:透析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感染的风险。
处理流程包括:- 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手部和皮肤消毒,保持良好的透析通路清洁。
- 定期更换透析导管或进行通路维护,以减少感染的发生。
- 如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局部红肿等,应立即联系医生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5. 过滤膜问题:透析过程中,过滤膜堵塞或失效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处理流程包括:- 监测血透仪及相关指标,如动脉压、静脉压等。
- 如发现过滤膜堵塞或失效,立即停止透析,清洗或更换过滤膜。
总之,对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应进行及时的监测和处理,同时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应急预案,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医护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接受培训,以提高应对并发症的能力和水平。
血液透析治疗这些常见并发症,你一定要警惕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式,通过血液透析机将体内的血液引入到体外,并进行体外过滤,将过滤后的血液重新输入患者体内,保持患者正常的机体代谢。
该种治疗方式属于人工肾脏的一种,对于清除患者体内的废物以及多余水分有重要积极作用。
由于血液透析属于长期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易导致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治疗安全,因此需要高度警惕这些并发症,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常见的血液透析并发症有哪些?如何进行处理?笔者从以下几部分讲解。
并发症一:发生低血压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通常是指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者平均动脉压降低超过10mmHg。
处理措施: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出现低血压,需要立即指导患者采取头低位置是,并且停止超率,为患者补充生理盐水,使用20%的甘露醇以及白蛋白溶液。
这些药物的使用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血压。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如果患者血压并没有任何改变,需要再次为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并且降低患者血流速度。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可能与超滤速度过快或者患者干体重过低存在重要关联;如果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液温度较高以及患者存在贫血等情况,同样易导致低血压的发生。
除此之外,当患者存在心律失常或者心脏功能障碍,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也会增加低血压发生风险。
因此,血液透析过程中,为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机体血压变化,对存在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及时进行给药。
并发症二:肌肉痉挛肌肉痉挛通常发生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中后期,患者肌肉痉挛发生通常是由于肌肉血流灌注降低所导致。
例如患者血电解质紊乱或者透析过程中出现酸碱不平衡。
处理措施:出现肌肉痉挛后,需要立即为患者输入100ml生理盐水,并且给予患者补充葡萄糖以及甘露醇溶液,按摩患者肌肉痉挛组织。
有效防止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肌肉痉挛的发生。
需要控制患者透析期间的体重增长情况,并且针对患者的低钙血症以及低钾血症及时调整,鼓励患者加强自身机体锻炼。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处理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处理:
1.透析失衡综合征
为常见的并发症。
多见于初次透析、快速透析或透析结束后不久发生。
表现为焦虑、烦躁、头痛、恶心、呕吐,有时血压升高;中度者尚有肌阵挛、震颤、失定向、嗜睡;重度者可有癫痫样大发作、昏迷、甚至死亡。
预防措施:首次透析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透析液中钠浓度不宜过低,超滤脱水不宜过快。
出现症状时,轻者给静注50%葡萄糖液50~100ml,肌注异丙嗪25mg;重者应给甘露醇或白蛋白等,减低透析器中负压及流量。
2.发热
透析早期发热,多由于透析系统冲洗不净,致热原存在或预充血液快速进入体内产生输血反应所致;如透析后体温持续上升多提示感染,应寻找发热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心血管并发症
如低血压、高血压、心脏进行性张大、心力衰竭、心包炎、心律不齐等。
4.贫血
尿毒症原已有不易纠正的贫血,加上透析中需反复抽血检查以及透析器中残留血液的丢失,可加重贫血,因此,应减少种种原因的失血,补充铁剂、叶酸或适量输血。
5.透析性骨病
6.感染
要防范动静脉瘘、肺部及尿路感染。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慢性并发症及常用预防办法
(仅供参考)
1、感染:主要原因是免疫能力差;
适当的锻炼和营养补充是关键,感染明显时使用抗生素;
2、贫血:主要原因是促红素、铁等缺乏;
适当补充促红素、铁剂、叶酸、维生素B12和优质蛋白质;
3、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原因是透析不充分,中大分子毒素富集,营养素缺乏等;
充分透析,增加血滤或者灌流,补充适当的营养素(例如:B1,等);
4、透析性骨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钙磷代谢紊乱,PTH亢进,骨化三醇缺乏,高血镁,高血铝,铁负荷过重等;
控制好钙和磷的水平(尤其要防止钙低磷高,而钙高磷低也不好),预防PTH 亢进,适当补充骨化三醇,控制高血镁、高血铝和铁负荷过重,等。
5、心力衰竭:主要原因是血容量过多(水分过多),高血压,贫血,等;
合理的干体重,每次透析期间体重增加不超过干体重的3%~5%,合理控制血压到透析前140/90,透析后130/80,血色素水平稳定到10.3克~12克之间,预防PTH严重亢进及感染;
6、关节淀粉样病变:主要原因是贝塔2微球蛋白长期超过正常值15~20倍,使用生物相容性较低的纤维素膜透析器(例如:铜防膜);使用生物相容性较高的合成膜透析器,增加血滤或者高通量透析,每周一次或每月两次。
7、皮肤瘙痒:主要原因是组胺的分泌,PTH亢进,高磷,中大分子毒素富集,等;
预防PTH亢进,降磷,充分透析,增加血滤及高通量透析,灌流,等。
8、全身衰竭: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症(MIA);
降低微炎症(C反应蛋白正常),补充适当营养(例如:优质蛋白质,叶酸,B12,C,等),控制血脂,预防PTH亢进,预防高血钙,等。
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欧传厢一、血管通路并发症及预防措施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重要通路,如动静脉瘘或血管内置管。
通路问题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血栓形成、感染、狭窄等,这些问题会影响透析的效果。
预防措施包括:定期检查通路,避免使用受损的通路,注意通路的保养和清洁,避免感染。
血管通路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必要手段,但是血管通路的建立和使用也会伴随一些并发症,包括:(1)感染:血管通路周围皮肤感染、血行感染等。
感染可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2)血管狭窄:长期使用血管通路可能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流动,从而影响透析效果。
(3)血管瘤:血管通路过度使用后,血管可能会扩张形成血管瘤,从而影响透析治疗。
(4)凝血:血管通路周围的血液凝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透析治疗。
为预防这些并发症,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血管通路清洁:每次透析前,保持血管通路周围干净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2)定期检查血管通路:定期检查血管通路的通畅性和血流速度,及时发现血管狭窄等异常情况,保证透析效果。
(3)避免过度使用血管通路:减少血管通路的使用频率和时间,避免血管瘤和凝血的发生。
(4)注意饮食和药物:透析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药物的控制,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和不良食品对血管通路的影响。
(5)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及时发现血液问题,避免血液凝固的发生。
二、低血压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低血压是血液透析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能会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预防措施包括:透析前及透析过程中注意监测血压,调整透析液的温度和浓度,避免过多的液体和钠离子的丢失,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可以避免低血压的发生。
(1)避免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站立会促使血液往下流,导致低血压,所以要经常活动,休息一下。
(2)避免突然站起来:如果从坐位或躺位突然站起来,会导致血压骤降,引起眩晕和晕厥,因此应该缓慢起身。
(3)衣服不要过紧:过紧的衣服会阻碍血液循环,引起低血压。
血液透析常见并发症的相关知识血液透析是一种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方法,其是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弥散,对流将体内各种有害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并能同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患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治疗后,会产生相应的并发症。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血液透析病人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一、常见血液透析并发症1、器官感染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并发泌尿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感染。
血液透析并发泌尿系统感染以后,患者会出现尿频、尿痛等症状。
血液透析并发呼吸系统感染以后,患者会出现呼吸得困难,胸口闷痛、咳嗽等症状。
2、血压不稳血液透析患者容易并发高血压或者低血压症状。
在透析过程中,若没有控制好血液容量,容易出现水钠潴留,导致高血压症状的出现。
血液透析之后,血容量降低,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的症状。
3、心率失常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率失常的情况,是由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包炎,严重贫血,低血压等原因引起的。
而另一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率失常的情况,是由反复使用低钾或无钾透析液,导致患者血清中的钾钙量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4、肌肉痉挛肌肉痉挛与超滤过多过快、循环血量减少和肌肉过多脱水有关。
血液透析中或透析后数小时内发生局部肌肉强制性收缩(俗称抽筋),表现为下肢肌肉或腹部肌肉痉挛,疼痛剧烈,需要紧急处理。
常规透析的患者肌肉痉挛多在透析的后半部分时间出现,可同时或随后有血压下降,一般可持续数分钟。
5、肾性贫血肾脏的功能之一是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
被诊断患有终末期肾病的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由肾脏产生的激素,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不容置疑是肾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还有铁的摄入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失血或频繁的抽血化验,叶酸缺乏,体内缺乏蛋白质,尿素症毒素对骨髓的抑制等。
6、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营养不良通常与患有肾病的人有关。
事实上,这种骨病,影响了近90%的透析患者。
当肾脏不能维持血液中钙和磷的适当比例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
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
血液透析过程中可以出现一些与其相关的并发症,其中常见的并发症有:
①低血压
是血透过程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0~30%。
②肌肉痉挛
病因尚不清楚,病人体重低于干体重及应用低钠透析液。
由于高渗溶液能扩张肌肉中的血管,对急性痉挛可用高渗糖或盐水治疗。
预防低血压可避免大部分痉挛发生,高钠透析对之也有一定的好处。
③恶心、呕吐
常规透析发生率约为10%,最常见的原因是低血压和失衡综合征,与透析液中毒及高血压引起的脑病有关。
④头痛
也是血透的常见症状,大多数原因不明,可能是轻度失衡综合征的表现,也可以是许多透析并发症的伴发症状,如高血压、发热、颅内出血、溶血等。
⑤寒颤发热
主要原因有,透析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水处理系统及透析液细菌超标,产生的细菌、内毒素和变性蛋白,均可造成致热源反应,出现寒战发热。
其特点是透析开始1小时左右出现发冷、寒战,继而发热,伴有头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38度以上,持续数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
⑥空气栓塞
是十分危险的并发症,常见原因是透析系统静脉输液不慎、空气回血不慎或空气监测系统失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