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力学
- 格式:pdf
- 大小:579.28 KB
- 文档页数:10
结构面:指地质过程中在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界面或带。
又称不连续面.结构面包括物质分异面和不连续面。
软弱结构面:结构面中规模较大,强度低,易变性的结构面。
结构体:被结构面切割成的岩石块体。
裂隙度K:是指沿取样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量。
切割度Xe:指岩体被节理割裂分离的程度。
剪胀现象:规则齿状结构面在正应力很小的时将沿着齿面滑动,结构面张开,发生剪胀现象岩体的强度:指岩体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包括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
抗剪断强度:指正应力作用下岩体发生剪断破坏时的最大切应力。
摩擦强度:着正应力下岩体沿着既有破裂面发生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切应力。
抗切强度:指剪切破坏面上的法向应力为零时的最大切应力。
岩体完整性系数:岩体与岩石中纵波传播速度的比值的平方。
岩体的动力学性质:指动荷载下岩体表现出的性质。
张节理:是岩体在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裂隙的组合,一般粗糙,宽窄不一且延展性较差剪节理:指岩体在切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系列裂隙的组合,一般平直光滑,延展性相对比较好张性断层:由张应力或与张断层平行的压应力形成的断层。
压性断层:主要是指压性逆断层,逆掩断层,断层面上常有与走向大致垂直的逆冲擦痕,大致平行集中出现的一系列压性断层构成挤压断层带。
剪性断层:主要指平移断层以及部分正断层,剪裂面产状稳定,断面平整光滑。
劈理:指在地应力作用下,岩石沿着一定方向产生大致平行的破裂面。
泥化夹层:是由于水的作用时夹层内的松软物质泥化而成,其产状与岩层基本一致。
影响结构面力学性质的因素:答:1.结构面两侧结构体的力学性质2.结构面的几何特征3.结构面的尺寸效应4.填充物的力学性质5.水对泥夹层的软化作用6.后期加载过程7.泥化夹层的时效性8. 前期变形历史●影响岩体中结构体特征的因素:答:1.切割岩体的结构面组数2.岩石的类型3.区域构造运动的强度4.工程岩体的破坏方式●影响岩体变形性质与试验结果的因素:答:1.岩体性质2.岩体中结构面发育特征3.岩体试验加载速率,加载过快,岩石变形不充分,导致变形模量较大4.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增高,岩体延性加大,屈服点随之降低。
一.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1.岩体:位于一定地质环境中,在各种宏观地质界面(断层、节理、破碎带等)分割下形成的有一定结构的地质体。
由结构面与结构体组成的地质体。
2.岩石:是经过地质作用而天然形成的一种或多种矿物的集合体。
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含结晶和非结晶的)集合体。
3.岩(体)石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石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4.结构面:指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宏观地质界面或带。
5.岩石质量指标(RQD):指大于10cm的岩芯累计长度与钻孔进尺长度之比的百分数。
6.空隙指数:指在0.1MPa压力条件下,干燥岩石吸入水的重量与岩石干重量的比值。
7.软化性:软化性是指岩石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的性质。
8.软化系数:指岩石试件的饱和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的比值。
9.膨胀性:是指岩石浸水后体积增大的性质。
10.单轴抗压强度:是指岩石试件在单轴压力下达到破坏的极限值。
,11.抗拉强度:是指岩石试件在单向拉伸条件下试件达到破坏的极限值。
12.抗剪强度:指岩石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
13.形状效应:在岩石试验中,由于岩石试件形状的不同,得到的岩石强度指标也就有所差异。
这种由于形状的不同而影响其强度的现象称为“形状效应”。
14.尺寸效应:岩石试件的尺寸愈大,则强度愈低,反之愈高,这一现象称为“尺寸效应”。
引起结构面尺寸效应的基本因素:结构面的强度与峰值剪胀角。
15.延性度:指岩石在达到破坏前的全应变或永久应变。
16.流变性:指在外界条件不变时,岩石应变或应力随时间而变化的性质。
17.蠕变:指在应力不变的情况下,岩石的变形随时间不断增长的现象。
18.应力松弛:是指当应变不变时,岩石的应力随时间增加而不断减小的现象。
19.弹性后效:是指在加荷或卸荷条件下,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20.峰值强度:若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上出现峰值,峰值最高点的应力称为峰值强度。
复习提纲1.何谓岩体力学?它的研究任务和对象是什么?岩体力学(rockmass mechanics)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
岩体力学(rockmass mechanics)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
2.岩体力学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哪些?(1)工程地质研究法。
(2)试验法。
(3)数学力学分析法。
(4)综合分析法。
3.何谓岩块?岩体?试比较岩块、岩体与土的异同点。
岩块指不含显著结构面的岩石块体,是构成岩体的最小岩石单元体。
岩体是指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由岩块和结构面网络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赋存于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等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
相同点:岩石和土一样,也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
4.何谓结构面?从地质成因上和力学成因上结构面可划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结构面指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岩体内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延伸方向和长度,厚度相对较小的地质界面或带。
(一)地质成因类型原生结构面构造结构面次生结构面(二)力学成因类型张性结构面剪性结构面(一)1.原生结构面 岩体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构面。
2构造结构面是岩体形成后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各种破裂面,包括断层、节理、劈理和层间错动面等。
3.次生结构面是岩体形成后在外营力作用下产生的结构面,包括卸荷裂隙、风化裂隙、次生夹泥层和泥化夹层等。
(二)1张性结构面特点:张开度大、连续性差、形态不规则、面粗糙,起伏度大及破碎带较宽,易被充填,常含水丰富,导水性强2剪性结构面特点:连续性好,面较平直,延伸较长并有擦痕镜面等。
5.剪性结构面有何特征?为什么岩体中以剪性结构面数量最多?6.何谓岩体结构?各类岩体结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岩体结构指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排列组合关系。
分为整体状、块状、层状、碎裂状、散体状结构。
第一章1.岩石力学:固体力学的分支,研究岩石在不同物理环境的力场中产生力学效应的学科,也称为岩体力学。
研究对象:岩石与岩体2.岩石:地质作用下矿物或岩屑按一定规律聚集形成的自然物体。
可以有微小裂纹、间隙、层理等缺陷,但没有弱面,是较完整的岩块。
3.影响岩石的力学和物理性质的三个重要因素:(1)矿物:构成岩石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如方解石、石英、云母等。
(2)结构:构成岩石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和形状、相互结合情况。
(3)构造:组成成分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间排列关系。
4. 岩石按成因分类(1)岩浆岩:岩浆冷凝形成,也称火成岩。
大数由结晶矿物组成,成分和物性均一稳定,强度较高。
代表:玄武岩、花岗岩。
(2)沉积岩:母岩经风化剥蚀、搬运、海湖沉积、硬结成岩,由颗粒和胶结物组成,显著层状特点。
力学特性与矿物、岩屑、胶结物、沉积环境相关。
代表:砾岩、砂岩、石灰岩。
(3)变质岩:地壳中母岩受变质作用(高温、高压及化学流体)形成。
力学性能与母岩性质、变质作用及变质程度有关。
代表:大理岩、石英岩。
注:沉积岩和变质岩的层理构造产生各向异性特征,应注意垂直及平行于层理构造方向工程性质的变化。
5. 岩体:在地质环境中经受变形、破坏,具有一定结构的地质体。
包括岩石结构体和一定的结构面(地质构造形迹),强度远小于岩石。
6.岩体结构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1)结构面:一定方向,延展较大,厚度较小的面状地质界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和不连续面,如断层、节理、层理、片理、裂隙等。
结构面产状、切割密度、粗糙度和黏结力、填充物性质等是评定岩体强度和稳定性能的重要依据。
(2)结构体:四周被不同产状结构面分割包围的岩块。
常见的结构体形式:块状、柱状、板状、菱形、楔形等。
7. 岩体结构类型及特征8.岩体特征(1)岩体是非均质各向异性材料;(2)岩体内存在着原始应力场。
主要包括重力和地质构造力,重力应力场以铅垂应力为主,构造应力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
(3)岩体内存在着一个裂隙系统。
岩体力学研究内容简介岩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文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
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类岩体,而服务对象则涉及到许多领域和学科。
如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国防工程、海洋工程、重要工厂(如核电站、大型发电厂及大型钢铁厂等)以及地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学学科都应用到岩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但不同的领域和学科对岩体力学的要求和研究重点是不同的。
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①为各类建筑工程及采矿工程等服务的岩体力学,重点是研究工程活动引起的岩体重分布应力以及在这种应力场作用下工程岩体(如边坡岩体、地基岩体和地下洞室围岩等)的变形和稳定性。
②为掘进、钻井及爆破工程服务的岩体力学,主要是研究岩石的切割和破碎理论以及岩体动力学特性。
③为构造地质学、找矿及地层预报等服务的岩体力学,重点是探索地壳深部岩体的变形与断裂机理,为此需研究高温高压下岩石的变形与破坏规律以及与时间效应有关的流变特征。
以上三方面的研究虽各有侧重点,但对岩石及岩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却是共同的。
由于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不是一般的人工材料,而是在天然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质体。
又由于岩体中具有天然应力、地下水等,并发育有各种结构面,所以它不仅具有弹性、脆性、塑性和流变性,而且还具有非线弹性、非连续性,以及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等特征。
对于这样一种复杂的介质,不仅研究内容非常复杂,而且其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应与连续介质力学有所不同。
一、研究内容由于岩体力学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和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岩体力学研究的内容也必然是广泛而复杂的。
从工程观点出发,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岩块、岩体地质特征的研究。
岩块与岩体的许多性质,都是在其形成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因此、岩块与岩体地质特征的研究是岩体力学分析的基础。
主要包括;①岩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②结构面特征及其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③岩体结构及其力学特征;④岩体工程分类。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岩体力学与工程实践岩体力学(rockmass mechanics)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
岩体力学的研究对象是各类岩体,而服务对象则涉及到许多领域和学科。
如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国防工程、海洋工程、重要工厂(如核电站、大型发电厂及大型钢铁厂等)以及地震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等地学学科都应用到岩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但不同的领域和学科对岩体力学的要求和研究重点是不同的。
概括起来,可分为三个方面:①为各类建筑工程及采矿工程等服务的岩体力学,重点是研究工程活动引起的岩体重分布应力以及在这种应力场作用下工程岩体(如边坡岩体、地基岩体和地下洞室围岩等)的变形和稳定性。
②为掘进、钻井及爆破工程服务的岩体力学,主要是研究岩石的切割和破碎理论以及岩体动力学特性。
③为构造地质学、找矿及地震预报等服务的岩体力学,重点是探索地壳深部岩体的变形与断裂机理,为此需研究高温高压下岩石的变形与破坏规律以及与时间效应有关的流变特征。
以上三方面的研究虽各有侧重点,但对岩石及岩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却是共同的。
本书主要是以各类建筑工程和采矿工程为服务对象编写的,因此,也可称为工程岩体力学。
在岩体表面或其内部进行任何工程活动,都必须符合安全、经济和正常运营的原则。
以露天采矿边坡坡角选择为例,坡角选择过陡,会使边坡不稳定,无法正常采矿作业,坡角选择过缓,又会加大其剥采量,增加其采矿成本。
然而,要使岩体工程既安全稳定又经济合理,必须通过准确地预测工程岩体的变形与稳定性、正确的工程设计和良好的施工质量等来保证。
其中,准确地预测岩体在各种应力场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性,进而从岩体力学观点出发,选择相对优良的工程场址,防止重大事故,为合理的工程设计提供岩体力学依据,是工程岩体力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岩体力学的发展是和人类工程实践分不开的。
《岩体力学》pdf
《岩体力学》是一本关于岩石力学理论和实践的专业书籍。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各种物理、化学和力学作用下的变形、破坏和流动规律的学科。
它是地质科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地质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学科,也是石油工程、矿山工程、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技术的重要基础。
本书详细介绍了岩石的基本性质、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岩石的破坏和流动规律、岩石的热力学性质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岩石力学在石油工程、矿山工程、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工程技术中的应用。
本书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深入的理论分析,又有丰富的实例说明。
它不仅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地质科学、石油工程、矿山工程、地下工程、水利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适合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岩体力学》是一本全面、深入、实用的岩石力学专著,对于学习和理解岩石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工程岩体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岩体的力学性质、岩体结构和岩体稳定性等特征,对岩体进行分类和评定的标准。
岩体在工程施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对岩体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级评定,是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岩体力学性质。
岩体的力学性质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特性。
根据岩石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指标,可以将岩体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
强岩体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适合用于大型工程的基础和支护结构;中岩体的力学性质一般,适合用于中小型工程的基础和支护结构;弱岩体的力学性质较差,需要采取特殊的支护措施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施工。
二、岩体结构。
岩体结构是指岩石的裂隙、节理、岩层倾角等特征。
根据岩体结构的复杂程度和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岩体分为简单、中等、复杂三个等级。
简单岩体结构指岩石中裂隙和节理较少,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小;中等岩体结构指岩石中存在一定数量的裂隙和节理,对工程施工有一定影响;复杂岩体结构指岩石中存在大量的裂隙和节理,对工程施工影响较大,需要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
三、岩体稳定性。
岩体稳定性是指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和变形能力。
根据岩体的稳定性和变形能力,可以将岩体分为稳定、较稳定、不稳定三个等级。
稳定岩体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能力较强,不易发生破坏;较稳定岩体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能力一般,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不稳定岩体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形能力较差,容易发生破坏,需要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
综上所述,工程岩体分级标准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一环,对岩体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评定,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支护措施,保障工程施工的安全和可靠。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岩体的力学性质、结构和稳定性等特征,综合评定岩体的分级,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岩石力学:岩石力学是一门研究岩石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质的和岩体在环境条件下及荷载作用下应力、变形、和稳定性的学科,是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
2.单轴抗压强度:岩石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三轴抗压强度:岩石在三轴压缩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抗压强度:岩石在单轴压缩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抗应力。
抗剪强度:岩石在剪切荷载作用下达到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3.岩石的流变: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于试件因素有关的性质,主要变现为蠕变、松弛、弹性后效和粘性流动。
蠕变:当应力不变时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现象。
4.蠕变:当应力不变时变形随时间增长的现象。
松弛:当应变不变时,应力随时间增加而减小的现象。
粘性流动是蠕变一段时间后卸载,部分应变永久不回复的现象。
5..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将直径为50mm的圆柱体试件径向加载点荷载试验的强度指标值Is(50)确定为标准试验值。
6.7.莫尔强度理论:岩石材料达到极限状态时,某剪切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一个取决于正应力于岩石材料性质的最大值。
8.剪切模量:发生单位剪切变形所需要施加的剪应力泊松比:横向应变值比纵向应变值.9。
弹性模量:岩石发生单位变形所需要施加的力。
扩容现象:在法向应力作用下沿着具有一定粗糙度的裂面剪切时所产生的体积膨胀现象。
10.尺寸效应:岩体的力学性质因试件的尺寸不同而变化的现象。
岩体的初始应力:岩体在天然状态下所存在的内在应力。
11.凯泽效应:当应力达到和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后,则最大点产生省发射。
凯泽点:从很少产生发射到大量产生发射的转折点12.地下硐室: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存在于岩体中具有不同断面形态和尺度特征且有不同用途的地下岩体空间结构。
13.围岩压力:指硐室周围岩体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
围岩应力:应力重分布后岩体中形成的新的平衡应力场。
(狭义地压)围岩压力:指围岩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
(广义地压):地下岩体因开挖所引起的力学效应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