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优秀家庭教育案例
- 格式:docx
- 大小:126.64 KB
- 文档页数:4
小学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篇1学生小峰,11岁,男,平时不善言谈,孤独冷漠,不喜欢团体生活,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在一次冷餐会上,他自我爱吃的里脊内、大鸡腿、草霉一股脑儿放在自我的碗中独自享用,全然不顾周围的同学们。
评析:在此刻的家庭里,一般来说都是家长围着孩子转,孩子成了家里的“中心”,家长关心、爱护孩子,然而孩子对家长、对他人往往是漠不关心,这是因为孩子习惯了被照顾、被保护、被宠爱,因而变得冷漠、孤独、不喜欢团体生活,不会关心别人,不善于与他人相处,小峰就是这样一个心里仅有“我”字的孩子。
偏差的行为习惯导致他心中无他人,将来走向社会也不可能很好地与别人合作共事,甚至可能发展到做出胡作非为的事情来,怎样教育学生养成善于与人相处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是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
方法:1、要让学生懂得与人和睦相处的意义,体验与人和睦相处的喜悦。
要让学生明白人总是要长大的,仅有在与人不断地交往过程中,才能增长知识,积累经验、认清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再者,一个人的力量小,团体的力量大,和大家和睦相处能使自我身心愉悦,真正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2、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孩子的感情是纯真的,常会因为别人的欢乐而欢乐,别人的痛苦而痛苦,这是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与人和睦相处的感情基础,孩子有了这种感情基础,就可能产生发自内心的爱,自觉地为别人着想,把别人的欢乐和痛苦放在心上,要使孩子感到关心别人,为别人服务是一种愉快的事,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想的就不完全是自我了。
3、严格要求孩子。
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从学习到生活均以规范严格加以执行,从而构成习惯,这种习惯将是影响孩子的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以致学校的值日、做操等都能使孩子养成团体感,令他不能随便行事,严格要求自我,是与别人和睦相处的保证,孩子如果心中有了“想要求别人做到,自我首先应当做到”的观念,那么就会严以律已,宽以待人,与人和睦相处。
4、引导孩子逐步扩大与人和睦相处的范围。
家庭教育主题活动优秀案例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现代社会,家庭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父母亲子关系,而是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为了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家庭教育主题活动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途径。
本文将介绍几个优秀的家庭教育主题活动案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
【案例一:亲子阅读活动】亲子阅读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家庭教育活动。
在这个主题下,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适合芳龄的书籍,每天阅读几页,并在晚上交流阅读的感受和理解。
这样的活动不仅加强了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还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
通过讨论书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亲子阅读也促进了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教育。
【案例二:家庭厨艺比赛】家庭厨艺比赛是一种集合了烹饪技巧和家庭关系的家庭教育活动。
在这个主题下,每个家庭成员可以选择一道自己拿手的菜品,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烹饪。
比赛结束后,家庭成员们将互相品尝并评选出最佳的菜品。
这样的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生活技能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家庭厨艺比赛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美食文化素养,并加强孩子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案例三:家庭园艺项目】家庭园艺项目是一种融合了自然科学和家庭关系的家庭教育活动。
在这个主题下,每个家庭成员可以选择一种植物进行种植,并负责它的生长和护理。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植物的生物学知识和环境保护的观念。
这样的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耐心,同时增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合作。
通过亲身参与植物的生长,孩子们将对大自然产生更深的理解和关注。
以上优秀家庭教育主题活动案例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创新性和综合性。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机会,还能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在这些活动中,家庭成员们共同参与并互相帮助,增强了家庭凝聚力和亲密感。
个人观点和理解上,我认为家庭教育主题活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这样的活动,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得到了加强,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各项能力和品德。
幼儿园优秀家庭教育案例2000一、电源事件儿子十一个月时还处在爬行的状态下。
一日我从卫生间出来看到他爬进了卧室,于是我跟着进去,结果发现他把障碍物推开后将指头伸向了电源插孔,我迅速的拦下他。
想到他触电后的种种可怕后果我第一次打了他,屁股上清晰的五指印至今让我内疚不堪。
不过效果还是好的,从那以后直到今天他从来没有碰过家里的任何插座插孔。
但这并不代表他恐惧了这些东西,他依然会在我在身边时并且我允许的情况下帮我手机充电、开灯、关开关等等。
他只是懂得了如何规避危险。
二、摘花拔草揪树叶还在两岁时我妈刚好过来帮我带过一段时间孩子。
老人对孩子我溺爱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只要孩子喜欢,我妈五十多岁的人可以去折树上盛开的花枝,甚至更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时,我经常看到他们两拿着很多鲜花回家。
再后来孩子自己在路边摘别人家花园的花,拔草坪里好端端的草,揪路边的景观树的树叶。
一日我带他小区里转,他又在路边揪树叶,我灵机一动就从他背后拔了他一根或者两根头发,只听见他扯着嗓子哇哇大哭,我就一直看着,等他不哭了我告诉他:鲜花长在树上时它可以给很多个人带来美丽,而且它可以活的更久一些,你摘了它,它很快就会枯萎变黄变丑,小草和树叶是植物的头发,我拔你头发你会疼的哭,你拔它们头发它们也在哭泣,只是你不懂的植物的语言,所以听不到而已。
从此儿子再也没有随便摘花拔草揪树叶的行为。
三、独自向陌生人求助在他两岁半到三岁的那个阶段里,他遇到人跟他说话打招呼,他总是躲在我的身后或者害羞的红着脸低头不语。
身边一些人告诉我孩子大了都是这样的,可是我还是希望他能开朗大方一些。
于是我开始想各种办法,一日我给了他五元钱,带他走到小区的小超市门前,突然告诉他我肚子疼不能进去买东西了,我需要休息几分钟,希望他可以帮我进去买一袋盐,他迟疑了好久,最后还是进去了,不一会我看到那个小小的身躯拿着一袋盐出来,身后还跟着好奇又担心的老板。
我回家后好一通赞扬,并且我在所有遇到的人面前不断的提这个事不断的表扬他,并且保证他能听到。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17个小故事1.牛顿的苹果故事:牛顿的母亲在他小时候给他讲述了一个关于苹果掉在他头上的故事。
这个故事激发了牛顿对万有引力的思考,并最终成为了他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2.爱迪生的母亲:爱迪生的母亲是一个非常鼓励他的人,当老师告诉他“你是一个笨孩子,不可能学会任何东西”时,她坚定地相信他的潜力,并鼓励他追求自己的梦想。
3.爱因斯坦的父亲:爱因斯坦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支持他的人,他鼓励爱因斯坦在科学和数学领域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并提供了他所需要的资源和机会。
4.李小龙的母亲:李小龙的母亲是一个非常关爱他的人,她不仅教他如何努力学习和坚持,还鼓励他从事自己热爱的事物,最终帮助他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武术家和演员。
5.曼德拉的父亲:曼德拉的父亲是一个坚定的信仰者,他传授给曼德拉关于自由、坚韧和正义的重要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曼德拉的一生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6.爱迪生的助手:爱迪生的母亲雇佣了一个助手来帮助爱迪生进行实验。
这个助手给了爱迪生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追求自己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他的创造力和成功。
7.爱因斯坦的老师:爱因斯坦的一位老师发现了他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天赋,并鼓励他继续追求自己的兴趣。
这位老师的支持激发了爱因斯坦的热情,并成为他成为一名杰出科学家的关键因素。
8.富兰克林的父亲:富兰克林的父亲是一个鼓励他进行自我反省和付出努力的人,他给富兰克林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他责任感和独立性的机会。
9.雅克德库尔的父母:德库尔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他的父母意识到了他的独特才华,并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和培养他创造力的机会。
10.托马斯·爱迪生的父亲:尽管爱迪生的父亲只有三年的教育经历,但他非常注重教育,并鼓励爱迪生读书。
他甚至为爱迪生建了一个小图书馆,这对于爱迪生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1.奥巴马的母亲:奥巴马的母亲是一位教育家,她为奥巴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机会,并鼓励他通过读书和尝试新事物来培养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小学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精选5篇)案例一:积极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小明是一个读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他的父母一直非常支持他的学习。
为了让小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的父亲每天晚上都会陪他一起做作业。
有一天,小明回家后告诉他的爸爸,他今天学校布置了一份新的数学作业,但他觉得很难做。
小明的爸爸听了后并没有直接去做题,而是鼓励他说:“儿子,你可以试着看一看这道题,如果不会的话,可以向老师或者同学请教。
我相信你一定能解决它。
”小明犹豫了一下后,坐在桌前独立思考起来。
虽然一开始他遇到了一些困难,但经过一番努力后,他终于解答出了这道题。
小明高兴地跑去告诉他的爸爸,同时向他表示感谢。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积极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非常重要。
父母不应该代替孩子去做作业,而是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小亮是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他每天都被大量的学业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
为了帮助他合理安排时间,他的父母决定和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他们一家坐下来,讨论了小亮每天的学习时间和作业量。
父母鼓励他把学习时间分散安排,每隔一段时间休息一下,以保持专注力。
同时,他们还建议小亮把更难的科目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间段,这样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小亮非常感激爸爸妈妈的帮助,他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同时,他也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使每一天都能充实而高效地度过。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重要方式。
父母的参与和鼓励能够让孩子更加重视学习,自觉遵守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案例三:用激励来鼓励孩子学习小华是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他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总是提不起动力。
为了激发他的学习热情,他的父母采取了一些鼓励的方法。
父母看到小华在数学方面不太喜欢学习,他们决定通过鼓励他找到学习乐趣。
协同育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案例引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两者的结合可以形成一个协同育人的模式,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案例。
案例一:小明的故事小明是一个普通的初中生。
他的父母非常重视他的教育,与小明的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
他们定期参加家长会,了解小明在学校的研究和生活情况。
同时,他们也在家里设定了研究计划,帮助小明复课程,提高研究效率。
通过这种方式,小明的学业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案例二:小红的经验小红的父母都是忙碌的职业人士,但他们十分重视小红的教育。
他们与小红的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在家里,他们也为小红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并鼓励她自我研究。
通过这种协同育人的模式,小红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还培养了自主研究的惯。
案例三:小李的成长小李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
他们明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需要承担起教育的重任。
因此,他们在家里为小李设立了严格的研究计划,并时刻关注他的研究进度。
同时,他们也与小李的学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合作,共同为小李提供了全面的教育。
在这种环境下,小李的研究成绩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结论以上三个案例都展示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重要性。
家庭和学校都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两者的合作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全面、更高效的教育。
因此,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这种协同育人的模式能够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家庭教育优秀案例【七篇】优秀案例一: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小明是一位六岁的男孩,他的父母在小明的成长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每天晚上,小明都会为第二天的学习做好准备,将书包整理好并放在指定的位置。
他的父母还鼓励他主动完成一些家务活动,如折叠衣服和洗碗等。
小明还参加了学校的义工活动,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清理校园和帮助老师收拾教室。
通过这些活动,小明逐渐形成了自觉完成任务的习惯,并培养了他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优秀案例二:鼓励兄弟姐妹之间的合作和分享王家有两个孩子,哥哥小明和妹妹小芳。
为了培养他们之间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他们的父母经常给他们玩具和零食,然后观察他们如何共享和协作。
有一次,他们的父母给了他们一盒积木,只有通过合作才能搭建出完整的建筑物。
经过几次尝试,小明和小芳学会了互相倾听和协商,并最终成功地完成了积木的搭建。
通过这样的活动,兄弟姐妹之间的合作和分享意识得到了培养和加强。
优秀案例三: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小华是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他的家庭环境对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父母经常鼓励他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他的父母还鼓励他尝试新的事物,并给予他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小华经常参加一些绘画比赛和艺术展览,他的作品常常获得好评。
通过这些活动,小华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也为他未来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优秀案例四:倡导家庭共读和阅读习惯王家父母非常注重给孩子们培养阅读习惯和提高阅读水平。
每晚,他们把阅读时间当作家庭活动的一部分,并鼓励孩子们选择适合自己年龄的图书进行阅读。
他们还经常组织家庭共读活动,全家人一起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感受。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激发,并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优秀案例五: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小玲是一个胆子比较小的女孩,她的父母非常注重培养她的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他们每周为小玲安排一些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的活动,如参加社区的集体活动和邀请同学来家里玩。
小学家庭教育案例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但是总结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可以帮助其他家长借鉴。
以下是一些小学家庭教育案例的介绍。
案例一:黄先生和家人的快乐教育黄先生是河北省某市的一位官员,他太太则是一名教师。
黄先生和太太非常注重家庭教育,他们认为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
他们用一种充满爱和关爱的方式对待孩子,让孩子在充满阳光和温馨的环境中成长。
作为家长,黄先生和太太的第一要务就是尽力让孩子做好学习。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多次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制定出了适合孩子的学习计划。
同时,黄先生还鼓励孩子多读书,每天都要给孩子准备一些好书,让孩子在读中学习。
但是,黄先生和太太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机器,他们还将家庭教育理念和家庭生活融为一体。
他们总是带领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包括看电影、喜剧、游泳、滑冰、甚至在家里一起做饭,这些活动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关爱,也让孩子体验并感受到了更多的生活乐趣,这种快乐教育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了很好的保障。
案例二:张女士的爱的教育张女士是福建省某市的一位退休教师,她对教育充满了热情,也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
她认为,家长在孩子成长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做的不仅是给孩子提供物质保障,同时还要给孩子提供情感上的爱与支持。
张女士的家庭教育方式是“爱的教育”,她认为爱可以让孩子摆脱紧张和烦恼的心理状态,从而让他们更加自信,也更加愉快。
她经常对孩子说:“妈妈永远爱你,你可以做得很好!”这样的话让孩子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也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正能量。
在孩子感冒或者生病时,她会陪伴孩子在家中度过病痛,给孩子关爱和安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在教育方面,张女士的家庭教育也是很有成效的。
她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和生活习惯,经常与孩子交流,让孩子主动思考,自己给出自己的答案。
她还鼓励孩子喜欢阅读,并总是给孩子一些好的阅读材料,让孩子在读书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3篇【篇一】【案例概述】xx是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才刚刚进入小学半年的他是班里名副其实的“小蜗牛”。
无论是理书包、整理桌板,或是写字,干什么他都会比别人慢上许多。
每次老师、同学好心地催促他动作快点,他也总是一脸茫然,真让人替他着急。
为了拯救这只“小蜗牛”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我便和他的妈妈一起出谋划策,试图学校、家庭两手抓,早日帮助他养成做事不拖拉,写字不分神的好习惯。
【目标与内容】拯救计划的主要目标有三点:一、认识拖延症的后果这一阶段孩子做事拖拉,根本源于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当和良好教育方式的缺失。
在日常生活中。
一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凡事都依着孩子。
当孩子开始出现做事磨蹭的迹象时,家长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纠正坏毛病。
同时,一些家长自身做事不遵守时间规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习惯。
因而,要帮助孩子纠正做事拖拉的毛病,教师首先要帮助家长们从自身的家庭教育方式上找原因,要以身作则,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
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在校还是在家,教师和家长都要让孩子认识到做事拖拉,注意力不集中的后果和严重性。
家长切不可给孩子任何借口,如发现孩子出现拖拉的苗头,一定要及时制止,不以任何的溺爱来对待这种不好的习惯。
二、好习惯从点滴抓起由于现在独生子女众多,又多是由家中老人照顾生活起居,很多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做任何事都容易依赖家长,最终导致动手能力差,做事注意力不集中。
所以教师要指导家长改变传统观念,从生活习惯着手,尽量放手让孩子尝试自理,从而学会主动去做。
三、培养孩子时间观念、效率意识一个孩子的时间观念不强,绝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方面,更多表现在生活与做事的方方面面。
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做任何事都慢,所以平时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而现在有些家长对于孩子溺爱,缺乏严要求,只会一味地催促、央求其快点完成。
小学家庭教育案例范文(精选5篇)案例一: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小明是一个七岁的小男孩,他经常悄悄偷偷地做一些捣蛋的事情。
爸爸妈妈发现了他的行为,却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教育他。
于是,他们决定找到一个合适的时间与小明好好沟通一下。
一天傍晚,爸爸妈妈带着小明一起坐在沙发上。
他们首先表达了自己的关心和爱,告诉小明他们为什么担心他的行为,希望他能够明白爸爸妈妈的出发点。
爸爸妈妈还告诉小明,他们并不是生气,而是希望他能改正错误。
小明听了爸爸妈妈的话,开始流泪。
他告诉爸爸妈妈,他发脾气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在学校不受重视,只有在家里才能得到关注。
爸爸妈妈很意外,他们从未意识到小明有这样的想法。
他们与小明一起分享了自己的体验和成长经历,告诉他,学校并不是唯一能得到认可和关注的地方。
他们还鼓励小明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最后,爸爸妈妈与小明一起制定了一个改变计划,帮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这次亲子沟通让小明更加了解爸爸妈妈的关心和期望,也让爸爸妈妈了解了小明内心的感受。
从此以后,他们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小明也变得更加乖巧和懂事。
案例二:父母的榜样作用小杰是一个聪明、活泼的小男孩,但是他对学习没有兴趣,经常玩手机和看电视。
爸爸妈妈觉得很困惑,不知道如何提高他的学习积极性。
一次,小杰在家中的书桌上发现了爸爸一封感谢信,信中写着爸爸如何努力工作、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小杰感到很吃惊,因为他一直认为爸爸只是在家中工作而已。
小杰跑去找爸爸问清楚了这些事情,爸爸仔细地向他解释了工作的重要性,和如何通过学习和努力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爸爸还告诉小杰,学习不只是上学时才需要,而是一辈子都要用到的东西,学好了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小杰受到了爸爸的启发,他决定要努力学习,争取在学校取得好成绩。
从那以后,小杰每天都会自愿去写作业,爸爸妈妈也给了他更多的奖励和支持。
通过这次经历,小杰明白到了父母的榜样作用有多么重要。
他们不仅要口头说教,更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鼓励和影响孩子们。
学校优秀家庭教育案例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做孩子心灵的守护者家庭是孩子出生后与社会最早的接触点,人生历程的各个阶段,都与家庭息息相关。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以独有的方式给孩子以最早的和最持久的影响。
所以教育子女是我们每个家长面临的重要课题,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呢?我认为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
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好事,但是不讲原则,不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不问青红皂白就是我们家教的盲目,其实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懂得被尊重的快乐。
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懂得尊重是一种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尊重可以使子女感到他们与父母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对父母更加尊重、敬爱,更加亲近,也更乐于向父母倾吐心里话并乐意接受父母的意见。
这有利于增进父母对子女内心世界的了解,使父母教育子女有的放矢,获得更好的效果。
反之不仅伤害了孩子,还失去孩子对我们的信赖,教育孩子又从何谈起?那么我们该怎样尊重孩子呢?我认为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说的对,我们加以鼓励,孩子认识有偏差或者做法不对时,那么我们就教给孩子如何去分析和判断的方法,不要用偏激的言辞去斥责,要循循善诱,让孩子真正感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1、案例背景我是一个校医,对孩子的要求很是严格,孩子的分数便是孩子的智商和能力的综合,我总是习惯了给孩子定一个分数线,分数线以上不容置疑那是家长管理有方,分数线以下那就是孩子遭殃。
2、案例描述一次老师给我电话说,孩子写字太乱,错题太多时,我急忙去学校询问究竟,打开作业,作业本被老师撕得只剩下三页,没
有干净整洁的痕迹。
老师的指责,让我颜面尽失。
气愤之下,我挥手打了女儿两耳光,厉声呵斥让孩子惊恐万分,女儿胆小,她被我吓呆了,当时我没有顾忌太多,只顾狮子般的咆哮了。
她不说话,头上冒着虚汗,那天回家后孩子发了高烧,病了两天。
3、案例分析心疼之余我对孩子进行了认真分析,自己孩子为啥不如别人孩子?恍然明白,孩子入学年龄太小,义务教育阶段孩子的正常入学年龄是六周岁,而我家孩子因为是教职工子弟,我开了绿灯,刚满五周岁就让入学。
孩子年龄小,写字速度慢,老师就催促。
孩子着急,字就写不好,反复用橡皮擦,作业本就开了洞,老师生气,作业本就被“破相”了。
4、案例反思以后孩子变得沉默了,同学面前充满自卑,老师面前更是望而生畏,学习的信心没有了。
我百感交集,开始为自己“揠苗助长”的教育方法进行反思。
我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了孩子的自信,孩子对我充满了畏惧,拒我千里之外。
我对自己的教育方法非常懊悔。
怎样才能唤回孩子的自信呢?于是我开始给孩子写信,每天悄悄地在女儿的文具盒里放一张小纸条,鼓励孩子,表扬孩子,给予温馨的提示,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渐渐地女儿受伤的心快乐起来了,她又像往常一样在我身边说笑,给我讲班里的新闻和她进步的喜讯。
现在女儿4年级了,成绩优异,被评为三好学生,我想作为家长,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同时,还要学会赏识,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加以发扬,才能培养健康、阳光。
德才兼备的人才。
切忌要么不管,要管就是“暴风骤雨”。
总而言之,我们家长在教育
孩子时要以塑造孩子的心灵为本,从情感上关心孩子,从人格上尊重孩子,从行为上规范孩子,我们的尊重、理解与信任会给孩子极大的鼓舞,我们耐心的、持之以恒的陪伴和帮助,会让孩子安心学习,乐于探索。
尊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理需要。
希望我们的家庭教育处处绽放和谐之花。