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蜜蜂的传统饲养与现代活框饲养的启示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人工养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有技术的养蜂人可以随心所欲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因分蜂方式不同而不同,其中自然分蜂一箱蜂一年能分2~8箱左右,而人工分蜂的数量主要取决于养蜂技术和自然条件,例如自然条件适宜时一框蜂加一只蜂王或王台就能组成一个新蜂群,也就是说一箱蜂人工分蜂一年能分十几甚至几十箱。
一箱蜂一年能分几箱因蜜蜂品种不同而不同,例如分蜂性较强的中蜂一年可自然分蜂1~2次,每次分蜂可分2~4群不等,而分蜂性较弱的意蜂一般一年只自然分蜂一次且只能分2~3群,此外即便是同一蜂种也有不同的分蜂性,这一点在中蜂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箱中蜂每年产多少蜜?说说中蜂,经验告诉我们,中蜂一箱正常年产50斤,好的产到7 0斤左右(也得看很多方面)。
一、蜂种:蜂种不同产量不同蜂种不同一箱蜜蜂一年的产量也不同,目前我国养殖最多的蜂种是意蜂和中蜂,一般情况下意蜂的年产量要比中蜂高,尤其是对大蜜源的采集力要远远强于中蜂,在正常年景一箱意蜂年产蜂蜜100斤左右,若蜜源和气候都适宜并能追花逐蜜则产量更高,而一箱中蜂年产蜂蜜大约只有10~20斤左右,定点饲养若气候不适时甚至可能不足1 0斤。
二、蜜源:蜜源不同产量不同蜜源是决定蜂蜜产量的重要因素,养蜂没有蜜源就谈不上产量,这里也要根据蜂种不同来区别分析,中蜂多为定点饲养,因此在蜜源丰富且连续性较强的地区产量自然高,反之则蜂蜜的产量较低,而意蜂可以转地追逐蜜源,转地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延长蜜源期,如果能连续赶上几个大蜜源的话产量自然非常高,反之可能就谈不上产量了。
三、气候:气候不同产量不同气候影响蜂蜜产量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蜜源开花泌蜜受气候影响非常大,在不同的光照、气温、湿度和风力等条件下蜜源的泌蜜量也是不同的,其二是工蜂外出采集花蜜和花粉也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气温、降雨和风力等气候因素,高温、降雨、大风必然会影响工蜂采集,从而使蜂蜜的产量也有较大的差异。
四、技术:技术不同产量不同蜜蜂养殖是彻彻底底的技术活,不同的养蜂技术其蜂蜜的产量必然不同,在这里就拿中蜂养殖来说,从养殖方式来看新式活框养殖方式肯定比传统土养方式的产量要高,从放蜂采集方面来看小专场肯定比定点饲养的产量要高,从蜂群管理方面来看强群的产量肯定比弱群的产量要高,尤其是大流蜜期一个强群的产量甚至能顶好几个弱群。
蜜蜂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作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
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蜜蜂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蜜蜂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作文篇1蜜蜂王国是一个分工细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蜜蜂值得我们人类学习的精神有以下几点:一是勤劳。
蜜蜂迎着朝霞出,披着余晖归,博采百花之“糖”,风雨无阻,勤劳勇敢。
二是团结。
蜜蜂在一起采蜜时,非常团结,而且互相协作,文明有序,一发现花朵,即互相招呼;如果有一只蜜蜂受到攻击时,蜂群就会相拥而至,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对方。
三是奉献。
蜜蜂餐风饮露,采花酿蜜,以苦为乐,却把酿成的花蜜奉献给我们人类。
四是求实。
蜜蜂与花为伴,与花为善,不厌其烦,精益求精,认真采撷每一朵花,精选能酿造好蜜的新鲜花粉,使花开满树,青果满枝,展现了求实的精神。
五是自律。
蜜蜂洁身自好,时刻保持警惕,蜂箱里一旦有不洁之物,总是将它弃之箱外。
蜜蜂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作文篇2蜜蜂在人们的心中是只勤劳的昆虫。
人们都知道,蜜蜂既勤劳又默默无闻,让我很是佩服。
蜜蜂勤劳是因为它时常采蜜,酿成蜂蜜,把它送给人们,让人们欢笑,它默默无闻的付出,让我很是佩服,他虽然为人们付出但是却不要人们回报,像是当代的活雷锋,我因为蜜蜂受到了启发,我下定决心要像蜜蜂一样,做当代的活雷锋,为人们付出,就像蜜蜂一样。
蜜蜂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作文篇3在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生物,他们有不同的精神,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前几天我就发现了一个很让人振奋的精神。
星期一下午,我们上科学课讲生物,于是老师让我们讨论,我们讨论了一会,我便四处张望,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动物——一只没有翅膀的蜜蜂!他正艰难的向上爬,快爬到窗户上了,又滑下来了,爬上去又滑下来,我对后面的人说:“子乐,你看那有只没有翅膀的蜜蜂!”“什么!”他扭头一看,说“真酷。
蜜蜂养殖技术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蜜蜂养殖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蜜蜂养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也能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蜜蜂养殖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促进作用展开论述。
一、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蜜蜂是农作物的传粉媒介之一,其采集的花粉和蜜露不仅是蜜蜂自身的食物,也是对农作物进行授粉的重要物质来源。
通过蜜蜂的传粉作用,可以提高作物的结实率和产量。
蜜蜂养殖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农田附近蜜蜂的数量,从而提高作物的授粉效率。
研究表明,蜜蜂传粉可以使农作物的产量提高30%以上。
此外,蜜蜂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蜜制品。
蜜蜂采集的蜜露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等,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通过合理的养蜂管理和蜜蜂饲养技术,可以提高蜜制品的质量和口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对农作物的授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蜜蜂的传粉,可以增加作物的种子数量和种子质量,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苗期生长速度。
蜜蜂的养殖促进了植物的繁殖和生长,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同时,蜜蜂也是农业害虫的天敌。
蜜蜂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增加蜜蜂的数量,通过捕食害虫的方式控制农业病虫害的发生。
这种自然的防治方法不仅不会产生农药残留,还能够避免农药对农作物和环境的污染。
三、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蜜蜂养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蜜蜂养殖可以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
通过合理的养蜂管理,农民可以获得蜜制品的销售收益,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其次,蜜蜂养殖技术也有利于农业产业链的延伸。
蜜蜂养殖可以与其他农业产业相结合,如花卉种植、蔬菜种植等,形成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农业产值,还能够提高农民的综合收入。
最后,蜜蜂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也有助于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引进现代化的蜜蜂养殖设施和技术,可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蜜蜂养殖调研报告1. 引言蜜蜂养殖是一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的活动。
蜜蜂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蜂蜜和蜂蜡等产品,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授粉作用。
本调研报告将对蜜蜂养殖进行全面的调研,包括养殖方法、市场需求、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蜜蜂养殖方法2.1 传统养殖方法传统蜜蜂养殖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木箱养蜂和土壤养蜂两种形式。
传统木箱养蜂是指将蜜蜂放置在木制箱中进行养殖,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合初学者。
然而,传统木箱养蜂存在一些问题,如蜂体管理不便,易受天气影响等。
土壤养蜂是将蜜蜂放置在埋在地下的养蜂箱中进行养殖,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天气影响,但对场地要求较高。
2.2 现代养殖方法现代蜜蜂养殖方法主要包括木质养蜂箱和塑料养蜂箱两种形式。
木质养蜂箱是利用木材制成的养蜂箱,具有良好的绝热性能和保温性能,适合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养殖蜜蜂。
塑料养蜂箱是利用塑料制成的养蜂箱,具有耐腐蚀、易清洁等特点,适合大规模蜜蜂养殖。
3. 蜜蜂养殖市场需求蜜蜂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
蜂蜜是一种天然的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蜂蜡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等行业。
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蜂王浆、蜂胶等其他产品。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蜂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蜂产品的高附加值和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养蜂户参与进来。
4. 蜜蜂养殖的发展前景蜜蜂养殖作为一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的活动,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首先,蜜蜂养殖可以提供丰富的蜂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消费能力的提高,蜜蜂产品市场需求将会持续增长。
其次,蜜蜂养殖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蜜蜂是重要的授粉昆虫,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蜜蜂养殖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蜜蜂养殖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5. 结论蜜蜂养殖是一项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的活动。
一、前言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蜜蜂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对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蜜蜂养殖的社会实践,我们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周的养蜂社会实践,旨在通过亲身体验,了解蜜蜂养殖的全过程,探讨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二、实践背景与目的1. 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蜜蜂养殖产业取得了显著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蜂群病虫害防治不力、蜂产品市场混乱、养殖技术落后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问题,我们决定开展这次养蜂社会实践。
2. 实践目的(1)了解蜜蜂养殖的基本知识,掌握蜜蜂养殖的基本技能。
(2)观察蜜蜂的生活习性,了解蜂群的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方法。
(3)探讨蜜蜂养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措施。
三、实践过程1. 前期准备我们首先进行了蜜蜂养殖的相关理论学习,包括蜜蜂生物学、蜂群结构、蜂产品加工等知识。
同时,我们还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了解了蜜蜂养殖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实地考察我们选择了一家具有代表性的蜜蜂养殖场作为实践基地。
在基地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蜂场,了解了蜂群结构、蜂箱设置、饲料准备等基本操作。
3. 蜂群管理在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亲自参与了蜂群管理,包括:(1)检查蜂群健康状况,观察蜜蜂的生活习性。
(2)调整蜂群密度,确保蜂群均衡发展。
(3)进行病虫害防治,保证蜂群安全。
4. 蜂产品采集我们学习了蜂产品的采集方法,包括蜂蜜、蜂蜡、蜂花粉等。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亲自体验了蜂产品采集过程,了解了蜂产品的加工和储存方法。
5. 数据分析我们对实践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包括蜂群数量、病虫害发生情况、蜂产品产量等。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蜜蜂养殖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2)蜜蜂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病虫害防治和蜂群管理。
(3)蜂产品市场潜力巨大,但市场秩序亟待规范。
增页12蜜蜂杂志(月刊)J O U R N A L O F B K E(M o n th ly) NO.2 2021 Feb.《蜜蟑锔理与方泫》一本助我|鉻蟀—再忆恩师龚凫羌教授谭昌林(重庆市渝北区回兴街道宝石路14号,重庆渝北532399)3年前,笔者在重庆市云阳蜂谷美地参加龚凫羌教授举办的第13期全国养蜂提高班。
报到那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养蜂能手陆续到来。
晚上开会前,龚老师与同学们—见面并合影留念,个个兴高采烈。
第2天正式上课。
大家全神贯注听讲并认真做笔记,每节课正式开讲之前都要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耐心细致回答学员们提出的问题。
龚老师在课堂上精神饱满,幽默风趣,由浅人深、生动细致地讲解课堂内容。
虽然他已经去世,但是,此情此景,历历在目,不时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养蜂知识对笔者而言为零基础,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初步了解养蜂的基本原理及龚氏几大基本核心理论,觉得养蜂太简单了,回家后,信心满满,准备大干一场。
2018年春节后,笔者开始养蜂前的准备工作—购买蜂群。
可周围的养蜂师傅不愿卖蜂给我,没办法,我只好按照龚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诱蜂原理及方法来捕蜂。
用了3个多月的时间,居然诱捕到30多群中蜂,到2019年 6月底共诱捕到50群余。
蜂源问题解决后,我就开始着手养蜂。
2018年,笔者主要采用格子箱和桶来词养(因业余养蜂),按照龚老师的原生态旧法新用原理词养,蜂群大多“兵 强马壮”。
其间也出现一些错误操作,比如在蜂群强大时反而停止词喂而坐等采蜜,结果蜂群出现飞逃。
2018年9月,1群(桶养)开了 中下巢门,且蜂箱被周围杂草遮蔽未上巢门片,结果胡蜂进入箱内咬死很多蜜蜂,强大的蜂群一下子变得非常弱小。
2019年改进了巢门,在未加巢门片的情况下,蜂群安全度过胡收稿日期:2020-12-08蜂危害期。
可2020年未加巢门片的蜂群,胡 蜂直接从门口进入箱内;加了巢门片但大盖通风口没加防护,胡蜂咬开覆布进入箱内,国庆 节回到蜂场,蜂群损失惨重。
第1篇自从接触到养蜂这一行业,我便深深地被它所吸引。
在我国,蜜蜂是重要的授粉昆虫,对于农业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参加养蜂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养蜂技术的严谨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以下是我对养蜂实践教学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养蜂技术的严谨性1. 蜜蜂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在养蜂实践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学习了蜜蜂的生物学知识,包括蜜蜂的种类、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
这些知识为我后续的养蜂实践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蜜蜂具有高度的社会性和分工协作能力,这对于提高蜂群的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蜂箱制作与维护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学习了蜂箱的制作与维护。
蜂箱是蜜蜂生活的场所,其设计与维护直接影响到蜂群的健康和产量。
我们了解到,蜂箱应具备保温、通风、防潮、防盗等功能,以满足蜜蜂生活的需求。
在制作蜂箱时,我们要严格按照图纸进行,确保蜂箱的尺寸、形状、材料等符合要求。
3. 蜜蜂养殖技术养蜂实践教学还包括了蜜蜂养殖技术的学习。
我们了解到,蜜蜂养殖过程中要注重蜂群的管理、饲料的配制、病虫害的防治等。
这些技术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以确保蜂群的健康和产量。
二、养蜂技术的实用性1. 提高农作物产量通过养蜂实践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蜜蜂授粉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蜜蜂授粉可以显著提高水果、蔬菜、油料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养蜂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2. 蜜蜂产品的开发利用蜜蜂养殖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还可以生产出丰富的蜜蜂产品,如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
这些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需求旺盛。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学习了蜜蜂产品的采集、加工和销售,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养蜂实践教学使我认识到,蜜蜂养殖与生态保护密切相关。
合理利用蜜蜂授粉,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蜜蜂养殖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养蜂技术的可持续性1. 蜂群资源的保护在养蜂实践中,我们了解到蜂群资源的保护至关重要。
蜜蜂启示作文(含5篇)第一篇:蜜蜂启示作文蜜蜂启示作文四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
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蜜蜂启示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蜜蜂启示作文篇1一提起蜜蜂,大家肯定会想到蜜蜂的本职工作就是采蜜。
可大家知道蜜蜂辛辛苦苦采来的蜜,最终将归之何处吗?对,是归之人们的口中,而自己却没有留下。
这就是奉献。
奉献,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豪言壮语;奉献,是心甘情愿的;奉献,是无私的;奉献是一种比索取更高的品质。
在奉献之后,你将收获一种馨香,一份快乐;在奉献之后,你将收获饿是别人真诚的感谢。
如果我们每天都在奉献,还有哪天是不开心的呢?俗话说的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是千古传诵的赞美老师的句子。
老师,这种职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了。
老师们,他们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他们孜孜不倦地培育祖国的花朵,无怨无悔。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把自己体内的精华都“灌溉”给了“花朵们”。
最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果实们”。
诺贝尔,一位著名的瑞典科学家。
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
他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失去了亲人。
经过了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发明了炸药代替人力来劈山筑路。
知道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忘记把自己的100多种发明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把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奖励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领域中成就突出的人。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
他自幼刻苦好学,尤其喜爱历史。
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
终于在他59岁的时候,完成了这部流传千古的史学巨著——《国榷》,它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详细精彩。
我们铭记这些奉献者给我们留下的启示:不谋私利、甘于奉献的人才会流芳百世,永被传诵。
蜜蜂启示作文篇2今天,阳光明媚,妈妈牵着我的手在公园里转悠,公园真是太漂亮了,百花怒放,争奇斗艳,芬芳迷人,令人心旷神怡。
蜜蜂饲养原理与方法蜜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昆虫,它们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美味的蜂蜜,还能够进行有效的传粉,促进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蜜蜂的饲养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蜜蜂饲养的原理与方法。
首先,蜜蜂饲养的原理是基于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它们生活在蜂巢中,分工明确,有着严密的组织结构。
蜜蜂的饲养需要根据其生活习性,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和充足的食物,保障蜜蜂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蜜蜂饲养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蜂种、建立良好的蜂巢、科学喂养和管理蜜蜂等。
首先,选择合适的蜂种对于蜜蜂饲养至关重要。
不同的蜂种适应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不同,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植被情况选择适宜的蜂种。
其次,在建立蜂巢时,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位置,保障蜜蜂的生活和工作。
科学喂养和管理蜜蜂也是蜜蜂饲养的重要方法,要根据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生长发育的需要,合理安排蜜蜂的饲料和管理措施,保障蜜蜂的健康和生长。
此外,蜜蜂饲养还需要注意防治疾病和灾害,保障蜜蜂的健康和生长。
蜜蜂容易受到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害,因此要加强疾病和害虫的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蜜蜂的健康问题,保障蜜蜂的生长和产出。
总之,蜜蜂饲养是一项复杂而又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我们对蜜蜂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有深刻的了解,还需要我们具备科学的喂养和管理技能。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认真的态度,我们才能够保障蜜蜂的健康和生长,获得丰富的蜂产品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蜜蜂饲养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东方蜜蜂的传统饲养与现代活框饲养的启示活框饲养东方蜜蜂,是实现东方蜜蜂饲养产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但是,据国内不同地区的科研人员和养蜂者在蜂刊上撰文报导,东方蜜蜂的中蜂经活框饲养后,其群势既弱于自然界野生的蜂群群势,亦弱于传统饲养的家养群势,产蜜量下降,抗病力差,举步为艰。
笔者在指导中蜂饲养户改传统饲养(旧法饲养)为新法饲养(活框饲养)过程中发现,传统饲养的某些合理内核,颇值得新法饲养研究、借鉴和继承。
对此,已撰文作了阐述[1],但意有未尽,现再以文献和期刊所载的我网古代湖南及长江下游部分地区、韩国当代一个蜂场的一种奇特的传统养蜂法为实例,对其进行剖析,以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之目的。
1 中韩两国一种奇特的东方蜜蜂传统饲养法我国和韩国对东方蜜蜂的传统饲养历史,源远流长。
在数千年的传承岁月中,各自创造了不少饲养管理模式。
采用传统方法饲养的东方蜜蜂,大多能实现蜜丰子旺。
分析其成功的原由,对我们开创中蜂饲养的新局面,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1.1 我国古代传统的中蜂“豆腐格子蜂箱”及其饲养管理法我国饲养的东方蜜蜂本国地理种简称为“中蜂”。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纪天祥先生[2],引自1937年出版的《养蜂月报》第6期和古籍《农圃六书》所载,我国湖南和长江下游部分地区,用“豆腐格子蜂箱”饲养中蜂,效果颇佳。
其蜂箱为木造方格,结构为长宽均1尺(约33cm),高4—5寸(约13.2—16.5cm)。
箱中适中处横置4根相交竹条,呈井字形,颇似制豆腐的木格子蜂箱设有大活动底板和上箱盖,实行多箱体养蜂。
蜂在巢内筑巢时,经竹条而下,既满则再加方格于其下,自下而上扩大蜂巢,有加至10余格者。
10月间,从上往下驱赶蜂群,将上层数格自上而下用铅丝从箱体接缝处截下,取回家中榨取蜜蜡。
下面方格中的巢脾,因有竹条支撑,不至下坠。
1.2 韩国当代传统的韩蜂“方格小继箱”及其饲养管理法韩国饲养的东方蜜蜂本国地理种简称“韩蜂”。
据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葛凤晨先生[3]一行,于2002年7月4日在韩国农村振兴厅和韩国养蜂组告有关人员陪同下,对全罗北道全州市任实郡一个养蜂大户的蜂场,进行了实地参观考察。
该场饲养韩蜂270群,使用的是长20era、宽20era、高10—15era的方格小继箱。
其管理方法是:越冬群一般保留3—4层,当群内筑造的巢脾延伸到下部时,在最下部的第一箱和第二箱之间加一个空继箱。
依此类推,最多可叠加到14个小继箱,形成一个高1一2m的多箱体,蜂群在箱内筑造6—7张长达1-1.5m高的巢脾。
蜂群每年仅取蜜1次。
取蜜时,将蜂驱赶到下部,将上部的贮蜜箱搬下,根据销售的需要,或割蜜脾作巢蜜,或挤滤分离蜜。
每小节可取蜜2.4kg,每群可取天然成熟蜜10—25kg。
每个越冬群可自然分蜂3—6群。
2 “豆腐格子蜂箱”和“方格小继箱”饲养法高产原因对活框饲养的启示及借鉴我国古人用“豆腐格子蜂箱饲养中蜂,韩国任实郡蜂场用“方格小继箱”饲养韩蜂,其饲养管理方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虽同为旧法饲养,但又充满了现代气息一多箱体养蜂,每年仅取蜜一次,全为自然成熟蜜,无论“豆腐格子蜂箱”还是“方格小继箱”,都实现了蜜丰子旺,前者继箱加至10余格,后者继箱达14格之多,且两者产量均不低。
那么,何以用这种箱型饲养和管理的东方蜜蜂,能以实现省工省力,群强高产呢?这两种传统养蜂法对我们活框饲养中蜂,又有何启示呢?我们从中应学习、借鉴点什么东西呢?2.1 蜂箱与东方蜜蜂的蜂王产卵量及蜂种护脾习性相匹配东方蜜蜂中,我们以中蜂为观察研究对象时可以看到,在自然界蜜粉源充沛的情况下,蜂王的昼夜产卵量在800粒左右,而西方蜜蜂的意蜂王昼夜产卵量在1500粒以上。
这是因为,中蜂王的卵小管数仅及意蜂王卵小管数的一半左右的原因所致。
产卵量决定群势。
中蜂与意蜂相比较,由于卵小管的差异,从而导致产卵量的差异;由于产卵量的差异,进而导致群势差异。
中蜂与意蜂相比较,只能算作是个“小群势蜂种”。
与小群势蜂种的蜂王产卵量相适应的蜂箱,应该是小蜂箱。
而“豆腐格子蜂箱”和“方格小继箱”正是与“小群势蜂种”这一生物学特性相匹配。
随着越冬的结束,群势的增强,从而不断增加继箱,以扩大蜂群的生存空间和储蜜空间。
蜂箱管理亦出暖式蜂箱变为冷式蜂箱。
我们知道,中蜂重重叠叠的结球护脾习性,是其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
用上述蜂箱和循序渐进的蜂群管理模式,正好与东方蜜蜂的蜂王产卵量、蜂群的巢内保温和保湿及护脾习性相吻合。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用于中蜂饲养的箱型,至少有11种之多。
它们分别是:郎氏蜂箱(意标箱)、中标箱、沅陵箱、从化箱、中一箱、中笼箱、高窄箱、FWF箱和GN箱。
其中郎氏箱的单个巢框单侧面积为877.5cm2 ,而中标箱等7种箱型的单个巢框单侧面积,有的竞大于郎氏箱的单个巢框面积或与之相差无几。
只有FWF箱与GN箱两种的单个巢框面积尺寸小于郎氏箱的单个巢框面积。
箱的单个巢框单侧面积为525cm2,GN箱的为385.7cm2,分别是郎氏箱的单个巢框面积的59.8%和43.9%中蜂王的卵小管数和昼夜产卵量仅及意蜂王的一半左右,加之重重叠叠的护脾习性,而活框饲养所有巢框不仅不小于意蜂,甚至还大而有之,这种“小马拉大车”的做法,活框饲养要想成功,岂南辕北辙。
笔者究读了杨冠煌先生的《中华蜜蜂》一书,看到印度、尼泊尔、马来西亚三个亚洲国家饲养东方蜜蜂的本国地理种印度蜜蜂和爪哇蜜蜂时,所用的印度A 型箱和B型箱,其单个巢框面积,与郎氏箱的单个框面积相比较,前者为郎氏箱巢框面积的34.7%,后者为55.8%。
他们用这两种蜂箱加浅继箱饲养东方蜜蜂的本国地理种时,均获成功。
笔得近几年来用四川农业大学龚凫羌先生研制的GN式中蜂专用箱饲养中蜂,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豆腐格子蜂箱”和“方格小继箱”饲养东方蜜蜂成功的经验,对我们活框饲养的启示是:一、蜂箱和巢框的大小,应与蜂王的产卵量和蜂种的护脾习性相适应一这应该是活框饲养东方蜜蜂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上述两种箱体饲养东方蜜蜂,均实行多箱养蜂,从而证实了龚凫羌先生在《中蜂饲养原理与方法》一书中提出的一个观点:中蜂也应该实行继箱饲养。
“豆腐格子蜂箱”和“方格小继箱”成功的饲养东方蜜蜂的实践还说明:只要箱式恰当,东方蜜蜂更适合继箱饲养。
2.2 饲养管理模式与东方蜜蜂“喜静忌动”生物学特性相吻合东方蜜蜂是一个“近祖型”蜂种。
喜欢安静,忌怕干扰是其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之一。
如上所述,“豆腐格子蜂箱”和“方格小继箱”饲养东方蜜蜂时,其管理上,除了一年一次的驱蜂取蜜和随群势的增强而适时添加继箱外,再无别的干扰。
至于蜂箱内的蜂群生活垃圾的清洁工作,因系活动底板,故在添加继箱时已顺带进行了清理。
这种模式的蜂群管理方法,是符合“应激易感型”的东方蜜蜂“喜静忌动”的生物学特性的。
“豆腐格子蜂箱”和“方格小继箱”成功地饲养东方蜜蜂的实践,对我们的启示是:活框饲养东方蜜蜂,在管理上,要多作箱外观察,少开箱检查,即多动眼,少动手。
我们看到,一部分蜂友,在中蜂经活框过箱后,由于关爱有加,三天两头翻看,使蜂群不得安宁。
说活框饲养易失王,应该说,与这种折腾关系极大。
2.3 取蜜方式与东方蜜蜂要求“蜜足脾新”的生物学特性相适应东方蜜蜂的蜂王产卵量随着巢内储蜜的增减,呈现动态平衡的生物学特性。
所谓“蜂家富豪万事兴”的养蜂格言,正是这一生物学特性的生动概括。
巢内储蜜足,是养好东方蜜蜂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我们在检查蜂群时往往观察到,新造的赘脾上产满了虫卵,而老旧脾上则几乎无虫卵。
这说明,东方蜜蜂的蜂王在产卵巢脾的选择上,有“喜新怨旧”的特性。
“豆腐格子蜂箱”和“方格小继箱”饲养的东方蜜蜂,一年仅取蜜一次,且取蜜时只取走上部,留下下部,这正是我国古人刘基所说的灵丘丈人的取蜜法“仅取盈,不竭其力”是相通的,故蜜足。
扩巢时,由于新继箱均是从下添加的,上一年度取蜜留下作为蜂群赖以栖息和繁衍的巢房的箱体,随着箱体的往上递增而逐步移至顶部,新一年度取蜜后,箱内留下的均是当年的新脾。
当再一个春暖花开之际,随着群势的壮大,新脾的不断造就,这就为培育体魄健壮的蜂群,减少病虫害的滋生蔓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者,一年一度的取蜜,随着箱体的减少,蜂群的密度增加了,越冬时,巢内保暖保湿性能增强了,蜂巢由取蜜前的冷式蜂箱变为暖式蜂箱。
本人在指导农户改旧法饲养为新法饲养时亦看到,其蜂窝内是没有一年以上的老旧巢脾的。
旧法饲养的蜂窝多为横式或竖式,割脾取蜜十分讲究:一年内分为春夏之交和秋冬之际取蜜。
春夏从左往右割脾至中部交界线附近,则秋冬从右往左亦然,故巢内永为一年以内的巢脾。
传统饲养的中蜂之所以体魄健壮,病害较少,不能说不得力于这种管理模式。
“豆腐格子蜂箱”和“方格小继箱”饲养东方蜜蜂的成功实践,给活框饲养的启示是:蜜足脾新一这是中蜂新法饲养成功的又一条基本原则。
3 结束语笔者认为,化解活框饲养举步为艰的关键在于:一是在深入观察研究中蜂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借鉴西蜂的饲养管理经验;一是向东方蜜蜂的传统饲养管理学习。
东方蜜蜂在传统饲养情况下,多数能实现蜜丰子旺,其管理模式必然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金量。
科技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对其合理内核进行深入发掘并给予科学的诠释,从中找到一些活的东西,经改造后移植于活框饲养之中;三是向已开展活框饲养东方蜜蜂的亚洲各国学习。
建议蜂刊上适当介绍一些这一方面的文章。
本文是上述想法的一种探索,愿作为抛砖引玉,与饲养中蜂的蜂友互相交流。
参考文献:[1]晋华贵.中蜂的活框饲养与传统继承[J].蜜蜂杂志.2006(9)17.[2]纪天祥.中蜂饲养的历史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3]葛凤晨,牛庆生.韩国东方蜜蜂养蜂场考察纪行[J].蜜蜂杂志.2002(12)27.云南省安宁市农业局(650300) 晋华贵养蜂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