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学论文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9
仿生学的发展及应用摘要:仿生学科的出现发展已经有将近60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仿生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各方面的影响。
本文介绍了从古到今仿生学的发展历程及今后仿真学的发展趋势。
并对不同领域内仿真学的应用做了简要的介绍和举例,从而更好的了解认识仿真学。
关键词:仿真学;发展;应用引言地球上的生物在经历了漫漫的进化之后,到现在人类已知的已经有170多万个物种,科学家推测世界上的物种大约在500-1000万种之间甚至更多。
生物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进化中逐渐形成了各自适合自身的形态结构及生命系统等。
不同的物种都各自有着自身的特点,人类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对这些特点的应用就是仿生学最初的起源。
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科学技术原理、重大发明的源泉。
在500万年的进化中,人类不断模仿自然,提升生产能力,才有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而这种行为,在现代社会催生出了一门科学——仿生学。
仿生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由生命科学和工程技术相互结合而产生的新技术,在现代社会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工业和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
了解仿生学的发展过程,清楚仿生学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对于研究仿生技术,进一步促进仿生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仿生学诞生前的发展及应用仿生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早期,人类文明的形成过程中不自觉的对仿生学的应用,这些应用仍旧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由于环境的恶劣,人类不得不从自然界的其它生物及自然现象中学习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
因此,从远古时代起,人们实际上已经就已在从事仿生学的工作[1]。
例如,人类现在仍在使用的工具:锯子,相传是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代,鲁班上山伐木途中,手指为锯齿草划破,从而受到启发,经反复实践,终于制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架带有锯齿的木工锯[2]。
古代人类就有着想要利用工具飞翔的期望,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模仿鸟类制作出许多“飞行器”,但是由于科学发展的程度不够,都没有成功。
直到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并成功试飞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飞机。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书
课题名称蟋蟀的弹跳运动及其仿生分析
学号1000491
姓名狄俊平
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学院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导师肖平阳
副导师陈述平
选题时间2011 年6 月日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本表一、二、三、四、五项在导师指导下如实填写。
2、学生在通过开题后一周内将该材料交到所在学院、研究所。
3、学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应完成论文开题报告,按有关规定,没有完成开题报告的学生不能申请论文答辩。
图1 Raibert单腿跳跃模型图2 二维弹跳机器人
(a)第一代弹跳机器人(b)第二代弹跳机器
(c)第三代弹跳机器人(d)菱形蓄能装置原理图
的三代弹跳机器人
图8 “T”型弹跳机
东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评分表。
探讨仿生原理与创新设计(小二号,黑体)学□□生:×××(五号,宋体)□□摘□要:(小四号,黑体)(正文:五号,宋体)□□关键词:(小四号,黑体)(正文:五号,宋体)□□那些仔细观察过大自然的人,肯定会对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动植物非常熟悉,而且会清楚地知道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身体构造的区别。
各种动物具有不同的身体构造,这种现象绝非偶然。
在漫长的过程中,大自然创造了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通常情况下,它们都可以很好地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
我们将这样的进程称为进化过程。
动植物与各种工程技术产品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即工程技术产品也必须与其使用的环境相适应。
例如,我们无法穿着精致的高跟凉鞋去登山。
这样,人们开始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寻找聪明的解决办法。
对动植物的观察可以使人获得启发,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其转化到技术中。
仿生学就是这样产生的。
一、仿生学(一级标题顶格书写)(小三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一)大自然带来的启发什么是仿生学?仿生学是由“生物学”和“技术”这两个概念组成的。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体的科学,因此仿生学是将生物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也可以将仿生学描述为: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然后用它来发明新技术。
那些仔细观察过大自然的人,肯定会对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动植物非常熟悉,而且会清楚地知道哺乳动物、鸟类和昆虫身体构造的区别。
各种动物具有不同的身体构造,这种现象绝非偶然。
在漫长的过程中,大自然创造了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植物,通常情况下,它们都可以很好地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
我们将这样的进程称为进化过程。
动植物与各种工程技术产品之间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即工程技术产品也必须与其使用的环境相适应。
例如,我们无法穿着精致的高跟凉鞋去登山。
这样,人们开始为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寻找聪明的解决办法。
对动植物的观察可以使人获得启发,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将其转化到技术中。
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图1-1LittleDog图1-2BigDogLittleDog是由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署)资助,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的四足机器人(如图1-1所示)。
LittleDog采用电机驱动,每条腿上装有3个电机,采用便携式计算机控制,机器人装有检测关节角度、电机电流、航向、脚与地之间的接触等用途的传感器,采用无线通信模块传送数据,随身携带的锂离子聚合物电池可以保证机器人运行30分钟。
科学家们通过该机器人来研究电机、动力控制、对环境的感知和粗糙地形下的运动等问题。
BigDog也是由DARPA资助,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的四足机器入(如图1.2所示),BigDog与LittleDog相比性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号称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四足机器人。
BigDog长为l米、高为O.7米、重量为75千克,采用液压驱动,由汽油发动机提供动力,采用随身携带的计算机控制,装有位置、力、陀螺仪等传感器。
BigDog的环境适应能力特别强,可以在山地、沼泽地、雪地等路面上行走,目前可以3.3英里/4,时的速度小跑,可以爬越35度的坡面,负载120磅。
二、四足机器人Patrush和Tekken[8J日本电信大学的H.KiIlluIa等于十几年前开始研究四足机器人,先后研制出四足机器人Patrush-1191、Patrush-IIll01、Tekken-I[“I、Tekken-II[12】【131和Tekken.Ⅳ【14】(如图l-3所示)。
以Tekken-II为例来介绍其特征,Tekken-II的外形尺寸为30X14X27.5cm,含电池重4.3kg,共16个关节(每条腿4个关节,3个主动关节,一个被动关节),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并配有减速箱,配有编码盘、陀螺仪、倾角计和接触传感器,控制器采用PC机、操作系统为RT-Linux,通过遥控器操作机器人Il”。
Ⅺmnfa将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网络与牵张反射、伸肌反射、屈肌反射等机理结合,实现了所研制的四足机器人Tekken在复杂地形下的自适应运动,可以实现行走(walk)、同侧跑(pace)、对角跑(trot)和奔跑(gallop)步态,能避障、越障、爬坡,Tekken.IV最高速度达1.5m/s[16J。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绪论 (3)1.1 课题背景 (3)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3)1.3 可穿戴辅助机械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1.4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8)1.5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8)2 可穿戴辅助机械腿传动方案设计 (9)2.1传动方案的选择 (9)2.2 可穿戴辅助机械腿关节转矩的计算 (10)2.2.1 关节一 (10)2.2.2关节二 (11)2.2.3关节三 (11)2.2.4关节四 (11)2.2.5关节五 (11)2.2.6关节六 (11)2.3减速器选型 (12)2.4电机选型 (12)2.5电机发热校核 (13)2.6本章小结 (14)3 可穿戴辅助机械腿的结构设计 (14)3.1 人体腿部生物原型介绍 (14)3.1.1人体腿部运动原理 (14)3.1.2人体腿部尺寸结构 (15)3.1.3 人体下肢主要关节的运动特性 (16)3.2 可穿戴辅助机械腿模型的建立 (17)3.2.1 可穿戴辅助机械腿的结构特点 (17)3.2.2 可穿戴辅助机械腿的整体设计 (18)3.3 可穿戴辅助机械腿的结构分析 (19)3.3.1 髋关节结构分析 (19)3.3.2 膝关节结构分析 (20)3.3.3踝关节结构分析 (20)3.3.4 大腿、小腿结构分析 (21)3.4 本章小结 (22)4 可穿戴辅助机械腿强度校核 (22)4.1 solidwork simulation插件的简单介绍 (22)4.2 髋关节冠状面旋转运动减速器壳体强度校核 (23)4.2.1模型 (23)4.2.2 材料设置 (24)4.2.3 夹具设置和载荷设置 (24)4.2.4 网格划分 (25)4.2.5 结果分析 (26)4.3 髋关节冠状面旋转运动减速器连接件强度校核 (26)4.3.1模型 (26)4.3.2 材料设置 (27)4.3.3 夹具设置和载荷设置 (27)4.3.4 网格划分 (28)4.3.5 结果分析 (29)4.4 髋关节冠状面减速器壳体与矢状面减速器壳体连接件强度校核 (29)4.4.1模型 (29)4.4.2 材料设置 (30)4.4.3 夹具设置和载荷设置 (30)4.4.4 网格划分 (31)4.4.5 结果分析 (32)4.5 髋关节矢状面旋转运动减速器壳体强度校核 (33)4.5.1模型 (33)4.5.2 材料设置 (33)4.5.3 夹具设置和载荷设置 (33)4.5.4 网格划分 (34)4.5.5 结果分析 (35)4.6 髋关节矢状面减速器壳体与髋关节水平面减速器壳体连接件强度校核 (35)4.6.1模型 (35)4.6.2 材料设置 (36)4.6.3 夹具设置和载荷设置 (36)4.6.4 网格划分 (37)4.6.5 结果分析 (38)4.7 髋关节水平面旋转运动减速器壳体强度校核 (39)4.7.1模型 (39)4.7.2 材料设置 (39)4.7.3 夹具设置和载荷设置 (39)4.7.4 网格划分 (40)4.7.5 结果分析 (41)4.8 本章小结 (41)5 结论与展望 (42)5.1 作者的工作 (42)5.2 展望 (43)参考文献 (44)摘要目前,机器人技术已经是相对比较成熟的。
仿生机器人的研究综述摘要:介绍了国内外仿生机器人的最新发展动态。
归纳和阐述了各种类型仿生机器人的特点及研究成果,分析了仿生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仿生机器人;研究成果;发展趋势机器人一词的出现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的问世都是近几十年的事。
然而人们对机器人的幻想与追求却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人类希望制造一种像人一样的机器,以便代替人类完成各种工作。
西周时期,中国的能工巧匠偃师就研制出了能歌善舞的伶人,这是中国最早记载的机器人,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1738年,法国天才技师杰克#戴#瓦克逊发明了一只机器鸭,它会嘎嘎叫,会游泳和喝水,还会进食和排泄。
瓦克逊的本意是想把生物的功能加以机械化而进行医学上的分析。
1893年摩尔制造了/蒸汽人0,/蒸汽人0靠蒸汽驱动双腿沿圆周走动。
进入20世纪后,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支持,一些适用化的机器人相继问世,1927年美国西屋公司工程师温兹利制造了第一个机器人/电报箱0,并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展出。
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可编程、圆坐标)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机器人在功能和技术层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移动机器人和机器人的视觉和触觉等技术就是典型的代表。
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器人概念的延伸。
20世纪,将具有感觉、思考、决策和动作能力的系统称为智能机器人,这是一个概括的、含义广泛的概念。
这一概念不但指导了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而且又赋予了机器人技术向深广发展的巨大空间,地面机器人、微小型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空中机器人等各种用途的机器人相继问世,许多梦想成为了现实。
仿生机器人是指模仿生物、从事生物特点工作的机器人。
仿生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领域中一个新兴的发展分支,是当前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
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对仿生机器人的研究,都是多方面的。
近些年,国内外有诸多学者开始对仿生机器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仿生青蛙运动学矩阵解仿生学(bionics)是一门研究自然界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行为,并借鉴其设计原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工程技术领域的学科。
仿生学在机器人领域中广泛应用,其中仿生青蛙机器人是一种受到青蛙腿运动启发设计的机器人。
在研究仿生青蛙机器人运动学的过程中,运动学矩阵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仿生青蛙机器人是模仿青蛙的腿部运动,并模拟其行进方式的机器人。
青蛙的腿部运动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平滑和灵活的方式,能够适应多种地形,并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因此,借鉴仿生青蛙机器人的设计原理可以提高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运动能力和适应性。
运动学矩阵是描述机器人运动学的一种数学工具,它能够通过给定机器人的关节角度信息计算出机器人运动的空间位置和速度。
对于仿生青蛙机器人来说,其关节角度信息包括腿部各个关节的角度和身体姿态的信息。
通过运动学矩阵解,可以得到机器人腿部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速度,从而实现对机器人运动过程的描述和控制。
具体来说,仿生青蛙机器人的运动学矩阵解涉及到青蛙腿部关节的正向和逆向运动学问题。
正向运动学问题是给定关节角度,求解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速度,而逆向运动学问题是给定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速度,求解关节角度。
运动学矩阵解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建立仿生青蛙机器人的坐标系: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方式,建立仿生青蛙机器人的坐标系,包括身体坐标系和腿部关节坐标系。
2. 正向运动学求解:通过基于坐标系的变换和旋转矩阵的乘法计算,将关节角度信息转化为机器人腿部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速度。
具体计算方法可以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和运动方式而定,例如使用旋转矩阵和平移矩阵等。
3. 逆向运动学求解:给定机器人腿部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和速度,通过反向迭代和近似求解的方法,求解出关节角度信息。
逆向运动学问题可以通过数值求解方法,如牛顿迭代法或蒙特卡洛模拟等来解决。
4. 运动学矩阵验证和分析:对仿生青蛙机器人的运动学矩阵进行验证和分析,检查计算结果是否符合预期,评估机器人运动性能,并根据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仿生学发展过程的分析刘福林 (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南商丘476000)摘要 仿生学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回顾分析仿生学重大事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仿生学经历了4个发展时期: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与现代时期,指出了仿生学的重大贡献是源头创新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并能在未来的所有领域内应用、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仿生学;重大事件;发展时期;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 Q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15-04404-02A na lysis of the Developm ent P ro gress o f Bio nicsLIU Fu-lin (Depart ment of Life Scien ce,S hangq iu Normal College,Shangqiu,Henan476000)A bstract The research on the bionics is imp ortan t in science innovation all over the word.In the article four devel op ment periods of b ionics includ in g bu ddin g,b uild ing,strengthen and modern were reviewed.The i mportant contribution of bionics to research idea and means of resource in novation was pointed out,which may be ap plied in all fiel ds in future for unpreced ented res earch results.Key w ords B ion ics;Great event;Devel op ment period;Research means 仿生学的诞生与发展过程分为4个时期:仿生学萌芽时期;仿生学建立时期;仿生学巩固时期;现代仿生学时期。
探究仿生学在建筑和城市规划学的应用摘要:自然主义作为一种古老的哲学观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及其他艺术设计领域,自然主义的影响也源远流长,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到如今的生态城市建设,无不体现着尊重自然、学习自然的理念。
自古以来,建筑师们就从大自然撷取设计灵感。
古埃及柱的设计就是以棕榈树和荷花为蓝本,建筑师们借助这些自然形成的物体的形状和比例,力争使设计达到完美的境界。
关键词:自然主义生态设计人文1. 仿生学的发展现代仿生学的研究历史已有几十年,它属于生物科学与工程科学的交叉科学。
I960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召开了第一届仿生学讨论会,会上共同制定了仿生学的概念。
仿生学就是在技术方面模仿动物和植物在自然中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原理来制作新的或改进旧的机构、仪器、建筑等方面的科学。
仿生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对自然界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探索,究其因果,思索对策,从而预测、防治和控制灾害。
仿生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学习生物各种各样的能力,研究它们的作用机制,作为进行技术设计的一条途径,以改善现有的或创造新型的机械系统、仪器设备、建筑结构和工艺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生学已经成为一种新时代的潮流,渗透到方方面面,从城市总体到单体建筑,从居住环境到材料,研究方面包括了环境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
从某种意义上说,仿生学的研究是以提供健康生活,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体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怀。
2. 仿生元素在中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我国的现代仿生建筑观我国在近现代,虽说国外的建筑仿生学研究较为迅速,仿生建筑作品也较为多样,但我们国内的仿生建筑发展速度还比较慢,其范围主要是对建筑材料、技术、设备、结构等几方面的研究,仿生建筑生态观在国内是似乎仍是一种新观念。
但近年来,国内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仿生建筑,如:常州的中华恐龙馆,北方的仿生薄壳式建筑(,2008北京奥运场馆“水立方”等。
成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电子仿声驱鼠器设计学生姓名院系名称信科院专业名称信息工程班级 2011 级 2 班学号201113010210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5年 5 月 19 日基于单片机技术的电子仿声驱鼠器设计信息工程专业摘要采用仿生学原理、超声波驱鼠原理,运用现代集成电路和51式单片机,设计并实现了一款新型驱鼠器设计。
对鼠类生理特点进行研究以及分析,确定了驱鼠器的总体设计。
驱鼠器共分为四个模块—电路模块,超声波模块,音频模块,控制器模块。
通过详细的规划,最终有效地实现了音频驱鼠电路关键词:仿生学;超声波驱鼠;集成电路;单片机;语音芯片The design of electronic imitation acoustic flooding device based onSCM technologyAbstractThe principle of bionics, ultrasonic drive in principle, using the modern integrated circuit (IC) and 51 SCM,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 new drive in device design.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rodent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he overall design of drive mouse. The drive mouse is divided into four modules - circuit module, ultrasonic module, audio module and controller module.. Through the detailed planning, the audio drive circuit is finally realized. Keywords: bionics; ultrasonic drive; integrated circuit; microcontroller; voice chip目录摘要................................................................................................. ABSTRACT..................................................................引言 (1)总体设计路线引言一、老鼠的危害:老鼠是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是从人类开始定居务农有了家,老鼠就依附人类为生,时时处处危害人类。
仿生学论文10级生物科学1009210117张荣华摘要自然界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优胜劣汰,为了生存、自卫、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强化了自身许多优异的结构和特殊功能。
人们模仿生物界的这些结构特征,将它们应用于自身的斗争,即军事斗争中。
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
解决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制造多种探测、斗争武器。
关键词:生物结构特殊功能实践运用军事一.仿生学简介仿生学(bionices)在具有生命之意的希腊语言bion上,加上有工程技术涵义的ices而组成的词语。
大约从1960年才开始使用。
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
例如关于信息接受(感觉功能)、信息传递(神经功能)、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
可举出的仿生学例子,如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游泳时能使身体表面不产生紊流)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
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1.历史由来自古以来,自然界就是人类各种技术思想、工程原理及重大发明的源泉。
种类繁多的生物界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使它们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得到生存和发展。
劳动创造了人类。
人类以自己直立的身躯、能劳动的双手、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语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促进了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获得了高度发展。
因此,人类无与伦比的能力和智慧远远超过生物界的所有类群。
人类通过劳动运用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制造工具,从而在自然界里获得更大自由。
人类的智慧不仅仅停留在观察和认识生物界上,而且还运用人类所独有的思维和设计能力模仿生物,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增加自己的本领。
鱼儿在水中有自由来去的本领,人们就模仿鱼类的形体造船,以木桨仿鳍。
相传早在大禹时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观察鱼在水中用尾巴的摇摆而游动、转弯,他们就在船尾上架置木桨。
通过反复的观察、模仿和实践,逐渐改成橹和舵,增加了船的动力,掌握了使船转弯的手段。
这样,即使在波涛滚滚的江河中,人们也能让船只航行自如。
鸟儿展翅可在空中自由飞翔。
据《韩非子》记载鲁班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
然而人们更希望仿制鸟儿的双翅使自己也飞翔在空中。
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奥那多·达·芬奇和他的助手对鸟类进行仔细的解剖,研究鸟的身体结构并认真观察鸟类的飞行。
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
2.研究方法仿生学是生物学、数学和工程技术学互相渗透而结合成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
第一届仿生学会议为仿生学确定了一个有趣而形象的标志:一个巨大的积分符号,把解剖刀和电烙铁“积分”在一起。
这个符号的含义不仅显示出仿生学的组成,而且也概括表达了仿生学的研究途径。
仿生学的任务就是要研究生物系统的优异能力及产生的原理,并把它模式化,然后应用这些原理去设计和制造新的技术设备。
仿生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就是提出模型,进行模拟。
其研究程序大致有以下三个阶段:首先是对生物原型的研究。
根据生产实际提出的具体课题,将研究所得的生物资料予以简化,吸收对技术要求有益的内容,取消与生产技术要求无关的因素,得到一个生物模型;第二阶段是将生物模型提供的资料进行数学分析,并使其内在的联系抽象化,用数学的语言把生物模型“翻译”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学模型;最后数学模型制造出可在工程技术上进行实验的实物模型。
当然在生物的模拟过程中,不仅仅是简单的仿生,更重要的是在仿生中有创新。
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多次重复,才能使模拟出来的东西越来越符合生产的需要。
这样模拟的结果,使最终建成的机器设备将与生物原型不同,在某些方面甚上超过生物原型的能力。
例如今天的飞机在许多方面都超过了鸟类的飞行能力,电子计算机在复杂的计算中要比人的计算能力迅速而可靠。
仿生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使它在生物学的研究中表现出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整体性。
从仿生学的整体来看,它把生物看成是一个能与内外环境进行联系和控制的复杂系统。
它的任务就是研究复杂系统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系统的行为和状态。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生物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它们与外界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
生物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才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生物从环境中接受信息,不断地调整和综合,才能适应和进化。
长期的进化过程使生物获得结构和功能的统一,局部与整体的协调与统一。
仿生学要研究生物体与外界刺激(输入信息)之间的定量关系,即着重于数量关系的统一性,才能进行模拟。
为达到此目的,采用任何局部的方法都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因此,仿生学的研究方法必须着重于整体。
3.研究内容仿生学的研究内容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因为生物界本身就包含着成千上万的种类,它们具有各种优异的结构和功能供各行业来研究。
自从仿生学问世以来的二十几年内,仿生学的研究得到迅速的发展,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就其研究范围可包括电子仿生、机械仿生、建筑仿生、化学仿生等。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学科分支繁多,在仿生学中相应地开展对口的技术仿生研究。
例如:航海部门对水生动物运动的流体力学的研究;航空部门对鸟类、昆虫飞行的模拟、动物的定位与导航;工程建筑对生物力学的模拟;无线电技术部门对于人神经细胞、感觉器宫和神经网络的模拟;计算机技术对于脑的模拟以及人工智能的研究等。
在第一届仿生学会议上发表的比较典型的课题有:“人造神经元有什么特点”、“设计生物计算机中的问题”、“用机器识别图像”、“学习的机器”等。
从中可以看出以电子仿生的研究比较广泛。
仿生学的研究课题多集中在以下三种生物原型的研究,即动物的感觉器官、神经元、神经系统的整体作用。
以后在机械仿生和化学仿生方面的研究也随之开展起来,近些年又出现新的分支,如人体的仿生学、分子仿生学和宇宙仿生学等。
总之,仿生学的研究内容,从模拟微观世界的分子仿生学到宏观的宇宙仿生学包括了更为广泛的内容。
而当今的科学技术正是处于一个各种自然科学高度综合和互相交叉、渗透的新时代,仿生学通过模拟的方法把对生命的研究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对生物学的发展也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其它学科的渗透和影响下,使生物科学的研究在方法上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在内容上也从描述和分析的水平向着精确和定量的方向深化。
生物科学的发展又是以仿生学为渠道向各种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输送宝贵的资料和丰富的营养,加速科学的发展。
因此,仿生学的科研显示出无穷的生命力,它的发展和成就将为促进世界整体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4.仿生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力学仿生、分子仿生、能量仿生、信息与控制仿生等。
◇力学仿生,是研究并模仿生物体大体结构与精细结构的静力学性质,以及生物体各组成部分在体内相对运动和生物体在环境中运动的动力学性质。
例如,建筑上模仿贝壳修造的大跨度薄壳建筑,模仿股骨结构建造的立柱,既消除应力特别集中的区域,又可用最少的建材承受最大的载荷。
军事上模仿海豚皮肤的沟槽结构,把人工海豚皮包敷在船舰外壳上,可减少航行揣流,提高航速;◇分子仿生,是研究与模拟生物体中酶的催化作用、生物膜的选择性、通透性、生物大分子或其类似物的分析和合成等。
例如,在搞清森林害虫舞毒蛾性引诱激素的化学结构后,合成了一种类似有机化合物,在田间捕虫笼中用千万分之一微克,便可诱杀雄虫;◇能量仿生,是研究与模仿生物电器官生物发光、肌肉直接把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等生物体中的能量转换过程;◇信息与控制仿生,是研究与模拟感觉器官、神经元与神经网络、以及高级中枢的智能活动等方面生物体中的信息处理过程。
例如,根据象鼻虫视动反应制成的“自相关测速仪”可测定飞机着陆速度。
根据鲎复眼视网膜侧抑制网络的工作原理,研制成功可增强图像轮廓、提高反差、从而有助于模糊目标检测的—些装置。
已建立的神经元模型达100种以上,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新型计算机。
模仿人类学习过程,制造出一种称为“感知机”的机器,它可以通过训练,改变元件之间联系的权重来进行学习,从而能实现模式识别。
此外,它还研究与模拟体内稳态,运动控制、动物的定向与导航等生物系统中的控制机制,以及人-机系统的仿生学方面。
仿生学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使其遇到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通过对大自然生物本身的结构特点以及对某些现象的反应,了解其对于大自然的挑战的解决方法,运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但为我们面对以及处理一些问题提供了解决的方法,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些更有利于人类生活的发明提供了条件。
二.仿生学在军事中的运用与意义1.由鱼到潜水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为使舰艇在水下隐蔽航行而制造出潜水艇。
当人类发明了非常复杂的潜水系统时才发现鱼的沉浮系统仅仅是充气的鱼鳔。
鳔内不受肌肉的控制,而是依靠分泌氧气进入鳔内或是重新吸收鳔内一部分氧气来调节鱼鳔中气体含量,促使鱼体自由沉浮。
然而鱼类如此巧妙的沉浮系统,对于潜艇设计师的启发和帮助已经为时过迟了。
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大自然是我们的导师,遇到问题不妨到大自然中寻找答案。
2.猫的眼睛与夜视仪。
在漆黑的夜里有了夜视仪才能看清楚周围的东西,那么夜视仪怎么发明的呢?原来人们是从猫的眼睛里得到了启示。
在夜晚,猫能清楚地观察老鼠的一举一动并敏捷地抓住它,其原因在于猫眼的视网膜上具有圆锥细胞和圆柱细胞,圆锥细胞能感受白昼普通光的光强和颜色,圆柱细胞能感受夜间的光觉。
一般只能在白天活动的动物如鸟、鸡等,它们的视网膜中常常只有圆锥细胞;而另一些只能在夜间活动的动物如猫头鹰,其视网膜上只有圆柱细胞。
并且猫眼还有一个特点,在它感受弱光时,瞳孔能够随着光的不同强度而自动调整。
当阳光很强时,你会看到猫眯着它的双眼,瞳孔已缩小成直线般的细缝,保证只让少量的光线进入瞳孔内。
而在光线十分微弱的晚上,瞳孔又能放大呈圆形,以便保证在黑暗中也能看清楚各种物体。
猫眼具有这样的奥妙,军事科学家们便模仿猫眼研制出了大有用处的微光夜视仪。
发展微光夜视技术的关键是图像增强器,它的功能是把输入图像的亮度增强并加以显示,微光通过图像增强器后,其可视距离达 2000米,但在性能、结构和重量等方面,与猫眼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夜视仪是一种特制的透视,能够将视野内物体发的红外线聚集起来,将信息发给显示器,从而在显现出各种色彩,再将从探测器传来的脉冲组合起来,就生成图像。
夜视仪主要是帮助人们在夜间进行观察、探索和驾驶车辆。
3.蝴蝶与卫星控温系统。
位于太空的人造地球卫星,在受到阳光的强烈照射时,卫星表面温度会高达2000℃;而在阴影区域,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至零下200℃左右,很容易烤坏或冻坏各种仪器仪表,而科学家发现在蝴蝶体表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有着调节体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